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第一章极限与连续

经济数学第一章极限与连续
经济数学第一章极限与连续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与连续习题及答案

1、函数 ()12 ++=x x x f 与函数()11 3--=x x x g 相同. 错误 ∵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关系相同时,则这两个函数是相同的。 ∴()12 ++=x x x f 与()11 3--=x x x g 函数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同,所以()x f 与 ()x g 是不同的函数。 2、如果()M x f >(M 为一个常数),则()x f 为无穷大. 错误 根据无穷大的定义,此题是错误的。 3、如果数列有界,则极限存在. 错误 如:数列()n n x 1-=是有界数列,但极限不存在 4、a a n n =∞ →lim ,a a n n =∞ →lim . 错误 如:数列()n n a 1-=,1)1(lim =-∞ →n n ,但n n )1(lim -∞ →不存在。 5、如果()A x f x =∞ →lim ,则()α+=A x f (当∞→x 时,α为无穷小). 正确 根据函数、极限值、无穷小量的关系,此题是正确的。 6、如果α~β,则()α=β-αo . 正确 ∵1lim =α β ,是 ∴01lim lim =?? ? ??-=-αβαβα,即βα-是α的高阶无穷小量。 7、当0→x 时,x cos 1-与2x 是同阶无穷小. 正确 ∵2122sin 412lim 2sin 2lim cos 1lim 2 02 2020=????? ? ????==-→→→x x x x x x x x x 8、 01 sin lim lim 1sin lim 000=?=→→→x x x x x x x . 错误 ∵x x 1 sin lim 0→不存在,∴不可利用两个函数乘积求极限的法则计算。 9、 e x x x =?? ? ??+→11lim 0 . 错误 ∵e x x x =?? ? ??+∞ →11lim 10、点0=x 是函数x x y =的无穷间断点. 错误 =-→x x x 00lim 1lim 00-=--→x x x ,=+→x x x 00lim 1lim 00=+→x x x ∴点0=x 是函数x x y =的第一类间断点. 11、函数()x f x 1 =必在闭区间[]b a ,内取得最大值、最小值.

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极限、数学归纳法 一、知识要点 (一) 数列的极限 1.定义:对于无穷数列{a n },若存在一个常数A ,无论预选指定多么小的正数ε,都能在数列中找到一项a N ,使得当n>N 时,|an-A|<ε恒成立,则称常数A 为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 A a n n =∞ →lim . 2.运算法则:若lim n n a →∞ 、lim n n b →∞ 存在,则有 lim()lim lim n n n n n n n a b a b →∞ →∞ →∞ ±=±;lim()lim lim n n n n n n n a b a b →∞ →∞ →∞ ?=? )0lim (lim lim lim ≠=∞→∞ →∞→∞→n n n n n n n n n b b a b a 3.两种基本类型的极限:<1> S=?? ???-=>=<=∞ →)11() 1(1) 1(0lim a a a a a n n 或不存在 <2>设()f n 、()g n 分别是关于n 的一元多项式,次数分别是p 、q ,最高次项系数分别为p a 、 p b 且)(0)(N n n g ∈≠,则??? ????>=<=∞→)()() (0)()(lim q p q p b a q p n g n f q p n 不存在 4.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所有项和公式:1 1a S q = - (|q|<1) 无穷数列{a n }的所有项和:lim n n S S →∞ = (当lim n n S →∞ 存在时) (二)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证题步骤为: ①验证命题对于第一个自然数0n n = 成立。 ②假设命题对n=k(k ≥0n )时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则由①②,对于一切n ≥ 0n 的自然数,命题都成立。 二、例题(数学的极限)

高等数学竞赛极限与连续真题

高等数学竞赛极限与连续真题 1. 计算:22 2 sin )(cos 112lim 2x e x x x x x -+-+→ 析: ),(08 21144 22 x x x x +-+=+ )(08 1 1124422x x x x +=+-+ 又)(02 3 )](01[)](0211[cos 2222224 x x x x x x e x x +-=++-+- =- 故22 2 sin )(cos 112lim 2x e x x x x x -+-+→ 121sin )(023)(081lim sin 1)(023)(081lim 222244022 22 24 4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计算求n n n n n n n ln )ln ln ( lim -+∞→的值。 (选自广东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试题) 析:n n n n n n n ln )ln ln (lim -+∞→=n n n n n n n n n n ln 2ln 2ln ])ln ln 21[(lim --∞→-+ 令,ln t n n =则原式.)11(lim 21 0e t t t t =-++ → 3.计算:)1)1(31211(lim 1n n n -∞→-+++- 析: )21 4121(12131121312112n n n S n +++--+++=- -+-= =n n n n n n ++++++=+++-++++1 2111)214121(22131211 =)11 211111(1n n n n n ++++++

关于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限和连续

关于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 限和连续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 函数 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 定义域: D(f), 值域: Z(f). 2.分段函数: ? ? ?∈∈=21)()(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 4.反函数: y=f(x) → x=φ(y)=f -1(y) y=f -1 (x) 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 y=f -1(x), D(f -1)=Y, Z(f -1)=X 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 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内严格单调增加( ); 若f(x1)>f(x2), 则称f(x)在D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 3.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函数:f(x+T)=f(x), x∈(-∞,+∞) 周期:T——最小的正数 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a,b) ㈢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 , (c为常数) 2.幂函数: y=x n , (n为实数) 3.指数函数: y=a x , (a>0、a≠1) 4.对数函数: y=log x ,(a>0、a≠1) a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y=arctan x, y=arccot x ㈣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1.复合函数: y=f(u) , u=φ(x) y=f[φ(x)] , x∈X 2.初等函数: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归纳、猜想、证明 教案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归纳、猜想、证明·教案 张毅 教学目标 1.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不断深化. 2.帮助学生掌握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探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想出问题的结论,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学习了数学归纳法,知道它是一种证明方法.请问:它适用于哪些问题的证明? 生:与连续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共有两个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师:这两个步骤的作用是什么? 生:第(1)步是一次验证,第(2)步是用一次逻辑推理代替了无数次验证过程. 师:这实质上是在说明这个证明具有递推性.第(1)步是递推的始点;第(2)步是递推的依据.递推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什么? 生: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证第(2)步时,必须用归纳假设.即在n=k成立的前提下推出n=k+1成立.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递推关系的存在,才真正是用数学归纳法证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解决一些与连续自然数有关的命题.请看例1. (二)归纳、猜想、证明 1.问题的提出 a3,a4,由此推测计算an的公式,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公式. 师:这个题目看起来庞大,其实它包括了计算、推测、证明三部分,我们可以先一部分、一部分地处理.(学生很快活跃起来,计算工作迅速完成,请一位同学口述他的计算过程,教师板演到黑板上) 师:正确.怎么推测an的计算公式呢?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经济数学第1章所有习题及测试题详细解答

第一章 习题一 1.设函数x x x f 3)(3 -=,x x 2sin )(=?,求?? ? ?????? ??6π?f ,()[]1f f ,[])(x f ?。 解:(1)∵233sin 62sin 6==? ? ? ??=??? ??πππ?, ∴83 98312833233833233232363 -=-=-=??? ? ??-???? ??=???? ??=????????? ??f f π?; (2)∵2131)1(3 -=?-=f , ∴()[]268)2(3)2(13-=+-=-?--=f f ; (3)[][]()() x x x x x f x f 62sin 32sin )(2sin )(3 3 -=-==? 2.设)(x f 的定义域为(0,1),求)12(+x f 的定义域。 解:令012=+x ,得2 1 -=x ,令112=+x ,得0=x , 故)12(+x f 的定义域为?? ? ??- 0,21。 3,下列表达式中,哪个不是初等函数? (1)x x y -= 12 ; (2)?????<≥=. 0,, 0,32 x x x y x (3)x x x f -+ -=111)(; (4)x x x f 22sin )(+= 解:(2) 4.分析下列函数的复合结构: (1)x e y 2cos ln =; (2)2tan ln x y = ; (3)x y 21sin +=; (4)[]2 )21arcsin(x y +=; (5)x e y 3tan =; (6)非复合函数。 解(1)u e y =,v u = ,s v ln =,t s cos =,x t 2=; (2)u y = ,v u ln =,s v tan =,2x s =; (3)u y sin =,v u =,x v 21sin +=;

高等数学基础极限与连续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极限概念,了解无穷小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求极限的方法. 2.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性质及运算. 重点:极限的计算,函数连续性的性质及运算。 难点:极限、连续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导读 1. 掌握求简单极限的常用方法。求极限的常用方法有 (1)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2) 利用两个重要极限; (3) 利用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乘以有界变量还是无穷小量); (4) 利用连续函数的定义。 例1 求下列极限: (1)x x x 33sin 9lim 0-+→ (2)1)1sin(lim 21--→x x x (3)x x x 1 0)21(lim -→ (4)2 22)sin (1cos lim x x x x x +-+∞→ (5))1 1e (lim 0-+→x x x x 解(1)对分子进行有理化,然后消去零因子,再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第一重要极限计算,即 x x x 33sin 9lim 0-+→ =) 33sin 9()33sin 9)(33sin 9(lim 0++++-+→x x x x x =3 3sin 91lim 3sin lim 00++?→→x x x x x =21613=? (2)利用第一重要极限和函数的连续性计算,即 )1)(1()1sin(lim 1 )1sin(lim 121-+-=--→→x x x x x x x 11lim 1)1sin(lim 11+?--=→→x x x x x 2 11111=+?= (3)利用第二重要极限计算,即

x x x 10)21(lim -→=2210])21[(lim --→-x x x 2e -=。 (4)利用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乘以有界变量还是无穷小量)计算,即 222222222)sin 1(lim ]1cos 1[lim )sin 1(1cos 1lim )sin (1cos lim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 注:其中当∞→x 时,x x x x sin 1sin =,)1(cos 11cos 2222-=-x x x x 都是无穷小量乘以有界变量,即它们还是无穷小量。 (5) 利用函数的连续性计算,即 )11e (lim 0-+→x x x x =11 01e 00-=-+? 2. 知道一些与极限有关的概念 (1) 知道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左右极限的概念,知道函数在某点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该点左右极限都存在且相等; (2) 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知道无穷小量的性质; (3) 了解函数在某点连续的概念,知道左连续和右连续的概念,了解“初等函数在定义区间内连续”的结论;会判断函数在某点的连续性,会求函数的间断点; 例2 填空、选择题 (1) 下列变量中,是无穷小量的为( ) A. )0(1ln +→x x B. )1(ln →x x C. )0(e 1 →-x x D. )2(422→--x x x 解 选项A 中:因为 +→0x 时, +∞→x 1,故 +∞→x 1ln ,x 1ln 不是无穷小量; 选项B 中:因为1→x 时,0ln →x ,故x ln 是无穷小量; 选项C 中:因为 +→0x 时,-∞→-x 1,故0e 1 →-x ;但是-→0x 时,x 1- +∞→,故+∞→-x 1 e ,因此x 1 e -当0→x 时不是无穷小量。 选项D 中:因为21422+=--x x x ,故当2→x 时,41422→--x x ,4 22--x x 不是无穷小量。 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 。 (2) 下列极限计算正确的是( )。 A.=→x x x 1sin lim 001sin lim lim 00=→→x x x x

第11讲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教案

第十一讲 数列的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教案 【考点简介】 1.数列极限与数学归纳法在自主招生中的考点主要有:数列极限的各种求解方法;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数列的应用题;常用级数;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与不等式。 【知识拓展】 1.特殊数列的极限 (1)1 lim 0(0,a n a a n →∞=>是常数) (2) lim 0(0)!n n a a n →∞=> (3)lim 0k n n n a →∞=(1a >,k 为常数) (4) 111 lim 1,lim 1n n n n e n n e →∞→∞ ????+=-= ? ????? 公式(4)证明:令11n M n ?? =+ ??? ,取自然对数得到1ln ln 1M n n ??=+ ???, 令1x n = ,得ln(1) ln x M x +=, 由洛比达法则得00ln(1)1 lim lim()11x x x x x →→+==+,即0limln 1x M →=, 所以,limln 1n M →∞=,则lim n M e →∞=,即1lim 1n n e n →∞ ?? += ??? 。 另外,数列11n n ???? ??+?? ?????? ?是单调递增的,理由如下:由11n n G A ++≤(1n +个正实数的几何平均数≤ 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有111 11111111n n n n n n n ?? ++ ?++??=+?<==+? ? +++? ?? , 所以1 11111n n n n +??? ?+<+ ? ? +???? 。 2.洛比达法则 若lim ()0x f x →∞ =(或∞),lim ()0x g x →∞ =(或∞),则()'() lim lim ()'() x x f x f x g x g x →∞ →∞=。 3.夹逼定理 如果数列{}n x 、{}n y 以及{}n z 满足下列条件: (1)从某项起,即当0n n >(其中0n N ∈),有n n n x y z ≤≤(123n =,,); (2)lim n n x a →∞ =且lim n n z a →∞ =;

最全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限和连续(新)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1.1 函数 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 定义域: D(f), 值域: Z(f). 2.分段函数: ???∈∈=21)()(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 4.反函数: y=f(x) → x=φ(y)=f -1 (y) y=f -1 (x) 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 y=f -1(x), D(f -1)=Y, Z(f -1 )=X 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 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 3.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函数:f(x+T)=f(x), x ∈(-∞,+∞) 周期:T ——最小的正数 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 ∈(a,b) ㈢ 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 , (c 为常数) 2.幂函数: y=x n , (n 为实数) 3.指数函数: y=a x , (a >0、a ≠1) 4.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a ≠1)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经济数学基础讲义 第1章 函数

第1章 函数 1.1 函数概念 1.1.1 函数的定义 同学们从入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要学习数学,在这一阶段所面对的数学对象的特点是:所讨论的量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只是从未知到已知.例如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得的解都是固定不变的.又如讨论三角形,它的边长也是固定不变的量.这些量叫做常量. 常量——只取固定值的量 这门课程中讨论的量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是保持不变的.如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S =πr 2 考虑半径r 可以变化的过程.面积和半径叫做变量. 变量——可取不同值的量 变域——变量的取值范围 我们考虑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是一个变量,可能有几个变量.比如两个变量,要研究的是两个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性质.函数就是变量之间确定的对应关系.比如股市中的股指曲线,就是时间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又如银行中的利率表 这几个例子反映的都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确定的对应关系.函数的定义是: 定义1.1 设x , y 是两个变量,x 的变域为D ,如果存在一个对应规则f ,使得对D 内的每一个值x 都有唯一的y 值与x 对应,则 这个对应规则f 称为定义在集合D 上的一个函数,并将由对应规则f 所确定的x 与y 之间的对应关系,记为:)(x f y =,称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或函数值,D 为定义域. 集合},)({D x x f y y ∈=称为函数的值域. 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发现和确定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1 求函数)1ln(1-= x y 的定义域. 解:) 1ln(1-=x y ,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表达式有意义的x .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得到 01>-x ,即1>x .由分式的性质得到0)1ln(≠-x ,即11≠-x ,即2≠x . 综合起来 得出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2()2,1(∞+= D . 例2 设国际航空信件的邮资F 与重量m 的关系是 ?? ?≤<-+≤<=200 10, )10(3.04100, 4)(m m m m F 求)20(,)8(,)3(F F F .

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第二章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2) 等比数列 【例题精选】: 例1:“b 2 = ac ”是a , b , c 成等比数列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且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分析:由a , b , c 成等比数列?b ac 2=;b ac 2=若a , b , c 中有等于零者,a , b , c 不成等比数列,故选(B ) 说明:只有当a , b , c 均不为零时, b ac 2=? a , b , c 成等比数列。 例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次和S k k n n =+3(为常数),那么下述结论正确的 是 A .k 为任意实数时,{}a n 是等比数列 B .k = -1时,{}a n 是等比数列 C .k = 0时,{}a n 是等比数列 D .{}a n 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分析:给出 s k k n n =+3(为常数),可由s n 求出通项a n 来进行判断: n a s k n a s s k k n n n n n n ===+≥=-=+-+=?---13123323211111 时,时,() ()() 当n a ==?=1223210时,由()式 当a k k 121321=+==-时代入()式得得, {}∴=-=?∈-当时,数列k a n N a n n n 1231()是等比数列,故选(B )。 小结:解好本题要准确掌握数列的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关系式 a n =s n s s n n n 1 112=-≥?? ?- 例3: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a a a a 132492040+=-+=,,求 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依题意:() ()a a q a q a q 112 1 13 201402+=-+=????? ()()()()()12112 214 421024 19188÷=-∴=-=-∴==--=-得 代入得q q a a a q 例4:(1)在等比数列6,…,1458,…,13122,…中,1458是第n 项, 13122

(整理)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习题.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习题 1. 用极限定义证明:14)23(lim 1 2=+→→y x y x 。 2. 讨论下列函数在(0,0)处的两个累次极限,并讨论在该点处的二重极限的存在性。 (1)y x y x y x f +-=),(; (2) y x y x y x f 1s i n 1s i n )(),(+=; (3) y x y x y x f ++=23 3),(; (4) x y y x f 1 s i n ),(=。 3. 求极限 (1)2 20 ) (lim 22 y x x y x y +→→; (2)1 1lim 2 2 220 0-+++→→y x y x y x ; (3)2 20 01 sin )(lim y x y x y x ++→→; (4)22220 0) sin(lim y x y x y x ++→→。 4. 试证明函数?? ???=≠+=0 0)1ln(),(x y x x xy y x f 在其定义域上是连续的。

1. 用极限定义证明:14)23(lim 2 1 2=+→→y x y x 。 因为1,2→→y x ,不妨设0|1|,0|2|<-<-y x , 有54|2||42||2|<+-≤+-=+x x x , |22123||1423|2 2 -+-=-+y x y x |1|2|2|15|1|2|2||2|3-+-<-++-≤y x y x x |]1||2[|15-+-?ε,要使不等式 ε<-+-<-+|]1||2[|15|1423|2 y x y x 成立 取}1,30 min{ ε δ=,于是 0>?ε, 0}1,30 min{ >=?ε δ,),(y x ?:δδ<-<-|1|,|2|y x 且 )1,2(),(≠y x ,有ε<-+|1423|2 y x ,即证。 2. 讨论下列函数在(0,0)处的两个累次极限,并讨论在该点处的二重极限的存在性。 (1)y x y x y x f +-= ),(; 1lim lim 00=+-→→y x y x y x , 1l i m l i m 00-=+-→→y x y x x y , 二重极限不存在。 或 0l i m 0=+-=→y x y x x y x , 3 1l i m 20-=+-=→y x y x x y x 。

数列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练习(有-答案)

数列极限和数学归纳法 一、知识点整理: 数列极限: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常见数列的极限公式以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要求: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常见数列的极限,掌握公比q 当01 q <<时无穷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极限公式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并用于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2 1 ,(1),n n n -等数列的极限 2、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使用的条件以及推广 3、常见数列的极限:1 lim 0,lim 0(1),lim →+∞→+∞→+∞ ==<=n n n n q q C C n 4、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1lim (01)1→+∞==<<-n n a S S q q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原理,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和整除性问题,会利用“归纳、猜想和 证明”处理数列问题 (1)、证明恒等式和整除问题(充分运用归纳、假设,拆项的技巧,如证明22389n n +--能被64 整除,2438(1)9k k +-+-)22 9(389)64(1)k k k +=--++),证明的目标非常明确; (2)、“归纳-猜想-证明”,即归纳要准确、猜想要合理、证明要规范,这类题目也是高考考察数列的重点内容。 二、填空题 1、 计算:1 12323lim -+∞→+-n n n n n =_____3_____。 2、 有一列正方体,棱长组成以1为首项、2 1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体积分别记为ΛΛ,,, ,n V V V 21 =+++∞ →)(lim 21n n V V V Λ87 . 3、 20lim ______313n n n →∞+=+1 3 4、 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为,则 =______32 _______. 5、 设{}n a 是公比为 2 1 的等比数列,且4)(lim 12531=+???+++-∞→n n a a a a ,则=1a 3. 6、 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3432,2a a a a ==,则()12lim n n a a a →∞ +++=L _16±______. 7、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13(2)--+=+-n n n a ,则)(lim 21n n a a a +++∞ →Λ=___76 ____ . 8、已知数列{}n a 是无穷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是n S ,若232a a +=,341a a +=, 则lim n n S →∞ 的值为 163 . {}n a *1 , 1 ()1 , 2(1)n n a n N n n n =?? =∈?≥?+? n n S lim n n S →∞

经典易错题总汇编极限与数学归纳法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试题预测(十四) 考点14 极限 ?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 ?函数的连续性 ?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中的应用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 ?函数的连续性 经典易错题会诊 命题角度 1 数学归纳法 1.(典型例题)已知a>0,数列{a n }满足a 1=a,a n+1=a+ n a 1 ,n=1,2,…. (Ⅰ)已知数列{a n }极限存在且大于零,求A=n n a ∞ →lim (将A 用a 表示); (Ⅱ)设b n =a n -A,n=1,2…,证明:bn+1=-;) (A b A b n n + (Ⅲ)若|bn|≤ n 21, 对n=1,2…都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考场错解] (Ⅰ)由n n a ∞ →lim ,存在,且A=n n a ∞ →lim (A>0),对a a+1=a+ n a 1两边取极限得,A=a+A 1 . 解得A= .242+±a a 又A>0, ∴A=.2 4 2++a a

(Ⅱ)由a n +b n +A,a n+1=a+n a 1得b n+1+A=a+A b n +1. ∴.) (1111A b A b A b A A b A a b n n n n n +-=++-=++-=+ 即) (1A b A b b n n n +- =+对n=1,2…都成立。 (Ⅲ)∵对n=1,2,…|bn|≤ n 21,则取n=1时,21||1≤ b ,得.2 1|4(21|2≤++-a a a ∴14.2 1|)4(2 1|22≤-+∴≤-+a a a a ,解得2 3≥ a 。 [专家把脉] 第Ⅲ问中以特值代替一般,而且不知{ b n }数列的增减性,更不能以b 1取代b n . [对症下药] (Ⅰ) (Ⅱ)同上。 (Ⅲ)令|b 1|≤2 1,得.2 1|)4(2 1|2≤++-a a a ∴.2 1 |421| 2≤-+a a ∴.2 3 ,142≥≤-+a a a 解得 现证明当23 ≥ a 时,n n b 2 1||≤对n=1,2,…都成立。 (i)当n=1时结论成立(已验证)。 (ii)假设当n=k(k ≥1)时结论成立,即k k b 21||≤ ,那么.2 1 ||1|)(|||||1k k k k k A b A A b A b b ?+≤+= + 故只须证明2 1 | |1 ≤+A b A k ,即证A|bk+A|≥2对a ≥2 3成立 由于,42 2 4 2 2a a a a A -+=++= 而当a ≥23时,而当a ≥2 3时,.2,142≥∴≤-+A a a ∴,1212||||≥- ≥-≥+k k k b A A b 即A|b k +A|≥2. 故当a ≥2 3时,.21212 1||1 1++= ?≤k k k b 即n=k+1时结论成立。 根据(i)和(ii),可知结论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专题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

自学专题二 函数 不等式 数列 极限数学归纳法 一 能力培养 1,归纳-猜想-证明 2,转化能力 3,运算能力 4,反思能力 二 问题探讨 问题1数列{n a }满足112 a = ,212n n a a a n a ++???+=,(n N *∈). (I)则{n a }的通项公式n a = ; (II)则 1 100n n a -的最小值为 ; (III)设函数()f n 是 1 100n n a -与n 的最大者,则()f n 的最小值为 . 问题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和数列{n a }满足下列条件: 1a a =,1()n n a f a -= (n =2,3,4,???),21a a ≠, 1()()n n f a f a --=1()n n k a a --(n =2,3,4,???),其中a 为常数,k 为非零常数. (I)令1n n n b a a +=-(n N * ∈),证明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II)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III)当1k <时,求lim n n a →∞ . 问题3已知两点M (1,0)-,N (1,0),且点P 使MP MN ?,PM PN ?,NM NP ?成公差小 于零的等差数列. (I)点P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II)若点P 坐标为00(,)x y ,记θ为PM 与PN 的夹角,求tan θ. 三 习题探讨 选择题 1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n a n kn =+,若此数列满足1n n a a +<(n N *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2k >- B,2k ≥- C,3k ≥- D,3k >- 2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 231n n S n T n =+,则n n a b = A,23 B,2131n n -- C,2131n n ++ D,2134n n -+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经济数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函数的间断点是x=-1;2. 函数的间断点是x=1; 3.函数的间断点是x=0; 4.函数的间断点是x=-2; 5.e15;6.e-10; 7.e-2;8.e2; 9.1;10.2;11. 1/2; 12.设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则均衡价格为260/31; 13.设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则均衡价格为4;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误的打“×”) 1.数列收敛于1。(√); 2.函数列收敛于0。(√); 3.数列发散。 ( ×) ;4.数列是发散的。(×); 5. 函数在点处连续。( × ); 6. 设在点处连续。( × ); 7. ( √ ); 8. .(×); 9.(√ ); 10.( × ); 11. . ( √ ). 三、选择题 11y x =+1-1 y x =1y x =242 x y x -=+=?? ? ??+∞→x x x 531lim 5124lim(1)x x x +→∞-=230lim(1)x x x +→-=41lim(1+)2x x x →∞=lim sin() x x x πππ→-=-0sin 6lim tan 3x x x →=0sin 3lim sin 6x x x →=20033p Q = -2010S p =-+0p 14.5 1.5Q p =-7.54S p =-+0p 1{1}2n +1{}2 n 21{}1n n +-21{2}n +24,2()24, 2x x f x x x ?-≠-?=+??=-? 2x =-2, 0,()21, 0. x x f x x x ?<=?+>?0x =2211lim 1.43x x x x →-=--+0 lim x →01lim sin 0.x x x →=sin lim 1.x x x →∞=01lim cos 0x x x →=

数学归纳法及极限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师: 学生: 年级: 日期: 星期: 时段: 学情分析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极限也是重点内容,但是多以填空题形式出现 课题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 学习目标与 考点分析 学习目标:1 数学归纳法,等比数列极限 学习重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题目,会利用等比数列求极限,以及极限的运算法则 学习方法讲练说相结合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数学归纳法 (一)知识概述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应用广泛,且常与不完全归纳法相结合,进行“观察——归纳——猜想——证明”.其广泛性表现在: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出现在代数、三角或几何中,有等式、不等式或整除问题,也有交点个数,平面、空间分割问题.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 1、数学归纳法 如果我们设想: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并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证明了这个命题的成立.因为证明了这一点,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n 取第一个值后面的所有正整数也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递归方法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重要方法. 利用数学归纳法论证问题分为两步: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 (2)假设n=k(k ∈N *,k≥n 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 +1时命题也成立. 注意: 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是验证命题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论证命题递推的依据,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步骤(1)是要选取命题中最小的正整数n 0作为起始值进行验证.步骤(2)在推证当n=k +1时命题成立的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当n=k 时命题成立这个归纳假设,否则推理无效. 2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对第二步n =k +1时结论的正确性的证明是整个证明过程中的重难点.我们除了注意利用归纳假设外,还要注意对照结论充分利用其它数学证明方法,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反证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也就是说,当我们利用归纳假设后仍不能直接变形推出结论时,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证明,以达到目的. 二、极限 (一)常用数列的极限: (1)当1

高数函数-极限和连续总结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第一节 函数 1. 决定函数的要素:对应法则和定义域 2. 基本初等函数:(六类) (1) 常数函数(y=c );(2)幂函数(y=x a ); (3)指数函数(y=a x ,a>0,a ≠1);(4)对数函数(y=log a x ,a>0,a ≠1) (5)三角函数;(6)反三角函数。 注:分段函数不是初等函数。特例:y =√x 2是初等函数 《 3.构成复合函数的条件:内层函数的值域位于外层函数的定义域之内。 4.复合函数的分解技巧:对照基本初等函数的形式。 5.函数的几种简单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第二节 极限 1.分析定义 ?&>0(任意小) ??>0 当|x |>e(或0<|x ?x 0| 称 lim x →∞f (x )=0 (或lim x →x0f (x )=A ) 2.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 lim x →x0f (x )=A ?lim x →x 0+f (x )=lim x →x 0 ?f (x )=A 3.极限存在的判定准则 (1)夹逼定理 f 1(x )≤f (x )?f 2(x ) ,且 lim x →x0f 1(x )=A = lim x →x0f 2(x ) 所以lim x →x0f (x )=A (2)单调有界准则 · 单调有界数列一定有极限。 4.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则称 时,f (x )为无穷小量 , 则称 时,f (x )为无穷大量 注:零是唯一的可作为无穷小的常数。 性质1 有限多个无穷小的代数和或乘积还是无穷小。 注:无限个无穷小量的代数和不一定是无穷小量 性质2 有界变量或常数与无穷小的乘积还是无穷小。 ~ 5. 定义 设 是同一极限过程中的无穷小, 则 ∞=→)(lim 0x f x x ) (或∞→→x x x 00)(lim 0=→x f x x )(或∞→→x x x 0 )(,)(x x ββαα==, 0)(≠x β且, 0lim =βα

10312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的极限(答案)

第十二讲:数学归纳法与数列的极限 知识小结: 1,,,(1)(12,);() (2)(1,2,),1;()(3)(1)(2)*,.n n n k k n k n N ===≥=+∈、数学归纳法用于证明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即通过对有限个正整数证明命题成立推广到对一切正整数命题都成立的思想方法主要步骤为 证明起始命题成立即或命题成立这是证明的基础假设时命题成立由假设条件推出当时命题成立这是递推的关键由、可知对于命题均成立注意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格式!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2),,1. 3,.,,. n k n k ==+就像多米勒骨牌! 、证题的关键在于用好归纳假设在一般的情况下,由假设时命题成立为出发点推出命题成立即可、数学归纳法在证明过程中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综合性较强有时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先通过归纳得出结论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那么要求能正确地归纳 4.数列的极限:一般地,在无限增大的变化过程中,如果无穷数列{}n a 中的项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那么A 叫做数列{}n a 的极限,或叫做数列{}n a 收敛于A ,记作lim n n a A →∞ =。 注意点:1)只有无穷数列,当n 趋近于无穷大时,n a 无限趋近于某一常数; 2)对于数列{}n a ,当n 无穷增大时,n a 无限趋近于某一定值时c ,是通过n a c -无限趋近于零来描述的。这里n a c -无限趋近于零,是指不论取一个值多么小的正数(可以任意给定),总可以通过取n 充分大以后,使 n a c -充分接近于零,如果这个任意小的正数用ε来表示,那么当n 充分大时,总有n a c ε-<。 3)极限值只有一个值,如趋近于两个值一定没有极限。 5.极限的运算性质性质:lim ,lim ,(1)lim()lim lim . (2)lim()lim lim . lim (3)lim (0,0).lim n n n x n n n n n n x n n n n n n x n n n n n n n x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b B →∞ →∞ →∞ →∞ →∞ →∞ →∞ →∞ →∞ →∞→∞ ==±=±=±?=?=?==≠≠1)如果则 注意:我们只研究极限存在的运算。 2)几个重要极限:0 lim ;lim 0;lim 1n n n n C C C q n →∞→∞→∞ ??===??? 不存在 1111q q q q <=>=-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