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目录

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技术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绿色壁垒阻拦了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2削弱了浙江省蔬菜传统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错误!未定义

书签。

3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探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从政府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从企业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从外部环境角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浙江省相关部门可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错误!未定义

书签。

4. 2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错误!未定

义书签。

4.3借力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视非政府行为的作用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对中国实行技术壁垒最多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占95%以上,其中欧盟为41%,日本为30%,美国为24%,这些国家采取技术壁垒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检疫项目、提高检验标准等。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而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因此深入分析该省农产品产业出口现状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发挥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比较优势, 整合资源, 扬长避短, 明确思路、政策, 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战略性调整,已成为当前浙江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1.1农产品生产的现状

1.1.1 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浙江省地处东部沿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该省农产品自然资源优势独特,适种(养)性广,名特优种类丰富,不少农产品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比较优势明显,产品质量较优,商品贸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地域相对集中,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农产品经过重点培育,能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例如浙江省的香菇等食用菌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 浙江又是全国榨菜、

花菜、西兰花和杨梅等生产的重点产区,是世界稀有干果银杏、山核桃、香榧等的原产地之一。2002年,该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61417万公顷 , 年产值45111 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其中观赏苗木年产值和花卉出口额名列

全国前茅,已成为我国花卉苗木的主要产区。2003 年, 浙江省蔺草种植面积已达112 万公顷,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5%,是全国蔺草生产和出口的重

点大省。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浙江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省整体的经济实力。浙江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浙江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浙江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浙江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浙江省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均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20%和15%(如图1);2009年至2014年间,纺织业(不含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出口额由217.36亿美元上升到323.6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49倍(如图2)。至此,浙江省的纺织行业年利润总额已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出口额、利润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pdf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韩一军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副主任 前言 这一讲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是1980年由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率先提出来的,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加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日益增多。 一般认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能够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从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产品价格、市场营销和满足消费需求等多方面表现出来,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总体来看,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价格竞争力,二是质量竞争力,三是信誉竞争力,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和不足都将对国际竞争力产生突出的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状况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情况。综合国内、国外专业学者们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一般主要包括竞争力指数、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法、国内资源成本法,以及价格直接比较等多种方法。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竞争力指数、市场占有率和价格直接比较法。 (一)竞争力指数 首先看竞争力指数。简单的说,竞争力指数就是用产品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差除以进出口总值。如果竞争力指数大于零,就表明这个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特别等于1时表明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相反小于零就表明这个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等于-1时表明其具有绝对的竞争劣势。 从下面这个表我们可以简单的看一下1995年到1998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在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要紧依据和条件 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进展潜力。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依照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要紧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进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进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紧密。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

确定优势产区。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不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进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进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要紧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进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紧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进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由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国际化逐渐加强。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但贸易逆差明显。2 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6%,出口全年完成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却略低于全国18.0%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逆差为39.59亿美元‘¨。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16.36亿美元,其中进口66.58亿美元而出口25.1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6.08亿美元,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据商务部统计,江苏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在全国一直徘徊在第7位。2007年,农产品出口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5%,11.31%、8.38%、8.00%和7.50%.而200 7年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6.39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4.48%…。可以看出,江苏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沿海其他各发达省份,没有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与江苏农业大省的身份格格不入。‘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与分析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纺织品出口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我国纺织工业主要集中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六大省份,出口额占全国80%左右。广东主要出口香港;浙江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江苏、山东以棉制品为主,利润较高;上海是主要的出口口岸;福建以针织、机织服装成衣为主。当然这六大省市也存在分化,上海的发展明显已经减速,江浙两省填补了上海留下的大量空白。山东纺织业在环渤海经济圈已显示出强大的领头作用,其纺织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广东纺织业的增速不很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该地区纯加工贸易的模式存在弊端;另一面,该地区也逐渐有选择地退出传统行业而专注于新兴产业,但是广东纺织业的整体工业化水平高于江浙两省。一、目前出口状况: 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和出口平稳增长,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全面回升。 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32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40%,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67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13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9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9.12个百分点;服装出口197.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4.26个百分点。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专家分析,从出口市场来看,今年一二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额为48.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06%,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8.47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额为7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8.6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额为36.28亿美元,同比增长17.06%,增速较去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前两年日本经济恢复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所放缓,此数据是日本地震前的出口统计数据。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2011年3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快报》显示:今年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迅速回升,达165.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环比增长58.7%。其中纺织品出口78.98亿美元,同比增长56.4%,环比增长96.2%;服装出口86.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环比增长35.2%。 1~3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4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纺织品出口201.7亿美元,增长32.7%;服装出口284.6亿美元,增长18.4%。专家预测,在棉价高位运行、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行业出口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市场状况与需求变化 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遍及全球,是影响全球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但是需要大量进口纺织品的还是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他们没有比较优势来大规模生产纺织品,以是进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三大市场。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黄季焜马恒运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未来农产品市场是国际大市场,资源分配和农产品供求疆界将逐渐淡化。传统国内农业生产保护政策和以国家为界的市场均衡格局和发展战略将受到冲击。在同样质量和利润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农产品,哪个国家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为此,本文从成本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国际主要竞争者的差距以及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迎接入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挑战提供理论依据。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一)农作物生产成本水平 1.总成本水平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的生产成本水平较高。我国每公斤小麦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倍,是阿根廷的1.4倍,是加拿大和法国的2倍以上(见表1)。每公斤玉米生产成本是美国和阿根廷的1.1-1.2倍,是法国的2倍多。大豆的生产成本大约是主要大豆出口国美国和阿根廷的1.2-1.3倍。我国油料作物(如油菜籽)的生产成本高达2.81元/公斤,是加拿大的3倍多。我国每公斤棉花的生产成本比美国只高5%左右,但如果考虑到棉花的质量差别和收获方式(美国棉花是一次性收获,单产比我国低很多),成本差距要更大一些。在所研究的主要农作

物中,只有稻谷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我国籼稻每公斤生产成本高于亚洲主要生产国家(如泰国),但与美国和阿根廷的粳稻生产成本相比,中国粳稻每公斤生产成本较低(1.14元/公斤),比美国(2.04元/公斤)低44%。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大部分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对照国家呢?下面从构成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具体项目(化肥农药、机械、土地、活劳动等费用以及税收和成本外支出)做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出成本差距的具体原因。 2.各项成本费用水平分析 (1)化肥农药费用:每公斤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化肥农药费用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每公斤小麦、玉米、油菜籽和棉花生产成本中,我国的化肥农药费用都高于美国、加拿大和法国(表1)。我国农作物单产较高,走的是高投入、高成本和高产出的道路。降低物质投入固然是降低生产成本的直接途径,但这样必然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的下降,最终不一定能达到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要减少生产成本中的物质费用,最有效的途径是降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2)机械费用:同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尽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但每单位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却不低。虽然美国的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比我们高的多,但由于美国小麦生产规模大、机械利用率高,单位产品机械费用同我们的基本相似,均在0.20-0.21元/公斤(见表1)。我国其它农作物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水平同国外相比总体上讲处于中等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农户的生产规模能得以扩大、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机械费用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3)土地费用:从理论上讲,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土地费用的支出应当是土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行业,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起步早,但发展又最令人担忧,比如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相比机械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生产效率都要高得多,当然这也是因为机械行业的特性起了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制造业如何发展,本人做以下几大现状分析: 一、“节省”意识助长了低效率 机械制造业设备是万能的,精雕细着搞出一辆坦克来也没什么惊奇,有了这种优越的条件就极尽之发挥,在加上中国人的“节省、勤劳”意识,生产辅助用具、夹具、刀具等等辅助性的生产无所不干,最后企业成了一个大杂铺。这在中国机械制造业是一个通病,表面看起来企业运转顺利,实质算一算辅助性工作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产出价值就会惊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就是在浪费资源。如何简化企业,剥离出非主导性的业务是未来机械制造业需重视的一个方向。 二、“机械盲”关闭了企业的大门 企业大门不打开就难以有大的发展。企业如何对外宣传?看过很多机械企业的产品宣传资料、企业网站,感觉就是个机械盲,不懂得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信息?信息模糊。在这方面机械配件生产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企业也很想将自己的一些零散性的任务转发出去,但不知找谁,逗逗转转还是自己干。一些零散性的生产任务在一个企业是零散,将很多企业的累积起来就成了专业。 “啊里把把”的机械配件交易版块就是一个最大的“机械盲”,如果其结构稍做一下改正就能解决好机械行业许多的问题。 三、“保守思想”守住的是无效率 “大而全”是保守的模范,同时也是一种最虚假规模的表现,其实质就是没有效率,样样上,样样不专业。 “将图纸当机密”其实质是最没技术水平缺乏自信的表现,现代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与经管模式的有效性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将一些机械配件的图纸转化为一种公共资源进而促进更多的产品成为半规范化的产品将能大步的提高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内容摘要 本文从浙江纺织产业在这个后配额时代中的存在问题情况为出发点,了解浙江纺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人民币的升值、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各种的限定、壁垒、技术发展、创新能力较弱等,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政策等,从技术角度考虑解决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加强人才技术发展方面入手解决现实中面对的新情况。 我认为浙江的纺织产业,要根据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不能光靠国家指定的法律法规,参照每个取得成功的企业发展轨迹,从中吸取有利的因素,同时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去争取适合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逐渐减少现实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后配额、发展策略、国际竞争

THE PRESENT AN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RYY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ase on the problems and tough situations of textil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in this quota time,to understand exactly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se companies such as: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Europe and America's limit and barrier,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er and so on.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ose problems and methodologies to it , evadable 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risk from the technical method, strengthens the talented pers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solve realistic problem to new situation. In my point of view, all textile company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we must give the right medicine accord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but not the regulations and laws of our country.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p any’s trace and making use of the ourselves advantages or specificity, at the same time reducing the liability on the outside gradually, to own ourselves a suitable and adequate developing path, maybe this is the right choice! KEYWORDS:Renminbi revaluation,after quota,development policy,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形式更迭,各地市场竞争加剧。对于每个国家而言,怎样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其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为农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同的考验。我国幅员辽阔,属于农业大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偏低,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却居于首位。根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我国农产品的国际交易总额就达到了2000亿。截止到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关税也一降再降,由最初的23.2%,现今已经降到了13%,这远远低于进入WTO时规定的15%。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国际市场中的农产品最高关税为65%,是我国农业税的5倍之多。在整个世界农产品关税的排名中,我国对于农产品进出口制定的关税都偏低。 所以,改善我国农业产品的品质,提高其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强有力的话语权,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既可以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业产品的冲击,同时也可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在经济贸易中,农产品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从而实现再分配。利用国际间的采购,可以满足一个国家不同的粮食需求,可以保证国家的发展。 此次研究主要是以我国农业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个指数分析其竞争力,从而进行评价。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1)从整体上看,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弱;(2)相对而言,我国农产品在土地密集型等产品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3)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差、价格高,竞争劣势逐渐凸显。 此次研究分别从企业、政府两方面切入,分别在政策、经营方式等内容上提出了改善策略。总的来说,科技是第一要素,不论从政府角度还是企业角度都应该加提升我国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其次,完善农产品出口管理制度,加大规模化生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等都是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营销13-1班 姓名:戴钰涛 学号: 201316009 任课老师:黄笛 二〇一五年五月

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农副产品进出口总值40.26亿美元,同比下降0.30%。浙江是继山东、广东、福建之后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省市。由于整体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未来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浙江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速降低。而农产品出口以农副加工品出口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为水产品、茶叶、蔬菜及水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及韩国。近日,美国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纷纷颁布了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管制,预计将较大影响我省的农产品出口。 浙江农业生产存在着较高的机会成本。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由于规模小、效益低不仅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而且不符合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要求。机械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一直是中国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竞争力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在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对汇率的施压,人民币呈现增值的趋势。这一微妙改变使浙江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农副产品的出口。 然而对于日趋复杂的出口环境,迎难而上才是解决的王道。以茶叶为例:去年1月起欧盟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输欧茶叶的检查,增加了农药残留检测项目,造成我国多批输欧茶叶被通报。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积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立即研究分析,开展风险排查,指导企业重新评估原料基地,调整农药清单,加强源头管理措施。二是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追溯体系,密切跟踪货物通关情况,实施主动召回制度,减少风险。三是及时汇报浙江检验检疫局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质检总局同欧盟交涉。今年一季度辖区内出口欧盟茶叶止跌回升,逆市上扬。 而目前,农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也享受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如种粮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提高最低收购价等措施都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有重要的意义。 就现在的形势而言,浙江省的农产品外贸出口并不容乐观。但国际与国内的机遇并不容小觑,浙江农业只有在抓住机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稳步的出口贸易发展。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论文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论文 【论文摘要】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特别是服装出口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应对措施上阐述自己的看法。【论文关键词】纺织品贸易贸易壁垒行业协会自主品牌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然而,我国的纺织品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诸如国际贸易环境适应度不高及出口自身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纺织品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步伐。一、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1.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规模上的新突破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从20XX年的亿美元猛增到20XX年约亿美元。五年中,出口增长了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X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贸易顺差达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是亿美元,同比增长%;服装出口金额是亿美元,同比增长%。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的发展。以20XX年为例,纺织品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价格提高,出口效益得以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价格增长42%,对欧盟服装出口价格也增长了17%。尽管20XX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贸易摩擦频多、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在出口整体规模和效益上仍取得较大发展。 2.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高。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仍将以劳动密集型等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纺织品出口仍将是对美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美国方面认为我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一、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浙江省素有? 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称,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作 为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和浙江省对外 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且浙江省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土地资源却相对较少,政府重视高效农业和外向农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各地开展农作物品种 的引进和开发利用,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种植进口品种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已发展 为浙江省的农业优势产业,出口企业和广大种植户通过种植进口品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浙江 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口方面,据海关监测,进口农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检测费用的 增加和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目前,农产品企业困难重重,许多出口企业已出现亏损,形势非常严峻。本文主要基于浙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实际,针对贸易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的相关因素、发展的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运用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文献回顾和数据等实证分析,研究浙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予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其仍存在的问题 和缺陷,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改善。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古典经济学中,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 资金、要素禀赋等各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亚当〃斯密创立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 优势理论,还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沿袭了这一看法。对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的 系统的研究从 2 0 世纪8 0 年代已经开始,哈佛大学的Por t e r 教授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 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分工是市场交换的基础,也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分工和市场交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进。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 工和交换。斯密主张,各国都应该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相

(产品管理)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年)

(产品管理)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 年)

浙江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专题方案(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壹、现状和形势 (壹)国内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正于快速发展,呈现出八大发展趋势。壹是原料品种专用化。加工企业均十分重视原料品种选育和加工原料基地的建设,大均建有自己的种植园或有合同关系的种植园来种植农产品加工专用品种。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了生产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加工装备智能化。农产品加工装备融合了当今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进壹步提升加工行业的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装备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四是生产能力规模化。跨国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运营战略和发展领域,通过企业整合重组,不断扩张加工能力,形成产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五是资源利用高效化。壹方面对传统产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和开发新产品,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的产品,降低成本;另壹方面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下脚料进行了深度的开发和利用,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六是质量控制体系标准化。主要通过原料

产地的认证、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标准体系、企业管理认证。七是能源利用低碳化。近二十年来,这壹行业采用大量的高新技术,实施工艺排放水的回用,如泰国的金枪鱼罐头。八是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物流配送已成为把仓储、交通运输、配送、批发和零售等整合统壹为相互链接的、完整的系统工程,仍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农产食品加工全过程的监控,建立肉制品、水产品、蔬菜等低温流通食品的安全可追溯体系,可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回查。 (二)浙江发展现状 1、科技创新现状。“十壹五”期间,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大专项,主要围绕构建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精深加工产品研制、农产品储藏保鲜流通技术、加工设备研发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链,开展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新产品中试,动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创制和中试,农产品发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研究及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建设,为改善我省人民的膳食结构和食品工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保障。专项实施4年来,共立项413项,支持研究经费2.5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经费1.24亿元,省财政拨款1.3亿元。畜禽、水产、果蔬、林木、毛竹、茶叶、食用菌、粮油等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增值加工及传统产业提升;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应用;农产品发酵工

纺织业特点及现状

纺织业 行业特点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 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 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 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 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 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 等。 ?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 染行业。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 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 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 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 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生产 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

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另外,毛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

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 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 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 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 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690,091,1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4 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625,893,972千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了21.2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1,878,749千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27%。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70,235,31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44%; 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55,274,90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 长了17.0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551,666千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了17.14%;截至2008年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 上企业数量为28,174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