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加速度导学案(讲课用正式版)

1.5加速度导学案(讲课用正式版)
1.5加速度导学案(讲课用正式版)

课题: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学习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学习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

一、预学

1.知识点:

对加速度的理解

(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a=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__.

加速度的矢量性

(1)加速度a的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加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减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

v-t图象中加速度的意义

(1)图象意义:v-t图象反映了运动物体的速度随________变化的关系.

(2)斜率意义:v-t图象的斜率反映运动物体的________.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________的大小.②斜率的正负表示________________.

2..练习:

(1).一辆汽车正在公路上行驶,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汽车,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但不能为零

C.某时刻汽车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

D.汽车加速度很大时,其速度一定很大

(2)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已知v1

20m/s,v2=1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3)(多选)如图4所示是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3.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加速度

[导学探究]下列为三种车辆起步后,经不同的时间达到的速度.

时间速度

自行车5s14m/s

小型轿车20s30m/s

旅客列车100s40m/s

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导学探究]如图中,甲、乙两图用带箭头的线段分别表示出了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时,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的大小和方向.

请在甲、乙两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变化量Δv,并思考下列问题:(1)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什么运动?相反时呢? 三、从v -t 图象看加速度

[导学探究]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质点的v -t 图象.

(1)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它们的加速度的大小;

(2)试说明v -t 图象中图线的“陡”和“缓”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

2.未解决的问题

三、展学 问题:

四、点学 1.归纳总结

五、固学 1.当堂检测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

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2.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可知( )

A .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Δv 成正比

B .加速度a 大小由速度变化Δv 决定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 .加速度a 的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

3.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 轴上运动,初速度v 0>0,加速度a >0,当a 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质点的( )

A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

C .速度不断增大,当a =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 .速度不断减小,当a =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4.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s 内和第2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s 内和第2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第3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D .第2s 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5.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v-t 图象,由图可知在0~10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________;在10~40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在40~60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________。

6.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意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取g =10 m/s2),以警示世人。意思是如果汽车的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正常行驶时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若两辆摩托车各以36 km/h 的速度相向行驶,发生碰撞后停止运动,碰撞时间为1.2×10-3s 。试判断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2.知识梳理:

向心加速度导学案

5.5、向心加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能说出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学会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教学习点, 学会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预习案: 自主学习 1.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由于线速度________________,所以是变速运动,角速度;______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加速度。 2.速度的变化量Δv有大小,也有方向,也是__________。 3.实例和理论推导都说明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__________.任何做______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 4、请同学们看两例: (1)图1中的地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这个力可能沿什么方向? (2)图2中的小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的合力沿什么方向? 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圆心,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也指向圆心.在理论上,分析速度方向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_____________ 。

探究案: 探究一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吗? 探究二、速度变化量 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变化量△v 探究三、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论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1页“做一做”栏目,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 A和v B时,要注意什么? (2)将v A的起点移到B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v? (4)△v/△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v与圆的半径平行? △v的延长线并不通过圆心,为什么说这个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第3节重力 姓名 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自评 _________ 师评 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 能通过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会根据G-m 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 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 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 找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课前导入】 1、观察如图1所示方法甩球,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呢? 2、如图2,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在地球和月球之间一定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着月亮的 看不见的相互作用,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 。 最先由英国科学家 _______ 提出来。 4、 我们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重力。 符号是 _________ 。 5、 力的三要素是: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同样重力也有三要素 图1 苹果落地 撒开的渔网落入河中 水往低处流 图3中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什么原因呢?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重力的大小 1、 在桌上分别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如橡皮泥和笔袋),有什么感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写出你的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补充)实验记录表格: 物理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重力 G/N (1)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与相关量的图像 公式表示: (粗略计算时(4)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图像)得出 关系式为: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中学生的平均质量是 50kg ,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练习2]:某同学受到的重力是 550N ,他的质量是多少? 图3

加速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钟兴勇 1.设计思想 加速度是高中力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学习运动学的基础。在学习加速度之前已经学习了位移和速度的概念,因此借助于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可以类比帮助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与速度不同的是,加速度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在生活当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加速度,所以,可以先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速度的变化和变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再引出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列出一系列的现象中,要体现出迫切地需要一个物理量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这正是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在加速度的定义过程中,注意类比速度的定义,即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与a 对于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应该从矢量相加减的角度,通过始末速度的相减得到v 的方向相同。 对于v t-图像,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从图像当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速度,加速度,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图像的倾斜程度等),这些信息能反映物体的哪些运动特征,而这些信息当中加速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并没有实验,实际上加速度的建立过程中,课堂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出“速度变化快慢”这一特征,而生活中的现象及实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 2.1.1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2.1.2 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能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判断运动性质。 2.1.3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1.4 学会认识v t-图像 2.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3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2.会用图象表示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 1.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纸带、、. 2.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 (1)保持研究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改变,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想一想: 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怎样得到? 【课堂探究案】 【典型例题】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体会近似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 车(装置如图421所示). (1)小车质量的测量: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 码可改变小车的质量. (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 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 力(合外力),即F≈mg. (3)加速度的测量:由纸带根据公式Δx=aT2,结合逐差法计算出 小车的加速度. 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 (1)研究加速度a和力F的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根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422所示,若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与F成正比. (2)研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如图423所示,因为am图象是曲线,检查am图象是不是双曲线,就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

加速度教学设计

课题: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物理》必修(人教版)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之间的桥梁。即力是通过加速度这个物理量与速度、位移建立了数量的关系,加速度还是演绎推导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以及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中间过渡的重要物理量。因此,讲好上好加速度这节课,对学生能否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乃至后面力学知识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节是概念课,但加速度的概念不像质点等概念那样,质点概念虽然抽象,但由于学生有直觉思维为基础,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加速度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应更讲究教学策略。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对概念课的教学方法有:(1)直接给出概念或定义,然后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2)提供一大堆数据或物理现象,归纳出共同点,然后给出概念,再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对加速度概念的得出应采取第二种方法较好,因为,它是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具有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学习者分析】 加速度概念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度的概念以及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速度是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学生在初中物理中也学过诸如密度、压强、功率等通过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数学中也已经学习了诸如增长率、发芽率等问题。所以,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加速度这一个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与加速度对应的词语。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里不会自发地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观察生活实例体会其现实意义,通过思维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在生活经验中较少关注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了不少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b.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c.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类比法的探究推理,掌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5加速度导学案(讲课用正式版)

课题: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学习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学习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学习内容】 一、预学 1.知识点: 对加速度的理解 (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a=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或__________. 加速度的矢量性 (1)加速度a的方向与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加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减速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 v-t图象中加速度的意义 (1)图象意义:v-t图象反映了运动物体的速度随________变化的关系. (2)斜率意义:v-t图象的斜率反映运动物体的________. ①斜率的大小表示________的大小.②斜率的正负表示________________. 2..练习: (1).一辆汽车正在公路上行驶,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汽车,其加速度可能很小,但不能为零 C.某时刻汽车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很大 D.汽车加速度很大时,其速度一定很大 (2)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已知v1 = 20m/s,v2=1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3)(多选)如图4所示是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3.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加速度 [导学探究]下列为三种车辆起步后,经不同的时间达到的速度. 时间速度 自行车5s14m/s 小型轿车20s30m/s 旅客列车100s40m/s 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导学探究]如图中,甲、乙两图用带箭头的线段分别表示出了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时,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的大小和方向. 请在甲、乙两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变化量Δv,并思考下列问题:(1)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加速度教学设计

加速度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加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 3.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体会比值定义 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说明,体现研究物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利用示例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 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展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 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方向的判断 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

加速度说课稿

我选用的教材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人教社出版。今天我们学习本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三者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准确的使用加速度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能用v--t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地位作用及知识结构 本章节(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 并且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的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在具体的事例中,要求学生了解“速度大”“速度变化大”和“速度变化快慢”含义的不同。同时,播放三种交通工具竞赛的视频,通过旁批提醒学生注意“物体运动的快慢”与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八年级物理《重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学习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过程 课前检测案(限时3分钟) 1、什么叫力?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媒体展示:什么力使得瀑布飞流直下?空降兵为什么会落向地面?是什么力使蹦极的人急速下坠?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1、重力的大小(阅读教材p9第二段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 (2)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3)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由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4)注意:A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B:重力是非接触力C: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 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到重力的实例,并说明其作用。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我们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加速度导学案

高中物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3.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能在生活中准确地使用加速度的概念。5.能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二、【自学教材】 1.速度: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v=△x/△t,国际单位是m/s. 2.比值定义法:物理学的概念大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用已有的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一般来说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事物的一个特性或某一方面的属性. 3.加速度 (l)物理意义:用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的_________。 (2)定义:物体的速度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_________。 (3)定义式:a=_________。 (4)矢量性:加速度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 (5)国际单位: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或_________。 4.加速度的方向 (1) 加速度的方向与_________方向相同.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_________。 5.从v-t图像看加速度 (1) v-t图像的_________表示运动的_________,即v-t图像的斜率k=△v/△t=a. 6.现有甲、乙、丙三个物体分别以速度V A= O,V B=10 m/s,V C=5 m/s 做加速运动,甲物体经过10 s速度变为V A/=20 m/s,乙物体经过10 s速度变为V B/=20 m/s,丙物体经过2s速度变为V C/=10 m/s.试讨论甲、乙、丙三个物体哪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哪个物体的速度变化快? 速度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的多少,由物体的初、末速度共同确定,△v=v末-v初,由以上数据,甲、乙、丙三物体速度变化量分别为20 m/s,10 m/s,5 m/s,可见甲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最大;而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由速度变化量△v和所用时间共同确定,a=△v/△t,则由甲、乙、丙三物体加速度分别为2 m/s2,1m/s2,2.5m/s2,可见丙物体的速度变化最快.

加速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加速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用v-t图象分析、判断、比较加速度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体会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加速度的定义、公式、物理意义难点: 能用v-t图象分析、判断、比较加速度 【自主学习】 1、不同的变速运动,速度改变的是不同的,如火车进站时速度,炮弹在炮筒里速度、为了描述的快慢,我们引入的概念、 2、加速度是速度的与发生所用的比值、公式: 。 3、加速度不但有,而且有,是矢量,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改变量、 4、匀变速运动是不变的运动、【自学检测】 1、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B、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速度的变化率增大,加速度不一定增大 D、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 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B、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但加速度在增加时,物体做加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在减小时,物体做加速运 3、一只鹰如图所示沿直线在俯冲时,速度从15m/s增加到22m/s,所需时间是4s,它的加速度是______m/s2,方向 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怎样理解速度V,速度的变化量△V和加速度a 例题,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m/s2,乙的加速度恒为 -3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他的速度变化快 C、乙做减速直线运动,他的加速度变化率大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重力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学习 内容 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2)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明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确认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为g。会用公 式G=mg进行计算。 重难点: 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时间 分配 导课2分、展示10分、评价5分、凝难解惑10分、测评8分、反馈、总结5分 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学案(学习过程) 一、练习导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2.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垂线是 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性质,重锤受到力和 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 质量成正比,在公式G=mg中,G的 单位是,m的单位 是,g的单位是。 4.一质量为4kg的物体,它所受重力的 大小为、方向为。 (g=10N/kg) 5.质量为50t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多 少? 6.某物体的重力为10000N,其质量为 多少?将它移到月球上质量又为多 少?(g=9.8N/kg) 二、推进新课: (三)重心 1.定义 2.特点: 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 在物体外; 一、导课:复习为主,检查重力的基本知识 二、推进新课 (三)重心: 1、什么叫做重心? 2、如何找物体的重 心? (四)重力的由来 (五)力的示意图 三、答疑解惑: 主要在于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四、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重力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作用 C.只受脚的作用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导学案工作范文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起动的车辆 初始时刻的速度 可以达到的速度 起动所用的时间 小轿车 火车 00 摩托车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新课内容 .速度的变化量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 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单位:米/秒2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s增加到20/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析讨论: 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两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人教版”教材《加速度》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应当说,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资源。高中物理新课程第一个共同必修模块中的《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就是其中一例。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的第5节,在整个共同必修课程中,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与其它物理知识的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牵涉到,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必修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将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了不少困难。为此,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了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等物理名词的不同含义,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在这部分的处理上也比较通俗易懂,比如,在“说一说”这个栏目后又给出了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了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了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节后在“科学漫步”栏目中也较深入地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的变化率概念。 2从实际出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想正确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确定加速度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教材处理的这一实际情况。否则,教学目标过高,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易于在学生中产生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当然,也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低,这样也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求加速度。 2.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生活实例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感受,以及类比法的探究推理,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类比的学习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及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 3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学习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导学过程课前检测案(限时3分钟) 1、什么叫力?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关、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媒体展示:什么力使得瀑布飞流直下?空降兵为什么会落向地面?是什么力使蹦极的人急速下坠? 三、探究新知:板块一: 1、重力的大小(阅读教材p9第二段完成下列填空)(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2)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3)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由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4)注意:A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B:重力是非接触力C: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物体受到重力的实例,并说明其作用。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我们这个世界会怎么样?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1、重力的大小可用 _____________来测量2探究: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 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砝码的重力用什么仪器测量___________ 4、进行试验、收集数据①如上面左图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m/kg重力G/N②在上面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

4.3 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第1课时) 班级:姓名: .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的描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这样定义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矢量性的确切理解; 三、知识回顾: 问题1.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以a-F图象和a-1/m图象,根据图象,加速度与力和质量有什么定量关系? 四、新课学习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问题2.请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并说说1N力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2.对牛顿第二定律及表达式的理解 问题3.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加速度是用来定义和度量的,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 问题4.如下图,人站在车厢外能推动车厢,但站在车厢内还能推动车厢吗?公式中的F是外界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外力),还是内部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内力)? 问题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外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

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 问题6.抛出一个篮球,球在出手前和出手后受到的合外力和加速度方向分别是怎么样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重力不一样,它们下落的加速度却是一样的。你怎么解释? 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m = F/a ,物体的质量跟外力成正比,跟加速度成反比 B.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小 C.水平射出的子弹加速度的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D.一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当只有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加速度可能不变 3.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试一试:你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个测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质量的方案吗?你可以获得的信息由:神舟十号推进器的平均推力;神舟十号的质量;地面雷达实时传送飞船的速度。(短时间内可认为飞船做直线运动) 五、当堂检测 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微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它,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极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3.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2N和3N的共点力作用,则这个物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最小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4.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 m 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D.在国际单位制中,k等于1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必修1

加速度学案教科版必修1 1、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加速度的定义、表达式、符号、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的区别。学案导学:知识点一:加速度的概念 【情景导入】 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而蜻蜓起飞时,速度在0、7 s内由0增加到8m/s,火箭和蜻蜓在起飞过程中,谁的速度变化快? 【要点归纳】 1、加速度 (1)定义: (2)表达式: (3)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m/s2(或ms-2),常用的单位还有cms段位移),若取v。为正,则?v >0表示速度增加,?v <0表示速度减小,?v 0表示速度不变、 (3)加速度a=?v/?t也称为“速度变化率”,表示在单位时间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及方向、 (4)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联系,与?v也无直接联系,v大,a不一定大;?v大,a也不—定大、

3、如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那样,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之分、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例1】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一定增大 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知识点二:加速度的计算要点归纳: 1、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解题时要注意规定正方向,计算出加速度的值后,一定要说明加速度的方向,否则不全面。 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计算出的实际是平均加速度,只能描述速度改变的平均快慢程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平均加速度即瞬时加速度。 【例2】 某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l0s内速度从5 m/s增加到25 m /s,求这个过程的加速度? 如遇紧急情况刹车,2 s内速度从25 m/s减为零,这个过程也是匀变速的,求其加速度、

7.3重力导学案

第七章第3节重力 【使用说明】先认真读课本10分钟,再认真阅读导学案,并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如果出现了不会的题或不懂的地方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等课上与同学们共同交流。 【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 2、理解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3、会利用G/m=g或G =mg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1、理解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 2、会利用G/m=g或G =mg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2、会利用G/m=g或G =mg进行计算。 【预习过程】 重力 一.重力的基本概念 1 这就是万有引力。 2.由于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叫做。 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猜一猜:我觉得物体的质量越大,可能受到的重力越_____。 (2)试一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完成表格。 次数 钩码的 个数 钩码的质量 /kg 钩码的重 力/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N·kg-1 11 22 33 44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右边的坐标系中画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4)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 __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 .

注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其值等于_____ _,在不要求精确的情况下g 可取__ ___。 (5)想一想:对比前面所学的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你能说出g=kg的物理意义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同步训练:(1)、质量为2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2)、一个中学生的重量是400N,他的质量是多少(g=10N/kg) 2.重力的方向(1).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总是__ ____。 (2).重力方向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铅锤线) 同步训练:通常用一根丝线栓一个小石子,用来检验墙壁是否竖直。这是根据_________。 3.重力的作用点 (1)重力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__ __,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一个质地均匀规则的圆环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所以说有的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同步训练: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