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分析研究99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分析研究99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分析研究99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

第一节概述

在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之后,接下来要进行工艺条件研究。

<1)一个药物的合成工艺路线通常可由若干个合成工序组成,每个合成工序包含若干个化学单元反应,每个单元反应又包括反应和后处理两部分,后处理是产物的分离、精制的物理处理过程,只有经过适当而有效的后处理才能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药物。<2)对这些化学单元反应进行实验室水平的工艺<小试工艺)研究,目的在于优化和选择最佳的工艺条件;同时,为生产车间划分生产岗位做准备。

<3)药物的制备过程是各种化学单元反应与化工单元操作的有机组合和综合应用。

另:在合成工艺上多倾向于在同一反应器中,连续地加入原辅材料,以进行一个以上的化学单元反应,成为一个合成工序;即多个化学单元反应合并成一个合成工序的生产工艺,习称为“一勺烩”工艺。

本章讨论的具体内容:研究反应物分子到产物分子的反应过程,深入探讨药物化学合成工

艺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及其相关理论。

<1)在了解或阐明反应过程的内因<如反应物和反应试剂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影响反应的外因<即反应条件);只有对反应过程的内因和外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了解后,才能正确地将两者统一起来,进一步获得最佳工艺条件。

药物化学合成工艺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化学反应条件对反应物所起作用的规律性的过程。

<2)化学反应的内因,主要是指反应物和反应试剂分子中原子的结合状态、键的性质、立体结构、官能团的活性,各种原子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物化性质等,是设计和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理论依据。

<3)化学反应的外因,即反应条件,也就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一些共同点:配料比、反应物的浓度与纯度、加料次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压力、溶剂、催化剂、pH值、设备条件,以及反应终点控制、产物分离与精制、产物质量监控等等。在各种化学反应中,反应条件变化很多,千差万别,但又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有机反应大多比较缓慢,且副反应很多,因此,反应速率和生成物的分离、纯化等常常成为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中的难题。

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7个方面):

<1)配料比:参与反应的各物料之间物质量的比例称为配料比<也称投料比)。通常物料量以摩尔为单位,则称为物料的摩尔比。

<2)溶剂:溶剂主要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反应溶剂性质和用量直接影响反应物的浓度、溶剂化作用、加料次序、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等。

<3)温度和压力:化学反应需要光和热的传输和转换,在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中要注意考察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搅拌器和搅拌速度。

<4)催化剂:现代化学工业中,80%以上的反应涉及催化过程。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路线中也常见催化反应,如酸碱催化,金属催化,相转移催化,生物酶催化等

,来加速化学反应、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5)反应时间及其监控: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产物,与化学反应时间有关。有效地控制反应终点,力图以高收率获得高纯度的产物。

<6)后处理:由于药物合成反应常伴随着副反应,因此反应完成后,需要从副产物和未反应的原辅材料及溶剂中分离出主产物;分离方法基本上与实验室所用的方

法类似,如蒸馏、过滤、萃取、干燥等技术等。

<7)产品的纯化和检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有中间体都必须有一定的质量标准,最终产品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标准。化学原料药生产的最后工序<精制,

干燥和包装)必须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下进行。

另:还应当提到的是环境保护和三废防治。在进行合成药物工艺研究时,必须同时具备消除或治理污染的相应技术措施<参看第六章)。

另:在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中,还要注意化学反应各种条件之间的相互影响。通常采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法来安排实验和处理实验数据;目的在于用最少实验次数,得出最佳的合成药物工艺条件,进而进行中试放大。

第二节反应物的浓度与配料比

<1)基元反应:凡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是机理最简单的反应,其反应速率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对于任何基元反应来说,反应速率总是与其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例:伯卤代烷的碱性水解:

此反应是按双分子亲核取代历程

+ OH -

R

C H

H X

R C

H

X HO

H

HO

C H

H R + X

-δ -

δ -

在反应过程中,碳氧键

)的裂解同时进行,化学反应速率与伯卤代烷和OH -的浓度有关,这个反应实际上是一步完成的。

<2)非基元反应

:凡反应物分子要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

应,称为非基元反应。

例:叔卤代烷的碱性水解速度仅依赖于叔卤代烷的浓度,而与碱的浓度无关:

由此可见,叔卤代烷的水解反应历程与伯卤代烷并不相同,它属于一级反应。这个反应实际上是分两步完成的,反应的第一步

<慢的一步)是叔卤代烷的离解过程:

反应的第二步是由碳正离子与试剂作用,生成水解产物。整个反应速率取决于叔卤代烷的离解进程。因此,反应速率仅与叔卤代烷的浓度成正比,与碱的浓度和性质无关。这个离解过程属于单分子历程

由于伯卤代烷和叔卤代烷的碱水解反应机理不同,欲加速伯卤代烷水解可增加碱

一、化学反应过程

<1)化学反应分类:化学反应按照其过程可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大类。

<2)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3)复杂反应:两个和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复杂反应。

有机化学中简单反应在是极为少见的,多数都是复杂反应,包括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无论是简单反应还是复杂反应,一般都可以应用质量作用定律来计算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即温度不变时,反应速率与直接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瞬间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并且每种反应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式中各反应物的系数。例如,

按质量作用定律,其瞬间反应速率为:

各浓度项的指数称为级数;所有浓度项的指数的总和称为反应级数。

<一)简单反应

1. 单分子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若只有一分子参与反应,则称为单分子反应。多数的一级反应为单分子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属于这一类反应的有:热分解反应<如烷烃的裂解),异构化反应<如顺反异构化),分子内重排<如Beckman重排、联苯胺重排等)以及羰基化合物酮型和烯醇型之间的互变异构等。

2. 双分子反应

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反应称双分子反应,即为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在溶液中进行的大多数有机化学反应属于这种类型。如加成反应<羰基的加成、烯烃的加成等),取代反应<饱和碳原子上的取代、芳核上的取代、羰基 位的取代等)和消除反应等。

3. 零级反应

若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它因素影响的反应为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为常数。

如某些光化学反应,表面催化反应,电解反应等。它们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分别与光的强度、催化剂表面状态及通过的电量有关。这是一类特殊的反应。

<二)复杂反应

1.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是常见的一种复杂反应,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对于正方向的反应和反方向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都适用。例如乙酸和乙醇发生的酯化反应:

若乙酸和乙醇的最初浓度各为C A及C B,经过t时间后,生成物乙酸乙酯及水的浓度为x ,则该瞬间乙酸的浓度为

正反应速率 = k1 [C A-x] [C B-x]

逆反应速率 = k2 x2

两速度之差,便是总的反应速率。

可逆反应的特点是正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随时间逐渐增大,直到两个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对这类反应,可以用移动平衡的办法<除去生成物或加入大量的某一反应物)来破坏平衡,以利于正反应的进行,即设法改变某一物料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例如酯化反应,可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办法,使酯化生成的水,与乙醇和乙酸乙酯形成三元恒沸液<9.0%H2O,8.4%C2H5OH,82.6%C H3COOC2H5)蒸出,从而移动化学平衡,提高反应收率。

利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以使正逆反应趋势相差不大的可逆平衡向着有利的方向移动。对正逆反应趋势相差很大的可逆平衡,也可以利用化学平衡的原理,使可逆反应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反应上升为主要地位。如用氢氧化钠与乙醇反应来制备乙醇钠,乍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既然乙醇钠的水解反应存在着可逆平衡,就有利用价值。

尽管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主要是氢氧化钠和乙醇,乙醇钠的量极少;也就是说,在这个可逆反应中,乙醇钠水解趋势远远大于乙醇和氢氧化钠生成乙醇钠的趋势,但若按照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设法将水除去,就可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平衡混合物中乙醇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生产上就是利用苯与水生成共沸混合物不断将水带出,来制备乙醇钠的。 2. 平行反应

平行反应,又称竞争性反应,也是一种复杂反应,即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在生产上将所需要的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称为副反应。这类反应在有机反应中经常遇到,如以氯苯的硝化为例:

(65%)

(35%)

Cl

O 2N

Cl

NO 2

Cl

若反应物氯苯的初浓度为a ,硝酸的初浓度为b ,反应t 时,生成邻位和对位硝基氯苯的浓度分别为x

、y ,其速度分别为

d x /d t ,d y /d t ,则

反应的总速度为两式之和。

式中,-d C /d t ——反应物氯苯或硝酸的消耗速率。

若将两式相除则得(d

x /d

t >

/

(d

y /d

t >

=

k 1/

k 2,将此式积分得x/y =k 1/k 2。这说明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其反应速率之比为一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及时间无关。也就是说,不论反应时间多长,各生成物的比例是一定的。例如上述氯苯在一定条件下硝化,其邻位和对位生成物比例均为35

:

65

=

1.0

:

1.9。对于这类反应,显然不能用改变反应物的配料比或反应时间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但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有助于加快反应速率、提高设备能力和减少溶剂用量。但是,有机合成反应大多数存在副反应,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有时也加速了副反应的进行。所以,应选择最适当的浓度,以统一矛盾。

例如在吡唑酮类<3-1)解热镇痛药的合成中,苯肼与乙酰乙酸乙酯的环合反应:

(3-1)

+ C 2H 5OH + H 2O

+

H 3C

O

CH 3

O

O N

NH 2

H N

N

O

H H 3C

若将苯肼浓度增加较多时,会引起2分子苯肼与1分子乙酰乙酸乙酯的缩合反应。

+ H 2O

N N

H H H H

N

N O

CH 3O

CH 32

N NH 2

H H 3C

O

CH O

O +

因此,苯肼的反应浓度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一方面保证主反应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二、反应物浓度与配料比的确定

必须指出,有机反应很少是按理论值定量完成的。这是由于有些反应是可逆的、动态平衡的,有些反应同时有平行或串联的副反应存在。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产物的生成率。合适的配料比,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最恰当的反应物的组成。配料比的关系,也就是物料的浓度关系。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取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即增加其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

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增加产物的收率。

<2)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应增加其配料比。最

适合的配料比应在收率较高,同时又是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例如在磺胺类抗菌药物的合成中,乙酰苯胺的氯磺化反应产物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

氯磺酸的用量越多,即与硫酸的浓度比越大,对于ASC<3-2)生成越有利。如乙酰苯胺与氯磺酸投料的分子比为1.0:4.8时,ASC 的收率为84%;当分子比增加到1.0:7.0时,则收率可达87%。但考虑到氯磺酸的有效利用率和经济核算,工业生产上采用了较为经济合理的配料比,即1.0:4.5~5.0。

<3)倘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量的反应物参与主

反应。例如催眠药苯巴比妥

N N

O

O H H O Ph C 2H 5

O

O

O O

Ph C 2H 5

CH 3

CH 3

H 2N

H 2N

O

+

+ 2 C 2H 5OH (3-3)

<4)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

以增加主反应的竞争能力。例如氟哌啶醇

-α-甲基苯乙烯单独与甲醛反应,生成1,3-二氧六环化合物:

Cl

CH CH Cl N

H

+

(3-4)

2 HCHO

H 3C

Cl

Cl

OH

N

O

F

这个副反应可看作是正反应的一个平行反应;为了抑制此副反应,可适当增加氯化

铵用量。目前生产上氯化铵的用量是理论量的二倍。

<5)为防止连续反应和副反应的发生,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小于理论配比,使反应进行到一

定程度后,停止反应。如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将乙烯通入苯中制得乙苯。所得乙苯由于乙基的供电性能,使苯环更为活泼,极易引进第二个乙基。如不控制乙烯通入量,就易产生二乙苯或多乙基苯。所以在工业生产上控制乙烯与苯的摩尔比为0.4:1.0左右。这样乙苯收率较高,过量苯可以回收、循环套用。

2C

23

(C 2H 5)3

(C 2H 5)2C

23

C 2H

5

2C

23

此外,还必须重视反应机理和反应物的特性与配料比的关系,如Friedel-Crafts 酰化反应,在无水三氯化铝作用下,先形成羰基碳正离子,然后生成分子内鎓

盐,再水解生成相应的产物。反应中无水三氯化铝的用量要略多于1:1的摩尔比,有时甚至用1:2,这是因为反应中生成的鎓盐需消耗无水三氯化铝。

对于新反应,拟订反应物浓度和配料比的经验性规则为:使用2%~10%的反应物浓度和1.0:1.1的摩尔比,作为试探性反应条件。

第三节 反应溶剂和重结晶溶剂

在药物合成中,绝大部分化学反应都是在溶剂中进行的,溶剂还是一个稀释剂,它可以帮助反应散热或传热,并使反应分子能够均匀分布,增加分子间碰撞的机会,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采用重结晶法精制反应产物,也需要溶剂。

无论是反应溶剂,还是重结晶溶剂,都要求溶剂具有不活泼性,即在化学反应或在重结晶条件下,溶剂应是稳定而惰性的。

尽管溶剂分子可能是过渡状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总的来说,尽量不要让溶剂干扰反应,也就是说,不要在反应物、试剂和溶剂之间发生副反应,或在重结晶时,溶剂与产物发生化学反应。

一、常用溶剂的性质和分类

1. 溶剂的极性

溶剂的极性常用偶极矩<μ)、介电常数<ε)和溶剂极性参数E T<30)等参数表示。

偶极矩

有机溶剂的永久偶极矩值在0~18.5×10-30 C·m <0~5.5D)之间,从烃类溶剂到含有极性官能团

溶剂之间不存在特异性作用时,溶剂分子偶极化且围绕溶质分子呈定向排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溶剂的偶极矩。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也是衡量溶剂极性的重要数值。介电常数是分子的永久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函数,它随着分子的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加而增大。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ε值范围为2<烃类溶剂)到190左右<如二级酰胺)。介电常数大的溶剂,可以解离,被称为极性溶剂,介电常数小的溶剂被称为非极性溶剂。

由于偶极矩<μ)和介电常数<ε)具有重要的互补的性质,根据有机溶剂的静电因素EF

factor),即ε和μ的乘积,对溶剂进行分类颇有道理。根据溶剂的EF值和溶剂的结构类型,可以把有机溶剂分为四类:烃类溶剂

虽然偶极矩和介电常数常作为溶剂极性的特征数据,但是如何准确表示溶剂的极性,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溶剂的极性,目的在于了解其总的溶剂化能力,用宏观的介电常数和偶极矩来度量微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准确的,例如,位于溶质附近的溶剂的微观分子,其介电常数要低于体系中其它部分溶剂分子的介电常数,这是因为在溶剂化层中的溶剂分子不容易按带电极溶质所驱使的方向进行定向。

人们试图用一些经验参数来给溶剂的极性下定义,以得到一个更好的表示溶剂极性的

参数。即选择一个与溶剂有依赖性的标准体系,寻找溶剂与体系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现在应用较多的溶剂极性参数是E T<30),这个溶剂极性参数基于N-

苯氧基吡啶盐染料<染料No.30,3-5)的最大波长的溶剂化吸收峰的变化情况。

可以根据下式来计算E T<30)值:

E T(30> (kcal/mol> = h·c·ν ·N = 2.859×10-3υ(cm-1> (3-11>

式中,h——普朗克常数;c——光速; ν——

引起电子激发的光子波数,表示这个染料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最大波长吸收峰,是由π~π*跃迁引起的;N—Avogadro常数。

由此,可将溶剂的E T<30)值简单地定义为:溶于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内鎓盐染料<染料No.30)的跃迁能,单位为kCal/mol。

用染料

No.30作为标准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它在较大的波长范围内均具有溶剂化显色行为,如二苯醚中,λ= 810 nm,E T<30)=35.3;水中,λ= 453 nm,E T<30)= 63.1。不同溶剂中染料No.30的溶剂化显色范围多在可见光的范围内,如丙酮溶液呈绿色,异戊醇溶液呈蓝色,苯甲醚溶液呈黄绿色。溶液颜色变化的另一特色是:几乎可见光的每一种颜色都可由适当的不同极性的溶剂的二元混合物产生。由此,E T<30)值提供了一个

非常灵敏的表示溶剂极性特征的方法,目前已测定了100多种单一溶剂和许多二元混合溶剂的E T<30)值。

2. 溶剂的分类

将溶剂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如根据化学结构、物理常数、酸碱性或者特异性的溶质-

溶剂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分类。按溶剂发挥氢键给体作用的能力,可将溶剂分为质子性溶剂

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氢原子,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发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正离子的孤对电子进行配位结合,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介电常数<ε)>15,E T<30)= 47~63。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三氟化锑

SbF3)、氟磺酸-三氟化锑

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是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偶极矩<μ)和介电常数<ε)小的溶剂,其溶剂化作用也很小,一般将介电常数<ε)在15以上的溶剂称为极性溶剂,介电常数<ε)在15以下的溶剂称为非极性溶剂。

非质子极性溶剂具有高介电常数<ε > 15~20)、高偶极矩<μ >8.34 x 10-30C·m )和较高的

E T<30)<40~47),非质子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代烃类<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化合物<如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N,N-

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N,N-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酸三酰胺等)。

非质子非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低<ε <15~20),偶极矩小<μ <8.34 x 10-30C·m ),E T<30)较低<30~40),非质子非极性溶剂又被称为惰性溶剂,如芳烃类<氯苯、二甲苯、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己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

3. 溶剂化效应

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对于水溶液来说,常用水合这个术语。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离子周围形成溶剂层,这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偶极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溶剂化自由能△G solv是对溶剂化能力的量度,它是由四种不同性质的能量组分叠加而成:①空穴能,由溶解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产生。②定向能,由于溶剂化分子或离子的存在而引起,与偶极溶剂分子的部分定向现象有关。③无向性相互作用能,相应于非特异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具有较大的活性半径<即静电能,极化能和色散能)。④有向性相互作用能,产生于特异性氢键的形成,或者是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受体之间键的形成。

物质的溶解不仅需要克服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对于晶体来说就是晶格能,而且也需要克服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这些所需能量可通过溶剂化自由能△G solv而得到补偿。一个化合物的溶解热,可以看作是溶剂化自由能和晶格能之间的差值,如图3-

1所示。

图3-1 晶格能、溶剂化自由能和溶解热之间的关系

如果释放出的溶剂化自由能高于晶格能,那么溶解的全过程是放热的。在相反的情况下,需要向体系提供能量,溶解的过程便是吸热的。氯化钠溶解过程的有关数值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晶格能+766 kJ/mol,水合自由能-761 kJ/mol,其溶解热是+3.8 kJ/mol。溶解热通常比较小,因为晶体晶格之间相互作用的能量与晶体组分同溶剂相互作用的能量接近。如果溶剂化自由能△G solv与键能相当,甚至更高时,往往可把溶剂看成直接的反应参与者,并且应该如实地把溶剂包括在反应式中。许多溶剂化物,如水化物、醇化物和醚化物就是例子。常见的溶剂化药物有甾体类药物、 -

内酰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和强心甙类药物等。

二、反应溶剂的作用和选择

为什么有机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状态下进行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溶液中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在气相条件下更强些,更容易变化,并可以多种方式影响反应物的性质。溶剂不仅为化学反应提供了反应进行的场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方向、转化率和产物构型等。在选用溶剂时还要考虑如何将产物从反应液中分离。为了使反应能成功地按预定方向进行,必须选择适当的溶剂。在依靠直观经验外,还要探索一般规律,为合理地选择反应溶剂提供客观标准。

溶剂影响化学反应的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尚不能从理论上十分准确地找出某一反应的最适合的溶剂,而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溶剂。

1. 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有机化学反应按其反应机理来说,大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游离基反应,另一类是离子型反应。在游离基反应中,溶剂对反应无显著影响;然而在离子型反应中,溶剂对反应影响很大。

极性溶剂可以促进离子反应,显然这类溶剂对S N1反应最为适合。例如盐酸或对甲苯磺酸等强酸,它们的质子化作用在溶剂甲醇中受到甲醇分子的破坏而遭削弱;而在氯仿或苯中,酸的“强度”将集中作用在反应物上,因而质子化作用得到加强,结果加快反应速率,

甚至发生完全不同的反应。例如Beckmann 重排,其反应速率决定于第一步骤的解离反应,故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

N

OH

R'R

R'

N

H O

R

H 2

+

R'N OH

R

R'

N O +

H 2

R

+

R'

C

+

R

N H 2O

在下列溶剂中反应速率的次序为:ClCH 2CH 2Cl> CHCl 3

>

C 6H 6,这三种溶剂的介电常数<20

o

C )分别为10.7、5.0,2.28。这是因为离子或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质和溶剂之间能

发生溶剂化作用;在溶剂化过程中,放出热量而降低溶质的位能。化学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物和过渡态之间的能量差即活化能E ,一般说来,如果反应物比过渡态更容易发生溶剂化,则反应物位能降低△H

?

,相当于活化能增高△H ,降低反应速率<图3-

2a )。当过渡态更容易发生溶剂化时,随着过渡态位能下降,反应活化能降低△H ,故反应加速,溶剂的极性越大,对反应越有利<图3-2b )。

E

a b

E

图3-2 溶剂化与活化能的关系示意图

改变溶剂能够相应地改变均相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级数。如碘甲烷与三丙胺生成季铵盐的反应,活化过程中产生电荷分离,因此溶剂极性增强,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研究结果表明,其反应速率随着溶剂的极性变化而显著改变。如以正己烷中的反应速率为1,则在乙醚中的相对反应速率为120,在苯、氯仿和硝基甲烷中的相对反应速率分别为37、13000和111000。

在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中,选择适当的溶剂,可以加快或减缓化学反应速率。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改变溶剂就能使反应速率加速109倍之多。

2. 溶剂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溶剂不同,反应产物可能不同。例如甲苯与溴反应时,取代反应发生在苯环上还是在甲基侧链上,可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来控制。二硫化碳为溶剂,甲基侧链溴代,反应收率85.2%;硝基苯为溶剂,溴代发生在苯环上,邻、对位溴代收率98%。

+CH 3

Br

CH CH 2Br

CH 3Br

苯酚与乙酰氯进行

Friedel-Crafts 反应,在二硫化碳中反应,产物主要是邻位取代物。若在硝基苯溶剂中,产物主要是对位取代物。

3. 溶剂对产品构型的影响

溶剂极性不同,有的反应顺反异构体产物的比例也不同。Wittig 试剂与醛类或不对称酮类反应时,得到的烯烃是一对顺反

通过控制反应的溶剂和温度可以使某种构型的产物成为主要产物。实验表明,当反应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时,有利于反式异构体的生成;在极性溶剂中进行时则有利于顺式异构体的生成。例如丙醛与Wittig 试剂的反应,DMF 为溶剂,顺式产物占96%;苯为溶剂,产物均为反式体。

这个原理已在昆虫激素的生产工艺中得到应用。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由顺-8-十二烯醇乙酸酯<3-6)和反式异构体<3-7)组成,当反式异构体<3-

7)含量在10%左右时,诱蛾活性最高。旧生产工艺先分别合成顺、反两种异构体,再按一定比例混合。路线冗长,操作繁杂。应用Wittig 反应合成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通过控制反应溶剂和条件,使产物中的顺式构型产物占88%,田间实验表明具有最大的诱蛾活性。

人工甜味素天冬甜精

<3-12);<3-12)味苦,且不易除去。Albini 等人研究发现影响

两种

产物比例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碱和影响分子内氢键的溶剂效应。以非极性溶剂<1,2-二氯乙烷)或微弱极性溶剂<甲苯)为反应溶剂,在低浓度下<0.02mol/L )反应,分子内氢键较强,<3-11)的收率在85%左右;但如果加入三乙胺, <3-11)的收率显著降低[7]。

R

+

H 2N

Ph O CH 3

O

H

R

H

H O

CH 3

O

Ph N H R

H N O Ph O

CH 3H +(3-9)

(3-10)(3-11)(3-12)

H 3N

-

CH 3

(3-8)

4. 溶剂极性对化学平衡反应的影响

溶剂对酸碱平衡和互变异构平衡等均有影响。不同极性的溶剂,直接影响1,3-二羰基化合物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体系中两种异构体的含量,进而影响以1,3-二羰基化合物为反应物的反应收率。1,3-二羰基化合物,包括β-二醛、β-酮醛、β-二酮和β-酮酸酯等,在溶液中可能以三种互变异构体形式同时存在:二酮式<3-13a )、顺式-烯醇式<3-13b )和反式-烯醇式<3-13c ),开链的1,3-二羰基化合物难于以反式-烯醇式<3-13c )存在。

(3-13c)

HO

R'

R

O (3-13b)(3-13a)

R

R'

O

O

H R

R'

O O

不考虑反式-烯醇式时,酮式-烯醇式的平衡常数K T 可以用下式表示:

K T = [烯醇式] / [二酮式]

在溶液中,开链的1,3-二羰基化合物实际上完全烯醇化为顺式-烯醇式<3-13b ),这种形式可以通过分子内氢键而稳定化。环状的1,3-二羰基化合物能够以反式-烯醇式<3-13c )存在。通常,当二酮式较氢键缔合的顺式-烯醇式具有更大的极性时,其酮式/烯醇式的比例常数取决于溶剂的极性。下面以化学制药工业上常用的原料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酰丙酮为例进行探讨。

1

H-核磁共振谱法测得的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酰丙酮的平衡常数<表3-1)表明:这些1,3-

二羰基化合物在非质子非极性溶剂中具有较高的烯醇式含量,在质子性溶剂或者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烯醇式含量较低。

表3-1 在各种溶剂中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酰丙酮的平衡常数1

溶剂

介电常数

乙酰乙酸乙酯 乙酰丙酮

K T 烯醇式<%)

K T 烯醇式<%)

气相2 0.00 0.74 43 11.7 92 正己烷 1.88 0.64 39 19.0 95 苯 2.28 0.19 16 8.0 89 纯溶质 15.70 0.081 73 4.3 81 甲醇 32.70 0.062 6 2.8 74 乙酸

6.15

0.019

2

2.0

67

1. 33±2℃,浓度0.1M 。

2. 40℃。

在非质子非极性溶剂中酮式和烯醇式的比例与气相条件下得到的数值相近。原则上,当1,3-二羰基化合物溶于非极性溶剂时,顺式-烯醇式的比例较高;增加溶剂极性,平衡移向二酮式。在两种互变异构体中烯醇式是极性比较小的一种形式,烯醇式异构体的分子内氢键有助于降低羰基的偶极之间的斥力。此外,当溶剂分子间的氢键与1,3-二羰基化合物分子内氢键不发生竞争时,分子内氢键使烯醇式稳定的作用将变得更为明显

。这样,当溶剂极性增强时,伴随着分子间氢键的形成,烯醇式含量降低。

2-异丙基-5-甲氧基-1,3-二氧六环<3-

14)的顺反异构体平衡自由能差与溶剂有关,如表3-2。

表3-2 在各种溶剂中5位甲氧基顺反异构体平衡自由能差

溶剂△G

正己烷-4.44 甲苯-2.97

四氯化碳-3.77 四氢呋喃-2.72

丙酮-1.42 氯仿-0.67

硝基苯-0.84 甲醇-0.13

乙醚-3.47 乙腈+0.04

三、重结晶溶剂的选择

应用重结晶法精制最终产物,即原料药时,一方面要除去由原辅材料和副反应带来的杂质;另一方面要注意重结晶过程对精制品结晶大小、晶型和溶剂化等的影响。

药物微晶化

加速其溶解速率,加快药物分解。如合成抗菌药呋喃妥因

还要注意重结晶产物的溶剂化

对于口服制剂,原料药的晶型与疗效和生物利用度有关。例如棕榈氯霉素

nicol

palmitate)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C为无效型,而B及无定型为有效。原因是口服给药时B及无定型易被胰脂酶水解,释放出氯霉素而发挥其抗菌作用,而A、C型结晶不能为胰脂酶所水解,故无效。世界各国都规定棕榈氯霉素中的无效晶型不得超过10 %。又如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理想的重结晶溶剂应对杂质有良好的溶解性;对于待提纯的药物应具有所期望的溶解性,即室温下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溶解度较大,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大,如图3-3所示A线。斜率小的B线和C线,相对而言不是理想的重结晶溶剂。

图3-3 药物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示意图

选择重结晶溶剂的经验规则是“相似相溶”。若溶质极性很大,就需用极性很大的溶剂才能使它溶解;若溶质是非极性的,则需用非极性溶剂。对于含有易形成氢键的官能团<如OH,-NH2,-COOH,-CONH-

等)的化合物来说,它们在水、甲醇类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苯或乙烷等烃类溶剂中的溶解度。但是,如果官能团不是分子的主要部分时,那么溶解度可能有很大变化。如十二醇几乎不溶于水,它所具有的十二个碳长链,使其性质更像烃类化合物。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应用两种或两种溶剂形成的混合溶剂做重结晶溶剂。

根据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

二氯乙烷等,由于它们不可接受的毒性和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乙腈、氯仿、二氯甲烷、环己烷、N,N-

二甲基甲酰胺等第二类溶剂由于其固有的毒性,必须在药品生产中限制使用,如在工艺中使用这两类溶剂,应在质量研究中注意检测其残留量,待工艺稳定后再根据实测情况决定

是否将该项检查订入质量标准;第三类溶剂,如乙酸、丙酮、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和四氢呋喃等,则根据GMP管理及生产的需要来合理使用。在合理选择溶剂的基础上,根据所用溶剂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并注意溶剂的回收与再利用。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归纳 第一节总论 一、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结构鉴定 ⑴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种成分的组合物。 ⑵有效成分:具有生理活性、能够防病治病的单体物质。 2.天然药物来源: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 3.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 ⑴提供化学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⑵探讨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 ⑶为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⑷为中药、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⑸开辟药源、创制新药。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据天然产物中各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需要的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 ⑴常用的提取溶剂: 各种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如下: 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 ⑵各类溶剂所能溶解的成分: 1)水:氨基酸、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盐、有机酸盐、无机盐等 2)甲醇、乙醇、丙酮:苷类、生物碱、鞣质等极性化合物 3)氯仿、乙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香豆素的苷元等中等极性化合物 石油醚:脱脂,溶解油脂、蜡、叶绿素等小极性成分;正丁醇:苷类化合物。 ⑶溶剂提取的操作方法: 1)浸渍法:遇热不稳定有效成分,出膏率低,(水为溶剂需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2)渗漉法: 3)煎煮法:不宜提取挥发性成分或热敏性成分。(水为溶剂) 4)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成分;(乙醇、氯仿为溶剂)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适合热敏性成分。 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适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夹带剂:乙醇; 7)超声波提取技术:适用于各种溶剂的提取,也适用于遇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 2.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且不被破坏的成分。(挥发油的提取。) 3.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茶叶中的咖啡因、樟木中的樟脑) 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1.溶剂萃取法: ⑴正丁醇-水萃取法使皂苷转移至正丁醇层(人参皂苷溶在正丁醇层,水溶性杂质在水层)。 ⑵乙酸乙酯-水萃取法使黄酮苷元转移至乙酸乙酯层 2.沉淀法: ⑴溶剂沉淀法: 1)水/醇法: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大分子被沉淀; 2)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 ⑵酸碱沉淀法: 1)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蒽醌、有机酸等酸性成分。 2)酸提取碱沉淀法:生物碱。 ⑶盐析法: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就是加入氯化钠促使其生成盐酸小檗碱而析出沉淀的。 第二节苷类 1.定义:苷类(又称配糖体):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实验室常用化学溶液试剂药品有效期一览表

实验室常用化学溶液试 剂药品有效期一览表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实验室常用化学药品、试剂,由于性质的不同,有效期也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常用的有缓冲液,有机试剂,标准溶液,流动相,标准品,配制溶液,留样等等,都有一定的有效期,如何正确把握使用期限?常用的标准溶液、缓冲液的有效期,你记住了吗本文列出了有效期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滴定用标准溶液的有效期为多长?其实跟贮存的条件有关,正常室温下贮存时间见下表。 表1.常见滴定用标准溶液的有效期 相比标准溶液的有效期,各种缓冲液、试液、指示液也有其有效期限制,多数实验室都是根据前辈的经验来规定期限,也有的实验室为了防止过期现象导致的样品分析结果误差的产生,尽量都是现配先用,或者最多使用一个月。对于某些较稳定的溶液来说,不必矫枉过正,一方面会造成浪费,一方面也增加了分析人员的工作量,那么,到底如何规定各种缓冲液、试液、指示液的使用期限呢,请参考下表! 表2:各种缓冲液、试液、指示液使用期限表 表3.一般溶液有效期一览表 淀粉指示剂5g/L5天硝酸盐氮标准溶 液 / 1个月 淀粉指示剂10g/L5天硫酸锌535g/L1个月 盐酸氨水缓冲溶 液PH=9.6-9.7 7天 硫酸锰380g/L 1个月 乙醇溶液78%7天硫酸铜溶液20g/L1个月

乙醇溶液75%7天六水氯化铁0.25g/L1个月乙醇溶液72%7天碱性试剂/1个月乙醇溶液70%7天重铬酸锌12.285g/L1个月碘指示剂/7天重铬酸钾12.258g/l1个月氧化镁2%7天磺胺5g/L1个月间苯二酚盐酸溶 液/7天七水硫酸镁22.5g/L1个月氨水溶液1:47天三乙醇胺溶液1:31个月溴甲酚紫水溶液 1.60%7天韦氏液13g/L1个月酚酞指示剂5g/l7天硼酸溶液20g/L1个月酚酞指示剂10g/l7天喹钼柠铜溶液/1个月除蛋白试剂/7天柠檬酸溶液0.1moL/L1个月 饱和苦味酸溶液/7天氯化铵-EDTA溶 液/1个月 硝酸银溶液9.6g/L7天硫酸镉溶液/1个月 硝酸银溶液50g/L7天氢氧化铵-氢化 氨缓冲液/1个月 淀粉溶液1%7天碘贮备液/1个月玫红酸0.5g/L7天碘化钾溶液1moL/L1个月使用液(检测尿 素)/7天碘化钾溶液10%1个月碘-碘化钾/7天碘化钾溶液15%1个月 盐酸N-(1-萘 基)-乙烯二胺0.1%10天碘化钾溶液饱和 1个月 萘胺盐酸盐1g/L10天碘酸钾标准溶液10mmoL/L1个月亚甲基兰饱和溶 液/14天碘溶液0.005moL/L1个月显色剂(原料奶 掺假用)/15天氯化镁2%1个月 次甲基兰指示剂1g/L、10g/L 1个 月氯化钙27.5g/L1个月 甲基红指示剂0.1g/l、 2g/L 1个 月碱性酒石酸钾钠/1个月 甲基红指示剂1g/L 1个 月纳氏试剂/1个月 溴百里酚蓝指示 剂1%1个 月 费林试剂甲、乙 液 0.5g 1个月 溴甲酚绿指示剂1g/L 1个 月 三氯甲烷-冰乙 酸溶液 2:3 1个月 溴甲酚绿指示剂2g/L 1个 月 氯化钡溶液25g/L 1个月 铬酸钾指示剂50g/L1个乙醚-乙醇2:11个月

药物化学复习测试题(20130606)总论

2011级《药物化学》复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属于吸入性全身麻醉药() A. 恩氟烷 B. 羟丁酸钠 C. 盐酸氯胺酮 D. 盐酸利多卡因 E. 盐酸布比卡因 2. 下列哪个属于静脉全身麻醉药() A. 恩氟烷 B. 盐酸氯胺酮 C. 盐酸普鲁卡因 D. 硫卡因 E. 盐酸利多卡因 3. 布比卡因的化学结构属于() A. 苯甲酸酯类 B. 氨基酮类 C. 氨基醚类 D. 酰胺类 E. 哌嗪类 4. 达克罗宁的化学结构属于() A. 苯甲酸酯类 B. 氨基酮类 C. 氨基醚类 D. 酰胺类 E. 哌嗪类 5. 硫卡因是普鲁卡因的() A. 电子等排物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系物 D. 立体相似物 E. 几何异构体 6. 降压药氯沙坦属于()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 NO供体 C. PDE抑制剂 D. ACEI E. AⅡ受体拮抗剂 7. 降压药赖诺普利属于()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 NO供体 C. PDE抑制剂 D. ACEI E. AⅡ受体拮抗剂 8. 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属于()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 NO供体 C. PDE抑制剂 D. ACEI E. AⅡ受体拮抗剂 9. 氯贝丁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A. 心率不齐 B. 高三酰甘油血症 C. 高血压

D. 心绞痛 E. 心力衰竭 10. 洛伐他汀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A. 心率不齐 B. 高三酰甘油血症 C. 高胆固醇血症 D. 心绞痛 E. 高磷脂血症 11. 奎尼丁属于哪类钠通道阻滞剂() A. ⅠA B. ⅠB C. ⅠC D. ⅠD E. 以上都不是 12. 尼索地平的作用靶点是() A. 受体 B. 酶 C. 离子通道 D. 核酸 E. 细胞壁 13. 利血平在光和热的的影响下将生成无效的() A. 利血平酸 B. 3-异利血平 C. 3,4-二去氢利血平 D. 3,4,5,6-四去氢利血平 E. 聚合物 14. 利血平在酸碱催化下水解生成() A. 利血平酸 B. 3-异利血平 C. 3,4-二去氢利血平 D. 3,4,5,6-四去氢利血平 E. 聚合物 15. 化学名为(S)-(+)-6-甲氧基-α-甲基-2-萘乙酸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布洛芬 D. 萘普生 E. 吡罗昔康 16. 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对乙酰氨基酚 C. 布洛芬 D. 萘普生 E. 吡罗昔康 17. 长期使用易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的解热镇痛药是() A. 阿司匹林 B. 双水杨酯 C. 对乙酰氨基酚 D. 安乃近 E. 布洛芬 18. 阿司匹林的杂质中能与FeCl3作用显紫色的是() A. 乙酸酐 B. 乙酰苯酯 C. 乙酰水杨酸苯酯 D. 游离水杨酸 E. 乙酰水杨酸酐 19. 化学名为(±)-4,4-二苯基-6-(二甲氨基)-3-庚酮盐酸盐的药物是() A. 盐酸麻黄碱 B. 盐酸氯胺酮 C. 盐酸普鲁卡因 D. 盐酸哌替啶 E. 盐酸美沙酮

天然药物化学(2016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整理)药物化学题目

受体 α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等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肾小球旁系细胞 β2受体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肝脏 M 受体主要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心脏、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瞳孔括约肌、各种腺体 N1(NN)受体分布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N2(NM)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骨骼肌) 多巴胺受体主要分布于肾、肠血管平滑肌肾上腺受体(M胆碱受体均为G蛋白偶联型受体N受体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典型药物:M激动-毛果芸香碱 N激动-烟碱 M、N激动-卡巴胆碱抗胆碱酯酶-溴新斯的明、有机磷酸酯类 M 拮抗-阿托品 N1 拮抗-美卡拉明 N2 拮抗-筒箭毒碱、琥珀胆碱胆碱酯酶复活-氯解磷定 α、β激动-肾上腺素:α激动-去甲肾上腺素β激动-异丙肾上腺素α1 激动-去氧肾上腺素α2 激动-可乐定β1 激动-多巴酚丁胺β2 激动-沙丁胺醇α、β拮抗-拉贝洛尔α拮抗-酚妥拉明(短效)、酚苄明(长效)β拮抗-普萘洛尔α1 拮抗-哌唑嗪α2 拮抗-育享宾β1 拮抗-阿替洛尔β2 拮抗-布他沙明 间接激动-麻黄碱其他机制-利舍平(利血平)(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心、脑及其他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和 5-羟色胺达到抗高血压、减慢心率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融会发散:关于肾上腺素的细节在皮肤、肾脏、胃肠道的血管平滑肌(大多数血管)上α受体占优势,骨骼肌、肝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小剂量肾上腺素以兴奋β2为主,引起血骨骼肌、肝的血管舒张(降压),大剂量时对α受体作用明显,引起大多数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增大(升压),由此可以得出,如果同时使用α受体阻断药,因为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地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留下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所以能激动α、β受体的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而血管舒张作用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由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此乃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氯丙嗪,酚妥拉明有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对于主要作用于血管α受体的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只能取消或减弱其升压效应而无“翻转作用”。 再反观药理学口诀中相应片段,已经比较好理解 肾上腺素 α、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是代表;血管收缩血压升,局麻用它延时间, 局部止血效明显,过敏休克当首选,心脏兴奋气管扩,哮喘持续它能缓, 心跳骤停用“三联”,应用注意心血管,α受体被阻断,升压作用能翻转。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强烈缩血管,升压作用不翻转,只能静滴要缓慢,引起肾衰很常见,用药期间看尿量,休克早用间羟胺。 异丙肾上腺素 异丙扩张支气管,哮喘急发它能缓,扩张血管治“感染”,血容补足效才显。 兴奋心脏复心跳,加速传导律不乱,哮喘耐受防猝死,甲亢冠心切莫选。α受体阻断药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酚苄明, 扩张血管治栓塞,血压下降诊治瘤, NA释放心力增,治疗休克及心衰。 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是代表, 临床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 三条禁忌记心间,哮喘、心衰、心动缓。 传出神经药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一)药物的种类 抗休克药分二类,舒缩血管有区分; 正肾副肾间羟胺,收缩血管为一类; 莨菪碱类异丙肾,加上α受体阻断剂; 还有一类多巴胺,扩张血管促循环。 (二)常见休克的药物选用: 过敏休克选副肾,配合激素疗效增; 感染用药分阶段,扩容纠酸抗感染, 早期需要扩血管,山莨菪碱为首选;

药物化学合成方程式

【盐酸普鲁卡因,即:对-氨基苯甲酸-β-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盐酸氯丙嗪,即:2-氯-10-(3-二甲氨基丙基)吩噻嗪盐酸盐】 1、CH2=CHCH2OH+(CH3)2NH(CH3)2NCH2CH2CH2OH NaOH SOCl 2.(CH 3 )2NCH2CH2CH2 50-60 NaOH (CH3)2NCH2CH2CH2Cl 2、COOH NH22 HCl COOH N2.Cl H2COOH NH 2 NH Cl 3、 (CH3)2NCH2CH2CH2 + S N S Cl CH2CH2CH2N(CH3)2 NH Cl 【奋乃静,即:2-氯-10-﹛3-〔4-(β-羟乙基)哌嗪〕丙基﹜吩噻嗪】 【布洛芬,即:2-(4-异丁基苯基)丙酸】 【醋氨酚,即:对乙酰氨基苯酚】 【盐酸哌替啶,即:1-甲基-4-苯基哌啶-4-羧酸乙酯盐酸盐】 【肌安松,即:内消旋3,4-双(对二甲氨基苯基)己烷双碘甲烷盐】 【盐酸多巴胺,即:3,4-二羟基苯乙胺盐酸盐】 【美西律,即:1-(2,6-二甲基苯氧基)-2-氨基丙烷盐酸盐】 【溴化新斯的明,即:溴化[3-(N,N-二甲氨基甲酰氧基)苯基]三甲基铵】【氯贝丁酯,即:α-对氯苯氧异丁酸乙酯】 【异烟肼,即:4-吡啶甲酰肼】 【磺胺,即:对-氨基苯磺酰胺】 【盐酸普萘洛尔,即: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 【度米芬,即:N-十二烷基-N,N-二甲基(2-苯氧乙基)溴化铵】 【甲苯磺丁尿,即:1-正丁基-3-对甲苯磺酰尿】 【环磷酰胺,即:N,N-双-(β-氯乙基)-N`-(3-羟丙基)磷酰二胺丙酯】【氟尿嘧啶,即:5-氟尿嘧啶】 【 】 【O 】 【】

2020年(医疗药品管理)年化学制药工艺学教案

(医疗药品管理)年化学制药工艺学教案

青岛科技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化学制药工艺学 课程性质:必修 授课教师:吴汝林 教师职称:高级工程师 授课对象:制药工程专业 授课时数:32学时 教学日期:2010/2011学年第2学期采用教材:化学制药工艺学 授课方式:课堂辅助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绪论 本章说明: 1、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 熟悉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 了解化学制药工业的特征与发展方向。 2、本章授课的主要内容 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化学制药工业与其它化学行业的区别,对目前化学制药的世界发展动向保证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建立化学合成药物研究及生产的方法和途径。以典型案例讲解,明确化学合成药物工业化生产的知识,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章重点: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及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 本章难点:新药研发的步骤和程序。

4、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5、参考教材: 陈建茹主编,化学制药工艺学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王效山王建主编,制药工艺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第一节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什么是化学制药工艺学 研究化学合成药物的合成路线,工艺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涉及学科: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化工过程及设备,它与其它化工学科及医学、生物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 1 制定出药物及其工艺路线(包括仿制药物和创新药物) 研究方案 依据遴选药物周密的调查研究如药理作用 临床疗效 药物特性 已有的合成路线等 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信息搜集工作,创造性的设计及选择出工艺路线。 2 开展实验室工艺研究 对单元反应操作方法工艺技术条件设备要求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及“三废”防治等进行考察,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完成各项工作指标,最后形成实验室工作报告 3 中试放大确定生产工艺的工业化生产线 4 试生产稳定后制定出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

天然药物化学探究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摘要:结合当今世界医药研究的新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医药研究的新方向应该是生物制药。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专家认为本世纪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是因为:生命科学,如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学和生物技术的超速进展,为发现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层分离技术和各种光谱分析法,对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含量少。不容易分离的得到很大的解决。则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天然药物;研究;方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has undergone a major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1423805.html,y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various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 the natural medicine composition is complicated, less content.Not easy to separate greatly solve.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this paper made a review.

药物化学各章练习题(2018)

药物化学各章练习题 2018年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药物 2.药物化学 3.药物通用名 4.药物化学名 5.药物商品名 (二)选择题 I单项选择题 1. 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 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有机化合物 B. 无机化合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药物 2. “对乙酰氨基酚”为该药物的 A. 通用名 B. INN名称 C. 化学名 D. 商品名 3. “扑热息痛”为该药物的 A. 通用名 B. INN名称 C. 化学名 D. 商品名 *4. 硝苯地平的作用靶点为 A. 受体 B. 酶 C. 离子通道 D. 核酸 Ⅱ配伍选择题 (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1-5题备选答案] A. 药品通用名 B. INN名称 C. 化学名 D. 商品名 E. 俗名 1. 乙酰水杨酸 2. 安定 3. 阿司匹林 4. 严迪 5.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6-10题备选答案] A.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B. 二氢叶酸合成酶 C. β-内酰胺酶 D. 胸苷激酶 E. 环氧化酶-2 *6.阿司匹林的作用靶点

*7.磺胺甲基异恶唑的作用靶点 *8.卡托普利作用靶点 *9.阿糖胞苷作用靶点 *10.舒巴坦作用靶点 Ⅲ多项选择题 1.药物作用靶点包括 A.受体 B.酶 C.核酸 D.离子通道 E.细胞 2.药物化学的任务包括 A. 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 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D. 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方法。 (三)问答题 1.简述药物化学的基本内容。 2*.简述新药开发和研究的基本过程。 3.常见的药物作用靶点都有哪些? 4. “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的带头学科? 5. 药物的化学命名能否把英文化学名直译过来?为什么? 6. 简述现代新药开发与研究的内容。 7. 简述药物的分类。 8. “优降糖”作为药物的商品名是否合宜? 第二章新药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2-1、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 A. 具有相同基本结构的药物,它们的药理作用不一定相同 B. 最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可使药物有最大活性 C. 适度增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活性会有所提高 D. 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是影响药物活性的因素之一 E. 镇静催眠药的lg P值越大,活性越强 2-2、药物的解离度与生物活性有什么样的关系 A.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B. 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C. 增加解离度,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 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强 E. 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 2-3、lg P用来表示哪一个结构参数 A. 化合物的疏水参数 B. 取代基的电性参数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胡国强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与新药开发 姓名:曹宁专业:药理学学号:104753141002 摘要: 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 天然药物一直是人类防病治病的主要来源。天然产 物是自然界的生物历经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二次代谢产物, 具有化学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类药性。临床上应用的许多药物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 如天然产物可作为药物半合成的前体物、药物化学合成的模板以及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在20 世纪80~ 90 年代, 由于受高通量筛选和组合化学的影响, 天然药物的研究一度进入低谷。近10 年来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 中的作用又重新受到科学家的重视, 天然产物已成为发现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或重要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源泉之一。现就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天然药物化学; 新药研发; 回顾与展望 21 世纪是世界制药工业充满生机和剧烈竞争的世纪, 我国制药产业由于研发 能力严重滞后等原因, 许多制药公司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选择。制药产业是国际公认的国际化朝阳产业, 药品是国际贸易交换量最大的15 类产品之一, 也是国际贸 易中增长最快的5 类产品之一。药物作为保障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特殊商品, 也决定了药物研发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因此药物制造业成为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长周期, 但是高利润的产业。由于世界各国法律赋予新药的特殊地位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垄断性质, 同时新药开发并成功上市往往为药厂带来极其巨大的利润, 所以开发新药是世界各大药企争取市场份额、扩大利润的重要途径, 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被各大制药企业视为生命线。目前合成药物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表现在开发费用激增、周期延长、成功率大幅下降、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等, 所以科学家又重新将新药开发的目光关注到天然产物上, 尤其是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 tax ol) 的发现更使科学家对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药充满了信心。地球上存在的25~ 35 万种高等植物一直是药物的主要来源, 至今世界上仍有约75% 的人口主要 依靠这些高等植物作为最基本医疗保健来源, 植物提取物是国际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一种新的产品形态[ 1]。自然界的生物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合成了许许多多结

药物化学常见官能团

人0 Xfi 甲 It 草 幺子弍:cooph 胪J2分矣:WSffl *0u 乙氢甲It 耳 分子式:COOK 年屋分类:wsm 0-CH ) *宙:甲丘甲離華 分子式:COOMa 舗產分空:進荃GO COOH 命屋分类: 名 ?: isnJLILM 分子弍:CO(t-Bu) 严厘分类:樓生团 NH 2 塔祢:毎基甲毎基 牙子式:CONH2 胪雇分类:碳基团 "乞 件 名练:异丁 It 狂 分子式:CO(i-Pr) 序酌类:碳荃团 幺祢:乙醉基 另子式:COCH3 所斥分类:O 团 兔?u 宋甲配狂 毎子5:! COPh 豹压分芬:儀荃团 名洽:甲tt^;IE£ 分子式:CHO 所斥分类:os 名冻:★甲狂 分子式:CH2Ph 斯应分癸:襪荃团 RT 名 W : B£ 分子北:CN 所?分as :审棊0= R£H 名祢:乙決基 分子弍:C2H 所匡分卒:谑菇团 Q '5° 名称:三 分孑式:CPh3 所舄分类:碳基匡 名越U 三异丙荃甲基 分孑式:C(i-Pr)3 所床分类:蘇因 CI R ------------ I CI 名三気甲基 分?式:ccim 所廂分类:碳至因 R --------- F r 名称:三気甲基 分子式:CF3 所耳分类:蘇因 名粽:魅內基 分子式:CH=CH2CH2 所泾分25 :強芝团 名稼:乙垛基 分子式:CH=CH2 所至分2$:审棊01 名称:魚甲能基 牙子式:COCI 子居分 类:WSS

R H^C 名徐:异戊基分子式:i-Am 所雇分 类:碳链 平3 R - H3 CH3 名徐:叔丁基分子式:t-Bu 所雇分类:谀链 R I CH3 名徐:仲丁基分子式:s-Bu 所層分类:碳涟 R CH3 H CH3名務:异丁 基分子式:I-BU 所属分类:碳链 CH3 T CH3 名称:异丙基分子式:i-Pr 所 犀分类:碳链 n/W1 名称:正戊基外子式:n?C5 所雇分类:谀 链 名探:正丁基 份孑式:n?C4 所属分类:碳链 :心 名称:正丙基 分子式:n?C3 所犀分类:碳 链 攵徐:环主基分子式:C-C8 所属分类:碳环 乂徐:环霞基 分孑式:C-C7 所属分类:碳环 X称:茏基 分子式:bpn 所属分类:碳环 兔徐:茂基 分子式:C- C5P 所属分类:碳环 名徐:环己基分子式:c? C6 所属分类:碳环名徐:环戊基 分子式:c<5 所属分类:碳环 □ 名徐:环丁基 分子式:c? C4 所属分类:碳环 △ 名青:环丙基 分子式:c<3 所属分类:碳环

天然药物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天然产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一次代谢:一次代谢过程是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过程,几乎所有绿色植物中都存在。一代产物:葡萄糖、蛋白质、脂质、核酸 二次代谢:二次代谢过程是指并非在所有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的过程。二代产物:生物碱、萜类化合物 3、正相分配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液等,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性有机溶剂 反相分配色谱::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时,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液体石蜡,而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极性溶剂 4、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5、苷类:亦称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6、低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 7、香豆素: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基本骨架 简单香豆素:指仅仅在它的苯环上有取代,且7位羟基与其6位或8位没有形成呋喃环或者吡喃环的香豆素类 呋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 吡喃香豆素:其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碳或8位碳上取代的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及双吡喃香豆素类 8、黄酮类化合物: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9、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 A)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10、薁类化合物:一种特殊的倍半萜,它具有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基本骨架 11、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总称 酸值:代表挥发油中游离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以中和1g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合酚类所需的KOH的毫克数来表示 酯值:代表挥发油中脂类成分含量,以水解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来表示 皂化值: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表示。事实上,皂化值等于酸值与脂值之和 12、三萜皂苷: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三萜皂苷元是三萜类衍生物,由30个碳原子组成。 13、生物碱:生物碱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14、强心苷: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二、问答题. 1.简述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药物化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完整完美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1、下面哪个药物的作用与受体无关 A. 氯沙坦 B. 奥美拉唑 C. 降钙素 D. 普仑司特 E. 氯贝胆碱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药物的功能 A. 预防脑血栓 B. 避孕 C. 缓解胃痛 D. 去除脸上皱纹 E. 碱化尿液,避免乙酰磺胺在尿中结晶。 1-3、肾上腺素(如下图)的a碳上,四个连接部分按立体化学顺序的次序为 A. 羟基>苯基>甲氨甲基>氢 B. 苯基>羟基>甲氨甲基>氢 C. 甲氨甲基>羟基>氢>苯基 D. 羟基>甲氨甲基>苯基>氢 E. 苯基>甲氨甲基>羟基>氢 1-4、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1-5、硝苯地平的作用靶点为 A. 受体 B. 酶 C. 离子通道 D. 核酸 E. 细胞壁 二、配比选择题 [1-6-1-10] A. 药品通用名 B. INN名称 C. 化学名 D. 商品名 E. 俗名 1-6、对乙酰氨基酚1-7、泰诺1-8、Paraacetamol 1-9、N-(4-羟基苯基)乙酰胺1-10、醋氨酚 三、比较选择题 [1-11-1-15] A. 商品名 B. 通用名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11、药品说明书上采用的名称 1-12、可以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名称 1-13、根据名称,药师可知其作用类型的名称 1-14、医生处方采用的名称 1-15、根据名称就可以写出化学结构式的名称。 四、多项选择题 1-16、下列属于“药物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发现与发明新药 B. 合成化学药物 C. 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 D. 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E. 剂型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1-17、已发现的药物的作用靶点包括 A. 受体 B. 细胞核 C. 酶 D. 离子通道 E. 核酸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分析研究99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 第一节概述 在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之后,接下来要进行工艺条件研究。 <1)一个药物的合成工艺路线通常可由若干个合成工序组成,每个合成工序包含若干个化学单元反应,每个单元反应又包括反应和后处理两部分,后处理是产物的分离、精制的物理处理过程,只有经过适当而有效的后处理才能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药物。<2)对这些化学单元反应进行实验室水平的工艺<小试工艺)研究,目的在于优化和选择最佳的工艺条件;同时,为生产车间划分生产岗位做准备。 <3)药物的制备过程是各种化学单元反应与化工单元操作的有机组合和综合应用。 另:在合成工艺上多倾向于在同一反应器中,连续地加入原辅材料,以进行一个以上的化学单元反应,成为一个合成工序;即多个化学单元反应合并成一个合成工序的生产工艺,习称为“一勺烩”工艺。 本章讨论的具体内容:研究反应物分子到产物分子的反应过程,深入探讨药物化学合成工 艺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及其相关理论。 <1)在了解或阐明反应过程的内因<如反应物和反应试剂的性质)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影响反应的外因<即反应条件);只有对反应过程的内因和外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了解后,才能正确地将两者统一起来,进一步获得最佳工艺条件。 药物化学合成工艺研究的过程也就是探索化学反应条件对反应物所起作用的规律性的过程。 <2)化学反应的内因,主要是指反应物和反应试剂分子中原子的结合状态、键的性质、立体结构、官能团的活性,各种原子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物化性质等,是设计和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理论依据。 <3)化学反应的外因,即反应条件,也就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一些共同点:配料比、反应物的浓度与纯度、加料次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与压力、溶剂、催化剂、pH值、设备条件,以及反应终点控制、产物分离与精制、产物质量监控等等。在各种化学反应中,反应条件变化很多,千差万别,但又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有机反应大多比较缓慢,且副反应很多,因此,反应速率和生成物的分离、纯化等常常成为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中的难题。 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7个方面):

药物化学综合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单项选择、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 称为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A 2) 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化学的任务 A. 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技术。 B. 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 C. 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D. 为生产化学药物提供先进的工艺和方法。 E. 探索新药的途径和方法。 C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 单项选择题 1) 苯巴比妥不具有下列哪种性质 A. 呈弱酸性 B. 溶于乙醚、乙醇 C. 有硫磺的刺激气味 D. 钠盐易水解 E. 与吡啶, 硫酸铜试液成紫堇色 C 2) 安定是下列哪一个药物的商品名 A. 苯巴比妥 B. 甲丙氨酯 C. 地西泮 D. 盐酸氯丙嗪 E. 苯妥英钠 C 3) 苯巴比妥可与吡啶和硫酸铜溶液作用, 生成 A. 绿色络合物 B. 紫堇色络合物 C. 白色胶状沉淀 D. 氨气 E. 红色 B 4) 硫巴比妥属哪一类巴比妥药物 A. 超长效类(>8 小时) B. 长效类(6-8 小时) C. 中效类(4-6 小时) D. 短效类(2-3 小时) E. 超短效类(1/4 小时) 00005 E 5) 吩噻嗪第 2 位上为哪个取代基时, 其安定作用最强 A.-H B.-Cl C.COCH 3 D.-CF 3 E.-CH 3 B

6) 苯巴比妥合成的起始原料是 A. 苯胺 B. 肉桂酸 C. 苯乙酸乙酯 D. 苯丙酸乙酯 E. 二甲苯胺 C 7) 盐酸哌替啶与下列试液显橙红色的是 A. 硫酸甲醛试液 B. 乙醇溶液与苦味酸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碳酸钠试液 E. 二氯化钴试液 A 8) 盐酸吗啡水溶液的pH值为 A.1-2 B.2-3 C.4-6 D.6-8 E.7-9 C 9) 盐酸吗啡的氧化产物主要是 A. 双吗啡 B. 可待因 C. 阿朴吗啡 D. 苯吗喃 E. 美沙酮 A 10) 吗啡具有的手性碳个数为 A. 二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 E. 六个 D 11) 盐酸吗啡溶液, 遇甲醛硫酸试液呈 A. 绿色 B. 蓝紫色 C. 棕色 D. 红色 E. 不显色 B 12) 关于盐酸吗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然产物 B. 白色, 有丝光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C. 水溶液呈碱性 D. 易氧化 E. 有成瘾性 C 13) 结构上不含杂环的镇痛药是 A. 盐酸吗啡 B. 枸橼酸芬太尼 C. 二氢埃托菲 D. 盐酸美沙酮 E. 苯噻啶 D 14) 咖啡因的结构中R1、R2、R3 的关系符合 A.H CH 3 CH 3 B.CH 3 CH 3 CH 3 C.CH 3 CH 3 H D.H H H E.CH 2OH CH3 CH 3 B 2. 配比选择题 1) A. 苯巴比妥 B. 氯丙嗪

药物化学之合成抗菌药物

第二章合成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源性微生物的药物 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两类 第一节喹诺酮类抗菌药 一、结构分类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 一个通式,三种结构类型,结构特点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通式的结构特征A环 2、各类的基本母核区别B环 1、萘啶羧酸类 B环:吡啶环 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B环:嘧啶环 3、喹啉羧酸类 二、理化性质和毒性 喹诺酮药物共同性质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掌握各类药物化学结构通式的特点 2、结构的基本母核以及有什么取代基 3、这些结构特征决定了药物的基本理化性质(通性) 4、这些结构特征对药物的稳定性、使用过程有什么影响以诺氟沙星为例

(1)3位羧基 酸性,可溶于碱(成盐) (2)4位酮基 (3)7位哌嗪 碱性,可溶于酸(成盐) 诺氟沙星 (1)酸碱两性(羧基,哌嗪)在酸碱中均溶解 (2)3位羧基和4位酮基易和金属离子(钙、镁、铁、锌)等形成螯合物,降低活性,同时也使体内的金属离子流失,尤其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引起缺钙、贫血、缺锌等副作用。 理化性质和毒性(其他类似物举一反三) (3)光照分解(产生光毒性,用药期间避免日晒);光照3位脱羧(产物无活性) (4)7位哌嗪杂环分解,7位哌嗪增加中枢毒性 (5)8位有F,有光毒性

三、喹诺酮药物代谢特点:代谢是考点 (补充知识)药物代谢:在酶的作用下,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反应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1、3位羧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2、哌嗪3’位氧化成羟基,进一步氧化成酮 四、喹诺酮药物代表药 如何掌握这个考点? 1、共5个代表药 2、掌握诺氟沙星(代表该类药物共同的特点) 3、取代基的区别 4、各自的特殊性 1、盐酸诺氟沙星

药物化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就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得综合性学科,就是药学领域中得重要带头学科。 前药:将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得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酶或非酶得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得化合物,称为前体药物,简称前药。 构效关系:指得就是药物或其她生理活性物质得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得关系。 血管紧张素(ANG2):就是一种作用很强得血管收缩物质,其升压效力比等摩尔浓度得去甲肾上腺素强40~50倍。 先导化合物: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得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得化合物。 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得蛋白质。 递质: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得特定化学物质。 INN:国际非专有名,即通用名。 3DSQR: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镇痛药:就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抑制痛觉但不影响意识, 也不干扰神经冲动传导得药物。 二、选择题 1.局麻药发展就是对可卡因结构研究开始得。 2.地西泮得化学结构为,其母环结构就是( 右上角得那个) 。 3.巴比妥会水解就是因为互变异构分子内酰亚胺结构比酰胺更易水解。 4.M胆碱受体拮抗剂得作用就是可逆性阻断节后胆碱能神经支配得效应器上得M受体,呈 现抑制腺体(唾液腺、汗腺、胃液)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率,松弛支气管与胃肠道平滑肌等作用。 5.硝苯地平就是用于预防与治疗心绞痛,各种高血压得药物, 卡托普利属于循环系统(降血

压)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6.阿司匹林就是以水杨酸与醋酐合成。 7.生物烷化剂得作用就是抗肿瘤(使生物大分子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8.β—内酰胺抗生素得抗菌机制就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得合成。 9.青霉素得结构特点由β—内酰胺环、四氢噻唑环及酰基侧链构成(也可以瞧成由Cys、Val 及侧链构成)。 10.药物化学得研究范畴①化学学科②生命科学(既要研究化学药物得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 联系得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同时又要了解药物进入体内后得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得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 11.布洛芬得作用就是①消炎②镇痛。 12.药物得作用靶点有①受体②酶③离子通道。 13.(单选)布洛芬得作用就是抗炎(消炎)。 14.盐酸吗啡注射会变色得原因就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三、简答题 1.药物得作用靶点有哪些? 1.解:①以受体作为药物得作用靶点; ②以酶作为药物得作用靶点; ③以离子通道作为药物得作用靶点。 2.镇痛药类型(也考选择题),请列举一到二种代表药。 3.解:现常用于镇痛得药物有两大类,一类就是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得解热镇痛要(非 甾体类抗炎药);一类就是与阿片受体作用得镇痛药,习惯上称作麻醉性镇痛药,简称镇痛药。 第一类药物代表:阿司匹林 结构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