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浆对草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打浆对草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打浆对草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2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Apr.2008?42? J OU RNAL OF SHAANXI UN IV ERSIT Y OF SCIENCE&TECHNOLO GY Vol.26

 文章编号:100025811(2008)022*******

打浆对草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刘 叶,王志杰,罗 清

(陕西科技大学制浆与造纸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摘 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麦草浆及苇浆不同打浆方式及打浆程度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分析了纤维长度、粗度、卷曲、扭结等形态参数及细小纤维含量的

变化.结果表明,较之低浓打浆,经中浓打浆的纤维重均长度、粗度、扭结和卷曲指数高而细小

纤维含量低,且随着打浆度上升,低浓打浆使扭结指数和卷曲指数上升,中浓打浆使扭结和卷

曲指数下降,中浓打浆粗度下降比低浓打浆快.

关键词:草浆;打浆;纤维形态

中图分类号:TS71+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打浆对植物纤维形态和特性影响重大,有关纤维长度及宽度等形态参数已有不少研究,但打浆对纤维粗度、卷曲和扭结等形态参数的影响研究却较少,尤其是对于非木材纤维的研究就更少[123].据估计,到2010年,非木材纤维的利用将减少25%[4].然而,非木材纤维在中国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本课题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麦草浆及苇浆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打浆,研究了打浆对纤维形态参数,包括重均长度、卷曲指数、扭结指数、粗度及细小纤维含量等的影响,旨在为优化短纤维的打浆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实验

1.1 原料

实验所用原料为陕西某纸厂漂白麦草浆,水分81.6%;新疆某纸厂漂白苇浆板,水分9.8%.

1.2 打浆

(1)中浓打浆.纸浆经标准纤维解离器解离后在PFI磨中进行打浆,浆浓10%.

(2)低浓打浆.低浓打浆在瓦利打浆机中进行,浆浓2%.

1.3 分析与检测

纤维长度、卷曲指数、扭结指数、细小纤维含量和纤维粗度等纤维形态参数采用加拿大Optest仪器公司生产的纤维质量分析仪(FQA)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浓打浆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2.1.1 中浓打浆对纤维重均长度的影响

较之算术平均长度和双重均长度,纤维重均长度对纸张的物理强度影响最大[5],因此本文以纤维重均3收稿日期:2008-02-16

作者简介:刘 叶(1978-),女,陕西省大荔县人,工程师,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造纸湿部化学

基金项目:陕西科技大学自选科研项目(ZX05202)

第2期刘 叶等:打浆对草浆纤维形态的影响长度表示纤维长度.由图1可见,随着打浆度的提高,麦草浆和苇浆的纤维重均长度均呈下降趋势,麦草浆的纤维长度下降趋势几乎呈一直线,打浆度由20°SR 上升到60°SR ,其纤维重均长度由0.738mm 下降到0.512mm.苇浆的纤维重均长度开始下降比较快,到达40°SR 后,下降开始趋于缓慢.在打浆过程中,麦草浆打浆度在40°SR 之前打浆度上升很快,而在40°SR 后上升很慢

.

图1 中浓打浆对纤维重均长度的影响 图2 中浓打浆对纤维卷曲指数的影响

2.1.2 中浓打浆对纤维卷曲指数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中浓打浆时,麦草浆及苇浆的卷曲指数都随着打浆度上升而下降.在20~60°SR 范围内,苇浆的卷曲指数大于麦草浆.卷曲是指纤维逐渐连续的弯曲,按如下公式计算:

卷曲指数=L l -1(1)

式中:L 为纤维的实际长度,l 为纤维末端对末端的直线长度.

打浆使纤维变得柔韧,产生了变形、压溃、切断和细纤维化等作用,因此卷曲指数的下降主要是因为纤维被部分切断而引起的.

2.1.3 中浓打浆对纤维扭结指数的影响

扭结是指纤维曲率的急剧变化[6],扭结指数按如下公式计算:

扭结指数=(2N (21~45)+3N (46-90)+4N (91~180))

L 总(2)

式中:N 为样品在某一角度范围内突变点的数量;L 总为样品纤维总长度;N 的下标(21~45)、

(46~90)、

(91~180)分别为扭结角度的范围.由图3可知,两种浆料的扭结指数都随着打浆度的上升而下降.麦草浆扭结指数随打浆度的下降变化较快.扭结指数的下降主要是因为纤维被部分切断而引起的,由于草浆纤维长度随打浆度的上升下降更快,所以草浆扭结指数下降较快

.

图3 中浓打浆对纤维扭结指数的影响 图4 中浓打浆对纤维粗度的影响

2.1.4 中浓打浆对纤维粗度的影响

纤维粗度定义为单位长度纤维的质量.由图4可知,粗度都随着打浆度的提高而下降.由于打浆的机械作用和纤维之间的相互摩擦,p 层和s 1层会随着打浆的进行而被破除,继续打浆则纤维表面的细纤维也会不断脱落,因此纤维粗度随着打浆度的提高而下降.

2.1.5 中浓打浆对细小纤维含量的影响

细小纤维指长度小于0.2mm 的纤维.由图5可见,随着打浆度的上升,麦草浆和苇浆的细小纤维含?34?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第26卷量均不断提高.在打浆前期,即打浆度小于40°SR 时,细小纤维含量随打浆度上升提高较明显,之后细小纤维含量变化不大

.

图5 中浓打浆对细小 图6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

纤维含量的影响 纤维长度的影响

图7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 图8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

扭结指数的影响 卷曲指数的影响

图9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 图10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细小

纤维粗度的影响 纤维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纤维形态的影响

2.2.1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纤维长度的影响

由图6可知,中浓和低浓打浆后纤维长度都随着打浆度的上升而下降.中浓打浆过程中,随打浆度上升,纤维长度下降较缓和;低浓打浆纤维长度下降较明显,特别是打浆度高于40°SR 时,纤维长度下降幅度明显增加.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种打浆设备对浆料的机械作用不同.瓦利打浆机对浆料的作用则主要是以切断为主,而PFI 磨对浆料的作用则主要是以挤压、碰撞为主.所以,浆料经过低浓打浆作用后的纤维长度要小于中浓打浆后的纤维长度.

2.2.2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扭结指数和卷曲指数的影响

由图7和图8可知,低浓打浆与中浓打浆对苇浆扭结指数和卷曲指数的影响明显不同.中浓打浆的卷曲和扭结指数比低浓打浆高.浆料经过瓦利打浆机打浆后的卷曲指数和扭结指数都随着打浆度的上升而上升,而PFI 磨浆后的卷曲指数和扭结指数都随着打浆度的上升而下降.一般来说,高浓打浆容易使纤维产生卷曲、扭结等变形.从本实验可得出,中浓打浆时卷曲指数和扭结指数只在打浆初始段上升,而随着打浆度的上升,低浓打浆使卷曲和扭结指数增加.

?44?

第2期刘 叶等:打浆对草浆纤维形态的影响2.2.3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纤维粗度的影响

由图9可知,浆料经过两种机械作用后,纤维粗度都随着打浆度的上升而下降,低浓打浆纤维粗度下降趋势更快.在打浆度比较低时,低浓打浆的粗度要比中浓打浆的粗度高一些,到了40°SR 时,二者的粗度基本相等,在40~60°SR 范围内二粗度曲线下降趋势基本重合.

2.2.4 不同打浆方式对苇浆细小纤维含量的影响

由图10可知,随着打浆度的上升,中浓打浆和低浓打浆均使苇浆的细小纤维含量升高.在打浆前期,即打浆度小于40°SR 时,两种打浆方式的细小纤维含量增加幅度相近,均较小;当打浆度在40~60°SR 时,低浓打浆对苇浆细小纤维含量的影响更加显著,随着打浆度的上升,细小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这可能是因为瓦利打浆机对纤维有较强的切断作用.

4 结 论

(1)PFI 磨浆对苇浆和麦草浆纤维形态参数的影响趋势基本相似.

(2)苇浆低浓打浆时卷曲和扭结指数随着打浆度的上升而升高;中浓打浆时卷曲和扭结指数只在打浆初始段上升,随着打浆的继续进行,卷曲和扭结指数反而减小.

(3)苇浆经过中、低浓打浆后纤维长度和粗度都随着打浆度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浓打浆后纤维长度和粗度下降更显著.

(4)随着打浆度的上升,中、低浓打浆均使苇浆的细小纤维含量升高.当打浆度大于40°SR 时,随着打浆度的上升,低浓打浆使苇浆细小纤维含量显著上升.

参考文献

[1]Mc K inney R W J.Fiber curl in recycling[J ].Pulp and Paper International ,1997,39(1):37.

[2]吴学栋,陈 鹏.纸浆纤维的卷曲对纸和纸板性能的影响[J ].纸和造纸,2003,(3):70271.

[3]Horn R A.Morphology of wood pulp fiber from soft woods and influence on paper strengt h[R ].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Pa 2per FPL 242,Forest Product s Laboratory ,Madison ,Wisconsin ,1974,1232131.

[4]Zhong X.J..Fiber resource availability for Chines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Papermaking and En 2vironment Conference ,Tianjin ,2004:228.

[5]Lai Y.M.,Xie Y.M.,Average fiber lengt h and it s instrumental measurement result analysis[J ].Paper Science &Technology ,2003,(3):35237.

EFFECT OF BEATING ON STRAW FIBER MORPH OLOG Y

L IU Ye ,WAN G Zhi 2jie ,L UO Qing

(School of Pulp and Papermaking Engineering ,Shannxi Province Key Lab of Paper Technology and Specialty Paper ,Shan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Xi ′an 710021,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t he effect s of different refining met hods and beating degree on t he shape parameters of st raw fiber.Wheat st raw p ulp and reed p ulp were refined wit h PFI refiner and valley beater separately under t he laboratory conditions ,and t hen t he fi 2ber shape parameters containing fiber lengt h ,curl index ,kink index ,fiber coarseness and fines percent were measured by Fiber Quality Analyzer (FQA ).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shape parameters of t he two kinds of p ulp s have similar variation ,and t he fiber lengt h ,fiber coarseness ,curl index and kink index of PFI refiner t reated fiber were higher t han t hat of valley beater t reated fiber.And t he fines percent of PFI refiner p ulp was lower t han t hat of valley beater.The curl index and kink index rose along wit h t he increase of beating degree when beating wit h valley beater ,but decreased when beating wit h PFI refiner.The coarse 2ness of PFI refiner decreased faster t han t hat of valley beater.

K ey w ords :st raw p ulp ;fiber morp hology ;beating

?

54?

膳食纤维的作用

食物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食物纤维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树胶和植物黏胶、藻类多糖等。 @维护肠道健康的“多面手”。 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淋巴分布于肠道之中。膳食纤维对于肠道的保护作用不容小觑。肠道年龄的界定主要是以肠道内有益菌 群与有害菌群的比例作为判断依据。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另外,如果食物在肠内的时间太长,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分解的酵素长时间与肠黏膜接触。会造成有害物质的吸收和黏膜细胞受到伤害。粪便在肠内的时间过长,各种毒素的吸收会导致肠道肿瘤发生。而膳食纤维可使肠道中的食物膨胀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所以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能够预防肠癌。 @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 经过科学研究,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降低餐后血糖及胆固醇浓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由于膳食纤维可以使胃肠通过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吸水后体积增加并有一定黏度,所以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过去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大多是不溶性纤维,而现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广泛应用,必将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质量和治疗效果。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肝脏中的胆固醇会转变成胆酸,到达小肠后能帮助消化脂肪,然后胆酸会回到肝脏再转变成胆固醇。可溶性纤维可以让胆酸不被小肠肠壁吸收,而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于是,当肠内食物再进行消化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胆固醇来补充胆酸,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这样一来,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胆固醇合成过多及胆汁酸合成过少。增加膳食纤维,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起到预防胆结石的 作用。 @起到减肥的作用。 在控制能量摄人的同时,摄人富含纤维的膳食会起到减肥的作用。为大多数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谷物、全麦面、豆类、水果和蔬菜中只有少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进展的研究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进展的研究 摘要: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本文论述了纤维素酶的性质,重点介绍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做了展望。关键词:纤维素酶;纤维素;作用机理; 0引言 纤维素酶在饲料、酒精、纺织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国内外业内人士看好,将是继糖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第四大工业酶种,甚至在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一大酶种,因此纤维素酶是酶制剂工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纤维素占植物干重的35%-50%[1],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对人类而言,它又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可再生物质。纤维素的利用和转化对于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纤维素酶的性质 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纤维素酶是四级结构,,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容易退化,导致产酶能力降低。由于纤维素酶难以提纯,实际应用时一般还含有半纤维素酶和其他相关的酶,如淀粉酶(amylase)、蛋白酶(Protease)等。 纤维素酶的断键机制与溶菌酶一样,遵循双置换机制。纤维素与酶相互作用中,是酶被底物分子所吸附,然后进行酶解催化,酶的活性较低,仅为淀粉酶的1/100[3] 纤维素酶对底物分子的分解,必须先发生吸附作用。纤维素酶的吸附不仅与自身性质有关,也与底物密切相关,但纤维素酶的吸附机制总体并未弄清,仍需进一步研究[4]。 2 纤维素酶的作用原理 (1)、纤维素酶在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的同时,可促进植物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的植物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2)、纤维素酶制剂可激活内源酶的分泌,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并对内源酶进行调整,保证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起到防病,促生长的作用。 (3)、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生物健康生长。半纤维素和果胶部分溶于水后会产生粘性溶液,增加消化物的粘度,对内源酶造成障碍,而添加纤维素酶可降低粘度,增加内源酶的扩散,提高酶与养分接触面积,促进饲料的良好消化。 (4)、纤维素酶制剂本身是一种由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组成的多酶复合物,在这种多酶复合体系中一种酶的产物可以成为另一种酶的底物,从而使消化道内的消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也就是说纤维素酶除直接降解纤维素,促进其分解为易被动物所消化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外,还和其他酶共同作用提高奶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

煤炭成浆性的影响因素

2.3 煤炭成浆性的影响因素 (1)内在水分 水煤浆中水分含量是指水煤浆中的全水分,包括原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内在水分分布在煤粒的内表面上,其分子和煤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有较强的结合力,因此当煤浆的质量浓度相同时,内在水分高,会减少起流动介质作用的水量,造成煤浆的表观粘度增高,难于得到高浓度的合格煤浆。 (2)孔隙率及比表面积 煤的孔隙率发达,则煤的比表面积大。在潮湿的环境下,煤发达的孔隙是造成其内在水分高的重要原因,同时高比表面积又会导致添加剂的高消耗。另外,发达的孔隙会储存大量的气体。成浆后水要慢慢渗入其中,出现煤浆“鼓包”、“发干”等现象,加剧煤浆的“老化”,给水煤浆的制备、存储、运输等带来困难。 (3)含氧极性官能团 煤表面的极性官能团越多,煤的亲水性越强,就会在煤表面吸附大量的水分子,增大煤的内在水分含量,这部分内在水分就会在煤粒表面形成坚固的水化膜,减少了自由流动水量。另外,极性官能团还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煤表面的反吸附。 因为分散剂都是一些两亲的表面活性剂,一端是非极性的亲油基,另一端是极性的亲水基,煤表面吸附油基,将另一端亲水基朝外引入水中,亲水基吸附水可在煤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而起到均匀分散、降粘等作用。若煤表面极性官能团含量多,则分散剂的亲水基与煤粒表面吸附,而将亲油基朝外引入水中,起到反作用,从而降低添加剂的药效和增大用量。 (4)灰分和可溶性矿物质 相同浓度时,灰分越高,煤浆粘度越低,流动性越好。灰分高意味着制浆用煤的相对密度大,质量分数一定时,煤浆中固体的体积分数越低,于是,浆的流动性越好。浆的表观粘度越低。 可溶性矿物质,特别是高价金属阳离子,即使很少量就足以使煤浆失去流动性。因为金属阳离子会使颗粒表面的阴离子的电位降低,减少了固体颗粒间的斥力作用,导致水煤浆的粘度升高。 (5)哈氏可磨性(HGI) 煤的可磨性直接反映磨矿的难易程度。可磨性指数越高,煤越易破碎,煤越软。可磨性好的煤实际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微细颗粒,因而提高了堆积效率,易制得高浓度的水煤浆。另外,哈氏可磨性值是决定磨矿过程中能耗高低的重要指标,对磨机的选择,工况条件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6)煤岩显微组分 煤中极性官能团主要分布在镜质组分中,因此,镜质组分高的煤成浆性差。另外,丝质组分含碳高,一般是多孔结构,孔隙大,致使煤的比表面积大、最高内在水分含量高,哈氏可磨性指数减小,不易成浆。 (7)煤化程度 煤阶越低,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越大,内在水分越高,煤中氧碳比O/C增大,亲水官能团越多,可磨性指数HGI值越小,煤中可溶性高价金属离子越多,煤的成浆性越差。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成浆性逐渐提高。中等变质程度煤的理论成浆性好。 当达到一定的煤化程度后,像贫瘦煤、贫煤特别是无烟煤阶段,煤质分子排列整齐,内部裂缝有所增加,内表面积又逐渐增多,内在水分提高,可磨性指数HGI降低,煤的成浆性又变差。 除了主要受煤质特性影响外,煤炭的成浆性还与制浆过程中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量、制备方法(湿法或干法)、级配工艺(双峰级配、多峰级配或自然级配)等都有关系。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1]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2006年12月05日星期二 10:06 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条雪线。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雪线分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雪线的定义及分类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 (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

膳食纤维的作用有哪些

膳食纤维的作用有哪些 膳食纤维的作用有哪些 食物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食物纤维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树胶和植物黏胶、藻类多糖等。 @维护肠道健康的“多面手”。 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淋巴分布于肠道之中。膳食纤维对于肠道的保护作用不容小觑。肠道年龄的界定主要是以肠道内有益菌 群与有害菌群的比例作为判断依据。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另外,如果食物在肠内的时间太长,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分解的酵素长时间与肠黏膜接触。会造成有害物质的吸收和黏膜细胞受到伤害。粪便在肠内的时间过长,各种毒素的吸收会导致肠道肿瘤发生。而膳食纤维可使肠道中的食物膨胀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所以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能够预防肠癌。 @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 经过科学研究,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降低餐后血糖及胆固醇浓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由于膳食纤维可以使胃肠通过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吸水后体积增加并有一定黏度,所以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过去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大多是不溶性纤维,而现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广泛应用,必将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质量和治疗效果。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肝脏中的胆固醇会转变成胆酸,到达小肠后能帮助消化脂肪,然后胆酸会回到肝脏再转变成胆固醇。可溶性纤维可以让胆酸不被小肠肠壁吸收,而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于是,当肠内食物再进行消化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胆固醇来补充胆酸,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这样一来,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胆固醇合成过多及胆汁酸合成过少。增加膳食纤维,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起到预防胆结石的 作用。

酶的作用机理 模型

酶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二)班 作者姓名:孙一丹王辉韩德琛 指导教师:杨永丰 摘要: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最奇莫过于生命:而生命,则是一大群化学反应的有机结合体。在这不计其数的反应中,酶,作为其中极重要的一员,无时无刻不控 制影响着生命体的新陈代谢。下面我们将探索神奇的酶世界。本文中将介绍一 种我们自主设想的模型——“带孔的橡皮球”,浅释酶的催化原理。 注:本文中图片均为借助画图板工具手工绘制。 关键词:酶催化原理酶工程 酶的神奇 氧分子是很挑食的,如果不同时给它四个电子,它就不吃。似乎这么慷慨大方的只有碱金属,要不然,谁愿意在常温下给那么多电子啊。但在生物体内却大不相同。是什么能让有机物在体内安静的与氧分子化合?是酶。纤维素是由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如果靠氢离子来分解,需要稀酸加压或浓酸才能催化,而一些以纤维素为碳源的细菌真菌,则可以通过纤维素酶在温和的条件下来分解它们,从而得到养分。 一且生物的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正是因为有酶协调有序参与才使生命新陈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酶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关于酶 酶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当然也有少数酶是RNA,叫做核酶。所以要认清酶的真面目,首先要搞明白蛋白质的化学情况。 一、蛋白质档案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在500余种天然氨基酸中,只有20种参与构成了绝大多数的蛋白质。由于除了甘氨酸之外的氨基酸都含有手性碳原子,所以氨基酸有L和D之分。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基本是L型。 根据其侧链集团的性质,这20种氨基酸可分为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 由氨基酸互相脱水缩合而形成的聚酰胺肽长链,叫做肽链。肽链的羧基端称为C-端,氨基端称为N-端。蛋白质是有一条或多条肽链构成的,有的还携有辅酶或辅基、金属离子。 蛋白质是有其构成层次的。1951年丹麦生物化学家Linderstrom-Lang第一次提出蛋白质的一、二、三级结构概念,1958年美国晶体学家Bernal提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概念。后经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协会(IUBMB)的生化命名委员会采纳并作出定义。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如: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氧化风机对循环泵电流运行趋势的影响和其它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的历史数据绘制成的表格可以得出,氧化空气是引起循环泵电流波动范围较大的主要原因。浆液密度、吸收塔液位、吸收塔浆液pH值、负荷以及煤质含硫量对脱硫效率均有较大影响。但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不限于上述因素,还包括浆液喷嘴垂直度,浆液喷射高度、浆液喷嘴间距、覆盖率、烟气温度、烟气流速、循环泵出力等因素。 1.1发电机功率影响 负荷增加,脱硫效率短时上升,但随后逐渐减小。这是因为负荷增加,增加的烟气量因吸收塔行程,进出口烟气量还未达到平衡,出口SO2总量低于进口SO2总量。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塔出口SO2总量逐渐增加,入口SO2总量保持不变,脱硫效率逐渐减小。同时,入口SO2总量增加,浆液中的SO2量越来越多,如果吸收塔浆液容量足够,溶于浆液中的SO2量将达到一个稳定值。如果吸收塔浆液容量不足,溶于浆液中的SO2量达到饱和溶解度,不再吸收,未被吸收的SO2量从吸收塔出口排走。 负荷增加,烟气量增加,烟气在吸收塔内的流速增加,在塔内停留的时间变短,烟气与浆液的接触时间缩短,传质不充分,吸收塔出口SO2量增加,脱硫效率呈下降趋势,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负荷减少,烟气量减少,脱硫效率应有大幅上升,但事实表明,脱硫装置上升的幅度不大,在负荷230MW时,也仅能达到96%。这一现象说明,可能是浆液中SO2溶解度达到饱和或者是塔内存在烟气走廊的现象。 1.2氧化空气影响 本套脱硫装置由于塔内氧化空气布置较特殊,氧化空气喷口至塔底间距约300mm,吸收塔液位5700mm,氧化空气从喷口喷出后需要穿越高度5400mm的浆液层,这样氧化池中的浆液将会含有大量空气,浆液循环泵抽取的浆液中也因此携带大量空气,空气经循环泵压缩变成小气 泡,当其到达喷淋喷嘴出口时,由于喷嘴出口背压较低,小气泡喷出后迅速膨胀,体积扩大。扩大后的气泡与后续浆液碰撞,减小了其势能,因而液柱垂直高度降低。液柱高度降低引起浆液在塔内吸收段行程缩短,吸收不充分。 浆液中氧化空气较多对设备运行也非常不利。空气隐没于浆液中进入循环泵,引起浆液循环总量减少,循环泵出口母管压力降低,液柱高度降低。氧化空气进入循环泵,容易造成泵叶轮发生汽蚀,这是氧化空气带给设备的最大危害。气泡不停地进入循环泵,经泵压缩后体积呈时大时小变化,引起泵出口压力不稳定,作用于叶轮上的反作用力不稳定,引起泵振动和轴向窜动。从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氧化风机停运后对循环泵电流的影响已经大幅减小,但仍能还有波动,证明浆液中应该还含有气泡。气泡怎么产生的呢?经分析,循环泵进口的切泡池上部无遮液板,浆液在下落过程中与烟气接触,浆液中溶有气体,降落到切泡池再进入循环泵所致。加装遮液板后,循环泵电流波动明显减小。关键问题在于氧化风机运行时,如何减少氧化空气进入循环泵的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1.3吸收塔液位影响 吸收塔液位越高,循环泵入口浆液静压头越高,循环泵抽取的浆液量越多,母管压力越高,喷淋高度越高,浆液在塔内停留时间长,与气体接触的时间延长,接触界面增加,气体穿越气膜/液膜界面机会多,吸收效果更佳。同时液位高,氧化区高度增加,氧化反应充分,有利于提高脱硫率。亚硫酸钙氧化不充分会导致过饱和,因亚硫酸钙溶解度大于碳酸钙,会抑制石灰石的溶解,要提高脱硫率,就得补入更多的石灰石浆液。另外亚硫酸钙的溶解会增强浆液酸性,不利于对SO2的吸收,进而降低脱硫率。 1.4吸收塔浆液pH值影响 吸收塔浆液pH值过低或者过高,浆液的酸碱度对SO2的吸收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当pH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⑴流域广,支流多;⑵中上游馆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⑶中下游多为帄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打浆的作用(课堂参照)

一、打浆的作用和意义 在传统的制浆造纸中,经过洗选、漂白和净化后,未经打浆的浆料中含有很多纤维束。由于纤维太粗太长,表面光滑挺硬而富有弹性,纤维的比表面积小又缺乏结合性能。如将未打浆的纸浆直接用来抄造,在网上很难获得均匀的分布,成纸疏松多孔,表面粗糙容易起毛,结合强度甚低,纸页性能差,故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打浆主要有两大任务: (1)利用物理方法,对水中悬浮的纸浆进行机械或流体处理,使纤维受到剪切力,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征(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一些胶体性质),以保证抄成的纸和纸板能取得预期的质量要求。 (2)通过打浆控制纸料在网上滤水性,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能获得良好的成形,以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 打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 打浆的机械作用是次生壁中层的细纤维同心层发生位移和变形,使细纤维之间的间隙增大,水分子更容易渗入,为纤维的润胀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纤维变得柔软,对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 由于初生壁和初生壁外层木素含量较多,能透水而不能润胀,并

紧紧地束缚在次生壁中层,使次生壁中层的细纤维得不得松散和润胀。需要通过打浆的机械作用和纤维之间的相互摩擦将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破除,才能使次生壁中层充分的润胀和细纤维化。 (3)切断和变形 切断是指纤维横向发生断裂的现象。主要是纤维受到打浆设备的剪切力和纤维之间相互摩擦造成纤维横向断裂的结果。 纤维的切断与润胀有一定的关系。纤维吸水润胀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纤维就不容易被切断。反正纤维润胀不良而挺硬时,则容易被切断。纤维切断后,断口增加,有利于水分的渗入,又能促进纤维的润胀作用。 纤维切断后在断口处留下许多锯齿形的末端,有利于纤维的分丝帚化和细纤维化。 长纤维经适当切断后,可以提高纸张的匀度和平滑度,但多度切短会降低纸张的强度,特别是撕裂度。所以应根据纸种的要求和原料的特性,严格控制纤维切断的程度。 (4)吸水润胀 “润胀”是指高分子化合物在吸收液体的过程中,伴随着体积膨胀的物理现象。纤维也能吸水润胀。在造纸工业中以往常称为纤维的“水化”或“润胀水化”。打浆的“水化”是纤维与水分子的物理连接作用。 纤维润胀是打浆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纤维润胀以后,其内聚力下降,纤维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得更为松弛,使纤维的比容和表面积

膳食纤维的作用

膳食纤维的作用有哪些 食物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食物纤维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树胶和植物黏胶、藻类多糖等。 @维护肠道健康的“多面手”。 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淋巴分布于肠道之中。膳食纤维对于肠道的保护作用不容小觑。肠道年龄的界定主要是以肠道内有益菌 群与有害菌群的比例作为判断依据。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另外,如果食物在肠内的时间太长,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分解的酵素长时间与肠黏膜接触。会造成有害物质的吸收和黏膜细胞受到伤害。粪便在肠内的时间过长,各种毒素的吸收会导致肠道肿瘤发生。而膳食纤维可使肠道中的食物膨胀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所以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能够预防肠癌。 @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 经过科学研究,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降低餐后血糖及胆固醇浓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由于膳食纤维可以使胃肠通过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吸水后体积增加并有一定黏度,所以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过去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大多是不溶性纤维,而现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广泛应用,必将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质量和治疗效果。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肝脏中的胆固醇会转变成胆酸,到达小肠后能帮助消化脂肪,然后胆酸会回到肝脏再转变成胆固醇。可溶性纤维可以让胆酸不被小肠肠壁吸收,而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于是,当肠内食物再进行消化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胆固醇来补充胆酸,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这样一来,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胆固醇合成过多及胆汁酸合成过少。增加膳食纤维,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起到预防胆结石的 作用。 @起到减肥的作用。

@@纤维素酶水解机理及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07-04-13 作者简介:黄翊(1980-),男,广东广州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石油化工设计工作。 纤维素酶水解机理及影响因素 黄翊 (广东省石油化工设计院,广东广州 510130) 摘要:对纤维素酶水解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初步探讨了各类因素对水解的影响。关键词:纤维素酶;水解 中图分类号:Q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 (2007)05-0029-03 The HydrolysisM echan ics of Cellulose and I nfluenc i n g Factor HUAN G Yi (Guangdong Petr oche m 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 nstitute,Guangzhou 510130,China ) Abstract :This text expound the hydr olysis mechanics of cellul ose,and p reli m inary discuss s ome influencing fact ors on hydr olyzati on .Key words :cellulase;hydr olyzati on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如将其以工业规模转化成葡萄糖的技术开发成功,那么纤维素资源便可成为人类食粮、动物饲料、发酵工业原料以及能源的新来源。但目前有效利用纤维素生物量的主要障碍是纤维素酶的酶解效率低,与淀粉酶比较相差2个数量级以上,进而导致纤维素酶解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成本过高,约占纤维素糖化工艺的40%以上,从而严重阻碍了纤维素酶在纤维素糖化中的广泛应用。酶的固定化技术为提高纤维素酶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和回收,又便于连续化操作,因而可以大大降低成本。1 反应机理 1.1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及理化性质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目前普遍认为:完全降解纤维素至少需要有3种功能不同但又互补的纤维素酶的3类组分:EG (内切葡聚糖酶)、CBH (外切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 酶)和CB (纤维二糖酶或β-葡萄糖苷酶),在它们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将纤维素水解至葡萄糖。纤维素的降解过程,首先是纤维素酶分子吸附到纤维素表面,然后,EG 在葡聚糖链的随机位点水解底物,产生寡聚糖;CBH 从葡聚糖链的非还原端进行水解,主要产物为纤维二糖;而CB 可水解纤维素二糖为葡 萄糖。需要这三类酶的"协同"才能完成对纤维素的降解。其中对结晶区的作用必须有EG 和CBH,对无定形区则仅EG 组分就可以。 纤维素酶分子由催化结构域(catalytic domain,CD )、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ellul ose -binding domain,CBD )和一个连接桥(linker )三部分组成。不同来源 的纤维素酶分子其特征和催化的活性不尽相同。酶分子都被糖基化,糖基化与蛋白质之间以共价键或解离的络合状态存在。酶分子糖基化的程度决定了酶的多形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近年来,纤维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同来源内、外切酶的CD 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遵循溶菌酶的作用机制;真菌和细菌来源的纤维素酶的CBD 的三维结构也得到了解析。真菌和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子差别很大,但它们的催化区在一级结构上氨基酸数量和二维结构上的大小却基本一致,但它们的连接桥和CBD 却存在明显的差异。真菌纤维素酶的连接桥一般富含Glu,Ser 和Thr,而细菌纤维素酶的连接桥则完全是由Pr o -Thr 这样的重复顺序组成。另一方面,真菌的CBD 由33~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且具有高度的同源;而细菌纤维素酶的CBD 由100~110个氨基酸组成,同源性也较低。在高级结构的分子形状上,真菌纤维素酶的CD 、连接桥和CBD 呈直线连接,CD 与CBD 间为180°,而细菌纤维素酶的连接桥CD 与CBD 之

影响路基翻浆的因素与防治办法分析

摘要:本文从路基翻浆形成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路基翻浆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路基翻浆的处理防治办法:填高路基法,路基排水法,修隔温层,铺设隔离层,降低地下水位,改善路面结构。最后得出:只有合理运用各种防治路基翻浆的防治措施,才能根除翻浆现象,减少道路病害。 关键词:路基翻浆,水质,隔温层,隔离层 一、路基翻浆形成机理 我国北方地区到了冬天温度非常低,经常出现冰冻,道路路基便会结冻,上下层形成温度差,使得道路冻胀隆起。到了春天,气温开始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土基上层便呈现过湿状态,有时甚至超过液限。这样路面的强度就会降低,造成大量路面的破坏,甚至出现塌方现象。另外,路基翻浆地基现象往往伴随着冻胀而发生,冻胀和塌方是路基冻结和融化过程中形成的两个不同阶段。 二、影响路基翻浆的主要因素 结合路基翻浆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如下影响路基翻浆的主要因素:水,土质,水文与气候,行车,设计和施工,人文因素等。 1、水 水是影响道路路基翻浆的最基本的因素,水主要是雨水,雪水,地下水等等。过多的水就会使土壤失去强度,容易产生路基塌方。洪水是导致水量过多的最主要来源,为此,每年汛期来临之前,我们要进行动态掌握,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了解洪水的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路路基路面不被水毁过重,造成路基翻浆和冒泥病害。 2、土质 土质的好坏对于道路翻浆的影响不尽相同。显然是土质越好,就越不容易出现塌方现象。因此,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选择好的土质。像粘性土,腐晴土,泥炭土,盐渍土等这些容易产生翻浆的土质不宜采用。 3、水文与气候 在一冻一化,寒暖交替时,道路塌方会加重,由此可见,水文和气候对于路基翻浆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水文和气候的变化来保护路基。 4、行车 道路上的车流量,车的载重大小,对于道路的影响非常大,道路路基翻浆也会在载车较重的地方暴露出来。因此,在发现路基翻浆苗条时,要及时控制车辆的通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车辆通行,同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5、设计、施工的原因’ 设计和施工对于道路的影响也很大,高质量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会造就切实可行的高标准道路,这样道路路基翻浆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6、人为因素 人文因素也是其中关键的因素。做到设计时对路基翻浆的因素考虑周全,加强施工质量,做好养护工作。 三、路基翻浆处理的防治 根据以上影响路基翻浆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如下路基翻浆的处理防治办法:填高路基法,路基排水法,修隔温层,铺设隔离层,降低地下水位,改善路面结构。 1、填高路基法 填高路基可以使路基上层与地下水远离,这样就会大大减少聚集的水分,还有利于路基排水,保持路基干燥,对于根除路基翻浆地基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2、路基排水法 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降低路基土壤的地下水位,使路基土壤保持干燥,以此

雪线分布成因及规律

雪线分布成因及规律 作者:along 教参来源:本站转载点击数:877 更新时间:2006-2-16阅读点数:0 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条雪线。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雪线分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规律哪?笔者结合郑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秦大河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的研究成果,曾进行过系统的考究,现将结果整理出来,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雪线的定义及分类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造纸原理部分答案

绪论 简述造纸生产流程及任务 打浆——添料——纸料前处理和流送——纸的抄造和整理 a、打浆:对纸浆纤维进行必要的切短和细纤维化处理,以便取得生产纸或纸板所要求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强度等性能。 b、添料:添加色料、填料、胶料、助剂等;为了减少墨水对纸的浸渍、改善纸的白度、不透明度和印刷性能、改变纸的颜色或色调以及赋予纸张特定的性质(例如提高干、湿强度等),需要在打浆的同时或在打浆后的贮浆池中加入胶料、填料、色料和其它助剂进行添料。 c、纸料前处理和流送:净化、精选、流浆箱中的布浆、整流、上网; 打浆、添料后的纸料中难免混入金属或非金属杂质、纤维束或浆团和空气,需要对纸料进行净化、筛选、脱气等前处理,以免影响成品纸的质量和给造纸过程带来困难。纸料的流体特性,使得纸料很容易输送到各个工段。 d、纸(纸板)的抄造和整理:净化、筛选、脱了气的纸料流送进入流浆箱,均匀分布在造纸机网部脱水,首先抄成湿纸,接着经过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切纸→选纸或复卷→打包→入库。 第一章打浆 1.什么叫打浆? 打浆——利用物理方法处理悬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纸机生产上要求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纸张能达到预期的质量。 2.打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打浆前后浆料性质有什么变化?打浆的主要任务:(一)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和胶体性质),以保证纸页的抄造质量。 (二)通过打浆调节和控制纸料在网上的滤水性能,以适应造纸机生产的需要,使纸页获得良好的成形,改善纸页的匀度和强度指标。 打浆作用的性质:打浆是物理变化,打浆作用对纸浆产生的纤维结构和胶体性质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并不引起纤维的化学变化或产生新的物质。 注:打浆作用会使纤维表面暴露一些新的基团,但这是纤维本身原有的,与化学变化无关。 3.打浆对纤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六种主要作用:(一)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二)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三)吸水润胀(四)细纤维化(五)横向切断或变形(六)产生碎纤维片4.纤维结合力有哪几种?试用氢键理论解释纸页的强度是如何获得的? 纸的强度取决于①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②纤维本身的强度③纸中纤维的分布和排列方向,而最终决定纸页强度的,是成纸中纤维间的结合力。 纤维的结合力有四种:氢键结合力;化学主价键力;极性键吸引力;表面交织力 其中,氢键的结合力最重要,与打浆的关系最密切。打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氢键结合力,从而提高成纸的强度。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通过水分子形成的水桥连接 氢键理论认为,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经过打浆的纸料纤维,可以通过偶极性水分子与纤维形成纤维-水-水-纤维的松散连接的氢键结合。 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单层水分子形成的氢键结合 当纸料在网上滤水后,经过压榨进一步脱出水分,使两纤维间的距离靠拢,在纤维间形成了比较有规则的单层水分子连接的氢键结合,即纤维-水-纤维的氢键结合。纤维间氢键的形成过程(III)----过程完成,形成氢键结合 纸页经加热干燥进一步脱除水分,水分蒸发时,纤维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纸页收缩,纤维进一步靠拢,从而使纤维素分子间的羟基距离小于2.8 ?,最终形成了氢键结合,即纤维-纤维间的氢键结合氢键理论认为,打浆过程的机械作用增大了纤维的外表面,游离出大量极性羟基(-OH+),水与羟基极易形成氢键结合,形成极性水分子的胶体膜,当水分子蒸发时,相邻纤维间的羟基通过相面结合,从而将纤维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纸张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氢键形成的条件:有游离羟基的存在;两羟基之间的距离在2.8 ?以内。

膳食纤维的组成、特性、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鳖婆堡塞全鱼蔓主旦三些皇些堂垄叁堡!!塑!:杰鋈!婆塞整治病的钱财就会滚滚流向西方人的口袋。以前科学落后,中国人缺乏开发西药的实力。西方的西药跃期占有我国的大量市场.如果今天我们的领导者和科学研究者在选题、决策上失误.将会使大量的中草药资源流失,或变成西草药,或变成西药,我们只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中草药的空白。愧对子孙。 其实用研究西药的方法、手段研究重要,并无损我中华民族古老的医药文化,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也不对立。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用先进的分离技术高效的分离材料,获得了中药物质中的有限成分纯品,不是可以将药用机理研究的更深入吗.如果我们再将其进行新的配伍,是完全可能开发出有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新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知识产权这一武器保护我们的中医药资源。 当然,这里除了观念和习惯努力的干扰外,确实也受到分离技术的材料的限制。 我非常希望经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不仅可以开发出我们自己的高效分离材料,也能为我国的生物及医药产品的升级.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也许会有这么一天,我们的中药有效成分大多被确定,中药剂型得到重大突破性改进,而且这一切都已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全世界人民在受到西药的毒副作用的困扰下,大量选用新型的中药,那时中华民族可就真正强大了。 3在固相合成,组合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活性多肽是生化药物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主要包括:多肽激素,生长调节因子及一些抗生素药物如:胸腺激素(肽),促皮质素。降钙素,颉氨霉素,环孢菌素,多糖菌素,以往用均相化学合成法,费时费工。纯度不高。现在采用固相合成,则可利用计算器自动化完成。这里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使用了高分子有机载体。 除了多肽的固相合成,人们还发展了寡核苷酸及寡糖的固相合成。 固相合成的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在组合化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膳食纤维的组成、特性、功能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薛胜平胡淑美张秋红王立巧张香香 (华北制药康欣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15) 摘要:本文对膳食纤维的组成、特性、功能及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做了阐述,指出添扣膳食纤维的保健食品及食品在21世纪将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膳食纤堆,功鸽,应用,保健食品 尺^ 自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在研究饲料中提出“粗纤维“一词以来。对纤维索等多糖类碳水化合物的研究日益深入.1972年Torwell首次提出膳食纤维的概念。1976年他将膳食纤维定义为: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1987年Englyst以非淀粉多糖的概念代替膳食纤维,从专业的角度更合适,但人们仍然袭用膳食纤维一词。 一42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制和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制和作用条件 纤维素酶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纤维素酶在植物提取和饲料中的功能是其他产品所无法替代的。然而纤维素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对其进行研究,纤维素酶的水解过程才逐渐被人们掌握。下面详细介绍纤维素酶的研究过程和其水解机制。 1 纤维素酶的研究过程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纤维素是由微生物通过分泌纤维素酶来进行降解的。早在l850年,Mifscherlich己经观察到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现象。但纤维素酶的研究则是从1906年Seilliere在蜗牛消化液中发现了分解天然纤维素的酶,以后才逐渐开始的。1912年 Pringsheim 从耐热性纤维素细菌中分离出纤维素酶。1933年Grassman分辨出了一种真菌纤维素酶的两个组分。1954年,美国陆军 Natick实验室开始研究军用纤维素材料微生物降解的防护问题,后来发现纤维素经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经济、丰富的生产原料,并且有望解决自然界不断产生的固体废物问题,于是纤维素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制 关于纤维素酶水解的机制至今仍无完全统一的认识,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主要为协同理论。该理论认为,纤维素的酶水解过程是由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系统作用的结果,水解过程为:先是Cx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非结晶区内部的β-1, 4糖苷键,形成短链的β-寡聚糖;C1酶作用于β-寡聚糖分子的非还原末端,以二糖为单位进行切割产生纤维二糖;接着,部分降解的纤维素进一步由C1酶和 Cx酶协同作用,分解生成纤维二糖、纤维三糖等低聚糖;最后由β-葡萄糖苷酶作用分解为葡萄糖。纤维二糖对CBH和EG有强烈抑制作用,β-葡萄糖苷酶 BG将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水解为葡萄糖,从反应混合物中除去抑制。

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摘要 肥胖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之一,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也正进入高发期。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引起生活环境的改变,肥胖患病率也随之呈现明显增加趋势。肥胖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原因错综复杂。遗传因素决定个体肥胖发生的易感性,而各种环境因素则促进肥胖的发生。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饮食行为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保证了儿童良好的营养状态,而且会持续至成人对成人饮食行为的建立和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深远,不仅导致身心疾患和生理功能障碍,影响学习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儿童青少年肥胖可发展为成人肥胖,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从而导致长期病态和早期死亡。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早期死亡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长期作用 Abstract Obesity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serious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s in the 21 st century. Obes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is entering a period of high incidence rate.Obesity whose reasons are complex is the result of multifactorial, long-term effects. Genetic factors determine the obesity susceptibility for individuals and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obesity. Sound dietary behaviors developed early in life not only promote good nutrition of children, but also be likely to help form good dietary habits in adult and affect health condition in later life.With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 following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prevalence of obesity also showed a clear increasing trend. The damages are far-reaching for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not only leading to physical and mental disorders and physiological dysfunction obstacle, affecting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