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简介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与心理学有关的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在学

习理论方面,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原因、影响和评价,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心理学中外部可观察的反应行为,学习是建立在强化

和惩罚的基础上的。这一理论被应用于养成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例如,在养成某项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单个步骤,并透过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弱化学生的某种反应,以帮助学生形成习惯性的、自动的反应。而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行为主义者通常会采用具体且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如任务分解和实际操作,以让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技能。

认知学派

认知学派认为人类是复杂的信息处理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有目的、选

择性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建立新知识和技能。认知学派

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内部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强调学习环境与个体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倡创造性学习。例如,该学派指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与人们的个性和前置知识相适应的。他们还支持使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以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认知学派

社会认知学派从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中提取出最好的部分,特别是

强调了认知、情境和社会变量的交互作用。这一学派认为学习不仅受到过程和结果的外在奖惩的影响,还受到内部因素,如学习者的信念、期望、动机和情感的影响,而社会参考模型也了被该学派广泛使用。例如,一个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即一

个人的信念或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尝试学习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经历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期望和能力。

建构主义学派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个体生态和社会生态

之间的交互过程。因此,学习者不仅要将信息转换成有意义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来自我发现、自我判断。该学派认识到,学习是通过相互作用和合作来完成共同的建设的。例如,在一个教室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鼓

励讨论、分享想法的环境,有助于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他们也支持学生通过学习从客观世界中获得信息和经验,而不仅仅是去得到学习的有道理解。

高效学习者的共同特征

尽管不同的学派侧重点不同,但高效的学习者通常具备以下4个特质:

1.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目的,有计划地实现这些目标;

2.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识别个人学习风格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注重细节和思考,从每个细节中获取合适的信息和知识;

4.与他人建立联系,在交流和合作中互相学习和理解。

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方面,不同的流派都具有其研究价值和方法,在实际教育中可以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综合运用。不论应用哪种学派的方法,都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鼓励。

教师招聘各学习理论流派的主要特点

教师招聘各学习理论流派的主要特点 在教育心理学常考的学习理论流派有四个,分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出现相对较早的一个,常考的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四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的主要特点是,拿人(如班杜拉)和动物(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做实验,在试验中,控制外在条件,观察人和动物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得出结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行为主义强调改变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塑造个体的行为,而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在因素。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了行为主义的弊端,认为学习不是行为主义那样通过外在条件的改变,来改变人和动物行为,认知学习理论批判了行为主义对于学习理解的机械化和简单化,鄙视这种忽视内在因素的看法,认为学习者的主动性、内在认知结构、学习的预期等因素在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而非行为主义认为单纯的外部条件。认知学习理论常考的有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不同意前面两个流派的主张,大胆提出自己

的观点,认为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存在,否定了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认为个体的知识是在自己原有经验基础上靠个体自己主动建构出来的。建构主义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了知识的多样性,看到了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让学习自己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发源于人本主义哲学,该流派对学习的视角又标新立异,批判其他学习理论已知识为中心或者以行为为中心的观点太功利,认为学习更应该关注人的体验、情感和价值的实现,认为教学的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主义情感的互动和学生自己的愉快体验。 四个流派各有特点,主张又各不相同,希望考生在掌握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做理解和区分。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简介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与心理学有关的现象、规律和问题的学科。在学 习理论方面,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原因、影响和评价,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各个流派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心理学中外部可观察的反应行为,学习是建立在强化 和惩罚的基础上的。这一理论被应用于养成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例如,在养成某项技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习过程分解成单个步骤,并透过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弱化学生的某种反应,以帮助学生形成习惯性的、自动的反应。而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行为主义者通常会采用具体且系统化的训练方法,如任务分解和实际操作,以让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技能。 认知学派 认知学派认为人类是复杂的信息处理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有目的、选 择性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建立新知识和技能。认知学派 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内部过程,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强调学习环境与个体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倡创造性学习。例如,该学派指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与人们的个性和前置知识相适应的。他们还支持使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以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认知学派 社会认知学派从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中提取出最好的部分,特别是 强调了认知、情境和社会变量的交互作用。这一学派认为学习不仅受到过程和结果的外在奖惩的影响,还受到内部因素,如学习者的信念、期望、动机和情感的影响,而社会参考模型也了被该学派广泛使用。例如,一个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即一 个人的信念或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尝试学习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经历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期望和能力。 建构主义学派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个体生态和社会生态 之间的交互过程。因此,学习者不仅要将信息转换成有意义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来自我发现、自我判断。该学派认识到,学习是通过相互作用和合作来完成共同的建设的。例如,在一个教室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鼓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十大学习理论解析(10) 一、桑代克——试误说 猫迷笼实验:饥饿的盲目的尝试--错误、学会了开门猫愚蠢 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某种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 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 3、动物的学习就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就是有意识的。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就是通过尝试-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养成的。桑代克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效果律、练习律、与准备律的支配,并把它们称为“学习的公律”。 效果律:某种问题与反应的最初联接给予奖励—联接增强,反之减弱(1930年保留奖励律) 练习律:某种问题与反应形成联接后,经常使用,联接增强,反之减弱(有目的有奖励的练习增强联接提高成绩) 准备律:对某种情景问题准备做出恰当反应、形成联接时:准予—满意;反之不满意。个体不准备做出反应强迫做出联接反应---不满意;不要求----满意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铃声---狗---肉----唾液条件反射:铃声----狗---唾液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内容 1、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 条件反射就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一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与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她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就是刺激泛化。泛化条件反应的强度取决于新刺激与原条件刺激的相似程度。所谓刺激分化,指的就是通过选择性强化与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三、华生---行为习惯说(肢体、言语的习惯)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刺激——反应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重点就是行为的塑造、控制与改变,及行为的学习 华生认为,“习惯的养成与刺激与反应的条件化,两者没有什么不同,”并主张用条件反射法来解释习惯的养成问题。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华生所谓的行为,指的就是有机体所说的或所做的,就是能直观察到的。她认为组成行为的基本单元就是刺激——反应。( 二)刺激——反应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 2、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主张频因律与近因律 频因律:某种动作多次重复练习,容易形成连续的动作习惯---巩固

教育心理学:各个流派地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 习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 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一、概述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近百年来,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些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各种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

(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 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 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辨别动作到位和不到位时的肌肉感觉,从而使动作流畅、有力。 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 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桑代克的实验对象是一只可以自由活动的饿猫。他把猫放入笼子,然后在笼子外面放上猫可以看见的鱼、肉等食物,笼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装置,猫只要一踏笼中的踏板,就可以打开笼子的门闩出来吃到食物。一开始猫放进去以后,在笼子里上蹿下跳,无意中触动了机关,于是它就非常自然地出来吃到了食物。桑代克记录下猫逃

心理学各流派的学习理论

心理学各流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繁荣”的领域之一。最早对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德国人艾宾浩斯(Ebinghaus,1885),由于他对人类语言学习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早对动物进行学习实验的是心理学家美国人桑代克(Thorndike,1898),他的研究引入了新的研究方式。现代学习理论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以“联结”为基础,也就是刺激—反应(5—n)之间的联结、条件(包括问题解决目标)与动作之间的联结或语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结。在这种观点看来,当在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时,就会发生学习。行为主义者主张研究人的外显行为,认为学习过程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只要控制外部刺激,就能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他们反对将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他们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强化并且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 在联结观看来,学习者要掌握一项复杂技能就要加强个别动作成分的练习。这一观点的一个关键假定就是学习复杂技能首先要获得较为简单的成分,然后再将他们合并成更为复杂的行为能力。其隐含的内容就是,复杂技能的知识或知识结构能分解成较为简单的联结。行为主义联结观对复杂学习的解释,对于我们教授复杂技能给予了一定的启示。一般来说当我们学习一项复杂技能时,先要进行任务分析将这些技能分解为更为简单的成分』口果按照联结观设计教学程序,可以制定用于帮助学生掌握简单技能来获得复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并且有效地向学习者呈现信息,允许学生练习组成技能以及提供清晰的反馈。 近些年来,行为主义受到认知观关于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启示,突破了原来的模式,将多种认知加工(如思维、知觉、自我陈述等)纳入他们的理论框架中。这类研究不仅研究个体外部条件对行为反应的影响,而且特别注意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但是,由于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单纯以时间接近和强化来解释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主要关注个体行为或操作的变化,没有分析学习的内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分析、探讨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解释与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试图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学习。学习理论是人们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南和资源,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学习的框架,把主意力集中在值得研究的问题上,为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奠定基础。学习理论主要流派有如下几种: 1.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 3. 皮亚杰认知建构学习理论 4.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5. 澳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6. 加涅认知加工学习理论 7. 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 8.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9.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0.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研究性学习理论 注:因各种流派学习理论内容太多,不详细介绍。需要可在网上搜索到。 1.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011-03-03 09:29:54| 分类:教育技术|举报|字号订阅 就一般而言,刺激—反应论者都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而来的行为看作是反应。因而他们关注的是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他们也许并不否认心的存在,但他们认为,心无法成为科学的观察的对象,因而对科学研究来说是一个不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早期代表就是美国的爱德华.桑代克(1874—1949)。他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起初训练小鸡走迷津;最著名的实验叫桑代克谜箱,即做小猫逃出谜箱实验;也曾以人为被试。 ◆桑代克谜箱实验。 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谜箱里,谜箱外放着一盘食物。箱内设有一种打开门闩的装置,例如,绳子的一端连着门闩,另一端按有一块踏板,猫只要碰到踏板,门就会开启。他用猫反复实验。尽管各只猫每次逃出谜箱所需时间各不相同,但仍可以得出由慢至快的学习曲线。由此,他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由刺激情景和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猫学到的不是观念之间的联结。在桑代克看来,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的心理与动物相比,也只是复杂性程度不同而已。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误学习,人类的学习方式要复杂些,但本质上也是试误学习。 ◆人类的学习过程。 桑代克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刺激——反应联结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俄国 没有食物,只有铃声产生的唾液是条件刺激 看到食物就产生唾液是无条件反应 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与分化(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消退惩罚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执行控制) 5.1-4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6.7-10属于认知学习理论 7.苛勒——完形、顿悟说 德国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 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 教学观——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奥苏泊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美国 学习方式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分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奥苏泊尔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掌握事物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个 人学业的成就“三好学生”)附属内驱力(获得教师、家长的 赞扬)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诱因 3.学习动机的种类: 社会意义:低级动机(个人、利己主义) 高尚动机(利他主义) 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兴趣、爱好、求知欲)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个人前途,父母期望) 动力来源:内部动机(个体需要引起)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 4.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五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 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阿特金森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维纳三维度六因素 6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3维度:稳定性可控性内在性 自我效能感理论:美国班杜拉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构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A.直接强化:外部因素(惩罚奖励) B.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 C.自我强化: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5.学习动机的激发: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 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 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主张1,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张,2,教材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3,课堂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形式 现代教育派:杜威,主张1,学生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及兴趣,2,从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3,活动课程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 两种方式均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应当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教育目的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六个方面四,道尔顿制:教师不在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或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五,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人的需要由低层向高层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前四种定义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者为生长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的努力学习,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了学生的认知的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认真听课做作业的积极性,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六,罗森塔尔效应及其教育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期待效应,他体现了师爱的最高层次——期待感,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儿童做了一个“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结果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教师有意无意向学生流露出的期待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积极的反响,它不仅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应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他们寄予合理期望,这有助于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七,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将客观环境中所有的刺激分成两种性质不同的信号刺激物,进一步认为存在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务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共有,依靠它只能对现实直接反映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高级活动的重要特征,可以间接概括地反映现实,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受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与支配,通

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的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的各种学说。 学习的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配对联想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同时呈现成对的学习材料,在回忆时,提供每对项目中的一项,被试要回忆出与之配对的另一项。 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系列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呈现的刺激材料的顺序不变,要求被试将学习材料原封不动依次回忆出来。 学习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自由回忆学习:人类联想学习的一种范型,指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许多独立的项目,在学习和回忆时,不限顺序。 图式:这里指巴特利特的术语,是个体头脑中原有的观念,对个体的记忆和提取新信息会产生重要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描述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呈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操作条件反应: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指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趋平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无规则的知觉痕迹在保持期间向一个更熟悉的标准的原有记忆痕迹还原,遗忘了许多细节。 锐化:梅耶解释巴特利特实验时用的术语,指知觉对象的某个突出特征在保持期间变得更加突出和集中,强调某突出的细节。 情境性学习:学习的社会建构理论对知识与学习的一种看法,认为知识不是个人的认知结构,而是随着时间而发展的社会团体的创造。社会团体的习俗(practices of community)——相互作用和办事的方式以及该团体所创造的工具——构成了该团体的知识。学习意味着变得更有能力参与那些实践和应用那些工具。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的实质及其形成机制、条件和规律的系统阐述,其根本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从而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奠定基础。从学习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在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主义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而到了20世纪末,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了新的方向。这部分一直是我们在学习中存在困难的章节,接下来我们详细来看一下各个理论流派所侧重的研究内容及其关系。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到什么、怎么学习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当环境与个体行为的反应联系巩固下来,相应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这就是学习,行为主义者将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到的主要是可以观察、测量到的外显反应,而该反应之所以成为习惯是因为后效强化所致;学到的个别反应经组合之后而成整体行为,这样,学习的产生是外控的或外铄的,是被动的,是积少成多的,也是渐进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这一基本看法虽然能有效地用来解释行为的习得,却不能很好地用来解释知识的学习与健康人格的养成;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太重视探讨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也受到后

来心理学家的批评。因此一些有见地的心理学家就开始尝试用新的路径来研究学习现象,并提出了不同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的学习理论,其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研究人类的复杂行为时,除了要关心个体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应外,更要关心刺激——反应的中间过程,即刺激怎样引起反应和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认知主义者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讲的认知结构。在学习情境中个体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和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扩大或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在认知主义人士看来,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和整体性的。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理论吸收和综合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但又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即情感的视角来看待学习。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教学中整体的人的重要性,关注动机、情感、安全、友好和支持性学习环境的创造,相信只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机会和支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合作而不是竞争受到鼓励,每一个声音都值得学习倾听和尊重,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构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能和潜能,认为人性本善,有不断发展、增长和自我实现的趋向,在良好的后天环境中会自然成长,实现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内在规律如何、具体过程怎样、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 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加工,取决于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人根据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做出的选择。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赋予经验以意义,并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再组织,从而修正或建构自己的认知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心理特点的学科,它将心 理学的原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提高教育的效果。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学 习的过程、机制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早期的学习理论之一,它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 的变化,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和反应来完成的。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 对学习的影响,主张以激励和奖励来引导学习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B.F.Skinner),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的,只要通过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来引导行为,就能 够培养和巩固学习。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例如通过奖 励和惩罚来调节学生的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自身的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它认为学习 是通过思考、理解和整理信息来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和瓦伊格茨基(Lev Vygotsky)。 皮亚杰主张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探索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 互动和适应来塑造知识。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将人的认知能力划

分为感知、运算和运用等阶段。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瓦伊格茨基则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区域发展理论。他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个体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逐渐习得社会共享的符号系统和知识结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建构的结果。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对世界的理解和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瑞士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发现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资源、引导问题、激发兴趣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总结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来引导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自身的思考和认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四大学习理论-行为认知建构人本主义

教育心理学四大学习理论 ——行为vs认知vs建构vs人本 一、考情分析 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学习理论考试频率较高,属于内容较多、杂乱,而且有点难度的知识。考查的形式以识记性和理解性的客观题为主。因此我们在记忆中,不仅要通过梳理知识,把握细节,同时要能够借助例子理解知识,在做题中能够更加灵活、游刃有余。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以表格、知识点的形式,让大家能够更全面了解,并通过这些点去搭建框架,加之一些题目练习,在今后做一些学习理论流派选择的时候能把握关键点,迅速、正确做出选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考点梳理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联结)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首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这里我们需要把握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实质,以及人物、理论名称及有关理论的匹配。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主义强调的就是对学生外显行为的塑造和矫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学的控制者,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其次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同样是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把握。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认知主义强调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的变化,它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及学习者个人原有认知结构一起的影响,但更偏重于客观因素,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得。因此教师是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甚至有可能是灌输者(机械学习),而学生就是知识的接收者(有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 第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把握的重点,除客观题外,我们也需要注意主观题:论述、案例分析的把握。 建构主义同样是以学生为中心,它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自主生成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在知识观上,认为知识是动态的,在教学中有诸多的应用,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在教师角色上,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着、支持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构建者。 第四是人本主义,是我国新课改理论基础之一,理解性的客观题出现频率较高,人物理论对应尤其注意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对比。 人本主义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目标上,它更强调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知情统一的完人,这也是罗杰斯的有意义自由学习(知情统一)与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颈部以上的学习)最主要的区别。在教师角色上,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的称号,认为教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各人物的学习理论总结

行为主义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代替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 刺激, CS)代替了原来自然引起反响的无条件刺激( UCS)。因为条件刺激( CS)引起的反响,就称为条件反响 五条规律:习得律,减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他以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成立条件反射的过程。除了出生时拥有的几 种反射和情绪反响之外,人类全部的行为都是经过条件反射成立新的刺激--- 反响联络 ( 即S-R 联络 )而形成。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一)桑代克的联络-试误说 桑代克以为,学习即联络,学习即试误。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响联络;人和动物依据相同 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试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依据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响的重复将增添刺激反响之间的联络。 3.成效律:假如一个动作跟从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近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 的可能性将增添,可是,假如跟从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得出:奖赏是影响学习的主要要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它与反射斯金纳以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响概率的变化,而加强是加强反响概率的手段。 学习过程S-R 过程不一样,操作学习是(S)-R-S 的过程,重要的是跟从反响以后的刺激。 斯金纳以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塑造:连锁塑造和逆向连锁塑造减退保持分化泛化正加强 处罚:体现憎恶刺激降低反响率和除去快乐刺激降低反响率 负加强:除去或停止憎恶,不快乐刺激来加强反响率 三、班杜拉察看学习理论 人的很多知识、技术,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能够经过察看别人的行为以及 行为的结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类学习为察看学习 1.注意过程 影响注意的要素有: ( 1)楷模行为的特征(2)楷模的特色(3)察看者的特色 2.保持过程 保持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操练。 3.动作再现过程 察看学习的第三个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表征转变为适合的行为。一个人即便充分意识到了楷模 行为,并记忆在脑筋中,没有适合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可以再现这类行为。因此能否具 备楷模行为所需的自己能也是一个条件。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两大理论体系有接近的趋势。如加涅的累积学习论(T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被认为是对两大理论的兼容并蓄。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И.П.Павлов,1849—1936)、桑代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班杜拉(A.Bandura,1925—)等。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其中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后,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有机体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意有机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重视环境的作用”。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条件反射。(1)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教学中,有时教师及时的表扬会促进学生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些时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比如,刚开始学汉字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区分“未”跟“末”,或“日”跟“曰”。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比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辨别动作到位和不到位时的肌肉感觉,从而使动作流畅、有力。 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 美国实证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桑代克的实验对象是一只可以自由活动的饿猫。他把猫放入笼子,然后在笼子外面放上猫可以看见的鱼、肉等食物,笼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装置,猫只要一踏笼中的踏板,就可以打开笼子的门闩出来吃到食物。一开始猫放进去以后,在笼子里上蹿下跳,无意中触动了机关,于是它就非常自然地出来吃到了食物。桑代克记录下猫逃出笼子所花的时间,然后又把它放进去,进行又一次尝试。桑代克认真地记下猫每一次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他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猫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在不断减少。到最后,猫几乎是一被放进笼子就去启动机关,即猫学会了开门闩这个动作。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就小学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 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 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