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意义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意义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脂肪抑制序列是MRI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旨在通过抑制脂肪信号,提高对其他组织结构的可视化程度。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一、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原理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原理基于脂肪和水信号在磁场中的不同特性。脂肪具有高信号强度,而其他组织如肌肉、骨骼和血液等信号较低。通过特殊的脉冲序列和参数设置,可以有效抑制脂肪信号,使其他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临床应用

1. 肿瘤检测与评估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肿瘤检测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脂肪抑制可以提高肿瘤周围组织的可视化程度,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大小、边界和浸润范围。此外,脂肪抑制还可以帮助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骨关节疾病诊断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关节炎、关节滑膜炎和骨折等疾病中,脂肪抑制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腔、滑膜和软骨病变情况,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决策。

3. 炎症和感染性疾病诊断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对于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炎症和感染性病变常伴随有水肿、渗出和血管扩张等特征,这些信号可以通过脂肪抑制来突出显示。因此,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评估。

4. 血管疾病诊断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脂肪抑制可以消除脂肪信号的干扰,使血管结构更加清晰可见。例如,在肾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等血管疾病中,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程度和位置,指导治疗和手术决策。

三、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优势与局限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具有许多优势,如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无辐射等。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扰动敏感、扫描时间较长等。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

影像序列和参数。

总结: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是一种重要的MRI技术,在肿瘤、骨关节疾病、炎症感染和血管疾病等诊断中具有广泛应用。通过抑制脂肪信号,可以提高其他组织结构的可视化程度,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评估信息。然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使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临床诊断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常用脂肪抑制技术解读(二)

常用脂肪抑制技术解读(二) ● 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技术 基于化学位移法的选择性脂肪信号抑制:水和脂肪中氢质子周围化学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进动频率上的微小差别,这个差别用无量纲的ppm表示就是3.5ppm。无论所使用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场强是多少,水和脂肪之间这个无量纲差异都是不变的。但到了不同场强的成像设备,根据拉莫尔方程计算出来的以Hz为单位的频率差异就不同了。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场强越高,这个频率差异就越大。水和脂肪中氢质子核这种进动频率的差别为化学位移成像奠定了成像基础。利用这种频率上的差异也可以实现选择性的脂肪信号抑制,这就是所说的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通常简称为Fat Sat。与STIR脂肪抑制技术相比,利用化学位移法的脂肪信号抑制具有以下特点: 01 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技术的临床优点 相比于短时反转脂肪抑制STIR序列,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临床优点: 1)化学位移法选择性脂肪抑制适用于更多的成像序列:与STIR 技术相比,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可以作为一个成像技术选项,既可以用于T1加权成像,也可以用于T2加权成像,在序列上也可以同时兼容自旋回波序列家族和梯度回波序列家族。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的这种广适性使得它在临床上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2)化学位移法选择性脂肪抑制属于选择性脂肪抑制技术:这种选择性脂肪抑制技术可以特异性地抑制脂肪信号,这样对于鉴别出血或脂肪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这种选择性抑制脂肪信号也确保了组织中水中氢质子信号免受损失,因此相比于STIR脂肪抑制技术,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02

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技术的局限性 相比于STIR脂肪抑制方法,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技术也具有几方面自身的局限性: 1)化学位移法选择性脂肪抑制对主磁场强度具有高度依赖性:当主磁场强度很低时,水和脂肪中氢质子核的进动频率从具体的Hz数来看差别就很小,也就是二者的进动频率点相离很近,如在0.2T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上,二者频率差异约为29Hz,而通常的射频激励脉冲宽度在数百个Hz或KHz量级,显然,这么窄的频率差异很容易被频率域更宽的射频脉冲所淹没,这是低场磁共振无法实现化学位移法脂肪信号抑制的根本原因。在高场磁共振如1.5T,水和脂肪中氢质子核共振频率差异达到220Hz,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先针对脂肪频率点进行选择性激励饱和,然后再施加成像射频脉冲,因为脂肪成分已经事先被饱和掉,从而实现了脂肪抑制的效果。 2)对磁场均匀度具有高度依赖性:尽管在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中水和脂肪中氢质子具有相对更大的频率差异,但这种频率差异在磁场均匀度因某种因素变差时很容易被淹没。这种情况下系统无法准确识别水和脂肪的精准进动频率点,因此也无法精准实现脂肪抑制,而且还可能导致水的信号被错误抑制。对于偏中心的扫描而言,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另外,在人体一些特殊的解剖区域,如颈部,由于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组织间磁化率差别大等因素导致局部磁场均匀度变差,这些区域的化学位移法脂肪抑制就很难保证优异的图像质量。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意义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意义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领域。脂肪抑制序列是MRI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旨在通过抑制脂肪信号,提高对其他组织结构的可视化程度。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 一、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原理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原理基于脂肪和水信号在磁场中的不同特性。脂肪具有高信号强度,而其他组织如肌肉、骨骼和血液等信号较低。通过特殊的脉冲序列和参数设置,可以有效抑制脂肪信号,使其他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临床应用 1. 肿瘤检测与评估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肿瘤检测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脂肪抑制可以提高肿瘤周围组织的可视化程度,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大小、边界和浸润范围。此外,脂肪抑制还可以帮助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骨关节疾病诊断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在关节炎、关节滑膜炎和骨折等疾病中,脂肪抑制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腔、滑膜和软骨病变情况,有助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决策。 3. 炎症和感染性疾病诊断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对于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炎症和感染性病变常伴随有水肿、渗出和血管扩张等特征,这些信号可以通过脂肪抑制来突出显示。因此,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评估。 4. 血管疾病诊断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脂肪抑制可以消除脂肪信号的干扰,使血管结构更加清晰可见。例如,在肾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狭窄等血管疾病中,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程度和位置,指导治疗和手术决策。 三、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的优势与局限 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具有许多优势,如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无辐射等。然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扰动敏感、扫描时间较长等。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 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和计算机技术,对 肩关节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观察和分析。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肩关节是人体上肢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锁骨、肩胛骨和上臂骨 组成。在运动中,肩关节承受重力和肌肉力量的作用,容易受到损伤 和疾病的影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肩关 节炎、肩关节囊肿等。 肩关节磁共振成像可以为医生提供关节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包 括软骨、肌腱、韧带、滑囊等。首先,患者需躺平进入磁共振仪,然后,仪器通过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激发和接收人体组织的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后,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肩关节的各 个部分。 在肩关节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图像序列包括T1加权图像、T2加权图像、脂肪抑制序列和3D图像。T1加权图像显示组织的明显对比度,

对于评估骨骼结构和软骨病变较为有用。T2加权图像对于检测炎症、肌腱损伤和关节脱位等有较高的敏感性。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减少脂肪的影响,突出韧带和滑囊等软组织结构。3D图像可以提供肩关节在3维空间内的全貌信息。 在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成像时,医生需要对图像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首先,医生会观察关节的整体形态和结构。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应呈现良好的对称性,关节面光滑充盈,骨骼结构无异常。然后,医生会重点观察软组织结构,如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肌肉和肌腱的形态、信号强度和连续性可以反映其正常功能和异常变化。韧带的完整性和张力也是医生关注的重点。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肩袖损伤方面具有高准确度。肩袖损伤通常包括肌腱部分或完全的撕裂、肌肉萎缩和肩袖囊肿等。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异常信号和断裂。肩关节炎是肩关节疾病中的另一个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变。磁共振成像可以直接观察关节软骨的变化,包括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和关节腔的狭窄等。

头部核磁共振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及临床意义 l引言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颅脑和脊髓,深藏在骨骼包围的颅 腔和椎管内,结构精细,一般物理学诊断不易达到,故影像学检查十分重要。CT、磁共振的问世提供了直接的断面图像,尤其是磁共振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平面、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可明确病变的有无,及其位置、大小、数目和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2适应证 目前,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已较为成熟,在 临床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适应证有:脑肿瘤,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血管性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颅脑外伤,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感染性疾病,包括脑脓肿、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结核、脑寄生虫病等;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先天性颅脑畸形或代谢性疾病:如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结节性硬化等;各种脊髓病变,包括脊髓肿瘤、炎症、脱髓鞘疾病、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 3优势和限度 磁共振被誉为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继CT之后又一重大 突破,其优点有:无电离辐射性损害,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重建成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它没有电离辐射,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多方向切层,磁共振具有直接多平面成像的功能,可进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等任意平面的成像;多参数成像,磁共振成像参数多,有质子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T一)、横向弛豫时间(T2)以及流动效应等,通过选择不同的射频脉冲序列即可获得某种成像参数的加权像,综合各种不同的脉冲序列成像,便可获得有关病变组织特性的信息;软组织分辨率高,磁共振具有比CT更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因此显示解剖结构较CT更清楚、直观。在颅脑显示大脑皮质、髓质、脑内基底核等结构更清晰,且较CT显示病变更敏感,如脱髓鞘病变及微小梗塞灶等;无骨性伪影影响,不受骨质及空气伪影影响,因此对靠近颅底、后颅窝及脑干病变的诊断较CT容易;不需造影药即可获得血管结构的影像,由于流空效应,流动的血液在磁共振表现为无信号,因此磁共振不用造影药便可分辨血管和软组织,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但是磁共振成像对钙化显示的敏感性低,一般小的钙 化灶很易遗漏,因此对以钙化为病理特点的病变定性较差。此外,由于各组织之间、各组织与其病理过程之间,以及各不同病理过程之间的氢质子密度、Tl、T2值都有较多的相互重叠,信号强度相互接近,因此虽然磁共振检查有其独特的优点,敏感性也较高,但其征象的特异性仍是有限的。诊断还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和疾病病程的特点,各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等。 4扫描序列的选择 4.1常规序列 般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l加权像及T2加权像检查, 一 通过组织或病变的Tl或T2信号特点来判断其组织特性。例如脑脊液或囊性病变具有长Tl、长T2特性,Tl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明亮高信号。脂肪在Tl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出血的亚急性和慢性期,其内含有高铁血红蛋白,具明显的顺磁

磁共振检查序列及磁共振序列分类、特点和临床应用

磁共振检查序列及序列分类、特点和临床应 用 磁共振序列 序列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有机组合。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序列,不同序列获得的图像有各自特点。 磁共振序列分类 1、自由感应衰减序列:脉冲激发后直接采集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2、自旋回波序列。用射频脉冲产生回波的序列。 3、梯度回波序列。用读出梯度切换产生回波的序列。 4、杂合序列。同时有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的序列。 1、SE序列 特点 最常用T1WI序列,组织对比良好,SNR较高,伪影少,扫描时间为2-5分钟。 T2WI和PDWI加权像扫描时间太长几乎完全被快速SE序列取代。 临床应用:常用于颅脑、脊柱及关节软组织。 2、快速SE序列 西门子:TSE 。 GE:FSE。 飞利浦:TSE。 特点 快速成像,FSE序列一次90°射频脉冲激发后采集多个自旋回波,且对磁场不均匀性不敏感。

组织对比度降低,图像模糊,脂肪组织信号强度提高,组织T2值有所延长,SAR值增加。 3、单次激发FSE序列 西门子:SS-TSE GE:SS-FSE 飞利浦:SSh-TSE 特点 快速,单层图像采集只需1秒以内,一次90°脉冲激发后利用连续的聚焦脉冲采集填充K空间所需的全部回波信号。 软组织T2对比差,T2加权太重,除水外其他组织信号几乎完全衰减。 临床应用:胆管成像MRCP、MRU,MRM。 4、半傅里叶采集SS-FSE 西门子:HASTE。 GE:SS-FSE。 飞利浦:SSh-TSE+half scan。 特点 快速,有利于软组织成像,几乎无运动伪影和磁敏感伪影,T2WI 对比不及SE、FES。 临床应用:颅脑、脊柱超快T2成像,MRCP、MRU,心脏成像,腹部屏气T2WI。 5、快速恢复(翻转)自旋回波序列 FRFSE 西门子:TSE-Restore。 GE:FRFSE。 飞利浦:TSE DRIVE 。

头颅MRI不会看?DWI、ADC、T1WI……这篇文章讲清楚了!

头颅MRI不会看?DWI、ADC、T1WI……这篇文章讲清楚 了!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神经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准确的识别和判读 MRI 图像不仅仅是影像医师应掌握的技术,也已成为神经科医师的基本功之一。 如何进行磁共振图像的阅片呢?这篇文章对你一定会有帮助。 1 磁共振成像(MRI)概述 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是将人体置于强磁场内,此时体内的氢质子发生自旋运动而产生磁矩,操作者给予计算机指令让线圈发出事先设计好的不同外加磁场(即射频脉冲),使得氢质子发生重排,之后去除外加射频脉冲,反复多次并通过接收器采集信号,通过计算机后处理即得到 MRI 图像。 简单的来讲,相当于把一瓶水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停止下来,反复多次,感受振动情况。而这些不同射频脉冲的排列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检查序列。 对于MRI 初学者,我们无须知道MRI 图像怎么来的、射频脉冲怎么激发的、信号怎么采集的以及扫描参数如何调整优化的,因为MRI 成像原理太复杂了且枯燥乏味很难理解,即使花费很大功夫,当时理解了,如果不常用,很快就会忘的一干二净。 我们只要知道怎么识别各个检查序列以及如何判读就可以了。下面以神经系统为例,介绍读片的步骤: MRI 读片的前提:掌握脑部 MRI 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MRI 读片的基础:识别 MRI 不同检查序列及其应用; MRI 读片的核心:分析和判读 MRI 图像及信号特点; MRI 读片的目的:图像结合临床信息做出最终诊断。 2 磁共振图像如何识别? 01. MRI 扫描序列 MRI 扫描序列很多,包括:

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在脊椎损伤中鉴别诊断新旧骨折的应用

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在脊椎损伤中鉴别诊断新旧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T2WI压脂序列对脊椎轻度损伤及新旧骨折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MRI检查的脊柱外伤42例,其中32例曾作CT检查以对照研究。结果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对脊柱外伤椎体空间定位准确,能全面地观察椎体及椎后小关节的损伤情况,椎体新鲜损伤部位显示突出高信号,清晰显示椎体轻度骨折。结论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磁共振成像;脂肪抑制技术;脊柱外伤;新旧骨折 评估创伤后脊柱椎体轻度骨折的有否,正确判断椎体损伤程度,对脊柱外伤制定治疗方案及推测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总结42例脊柱外伤患者,经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检查,依据磁共振T2WI压脂序列对脊柱椎体损伤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有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最大 71岁,最小20岁,平均322岁,有明确外伤病史者35例,可疑外伤史7例。 全部病例均摄X线平片,Ferguson分型均为Ⅰ型,32例进行CT扫描,颈段8例,胸段14例,腰段20例。 12检查方法PHILIPS超导型双梯度15TMR系统,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SPAIR)扫描,多通道脊柱线圈,常规矢状面SE序列T1WI、T2WI和反转恢复序列T2WI脂肪抑制,必要时加冠状面和横断面扫描。 2结果 MRI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未见骨折片形成。椎体急性轻度压缩骨折35例,表现为椎体边缘完整,形态轻度楔形改变,矢状位椎体内见与椎体横断面平行的类锯齿线状高信号及小斑片状高信号,边缘模糊。其中3例横断位椎后两侧软组织见小片状稍高信号,冠状位椎后小关节见线样高信号影;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楔形改变,表现为椎体轻度楔形改变,椎体边缘欠光整,椎体呈明显低信号,其内未见异常高信号。 椎体陈旧轻度压缩骨折7例,T2WI-SPAIR序列中未见高信号显示。其中2例局部椎体呈轻度楔形改变,CT检查椎体中部见线样低密度影,骨折线边缘清楚,T1压脂序列中见线状稍低信号,T2WI-SPAIR序列中未见高信号显示,诊断为陈旧性骨折经病史查证,其外伤史均为1个月以上。

MRI脂肪抑制技术方法

MRI脂肪抑制技术方法 MRI脂肪抑制技术方法很多,如磁共振波谱技术,频率选择脂肪饱和技术,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STIR),Dixon技术及化学位移成像(CSI)技术等,其中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STIR,频率选择脂肪饱和及CSI技术。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shiftimaging,CSI)即同相位/反相位成像(IPI/OPI)技术对于检测病灶内少量的脂质更为敏感,1984年Dixon首先提出化学位移成像,它利用水(-OH)和脂肪(-CH2)氢质子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在一定条件下,脂肪和水以相同或相反相位发生共振,所获的相应图像为同相(in phase,IP)或反相(opposed phase,OP)像,IP像上脂肪和水信号相加;而在OP像上两者信号相互抵消。因此观测IP和OP像上组织信号有无下降可推测该组织是否含有脂质。 相位一致+相位反向=水质子像;相位一致-相位反向=脂肪质子像。 肝内含有脂肪成分的病灶并不多见,主要有脂肪瘤,血管肌脂瘤,肝细胞癌伴有脂肪变,腺瘤,假性结节脂肪浸润以及某些肝内转移性肿瘤。另外,肝结节内脂肪变性被认为是癌前病灶转化成肝癌的一个重要恶变标志,是肝癌演变中的一个偶然发生的过程,因而早期发现肝内结节的脂肪变性并与其它病变的鉴别在临床诊断和追踪评估中非常重要。 无肝脂肪变的病例中,同、反相位上肝与病灶相对信噪比无明显差异,显示肝内占位病变能力相似,然而,在肝脂肪变的病例中,肝脂肪变在反相位上呈低信号与其它低信号病灶如肝癌或血管瘤等易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在同相位上肝脂肪变与正常肝实质呈等或稍高信号,常难以诊断而漏诊,此时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对肝脏T1加权扫描,应行常规同、反相位梯度回波T1加权扫描,此外,在肝脂肪变的病例中,反相位和脂肪抑制序列的T1WI上有时可见肝癌或血管瘤周边环状高信号带,而在同相位上肿块周边无此环状高信号带,可能是由肿块与浸润脂肪间存在残留的正常肝实质所致。 上腹部脏器中多数病变,如肝脏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细胞癌(多数),胆管细胞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细胞癌,转移性肿瘤中

第二节 MRI脂肪抑制技术

第二节MRI脂肪抑制技术 脂肪抑制是MRI检查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合理利用脂肪抑制技术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图像的质量,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还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一、MRI检查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的意义 脂肪组织不仅质子密度较高,且T1值很短(1.5T场强下约为200 250ms),T2值较长,因此在T1WI上呈现很高信号,在T2WI呈现较高信号,在目前普遍采用的FSE T2WI图像上,其信号强度将进一步增高(详见FSE序列)。 脂肪组织的这些特性在一方面可能为病变的检出提供了很好的天然对比,如在皮下组织内或骨髓腔中生长一个肿瘤,那么在T1WI上骨髓组织或皮下组织因为富含脂肪呈现很高信号,肿瘤由于T1值明显长于脂肪组织而呈现相对低信号,两者间形成很好的对比,因此病变的检出非常容易。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脂肪组织的这些特性也可能会降低MR图像的质量,从而影响病变的检出。具体表现在:(1)脂肪组织引起的运动伪影。MRI扫描过程中,如果被检组织出现宏观运动,则图像上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而且组织的信号强度越高,运动伪影将越明显。如腹部部检查时,无论在T1WI还是在T2WI上,皮下脂肪均呈现高信号,表面线圈的应用更增高了脂肪组织的信号强度,由于呼吸运动腹壁的皮下脂肪将出现严重的运动伪影,明显降低图像的质量。(2)水脂肪界面上的化学位移伪影(详见MRI伪影一节)。(3)脂肪组织的存在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如骨髓腔中的病变在T2WI上呈现高信号,而骨髓由于富含脂肪组织也呈现高信号,两者之间因此缺乏对比,从而掩盖了病变。又如肝细胞癌通常发生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慢性肝病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这些脂肪变性在FSE T2WI上将使肝脏背景信号偏高,而肝细胞癌特别是小肝癌在T2WI上也往往表现为略高信号,肝脏脂肪变性的存在势必降低病灶与背景肝脏之间的对比,影响小病灶的检出。(4)脂肪组织的存在降低增强扫描的效果。在T1WI上脂肪组织呈现高信号,而注射对比剂后被增强的组织或病变也呈现高信号,两者之间对比降低,脂肪组织将可能掩盖病变。如眼眶内球后血管瘤增强后呈现明显高信号,但球后脂肪组织也呈现高信号,两者之间因此缺乏对比,影响增强效果。 因此MRI中脂肪抑制的主要意义在于:(1)减少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或其他相关伪影;(2)抑制脂肪组织信号,增加图像的组织对比;(3)增加增强扫描的效果;(4)鉴别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因为在T1WI上除脂肪外,含蛋白的液体、出血均可表现为高信号,脂肪抑制技术可以判断是否含脂,为鉴别诊断提供信息。如肾脏含成熟脂肪组织的肿瘤常常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脏内具有脂肪变性的病变常为高分化肝细胞癌或肝细胞腺瘤等。 二、与脂肪抑制技术相关的脂肪组织特性 MRI脂肪抑制技术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主要基于两种机制:(1)脂肪和水的化学位移;(2)脂肪与其他组织的纵向弛豫差别。 (一)化学位移现象 同一种磁性原子核,处于同一磁场环境中,如果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其进动频率应该相

收藏,不用找了!磁共振检查序列总结

收藏,不用找了!磁共振检查序列总结 磁共振检查要用到序列,什么是磁共振序列(Sequence)呢? 序列,简单的讲是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的有机组合。而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序列,不同的序列获得的图像有各自的特点。 磁共振序列的分类 自由感应衰减序列(Free Induction Decay ,FID):脉冲激发后直接采集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自旋回波序列 (Spin Echo ,SE):用射频脉冲(180度)产生回波的序列 梯度回波序列(Gradient Recalled Echo ,GRE):用读出梯度切换产生回波的序列 杂合序列(Hybrid Sequence):同时有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的序列。 1:SE序列 特点 ▪目前最常用的T1WI序列,组织对比良好,SNR较高,伪影少,扫描时间为2-5分钟 ▪T2WI和PDWI加权像因扫描时间太长几乎完全被快速SE序列取代。 ▪临床应用:常用于颅脑、脊柱及关节软组织。 2:快速SE序列 西门子:TSE (turbo spin echo) GE:FSE (fast spin echo) 飞利浦:TSE (turbo spin echo) 特点 ▪快速成像,FSE序列一次90°射频脉冲激发后采集多个自旋回波,且对磁场不均匀性不敏感

▪组织对比度降低,图像模糊,脂肪组织信号强度提高,组织的T2值有所延长,SAR值增加(能量沉积增加)。 3:单次激发FSE序列 Single Shot FSE (SS-FSE) 西门子:SS-TSE GE:SS-FSE 飞利浦:SSh-TSE 特点 ▪快速,单层图像采集只需1秒以内,一次90°脉冲激发后利用连续的聚焦脉冲采集填充K空间所需的全部回波信号。只能用于T2WI,不能用于T1WI ▪软组织T2对比差,T2加权太重,除水外其他组织信号几乎完全衰减。 临床应用:胆管成像MRCP、MRU,MRM。 4:半傅里叶采集SS-FSE 西门子:HASTE(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 GE:SS-FSE 飞利浦:SSh-TSE+half scan 特点 ▪快速(半傅里叶技术+单次激发技术+快速自旋回波),有利于软组织成像,几乎无运动伪影和磁敏感伪影,T2WI对比不及SE、FES。 临床应用:颅脑、脊柱超快T2成像,MRCP、MRU,心脏成像,腹部屏气T2WI。 5:快速恢复(翻转)自旋回波序列 FRFSE( Fast Recovery FSE) 西门子:TSE-Restore GE:FRFSE 飞利浦:TSE DRIVE (TSE+Driven Equilibrium DE:驱动平衡) 特点 ▪更短的TR ▪增加效率

磁共振序列及技术

自旋回波序列类 1.SE (常规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西门子也称SE) 根据TR的TE的不同组合,可得到T1加权像(T1WI ),质子加权像(PDWI ) , T2加权像(T2WI)。T1WI现正在广泛使用于日常工作中,而PDWI和T2WI因扫描时间太长几乎 完全被快速SE 取代。 2.FSE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欧洲厂家西门子和飞利浦以“turbo ”来表 示快速,故称之为TSE(Turbo Spin Echo )) 该序列的优点是(1)速度快,图像对比不降低,所以现在尤其在T2 加权成像方面几乎已 经完全取代了常规SE 序列而成为临床标准序列。(2)与常规SE 序列一样,对磁场的不均匀性不敏感; 该序列的缺点有(1)如采集次数不变,S/N有所降低,一般多次采集;(2)T2加权像上脂肪信号比常规SE 像更亮,显得有些发白,易对图像产生干扰,解决的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法或STIR 序列进行脂肪抑制; (3)当ETL>8 以后,图像高频部分缺失,导致一种滤 波效应产生模糊,常在相位编码方向上出现图像的细节丢失;(4)RF 射频能量的蓄积;(5) 磁化转移效应等。 3.SS-FSE (单次发射快速SE)(Single shot FSE RARE)(西门子称SS-TSE 4.HASTE (半傅里叶单发射快速SE 序列)(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西门子也称HASTE) 该序列的有效回波时间可较短,例如80ms,提高了信噪比和组织对比。 HASTE 序列应用越来越广泛,除用于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外,还因速度快,在腹部成像中应用较多。如用于不能均匀呼吸又不能屏气的病例,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肝脏扫描中增加囊性病变与实性病变的对比、显示肠壁增厚和梗阻性肿块、肿块表面和肠壁受侵犯情况、MR 结肠造影等。 5.FRFSE (fast recovery)(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西门子为TSE-Restore) (1)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T2WI扫描时TR不能降低,但扫描层次却较少的场合,比 如脊柱,颈椎矢状位等,此时梯度的工作周期远未接近100%, 此时采用FRFSE 序列,减 少TR,可提高工作效率,或改善图像质量(增加采集次数)。 (2)在实际工作中,例如1.5T MR头颅扫描时TR常选2500ms,但选择FRFSE后,TR可短至1300ms,图像质量并无明显降低。 使用方法:西门子公司机器的TSE有两种,一种是普通TSE ;另一种是TSE-Restora在参 数调整界面的“ contrast ”卡中勾选“ Restore Magn. ”项,如不勾选,即为普通 6.IR (in version recovery)(反转恢复序列)(西门子也称IR) 7.FIR ( fast inversion)(快速反转恢复序列)(西门子称作TIR/IR-TSE )反转恢复序列引入RARE 技术,提高了扫描速度。 但这里有一问题应引起注意。在FIR (或TIR)成像过程中,水平X轴上方有“ magnitude detection ”与轴下方“ phase sen sitive detection ”呈对应关系。轴检到组织信号, 但在图像上以其幅度绝对值来表示,可以想像,图像中只有相当于X 轴水平的信号值是最 低的,图像中无物体的空白背景处应该呈低信号黑色。这时西门子公司将此序列称之为TIRM (turbo in version recovery (modulus) mag nitude);而如同样的信号不以幅度绝对值来表达,而是以实际的值来显示,此时图像背景仍然相当于X 轴水平的信号值,但却是灰色(即中等信号),成像组织中的信号有可能低于背景的信号,此时称之为TIR Real。 8. FIR-T1WI ( fast inversionT1WI) (快速反转恢复T1 加权序列) (西门子称IR-TSE T1WI) 9. STIR ( 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 )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 (西门子也称STIR)

【临床应用】磁共振全新多对比度成像解决方案

【临床应用】磁共振全新多对比度成像解决方案 磁共振成像两大信号来源一个是水,一个是脂类物质。脂类物质根据在人体内存在方式又可以区分为成熟脂肪和不成熟脂质。在磁共振临床应用过程中,成像序列有时要抑制脂类物质信号,这样可以提高病变与背景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从而更有利于发现病变;而另一方面又需要鉴别脂类物质的性质是成熟脂肪还是不成熟脂质?这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脂肪抑制方面,尽管传统脂肪抑制技术已经很完善,但这些技术要么对磁场均匀度具有很高的要求,如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要么存在信噪比低,如短时翻转脂肪抑制(STIR)技术。早在1984年Thomas Dixon教授便提出了Dixon两点法水脂分离技术,这一技术的提出结束了低场强磁共振脂肪抑制只能用SITR的这一局面。但Dixon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正如Dixon本人在他的文章所说:“The worst problem with this method comes from magnetic field inhomogeneities, which over a whole image, are many times as large as the chemical shift difference between water and fat.”(Simple Proton spectroscopic imaging, Radiology 1984;153:189-194)。事实上,如果能克服Dixon技术对磁场均匀度高度依赖的局限性,这种水脂分离成像技术势必会提供更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信息,甚至改变我们一些传统的诊断思维模式。 正是在这一理念推动之下,几大MR厂商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多对比度成像技术。如GE公司的IDEAL技术、LAVA-Flex技术。其他厂商尽管也有类似的或者接近的成像技术,但受篇幅所限,本文暂不予以讨论。 多序列兼容的多对比度成像解决方案IDEAL IDEAL(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磁共振成像基础(九)之人体正常组织的MR信号特点成像基础【磁共振之家】专一医学磁共振成像网站

磁共振成像基础(九)之人体正常组织的MR信号特点成像基础【磁共振之家】专一医学磁共振成像网站 本帖最后由磁共振之家于 2014-12-18 12:45 编辑 人体正常组织的MR信号特点 MR的信号强度是多种组织特征参数的可变函数,它所反映的病理、生理基础较CT更广泛。MRI信号强度与组织的弛豫时间、氢质子密度、血液(或脑脊液)流动、化学位移及磁化率有关。其中弛豫时间,即T1和T2弛豫时间对图像对比起重要作用。它是区分不同正常组织、正常与异常组织的MRI主要诊断基础。 6.1.1水 形成MRI的氢原子大部分存在于生物组织的水和脂肪中,其氢原子占人体组织原子数量的2/3。正常人体组织中MR信号80%来自细胞内,20%来源于细胞外间隙。组织水对MR信号的形成贡献最大。纯水的T1和T2弛豫时间均很长,质子密度较低,局部组织的含水量稍有增加,不论是自由水,还是结合水都会使MR信号发生变化。水分子很小,具有较高的自然运动频率,这部分水称为自由水;如果水分子依附在运动缓慢的较大分子,如蛋白质周围时,它的自然运动频率就会大大降低,这部分水称为结合水。T1反映了水分子运动频率与拉莫尔(Larmor)共振频率的关系,当两者较近时,T1弛豫快;两者不同时,T1弛豫时间缓慢。自由水运动频率明显高于Larmor共振频率。因此,T1弛豫缓慢,T1时间长。较大分子的运动频率明显低于Larmor共振频率。所以,T1弛豫也慢,T1长。结合水运动频率介于自然水和大分子水之间。因此,T1弛豫时间明显缩短(图6-1)。 6.1.2脂肪与骨髓 脂肪与骨髓组织具有较高的质子密度和非常短的T1值,信号强度大。其T1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呈白色,T2加权像也表现为较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上呈低信号(图6-2)。 6.1.3肌肉 肌肉组织所含质子密度明显少于脂肪组织,它具有较长T1值和较

MRI脂肪抑制技术

MRI脂肪抑制技术 意义:(1)减少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或其他相关伪影;(2)抑制脂肪组织信号,增加图像的组织对比;(3)增加增强扫描的效果;(4)鉴别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因为在T1WI上除脂肪外,含蛋白的液体、出血均可表现为高信号,脂肪抑制技术可以判断是否含脂,为鉴别诊断提供信息。 方法 (一)频率选择饱和法:最常用的脂肪抑制技术之一。 由于化学位移,脂肪和水分子中质子的进动频率存在差别,在成像序列的RF施加前,先连续施加数个预脉冲,如果预脉冲的频率与脂肪中质子进动频率一致,脂肪组织的将被连续激发而发生饱和现象,而水分子中的质子由于进动频率不同不被激发。这时再施加RF,脂肪组织因为饱和不能再接受能量,因而不产生信号,从而达到脂肪抑制的目的。 特点:(1)高选择性。主要抑制脂肪组织信号,对其他组织的信号影响较小。(2)可用于多种序列。(3)场强依赖性较大,在中高场强下使用可取得好的脂肪抑制效果。(4)对磁场的均匀度要求很高。(5)进行大FOV扫描时,因梯度场存在,视野周边区域脂肪抑制效果较差。(6)增加了人体吸收射频的能量。(7)预脉冲将占据TR间期的一个时段,因此会延长扫描时间,并有可能影响图像的对比度。(8)运动区域脂肪抑制效果差。 (二)STIR技术:常用的脂肪抑制技术之一。 MR仪,脂肪组织的T1值约为200~250ms,则TI=140~175ms时可有效抑制脂肪组织的信号。在1.0T仪上TI应为125~140ms;在0.5T仪上TI应为85~120ms,在0.35T仪上TI应为75~100ms。 特点:(1)场强依赖性低。低场MRI仪也能取得较好的脂肪抑制效果。(2)与频率选择饱和法相比,磁场的均匀度要求较低。(3)大FOV扫描能取得较好的脂肪抑制效果。(4)信号抑制的选择性较低。如果某种组织的T1值接近于脂肪,其信号将被抑制,故一般不能应用增强扫描。(5)由于TR延长,扫描时间较长。 (三)频率选择反转脉冲脂肪抑制技术:一种新的脂肪抑制技术。 在真正RF激发前,先对被检区进行预脉冲激发,这种预脉冲的带宽很窄,中心频率为脂肪中质子的进动频率,仅有脂肪组织被激发,且这一脉冲略大于90°,脂肪组织会出现一个较小的反方向纵向磁化矢量,预脉冲结束后,脂肪组织发生纵向弛豫,其纵向磁化矢量将发生从反向到零,然后逐渐恢复到正向直至平衡状态。预脉冲仅略大于90°,因此从反向到零需要的时间很短,选择很短的TI (10~20ms),仅需要一次预脉冲激发就能对三维扫描容积内的脂肪组织进行很好的抑制,因此采集时间也仅略有延长。该抑制技术一般用于三维快速GRE序列。 特点:(1)仅少量增加扫描时间。(2)一次预脉冲激发即完成三维容积内的脂肪抑制。(3)几乎不增加人体射频的能量吸收。(4)对场强的强度和均匀度要求较高。 (四)Dixon技术:临床上应用相对较少。 是一种水脂分离成像技术,通过对序列TE的调整,获得水脂相位一致(同相位)图像和水脂相位相反(反相位)的图像。如果把两组图像信息相加或相减可得到水质子图像和脂肪质子图像。把同相位图像加上反相位图像后再除以2,即得到水质子图像;把同相位图像减去反相位图像后再除以2,将得到脂肪质子图像。 (五)预饱和带技术 在RF激发前,先对被检区周围进行预脉冲激发,这种预脉冲的带宽很宽,使质子达到饱和,该

MR常用技术及相关概念总结

快速采集--- 并行采集技术 GE公司ASSET技术;飞利浦的SENSE技术:在成像脉冲扫描前先行参考扫描(reference scan),获得相控阵线圈敏感度信息,然后进行成像脉冲序列SENSE扫描(在调整扫描参数时,在Resolution 栏目中选择AENSE选项并设置SENSE因子),扫描结束后计算机将利用参考扫描得到的相控阵线圈敏感度信息自动进行去除卷褶的运算,重建出来的即为去除卷褶的图像。 临床应用:1、加快采集速度,缩短采集时间,多用于耐受性较差不能坚持坚持的病例;2、高分辨力扫描;3、年老体弱的屏气体部成像;4、心脏成像;5、用于单次激发EPI,减少磁敏感伪影并提高图像质量;6、用于单次激发的FSE序列,提高回波链的质量;7、用于 3.0T高场机,大大减少SAR值。 快速采集--- 部分回波技术 类似半K空间技术,需要采集每个回波的一半多一点(一般60%),这种技术称为部分回波(partial echo或fractional echo)技术或半回波(half echo)技术。 MRI 脂肪抑制技术 1、MRI检查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的意义:脂肪组织的特性会降低MR图像的质量,从而影响病变的检出。具体表现在:(1)脂肪组织引起的运动伪 影。MRI扫描过程中,如果被检组织出现宏观运动,则图像上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伪影,而且组织的信号强度越高,运动伪影将越明显。如腹部部检查时,无论在T1WI还是在T2WI上,皮下脂肪均呈现高信号,表面线圈的应用更增高了脂肪组织的信号强度,由于呼吸运动腹壁的皮下脂肪将出现严重的运动伪影,明显降低图像的质量。(2)水脂肪界面上的化学位移伪影。(3)脂肪组织的存在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如骨髓腔中的病变在T2WI 上呈现高信号,而骨髓由于富含脂肪组织也呈现高信号,两者之间因此缺乏对比,从而掩盖了病变。又如肝细胞癌通常发生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 慢性肝病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这些脂肪变性在FSET 2WI上将使肝脏背景信号偏高,而肝细胞癌特别是小肝癌在T2WI上也往往表现为略高信号,肝脏脂肪变性的存在势必降低病灶与背景肝脏之间的对比,影响小病灶的检出。(4)脂肪组织的存在降低增强扫描的效果。在T1WI上脂肪组织呈现高信号,而注射对比剂后被增强的组织或病变也呈现高信号,两者之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