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但是它们有一些重要的区

别和联系。

感觉是指人们所感知到的外在世界的特性。感觉是由物理刺激引起的,例如光线、声音、温度等。它们可以通过皮肤、眼睛、耳朵、

鼻子和其他感官接收器来感受。感觉是直接的、快速的、个人的,并

且通常不涉及到意识或思考。

知觉则是指人们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涉及到人们对输入信息的意识、选择、记忆和解释,并且通常涉及到

意识、思考和情感等高级认知能力。知觉可以是个人的、个人的,也

可以是集体的、社会的,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感觉和知觉之间有一个重要的联系,即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因为感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第一步。但是,知

觉不一定是先于感觉而产生的,它可以是基于已有的感觉信息进行加

工和组织而产生的。例如,人们可以利用已有的视觉信息来识别和分

类新的物体,这就会产生新的知觉。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体

现在感知的不同类型、加工和组织的方式、空间和时间的要求等方面。

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 感觉就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而知觉就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低级阶段;知觉则是整体属性的反映,是高级阶段。两者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在首例感觉剥夺实验—麦克吉尔实验中,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让被试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在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上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开始阶段,许多被试都大睡特睡,或者思考其他事情。然而,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他们便决意要逃脱这种单调乏味的环境。实验的结果显示:被试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才能恢复正常。感觉剥夺能够对被试的心理和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涉及了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也触及了诸如态度、遵从、动机与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而这些主要体现在注意力涣散,不能聚精会神地从事某种活动;思维的混乱,不能明晰地思考问题;知觉能力的损伤,不能正常地进行感知活动和分析;想象能力的畸变,有些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现象;被试心理上的焦虑不安,使被试产生痛苦和想逃脱的愿望。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基础上的。有机体在每一年龄阶段都和它的环境不断发生交往,被试对实验环境的出乎意料的反应,正是其离不开所处环境的证明。形成人们的知觉和注意的习惯方式有赖于我们早期所受的环境影响。换句话说,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主要只听见本民族的语言,因而被剥夺了非常丰富的听觉经验。在我们还是婴儿时,这样的环境就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系统,以致我们总是通过我们早期经验的局限性来看待世界,使我们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它对人来说意义重大。剥夺感觉就势必会影响知觉、记忆、思维等较高级的和复杂的心理现象。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连正常的心理机能都得不到维持。认识环境是一种比物质享受更迫切更强烈的需要。处于感觉剥夺情境的被试,虽然生理的需要、物质的享受得到了满足,但是更高一级的认识上的需要却受到了抑制。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产物,离不开赖以生存的人类社会环境。 感觉的产生流程也是有趣的。外界刺激发出刺激信号,感受器将物理信号的物理形式转化为能被神经系统加工的细胞信号,然后神经细胞通过觉察器整合信息,提取刺激的大小、强度等信息,最后由大脑特定的感觉区和联合皮质形成我们的感觉。感觉又分为视觉、听觉、前庭觉和痛觉。视觉的产生流程是视觉的感受器即视网膜上的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其中椎体细胞感受白天的光线,杆体细胞感受黑夜光线(暗适应),神经细胞就是双极细胞,它可以整合感受器发来的神经冲动,传递给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轴突形成视神经,将外面的视觉信息

第1讲 感知觉与注意

感觉与知觉 考点聚焦 1.本节在历年考试中大多以单选题形式进行考察。 2.在历年考试中,各类心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规律是考察重点,考生需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各个概念的内涵,对于认知过程中的相关规律及特性要重点掌握。 一、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含义 1.感觉的含义 人脑通过感受器接受并认识了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它作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为他们提供原始资料。 2.知觉的含义 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知觉是人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通过它可以了解事物的意义,因而具体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第二,第二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一起相同的感觉; 二直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直觉的反映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第三,第三,从生理基础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和知觉又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直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第二,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离开了当前事物的直接影响,便不可能产生任何感觉或知觉。 第三,第三感觉和知觉密不可分,感觉只是在新生儿中才有,二在儿童和成年人实际的心理活动中,单纯的感觉是很少有的,总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知识拓展 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知觉依赖作为感知主体的人的主观取向和经验这些头脑中已存的信息进行加工。知觉中,已有的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就越占优势;反之,非感觉信息越少,就只能更多依赖感觉信息,从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1视觉 1)视觉刺激 任何感觉都是由刺激引起的,引起视觉的刺激是光,而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对人眼儿说的可见光只是电磁辐射中狭窄的区域380-780nm。刺激物除了少数光源,大部分都是反射光,因此我们接受的刺激由光源的特性和反射物体表面决定。 2)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眼球的结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眼球外面还有三对眼肌,分别受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支配。 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屈光作用);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是网膜(感光)和视神经内段。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都是屈光介质。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分为外层的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中间的双极细胞;内层的神经节细胞。 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不同点: a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一个是棒状一个是椎状。 b在网膜上的分布也不同;网膜上对光最敏感的区域中央窝只有锥体细胞没有棒体细胞;离开中央窝棒体细胞逐渐增多,在16o-20o度处最多。 在网膜的边缘只有少量的锥体细胞。在中央窝附近,有一个对光不敏感 的区域叫盲点,来自视网膜的视神经节细胞的神经纤维在这里聚合成视 神经。 c功能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 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知识拓展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含义 2.功能与作用 3.相互关系 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含义 2.功能与作用 3.相互关系 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分析 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2.认知对感觉和知觉的调控 3.感觉、知觉与认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感觉、知觉和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许多人对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存在模糊的认识,本文将通过对感觉、知觉和认知的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含义

感觉是指人体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对客观外界刺激的反应。感觉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起点,是对外部世界的最初认识。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它是对感觉输入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功能与作用 感觉提供了外部世界的具体信息,如颜色、声音、温度等,而知觉则将这些信息组合成有意义的整体,使我们能够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 3.相互关系 感觉和知觉密切相关,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升华。感觉为知觉提供了素材,而知觉则使感觉具有了意义。 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含义 认知是指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应用的过程,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判断、推理等多种心理活动。 2.功能与作用 认知使人们能够对感觉和知觉到的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从而形成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把握。认知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3.相互关系 认知与感觉、知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感觉和知觉为认知提供了原始信息,而认知则对这些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 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分析

知觉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 理过程,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人对感官所提供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解释 的过程。 ?知觉在解释事物时需要调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补充,知觉的产生借用了先前 的一些感觉。 ?感觉信息:当前感官直接所提供的刺激物的特征、属性。 ?非感觉信息:先前感觉所获得的属性、特征(过去经验)。 ?知觉是感觉信息和非感觉信息的整合,从而得到对事物的理解。 二、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往往是多种分析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知觉一方面依赖于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特性的加工(称自下而上的加 工,或称数据驱动加工)。另一方面取决于调用的经验(自上而下的加工,或称概念驱动加工)。 2、联系 ?感觉与知觉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 ?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周围物体的大 小影响大小知觉 三、知觉的信息加工 (一)自下而上的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细小的感觉信 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组合便形成了知觉。 ?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知觉的产生依赖于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 物的特性所做的加工,而无需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 ?以这种观点来解释我们对感觉环境的识别的理论称为模式识别理论。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这 就是模式识别。 主要的模式识别理论 1、模板说 (1)核心思想: ?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储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 的袖珍复本,即模板,模板与外部模式有一一的对应关系。 ?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储存的各种模板 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 感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2、感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 3、感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如“感觉剥夺”实验。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产生感觉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系统。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个部分 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l、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2、区别: (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 (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

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反映现实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将各种感觉有机的结合而成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心理过程。 共同点: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象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区别: 第一、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第三、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吸引消费者注重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广告促销,营业推广,公关宣传,人员倾销 促销战略主要有一下几种体式格局 有意注重是增进消费者采办的直接前提,是各种注重形态中最有意义的一类。但有意注重的形成不完全取决于消费对象的刺激强度,而主要决定于预先确定的消费目标。显然,预定目标越明确,有意注重的形成绩越顺利。为此,广泛的哄骗各种宣传媒体,帮忙消费者在充实相识商品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不掉为博得消费者有意注重的有用路子。 价格上,按照你的产品特色举行差别的定价,,要是定位于低消费整体,最佳采用市场渗透战略,,要是定位于高消费整体就用撇脂战略, 传统的营销组合工具就是4p 在选择渠道上也能够选择消费者熟知的,或是具备大好信誉的营销渠道 此外,无意注重以直接兴趣为基础,及消费对象本身缺少吸万有引力,消费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消费勾当的成果。由此,充实展览商品效能和使用路子,增长消费者的间接兴趣,也是维保有意注重的重要路子。 制定有特色的广告促销,营业推广方案,就ok 没有最佳谜底 无意注重是有意注重的先导。很多消费者都是在无意注重的基础上对某种商品孕育发生有意注重,继续往前引发采办举动的。是以,经由过程在呢国度消费刺激的强的,诸如:商品的颜色艳丽度、技俩新奇度、广告的音频高度、构想的灵巧高明程度等,来提高消费者(责任编辑:admin)

[感觉和知觉概述]知觉和感觉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 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感觉和知觉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人的各种感受器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各种感受器分别反映事物的不同属性。如视感受器专门反映客体的光刺激;听感受器专门反映客体的声刺激。能够引起某种感受器反应的刺激,就是该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但是客观事物必须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影响人脑,才能产生感觉,一旦客观事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感觉便不再产生。 总之,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时,人脑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据引起感觉的适宜刺激物的性质和刺激物所作用的感受器,可把人类的感觉分成八种,见表7-1。 表7-1 人的八种感觉 感觉 种类 适宜刺激 感受器 反映属性 视觉 760~400毫微米的光波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黑、白、彩色

听觉 16~20 000次/秒音波 耳蜗的毛细胞 声音 味觉 溶于水的有味的化学物质 舌、咽上的味蕾的味细胞 甜、酸、苦、咸等味道 嗅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黏膜的嗅细胞 气味 肤觉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或伤害性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点、温点、痛点、触点冷、温、痛、压、触 运动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 肌肉、筋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身体运动状态、位置变化 平衡觉 身体位置、方向的变化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感觉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具有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选择性的特性。 二者区别: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比如说,客观事物是一个红苹果,你对这个苹果的感觉就是你看见了红色,你摸到了苹果的表皮,你感觉到了它的形状,你嗅到了它的香气,你还感受到了苹果的温度,湿度,你还掂量到了它的重量,这些都是红苹果这个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知觉就是你不仅看见了红色,你还摸到了它的表皮,感受到了它的形状,它的手感,它的重量,嗅到了它的香味等,总之就是这些感觉的综合告诉你,这就是一个红苹果。 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二者联系: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

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而且感觉是一个基础,它相当于各种直接刺激的接收器,而知觉靠着感觉的各种综合,加上以往的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进行判断。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 【单选题】1.看到一只茉莉花并能认识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知觉 B.感觉 C.错觉 D.色觉 【答案】A。解析: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错觉是歪曲的知觉。本题是对客观事物做了整体属性的反映,反映出是茉莉花。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心理过程—认知过程—知觉 【单选题】2.看到一只茉莉花是白色的,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知觉 B.感觉 C.错觉 D.色觉 【答案】B。解析:解析:感觉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本题干是引起的是视觉,对花朵的颜色做了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

知觉与感觉

知觉与感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知觉的时候,各种感觉就已经结合到了一起,甚至只要有一种感觉信息出现,都能引起对物体整体形象反映。例如,看到一个物体的视觉包含了对这一物体的距离、方位,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单一或狭隘感觉的研究往往只能产生于实验室中。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理解性)、选择性。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知觉的相对性—2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我们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象,从而知道它的意义。与感觉相比较,知觉又具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第一、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第二、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第三、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因而知觉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影响知觉的其它因素 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极大的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个人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知觉的选择性—1现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这个系统依赖于许多皮层区域的完整复合体的协调活动。知觉过程还受个性倾向性的影响。需要和动机对知觉过程有制约作用。布鲁纳和戈德曼(1947)以出身贫富不同家庭的儿童(10岁)为被试,要他们在同样的条件下估计各种硬币,以比较儿童的金钱价值与知觉的关系。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对硬币面积的估计都有夸大的倾向,但贫困儿童组的夸大倾向远超过富裕儿童组。这一结果说明了需求强度对知觉的影响。 观察知觉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观察是只涉及到知觉的狭义的观察,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知觉的选择性—2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现代心理学将观察视为人们发现并获取知识的重要一环,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 知觉的相对性 知觉是个体以其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感觉所获得资料而做出的主观解释,因此,知觉也

论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美学原理

感觉和知觉是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感觉和知觉的通联与区别进行论述,以揭示其在美学原理中的重要性。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与特点 感觉是人类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它是一种基本的、原始的感知方式,可以通过五官来感知世界的存在。感觉是一种直接的、不经过思维加工的知觉方式,其产生是一种非自主的生理过程。人类通过感觉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从而对外界的客体进行认知和理解。 知觉是人类对外界客体进行感知、认知和理解的心理过程。它是感觉活动的结果,是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工和整合产生的心理体验。知觉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需要经过思维的加工和整合,是一种自主的心理过程。通过知觉,人类可以对外界客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形成对事物的观念和认知。 二、感觉和知觉的通联 感觉和知觉是紧密通联在一起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通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作为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无法产生的。感觉为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信息,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 2.知觉是感觉的延伸和加工。知觉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它是对感觉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和整合的结果,是对感觉的延伸和加工。 3.感觉和知觉相互作用。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感觉提供了知觉的材料,知觉对感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对外界的认知过程。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尽管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通联和相互作用,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 1.感觉是直接的、原始的认知方式,是一种非自主的生理过程。而知觉是一种高级的、自主的认知活动,是感觉的结果和延伸。 2.感觉是对外界客体的直接感知和接受,是一种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知觉是对感觉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和整合,是对外界客体的深入认知和理解。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 1.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P11-12) ①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 ②调查法: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③心理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 ④实验法: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 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20) 相互关系感觉知觉 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 区别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 是最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 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 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 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1) 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 4.简述记忆的过程(P23-25) ①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 保持: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大脑的过程。 再认与再现: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识记为前提,检验保持的指标,也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②信息加工的过程:按信息论观点,记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个阶段。一般认为,每一阶段都包括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环节。 5.简述改善记忆的方法(P25-26) ①集中注意、增强记忆②及时复习③反馈④背诵⑤过度学习⑥记住要点⑦分散识记⑧意义识记⑨性质形似的材料不安排在一起学习⑩多样化复习 6.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28) ①定势②情绪、情感与动机状态③迁移④功能固着与变通⑤个性⑥策略 7.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9) 相互关系情绪情感 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 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 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 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 8.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30) 情绪状态指在特定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 ①心境:一种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特点为倾向性、微弱、平静、持久。 ②激情:一种在短时间内猛烈而爆发的情绪,特点为猛烈、短暂、爆发。 ③应激:一种出乎意料的在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特点为由巨大精神或躯体压力引起。 9.简述情绪的理论学说(P31-32)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闻到气味、尝到滋味、看到颜色、听到声音等。还有我们自己身体的内部状况,如感到疼、痒、胀、麻等等。 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为外部感觉,而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等属于内部感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人类低级的认识水平。因为通过感觉我们只能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还不知道事物的整体及其意义。但是它却是一切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 什么是知觉? 人们是依靠感觉与知觉了解周围世界的。从感觉到知觉的连续过程当中,感觉与知觉的两个阶段,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感觉是以生理为基础的感觉器官接受外来信息为依据的,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多种感觉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知觉多半是各种感觉的统合,并且

包括着当时的心情、期盼以及过去的经验与学得的知识,所以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对于同一种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表现在每个人的知觉判断上,将会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移动知觉、错觉。错觉是指知觉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有图形错觉、月亮升学、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时间错觉。 知觉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与经验的影响。虽然人类最基本的知觉中,很少有学习的万分,但是根据日常的经验,复杂的知觉是要靠学习与经验获得的。其次,受知觉的观点差异影响。每一个在对外界事物进行感觉时,都是根据自己对事物的某一点着眼而获得的感觉,并以此作为解释知觉的依据。因此人们的观点就会不一致。第三,受知觉中的动机因素影响。动机不同,知觉的经验就会有差异,面对美丽的草原,牧民、旅游者、画家、土地发展商的知觉经验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具备各自的动机。 信息来源:心智图教育网

简述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简述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物体立马反映这是苹果、手机、电视等,那说明这是知觉现象。如果我们只观察反映苹果的颜色、气味、味道等个别属性,这说明是感觉现象。 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个别属性即1个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气味等。例如苹果的颜色是红色,即视觉。味道是甜的,即味觉。气味香的即嗅觉。这些都是感觉现象。 像这种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叫外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但如果吃了毒苹果就会感觉到胃疼肝疼等身体内部状况及器官变化的状态的感觉,这叫做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 当然你在吃苹果或者摘苹果都会运用关节肌肉操作,这种关节肌肉的感觉叫做运动觉。如果你爬到树上在摘苹果的时候感觉自己重心不稳,摇摇欲坠快到摔倒,失衡了。这是平衡觉的反映。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都叫做内部感觉。所以感觉在分类上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二、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整体属性即1个事物所有个别属性的集合,可理解为把其形状、颜色、味道、气味等全部合在一起。例如把苹果的颜色、气味、味道等合在一起,我们看到这个事物立马反应是苹果。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运动知

觉和时间知觉。 三、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要明确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虽然知觉比感觉复杂,但是感觉和知觉也有相同的一面。感觉和知觉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在这个过程中同感觉同时进行。但是我们要明确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知觉不仅包含感觉,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