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标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为了评价建筑工程的绿色建造程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

1. 节能标准

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评价绿色建筑的节能标准主要包括建筑能耗、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措施等方面。建筑能耗是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评价标准主要是建筑能耗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建筑节能技术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采用的节能技术,评价标准主要是采用的节能技术种类和效果。建筑节能措施是指在建筑使用过程中采取的节能措施,评价标准主要是采取的措施种类和效果。

2. 环保标准

环保是绿色建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绿色建筑的环保标准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废弃物处理、建筑环保措施等方面。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评价标准主要是材料的环保性能和可再生性。建筑废弃物处理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评价标准主要是废弃物的处理效果和环保性能。建筑环保措施是指在建筑使用过程中采取的环保措施,评价标准主要是采取

的措施种类和效果。

3. 健康标准

健康是绿色建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绿色建筑的健康标准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噪声等方面。室内环境是指建筑内部的环境条件,评价标准主要是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室内空气质量是指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是室内空气质量的指标和达标情况。室内噪声是指建筑内部的噪声情况,评价标准主要是室内噪声的指标和达标情况。

建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标准是评价建筑工程绿色建造程度的重要依据,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 目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概念及适用范围 ·绿色建筑定义 ·绿色建筑的难点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运营管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己由建设部发布,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给绿色建筑一个权威的评价标准,对积极引导社会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念及适用范围 参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约占我国建筑总面积的2/3);公共建筑(限于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绿色建筑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难点 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对立的统一,既强调以人为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又要“四节—环保”,把握好“度”是实施绿色建筑的关键; 绿色建筑的精髓是因地制宜,既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又不能套用他人的做法,觅寻适合当地条件的绿色指标,批准符合本土特色的绿色靓点。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各责任方应按本标准评价指标的要求,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进行过程控制,并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的过程控制报告。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先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先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的可选条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概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目前建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标志着我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内涵和重要性,同时介绍目前主流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涵与要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评估建筑物在设计、建设和使用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确保其对人体、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延续使用并保护环境。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涵和要素,讨论绿色建筑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绿色建筑的过程。 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业的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它对建筑业产生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引导建筑领域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使之更加环保和可持续。本文将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业的意义,以及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与问题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一定的体系,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篇论文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应该加强和改进的方向。

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永久性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根据当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曲线,透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问题与体系,分析未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新趋势及其发展前景。 六、案例一:广州岭南印象园 广州岭南印象园是一座全球首个采用生态经济科技开发模式的建筑,该建筑获得了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本篇论文将分析其成功之处,以及如何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现于实践中。 七、案例二:北欧绿色总部大厦 北欧绿色总部大厦是一座为北欧公司设计的办公大楼,通常人们称之为“绿色的强制性”。本篇论文将分析其设计思路,采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八、案例三:北京国际酒店 北京国际酒店是一座按照可持续开发的标准设计,建设和运营的五星级酒店,它是北京市政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本篇论文将分析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可持续酒店的意义。 九、案例四:上海智能家居示范小区 上海智能家居示范小区是上海市政府倡导的智能家居建筑模式,该小区注重人居环境和绿色生态,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绿色建筑技术。本篇论文将分析该小区的设计理念,采用的绿色建筑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被称为绿建评价标准,是一个用于评估和认证建筑环境可持续性的指导性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人员舒适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常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制定,并在国家范围内推广和实施。这些标准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考虑到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室外环境保护等。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通常会包含一系列的要求和指标,以衡量建筑物的可持续性水平。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采用高效设备和技术、优化建筑外围隔热等。 2. 水资源管理:评估建筑物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采用低流量水龙头、回收和再利用雨水等。 3. 材料选择:评估建筑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包括使用可再生材料、

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等。 4.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采光和声学性能等,以提供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5. 建筑物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评估建筑物的设计能否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环境变化。 6. 建筑物的周围环境:评估建筑物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土地开发、保护生态系统等。 通过参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认证,建筑物可以获得相应的评级或认证,以证明其在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和卓越表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促进建筑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建筑物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五大指标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评价的指标是评价绿色建筑性能和质量的关键要素,下面将介绍绿色建筑评价的五大指标。 一、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是绿色建筑的核心指标之一。绿色建筑应该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的能耗。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利用建筑方向、立面设计、隔热材料、采光设计等手段来减少能源消耗。在建筑使用阶段,可以通过使用高效的供暖、制冷、照明等设备,以及合理的能源管理来降低能耗。绿色建筑应该追求低能耗、高效能的目标,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绿色建筑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消耗和浪费。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用于植物浇灌、冲厕等非饮用用水。在建筑使用阶段,可以采用低流量的水龙头、节水型厕所等设备来降低用水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处理和回收废水来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循环利用。三、材料和资源利用

绿色建筑应该采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选择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或具有低碳排放的材料。在建筑施工阶段,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积极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利用。此外,绿色建筑还应该注重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从材料的生产、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减少环境负荷。 四、室内环境质量 绿色建筑应该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在建筑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噪音控制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室内环境。在建筑使用阶段,应该定期检测和维护室内环境,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绿色建筑还应该注重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五、社会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不仅关注环境效益,还应该追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绿色建筑的建设和使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绿色建筑的运营成本较低,能够降低居住者的生活费用。此外,绿色建筑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绿色建筑评价的五大指标包括能源效率、水资源利用、材料和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 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 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 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 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 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 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 )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前言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3) 3.1基本要求 (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4住宅建筑 (5)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 4.5室内环境质量 (9) 4.6运营管理 (11) 5公共建筑 (12)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4)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 5.5室内环境质量 (16) 5.6运营管理 (17) 本规范用词说明 (19) 条文说明 (21)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1.0.3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评价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 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1.0.5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 绿色性能 green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 全装修 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0.4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3.1.3 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评估建筑物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 考虑建筑物的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等方面,来评估建筑物对环境 的影响和可持续性的程度。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筑 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能源 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效率:评估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包括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调等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建筑物的能源来源和利用情况。 2. 材料和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包 括材料的来源、使用寿命、回收利用等方面。 3. 室内环境质量: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噪音等方面,以及建筑物内部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4. 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物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建筑物的供水、排水、雨水收集等方面。

5.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评估建筑物对土地的利用情况,包括建 筑物的用地面积、绿化率、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 6. 社会和文化环境:评估建筑物对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包括建筑 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社会责任等方面。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绿色建 筑评价指标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建筑业 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评估建筑物环境可持续性的一种方法,它 可以帮助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 物的能源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应用也可以促进建 筑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建筑业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

(完整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 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 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 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 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 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 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 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料。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 节地与室外环境w1 节能与 能源利用 w2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w3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 用 室内环 境质量 w5 施工 管理 w6 运营 管理 w7 w4 设计评价居住建 筑 0.21 0.24 0.20 0.18 0.16 0.14 0.17 0.18 ———— 0.16 0.17 0.13 0.28 0.19 0.23 0.19 0.14 0.15 0.19 0.14 0.15 ————公共建 筑 运行评价居住建 筑 0.10 0.10 0.10 0.10 公共建 筑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标准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系统,为建筑物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环境。绿色建筑既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又追求人们的舒适和节能效益。为了引导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绿色建筑标准。 一、国际绿色建筑标准 国际上最为知名的绿色建筑标准是美国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建筑评估系统。该系统是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开发,并于1998年首次发布。LEED标准通过对建筑物在节能、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材料选择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评估,为建筑业提供了一套全面评价绿色建筑的指标体系。 此外,英国的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澳大利亚的Green Star等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也是颇具知名度的绿色建筑标准。这些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使用略有不同,但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目标。 二、中国绿色建筑标准

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觉醒和环保需求的加大,中国也逐渐开始关注 绿色建筑,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国国家 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了建筑节能的指标和 要求,包括外墙和屋顶隔热、采暖与制冷系统、采光与照明系统等。 2. 环境保护标准:中国GB/T 50378-2019标准也要求建筑物在环保 方面达到一定标准。比如对于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要求减少有害物 质的释放,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于废弃物的处理,要求分类储存 和回收利用。 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实施,中国建筑业联合 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供了对 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该标准主要从节能与资源利用、环境适应与保护、室内环境质量和创新性与设计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绿色建筑的好处 绿色建筑不仅在环境方面带来好处,同时也为建筑主体和使用者提 供了诸多益处。 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能够显著减少 能源的消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设备的配置,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 1. 引言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是指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和节约资源,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和认证的一套标准。在绿色建筑迅 速发展的今天,评价标准的等级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帮 助开发商、设计师和施工方更好地了解建筑项目的绿色程度及其表现。 2. 深度评估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 2.1 评价等级体系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通常分为多个层次,不同的等级对 应不同的绿色程度。典型的等级体系包括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 两星级和一星级。评价等级从高到低,代表了绿色建筑的不同水平和 质量。 2.2 评价等级的评价内容 不同的评价等级在评价内容上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评价等级越高,对建筑项目的要求也越高。评价内容可以包括材料选用、能源节约、 室内环境质量、水资源利用、废弃物管理等多个方面。评价等级的不 同可以帮助开发商和设计师更好地选择适应自身需求的评价标准。

2.3 深入理解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从简单的评估、优化到全面综合的评估,可以帮助建筑项目逐步提升绿色程度。评价等级的提升需要建筑行业的关注和参与,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指导和引导。评价等级的制定和标准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建筑行业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3. 广度评估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 3.1 评价标准的广度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不仅仅关注建筑本身的可持续性,还涉及到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考虑。评价标准的广度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使用和建筑拆除等多个环节。 3.2 环境友好性 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评价等级是衡量建筑项目对环境的友好程度的关键指标。通过评价等级,可以评估建筑项目是否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水资源和优化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3.3 经济可行性 评价等级的提升也需要考虑建筑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绿色建筑不仅仅要求对环境友好,还要求能够在经济上可行。评价等级的提升需要建筑项目在保证绿色性能的能够控制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