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2Word版含解析

《走进汉语世界》教案之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点】

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所以,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对于我们了解汉语,正确使用汉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一提到昨天今天,就很自然的令人想起赵本山和宋丹丹所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我们都知道,这里的昨天今天其实是指过去和现在,我们不妨稍微回顾下当时的场景。(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至3分钟)如果不搞清楚昨天和今天的不同,那么自然就会闹笑话,就像“秋波”怎么也不可能是“秋天的菠菜”一样。

曾经1978年高考的语文试题有这么一道题,要求翻译划线的句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他的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里回来,曾子就抓了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所以不能用它来教育孩子。”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

结果这一年这一道题的翻译笑话百出:

有的考生译成,“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有的考生译成“特务与小孩在做游戏”;有的考生译成“小孩特别爱看戏”等等,确实让人忍俊不禁。那么你觉得到底问题出在哪?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为了避免翻译中再次出现尴尬局面,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课堂活动——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单——双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结合课文,请同学把其中的需要解释的字词找出来。

【ppt】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如:

古: 修

形貌衣镜妻自信

↓↓

↓↓↓↓↓↓↓

今: 修长体形容貌衣服镜子妻子自

己相信外面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今汉语在词形上最显著的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板书:变化之一,词形变化:单——双)(PPT)

【过渡】因此,我们再翻译古文的时候,应该把里面的一些单音节词解释为今天的双音节词。即应该一字一字的解释和翻译。本着这个规律,我们来练习一下。【ppt】:《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母:母亲)

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贫:贫穷)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且:而且)

很好。这是单音节的词。但是有些时候,现在的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那又怎么办呢?我们来看一下

【ppt】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之学者必有师

问题:这里的博学和学者分别作何解释?

【分析】可是博学的今义是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学问丰富。而古义是广博的学习;这里学者的今义一般认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风潮的人。近义词可以是专家、顾问等,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而古义学者是求学的人。

【总结】从中,我们看出古今同形的词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因为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所以,下次我们看到这些相同词形的词要注意了。

【过渡】除了词形即最外表的变化之外,古今语言还有别的什么变化吗?我们接着继续来看这段话。

2、词汇的消长

【ppt】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问题:请找出这段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但是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又出现频率最少的字词。

设想:之。

【过渡】说到古文,我们就会想到之乎者也,因为这些虚词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相当的高。但是这些字词在我们今天的汉语中却不经常使用,这是古今汉语的一个变化。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可解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之的变化。

问题:首先之在古汉语有哪些含义?

之:

动词,到、往的解释如:之三子告,不可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指示代词,这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句读之不知。——《师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①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问题:大家在看看,“之”的几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几种在使用的?

设想:几乎不再使用了。作为助词的用法在有些成语中有使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成语,之的许多用法要不被其他的代替了,要不就不再使用了。(变化之二:词汇的消长)(PPT)

问题:之的这种变化,说明古今汉语变化中有什么规律?

设想:有些词在渐渐的消失,退出语言的舞台。

问题:除了消失,还有什么吗?同学们在想想,你看之的有些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是“的”的意思。这说明有些词逐渐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总结】这样古今的联系就很少,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对,应该使用相关意思的词来代替或者是用今天的语言来解释。我们下面根据这一规律来做下练习。

古代的车夫在今天就是司机,古代的戏子今天就是演员,古代

的“足”——“脚”,“面”——“脸”,“目”——“眼”,“口”——“嘴”

当然今天我们也出现了许许多多古代没有的词。如火星文、电脑、电话灯。这些都是古今汉语词汇的一个变化——词汇的消长这些都是表面的变化。

3、词语的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是概念外延的扩大,词义由特指到泛指,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或者应用范围扩大。如: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河是特指黄河,现指一般的河。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⑤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词义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材料三:

①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⑤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金属总称。今义:特指黄金。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弃甲曳兵而走古义;跑,逃跑今义:一步步地走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⑤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指中原地区

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义: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今义: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⑦(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宣告,声明。

(4)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

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褒义词)今义:令人怜悯之意(贬义)

②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中性词)今义: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贬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微,见识浅薄(中性词)今义: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贬义)

④然谋臣与爪牙之士古义: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褒义)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⑤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物肯动脑筋(褒义)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

三、探讨:通过上面的分析,同学们现在来概括一下古今汉语在词语上有什么变化?

板书:1、词形变化:单双

2、词汇变化:消长

3、词义变化:a、扩大

b、缩小

c、转移

d、感情色彩

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因为语言是交际工具,是与时俱进的,而且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四、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1)宾语前置

古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是古汉语学习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指的是表修饰关系的定语放在中心词后。但在现代汉语里,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3)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句式的变化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

E.“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像翅膀一样”讲)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令世人折服。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化早已在泛滥的尼罗河水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去颜色;绚烂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化,如今人们只有在亚马孙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的辉煌。唯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尊崇。 ) (选自《最后一课》 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光辉;它,见证了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起源;它,点燃了文明的星火。它就是古人集体的智慧结晶凝结 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寓意深远的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自豪和骄傲。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爱国”、“传统文化”、“尊敬母语”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 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符号,它的用处非常的广,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没有了它,人类的生活就仿佛缺少了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能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我认为如果失去了它,人世间就是平淡无趣的、没有感情的世界。 【课外应用】 汉字——中华的根与魂

汉字时刻在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记录着令中华儿女自豪而又痛心的反思历程。汉字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它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的起伏兴衰,它顽强的生命力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太深厚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华故事。千百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了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专家认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事实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已成系统的文字,但它停留在图画上。在汉字之前,人类记录事件是通过“结绳”、“八卦”、“图画”、“书契”,汉字是中国古代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人类记录事件的可能性,使人类进入了文字文明的时代,这大概是在虞夏时期。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造原理。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我们现在写的汉字是已经被大大简化了的字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中国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说起中国的文化,不能不说中国汉字,她是不可回避的一大功臣,没有她,就没有中国的文明,就没有中国的文化,她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无疑是神奇而美丽的,它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魂牵梦绕的中华魂。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无论赤县也好神舟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一课第2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2Word版含解析

《走进汉语世界》教案之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点】 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 【教学难点】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所以,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对于我们了解汉语,正确使用汉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一提到昨天今天,就很自然的令人想起赵本山和宋丹丹所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我们都知道,这里的昨天今天其实是指过去和现在,我们不妨稍微回顾下当时的场景。(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至3分钟)如果不搞清楚昨天和今天的不同,那么自然就会闹笑话,就像“秋波”怎么也不可能是“秋天的菠菜”一样。 曾经1978年高考的语文试题有这么一道题,要求翻译划线的句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他的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里回来,曾子就抓了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所以不能用它来教育孩子。”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 结果这一年这一道题的翻译笑话百出: 有的考生译成,“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有的考生译成“特务与小孩在做游戏”;有的考生译成“小孩特别爱看戏”等等,确实让人忍俊不禁。那么你觉得到底问题出在哪?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为了避免翻译中再次出现尴尬局面,我们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课堂活动——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单——双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结合课文,请同学把其中的需要解释的字词找出来。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 计)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设想 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 1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 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1-2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2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课内双基 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从古今词语的词形变化看,古代汉语是以________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________词为主。 【答案】单音节,双音节。 2.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列举出课本以外的五个新词)。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许多旧词语也不用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课本以外的五个旧词语)。 【答案】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圭谷,航母,超女,潜规则,作秀,炒作,炒鱿鱼;右派,地主,富农,现行反革命,大跃进。 3.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 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申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4.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型。 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吾师道也()

②吾从而师之()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答案】①A②B③C④A⑤B⑥B 5.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③沛公欲王关中()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答案】①族②函③王④军 6.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齐地方 ..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合集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合集 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华池职专栾文 【详述】 《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课的教材,是一本为专门讲授汉 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语文教科书。这本教材共有6课23节,内容包括“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专题。显然,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完全部内容是有 困难的,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地过一遍,效果也肯定不会太好。所以,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多讲点,但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可拆可合,自成模块”,这也是这本教材的一个特点。所以,在教授的时候,可以根据 抓大放小的方针,围绕一个“点”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真正突出专题内容 的重点和难点,取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生们 学习方法上的启发,留出深入思考探究的空间,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形式】 课堂自学和学生自学结合【设计思路】 1、在上课前,先梳理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主要不是传授语言 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1 活动,一方面每篇“课文”本身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这些 内容本来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另一方面这些“课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 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 ⑴实例教学法 举一些新鲜的例子,养成生活处处皆语文的习惯。 比如说可以在各种报纸,各类杂志,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众多的书籍上搜集至所需 的信息材料,并展开剪辑,抄录,分类档案,标明其原文,搜集时间及适用于章节场合, 以便在教学实例中采用。 ⑵情境教学法 搜寻街头、电视、报刊错别字,所推荐自己讨厌的一句广告语,体悟文学作品中生动 的句子。创设情景教学法的途径存有以下几条:生活展现出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重 现情境,音乐图形情境,演出体会情境,语言叙述情境。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在以前必修课 的讲授也都使用过,在讲授这册书的过程中,没必要回去刻意追求,根据须要而的定。

《古今言殊》教案完美版

《古今言殊》教案 一、导入 【ppt】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问题:请同学们把其中的需要解释的字词划出来。 设想:修,形,貌,服,冠,窥,甚。 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些字词解释一下。 过度:好,解释很好。通过解释,同学们就能读懂这段话,就是我们今天的语言了。但是没有解释的话,我们的阅读就会有困难。可见时间的变化,给我们的语言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时间的变化,给我们的语言带来了哪些变化。请看课文第6页,《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二、词汇的变化 问题: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上的这段话,刚刚同学解释了这些字词,说明古今语言在词性上有什么变化? 【点拨】请你看大屏幕的左边,这是古代的词。从外表上看有什么特点?在看大屏幕的右边,这是今天的词,在外表上又有什么特点? 设想回答:是以单个字为主。单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说明这是一个单音节词。而今天的语言则是以双音节词。 【总结】对,这就是古今汉语在词形上最显著的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板书:变化之一,词形变化:单——双) 【过渡】因此,我们再翻译古文的时候,应该把里面的一些单音节词解释为今天的双音节词。即应该一字一字的解释和翻译。本着这个规律,我们来练习一下。 【ppt】:《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 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很好。这是单音节的词。但是有些时候,现在的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那又怎么办呢?我们来看一下 【ppt】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之学者必有师 问题:这里的博学和学者分别作何解释? 【分析】可是博学的今义是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学问丰富。而古义是广博的学习这里学者的今义一般认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风潮的人。近义词可以是专家、顾问等,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人。而古义学者是求学的人。大家还能想到这类的词吗?相同的外衣不同的内涵。 【总结】从中,我们看出古今同形的词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因为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所以,下次我们看到这些相同词形的词要注意了。 【过渡】除了词形即最外表的变化之外,古今语言还有别的什么变化吗?我们接着继续来看这段话。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二 (人教版 高二选修)[阅读次数:2274] 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帮助,对于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也有用处。二、知识整合训练【解引子】通过阅读?..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137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阅读次数:3108] 古教学目标 1. 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关问题。2. 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和翻译。教学重点、难点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nb...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阅读次数:1380]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一、汉语语音的演变汉字?.. •[阅读次数:1655]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 资料)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帮助,对于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也有用处。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 课本课堂活动 ●古人云,今人说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对古今汉语的词汇和句式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古今汉语演变的一些线索。 一、课堂活动步骤 (1)古今词语比较。这段文言文里出现的字在现代大部分仍在使用,可是其中大多数词语,虽然字形相同,意义和用法却都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据此讲解古今词义演变的三种情况。 (2)古今句式比较。注意讲解“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与坐谈”、“不若君之美”等古代句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变化,说明二者的差异。 (3)举例讨论。请学生从学过的其他文言文片段中找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每个学生至少找出一处。 二、相关知识补充 (1)古今词语。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就会发现古今词语有很大的差别。就字形看,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昳[yì]、曰、孰、吾”,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八、我、能、国、不、客、从、来、坐、谈、问”。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

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其中有的构词的能力比较强,如:“形、貌、衣、镜、何、自、日、外”;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如:“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窥(窥探、窥测)、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第二种是古代词语的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教材中解释了“之”的用法,还可以补充其他例子。比如“其”,古代汉语中“其”的一个重要用法就是作表示领有的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如“其妻曰”。现代汉语里还有“各得其所、自得其乐、自圆其说、望其项背”等成语,此外就只限于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语境,如“政府正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解决安置问题”。而“其家的客厅很大”这样的话就让人觉得很别扭了。又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特定的文体;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美”现在不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第三种是古代词语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教材中具体解释了“服”的情况。再看“窥”这个词的情况。“窥”在古代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的意思,如成语“管中窥豹”。从这个意思还引申出了“暗中查看”的意思。现在前一个意思已经消失了,而“暗中查看”的意思还保留在“窥测、窥察、窥度、窥视”等词语中。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词语(括号中的意思已经消失了),如:“修(长)、谓(对……说)、公(尊称)、及(比得上)、君(尊称)、也(助词;现代的“啊”只部分地与“也”相当)、旦(“旦日”作“明日”讲)、若(比得上)”。还有一个“尺”字,似乎应该属于古今通用的一类,可是这里说邹忌身长八尺有余,显然比现在的尺小,严格说,“尺”的意义也已经改变了(汉朝的一尺大约合现在七寸半,这里的尺大概跟汉朝的差不多)。 (2)古今句式。在语法方面,古今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子格式,下面一句“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汉语句子的格式相同。“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Word版含答案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情况。 2.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 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答:(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 (2)词语的消长变化。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二是一些旧词语退出了词汇舞台。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三是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或者消亡了,或者仅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作为构词成分保留下来。 (3)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比如由于避讳把“世”改为“代”。词语替换变化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比如古代汉语中的“足、目”,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变成了“脚、眼”。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 (4)词语的引申变化。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比如“朝”本来是名词,意义是“早上”,后来引申出了“朝见”,并进一步引申出“朝向”等等。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语序的变化: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 (2)句式的变化:有些句式古今都有,但表现形式不同,如判断句。还有的句式,是后来才出现的,如“把字句”。 (3)词类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 答: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5.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 答: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二、基础测试 1.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

高二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所能满足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汉语的世界,一起感受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世界上现在大约有5000多种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语族” 我们的母语----汉语 广义: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 狭义: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语言。 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 我们的汉语历史悠久,可如今却受到各种冲击,什么双语教学,少儿英语,英语过级填充着我们几岁、十几岁、成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计算一下中学英语、语文的课时,令人难解,这样开课的合理性在哪?是不是要培养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翻译家呢?我们大部分的人学了英文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又会用上几次呢?花那么多时间值不值?说白了,英语只是学生参加考试的一块敲门砖,汉语才是学生终生成长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 难怪网络上有这样一则饱含气愤的短信:等咱们中国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爷,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听力全用周杰伦的歌,双节棍只听一遍,阅读理解就用周易,口试要求唱京剧,实验就考包饺子。” 活动探究:汉语和英语有什么不同? 结合“课堂活动”和“小试身手一”以及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外国人说话为什么让人疑惑? 为什么外国人会用“男、女”来说狗的性别? 别人借刀,比尔为什么说得那么恐怖。 小结 1、声调 2、词语搭配 3、量词 这三个方面是导致外国人说错汉语的原因。 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其高低升降,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4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设计 玉田县林南仓中学田立颖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演变情况。 2、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 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方法:理解分析掌握 教学学时:1课时 二、导入: 有些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不同的。 有个田径比赛项目叫“竞走”,运动员在参赛时能跑吗?不能,一跑就判犯规。可见在现代汉语中,“走”和“跑”是有严格区别是,古汉语中的“走”却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走”,古汉语叫“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行”就是走。 请大家举出带“走”字的成语,理解“走”字的意思。 “走马观花”、“不胫而走”中的“走”也都是跑的意思。可见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的昨日和今天是有些不同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明确本节课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音变 在古今汉字中存在着一种字形相同而古今读音不同的现象,即异读字。这种包括古今音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读音变化)和古今异读(古音中的有的读音在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了)。 异读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 用改变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 如“如耳说卫嗣公,卫嗣公说而太息”。“说”的本意是“讲话”的意思,本音是huō,这句话第一个“说”用的是它的引申义“游说”“说服”的意思,应读破字音huì,第二个“说”则是它的兼有的意义“悦”,应读uè,是

“喜欢高兴”的意思。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中常见的破音异读字有:语、衣、骑、遗、恶、王、将、食等。 2通假异读 通假字和本字起初读音一致,后来由于读音的演变,有的读音不同了。现在通假字一律读本字的读音。古诗文中常见的通假异读字有:不(fǒu)奉(ěng)、缪、卒、内、识、见、有、生、说、景、属等。 3古音异读 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 如“吐蕃”中的“蕃”读bō。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音异读字有:人名:墨翟、郦食其、樊於期等;地名:燕、天姥山、会稽等;官名:可汗、单于等。 习题小练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使。” ③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 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⑤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⑥汝识之乎?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⑩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二)形变词形变化 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双(多)音节词。 如:虎——老虎鼠——老鼠 斧——斧头镜——镜子 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双(多)音节词。 如:照──照耀赠──赠送 弃──抛弃粹──纯粹 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双(多)音节词所替代。

2018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师用书:第1课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含解析 精品

第二节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语文高考试题中的“数学题” 以前,高考试题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道试题——《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做的图,正确的一幅是: 你知道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在哪里吗?你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知识·梳理]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ɑi”。

二、汉语语法的演变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今天的判断句为“……是……”)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如“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三、汉语词汇的演变

[考点·聚焦] 本节内容与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考内容中“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体要求相对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给文言文的相关语段断句(有些语段出自选文中,有些语段出自选文外)。 [典例·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 (节选自《周书·独孤信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州咸.敬服之咸:全都 B.服章有殊.于众殊:不同 C.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带:兼任 D.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迁:搬迁 【解析】D项,“迁”的义项有“迁移、搬迁”“离散”“晋升或调动官职”等,在这个语句中最恰当的解释应为“晋升”。 【答案】 D 【参考译文】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独孤库,是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节操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提能精学精练 第1课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②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③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④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⑤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⑦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⑧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A.②④⑤⑦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⑧D.③④⑥⑦ [解析]①没有通假字;②“吾今且报府”的“报”是“赴”的通假字;③没有通假字;④的“还”是“环”的通假字,“还柱而走”是“环柱而走”;⑤没有通假字;⑥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慧”;⑦没有通假字;⑧的“衡”是“横”的通假字。 [答案] B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⑤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⑦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 ⑧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A.①③④⑦B.③⑤⑦⑧ C.③④⑤⑧D.③④⑤⑥ [解析]①“始一反焉”是“始一返焉”,②“雷鼓大震”是“擂鼓大震”。 ③④⑤⑥都没有通假字。⑦“辞决而行”是“辞诀而行”,⑧“吾党菁华”是“吾党精华”。 [答案] D 3.下列加点的词都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①死生 ..皆忘④ ..啸歌,冥然兀坐③把酒临风,宠辱..,昼夜事也②偃仰 昼夜勤作息 ..不可以持国⑧陟 ..⑦悖乱 ..⑤成败 ..之机在于今日⑥勤心养公姥 罚臧否,不宜异同 ..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①④⑥⑧D.②③⑤⑦ [解析]①句“死生”偏于“死”,④句“作息”偏于“作”,⑥句“公姥”偏于“姥”,⑧句“异同”偏于“异”。其他各句不存在偏于一方的问题。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子以为 ..何如 B.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 .. C.夫人 ..情虽爱其子 D.中外 ..孤寡皆归焉 [解析]A项,“以为”,认为。B项,“山东”古义为“太行山以东的地区”;C项,“夫”是发语词,“夫人”古义是“夫”与“人”的连用;D项,“中外”古义即“内外”。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解析]D项,“屈平”句为陈述句,“城北”句为判断句。A、B、C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