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

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二、编制原则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3、体现过程控制。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

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

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1.0.3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1.0.4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2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 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2.0.3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2.0.4非传统水源指

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2.0.5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2.0.6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

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3.1.2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3.1.3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3.1.4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3.2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3.2.2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3.2.3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

行。3.2.4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按表3.2.4-1、表3.2.4-2确定。表3.2.4-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一般项数(共40项)

等级室内环节水与水节材与材室外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料资源利用境(共9(共5(共5(共7(共6项)项)项)467 2 3 4 3 4 6 3 4 5 2 3 4 运营优选项数管理

(共6项)(共8项) 5 6 7 -- 2 4 ★★★★★★注:根据住宅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一般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表3.2.4-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一般项数(共43项)等级节地与节能与节水与节材与材全生命周室外环能源利水资源料资源利室内环期综合性境

用利用用境质量能(共8(共10(共6(共5(共7(共7项)项)项)项)357 5 6 8 2 3 4 2 3 4 2 4 6 3 4 6 优选项数(共21项)★★★★★★- 6 13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3.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要求时方能评为通过。定量条款的要求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认定。

4 住宅建筑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4.1.2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4.1.3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4.1.4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人。一般项4.1.5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4.1.6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4.1.7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4.1.8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4.1.9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4.1.10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4.1.1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100m2绿地面积。4.1.12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4.1.13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

下规定:

解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五大标准

解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五大标准 一、引言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涵盖了诸 多标准和指标,用于评估建筑物在环境、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可持续性。本文将深入解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五大标准,包括能源效率、水资 源管理、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和低碳排放。 二、能源效率 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能源效率是核心标准之一。它主要关注建 筑物的能源消耗与利用效率。绿色建筑应该采用节能技术,如高效隔 热材料、节能灯具和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此外,建筑物的设计和布 局也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光照和通风,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实现能源的最大节约。 三、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合理利用和 节约水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绿色建筑应该采用高效的水利 设备和系统,如低流量水龙头、雨水收集系统和自动喷灌系统。此外,建筑物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排水和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 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 四、材料选择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另一个关键标准是材料选择。建筑物的材料应 该符合环保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先选择可再生材料和回 收材料,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此外,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 也应该注重节能和减排,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五、室内环境质量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强调室内环境质量的提高。建筑物的设计和装修 应该注重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采用健康环保的室内装饰材料, 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合适。此外,建筑物的室 内布局还应考虑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因素,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六、低碳排放 低碳排放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最终目标之一。建筑物的运营和使 用应该尽量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绿色建筑应该采用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此外,绿色建筑还应倡 导低碳出行方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 车尾气的排放。 七、总结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五大标准,即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材料选择、室内环境质量和低碳排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 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绿色建筑可以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概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目前建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标志着我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同时介绍目前主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涵与要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评估建筑物在设计、建设和使用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确保其对人体、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延续使用并保护环境。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涵和要素,讨论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绿色建筑的过程。 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业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它对建筑业产生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使之更加环保和可持续。本文将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业的意义,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与问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一定的体系,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篇论文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应该加强和改进的方向。

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永久性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根据当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曲线,透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问题与体系,分析未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新趋势及其发展前景。 六、案例一:广州岭南印象园 广州岭南印象园是一座全球首个采用生态经济科技开发模式的建筑,该建筑获得了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本篇论文将分析其成功之处,以及如何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现于实践中。 七、案例二:北欧绿色总部大厦 北欧绿色总部大厦是一座为北欧公司设计的办公大楼,通常人们称之为“绿色的强制性”。本篇论文将分析其设计思路,采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八、案例三:北京国际酒店 北京国际酒店是一座按照可持续开发的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五星级酒店,它是北京市政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本篇论文将分析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可持续酒店的意义。 九、案例四:上海智能家居示范小区 上海智能家居示范小区是上海市政府倡导的智能家居建筑模式,该小区注重人居环境和绿色生态,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绿色建筑技术。本篇论文将分析该小区的设计理念,采用的绿色建筑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被称为绿建评价标准,是一个用于评估和认证建筑环境可持续性的指导性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人员舒适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常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制定,并在国家范围内推广和实施。这些标准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考虑到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室外环境保护等。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通常会包含一系列的要求和指标,以衡量建筑物的可持续性水平。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优化建筑外围隔热等。 2. 水资源管理:评估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采用低流量水龙头、回收和再利用雨水等。 3. 材料选择:评估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包括使用可再生材料、

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等。 4.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采光和声学性能等,以提供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物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评估建筑物的设计能否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环境变化。 6. 建筑物的周围环境:评估建筑物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土地开发、保护生态系统等。 通过参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证,建筑物可以获得相应的评级或认证,以证明其在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和卓越表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建筑物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评价的指标是评价绿色建筑性能和质量的关键要素,下面将介绍绿色建筑评价的五大指标。 一、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是绿色建筑的核心指标之一。绿色建筑应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的能耗。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利用建筑方向、立面设计、隔热材料、采光设计等手段来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使用阶段,可以通过使用高效的供暖、制冷、照明等设备,以及合理的能源管理来降低能耗。绿色建筑应该追求低能耗、高效能的目标,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绿色建筑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消耗和浪费。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冲厕等非饮用用水。在建筑使用阶段,可以采用低流量的水龙头、节水型厕所等设备来降低用水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处理和回收废水来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循环利用。三、材料和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应该采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选择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具有低碳排放的材料。在建筑施工阶段,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积极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此外,绿色建筑还应该注重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从材料的生产、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减少环境负荷。 四、室内环境质量 绿色建筑应该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在建筑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噪音控制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室内环境。在建筑使用阶段,应该定期检测和维护室内环境,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绿色建筑还应该注重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五、社会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不仅关注环境效益,还应该追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绿色建筑的建设和使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绿色建筑的运营成本较低,能够降低居住者的生活费用。此外,绿色建筑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绿色建筑评价的五大指标包括能源效率、水资源利用、材料和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造,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指为了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促进中国建筑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而制定的标准。该标准旨在评 价建筑物的环保性能和资源使用效率,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使用 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建筑行业向绿色发展的标志性文件。 第一步:理解绿色建筑的定义和意义 在开始研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绿色建筑的概 念和意义。绿色建筑是指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使建筑物 更加环保、节能、高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损害,提高使用者的舒 适度和健康水平。绿色建筑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资源的 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步:了解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背景和原则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的背景下,为推动建筑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制定的。该标准的评价原 则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技术创新等方面,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第三步:了解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和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涉及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 建筑设计、选材、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各个环节。具体涵盖的标准包括:建筑整体节能、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建筑材料和资源利 用等方面的要求。 第四步:推广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加强标准贯彻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仅是一个评价体系,更是一个推广和 普及的过程。各地政府和建筑单位需要加强对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同时,需要加强对该标准 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标准的贯彻落实到位。 总的来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 推动了中国建筑行业向绿色发展的步伐,更为中国今后的长远发展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1.0.5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 绿色性能 green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 全装修 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0.4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3.1.3 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评估建筑物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 考虑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等方面,来评估建筑物对环境 的影响和可持续性的程度。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筑 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能源 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包括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调等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建筑物的能源来源和利用情况。 2. 材料和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包 括材料的来源、使用寿命、回收利用等方面。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噪音等方面,以及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4. 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物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建筑物的供水、排水、雨水收集等方面。

5.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评估建筑物对土地的利用情况,包括建 筑物的用地面积、绿化率、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 6. 社会和文化环境:评估建筑物对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包括建筑 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社会责任等方面。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绿色建 筑评价指标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建筑业 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评估建筑物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方法,它 可以帮助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 物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建 筑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建筑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

(完整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 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 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 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 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 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 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 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料。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 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 能源利用 w2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w3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 用 室内环 境质量 w5 施工 管理 w6 运营 管理 w7 w4 设计评价居住建 筑 0.21 0.24 0.20 0.18 0.16 0.14 0.17 0.18 ———— 0.16 0.17 0.13 0.28 0.19 0.23 0.19 0.14 0.15 0.19 0.14 0.15 ————公共建 筑 运行评价居住建 筑 0.10 0.10 0.10 0.10 公共建 筑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标准途径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标准途径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全过程,力求通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保障人体健康、优化资源配置及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在人与自然之间达成和谐、可持续的建筑实践方式。由于绿色建筑的特殊性,评价其质量成为评估其附加值和解决其约束问题的必须要求。而为了规范商贸之间绿色建筑的行为,各国都开始制订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目标而进行的评价。该评价系统由多个评价标准所组成,旨在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绿色建筑的环保性、能耗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方面。在评价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评价系统所要实现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价值,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组成 1、LEED标准体系 LEED标准是一个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开发的,指导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作,使任何类型的建筑物都能成为更加环保和高效的体系。它基于一系列评估标定和认证体系,用以评估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 2、BREEAM评价规范 BREEAM评价规范是欧洲领先的针对建筑和使用范围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该评价规范基于一系列环保标准,用以评估建筑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3、中国三星评价体系

中国三星评价体系是由中国政府部门制定的一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基于一系列环保标准,用以评估建筑的环保性、可持续性、能源效率和经济性,并对建筑进行评级。 4、GB/T 50789-20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789-20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一。它基于一系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以评估建筑的环保性、高效性、舒适性,能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价值,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标准化路线 有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但实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标准化路线是指在绿色建筑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这样,消除了国际差异,实现了目标统一,促进了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 未来趋势 绿色建筑的出现旨在创造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经济局面。在未来,绿色建筑将继续发展,打造更具可持续性的建筑实践方式。这种发展趋势正是考虑到了以后的发展,更为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更为友好和可持续的社区。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标准途径的引入有助于推动全球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促进可持续性发展。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但有了标准化路线,最终将实现统一的目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出于考虑以后的发展,追求更友好、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社区,建立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形态。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最新.doc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专业术语的基本内容: 2.0.1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

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 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整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