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位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压高低、阻抗匹配情况、传输率和距离的限制等。早期的电气特性标准定义物理连接边界点上的电气特性,而较新的电气特性标准定义的都是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同时还给出了互连电缆的有关规定。比较起来,较新的标准更利于发送和接收线路的集成化工作。最常见有关电气特性的技术标准是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的V.10标准(新的非平衡型)、V.11标准(新的平衡型)和V.28标准(非平衡型)。图3-4分别画出这3种型式的电器特性。

非平衡型的信号发送器和接收器均采用非平衡型方式工作,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传输,所有信号公用一根地线。信号的电平是用+5V~+15V表示二进制“0”,用-15V~-5V表示二进制“1”。信号传输率限于20Kb/s以内,电线长度限于15m以内。由于信号线是单线,因此线间干扰大,传输过程中的外界干扰也很大。

在新的非平衡型标准中,发送器采用非平衡方式工作,接收器采用平衡方式工作(即差分接收器)。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传输。共有两根地线,方向相同的信号使用同一根地线,也就是说每个方向一根地线。信号的电平是用+4V~+6V表示二进制“0”,用-6V~-4V表示二进制“1”。当传输距离达到1000m时,信号传输率在3Kb/s以下,随着传输率的提高,传输距离将缩短。在10m以内的近距离情况下,传输率可达300Kb/s。由于接收器采用差分方式接收,且每个方向独立使用信号地,因此减少了线间干扰和外界干扰。

新的平衡型标准规定,发送器和接收器均以差分方式工作,每个信号用两根导线传输,整个接口无需公用信号就可以正常工作,信号的电平由两根导线上信号的差值表示。相对于其中某一根导线来说,差值在+4V~+6V表示二进制“0”,差值在-6V~-4V表示二进制“1”。当传输距离达到 1000m时,信号传输率在100Kb/s以下;当在10m以内的近距离传输时,传输率可达10Mb/s。由于每个信号均用双线传输,因此线间干扰和外界干扰大大削弱,具有较高的抗共模干扰能力。

等离子体特性实验

实验简介 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非束缚态体系,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物质的第四种聚集状态。等离子体有别于其他物态的主要特点是其中长程的电磁相互作用起支配作用,等离子体中粒子与电磁场耦合会产生丰富的集体现象。气体放电是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常见形式,在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改性、刻蚀、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发光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实验室等离子体物态特性研究的重要对象。气体放电实现的方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产生放电的基本过程是利用外(电)场加速电子使之碰撞中性原子(分子)来电离气体。 本实验的目的是领会气体放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常规的静电探针诊断方法;了解等离子体中离子声波的激发、传播、阻尼等基本特性。 实验原理 ?气体放电原理与实验装置 ●利用电子对中性气体的轰击使气体电离是产生等离子体的一种 常见的方法。在直流放电情况下,当灯丝(钨、鉭)达到足够高 的温度时,许多电子会克服表面脱出功而被发射出来。这些初始 电子在外加的直流电场中加速,获得足够的能量与中性气体碰撞 并使之电离。室温下大多数常用气体的第一电离能在20eV左右, 故而施加于阴极(灯丝)与阳极(本实验中为真空室壁)之间的 电位差必须高于20V。遭轰击而被剥离的电子称为次级电子,与 初始电子相比,次级电子的能量较低。等离子体中大多数电子是 次级电子。电子碰撞电离截面在能量为几十电子伏左右达到最大, 通常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施加30~100V电压就可以形成稳定的直流 放电。 ●有几种因素限制了电极间产生的放电电流的大小。首先是阴极的 电子发射能力的限制,阴极表面的发射电流密度由理查森 (Richardson)定律给出:

等离子体实验讲义

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气体放电中等离子体的特性。 2.利用等离子体诊断技术测定等离子体的一些基本参量。 二.实验原理 1.等离子体及其物理特性 等离子体(又称等离子区)定义为包含大量正负带电粒子、而又不出现净空间电荷的电离气体。也就是说,其中正负电荷密度相等,整体上呈现电中性。等离子体可分为等温等离子体和不等温等离子体,一般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属不等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气体的特性: (1)高度电离,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比普通气体大几百倍的比热容。 (2)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粒子密度几乎相等。 (3)宏观上是电中性的。 虽然等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但是由于电子的热运动,等离子体局部会偏离电中性。电荷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这种偏离电中性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最终使电中性得以恢复。偏离电中性的区域最大尺度称为德拜长度λD 。当系统尺度L >λD 时,系统呈现电中性,当L <λD 时,系统可能出现非电中性。 2.等离子体的主要参量 描述等离子体的一些主要参量为: (1)电子温度e T 。它是等离子体的一个主要参量,因为在等离子体中电子碰撞电离是主要的,而电子碰撞电离与电子的能量有直接关系,即与电子温度相关联。 (2)带电粒子密度。电子密度为e n ,正离子密度为 i n ,在等离子体中 e i n n 。 (3)轴向电场强度 L E 。表征为维持等离子体的存在所需的能量。 (4)电子平均动能e E 。 (5)空间电位分布。 此外,由于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库仑力,使它们在无规则的热运动之外,能产生某些类型的集体运动,如等离子振荡,其振荡频率Fp 称为朗缪尔频率或等离子体频率。电子振荡时辐射的电磁波称为等离子体电磁辐射。 3.稀薄气体产生的辉光放电 本实验研究的是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是气体导电的一种形态。当放电管内的压强保持在10~102P a时,在两电极上加高电压,就能观察到管内有放电现象。辉光分为明暗相间的8个区域,在管内两个电极间的光强、电位和场强分布如图2.3-1所示。8个区域的名称为(1)阿斯顿区,(2)阴极辉区,(3)阴极暗区,(4)负辉区,(5)法拉第暗区,(6)辉区(即正辉柱),(7)阳极暗区,(8)阳极辉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位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压高低、阻抗匹配情况、传输率和距离的限制等。早期的电气特性标准定义物理连接边界点上的电气特性,而较新的电气特性标准定义的都是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同时还给出了互连电缆的有关规定。比较起来,较新的标准更利于发送和接收线路的集成化工作。最常见有关电气特性的技术标准是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的V.10标准(新的非平衡型)、V.11标准(新的平衡型)和V.28标准(非平衡型)。图3-4分别画出这3种型式的电器特性。 非平衡型的信号发送器和接收器均采用非平衡型方式工作,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传输,所有信号公用一根地线。信号的电平是用+5V~+15V表示二进制“0”,用-15V~-5V表示二进制“1”。信号传输率限于20Kb/s以内,电线长度限于15m以内。由于信号线是单线,因此线间干扰大,传输过程中的外界干扰也很大。 在新的非平衡型标准中,发送器采用非平衡方式工作,接收器采用平衡方式工作(即差分接收器)。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传输。共有两根地线,方向相同的信号使用同一根地线,也就是说每个方向一根地线。信号的电平是用+4V~+6V表示二进制“0”,用-6V~-4V表示二进制“1”。当传输距离达到1000m时,信号传输率在3Kb/s以下,随着传输率的提高,传输距离将缩短。在10m以内的近距离情况下,传输率可达300Kb/s。由于接收器采用差分方式接收,且每个方向独立使用信号地,因此减少了线间干扰和外界干扰。 新的平衡型标准规定,发送器和接收器均以差分方式工作,每个信号用两根导线传输,整个接口无需公用信号就可以正常工作,信号的电平由两根导线上信号的差值表示。相对于其中某一根导线来说,差值在+4V~+6V表示二进制“0”,差值在-6V~-4V表示二进制“1”。当传输距离达到 1000m时,信号传输率在100Kb/s以下;当在10m以内的近距离传输时,传输率可达10Mb/s。由于每个信号均用双线传输,因此线间干扰和外界干扰大大削弱,具有较高的抗共模干扰能力。

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高电压技术考点复习讲义和题库

考点1: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及放电理论 (一)气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 气体放电可以分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两种。20世纪Townsend在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的条件下进行了放电试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解释了整个间隙的放电过程和击穿条件。 1、汤逊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的核心是: (1)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电子的空间碰撞电离和正离子碰撞阴极产生表面电离; (2)自持放电是气体间隙击穿的必要条件。 汤逊理论是在低气压、Pd值较小的条件下进行的放电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放电理论能较好的解释低气压短间隙中的放电现象。因此,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低气压短间隙(Pd<26 66kPa.cm)。在高气压、长气隙中的放电现象 无法用汤逊理论加以解释,两者间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放电外形根据汤逊理论,气体放电应在整个间隙中均匀连续地发展。 低气压下气体放电发光区确实占据了整个间隙空间,如辉光放电。但在大气压下气体击穿时出现的却是带有分支的明亮细通道。 (2) 放电时间根据汤逊理论,闻隙完成击穿,需要好几次循环:形成电子崩,正离子到达阴极产生二次电子,又形成更多的电子崩。完成击穿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实测到的在大气压下气体的放电时间要短得多。 (3) 击穿电压当Pd值较小时,根据汤逊自持放电条件计算的击穿电压与实测值比较一致;但当Pd值很大时,击穿电压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大出入。 (4) 阴极材料的影响根据汤逊理论,阴极材料的性质在击穿过程中应起一定作用。实验表明,低气压下阴极材料对击穿电压有一定影响,但大气压下空气中实测到的击穿电压却与阴极材料无关。

由此可见汤逊理论只适用于一定的Pd范围,当Pd>26 66kPa. cm后,击穿过程就将发生改变,不能用汤逊理论来解释了。 2、流注理论 利用流注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高气压、长间隙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放电现象。 (1) 放电外形 流注通道电流密度很大,电导很大,故其中电场强度很小。 因此流注出现后,将减弱其周围空间内的电场,加强了流注前方的电场,并且这一作用伴随着其向前发展而更为增强。因而电子崩形成流注后,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原因发展更快时,它就将抑制其它流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作用随着流注向; 前推进将越来越强,开始时流注很短可能有三个,随后减为两个,最后只剩下一个流注贯通整个间隙了,所以放电是具有通道形式的。 (2) 放电时间 根据流注理论,二次电子崩的起始电子由光电离形成,而光子的速度远比电子的大,二次电子崩又是在加强了的电场中,所以流注发展更迅速,击穿时间比由汤逊理论推算的小的多。 (3) 阴极材料的影响 根据流注理论,大气条件下气体放电的发展不是依靠芷离子使阴极表面电离形成的二次电子维持的,而是靠空间光电离产生电子维持的,故阴极材料对气体击穿电压没有影响。 在Pd值较小的情况下,起始电子不可能在穿越极间距离后完成足够多的碰撞电离次数,因而难 e≥108所要求的电子数,这样就不可能出现流注,放电的自持只能依靠阴极上的 过程。以聚积到ad 因此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放电过程,不能用一种理论来取代另一种理论,它们互相补充,可以说明广阔的Pd范围内的放电现象。 ‘ 3、不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 稍不均匀电场中放电达到自持条件时发生击穿现象,此时气隙中平均电场强度比均匀电场气隙的要小,因此在同样极间距离时稍不均匀场气隙的击穿电压比均匀气隙的要低,在极不均匀场气隙中自持放电条件即是电晕起始条件,由发生电晕至击穿的过程还必须增高电压才能完成。 极不均匀电场有如下特征: (1) 极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比均匀电场低;

消泡剂的特性和作用

消泡剂的特性和作用 消泡剂也叫消沫剂,抗泡剂,英文名是D efo amer 。消泡剂实际就是消除泡沫的意思,它是一种具有较低表面张力和较高表面活性、能抑制或消除体系中泡沫的物质。在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的泡沫,严重阻碍了生产的进度,这时就需要添加消泡剂来消除这些有害的泡沫。消泡剂的应用很广泛,可应用于消除乳胶、纺织上浆、涂料、石油化工、造纸、工业清洗、食品发酵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泡沫。 消泡剂的特性 消泡剂的种类有很多,有油性的,溶剂型的,有机硅型的,乳液型的还有固体粉末的。而消泡剂都均具有下列的性质: 1、消泡能力强,用量少; 2、消泡剂加入后不会影响体系的基本性质; 3、表面张力小; 4、与表面平衡性好; 5、分散性、渗透性好; 6、耐热耐酸碱好; 7、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 8、气体溶解性、透过性好; 9、在起泡溶液中溶解性小; 10、生理安全性高。 消泡剂的作用 消泡剂具有的消泡或抑泡能力,是由于它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进入并破坏了泡膜,产生消泡的效果。当消泡剂加入到泡沫介质中时,落到了泡的表面,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接触点的表面张力,在泡外皮产生一个薄弱点,从而引起了破泡。 按照消泡剂的作用,可分为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3种类型。破泡剂是指在液体起泡后加入,通过吸附泡和表面张力的作用进入泡膜使基变薄,能迅速将气泡破坏,降低液面。抑泡剂是能抑制泡沫产生的物质,它与液体起泡物质一同吸附于气泡上,使表面张力降低,泡膜变薄,导致破损,可预防起泡现象。脱泡剂在液体中吸附于气泡,聚集泡中的空气,气泡相互吸附后,在吸附界面破损而形成一个大气泡,因浮力增大加快了上升的速度,促进了脱泡。而消泡剂一般都具有破泡、抑泡和脱泡等多种作用,因此要严格区分的话往往比较困难 (关于有机硅消泡剂的更多产品资料,欢迎进入公司网站浏览https://www.360docs.net/doc/2d1606743.html, )

尘埃粒子及物理特性

尘埃粒子及物理特性
尘埃粒子及物理特性 (一) 、尘埃等离子体简介 等离子体和尘埃是已知宇宙空间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成分,而二者的共存以及相可 作用则开辟了一个近年来非常新兴的研究领域一一尘埃等离子体。它不仅出现在等离 子体物理领域,而且也常出现在空间物理、电波传播,半导体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加 工、磁约束核聚变、空间探测等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能够揭示等 离子体物理学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中新的物理现象。b5E2RGbCAP 1.什么是尘埃等离子体 尘埃等离子体是指在等离子体巾包含了大量带电的固态弥散微粒子。尘埃粒子厂 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宇宙空间中,例如星际空间、太阳系、地球电离层以及暂 星尾和行星环中都存在着各种尺度和密度的尘埃粒子。另外,尘埃粒子也存在于
p1EanqFDPw
实验室等离子体和工业加工等离子体中。 2.尘埃粒子的来源 在太阳系中,人们已探测到各种形态和来源的尘埃粒子,如空间物质的碎片、陨 石微粒、月球的抛射物、人类对空间的”污染”物等。在星际云中,尘埃粒子可以是 电介质,如冰、硅粒等,也可能是类金属的物质,如石墨、磁铁矿等物质。尘埃颗粒 也普遍存在与实验室装置中,在电子学实验室中,尘埃粒子来源于电极、电介质的器 壁,或来源于充入的气体等。一般尘埃粒了的可能质量范围大约为 10-2~10-15g ,
1/5

尺寸可能范围从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在等离子体中,这些尘埃粒子凶与电子、 离子碰撞而携带电荷,携带 等离子体问题的研究比较复杂。DXDiTa9E3d 3.尘埃等离子体的特性 (1) .尘埃粒子具有大的荷电特性 由于球形尘埃粒子的半径 a 远小于等离子体的德拜长度 b ,因此尘埃小球具有的 电势将使其上的电子的温度与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温度同量级,即 e ~kTe ,(k 为玻 尔兹曼常数) 。对应于这个电势,尘埃粒子上的电荷通常有很大的数值,一般尘埃粒 子带有 102—106 电子电荷。“浸”在等离子体中的尘埃粒子会受到屏蔽作用,即由等 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形成尘埃粒子的屏蔽云.RTCrpUDGiT (2).尘埃离子荷电量的可变性 当尘埃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d 远大于等离子体的德拜长度时,可不考虑尘埃粒子间 的相互作用,即孤立地研究单个尘埃粒子。尘埃颗粒所带的电荷是可变的,它由 尘埃粒子本身的特性(前一时刻的带电情况) 和它周围等离子体的性质(如电子离子充 电电流、二次电子发射、光电发射、尘埃粒子的速度等) 有关,同时等离子体中电荷 密度扰动、温度扰动,以及一些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改变尘埃粒子的带电情 况。例如有以下几种方式:a 、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的熟运动将形成对尘埃粒子的 充电电流。一个带负电的尘埃粒子,它将排斥电子,吸引离子,引起电子电流减小, 使离子电流增大。b 、当碰撞尘埃粒子的初次电子具有足够大的能量时,可能引起尘 埃粒子的二次电子发射,从而导致尘埃粒子电势升高。C 、在尘埃粒子处于强的紫外 辐射的环境时(如太阳系中的一些情况) ,尘埃粒子可辐射光电子,相当于存在一个正 的充电电流。d 、尘埃粒子表面的化学反应,激光或射频电磁场的作用等都可能影响 尘埃粒子的荷电状况。当尘埃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d 远大于等离子体的德拜长度这个条
2/5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物理层

第二章物理层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①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一种取代化学消泡剂的物理消泡技术

一种取代化学消泡剂的物理消泡技术 ——电控热力消泡技术 豆浆泡沫成分 豆浆泡沫中含有皂甙、皂毒素的等不利于蛋白消化的有害成分。 化学消泡剂的原理 凡能破坏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均可用于消泡剂,消泡剂必须是易于在溶液表面铺展的液体。此种液体在溶液表面铺展时会带走邻近表面的一层溶液,使液膜局部变薄,于是液膜破裂,泡沫破坏。在一般情况下,消泡剂在溶液表面铺展越快,则使液膜变的越薄,迅速达到临界厚度,泡沫破坏加快,消泡作用加强。一般能在表面铺展、起消泡作用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较低、易于吸附于溶液表面、使溶液表面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发生不均衡现象,泡沫破灭。 消泡剂的种类很多,分为有机硅氧烷、聚醚、硅和醚接枝等。 化学消泡剂的危害 消泡剂广泛用于涂料、油漆、造纸、石油等行业,由于其纯度不高,并含有砷、铅等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铅是积蓄性金属,会引起慢性铅中毒,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造成危害;而砷会引起人体神经系统的改变,比如手脚麻木、四肢无力等。 电控热力消泡技术原理 热力消泡技术是依靠豆浆泡沫在超过一定温度后表面张力超过极限自动破裂消失的原理来自做成的。 豆浆在温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泡沫会不断的增加产生假沸腾现象。豆浆中的皂素是泡沫不容易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超过了90℃之后,泡沫中的皂素会逐渐钝化失效,泡沫表面极限张力随之下降,泡沫很快就破裂消掉了。 热力消泡技术利用这一原理,在豆浆机桶内加入防溢电极感应豆浆液面,当豆浆温度达到100℃之后,大量产生的泡沫接触到电极之后就会停止加热,使豆浆不会出现溢出桶外的溢浆现象。同时豆浆在这个近100℃的温度环境中泡沫很快破裂消失,豆浆液面迅速下降,防溢电极探测到液面下降则促使电脑控制发热管继续加热煮浆。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使豆浆在100℃的温度中得到充分熬煮却不会溢浆。 电控热力消泡技术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化学消泡剂原理的研究和危害分析,可以总结出化学消泡剂可以起到消泡作用,但是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期中的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太大了,而热力消泡技术完全另一种做法,不使用任何的添加剂,只需要借用在制作过程中的温差来进行消泡,不会出现任何的添加成分,所制作出来的豆浆完全属于原生态的,属于纯豆浆,对人体不存在任何的危害。制作出来的豆浆人们可以放心饮用。 使用电控热力消泡技术的商用豆浆机

消泡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消泡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作者:中和润消泡剂) 消泡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有机硅氧烷,聚醚,硅和聚醚接枝,亚胺和酰胺五大类,具有消泡速度快,抑泡时间长,使用介质范围广,甚至苛刻介质环境,如:高温,强碱和强酸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清除乳胶,纺织上浆,食品发酵,生物医疗,涂料,石油化工,造纸工业清洗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泡沫。 正确使用消泡剂:选择消泡剂要有针对性,对使用环境、温度、PH值及起泡介质要有所了解。 先小试,后中试,确定最佳使用产品及最佳用量。出现分层后先搅匀,即使不分层使用前也要搅拌均匀,不要随意稀释,若确实要稀释请在指导下使用稠水溶液。 在生活生产中如浮选,灭火,除尘,洗涤制造泡沫陶瓷和塑料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消除制造过程产生的气泡物质,这些气泡是不容气体存在在工业生产液体或固体中的,是在薄膜表面独立存在的物质,常见的有油性气泡和水性气泡。 一般来说由于表面活性的存在,气泡形成中分自己的作用力的影响,亲水基和疏水基被气泡吸附,规则排列,在气泡表面形成弹性膜,稳定性很强,正常情况不易破裂,受到泡沫的稳定性和表面粘性和弹性,电斥性,和温度,酸碱度的影响,都不容易很好的自行破除有害气泡,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消泡助剂。 就消泡的效果来看,能破除和抑制泡沫长生的因素都可以用来做消泡。通常为了防止泡沫形成,在生产的初期就需要用到泡沫来达到消泡效果,气泡和表面张力是负相关的,要减少表面张力,一般用化学消泡比较适当和快捷,而消泡剂是化学消泡作用中的重要助剂。 消泡剂品种多,用途广,市场上的抑制泡沫的消泡剂大多是在生产产生泡沫后,加入使其散步在泡沫表面铺展后,形成双重膜,扩散渗透取代原泡膜的原理来达到消泡作用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体系的消泡剂也是选择消泡剂的重要部分。 消泡剂一般都是通过多组分复配制成的。主要消泡物的性能可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来增强。一种活性物是否适合于消泡,取决于其应用条件。如硬脂酸在酸性条件下是一种消泡剂;而在碱性条件下则是一种起泡剂。在低温下有效,而高温下就会无效。 (1)消泡剂的加入点:在制浆厂中消泡剂一般添加在漂白和洗涤工段,一般在洗浆机、浓缩机和浆池内加入。造纸工段的消泡剂一般加在纸机流浆箱、浆池、涂布和施胶压榨处。 (2)消泡剂加入用量:一般使用两种消泡剂比用较高含量的一种消泡剂更为经济有效,在相距较远的部位分别添加。例如,一种消泡剂在打浆机前加入,另一种在流浆箱加入。 (3)消泡剂的沉淀的解决方法:如酰胺类消泡剂,会造成沉淀而使筛板缝堵塞,会由于分散不好而造成纸张有鱼眼点等纸病。一些消泡剂还会对施胶、增强等作用产生一定的干扰。 因此高乳液系统高、低黏度的拉毛涂料中有杰出的消泡作用。

物理层

OSI物理层 制作人:邓荣嘉

目录 物理层 (1) 主要功能 (2)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组成部分 (2) 重要内容 (3) 重要标准 (4) 通信硬件 (5) 编程方法 (6) 常见的物理层设备 (6) 物理层在无线传感器中的应用 (6)

物理层 物理层(或称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层。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机械的,电子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局域网与广域网皆属第1、2层。 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如果您想要用尽量少的词来记住这个第一层,那就是“信号和介质”。 OSI采纳了各种现成的协议,其中有RS-232、RS-449、X.21、V.35、ISDN、以及FDDI、IEEE802.3、IEEE802.4、和IEEE802.5的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关注在一条通道上传输原始比特。设计问题必须确保当一方发送了比特1时,另一方收到的也是比特1,而不是比特0。这里的典型问题包括用什么电子信号来表示1和0、一个比特持续多少秒、传输是否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初始连接如何建立、当双方结束后如何撤销连接、网络连接器有多少针对以及每一针的用途是什么等。这些设计问题主要涉及机械、电子和时序接口,以及物理层之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 该层定义了了比特作为信号在通道上发送时相关的电气、时序和其他接口。物理层是构建网路的基础。物理信道的不同特征决定了其传输性能的不同(比如,吞吐量、延迟和误码率),所以物理层是我们展开网络旅行的始发地。 物理层一般有三种传输介质:有线(铜线和光纤)、无线(陆地无线电)和卫星。 这里要说的是信号在物理层存在的两种方式,数字信号(电脑可以识别的0和1即比特),模拟信号是铜线和光纤等可以传输的电信号或者无线信号,在悠闲中模拟信号的存在方式诸如连续变化的电压,而在无线传输中类似光照强度或者声音强度。

消泡剂 MSDS

消泡剂MSDS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她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产品名称:消泡剂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有机硅乳液消泡剂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眼、皮肤。健康危害:无。环境危害:不造成危害。燃爆危险:水乳液,无燃烧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及水冲洗干净。 眼睛接触:用滴眼瓶水冲洗或流动水冲洗。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存在火灾爆炸燃烧危险。 第六部分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堵住泄漏处或拧紧容器出口塞或立即更换容器。消除方法:用刮子或干净抹布、棉纱刮除或吸附净,将漏出物转入洁净容器(桶) 。 第七部分作业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建议戴安全防护眼镜与防护手套及穿劳保服。储存注意事项:存放干燥避阴处,严防太阳照射、雨淋及近火烘烤,冬天零度以下要防冻。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人保护 呼吸系统防护:不需要 眼睛防护:安全眼镜。 身体防护:劳保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乳状液体。 沸点:无数据 熔点(℃):无数据 闪点(℃):无数据 相对密度(水=1):~1 饱与蒸气压(mmHg):无数据 蒸气密度:无数据 pH: 7~9 溶解性:与水任意比混溶。 主要用途:用作印染浆料、清洗剂、金属拉丝液、工业水箱等作用中的消泡 第十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性 稳定性:存储有效期内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配物:避免强酸、强碱或对乳液体系有破坏作用的物质引入 避免接触的条件:避免日晒雨淋烘烤及防冻。 分解产物:CO 2 、H 2 O、SiO 2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无 刺激性:无明显刺激性 致敏性:无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存在于等离子体中。例如,当太阳中心的温度超过1000万度时,太阳的大部分质量处于等离子体状态。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也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气体放电和20世纪初以来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蓬勃发展。 1图书信息 书名: 等离子体物理 作者:郑春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301154731 开本:16开 定价: 25.00元 2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描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书中着重突出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也有必要的数学描述和推导。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等离子体基本性质及相关概念、单粒子轨道理论、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波、库仑碰撞与输运过程和动理学方程简介。这些内容都是

从事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为教学使用和学生学习方便,本书编有附录和习题,供查阅选用。 本书适合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物理以及基础和应用等离子体物理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 3图书目录 第1章聚变能利用和研究进展 1.1 聚变反应和聚变能 1.聚变反应的发现 2.聚变的燃料资源丰富 3.聚变反应是巨大太阳能的来源 1.2 聚变能利用原理 1.聚变能利用的困难 2.受控热核反应条件——劳森判据与点火条件 1.3 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途径 1.磁约束——利用磁场约束等离子体 2.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1.4 磁约束原理及其发展历史 1.磁镜装置 2.环形磁场装置 3.托卡马克装置进展 1.5 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

有机硅消泡剂常用的分类

有机硅消泡剂常用种类 SXP有机硅消泡剂 分类名称:通用型有机硅消泡剂 活性成分:改性聚硅氧烷、分散助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水包油型乳状液;有效成分30%;PH值:6-8;稳定性(3000转/20分钟):不分层;离子特性:非离子型。 用途:可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外加剂;废水处理;印染;造纸;纺织浆料;水性涂料;油田钻井液;化工;医药、农药发酵、农药乳液;乳化沥青;皮革处理;树脂、乳液聚合;矿物浮选;以及各种金属清洗液、切磨削液、胶粘剂、冷却液、日化洗涤剂等水基体系方面的消泡。 性能特点:本品系引进先进技术,100%采用进口原料所生产。能够迅速消除水相泡沫,长久抑泡。用量少,扩散性、渗透性好、耐热性好、化学性稳定、耐氧化性强。无腐蚀、无毒、无不良副作用,安全性高。在酸、碱、盐、电解质及硬水中都能使用。不影响起泡体系的基本性质。 使用方法:使用时建议将所需份量消泡剂用发泡液或清洁冷水稀释1:5的溶液使用,建议用量为0.5~1‰左右 包装储运:25kg塑料桶或200kg内涂塑铁桶装;在凉暗处保存,按无毒、非危险品运输,注意防冻。 SXP-101发酵消泡剂 分类名称:发酵用有机硅消泡剂 活性成分:聚硅氧烷、分散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水包油型乳液,不挥发物:25±1%,PH值6-8,稳定性(3000转/20分钟):不分层,离子特性:非离子型。

用途:本品是专为发酵工艺而设计的一种高效有机硅消泡剂,用于各类发酵生产过程的消泡,如红霉素、洁霉素、阿维菌素、庆大霉素、青霉素、柠檬酸、赖氨酸、酵母生产等多种发酵消泡工艺,在兽药加工、后期提取工艺中也被广泛应用。 性能特点:本品消泡速度快、抑泡时间长、分散效果好;理化性质稳定,不与发泡体系中物质产生反应,不影响产品品质,能提高发酵微生物的发酵单位,促进菌丝生长,缩短发酵周期,对提高收率有益;同时,本品在经高温杀菌生,能自动恢复乳液状态,不会在添加罐中因油水分离、分层而影响效能。在使用量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整个发酵周期控制泡沫的要求,不需添加泡敌(G·P·E或P·P·E)类产品,是对泡敌毒性比较敏感的菌种发酵的最佳消泡剂。 使用方法:①本品可在基础料中一次性添加;②连续向发酵液中滴加或流加;③使用数量:单独使用按配料体积的0.15%-0.2%;如配合0.01-0.03%的泡敌使用,按0.05-0.1%即可达到很好的消泡效果。 产品安全:①建议在选用前,取发泡液小样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进行消泡试验及确定消泡剂的最佳添加量。②用于医药、食品方面消泡时,应严格按照药典及有关法规要求,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包装贮运:25公斤塑桶或200公斤内涂塑铁桶包装;贮于阴凉处,按无毒、非危险品运输,注意防冻。 SXP-103水处理消泡剂 分类名称:水处理用有机硅消泡剂 活性成分:聚硅氧烷、分散剂、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消泡剂简介

消泡剂 消泡剂,又称为抗泡剂,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泡沫,需要添加消泡剂。广泛应用于清除胶乳、纺织上浆、食品发酵、生物医药、涂料、石油化工、造纸、工业清洗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泡沫。一般来说,泡沫是气体在液体中的粗分散体,属于气-液非均相体系。体积密度接近气体而不接近液体的气-液分散体。气-液分散体分为液多气少的“气泡分散体”和气多液少的“泡沫”。 百科名片 消泡剂(defoamer)又称为抗泡剂,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泡沫,需要添加消泡剂。广泛应用于清除胶乳、纺织上浆、食品发酵、生物医药、涂料、石油化工、造纸、工业清洗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泡沫。 消泡剂的发展 近来消泡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硅化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聚醚与有机硅的复配、水溶性或油溶性聚醚与含硅聚醚的复配等复配型消泡剂上,复配是消泡剂的发展趋势之一。就目前消泡剂而言,聚醚类与有机硅类消泡剂的性能最为优良,对这两类消泡剂的改性与新品种的开发研究也比较活跃. 为了消除传统消泡剂这种不可避免的弊病,出现了分子级消泡剂,这类消泡剂由特殊的矿物油及特殊的分子级消泡物质组成,整个分子呈类似于网状的超分支结构,具有多个锚定点,同时具有一定的自乳化作用,无需另外添加乳化剂,不会出现因乳化剂脱离而造成的缩孔现象。 3消泡剂Defoamer 破泡剂·抑泡剂·脱泡剂总称为消泡剂。 破泡:相对于泡沫(泡沫聚合体),从空气侧侵入泡中,将泡合一破坏。 抑泡:从液体侧侵入泡中,将泡合一破坏,令泡沫难以产生。 脱泡:从气泡的界面侵入泡中,令气泡合一浮出液面。 4物理性质

1、消泡快,抑泡性能好。 2、不影响起泡体系的基本性质。 3、扩散性、渗透性好。 4、化学性稳定。 5、无生理活性,无腐蚀、无毒、无不良副作用、不燃、不爆,安全性高。 5用途 主要适用于线路板(PCB)流程;化工;电镀;印染;造纸;医药;水性油墨;陶瓷分切;钢板的清洗;铝业的加工;各种污水处理以及各种工业等水体系方面的消泡和抑泡。 5.11、石油工业 硅油消泡剂在石油行业用得十分广泛,已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助剂。由于钻井液中大量使用强起泡性便面活性剂,不仅抽提原油离不开消泡剂,在原油精炼的后工序中,同样也须使用消泡剂。首先在原油蒸馏过程中需要使用硅油消泡剂,其次,由塔顶脱出的气体或从气井出来的天然气中,均含有H2S、CO2等杂质,当使用乙醇胺或(HOCHMeCH2)2NH作H2S吸收液循环运转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若在胺液中加入硅油消泡剂,即可实现高效率的连续运转。 在原油馏分分离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过程,在裂解及加氢重整反应中,或多或少都有泡沫产生。在氢化裂解过程中,由于使用水-二甘醇做溶剂,后者有强烈起泡倾向,这些工艺工程均需使用消泡剂。此外,在生产各类润滑油时,由于填加了诸如浮油剂、抗氧剂、防锈剂、固体润滑剂及极压抗磨剂等,它们均为表面活性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起泡作用,因而需加入硅油消泡剂。 5.22、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是使用硅油消泡剂量最多的部门之一,在织物加工的8个主要工序(即纺纱、上浆、织布、去浆、洗毛、漂白、染色(扎染)及后整理)中,有4个工序(上浆、洗毛、染色及后整理)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及其它助剂,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困扰。例如,在织物印染、匀染及漂染过程中,对于厚密织物的染色常需加入渗透剂,以提高染色均匀性,而渗透剂极易起泡而引起色渍,甚至造成废品;再如,尼龙绸印印花时,也溶剂产生“泡边”而影响产品质量。如果分别加入硅油乳液消泡剂或与辛醇等共用作消泡剂,则可解决泡沫的困扰,提高匀染效果及色浆的稳定性。需要指出,在纤维织物染色及整理过程中,对所用消

等离子体特性

大幅值振幅的激发在绝热等离子体中产生电子振荡 摘要 当使用简单模型来研究电子等离子体被有限物体如激光或带电粒子脉冲激发或改变时,模型的触发机制不会受到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电子等离子体的大振幅波曲线上会同时出现平滑和高耸波峰段。特别是当两个带电脉冲同向运动时,会产生高地局部的电子等离子体波,而不是期望中的长波。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电子的有效捕获和加速到高能级。 简介 最近,粒子浓度不同或粒子浓度高于背景等离子体浓度的超大幅值电子等离子体波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在稀薄等离子体中,EPW 很容易被超短超强激光或电子束激发。这样的EPW 能够将参与的电子加速到高能级。EPW 在等离子体中无处不在,并且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发展之初就已被广泛研究。它们是现在已知波中最简单的一种,尤其是在具有非线性,繁多数字特性等特征的等离子体波中更是如此。研究者经常使用数字模拟技术来研究高线性及强激光或带电粒子束与等离子体间复杂的作用,并用后验分析模型来验证数字结果。另外,也有一小部分非微扰分析研究是关注于低温或高温等离子体中的大振幅波。研究显示无论是平滑曲线段或是高耸波峰段都会存在。它们的相位区域与极高的静电电荷分布场有关,该电场能将带电粒子加速超高能级。强激光振荡常被当做稳健等离子体(而不是常用的金属)格栅用在丘普脉冲放大强激光脉冲中。 对于处在准稳态中的等离子体,完全非线性热流体方程描述了波动经常可用来求积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在潜在场中能量积分接近于典型粒子的积分。因为存在非线性流体对流压缩和消耗几乎为零,因此,赝势可以无限深。在最终结果中无论高耸波峰段或尖锐稳定段或单波段都会组成浓度下陷或空洞处。 在本片文章中,我们分析研究了有限带电物体穿过绝热等离子体激发EPW 的特性,这个带电物体可以是一个激光束,一个电子或离子束,一个检验带电物体,一个带电探头,一个人造卫星,一个粉尘颗粒等。在比较了诸多早期文献之后发现关于非线性EPW 的研究是非微扰的。它们恰好解决了绝热电子流体方程问题,因此,超大振幅波的异常浓度远大于背景浓度是被允许的。这也证明了两个带电物体同向运动会产生期望中的长波或者是无长波的单峰和多峰单个EPW 波。我们的方法可被当做简易模型来研究USUI 激光和带电粒子束加速粒子的情况。 公式 在绝热环境下,理想电子气体保护方程是: ,)(,1, 0)(0 0γφn n p p p nm m e v v v nv n x x x t x t =?-?= ?+?=?+? 其中,n,m,-e,v,γ和000T n p =分别是电子气体的电子浓度,质量,电荷数,速度,绝热常亮和反应压力,并且0n 是均衡不变的离子浓度。在缺少带电物体的情况下,泊松分布方程为:),(402 n n e x --=?πφ 将静电势与电子浓度联系起来。

第2章 物理层总结

第二章物理层总结 一、数据通信基础 1.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和离散数据(离散信号) 2.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3.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1和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然后传送到数字信道上去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4. 宽带信号: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然后传送到模拟信道上去传输(称为宽带传输) 6. 带通信号:在特定的频带内才能传输的信号。 6. 单工通信(仅需一条信道)、半双工通信(需两条信道)、双工通信(需两条信道) 7.码元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可称为信号变化的次数),单位是波特(Baud),码元速率与进制数无关 8.信息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比特数),单位是比特/秒(b/s) 9.奈奎斯特定理:在理想低通(没有噪声,带宽有限)的信道中,极限码元传输率为2W Baud。其中,W是信道的带宽,单位为Hz。若用V表示不同形式码元的个数,则极限数据率公式为: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2Wlog2(V),单位为b/s 10.香农定理:香农定理给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计算公式为: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 + S/N)。其中,W 为信道的带宽,S为信道所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S/N为信噪比,信噪比=10log10(S/N) 11.把数据变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把数据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 12.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非归零码(NRZ),用低电平表示0,高电平表示1,或反之 13. 曼彻斯特编码,将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前一个间隔为低电平后一个间隔为高电平表示码元1;码元0相反。以太网使用的编码方式为曼彻斯特编码 1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若码元为1,则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码元的电平相同;若码元为0则相反。在码元中间也有电平跳转 15. 4B/5B编码,将欲发送数据流的每4位作为一组,然后按照4B/5B编码规则将其转换成相应的5位码。5位码共32种组合,但只采用其中的16种对应的16种不同的4位码,其它的16种作为控制码(帧的开始和结束、线路的状态信息等)或保留 16.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幅移键控(A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字信号1和0 频移键控(F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1和0 相移键控(PSK),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1和0 正交振幅调制(QAM),在频率相同的前提下,将ASK与PSK结合起来,形成叠加信号。

消泡剂的资料

水性消泡剂是经过乳化剂和其他填料乳化后就是水性的,油性消泡剂是不经过乳化的,它是由矿物油或聚醚组成 1 用作造纸消泡剂 在制浆造纸工业中,泡沫处理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从蒸球出料后的制浆单元操作一直到涂布工序,均有不同程度的泡沫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正常生产以及纸张质量,但传统的矿物油、磺化植物油、醇类等消泡剂品种表面活性差,消泡效率低,适用面窄,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目前国内外造纸业主要使用脂肪酸酰胺、聚醚、有机硅三类通用性强、效率高、配性好、市场潜力大的广谱型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助剂在造纸行业中已经引起普遍重视。 关于消泡剂的作用机理,普遍认为是低表面张力的消泡剂进入了双分子定向气泡膜的局部,破坏了定向气泡膜的力学平衡,而导致破泡或抑制发泡。适用作消泡剂的有机化合物较多,有硅油、聚醚、醇、脂肪酸、磷酸盐及金属皂等。从结构上看,非硅系消泡剂都是分子一端或两端带有极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它们与起泡剂相似,因而使用不当便会有起泡剂的作用,其铺展系数较大,破泡作用很强,而抑泡作用较差。 有机硅消泡剂按物理性状主要分四大类,即硅油型、硅油溶液型、硅油混合物型和硅油乳液型。造纸工业中应用的硅油消泡剂可以是硅油型的,亦可以为硅油乳液型的,目前主要是以硅油乳液型为主。将硅油乳化后,表面张力迅速降低,故易于吸附于泡沫液体表面,在液面上铺展,所形成表面膜的黏度小,强度较低,所以能造成泡沫上局部表面张力不平衡,使液膜减薄、破裂,从而达到消泡的目的,同时也有抑泡的作用;另外,乳液型消泡剂对水的亲和力较大,适应的pH值范围较宽,对施胶无不良影响,不会在纸面产生污点。且使用很少量即能达到很强的破泡和抑泡作用,故成为一种重要的消泡剂成分。硅油型消泡剂一般具有较高的消泡效能,其使用时的关键在于硅油的乳化。如乳化不完全,使用时会破乳,影响其使用效果。常用的有机硅消泡剂都是以硅油作为基础组分,配以适宜的溶剂、乳化剂或无机填料配制成的。 肖继波等采用Span-ween乳化体系及普通搅拌装置对硅油进行乳化,制成乳液型有机硅消泡剂SG,具有良好的离心稳定性和静电稳定性,在室温放置6个月后乳液不分层,性能不变,可在20℃以上及pH值为1~4的水基体系中使用,而且原料来源方便,操作简单。同市售的消泡剂进行对比试验,其消泡和抑泡效果比其他相同价位的消泡剂好,且生产成本较低,性价比高。以一定量的硅膏、乳化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等,在温度为50~160℃下进行复合乳化,制得复合有机硅乳液[16]。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 LB)选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复合乳化剂,在水相中与有机硅进行复配:在有机硅含量为20%~25%,复合乳化剂(乳化剂要兼顾到有机硅的活性和乳液的稳定性)的含量以3%~5%,配制温度为60~80℃时效果较好。复配有机硅乳液消泡剂,具有较好的消泡效果和稳定性,无毒无污染,成本相对较低,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娄湘波等使用非司盘-吐温乳化体系,采用普通搅拌设备乳化硅油,研制出高效有机硅消泡剂Bx-3。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高H LB值和低H LB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乳化剂,助乳化剂(高级醇)用量为0.6%,采用乳化剂加入到硅膏中溶解、混均后缓慢加入热水的工艺和普通搅拌设备生产的Bx-3乳液型有机硅消泡剂不仅稳定性好,且消泡效果好。 聚醚改性有机硅是在硅氧烷分子中引入聚醚链段制得的聚醚-硅氧烷共聚物(简称硅醚共聚物)。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是将两者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消泡剂,它是选择具有较强抑泡能力的聚醚和疏水性强、破泡迅速的二甲基硅油为主要成分和能使硅油与聚醚有机结合的乳化剂、稳定剂等成分组成的消泡剂。它具有表面张力低、消泡迅速、抑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