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分

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分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分

在教师招聘考试与教师资格考试中,课程理论流派这一部分内容是常常会让学员陷入恐慌与迷茫,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各个课程理论流派的具体内容。

课程理论流派主要分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和后现代课程理论四个部分。

1.学科课程理论流派中主要包括三个流派: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以及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故此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强调在设计课程时要把学科结构放在中心位置,课程设计必须保证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合。所谓的学科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布鲁纳认为只要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够了解学科内容,实现学习目标了,因此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分科教学。

其次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巴格莱,他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小学阶段强调学习:读、写、算。到了初中以后主要是“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除此之外,还强调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三个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钦斯,认为课程内容要选择那些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即古典名著。赫钦斯说“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的古典著作水

平的书籍”,所以强调经典名著的学习。

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中心课程理论以及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杜威代表的经验中心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可取的,应该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联系儿童的生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且课程的组织要心理学化,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是奈勒,鉴于学科中心与儿童中心太过于绝对,所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课程要由学生来选择和决定,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因此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不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

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和弗莱雷。他们强调课程要研究的是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要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因此也叫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4.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多尔,他认为现代课程理论已经沦为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教育与课程被彻底的工业化,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他提出了一种超越现代科技的理性的课程观。多尔在批判泰勒的基础上产生了后现代课程的四个标准:“4R”,即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强调课程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动态过程,重视个体在课程实践中的体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学生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课程理论是( )。

A.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C.经验中心课程理论

D.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1.【答案】C。解析:杜威代表的经验中心课程论强调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课程,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因此选择C选项。

【复杂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课程-课程理论-经验主义课程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后现代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多尔提出了课程四个标准“4R”,分别是( )。

A.丰富性

B.循环性

C.关联性

D.严密性

1.【答案】ABCD。解析:后现代主义课程代表人物是多尔,其理论提出课程四个标准为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其中,严密性是最重要的特点。因此选择ABCD选项。

【复杂度系数】★

【知识点】教育学-课程-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主义课程论

课程理论流派-自整

课程理论流派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课程就是教育性经验,而不是“思想”出来的,是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是在做中学到的。主张在活动是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形态,让学生在“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实用主义认为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杜威反对科学中心论,主张儿童中心主义。杜威所列出的“暗示、问题、加设、推理、验证”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实质上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思维起于不确定的、有问题的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情境。他根据经验发展的顺序,以儿童为起点,调和了“心里组织”和“逻辑组织”的矛盾。 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认为,社会的遗传核心就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遗传”。教育是影响人类社会进化的基本因素,因为它的存在,知识才能够进步、积累和精炼。要注意那些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的共同要素”。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为了社会的进步,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传递文化遗产,“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的核心”。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为了社会的进步,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传递文化遗产,“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的核心”。要素主义认为教师是宇宙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文化要素,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因此,要按照逻辑顺序而不是心理顺序来组织经验学科课程最明显的特征。要素主义还使学科课程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从而确立了学科课程的地位。 三、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因此,这种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1.基本主张 (1)经验论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课程即那种对学生经验增长有教育价值的经验。 (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活动课程论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从做中学。一切学习都要通过“做”,由“做”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3)主动作业论 所谓主动作业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如商业、烹饪、缝纫、纺织、木工等。 (4)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杜威并不否认课程的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但他更重视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他主张课程的组织应从儿童的经验出

发,将教材心理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个体经验逐渐提升到教材的逻辑水平。 2.评价 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从而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质量很难保证。因此,表面上看它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质上却限制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另外,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二)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1.主要流派 (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是指在现代教育中,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流派。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 1.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是现代教育学中最基础的流派之一,它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而发生的。该理论主张,学习是建立在一系列的行为反应上的,而这些反应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塑造。行为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技能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语言学习、阅读和数学等。 2.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使用的过程。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理解新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而发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概念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科学、历史和哲学等。 3.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关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过程。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的经验和情感而发生的。人本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情感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艺术、音乐和文学等。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构建意义的过程。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主动地构建意义而发生的。建构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和创业等。 5.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构建意义的过程。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社会互动而发生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

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文化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社会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6.实用主义理论 实用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关于个体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过程。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在实践中获得经验而发生的。实用主义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项目为基础的课程中,例如工程、医学和商业等。 综上所述,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实用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流派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并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理论流派进行指导和实践。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学理论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 (1)鉴于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那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控制与强化教学的过程,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传授是可以控制和强化的,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 (2)鉴于重视强化对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回去,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强化。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学者斯金纳(Skinner, B.F.)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程序教学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按照逻辑变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它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规律,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强化等。但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提出的心理学观点,有些很难直接迁移到人的身上。它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无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内部心理过程;它可以解释低级学习活动,但不能解释人的高级思维过程。因此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到诸多的批评和挑战,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开始出现并成为主导的理论,这就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认知心理学对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2)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强调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在这些影响之下,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结构。跟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所谓“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指的是某一知识领域内事实、概念、观念、公理、定理、定律等的组合方式。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关注知识是如何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的,强调用直观的形式向学习者显示学科内容结构,让学习者了解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各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发现法。发现法强调学习中的顿悟和理解。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发现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第三,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内部动机强调的是基于学习者本身的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是教育学中课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样,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也是我们辽宁招教考试教育学理论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一般来说题型多为客观题。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被称之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英国斯宾塞、德国赫尔巴特、美国布鲁纳为代表,这一理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自"二战"后,这一课程理论主要来源于"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以巴格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强调课程内容应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并提出课程设置原则的首要考虑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校课程应为学生提供有区别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最有效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主体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它由几个主题组成,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特定组织。也就是说,要素注重传统学科课程和系统的知识传授。 永恒主义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

智慧的发展,强调具有理智训练的传统永恒的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理应成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和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以杜威为代表。他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可取的,应代之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此外,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否定以学科主体为中心的观点,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且脱离生活实际。认为课程应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导向,强调学校与社会相联系,使得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让儿童能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 存在主义课程论以奈勒为代表。他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在存在主义看来,为学生规定一种固定不变的课程是不适当的,应当把教材看作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不能使学生受教材的支配,而应该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宰。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意义,必须与人真正的目的和生活相联系。并且,存在主义认为,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三、社会改造主义,该理论直接瞄准社会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更加直接的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改造社会,这种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

2021考研教育学要点:课程理论的五大流派

2021考研教育学要点:课程理论的五大流派 教育学考试内容涉及到四门课程: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知识点不仅多而且零碎,复习起来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划分重点和非重点考查内容,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区别对待。而教育学原理课程这一章节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这就要求2021考研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不仅要做到理解,更要识记,在考试中灵活地回答相应的选择题和论述题。下面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课程理论及五大流派的内容都有哪些。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又被称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在课程发展的历史中,该理论堪称最古老、影响范围最广的理论,早期斯宾塞崇尚科学的课程理论、赫尔巴特以兴趣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一直到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以及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大多是学科知识本位的基础上来阐述课程。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是:知识是课程的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被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其代表人物早期有康茈、拉格,后期有布

拉姆尔德和弗莱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倡导将社会改造作为教育的目的,课程设置应该以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案例为基础。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是:课程改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对现今的社会问题进行判断;课程内容主要为社会现象和问题;课程组织应该是以社会问题为逻辑;学生的学习要尽量接触社会;学校要成为社会改造的成员。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该理论包括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的一些方面以及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等,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重视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题地位。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杜威、罗杰斯和马斯洛等。该流派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课程活动的中心;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设置并行和“整合”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 存在主义课程论 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勒。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是: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教材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手段;人文学科应该成为课程的重点。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后现在主义发源于文化、建筑、艺术等领域,自利奥塔《后现代主义下的知识状况》一文发表后,后现代的思想逐渐渗入到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并对心理与教育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些后现代主义者,如多尔、斯拉特里等都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课程提出了新的见解与主张。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是:反对课程编制的“目的——手

课程理论三大流派

课程理论三大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以斯潘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为代表。主要有三点:第一,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而这些文化科学知识的精髓就包含在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中。第二,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各科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掌握事先为他们准备的各科知识。第三,学校课程设置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技能为目标。优点(一是有利于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第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第三,受悠久的传统影响,大部分老师都习以为常;第四,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容易评价。缺点(一是容易将各学科知识割裂开来,学生无法在整体和知识的联系中学习;二是课程设置完全基于成人的生活需求,忽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学以致用;三是各科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活动中心课程理论: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和经验课程理论,以杜威和柯·曲波为代表。主要观点(主张教育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从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使课程符合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求。优点:(1)重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满足学生对课程设计和安排的兴趣,灵活性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直接体验,要求学生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缺点(一是夸大了孩子的亲身经历,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招聘考试里面考试频率不是特别高,但是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大家在整体上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识记背诵,并不是很深刻的理解,因为这部分的知识需要我们把教育学整个知识体系进行理解才能进行把握的,所以今天,本店铺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课程理论流派的相关知识点吧。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 ①课程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该理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且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课程教材,如杜威所说的“在做中学”。 ②强调教学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所以说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到心里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在有的经验和能力。 ※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存在主义认为确定课程时,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成人学生本人为自己存在的负责的,换言之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确定所学习的内容,不能把教材看作是学生谋求职业做准备的手段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是进行心智训练的材料,而是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存在主义重视挖掘学生的人生价值,注重学生的情感

反应。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注重学生的情感潜能等。 缺点: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太过于注重知识的主观性。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 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前提),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可以流派是以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为契机出现的,认为要考虑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 ※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 教育内容和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和如何选择学科,永恒主义对此的回答是认为;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 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缺点:

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分

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分 在教师招聘考试与教师资格考试中,课程理论流派这一部分内容是常常会让学员陷入恐慌与迷茫,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各个课程理论流派的具体内容。 课程理论流派主要分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和后现代课程理论四个部分。 1.学科课程理论流派中主要包括三个流派: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以及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故此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强调在设计课程时要把学科结构放在中心位置,课程设计必须保证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合。所谓的学科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布鲁纳认为只要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够了解学科内容,实现学习目标了,因此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分科教学。 其次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巴格莱,他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小学阶段强调学习:读、写、算。到了初中以后主要是“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除此之外,还强调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三个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钦斯,认为课程内容

要选择那些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即古典名著。赫钦斯说“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的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所以强调经典名著的学习。 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中心课程理论以及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杜威代表的经验中心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可取的,应该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联系儿童的生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且课程的组织要心理学化,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是奈勒,鉴于学科中心与儿童中心太过于绝对,所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课程要由学生来选择和决定,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因此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不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 3.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和弗莱雷。他们强调课程要研究的是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要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因此也叫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4.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多尔,他认为现代课程理论已经沦为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教育与课程被彻底的工业化,是有局限性的,所以他提出了一种超越现代科技的理性的课程观。多尔在批判泰勒的基础上产生了后现代课程的四个标准:“4R”,即丰富性、循环性、

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汇编

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大全

典型课程理论流派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论 经验主义课程乂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评价: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 用,对丁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由丁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丁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 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第四,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第五,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学科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看到了 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但是,由丁学科中心主义过分注重知识,强调学科逻辑,重视学术性,以致丁对丁经验、心理逻

辑、实用性有所忽视,且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丁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 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丁学生的 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第四,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第五,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社会改造主义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但它取消了课程问题的独特性。 4.存在主义课程论 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勒。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1)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决定。 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在确定课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换言之,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为学生规定一种固定不变的课程是不适当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态度。规定固定课程的出发点,是它能消除学生的无知,并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然而,人的境遇是时刻变化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固定的、绝对的, 而且固定的课程难以适合学生的情况和需要,成了和学生没关系的东西。这样的课程无助丁学生的发展。 (2)教材是学生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手段

四大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比较

四大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比较 各理论流派经验自然主义实用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产生时间、背 景19世纪以来,越来 越多的美国教育家 认识到,学校课程 的问题症结在于课 程中已经积累了许 多没用的东西,于 是就有人尝试删去 儿童生活中不重要 的、不中肯的学习 材料,开始重新开 始确定选择课程标 准。 美国社会的巨大 变革; 主知主义教育落 后于时代的要 求。 20世纪90年代 以来一种非常有 影响的学术思 想,被誉为“当 地教育心理学中 的一场革命”。 1.科学主义。一 种主张科学技术 为整个哲学的基 础,并确信它能 解决一切问题的 哲学观点。2.社 会。科学主义导 致对人性尊重的 缺失;对西方人 文主义的继承和 发展;60年代, 美国教育改革的 召唤。3.心理学。 人本主义主要由 人本主义心理学 得来。4.行为主 义。人的一切行 为都是由外在环 境因素决定;人 等同于动物,人 性本恶,追求最 大的快乐原则。 代表人物杜威杜威皮亚杰、布鲁纳、 维果茨基罗杰斯、詹姆斯、马斯洛 思想基础 1.经验的界定; 2.四个哲学命题,即 教育是经验的改组 或改造,教育即生 长,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一个社会的 过程。1.卢梭的自然主 义; 2.杜威的机能心 理学; 3.实用主义哲学 1.后现代主义新 马克思主义、女 性主义、知识社 会学、科学史 2.皮亚杰:认为 概念性的知识是 不能传递的,只 能是基于儿童自 己经验的建构。 皮亚杰提出儿童 与外部环境的相 互作用涉及两个 基本过程,即“同 化”和“顺应”。 3.杜威:经验性 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 学,包括:1.在 研究时把体验作 为目标;2.强调 人类独有的特 性,创造性、价 值观、自我实现。 3.在选择研究课 题与研究方法时 着重意义性;4. 最终关心和提高 人的价值一尊 严。

课程理论与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与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与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从学校一产生,学科中心课程论就发展起来了.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我国古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文”(诗、书、礼,乐)说,是我国最初形成的学科研究理论依据.在西方,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等认为一个真正的自由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少数经过仔细选择的学科组成,具体表现为“七艺”,即第二章第二节所提到的“三艺”、“四科”.这个学说自古希腊时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前,支配了欧洲的学校课程,长达一千五百年以上.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资本主义兴起,生产和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教育也获得很大的发展.英国教育家培根(F.Bacon,1561~1626 年)首先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学校主要应当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年)倡导“泛智主义”(Pansophism),在他的专著《大教学论》(1632年)里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用的,是培养“全知全能”的“智慧接班人”所需要的,都应该包括在课程之内.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是最早以心理学为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人,他信奉“主知主义” (Intellectualism),把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看作一个根本的教育任务.他认为应当培养六种兴趣(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并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例如,为培养思辨的兴趣(进一步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应设数学、逻辑学、文法等学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年)在学科中心课程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从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观点出发,提倡实用科学知识,反对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绅士教育课程或古典文科

课程理论与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与课程理论流派 LT

课程理论与课程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从学校一产生,学科中心课程论就发展起来了.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我国古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文”(诗、书、礼,乐)说,是我国最初形成的学科研究理论依据.在西方,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等认为一个真正的自由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少数经过仔细选择的学科组成,具体表现为“七艺”,即第二章第二节所提到的“三艺”、“四科”.这个学说自古希腊时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前,支配了欧洲的学校课程,长达一千五百年以上.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资本主义兴起,生产和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教育也获得很大的发展.英国教育家培根(F.Bacon,1561~1626 年)首先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学校主要应当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年)倡导“泛智主义”(Pansophism),在他的专著《大教学论》(1632年)里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用的,是培养“全知全能”的“智慧接班人”所需要的,都应该包括在课程之内.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年)是最早以心理学为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人,他信奉“主知主义” (Intellectualism),把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看作一个根本的教育任务.他认为应当培养六种兴趣(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并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例如,为培养思辨的兴趣(进一步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应设数学、逻辑学、文法等学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年)在学科中心课程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从功利主义 (Utilitarianism)观点出发,提倡实用科学知识,反对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绅士教育课程或古典文科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它是课程研究者世界观、教育观和方法论的反映。课程理论流派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几大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任何课程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教育环境。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要基础的课程流派,是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课程理论,对世界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等,主要代表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经验与自然》、《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生产力高度发展使劳动力的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国的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率已经由19世纪末的30%上升到20世纪前半叶的50%,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人们信奉“有用即真理”的哲学观,普遍“务实”,关注“实惠”,当时美国公民送子女求学,也主要是把学校教育作为获取足够面包和牛油以满足生活的一种实用手段。1这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美国当时 1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的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盛行的赫尔巴特主义依然强调 “主知”,注重“形式教育”,与美国公民强烈的就业要求等社会需求形 成巨大反差,最终导致规模宏大的以“探讨民主、科学、进化和工业制度 对于教育的意义”为主题的进步教育运动。这场运动促成了经验主义课程 理论的萌芽。 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 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 2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74页。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1981年版。 经验。教育,它属于经验,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那么,课程是什么呢?课程也就是经验,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性经验。即,那种对学 生经验增长有教育价值的经验才是课程。杜威极力倡导的以儿童为出发点 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不是盲目的,而是对儿童的经验增长或知识增长有教育 价值的教育性经验。 ②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杜威认为,课程的组织之所以要心理学化,是因为传统学科课程的组织逻辑对于成人可能是适用的,而对于儿童来说,情况就不一样。因为,儿童是初学者,还没有能力接受 3[澳]W.F.康乃尔著,张法琨等译:《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第 150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4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 论著选》,第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成人完整的经验,所以,课程的组织应当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 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他认为,教育应“抛弃把教材当作某些固定的

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专题1课程理论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 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 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评价: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John.Dewey杜威W.H.Kilpatrick克伯屈 课程目的——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 课程内容——把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生活活动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课程组织——只要把教材引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就是最好的设计。 基本特征 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 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美国杜威:儿童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编 制课程要解决四个主要问题。 特点:谁受教育;学习什么;为什么需要教育;如何进行教育;在怎样的环境中引起学习;需要怎样的控 制。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法国卢梭:教育既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成熟的阶段,又要适应众多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 代表: C.R.Rogers(罗杰斯) A.Maslow马斯洛 目的——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的实现,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为基本目标 内容——以学生的需要和情意为基础设置的三类并行课程(学术性、人际关系及自我实现课程),来促进学生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的统一; 组织——整合。 特征 强调课程目的是为了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完善; 主张人本主义课程,推行课程的个别化; 反对强制性权威,推崇良好的教学气氛;

现代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摘要]:在现代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课程流派。本文在论述课程本质的基础上分 析了经验主义课程论、人本主义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三个综合课程理论流派的观点,探讨了这些综合课程理论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课程流派、课程本质 一、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本质是指课程的根本属性,涉及构成课程的基本成分和课程的根本功能。课程是与某种形式的专门教育活动相联系的,在教育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翻开教育史,“课程本质”的理论探讨发端于19世纪末。在那以前,人们世代相传的唯一观念或理论认为:教材就是课程,教科书就是课程。这可以称为课程本质的“教材说”。进步教育发展之初,一些人激昂地对传统教育的这种课程观进行了严厉批判,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课程”,从而引发了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就课程本质的一场激烈争论,争论双方各执一端。在这样的背景里,杜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写出了课程论史上的开山之作《儿童与课程》。他在分析批判了争论双方的偏颇之后指出:儿童和课程仅仅是表明一个过程的两端,教学是从儿童目前的经验进展到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即我们称之为学科所代表的经验,因而课程的实质就是经验。这可以称为课程本质的“经验说”。课程本质的“经验说”在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辉煌之后,伴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衰落而被欧美教育理论界所质疑。人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在不同的层面上对课程本质进行了探讨,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最突出的观点有三个:课程的本质是知识;课程的本质是经验;课程的本质是一系列课堂教学事件。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课程概念至今没有达成能够得到人们公认的结果。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是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最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是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阶段的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并按各自所具有的逻辑和系统独立地、并列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从学校产生,学科中心课程论就发展起来了。随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我国古代,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卜“四文”(诗、书、礼,乐)说,是我国最初形成的学科研究理论依据。在西方,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前347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 前384〜前322年)等认为一个真正的自由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少数经过仔细选择的学科组成,这个学说自古希腊时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前,支配了欧洲的学校课程,长达一千五百年以上。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资本主义兴起,生产和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教育也获得很大的发展。英国教育家培根(F • Bacon,1561〜1626年)首先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学校主要应当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 . A. Comenius,1592〜1670年)倡导“泛智主义” (Pansophism),在他的专著《大教学论》(1632年)里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都是有用的,是培养“全知全能”的“智慧接班人”所需要的,都应该包括在课程之内。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 . F. Herbart,1776〜1841年)是最早以心理学为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人,他信奉“主知主义”(In tellectualism),把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看作一个根本的教育任务。他认为应当培养六种兴趣 (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并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例如,为培养思辨的兴趣(进一步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应设数学、逻辑学、文法等学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H . Spencer,1820〜1903年)在学科中心课程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从功利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