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青海省情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答案

【篇一: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及答案】 class=txt>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第一讲、

第二讲)

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 72.12

2.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得名,简称“

3.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

成青南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4.青海省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全国第三位。

5.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江河的源头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近 5000米的青海南部高原。

6.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公里。

7.青海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中,有不少是国家的艺术精品。例如1973年在大通上孙家寨 1995年在同德宗日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8、上奏朝廷,在河湟地区。

9、唐代,饮茶成为青藏高原吐蕃等民族普遍的饮食习惯,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这时在农牧交易活动中市渐渐兴起,并成为一般民族贸易的代名词。

10.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50年

1.湿地: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赋予“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等多种美称。例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七大重要湿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

2.河湟谷地:河湟谷地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县以北的黄河龙羊峡河段以下流域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

东部达板山与积石山之间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带,主要由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两个河流冲击平谷构成。谷地范围包括省会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全部。

3.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于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距今约4000——3600年之间。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

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方。青海省境内齐家文化遗址

有430多处,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特别是民和、乐都两县最

为密集。

4.小北京“丹葛尔”:雍正初年,清朝政府在平定青海蒙古贵族罗

布藏丹津叛乱后,选定日月山东侧的丹噶尔

作为农牧区间产品交易的“市口”,丹噶尔由此发展成为青海地区最

大的农牧产品集散市场。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

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丹噶尔附近的日月山就是唐

代的赤岭,是青海农牧两区的天然分界线,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

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1. 青海草原是全国有名的牦牛之乡,牦牛数量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

一强。(√)

3.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

4. 祁连山的三大优势矿产资源是煤、石棉、沙金。(√ )

5. 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被称为“青藏分水岭”。(√ )

6. 齐家文化处于原始氏族时期,在墓葬中可以明显看出规模大小及

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现象。(√)

1. 目前青海省的辖区共有哪些?

青海省目前共辖有1个地级市、1个地区和6个民族自治州,即西

宁市、海东地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

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6

个民族自治州,下辖46个县(市、区、行委),其中县37个,市

辖区4个,县级市2个,县级行委3个,青海省也是我国民族自治

地方最多的省份之一。

2. 日月山在地理上的特殊地位是什么?

河湟谷地最西部的日月山是一座因见证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历史

而闻名遐迩的山,其实这座山在自然地理学界

具有更为重要的特殊地位,它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也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自然也就成为了青海省境内农业与牧业的分界线。所以,日月山以东的湟水谷地在大的地理区域上属于黄土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青海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区,也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能吹到的最西界。由于这种原因,日月山东西两侧自然景观迥异,形成非常巨大的对比反差。日月山以西是一望无边的茫茫草原,以东则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3. 简述丝绸之路“青海道”

丝绸之路南道又叫“羌中道”、“青海道”,它作为丝路南道与河西走廊段北道相辅而行,都是中原通往西域的

贸易通道。吐谷浑时期,经过寅、伏连筹、夸吕几代可汗的努力,吐谷浑王国逐渐掌控了丝绸之路的南道。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一带烽火连绵,丝路北道不再是畅通无阻的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受到了阻碍。于是,在吐谷浑王国的推动下,丝绸之路的南道开始复兴,并一度取代河西道成为丝绸之路的主干道,延续了中国自汉朝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当时,通过丝绸之路“青海道”通贡南朝的西域国家和地区主要有龟兹、于阗、渴盘陀以及中亚的滑国(今阿富汗境内)、西亚的波斯等。直至7世纪至8世纪间,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中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4.简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第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整个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

国土面积的一半,而被划入保护区面积的达15.23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21%,

第二,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海拔3450~6621米之间,湿地总面积达7.33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地区,这里不仅是“中华水塔”,而且还是“亚洲水塔”。

第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藏羚羊、野牦

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虫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嵩等3种,省级重点重点保护动物32种,保护植物34种。第四,三江源地区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四、论述(16分)

试述青海省主要的农业、畜牧业、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

1、农业资源:全省土地总面积10.8亿亩,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

耕地面积仅占0.81%,比较著名的农作物有马铃薯、油菜、蚕豆、

青稞、线辣椒、紫皮大蒜、枸杞等,尤其是青海是一个马铃薯种植

大省,其马铃薯以个大、皮薄、质沙、味美而著称,其蚕豆也以硕

大丰满、皮色光亮、富含营养而驰名全国。

2、畜牧业资源: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这里辽阔的天然牧场,

具有面积大、类型多、草质好的特点,具有发展牧业的先天优越条件。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全国

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和新疆,居于第四位。从经济区划角度而言,

牧区面积占到了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4.76%,牦牛和藏系羊是最为重

要的畜牧品种。

青海草原是全国有名的牦牛之乡,牦牛数量始终保持在500万头左右,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藏系羊是

青海草原上另外一种重要牲畜,是我国三大原始绵羊品种之一,其肉、毛以及皮张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野生动植物资源:青海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公认的

野生动植物王国,经国务院批准的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

动物有257种,其中分布于青海境内就有69种。其中野骆驼、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白唇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等都是

以青藏高原为主要栖息地的特有物种,具有重大的生物生态价值。

为了有效地保护好这些野生动物,国家和青海省已批准建立了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湖鸟岛、玉树隆宝滩等著名保护区,将青海省

一半以上的区域划入保护范围,比例之高,全国罕见。

4、野生经济植物:青海的野生经济植物也十分丰富,共有各类野生

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冬虫夏草、青海大黄、蕨嘛、沙棘等是在全国占有巨大优势的著名品种,以产量大、品质高而成

为经久不衰的土特产品。

5、矿产资源:青海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潜在经济价值17.25万亿元,在已探明矿藏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4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居全国首位的是氯化钾、氯化镁、

氯化锂、池盐、溴、碘、石棉、鉻铁矿等8种矿藏;另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和部分金属矿产。目前,矿业产值占全省

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在全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中,石油天然气、

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都是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而另一个支

柱产业水电开发则是矿产资源开发的能源保障。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

1.明朝时期,青海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

族和撒拉族 6个民族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

2.回族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两个名字,“官名”是汉式姓名,

体现了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的交融。

3.“彩虹的使者”之誉的土族,有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纳顿”节。 4.青海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官话,受地理位置和社会

环境的影响,青海方言大体分为三部分。

5.蒙古族的一生中,有三大礼仪是必须完成的,就是洗礼、敖而波礼和婚礼。

6.《格萨尔》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历史时期,横

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史诗内

涵广阔,结构宏伟,主要分成降生、征战、结束三部分。

7.热贡艺术在创作传统上采用了兼容并蓄的手法,因而其艺

术风格独特,在佛像造型方面具有俊美秀丽、端庄安详的特点。

8.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之为七

月会,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加上参演者极尽狂欢之态,因而被一些学者称作是“世界上最长

的狂欢节”。

9.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卓舞”舞外,玉树地区还流传着风格更为

奔放豪迈的伊舞。

10.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有两个重要系统,一个是发源于西部的

昆仑神话,一个是受昆仑神话影响而形成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蓬莱神话。这两大神话系统后来相互融合,形成了楚辞中的中原神话。

1. 纳顿节

土族的节日较多。但7月至9月的“纳顿”最有名。纳顿节是青海省

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是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各地举行纳顿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由下川向中川和

上川转移,纳顿节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2. 寺坊

“寺”即清真寺,是回族社区的核心、标志和灵魂;“坊”是社区的整

体和构成。

3. 唐卡

唐卡是热贡艺术作品之一,又叫唐嘎、唐喀,为藏文音译,是刺绣

或绘制在布、绸、绢上的彩色卷轴画。唐卡最

初是写在织物上的文告,后来逐渐演变为宗教绘画,主要流行于藏区。唐卡绘制内容繁多,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神话传说、人文历史、社会风俗等诸多内容,被誉为是了解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4. 卓舞

“卓”舞,玉树歌舞之一,又被人们称为“果卓”,在康巴地区被汉语

音译为“锅庄”,翻译成汉语就有“旋转之舞”或“围绕之舞”的意思,

也有人将其译成“圆圈舞”

1. 燃灯节是汉族的节日。(错)

2.“家西番”是河湟农区藏族汉化的一部分群体。(对)

3.青海回族的丧葬仪式完全按伊斯兰教教义完成。特点是土葬、速葬、薄葬。(对)

4.撒拉族被称为黄河骄子。(对)

5.关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周天子西巡与王母娘娘相会于昆仑瑶池的内容。( x )

6. “花儿”的唱法与曲调无关,因为不同的曲调有着不同的“令”。

(√ )

7. 纳顿节的正会由跳会手舞、跳面具舞、跳“法拉”三部分组成。

(√ )

8.在众多的热贡艺术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堆绣。( x )

1.“骆驼舞”是哪个民族、怎样的一种舞蹈?

答:“骆驼舞”是撒拉族的舞蹈,在撒拉族举行婚礼的时候,以前按

照传统的习惯要表演“骆驼戏”,这种游戏多在庭院月光下进行,以

还念其民族的迁徙史。

2.为什么土族被誉为“彩虹的使者”?

答:土族被称为“彩虹的使者”。青年妇女的“七彩袖”已成为土族的

文化象征:黑色象征对土地的眷恋;绿色象征生机、生命延续;黄

色是对丰收的渴望;金色是财富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白色

代表圣洁、纯洁、善良;红色代表光明、驱走黑暗以及对太阳的敬仰;蓝色象征土族性格直率,正如蔚蓝的天空、浩瀚的大海;紫色

象征灵魂不灭。

3.简述热贡艺术的风格特点?热贡艺术又被称为“同仁艺术”、“吾屯

艺术”。其作品以反映藏传佛教内容为主,技法上集中体现了藏式绘

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风格,故又被称为“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或“热

贡藏族艺术”。这种艺术是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产生、发展、融汇和演进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宗教信仰的物化形象。

4. 简述史诗《格萨尔》载体——说唱艺人的种类?

《格萨尔》得以流传至今,其传承的惟一载体是说唱艺人,这些说

唱艺人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神授艺人”,他们大都是目不识

丁的牧民,他们认为自己的格萨尔故事是从天而降的,突然之间就

能说唱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史诗故事了:第二类为“闻知艺人”,他们

承认自己是听到别人传唱或看到史诗文本后会唱的;第三类是“掘藏

艺人”,他们主要靠笔来书写史诗;第四类为“吟诵艺人”,他们具有

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拿着史诗文本为群众颂读;最后一类是“圆光

艺人”,他们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据说他们以通过铜镜或一些发光

的东西,甚至是拇指指甲上看到的图像或文字进行表演。

四、论述题(16分)

1.举例说明青海“花儿”的艺术特点。

“花儿”的传统表现方法是非常成熟和极其成功的,有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有象征、暗示,极尽委婉、含蓄、酣畅、通俗、形象、生动。但“花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抒情过程中总离不开具体的

物象起兴或作比,形成了与《诗经》一样的比兴现象。在“花儿”中,用以起兴的物象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其中涉及天文、地理、

节侯、植物、动物、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各种内容,歌手们常用

广大群众熟悉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蓝天白云等起兴,然后讴歌,引出主题。如:

雕花的窗子粉白的墙,

墙上画了个凤凰。

想起阿哥哭一场,

清眼泪拌了个拌汤。

这首描写“尕妹妹”对“阿哥”思念之情的花儿,前一句起兴,与后一

句并无实质的关系,关键是后一句:拌汤是青

海人的一种面食,其浓稠度相当于稀饭。用眼泪拌拌汤的语句抒发

胸臆,生动形象而又极富地方特色。

“花儿”中的比兴之物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蕴

和特殊的象征意义。“花儿”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常常以花

特别是牡丹花象征女性、比喻女性。如: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琵琶三弦者没心肠弹,

一心儿跟上了你转。

【篇二: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二】

1.朝时期,青海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6个民

族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

2.回族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两个名字,“官名”是式姓名,体现了

汉族文化

和回族文化的交融。

3.有“彩虹的使者”之誉的土族,有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节。

4.撒拉族注重开斋节、古尔邦节和三大节日。

5.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有两个重要系统,一个是发源于西部的,一个是受

昆仑神话影响而形成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这两大神话系统后来相互

融合,形成了楚辞中的。

6.《格萨尔》又名《格萨尔王传》,是我国民族集体创作的一部

英雄史诗。

7.热贡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

8.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之为,

活动一直持续到

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加上参演者极尽狂

欢之态,因而被一些学者称作是。

9.玉树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卓”舞主要流行于、、几

个县。

10.在青海,规模大小不一的“花儿会”数目甚众,具有代表性的是——多于

农历四月八举行。

1. 寺坊:回族绕寺而居,称为“寺坊”,“寺”即清真寺,是回族社区

的核心、标志和灵魂;“坊”是社区的整体和构成。

2. “花儿”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并为汉、回、土、藏、撒拉、蒙古、保安、东乡、裕固等9个民族广为

传唱的山歌,其主题一是礼赞生命,歌唱青春,一是诉说衷肠,表

达男女之间的深情爱意。

3. 唐卡:唐卡是热贡艺术中的一种,又叫唐嘎、唐喀,是藏文译音词,是刺绣或绘制在布、绸、绢等织物上的卷轴画,主要流行于藏区。唐卡绘制内容繁多,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神话传说、人文历史、社会风俗等诸多内容,被誉为是了解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4. 伊舞:伊舞:“伊”是流行于玉树地区的一种融诗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民间歌舞。在玉树纷繁的民间歌舞中,“伊”是参与性、娱乐性最强,且较少受宗教影响,同时又不受时空限制的一种民间

歌舞。它自由、浪漫、粗犷,豪放,具有表演与自娱、规范与随意

并行的特点。

1. 青海花儿只有汉族传唱。()

2.清朝时期,青海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6个民族为主体

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

3.燃灯节是汉族的节日。()

4.撒拉族被称为黄河骄子。()

5.目前,《格萨尔》已经有了固定的文本。()

6.“花儿”不仅是唱出来的,而且是“浪”出来的。()

7. 在众多的热贡艺术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堆绣。()

8. “纳顿”是青海省民和县官亭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

1.“骆驼舞”是哪个民族、怎样的一种舞蹈?

答案要点:“骆驼舞”是撒拉族的舞蹈。男女结婚时,撒拉族要表演“骆驼舞”,“骆驼舞”是撒拉族古老的民族舞蹈,四人扮演,两人一

前一后扮骆驼,一人扮当地居民,一人扮先民,边舞边唱,体现了

撒拉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2. 简述热贡艺术的风格特点。

1 “热贡”答案要点:○艺术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

隆务河畔,又被称为“热

贡藏传佛教艺术”或“热贡藏族艺术”。是安多藏区的一个藏传佛教综

合艺术流派。其内容

2它是藏区本土文明经由多个民族、多元文化相互借鉴内化基本上

是宗教信仰的物化形象。○

3热贡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堆绣、而成,是特色鲜明、风格独具

的一种藏传佛教艺术形式。○

4热贡艺术也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民间艺术。其出发点首推宗教意

义建筑装饰等艺术门类。○

5无论绘画、雕塑,抑或上服从弘扬佛法的需要,同时亦能满足僧俗民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建筑,热贡艺术的主题、题材、形象、比例、体态、表情、姿势及背幔佛座、法器形制等要

6热贡艺术在创作传素,都参照“量度经”的规范程式,尺度严谨,不能随心所欲而为之。○

统上采用了兼容并蓄的手法,因而其艺术风格独特,在佛像造型方面具有俊美秀丽、端庄安

7热贡艺术在绘画涂色上凸显了地域审美意识,线条刻画简练,形象比例准确,详的特点。○

8热贡艺术绘画作品用色多用矿物质颜料和姿态动静结合,敷色用彩浓重,淡雅华贵相宜。○

植物颜料,色泽美观,经久不褪。

3. 简述土族“纳顿”展演中显示的多元文化。

1“纳顿”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是该地区土土族答案要点:○

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纳顿”为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一样,本意为“玩耍”、“”、“娱乐”、“耍高兴”。作为节日,“纳顿”具有“庙会”、“庆祝丰收的狂

2纳顿是一种内容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特点鲜明,风格独具。活动以民欢活动”的意思。○

3纳顿节具有间信仰为连接村落的纽带,流传历史久远,每次活动延续时间长,参与广泛。○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活动程序,其活动与乡村管理和生产时序紧密结合,有明显的社会调适功

4其中的傩戏傩舞,保存着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能。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民族地方特色。○

文化的残影,同时又吸收了二郎神、关公崇拜等汉文化的内容,既表现了土族的文化个性,义体现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民族和谐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

5其音乐、舞蹈、颂词、服饰、仪礼等都富有地方民族特色。○6是人们访亲探友,商议涵。○

子女婚嫁,调解邻习和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大好时机。

4. 简述史诗《格萨尔》载体——说唱艺人的种类。

答案要点:第一类是认为自己的格萨尔故事是从天而降的“神授艺人”:第二类为承认自己是听到别人说唱或看到史诗文本后会唱的

“闻知艺人”;第三类是主要靠笔来书写史诗的“掘藏艺人”;第四类

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拿着史诗文本为群众诵读的“吟诵艺人”;最后一类属于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圆光艺人”,据说他们可以

通过铜镜或一些发光的东西,甚至是拇指指甲上看到的图像或文字

进行表演。

四、论述题(16分)

试论青海多民族大家庭文化的“多元一体”。

答案要点:汉族。在西汉时期,大批汉族进入河湟,青海第一次形

成了多民族共存共生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青海历史上民族

大迁徙、大变动和大融合的一个时期。明代,汉族成为河湟乃至青

海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

藏族。在匈奴、月氏之后的吐蕃大军,于公元663年灭吐谷浑,在

其统治的近200年中推行民族同化政策。藏族最初的主要成分是蕃

化了的吐谷浑所属众羌及河湟汉民。回族先民上可追溯到唐宋时期

的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元代回族形成。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加,逐渐青海成为回族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

蒙古族在蒙元时代就来到青海,明代来到环湖地区,新疆伊犁河流

域的厄鲁特部和硕特部南迁青海,成为今天青海蒙古族的先民。土

族和撒拉族是在青海这块土地上孕育的青海“特有”的民族。撒拉族

也是这样一种融汇多种民族文化的民族共同体。在循化,撒拉族与

藏族、汉族通婚,信奉伊斯兰教。

土族的族源至今未有定论,吐谷浑和蒙古说各执一词,但土族的形

成论中并未有一种民族文化源流之说,土族是河湟地区多民族互动

交融过程中以吐谷浑或蒙古族为主体,融汇汉、藏、回多个民族成

份和文化养分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土族语系蒙古语族河湟语群,

主要信奉藏传佛教、道教、萨满教。

元明时期青海逐步形成以汉族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

撒拉族6个民族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青海民族文化的

融汇和融合,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独特的。

普遍性。主要体现在语言上,青海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

官话。一方面汉语成了各民族之间通行的交流用语,另一方面青海

方言也大量地吸收了周围少数民族的语言。——青海“少年”则成为

民族文化共荣发展的典型。在青海少年中,除了汉族传唱少年外,

其他的诸如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也用汉语传唱少年。“东风吹

开千层浪,青海是花儿的海洋。各族人民放声唱,新花儿千样万

样。”而且,在少年的歌词中也大量融入了少数民族的方言词汇。比如:“手拿扁柏祭俄博”(俄博,蒙古语,高山上石块垒起的大堆,

象征护山之神);“立功巴夫地来看来”(立功巴夫,专心一意);“好犏牛世在南山上”(世:土语,即生);“花椒的树儿一歆达,碎

刺儿把我的手扎。身子儿不大人扎哇,芝麻呢儿的手帕。”(歆达、

扎哇为土语,前指繁多一片;后指厉害、结实)。

独特性。在青海各民族的交汇发展过程中和民族共生背景下,形成

了一些“边缘”性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一是家西番。河湟农耕区

的汉化藏族。这些人衣服等趋向汉化,但还保留着藏族的一些风俗

和信仰。二是卡力岗藏回。在青海化隆县南部山区,当地部分藏族

皈信伊斯兰教,从而在文化上形成了半藏半回的独特风貌。三是托

茂人。又叫“蒙古回回”。在青海省祁连境内,清初甘肃河西地区回

族因受青海蒙古族的庇护并与当地蒙古族杂居,语言、生活方式、

习俗呈蒙古化趋向,

【篇三: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三.)答案】

1、作为多民族地区,青海也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基督教均

有传播流布,并形成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2、中国佛教三大流派是、汉传佛教和

3、位于乐都县境内的瞿坛寺,是我国目前现存罕见的、保存完整

的具有汉式宫殿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建的

寺院,当地人称之为小故宫。

4寺位于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为纪念

格鲁派创始人

5、清真寺是一个穆斯林社区的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和

6、被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是酥油花、壁画、堆绣。

7、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

8、有利于,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历史贡献

9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10、慕生忠因为在修筑

1、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佛教理论家,被誉为“第二

佛陀”。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出生于青海湟中县鲁沙

尔镇即塔尔寺所在地。经过刻苦学习,34岁时成为一代名僧。1388

年起,开始进行宗教改革,创立格鲁派。并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构建了自己的佛学体系。1419年圆寂于甘丹寺。、

2、隆务寺:是青海黄南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无代,初

为萨迦派,明后期改宗格鲁派。隆务寺不仅是青海格鲁派大寺,而

且也曾是一个典型的政教合一实体,总辖35个属寺,12大部落。

3、王昌耀:中国西部诗的创始人,祖籍湖南省桃源县。1955年投

身青海的开发和建设。1957年因发表《林中试笛》而被划为右派,

开始了长达20年的劳改生涯。他矢志不移,以后被称作“高原上竖

起的诗的丰碑”的长诗《慈航》就是诗人对这段苦难经历的高度升华。凭着对高原、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感悟,昌耀成为西部诗歌之魂。

20世纪80年代,他又相继发表了《青藏高原的形体》、《天籁》、《旷原之野》、《去格尔木之路》、《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

三个孩子之歌》等,引起强烈反响。昌耀与其他西部诗人一道,创

造了“西部诗”这一我国80年代诗坛上与朦胧诗双峰并峙的奇观。2000年3月王昌耀逝世。

1.阿拉伯语“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即顺从安拉之一的人。(√ )

3.隆务寺是青海黄南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

4.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5.吴栻是清乾隆时期的“甘肃三吴”之一,但其祖籍是青海乐都。(√)

8.2009年,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

雄模范之一。(√ )

1.穆斯林基本信仰纲领的六个基本信条、五项宗教功课、五典分别

指什么?

穆斯林的基本信仰纲领为六个基本信条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

宗教功课(简称“五功”)。将五项基本功课概括为:念“清真言”、

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此外,还

有“五典”:即子女孝顺父母,夫妻互相敬爱,长幼互敬,兄弟和睦,朋友忠信。

2、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寺院既是宗教信仰中心,也是文化传播中心?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既是宗教信仰中心,也是文化传播中心。青

海地区较大的寺院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习经、修行和讲辨制度以及

相应的经院建制。可以说,寺院所传承的是一个以藏传佛教为核心

的庞大的文化系统,涵盖了所信仰民族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学艺术、建筑、雕塑、绘画、医药、天文历算等地方方面面的文化成果,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寺院是这些文化以及传

统传承的桥梁。

3、列举两到三位青海著名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无弋爰剑,史籍记载的青海历史第一人。古代西羌早期的首领,对

发展河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有巨大贡献,是羌藏民族历史上的伟人,他的功绩可以和松赞干布相媲美,是一个被人们普遍肯定的历史人物,也是青海历史上最早的

著名人物。”

赵充国(公元前137一前52年),字翁孙,祖籍陇西上邦人,后徙居

于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他一生历仕西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是累建战功的著名军事将领。赵充国76岁高龄之时率军进兵湟中,平息羌乱。随后,他在河湟地区首创屯田,大力传播先进的中

原文化,为这一地区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建立了不朽

的功勋。

顾实汗,明末清初厄鲁特(卫拉特)即西蒙古和硕特部的首领。十

七世纪30年代,他受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邀请,以“护教”的名义,由

新疆伊犁河流域进兵青海,最终以武力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和硕

特汗王对青藏地区的统治。清军入关以后,他顺应时势,遣使者到

北京向清朝廷表示通好,并力促五世达赖喇嘛入京觐见顺治皇帝,

他也由此成为青海政治舞台上一位划时代的历史人物(仅供参考,

可以列举其他历史名人)

4、列举两到三位青海文化名人及其主要贡献。

杨质夫:现代卓有成就的翻译家和民族语言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藏

汉文化的沟通事业,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使其成为藏汉翻译界中令人

仰止的一座高峰。

夏吾才让:生于1921年,土族,同仁县吾屯村人。现为青海省黄

南藏族自治州热贡艺术馆著名画师、青海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

协会青海分会常务理事、青海省工艺美术学会顾问。1988年4月被

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王昌耀:中国西部诗的创始人,祖籍湖南省桃源县。1955年投身青

海的开发和建设。1957年因发表《林中试笛》而被划为右派,开始

了长达20年的劳改生涯。他矢志不移,以后被称作“高原上竖起的

诗的丰碑”的长诗《慈航》就是诗人对这段苦难经历的高度升华。凭

着对高原、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感悟,昌耀成为西部诗歌之魂。20世纪80年代,他又相继发表了《青藏高原的形体》、《天籁》、《旷原之野》、《去格尔木之路》、《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等,引起强烈反响。昌耀与其他西部诗人一道,创造了“西部诗”这一我国80年代诗坛上与朦胧诗双峰并峙的奇观。2000年3月王昌耀逝世。

(仅供参考,可以列举其他文化名人)

四、论述题(16分)

试述塔尔寺的重要宗教地位?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由于这里是宗喀巴的降生地,成为信徒们向往的佛教圣地。而且塔尔寺转世活佛众多,影响广泛。其中,阿嘉、赛赤、拉课三大活佛位列乾隆时钦定的青海八大驻京呼图克图。历辈阿嘉、赛赤和拉课多在北京、热河、归化、多伦等地奉旨管理藏传佛教事务。因此,不仅在青海的藏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中影响深远,而且在西藏、甘肃、四川、内外蒙古等地影响广泛。它不仅以瑰丽壮观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而且是藏族文化艺术荟萃的宝库。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还有,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的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更是藏族艺苑中的奇葩。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塔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塔尔寺已成为蜚声国内外的藏传佛教圣地和来青海必游的古刹名胜。

地域文化(判断)

地域文化判断题 1. 从1951年到1954年,青海全省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全部建立了乡以上的各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A. 正确 2.改革开放30年,青海发展了以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高原动植物资源开发三条线为主的特色产业。 A.正确 3.历经30年的发展,青海的高原特色农牧业格局已然形成,设施农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A.正确 4.正式投产运营的涩宁兰输气管线工程,西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涩北油气田,全长达929.3公里,为目前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输气管线。(见教材248页) B.错误 5.“一五”期间我省建立了青海师范专科学校,扩建了青海师范大学,这是青海最早创办的两所高校。 B.错误 6. 西宁钢厂、青海制药厂、青海铝厂等都是在中央决定国家进行大三线建设时搬迁到青海的大型企业。 A.正确 7.经过30年的发展,青海的传统农牧业已经迈开了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变的步伐。 A.正确 8. 进入21世纪,青海工业经济整体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A.正确 9. 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 B.错误 10.柳湾彩陶遗址和民和喇家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B.错误 11.民族团结、政治安定,是青海省保障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基本条件。 A.正确 12.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重心,其中改善民生是第一要务。 B.错误 13.青海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A.正确 14.青海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A.正确 15.省委、省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提出“大财政,小民生”的执政理念,就是把财力最大限度地用到改善民生上。 B.错误 16.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就是要不断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科技同青海经济社会的结合。 A.正确 17.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社会发展进步尤为重要。 B.错误 18.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省份,在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中,青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A.正确 19.经过连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青海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条件。 A.正确20.2010年4月8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来到青海大学,给近千名来自全省各高校学生代表作了题为《我眼中的青海》的省情形势报告,寄语广大学子,希望大家勤奋学习,励志成才;坚定信念,勇担责任;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紧握青海发展的接力棒,奋力冲入下一个接力点,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2009年,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A.正确 三、判断题: 1. 无弋爰剑是青海早期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A. 正确 2.赵充国在河湟地区的屯田安边政策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解决了军粮转运的困难,又为西汉王朝在边疆的防御力量巩固持久,河湟地区得以保全,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A.正确 3.青海近代史上的朱绣因为代表北洋政府入藏,促成西藏问题和平解决,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称为“边事专家”。 A.正确 4.杨应琚曾数次出任西宁道,为西宁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B.错误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答案 【篇一: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及答案】 class=txt>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第一讲、 第二讲) 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 72.12 2.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得名,简称“ 3.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 成青南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4.青海省总人口为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全国第三位。 5.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江河的源头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近 5000米的青海南部高原。 6.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公里。 7.青海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中,有不少是国家的艺术精品。例如1973年在大通上孙家寨 1995年在同德宗日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8、上奏朝廷,在河湟地区。 9、唐代,饮茶成为青藏高原吐蕃等民族普遍的饮食习惯,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这时在农牧交易活动中市渐渐兴起,并成为一般民族贸易的代名词。 10.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50年 1.湿地: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赋予“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等多种美称。例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七大重要湿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 2.河湟谷地:河湟谷地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县以北的黄河龙羊峡河段以下流域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 东部达板山与积石山之间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带,主要由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两个河流冲击平谷构成。谷地范围包括省会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全部。

第七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A. 故事 B. 山歌 、单项选择题 1. ( )是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 A. 河湟文化 B. 环湖文化 C. 柴达木文化 D. 昆仑文化 答案 :D 2.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 )的神话故事。 答案: B 3. 有关撒拉族族源传说的历史传说是()。 A. 《古兰经》 B. 《南京珠玑巷》 C. 《牧鞭的来历》 D. 《骆驼泉》 答案 :D 4. 《格萨尔》史诗是著名的 ( ) 族英雄史诗。 A. 蒙古族 B. 土族 C. 藏族 D. 撒拉族 答案 :C 5. 《拉仁布与吉门索》是()族著名的爱情叙事诗。 A. 蒙古族 B. 土族 C. 藏族 D. 撒拉族 答案 : B 6. 《马五哥与尕豆妹》是()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A. 蒙古族 B. 土族 C. 回族 D. 撒拉族 答案:C 7. 《祁家延西》是土族人民著名的( )。 A. 历史传说 B. 英雄叙事诗 C. 英雄史诗 D. 爱情叙事诗 答案 : B 8.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各民族当中的一种()。 C. 小说 D. 传说 答案 : B 9. 玉尔是撒拉族传统()。 A. 青海湖 B. 黄帝和西王母 C. 夸父 D. 黄帝

A. 故事 B. 乐器 C. 小说 D. 情歌答案:D 10. 《巴西古溜溜》是一首古老的()情歌。 A. 土族 B. 撒拉族 C. 藏族 D. 回族 答案: B 11. 《库咕笳》是流行于青海互助和青海民和()中的情歌。 A. 土族 B. 撒拉族 C. 藏族 D. 回族答案: A 12. “藏族婚宴十八说”是流传在青海省()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 A. 黄南藏族聚居区 B. 东部农业区藏族聚居区 C. 玉树藏族聚居区 D. 海南藏族聚居区答案: B 13. 青海民和的目连戏据传是明初由移民从()带过来的。 A. 南京 B. 苏州 C. 河北 D. 兰州答案: A 14. 青海传承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的是地处河湟的()皮影。 A. 乐都 B. 平安 C. 湟源 D. 大通答案: D 15 .藏戏起源于()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A.7 B.8 C.6 D.9 答案:B

秋季青海电大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青海电大7814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国开平台。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 一、单选题(共25题) 1. 《格萨尔》史诗是着名的()族英雄史诗。 A. 蒙古族 B. 土族 C. 藏族 D. 撒拉族 2. 每年(),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 腊八 B. 正月十五 C. 二月二 D. 六月六 3.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的神话故事。 A. 青海 B. 黄帝和西王 C. 夸 D. 黄帝 4. 青海()的服饰所体现的宗教色彩就比较浓厚。其强调必须用服饰将其严密地包裹遮蔽起来,并以遮盖全身为美,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 A. 土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撒拉族 5. 截至2008年,()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 9 B. 10 C. 11 D. 12 6. 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着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的祖先。 A. 汉族 B. 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7. 青海地区()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 经济 B. 民族 C. 地区 D. 社会 8. 在青海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中,()是农牧区的天然分水岭。 A. 青海湖 B. 祁连山 C. 日月山(古代称赤岭) D. 昆仑山 9. 撒拉族主要从事()。 A. 商业 B. 农业 C. 牧业 D. 园艺业 10. 乐都话共有()个声调。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三.)答案

第 1 页共 5 页地域文化平时作业(4)(第七讲) 1、解放前青海由于长期受马步芳政权的统治,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国民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2、 1951年到1954年,青海全省各族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全部建立了乡以上的各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各少数民族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要求。; 3、“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中小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数有大幅度的增加,还建立了 7所民族师范学校。 4、 1964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大三线战略后方建设,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 5 、1979年9月,青藏铁路铺轨到戈壁新城格尔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从此、蜿蜒伸展的铁路线就牵起了人们对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梦想,再也没有松开。 6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5.54亿元跃升到2009年的1081.27亿;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 428元元跃升到2009年的 19454元元。(见教材P243页) 7、2001年7月1日,青海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宁曹家堡机场至至韵家口全线通车。 8、2008年,青海省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发展,“两横三纵三条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基本形成,省会、州府、县城之间全面通公路,实现了乡乡通公路,行政村基本通公路。 9、每年的夏季,青海都举办一项盛况空前的国际体育赛事—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05年它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为亚洲顶级赛事。 10、青海发展的总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 1.三线建设:1964年,中央决定对国家进行三大线(战略后方)建设,青海是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地区之一。由此,青海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建立了西宁钢厂、黎明化工厂等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改变了青海工业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增强了青海工业生产的能力。 2.“青洽会”:即从2002年开始青海每年举办的“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目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1)(第一讲、第二讲) 一、填空(2×10=20分) 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2.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3.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成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4.青海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青海还是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5.青海少数民族人口约25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一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占全国第三位。 6.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亚洲脊椎”的美称,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2500多公里。 7.吐谷浑历史的辉煌之处在于将荒原青海打造成了繁荣的丝路通道,并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马文化。 8.青海的茶马互市最为兴盛的是在明代代,在这个时期确立茶马征发了制。 9.青海正式建省在1928年,1929年10月,时任青海省政府委员的代理青海省政府事权,青海从此进入马家军阀通知的时期。 10.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青海 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名词解释(4×6=24分) 1.湿地 2.河湟谷地:河湟谷地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以北的黄河龙羊峡河段一下流域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东部达板山与积石山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带。是全省自然条件最为优越

的沃土,成为各名族共同繁衍生息的锦绣家园。(42页)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珧马家村而得名,是中原仰韶文化西向发展而形成的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文化从公元前38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延续了2000年时间。马家窑文化遗存发布在东起甘肃泾水、渭水上游,西至青海海南境内,北抵宁夏清水河流域,南达四川阿坝北部的广大范围内。青海东部是马家窑文化分布的重要区域。 4.茶马互市:中原农耕社会从北方及西北地区游牧民族中引进马匹,而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则用马等畜产品来交换中原地区的茶叶等农产品及手工业品,从而形成的农牧交易关系。从唐代开始,由于交易中茶叶成为重要商品之一,因此在农牧交易活动中,茶马互市渐渐成为一般民族贸易的代名词。茶马互市在西北地区盛行了千年之久,对促进西北地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判断题(8×1=8分) 1.青海草原是全国有名的牦牛之乡,牦牛数量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 2.青海西北干旱区主要是指青海湖盆地和河湟谷地。() 3.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4. 祁连山的三大优势矿产资源是煤、石棉、沙金。() 5. 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被称为“青藏分水岭”。() 6.青海境内的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河湟地区,特别是民和、乐都两县最为密集。() 7.吐谷浑是人名,也是国名和部落名。( ) 8.唐代的茶马互市主要是与青海、甘肃地区之间进行。() 三、简答题(4×8=32分) 1.目前青海省的辖区共有哪些? 答:目前,青海共辖有1各地级市、1个地区和6个民族自治州,即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之一。下辖46个县(市、区、行委),其中县37个(含民族自治县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2个,县级行委3个。 2. 为什么说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 答: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具现实开发价值的资源富集区,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好、分布广、优势明显。目前,青海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大概有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二

(第三讲、第四讲) 一、填空(2×10 =20分) 1.朝时期,青海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6个民族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 2.回族一般都有经名和“官名”两个名字,“官名”是式姓名,体现了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的交融。 3.有“彩虹的使者”之誉的土族,有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节。 4.撒拉族注重开斋节、古尔邦节和三大节日。 5.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有两个重要系统,一个是发源于西部的,一个是受昆仑神话影响而形成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这两大神话系统后来相互融合,形成了楚辞中的。 6.《格萨尔》又名《格萨尔王传》,是我国民族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7.热贡艺术包括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 8.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之为,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加上参演者极尽狂欢之态,因而被一些学者称作是。 9.玉树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卓”舞主要流行于、、几个县。 10.在青海,规模大小不一的“花儿会”数目甚众,具有代表性的是——多于 农历四月八举行。

二、名词解释(4×6 =24分) 1.寺坊:回族绕寺而居,称为“寺坊”,“寺”即清真寺,是回族社区的核心、标志和灵魂;“坊”是社区的整体和构成。 2. “花儿”:“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并为汉、回、土、藏、撒拉、蒙古、保安、东乡、裕固等9个民族广为传唱的山歌,其主题一是礼赞生命,歌唱青春,一是诉说衷肠,表达男女之间的深情爱意。 3. 唐卡:唐卡是热贡艺术中的一种,又叫唐嘎、唐喀,是藏文译音词,是刺绣或绘制在布、绸、绢等织物上的卷轴画,主要流行于藏区。唐卡绘制内容繁多,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神话传说、人文历史、社会风俗等诸多内容,被誉为是了解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4. 伊舞:伊舞:“伊”是流行于玉树地区的一种融诗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民间歌舞。在玉树纷繁的民间歌舞中,“伊”是参与性、娱乐性最强,且较少受宗教影响,同时又不受时空限制的一种民间歌舞。它自由、浪漫、粗犷,豪放,具有表演与自娱、规范与随意并行的特点。 三、判断题(8×1 =8分) 1.青海花儿只有汉族传唱。() 2.清朝时期,青海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6个民族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 3.燃灯节是汉族的节日。() 4.撒拉族被称为黄河骄子。() 5.目前,《格萨尔》已经有了固定的文本。() 6.“花儿”不仅是唱出来的,而且是“浪”出来的。() 7.在众多的热贡艺术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堆绣。()

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第十二章 一、单选题 1.()年8月,青海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全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5 B、1956 C、1957 D、1958 答案:A 2. “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学数量增加,建立了7所民族师范学校,创办了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在民族公学的基础上创办了()。 A 、青海师范大学 B、青海民族学院 C 、青海教育学院 D 、青海师范专科学校 答案:B 3.()年新年伊始,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青海省委确定了把全省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发展思路。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答案:A 4.截至2008年,()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9 B、10 C、11 D、12 答案:B 5. 在青海省政府公布的第一、二批10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热贡艺术”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启加等()名民间艺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A、4 B、5 C、6 D、7 答案:A 6. 2003年青海全省提出了以()行业为突破口,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A、音乐艺术 B、工艺美术 C、石刻艺术 D、书法艺术

答案:B 7.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新引擎。 A、文化产业 B 农作物产业 C、工业 D、建筑业 答案:A 8.()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简称环湖赛)诞生。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答案:B 9.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体育文化品牌。 A、环湖赛 B 、电影节 C、黄河极限挑战赛 D、攀岩赛 答案:A 10.()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风貌得天独厚,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厚多彩的摄影创作资源,被誉为“摄影艺术的天然宝库”“摄影家的天堂”。 A、青海湖 B、三江源 C、黄河源 D、长江源 答案:B 11.()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诞生。 A、2007 B、2008 C、2009 D、2010 答案:A 12.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集采风、创作、论坛、朗诵于一体,中西合璧,已成功跻身为世界()大诗歌节之一,为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A、六 B、七 C、八 D、九 答案:B 13.山地纪录片节从2008年的22个国家、343部纪录片参与,发展到2014年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540部影片角逐()大奖,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会。

2016年青海省导游资格证考试面试题库

景区讲解 (一)青海省省情 1、地理位置及概况 2、资源 3、主要景区(点) (二)青海湖、日月山、鸟岛 1、青海湖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著名的“青藏公路”151公里处,青海湖的面积445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环湖一周是360公里,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湖面海拔3260米,水深平均19米,最深的地方28米。 2、“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其中青海境内长1386公里,国道经过日月山和青海湖。 3、日月山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带,是农业区与牧业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青海内流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天然分界线,古时称赤岭,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4、鸟岛是我国8个鸟类保护区之一,居于首位,成立1975年,位于青海湖的西北隅,由一东一西两个岛屿组成,主要鸟类有斑头雁、鱼鸥和棕头鸥、鸬鹚等,还分布有大天鹅、普氏原羚及黑颈鹤。 5、景区及传说。 (三)塔尔寺 1、地理位置:湟中县鲁沙尔镇,距西宁市西南27公里处,是国家5A级景区

2、历史记载及传说 3、建筑规模与风格 4、艺术三绝 (四)原子城探秘 1、地理位置及概况 2、基地的创建及时间 3、原子城的主要景点 4、其它(原子城周围令人神往的旅游景点,“中国西部歌王”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及《在那遥远的地方》,西海郡城遗址,海晏县哈勒景乡)(五)土楼观 1、土楼观地理状况 2、景区特点 3、土楼观的建筑组成 4、其它(关于闪佛的传说,关于邓训、八仙故事的传说) (六)互助土族风情、循化撒拉族风情(只选1题) 互助土族风情 1、土族的起源 2、宗教信仰:土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同时信奉本教、道教。 3、土族的服饰、头饰 4、婚礼的程序 5、饮食习惯及禁忌 6、做客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考试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省情考试参考答案 第一讲(山宗水源) 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 2.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3.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4.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恒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成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5.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民和县的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 6.青海人口密集的河湟地区盛夏6至8月平均温度为5.4~19.9°,省会西宁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夏都”。 7.青海是全国五牧区之一,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全省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和新疆,居第四位。 8.青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公认的野生动植物王国,经国务院批准的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有257种,其中分布于青海境内就有69种。 9.为了有效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国家和青海省已批准建立了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湖鸟岛、玉树隆宝滩等著名保护区。 10.青海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黄河上游是青海省水电资源最密集的地方。 11.青海还是太阳能和风能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2.青海少数民族人口约256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一半。 13.青海省目前共辖有1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个地区和 6 个民族自治州。 14.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江河,他们的源头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南部高原。 15.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总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仅半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430个。 16.三江源头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海拔3450~6621米之间。 17.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亚洲脊椎”的美称,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2500多公里。 18.唐古拉山是青海境内最为险峻的一座山脉,它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被称为“青藏分水岭”。 19.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 20.河湟谷地是青海省内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的人口稠密地区。 1.青海省的总面积是7 2.1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四)。 2.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 3.青海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占全国(第三位)。 4.青南高原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是全省最大的一个地理单元。 5.青海东部季风区包括祁连山东部、青海湖盆地和(河湟谷地)。 6.青海省气候特征干燥、少雨、多风、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7.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 8.青海粮食作物中,闻名遐迩的地方特色作物是蚕豆和(马铃薯)。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 青海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 屏障和资源宝库。近年来,青海省情考试成为了考生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 大家揭示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一、自然地理 1. 青海省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 答案:青海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理区域。 2. 青海省的地势特点是什么? 答案:青海省地势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3. 青海湖是青海省的著名湖泊,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请问青海湖的面积有 多大? 答案:青海湖的面积约为4400平方千米。 4. 青海省是我国最大的省份之一,它的面积有多大? 答案:青海省的面积约为72.2万平方千米。 二、人文历史 1. 青海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请问青海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答案:青海省有36个少数民族。 2. 青海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请问青海省有哪些著名的佛教寺庙? 答案:青海省有塔尔寺、青海湖寺、五华山寺等著名的佛教寺庙。 3. 青海省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请问青海省有哪些著名的民俗节日? 答案:青海省有藏族的春节、回族的开斋节、土族的苏尼节等著名的民俗节日。

4. 青海省是我国的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请问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有哪些? 答案: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有牛、羊、马等。 三、经济发展 1. 青海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答案:青海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能源、矿产和旅游业。 2. 青海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请问青海省主要的矿产有哪些? 答案:青海省主要的矿产有煤炭、铜、铝、锌等。 3.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丰富,请问青海省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答案:青海省有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祁连山等著名的旅游景点。 4. 青海省的能源资源丰富,请问青海省主要的能源有哪些? 答案:青海省主要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了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的答案,更加了解了青海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青海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考试的学习,对青海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护和珍爱这片美丽的土地,共同推动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

青海省情考试试题答案 1.什么是青海省?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它是中国 内陆省份中海拔最高的省份,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 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因为它是中国许多重要河流的源头,如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它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 样的民族特色而闻名。 2.青海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青海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西域文明。在古代,这个地区是西 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融合中亚、西域和中国东部文化的交汇点。 在13世纪的元代,这个地区成为苏丹朝的领土,并且在随后的几个世 纪里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在20世纪中叶,青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一部分,成立了青海省。 3.青海省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青海省地理上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它的地势高低起伏,包括高山、高原、盆地、河谷等地形。青海省是中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内陆湖泊(青海湖)和河流(黄河)的省份。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也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青海省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如 茫崖、泉湖、草原等。 4.青海省的气候是怎样的?

青海省的气候类型主要是高原气候和寒冷的半干旱气候。由于高原 的海拔高度,青海省的气温变化范围较大,昼夜温差较大。夏季凉爽,冬季寒冷。青海省的气候条件适宜高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5.青海省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 名的是藏族和回族的文化。青海省有许多重要的宗教和文化遗址,如 塔尔寺、拉卜楞寺、观音阁等。这些寺庙和神庙是藏传佛教和伊斯兰 教的重要场所,也是青海省文化的象征。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丰富多 样的传统手工艺品,如青海玉器、青海毛织品等。 6.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青海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牧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青海省是 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区,有大量的藏羚羊、无尾熊等珍稀动物资源。青 海省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有丰富的煤炭、盐、铝土等资源。 此外,青海省的美丽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7.青海省的环境保护状况如何? 青海省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独特的生态环境,青海省积极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护环境。这些措施 包括加强生态保护,限制环境污染,推广清洁能源等。青海省也组织 了众多的环保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总结:

第九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第九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第九章青海民俗文化 一、单选题: 1、()又称为“大尔德”,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波斯语称“肉孜节”。 A 开斋节 B 六月会 C 宰牲节 D 那达慕 答案:A 2、()一般称为“古尔邦节”,意为“献祭”“献牲”,是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 A 开斋节 B 那达慕 C 宰牲节 D 纳顿 答案:C 3、()被称为“西北地区的狂欢节”,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 A、端午节 B、中秋节 C、花儿会 D、腊八节 答案:C 4、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A、赛马会 B、中秋节 C、藏历新年

D、端午节 答案:C 5、()是玉树地区最热烈、最隆重的传统娱乐节日,一般在青稞将熟、牛肥马壮的 7—8 月举行。 A、那达慕 B、赛马会 C、纳顿 D、中秋节 答案:B 6、土族()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以民和三川地区最有特色。此节日是民和山川地区的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 A、赛马会 B、纳顿 C、那达慕 D、新年 答案:B 7、()是青海地区较流行的一种面食,是用菜籽油煎的薄饼。做法是在白面饼上擦好香豆粉(用香豆叶磨成)、花椒粉、食盐等调料,烙时用尖嘴油壶盘旋式浇油。 A、酿皮 B 狗浇尿 C、锅盔 D、面筋 答案:B 8、汉族一般在春节的时候会做(),制作的时候先把面发好,把发好的面掺上菜籽油或花生油,和好面之后将面搓成拉条或挂面状下锅油炸。 A、油饼 B、干粮 C、馓子 D、拉面 答案:C 9、()藏语称为“玛尔”,是直接从牛奶或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地域文化试卷(一)

本科各专业《地域文化.青海省情》试题参考答案(B)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72.12万557.3万 2.256万三 3.塔里木盆地与藏北高原“青藏分水岭”。 4. 1 1 5.土族纳顿节 6.洗礼敖而波礼 7.兼容并蓄佛像 8. 昆仑神话蓬莱神话。 9.南传佛教藏传佛教 10.优势资源工业体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河湟谷地: 河湟谷地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县以北的黄河龙羊峡河段以下流域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东部达板山与积石山之间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带,主要由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两个河流冲击平谷构成。谷地范围包括省会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全部。 2.唐卡 唐卡是热贡艺术作品之一,又叫唐嘎、唐喀,为藏文音译,是刺绣或绘制在布、绸、绢上的彩色卷轴画。唐卡最初是写在织物上的文告,后来逐渐演变为宗教绘画,主要流行于藏区。唐卡绘制内容繁多,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神话传说、人文历史、社会风俗等诸多内容,被誉为是了解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3.宗喀巴 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佛教理论家,被誉为“第二佛陀”。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出生于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即塔尔寺所在地。经过刻苦学习,34岁时成为一代名僧。1388年起,开始进行宗教改革,创立格鲁派。并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构建了自己的佛学体系。1419年圆寂于甘丹寺。 4.“青洽会” 自2002年起,青海每年都举行一届“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即“青洽会”,目的是通过对外宣传、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展青海与全国其他城市,乃至世界各地

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青海社会经济发展。青洽会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走近青海、了解青海的窗口。 三、判断正误题(8×1=8分) 1.青海西北干旱区主要是指青海湖盆地和和河湟谷地。(×) 2.祁连山的三大优势矿产资源是煤、石棉、沙金。(√) 3.齐家文化处于原始氏族制度解体的时期。(√) 4.“家西番”是河湟农区藏族汉化的一部分群体(√) 5.关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周穆王西巡与西王母相会于昆仑瑶池的内容。(√) 6.在众多的热贡艺术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堆绣。(×) 7.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8.2009年,董振堂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 简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第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 第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第四,三江源地区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2.举例说明“花儿”艺术的主题? 一是礼赞生命,歌唱青春;二是诉说衷肠,表达男女之间的深情爱意。 3.为什么说藏传佛教寺院既是宗教信仰中心,也是文化传播中心? 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既是宗教信仰中心,也是文化传播中心。青海地区较大的寺院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习经、修行和讲辨制度以及相应的经院建制。可以说,寺院所传承的是一个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庞大的文化系统,涵盖了所信仰民族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学艺术、建筑、雕塑、绘画、医药、天文历算等地方方面面的文化成果,成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寺院是这些文化以及传统传承的桥梁。 4.简述青海发展的七大战略? 生态立省、科教兴青、人才强省、开放融入、资源转换、可持续发展、民众创业

青海地域文化

单项选择题(20 个) 1、青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 万年前的()晚期 A、新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旧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答案:C 2、约在距今约6000 年前,青海地区进入了()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A、辛店文化 B、齐家文化 C、卡约文化 D、马家窑文化 答案:D 3、发达而且规模宏大的()是马家窑文化的一个显着特征。 A、制铜业 B、制陶业暨彩陶文化 C、石器制造业 D、青铜器制造业 答案:B 4、齐家文化除铜器之外值得注意的又一文化元素是()。 A、彩陶文化 B、青铜器文化 C、玉文化 D、建筑文化 答案:C 5、()对我们研究高原早期民族如藏族、羌族的起源历史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族交流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A、宗日文化 B、齐家文化

答案:A 6、两汉时期,( )是青海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 A 、汉族文化 B 、臧族文化 C 、鲜卑人文化 D 、羌人文化 答案: D 7、东晋隆安元年 (397 年 ), 河西鲜卑秃发氏首领秃发乌孤在青海境 内建立了( ),存在了 18 年,对开拓河湟地区、促进社会进 步 作出了贡献。 8、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青海境内建立的( ),立国达 350 年之久,极大地促进了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A 、前秦政权 B 、后凉政权 C 、南凉政权 D 、吐谷浑政权 答案: D 9、 南北朝时期青海境内的( 了很大的发展。 A 、丝绸之路南道 C 、丝绸之路北道 A 、前秦政权 C 、南凉政权 答案: C B 、后凉政权 D 、吐谷浑政权 )即青海道由于河西的战乱得到 B 、丝绸之路西道 D 、丝绸之路 )开始在青海兴起,对青海社会进步

2012春青海省情平时作业

2012春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东北部72.12万 2.青海省总人口为 562.67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264.32 万 3.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 4.3000多米,6860米 5.聚宝盆盐湖资源 6.马家窑文化彩陶 7.丝路通道马文化 8.1929年1月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50年1 月 1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青海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名词解释(4×6=24分) 1.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七大重要湿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青海湖地处西部干旱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三大区域的交汇地带,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青海湖东西长约106公里,南北最宽约63公里,环湖一周大概365公里,湖泊水面面积4548.3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约19米,最深处达28米,蓄水量为1050亿立方米,整个湖泊就像一盏巨大的椭圆形翡翠玉盘嵌在高山草原之间。 2.河湟谷地:河湟谷地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县以北的黄河龙羊峡河段以下流域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东部达板山与积石山之间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带,主要由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两个河流冲击平谷构成。谷地范围包括省会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全部。 3.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村而得名,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向西发展而形成的具有谐波地域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该文化从公元前3800到公关前2000年,延续了2000年,青海东部是马家窑文化分布的重要区域。发达而且规模宏大的制陶业即彩陶文化是马家窑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4.小北京“丹葛尔”:雍正初年,清朝政府在平定青海蒙古贵族罗布藏丹津叛乱后,选定日月山东侧的丹噶尔作为农牧区间产品交易的“市口”,丹噶尔由此发展成为青海地区最大的农牧产品集散市场。丹噶尔附近的日月山就是唐代的赤岭,是青海农牧两区的天然分界线,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

青海地域文化

青海地域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1、青海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A、澜沧江流域B、长江流域C、三江源D、黄河流域答案:D 2、青海境内的考古学文化与密切联系,与华夏文化同样古老,对中华文化有着卓越的贡献。A、宗教文化B、羌文化C、藏传佛教D、藏文化答案:B 3、从文献记载和研究发现来看,青海的文明历史至少在以上。 A、2000年 B、5000年 C、4000年 D、3000年答案:D 4、,中原王朝对青海东部河湟地区进行占领和开发,设置郡县,屯田移民,青海地区进入封建社会。A、西汉中期B、东汉中期C、唐朝D、秦朝答案:A 5、藏族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演唱篇幅最长的史诗,也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 A、《文成公主入

藏》B、《格萨尔》C、《汗青格勒》D、《顾实汗》答案:B 6、隋唐时期,在青海历史文化上有重要影响。是青海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 A、鲜卑文化 B、藏族文化 C、吐蕃文化 D、羌人文化答案:C 7、自()起,青藏高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纳入中央统辖范围之内。 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答案:B 8、,中央王朝在今青海地区的封建统治更加巩固,对青海各族人民实行因俗而治、土流参治等带有浓厚的地区和民族特点的政策。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清时期 D、南北朝时期答案:C 9、青海文化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根基。A、昆仑文化B、藏族文化C、汉族文化D、多民族文化答案:A 10、青海宗教文化中的绘画、、建筑是是青海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最具民族特色和地

域特色。A、文字B、语言C、雕塑D、歌舞答案:C 11、青海文化不仅多元而且发展。A、共同B、和谐C、矛盾D、统一答案:B 12、从北朝晚期至中唐时期漫长的岁月里,实际上成了中西交通的中心之一。A、丝绸之路B、丝绸之路青海道C、丝绸之路北道D、丝绸之路西道答案:B 13、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丰富多彩的是青海历史的鲜明特色所在。A、民族宗教文化B、歌舞文化C、文学艺术D、语言文字答案:A 14、的发掘填补了中石器在青海地理分布上的空白。A、马家窑文化B、海南州共和县拉乙亥遗址唐蕃古道C、民和喇家遗址D、海西小柴旦遗址答案:B 15、青海的各个都是一地的宗教文化中心,是研究其教派缘起、发展、派别形成及各宗派理论异同的重要史料。A、州府B、宗教教派C、中小学堂D、宗

青海地域文化

青海地域文化 第一篇:青海地域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20个) 1、()是青海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汉族答案:D 2、青海汉族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A、汉代 B、唐代 C、秦代 D、魏晋南北朝答案:A 3、青海汉族文化体系是以()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儒、释、道,杂揉,各取所需的文化局面。 A、道家 B、儒家伦理 C、佛教 D、宗教答案:B 4、藏族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游牧为主的(),因此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 A、畜牧业 B、农业 C、商业 D、手工业答案:A 5、受宗教文化的影响,藏族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和草原资源,具有很强的()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A、生态文化 B、游牧文化 C、农耕文化

D、商业文化答案:A 6、藏族的居住因地而宜,各不相同,以游牧为主的一般住在()。 A、“碉房” B、帐篷或毡房 C、平房 D、庄廓答案:B 7、()大量伊斯兰信仰者集体移居青海,经过长期同当地各民族密切交往,逐步繁衍发展成今天的青海回族。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答案:B 8、青海回族文化的宗教属性,是()所具有的基本特征。A、佛教文化 B、道教文化 C、伊斯兰教文化 D、儒家文化答案:C 9、青海的()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A、传统建筑 B、清真寺 C、学校 D、以上均不对答案:B 10、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之为“土尔克文”。 A、英文字母 B、汉语拼音 C、青海方言 D、阿拉伯文字母歌舞答案:D 11、青海撒拉族居住集中,不论大小,自成区域。房屋建筑形式是木泥结构平顶式建筑,住房四周以土墙围成()。A、三合院 B、“庄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