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建筑史

西方古建筑史

西方古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以下是西

方古建筑史的详细概述: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323年):

- 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要形式,神庙通常由石材建造,

采用典型的希腊柱式,如多立克柱式和伊奥尼亚柱式。

- 最著名的古希腊神庙是雅典卫城上的帕台农神庙,它代

表了古希腊建筑的巅峰。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753年-公元476年):

- 古罗马建筑受到古希腊的影响,但在技术和规模上更加

先进。罗马建筑师发明了拱顶、圆顶和穹顶等建筑技术。

- 罗马建筑以公共建筑为主,如浴场、剧院、竞技场和宏

伟的罗马斗兽场。

- 著名的古罗马建筑包括罗马斗兽场、罗马竞技场和巴西

利卡。

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 中世纪建筑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教堂通常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具有高耸的尖顶、尖

拱和花窗玻璃。

- 著名的中世纪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和

科隆大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

-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恢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建筑师开始重视比例、对称和对光线的运用。

- 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佛

罗伦萨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安吉洛堡。

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

- 巴洛克建筑强调豪华、复杂和装饰性。建筑师使用曲线、复杂的立面和雕塑来创造戏剧性效果。

-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圣彼得广场和维也纳

的圣查理教堂。

新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19世纪):

- 新古典主义建筑回归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原则,强

调对称、简洁和比例。

- 著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巴黎凯旋门

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至今):

-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简洁和纯粹性。建筑师使用

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

- 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和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以上是西方古建筑史的概述,涵盖了从古希腊到现代主义

的不同时期和风格。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

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最集中体现在柱式上: 多立克柱式:柱子比例粗壮,高度约为底径的4~6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尖形,没有柱础。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4,柱距约为底径的1.2~1.5倍。 爱奥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长,高度约为底径的9~10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带形。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5,柱距约为底径的2倍。 科斯林柱式:除了柱头如满盛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同爱奥尼柱式。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庙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庙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庙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 2、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西方建筑发展史

西方建筑发展史 西方建筑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希腊建筑以庙 宇和剧院为代表,注重比例、对称和几何形状。古罗马建筑则更加实用,以大型公共建筑和水利工程为主。这两个古代文明的建筑风格对 西方建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西方建筑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堂是当时建筑的主要类型, 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氛围。哥特式建筑成为中世纪西方建筑的代表,以 它的尖拱形式、细长的飞扶、彩色玻璃窗和繁复的雕刻而闻名。这种 风格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文艺复兴是西方建筑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重塑了西方 建筑的面貌,以人文主义的思想为指导。文艺复兴建筑注重比例、对 称和永恒的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性的文艺复兴建筑包括圣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冈宫殿,它们成为了 意大利建筑的典范。 巴洛克风格是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期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 以复杂的装饰和丰富的细节为特点,常常带有宏伟的尺度和整体感。 这种风格在欧洲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教堂和贵族宅邸。巴洛克 建筑的代表作有法国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美泉宫。 19世纪是建筑史上的现代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师试图通过科 学和技术的进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如钢铁和玻璃,这为建筑师们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代表性的现代 主义建筑包括埃菲尔铁塔和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

20世纪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兴起。这种风格强调对历史和传统的否定,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是各种形状和尺度的结合,常常与周围环境产生对话。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悉尼歌剧院和美国坎普劳文艺术中心。 总体而言,西方建筑发展史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和技术的进步。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主义,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巴洛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风格的兴起,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在贡献了建筑史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审美观念。

西方古建筑史

西方古建筑史 西方古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以下是西 方古建筑史的详细概述: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323年): - 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要形式,神庙通常由石材建造, 采用典型的希腊柱式,如多立克柱式和伊奥尼亚柱式。 - 最著名的古希腊神庙是雅典卫城上的帕台农神庙,它代 表了古希腊建筑的巅峰。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753年-公元476年): - 古罗马建筑受到古希腊的影响,但在技术和规模上更加 先进。罗马建筑师发明了拱顶、圆顶和穹顶等建筑技术。 - 罗马建筑以公共建筑为主,如浴场、剧院、竞技场和宏 伟的罗马斗兽场。 - 著名的古罗马建筑包括罗马斗兽场、罗马竞技场和巴西 利卡。 中世纪(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 中世纪建筑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教堂通常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具有高耸的尖顶、尖 拱和花窗玻璃。 - 著名的中世纪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和 科隆大教堂。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 -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恢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建筑师开始重视比例、对称和对光线的运用。

- 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佛 罗伦萨大教堂和罗马的圣安吉洛堡。 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 - 巴洛克建筑强调豪华、复杂和装饰性。建筑师使用曲线、复杂的立面和雕塑来创造戏剧性效果。 -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圣彼得广场和维也纳 的圣查理教堂。 新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19世纪): - 新古典主义建筑回归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原则,强 调对称、简洁和比例。 - 著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巴黎凯旋门 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至今): -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简洁和纯粹性。建筑师使用 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 - 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和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 以上是西方古建筑史的概述,涵盖了从古希腊到现代主义 的不同时期和风格。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 建筑。

17世纪以后西方建筑史

西方建筑史17世纪以后的部分 2011-05-01 20:39:50 欧洲近代史大系 史前prehistory 书写历史writenhistory以前的历史 古代ancient times of classical ages 5th~5th 从449BC希波战争结束到476西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middle ages 5th~15th 从476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近代 modern period 15th至今 近代早期约1500大航海时代~1763七年战争结束(启蒙运动巴洛克) 近代中期 1763七年战争结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近代晚期1914以后 15世纪大事件(早期文艺复兴) 1403永乐元年 1405~1433郑和下西洋 1420紫禁城建成次年迁都北京 1419~1436佛罗伦萨主教堂 16世纪大事件(宗教改革,盛期文艺复兴) 1517马丁路德95条论纲 1545~1563特伦特主教会议反宗教改革运动 17世纪大事件(近代科学,巴洛克) 路易十四,彼得大帝 18世纪大事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19世纪大事件(西方扩张,中西碰撞) modernization(现代化) 17~19世纪的法国 17世纪古典主义vs巴洛克 Claude Perrault佩罗(古典主义)vs Bernini贝尔尼尼(巴洛克) 卢浮宫东立面 鲁本斯vs普桑 18世纪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ism(对古代的忠实) 理性和考古学是新古典主义的两个支柱 赫拉神庙elgin marbles 新古典主义vs洛可可roccoco 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品: 小特里阿农 petit trianon高贵静穆的气质 协和广场海军部place de la concorde 18世纪末 勒杜 claude nicolas lealoux 卢佛西斯音乐厅 部雷 talking architacture 迪朗回归理性 罗马(共和时代与帝国时代)

外国古代建筑史整理

一、古埃及 金字塔演变:马斯塔巴(仿上埃及住宅)——昭赛尔金字塔(第一座石头金字塔)——锥形金字塔的过渡形式——吉萨金字塔群(最成熟的代表) 矛盾:旧的形式和风格vs新的材料和结构技术 崖墓建筑主要特点:祭祀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题,扩展成为规模宏大的祀庙,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时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墓室开凿在更深的地方,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太阳神庙的基本特点:规模庞大,其实是皇帝庙,到处都是皇帝的雕像和壁画,有些神庙与宫殿结合。外部: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内部: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达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门前有方尖碑,大殿中塞满柱子。 古埃及建筑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由尼罗河狭长的河谷构成,气候优越 沙漠(红土地)盛产石材 河谷(黑土地)土壤肥沃,植物丰富 法老统治,神权之上,重视墓葬,奴隶制帝国,劳动力丰富,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卓越,二、古代西亚建筑

粘土技术和彩色饰面的运用:陶钉——沥青+贝壳、石片——石板或砖(墙裙)——琉璃砖西亚地区古代就爱你住的基本特点和社会基础:两河流域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建筑石材主要是粘土,多民族轮流主宰,宗教基本上是原始拜物教,没有古埃及的神秘的建筑形制和艺术风格,世俗力量强大,因此在建筑物里,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装饰手法,对山岳的信仰促使人民常筑高台。 乌尔山岳台萨艮王宫新巴比伦城波斯帕赛波利斯宫殿 三、古希腊 三种柱式: 多立克:沉重,粗笨,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柱头是倒立的圆锥台,没有柱础,收分卷杀分明 爱奥尼: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应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柱头有轻巧柔和的涡卷,外廊下垂,有复杂的柱础,线脚复杂 科林斯:柱头宛如一颗旺盛的忍冬草 古典时期 1 雅典成就最高a 位于地中海几条航道的交叉点, 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发达 B 打败波斯的主力,成为希腊各城 邦的领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高涨 C 有大量钱财,优秀工匠和知识分 子,继承全希腊的文化成就 D 氏族制破坏得最彻底 卫城 山门多立克式摆脱了前一时期多立克柱式的沉重 感首创在多立克建筑中采用了艾奥尼式柱子屋顶 断开,基本形制是从爱琴文化宫殿建筑群的工字型平 面的大门来的。 胜利神庙爱奥尼柱子比较粗壮浮雕取自反波斯侵略战争的场面 帕提农神庙古希腊多立克柱式道德最高成就a卫城最高处b 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c 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d 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4:9

西方古代建筑史

西方古代建筑史 西方古代建筑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在古希腊时期,建筑主要以神庙为主要形式。最著名的例子是雅典的帕台农神庙,这座神庙以其优雅的建筑风格和对称的设计而闻名。 古罗马时期,建筑的重点转移到了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凯旋门、大剧院和浴场等公共建筑。最著名的例子是罗马的斗兽场和帕劳斯图斯。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对后来的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古代建筑以其简洁、对称和对比的设计原则而闻名,对后来的建筑风格,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中世纪的基督教建筑也是西方古代建筑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中世纪,教堂建筑成为了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其高大的尖拱形拱门、尖顶和精细的花窗玻璃而闻名。 总的来说,西方古代建筑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历史时期,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神庙和公共建筑到中世纪的教堂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西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西方古代建筑史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建筑重新受到欢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开始研究并借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原则,将其运用到当代的建筑设计中。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建筑家们恢复了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并创造了许多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影响的建筑作品。例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城,它融合了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建筑风格,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杰作之一。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原则也对巴洛克式建筑产生了影响。巴洛克式建筑注重装饰性和动态感,通常采用对称和曲线形的设计元素。这种风格在17世纪的欧洲广泛流行,如法国凡尔赛 宫和意大利教堂圣安德肋堂就是巴洛克式建筑的杰作。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也对西方古代建筑产生了影响。例如,铁和玻璃的使用使得建筑师可以创造更大、更开放和更具有现代感的建筑。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代表了西方建筑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总的来说,西方古代建筑史是一个演变过程,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主义风格,到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建筑,最后到现代主义建筑。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对西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建筑景观。

古希腊建筑史

古希腊 柱式: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的定型组合的做法,这种特定的梁柱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古典建筑:古典柱式创造的具体独特风貌的特征, 表现了建筑的性格,这种完整的古典柱式 作为立面形象控制元素的建筑成为古典建筑. 米利都城:古希腊希腊化时期的希波丹姆式的城市. 它采用了方格网城市规划理论, 将几何形式和棋盘式道路网作为城市骨架.广场取代卫城成为城市的中心. 埃比道拉斯剧场:古希腊古典晚期最著名的露天剧场.由中央表演区,乐池,观众席组成, 整个剧场建在自然的山坡上,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较好. 视差矫正法:古希腊造型艺术上的一种处理方法. 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美感结合在一起. 具体手法有:檐部内倾和柱子侧角,柱子卷杀,水平线中间升起,建筑物高处放大,角处加粗. 一.神庙的开展 1.开展:美加仑室——加一圈柱廊——周围围廊式 2.形制: 端柱式——前后廊列柱式——列柱围廊式 @ 3.设计手法: 形象:重视体积感和光影效果,外观形象连续统一,风格开朗 立面:主立面构图的三段式处理, 对后来西方建筑的开展影响很大, 成熟的柱式是欧洲古典柱式的基石. 意义:古希腊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古典建筑形式的代表.奉献给守护神,以及城邦庆典活动, 兼具宗教与世俗意义. 4.代表实例: 帕特农神庙: @ @ 设计:卡里克拉特,伊克提诺,雕塑:菲迪亚斯 综述: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造, 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体型端重,其他建筑处于陪衬位置. 形态:整个建筑立在一个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是三角形山花,分别雕刻有雅典娜诞生和雅典娜波塞冬争夺雅典保护神的故事. 平面:列柱围廊式,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外廊为多立克柱式,使帕提农神庙更为 稳定,坚实.内部使用双层叠柱式,形成围廊,内部为神像空间,增强了中央轴线,营造了 神秘的气氛.后面为国库和档案馆,内有四根爱奥尼亚柱式. 手法:综合再用了视察矫正法,各局部比例均衡,饱满挺拔. 材料:屋顶为木屋架,其他为白色大理石,还运用大量镀金饰件,局部有鲜艳颜色. 伊瑞克先神庙: @ @ 综述:祭祀雅典娜和波塞冬的神庙 布局:位于帕提农神庙北边,根据地形和功能需要,运用不对称构图法. 组成:三个局部,东面神庙,北面门廊,南面女像柱廊

西方古典建筑发展历程

古希腊罗马时期(ancient Greece and Rome)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公元400年 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按其历史文化特征可分为四个时期: 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主要根据《荷马史诗》描写远征特洛伊的" 英雄"们的故事,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现状。荷马文化是从青铜过渡到铁器时代,建筑今已无存,但它在希腊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意义深远。 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希腊建筑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的建筑风格端庄秀雅;多立克式的建筑风格刚劲雄健。到公元前6世纪左右 , 形成了各自系统的做法,创造了典型的"柱式"。 古典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是古希腊繁荣兴盛时期,创造了许多建筑珍品,主要建筑类型有卫城、神庙、露天剧场、柱廊和广场。除爱奥尼克和多立克柱式外,在伯罗奔尼撤半岛的科林斯城,又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柱式——科林斯式。此种风格华美富丽,罗马时代广泛流行。古典时期的建筑遗迹较多,世界闻名的雅典卫城及其主要殿堂帕特农神庙,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实例。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前1世纪),公元前4世纪周期,城邦制没落,北方的马其顿 (今南斯拉夫境内)发展成军事强国,首先统一希腊,后来不断扩展,建立起包括埃及、小亚细亚和波斯等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希腊古身文化,随着马其顿的远征而传到北非与西亚。希腊文化与建筑风格同当地传统相结合,诞生了一些既具希腊建筑韵味,又合当地传统习惯的新型建筑。史称这段历史为"希腊化时期" 。 古罗马建筑 (Roman architecture) 古罗马建筑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 )。这时期伊特鲁里亚王国主要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活动 , 其建筑的特色是在石作工艺、陶瓷构件生产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奥古斯都拱门,至今尚在。城墙全部用石块干砌而成 , 帕特农神庙复原

外国古建筑史

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 韩斯主教堂 罗马风建筑代表: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哥特式建筑代表:威利斯总督府 ( 19 世 纪 末 叶以 前) 外国建筑史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 伊朗高原的建筑 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 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欧美资产 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亚洲 封建社会 的建筑 美洲 印 第 安人建筑 古代埃及的建筑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爱琴文化的建筑 古代希腊的建筑 古罗马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法国古典主义 建筑 欧洲其他国家118世纪建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 欧洲其他各国18th 上半叶和19th 上半叶 美洲殖民地和美国独立前后的建筑 19th 中叶的欧洲与北美建筑 伊斯兰国家的建筑 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建筑 朝鲜和日本的建筑 马斯塔巴、昭赛尔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 太阳神庙(方尖碑) 山岳台、琉璃砖 萨艮二世王宫 克里特文化 迈锡尼文化(“狮子门”)、叠涩券 四种柱式(多里克、爱奥尼克、科林斯、人像) 雅典卫城 、剧场和会堂、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奖杯亭) 券拱技术、混凝土、 拱顶体系 罗马五柱式(塔斯干、多里克、爱奥尼克、科林斯、组合柱式)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 君士坦丁凯旋门 剧场和斗兽场(大角斗场)、庙宇(万神庙)、公共浴场 穹顶和帆拱 、希腊十字式巴西利卡 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佛罗伦萨主教堂、巴齐礼拜堂、坦比哀多、圆厅别墅 圣彼得大教堂、圣马可广场(巴洛克风格)、帕拉迪奥母题 卢浮宫 凡尔赛宫(洛可可风格) 巴黎万神庙 雄狮凯旋门 桑契大窣堵波 泰姬—马哈尔 神社建筑:伊势神宫 府邸和住宅:寝殿造、书院造、主殿造

中外建筑史 西方古代建筑欣赏(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古罗马建筑及其特点 1 引言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2 典型建筑 2.1 君士坦丁凯旋门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

2.2 大斗兽场 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作用。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2.3 万神庙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

西方古代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最集中体现在柱式上: 多立克柱式:柱子比例粗壮,高度约为底径的4~6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尖形,没有柱础。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4,柱距约为底径的1.2~1.5倍。 爱奥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长,高度约为底径的9~10倍。柱身有凹槽,槽背呈带形。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高度的1/5,柱距约为底径的2倍。 科斯林柱式:除了柱头如满盛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同爱奥尼柱式。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后来加入柱式,由早期的“端柱门廊式”逐步发展到“前廊式”,即神庙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为希腊神庙建筑

国外古建筑历史故事

国外古建筑历史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外古建筑承载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故事,展示着人类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这些古老的建筑物不仅是一座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艺术之美,更是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变迁。 例如,位于意大利的古罗马竞技场——斗兽场,是罗马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于公元80年完工,可以容纳数万人观看血腥的角斗士比赛。这座巨大的建筑物由混凝土和石头建成,其设计灵感源于古希腊剧场。斗兽场见证了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是当时罗马人娱乐和社交的中心,也反映了古代罗马社会的价值观和娱乐活动。 而埃及的金字塔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杰作,代表了古埃及人的技术水平与宗教信仰。有史以来,建造金字塔都是埃及法老的巨大工程,旨在为法老提供永恒的安息之所。例如,胡夫金字塔是最著名的金字塔之一,它建于公元前26世纪,高度达到近150米。这些金字塔的建造凝聚了数千名工匠的智慧,每座金字塔的建造方案都非常精密,使用了大量的石头和重型机械。金字塔不仅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建筑技巧,也揭示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死后的埋葬仪式。 除此之外,印度的泰姬陵更是一座千古传世的建筑奇迹。这座宏伟的陵墓位于北方邦的阿格拉,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逝去的妻子而建造的。泰姬陵以其华丽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和精湛的象牙雕刻而闻名于世。它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更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对逝去爱人的深情厚意。 这些国外古建筑的历史故事各有千秋,让人们追溯到过去文明的辉煌时刻。通过欣赏和研究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并体会到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遗产,也是人们对历史的敬意和回忆。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西方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纪元法分类 以及各个阶段主要的建筑现象与理论 0. 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时期 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注意与古罗马柱式的区别 特点:一、: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 二: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三: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四: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五: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1、4-15世纪:古罗马时期拜占庭 特点,一、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二、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三、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四、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万神庙巴西利卡形式、柱式、帆拱技术、拜占庭建筑特点 2、10-12世纪:罗马式建筑为代表 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式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 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代表:德国沃尔姆斯大教堂、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3、11至15世纪:以哥特式建筑为代表

重庆大学外国建筑史复习必备资料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

1古埃及建筑的特征:1·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发展了一套完整的体系;2·崇拜是中心、主体;3·构图上,多用简洁稳定的几何体。 2古希腊建筑史分期:爱琴文化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公元前8-前5世纪;古典文化时期,公元前5世纪;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 3《建筑十书》古罗马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奠定了建筑学的科学体系 4早期基督教建筑是同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的,它包括迁都后帝国西部的建筑,分裂后的西罗马的建筑与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长达数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建筑。建筑类型主要是基督教堂。 5巴西尼卡拉丁十字巴西尼卡是古罗马一种用于法庭、交易所、图书馆等用途的长方形大厅建筑,平面被两列(或四列)柱分为三个狭长的厅,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中世纪西欧巴西尼卡被改作基督教堂,增加了横翼,形成十字形,故名。 6罗马风西欧10~12世纪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因该期建筑的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承袭了古罗马建筑的半圆形券拱和砖石技术,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名罗马风、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但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施工粗糙,较古罗马建筑厚重。 7哥特建筑的结构特征:1·结构特征:以尖券、骨架券、飞扶壁等,构造了一套有机的结构系统· 8哥特建筑的风格西欧12~15世纪封建制社会盛期的一种建筑风格。打破了古希腊古罗马以柱式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取决于特征的强化,而不取决几何和比例关系。哥特建筑排除了壁块的重量感,使壁体变得薄而轻。建筑有强烈的向上动感,都具有一种强烈向上升腾的动势。内部空间由于中厅与侧厅造成造成强烈反差,失去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均衡感。 9伯努乃列斯基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机械学有深的研究,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在工艺美术上有深的造诣。重新启用古典的檐口,复原了塔斯干、科林斯、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式。是第一个完全的集中式穹顶建筑物的设计者。代表作:巴齐礼拜堂、育婴院 10阿尔伯蒂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建筑师,建筑理论家。风格凝重,追求古典建筑的体量感。著《论建筑》,成稿于15世纪,直接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运动。代表作有鲁兰齐府第、圣弗朗采斯哥教堂 11伯拉孟特 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早期作品风格平和秀丽,后期力求将高亢的爱国热情表现在建筑物上,追求庄严、宏伟。对透视学有开创性研究。他的方案奠定了大教堂仪典部分的基础。代表作:坦比哀多,圣彼得大教堂 12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刻家、画家、建筑师、诗人。其建筑虽然采用古典建筑语汇,但并不遵循古典的法式,而由内在的情感控制,其作品雄伟、立面凸凹起伏起伏、体积感强,喜欢用巨柱,具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绪。对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产生了影响。代表作,圣彼得大教堂主体、劳伦齐阿拉图书馆 13帕拉第奥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主要建筑师,对古罗马柱式建筑做过深入研究。主要著作《建筑四书》重视建筑形式语汇,并将柱式所代表的古典样式和比例,当作一种形式上的规范分开加以论述。其作品中排除一切情感因素,严禁、冷漠,被称为古典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园厅别墅、唯亲察巴西尼卡、巴巴罗别墅 14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是17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后波及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文艺思潮。 建筑特征:打破了古典以柱式为基础的设计方法,以情感来控制构图;追求新奇,常用曲线、起伏的立面、断山花、扁方柱等;具有一种阳刚之气;建筑形象与空间都有一种动态;将雕塑、园林、室内装饰等,融为一体。15古典主义建筑古典主义是17世纪发端于法国,后波及到欧洲的文艺思潮。建筑特征:强调建筑表现王权,表现专制国家的力量;这使得古典主义建筑严正、高贵、神圣,酷爱秩序和宏大的体量,透露出一种理想的英雄主义情绪。崇尚古典,特别是古罗马文化古;唯理主义。否定自然美、感性美。古典主义建筑主次清晰、简洁,重视构图规律;强调标准、法规。古典主义建筑将帕拉第奥、维尼奥拉制定的规范视为法典,并发展了一套横三竖五(三)的构图;宫廷内以华美的装饰; 16洛可可18世纪源于法国宫廷的装饰风格。有浓厚的脂粉气。它排除柱子,追求新奇,喜欢曲线和细小、琐碎的纹饰。代表作有勃夫杭德苏必斯府第。 论述题

外国古代建筑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建筑型制: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某一类型建筑物在平面、空间布局、材料、结构方式及造型艺术处理上的英武格局。建筑型制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有定型性和稳定性。 2.玛斯塔巴(Mastaba):埃及早期的国王陵墓,其形式源于对当时国王长方形平台式住宅的模仿。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地上部分是用砖或石砌成的长方形台状,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通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3.牌楼门(Pylon) :埃及庙宇的大门,是一堵厚重的高墙,中部凹下处为出入口,上置厚重的石板楣梁,刻有双翼的太阳,墙身两面向内倾斜,中间留空,内有可通置门楣。 门的两侧紧贴墙向处插长予及旗杆等装饰物,墙面阴刻象形文字及图画。 4.方尖碑(Obelisk):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大下小,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一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5.柱式(Order):长时期希腊建筑艺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石头的梁柱结构的柱子、额枋和檐部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到公元前6世纪,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做法,即各部分之间以及柱距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套做法被后来的罗马人称为柱式。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特点,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经维尼奥拉的总结而程式化。 6.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并进行适当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以取得秩序和美,并最早在理论上予以阐述,而称为希波丹姆模式。 希波丹姆也被后人誉为“城市规划之父”。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较小。典型城市是希波丹姆设计的米利都城。这种模式对后世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7.希腊叠柱式:希腊化时期的市场或广场上出现了许多两层高的敞廊,下层用比较粗壮的多立克柱式,上层用爱奥尼克柱式,上层的柱子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层的柱式都具备完整的柱子、额枋和檐部三部分。这种做法称为希腊柱式,受其影响产生了罗马叠柱式。 8.肋架拱:最早出现于4世纪的罗马,在券拱结构中一系列发券之间架设石板,区分拱顶的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自重,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承重墙,同时可以节省模板。这种技术后来在中世纪得以大量运用。 9.券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与券拱结构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用柱式装饰券拱的做法。即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都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突出于墙面约3/4柱径。这种结构图称券柱式。10.连续券:罗马建筑中柱式与拱券相结合,柱子起承重作用,券代替柱子上面的梁,券脚直接落在柱子上,或在中间垫一小段檐部。多重复连续使用,产生轻巧、活泼的构图,称为连续券。 11.罗马叠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的同多层建筑的矛盾,在希腊的基础上,底层塔斯干柱式或罗马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有四层则用科林斯壁柱。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全部是券柱式的叠柱式。 12.巨柱式:古罗马建筑为了解决柱式同多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有些建筑采用尺度巨大的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称为巨柱式。这种做法对后来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影响很

外国建筑史

•古埃及金字塔的原型是什么?主要模仿哪种建筑? 原型是玛斯塔巴。主要模仿住宅和宫殿。 •金字塔是如何演变的?代表建筑? 型制演变:阶梯式——弯曲式——方锥式 代表建筑:昭赛尔——达述尔——吉萨金字塔群 构图形式:由平缓到高,向集中方向发展 材料:土胚砖——石,符合纪念性建筑特性,永久性 装饰手法:由仿木结构、仿芦苇花纹发展为石头所特有的风格 •吉萨金字塔群主要组成?胡夫金字塔的造型特点? 三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库富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小的玛斯塔巴,女王金字塔 采用了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捷。 •神庙的形制与艺术重点?空间特征? 形制:布局轴线对称、沿纵深方向布置 艺术重点:牌楼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面前举行;神殿:法老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崇拜 空间特征: •埃及常见的柱子样式? 纸草来茎式、莲花来茎式、纸草盛放式、帐篷木柱式、棕木榈叶式 •古西亚建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主要成就:创造了以土为原料的制砖技术。由此创造了拱券结构体系和彩色琉璃 砖面的饰面方法:少数题材反复使用,构图图案不作写实的背景;不表现空间等, 符合琉璃砖大量模制的生产特点和小块拼镶的施工工艺。发展了石材的梁柱式结 构。重要的建筑(群)均大量建于大平台上。因气候炎热,多采用内院式布局, 布局自由。 影响:主要在世俗建建筑物里,发展了多种建筑形制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达 到很高水平,对古代和中世纪的建筑物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古西亚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为? 新巴比伦城

•波斯波里斯宫接待厅与百柱厅的建筑特征? 石质梁柱、柱子形成多样、柱子整体结构逻辑清楚 及古王国之前贵族的墓葬形式。 •方尖碑:古埃及崇拜的太阳的一种形制,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状,一般高宽比为10:1,用一整块石头建成,并刻有文字和装饰,尖顶上镀金(被阿拉伯人称为尖塔)。 •牌楼门: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檐部本身的高度比石墙的大得多。 •塔庙:原仅指大平台,后来与神庙合二为一,意为“登天梯”。 •五柱式的内容?多立克柱与爱奥尼亚柱各自的特点? 五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尔斯柱式、托斯卡纳柱式、混合柱式 多立克柱式:柱高约为底径的4~6倍,柱距约为底径的1.2~1.5倍,檐部约为整个柱子高度的1/3,柱檐由20个尖齿凹圆檐,无柱础,柱身收分明显,柱头为倒立圆锥台,雕刻高浮雕或圆雕。 爱奥尼亚柱式:柱高约为底径的9~10倍,柱距约为底径的2倍,檐部约为整个柱子高度的1/4,柱檐24个凹圆槽,有柱础,柱身收分不明显。柱头涡卷。雕刻浅浮雕。 •古希腊神庙形制的演变如何?平面布局有哪些形式?最典型的平面形制为? 演变:早期结构跨度有限,庙宇狭长,在内部加一排柱子,外观正中为柱子,内部空间不好用,影响仪式时队伍的行进。柱廊对于神庙造型的作用被逐渐认识,平面形式:端柱式、列柱式、前后廊列柱式、列柱围廊式、假列柱围廊式、两进列柱围廊式、假两进列柱围廊式 最典型的平面形制:六柱式神庙,带两排内柱的围廊式,6x13柱 •雅典卫城及其主要建筑的特色与成就?

简明西方建筑史(多图)

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均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雅典卫城。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 拱券结构和希腊的柱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是大角斗场。 每层用不同的柱式,上细下粗,最顶上用壁柱(就是墙上突出半个柱子)大角斗场奠定了体育场建筑的形式,即使现在的体育场,基本的造型还是这个样。两千年了,没有发生沉降,施工水平很高! 古希腊有三种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腊多立克柱 式(Doric Order)的特点是 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 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 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

性柱。外滩中山中一路13号的海关大楼正门入口有四根多立克柱子,是我国境内最为标准的多立克柱。 爱奥尼柱式:希腊爱奥尼柱式 (Ion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 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 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 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 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 中山东一路2号东风饭店门口的6 根柱子是罗马爱奥尼柱式. 样式差不 多.

科斯林柱式:希腊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 虽然书里并没有指出外滩某个 建筑有这个柱式,但是根据描述,我相信下面这 个就是了:-)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定 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亦称拜占庭帝国,其城 防坚固,易守难攻;而它的兄弟国家西罗马则 很不幸,维持了不到百年、在公元479年即被 日耳曼蛮族攻破,古代文明被彻底摧毁,欧洲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外国建筑历史图说》 原始社会建筑 一.构筑方式:1、砌筑式2、框架式(木构) 二.结构手段:1、梁柱结构- -—柱式的发展 2、拱结构:叠涩券、真拱 古典柱廊式——帕提农神庙(柱头) 三. 建筑形态 1、巢居一一在地势低下、潮湿、虫蛇多的地区,原始人多生活在树上。 2、穴居一一生活在天然洞穴中,入口在顶部。 3、湖居一一生活在湖滨地区及水上。(梁柱结构及造桥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4、枝棚屋 建筑材料:早期使用土坯、芦苇,后期使用石料 四•建筑组合方式 单间复合式:几个单元,每个单元有独立的屋顶。 多间组合式:各种用途集中在一个屋顶下。 住宅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出两种做法(出于调节室内温度的需要) 1、院落式布局:东方的共同做法,住宅或房间围绕院落布置。 2、室内加入壁炉元素:欧洲(尤其北欧)大部分地区。(由最初火塘演变) 五、原始宗教建筑 石T永恒性纪念T石台(坟墓)、石柱(力量象征)、石环(英格兰史前巨石柱列) 、原始庙宇第一章古埃及建筑(B.C.32C~B.C.11C )

古埃及建筑概况 一、背景 1、地理地质条件(尼罗河每年泛滥) 上埃及一一丘陵、峡谷(多石、石灰石,大量石建筑) 下埃及一一平原(尼罗河冲积平原,多芦苇、棕榈树、粘土,缺少石) 2、气候条件 缺雨、气候炎热、尼罗河是联系上下埃及的水运通道 二、意识形态 1、生死观:死是永恒的,生是短暂的;三千年复活一一因此陵墓等纪念性建筑雄伟,世俗建筑简陋。 2、宗教:自然神崇拜一一皇帝崇拜;拜物多神教(山体、大漠、太阳);政教合一,将法老抬升至神的地位。 三、古埃及断代史 1、古王国时期 B.C.3200~B.C.2130 第一王朝~第十王朝 此时为国土最广时期 原始拜物教 代表建筑:陵墓(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一一胡夫哈夫拉;玛斯塔巴) 2、中王国时期 B.C.213O~B.C.157O 第^一王朝~第十七王朝 代表建筑:庙宇(太阳神庙) 规模很大并和地形结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