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内白飞虱防治

蔬菜大棚内白飞虱防治

麦田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麦田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灰飞虱是近年来淮安市楚州区小麦的常见虫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介绍麦田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分析其防治时机、防治药剂及方法,以为当地麦田灰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灰飞虱;发生;防治 灰飞虱是近年来淮安市楚州区小麦上的常见害虫,已同麦蚜虫一样成为麦田的常规害虫,灰飞虱对小麦的危害表现为3种[1-2]:一是直接刺吸危害,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多,严重时造成“冒穿”倒伏,如2008、2009年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的成摊枯死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二是间接危害,通过灰飞虱传毒引起小麦病毒病,如小麦条纹叶枯病和小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一般在冬前或早春开始发病,病株生长停滞,分蘖增多,叶色浓厚,最后逐步死亡,小麦条纹叶枯病症状同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相似,一般在抽穗以后表现症状,心叶发黄,叶脉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抽出的穗子颜色淡黄,无法灌浆;三是通过灰飞虱排泄蜜露造成煤污,俗称“煤黑穗”,小麦穗子发黑,品质下降,如2009年水稻后期灰飞虱大发生,许多麦穗发黑,表面有一层霉层即为飞虱危害形成。 多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是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兼治麦田灰飞虱,防治药剂和时机大多不恰当,再加上“治虫控病”和“治麦田,保秧田”的策略,防治效果多不理想。近年来,由于气候及播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麦田稻飞虱的发生逐年加重,对小麦生产构成直接威胁,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其种群密度和危害程度,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1麦田灰飞虱发生特点 灰飞虱在完整的稻桩上越冬,冬季和春季其数量平稳;4月下旬,越冬代灰飞虱羽化,大量繁殖,危害加剧;5月上旬,进入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达到最高虫量;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成1代成虫,小麦黄熟前至收获完毕为其迁出期。 由于当地粳稻均为直播且生育期较长等,小麦播期也相对较迟,免耕麦和稻套麦面积较大,这类田块免少耕,越冬代灰飞虱的死亡率较低。据淮安市楚州区植保站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2011年1代灰飞虱的虫口密度分别为371.7、543.6、571.5、984.6、1 116.0、1 051.2头/m2,呈逐年上升趋势,个别灰飞虱发生严重田块虫口密度甚至达3 600~4 500头/m2。 2麦田灰飞虱的防治时机 越冬若虫往往在稻桩基部和土缝中栖息,位置隐蔽,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的“药肥混喷”时期,越冬代往往已羽化成成虫甚至进入产卵期,不是防治的最佳时机。5月上旬后期至5月中旬前期(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

灰飞虱及玉米粗缩病

编辑词条 灰飞虱 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 详细特征 病原及发病现状 防治办法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 分布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东自台湾省和东部沿海各地,西至新疆均有发生,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发生较多。 寄主各种草坪禾草及水稻、麦类、玉米、稗等禾本科植物。 识别特征属于同翅目飞虱科。 [编辑本段] 详细特征 成虫:长翅型体长(连翅)雄虫3.5毫米,雌虫4.0毫米;短翅型体雄虫2.3毫米,雌虫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 卵:呈长椭圆形,稍弯曲,长1.0毫米,前端较细于后端,初产乳白色,后期淡黄色。 若虫:共5龄。 第1龄若虫体长1.0-1.1毫米,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胸部各节背面沿正中有纵行白色部分。 2龄体长1.1-1.3毫米,黄白色,胸部各节背面为灰色,正中纵行的白色部分较第1龄明显。 3龄体长1.5毫米,灰褐色,胸部各节背面灰色增浓,正中线中央白色部分不明显,前、后翅芽开始呈现。 4龄体长1.9-2.1毫米,灰褐色,前翅翅芽达腹部第1节,后胸翅芽达腹部第3节,胸部正中的白色部分消失。

5龄体长2.7-3.0毫米,体色灰褐增浓,中胸翅芽达腹部第3节后缘并覆盖后翅,后胸翅芽达腹部第2节,腹部各节分界明显,腹节间有白色的细环圈。越冬若虫体色较深。 [编辑本段] 病原及发病现状 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4-5代。华北地区越冬若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羽化,迁向草坪产卵繁殖,第1代若虫于5月中旬至6月大量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第2代若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孵化,并于6月下旬至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第3代于7月至8月上、中旬羽化,第4代若虫在8月中旬至11月孵化,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羽化,有部分则以3、4龄若虫进入越冬状态,第5代若虫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孵化,并进入越冬期,全年以9月初的第4代若虫密度最大,大部分地区多以第3、4龄和少量第5龄若虫在田边、沟边杂草中越冬。灰飞虱属于温带地区的害虫,耐低温能力较强,对高温适应性较差,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8℃左右,冬季低温对其越冬若虫影响不大,在辽宁盘锦地区亦能安全越冬,不会大量死亡,在-3℃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才产生麻痹冻倒现象,但除部分致死外,其余仍能复苏。当气温超过2℃无风天晴时,又能爬至寄主茎叶部取食并继续发育,在田间喜通透性良好的环境,栖息于植物植株的部位较高,并常向田边移动集中,因此,田边虫量多,成虫翅型变化较稳定,越冬代以短翅型居多,其余各代以长翅型居多,雄虫除越冬外,其余各代几乎均为长翅型成虫。成虫喜在生长嫩绿、高大茂密的地块产卵。雌虫产卵量一般数十粒,越冬代最多,可达500粒左右,每个卵块的卵粒数,由1-2粒至1 0余粒,大多为5-6粒,能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短病及条纹矮缩病等多种病毒病。 防治办法 1)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2) 生物防治: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3) 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对策,如果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对策。 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及其防治 灰飞虱是一种重要媒介昆虫,能传播多种病毒病,近年来在江苏省已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及玉米粗缩病大面积流行,这些病害如控制不好可造成作物毁灭性的损失,对粮食生产威胁极大。

【开题报告】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关键字】开题报告 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篇一: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XX 年 3 月20日XXX 学号:信息商务学院自动控制系自动化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赵耀霞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 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信息商务学院教学管理部统一设计 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或信息商务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照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 手册)。文中应用参照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照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照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XX401X02),不能只写最 后2位或1位数字; 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3月15日”或“XX-03-15”; 6. 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专业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 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二: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辽宁(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石油化工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刘晓薇

玉米灰飞虱防治

中文名称:灰飞虱 分类属性:同翅目,飞虱科 英文名称:small brown rice planthopper 中文别名:蛔虫、蚰虫 拉丁学名:Laodelphasx cstriatellus(Fallen) 分布区域: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自沿海各省、西至新疆,都有分布,尤其以华东、华中、华北发生较多。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长翅型成虫体长3.5—4。2毫米,黄褐至黑褐色。头顶略向前突,其长稍大于复眼间的距离,复眼及单眼均黑色,额侧脊略呈弧形,颜面纵沟黑色。前翅淡灰色,半透明,有翅斑。雌虫小盾板中央淡黄白色或淡黄褐色,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黄褐色斑,雄虫小盾板黑色;短翅型体长2.1—2.8毫米,翅仅达腹部2/3,余均同长翅型。卵长茄形,微变曲,长约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卵成块产于口十鞘,叶中肋或茎秆组织中l卵粒成簇成双行排列,卵帽露出产卵痕,如一粒粒鱼子状。若虫近椭圆形,初孵若虫淡黄色,后呈黄褐色至灰褐色,也有呈红褐色,第3~4腹节背面各有一灰白色的“八”字形斑。 为害作物: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取食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能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 发病特点:一年发生4~8代,主要以3~4龄若虫在麦田、草子田以及田边,沟边等处的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但较褐飞虱弱。成虫寿命在适温范围内随气温升高而缩短,一般短翅型雌虫寿命长,长翅型较短。雌虫:羽化后有一段产卵前期,而其长短取决于温度高低,温度低时长,温度高时短,但温度超过29~C时反而延长,发生代一般为4~8天。卵产于稻株下部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组织中,抽穗后多产于茎腔中。每雌虫产卵量一般数十粒,越冬代最多可达500粒左右。灰飞虱天敌种类与稻田其它两种飞虱相同。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癌症。 玉米症状特征:玉米出苗后被灰飞虱危害后即可感病,到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中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病株叶的特征是色浓绿、宽、短、硬、脆,叶背的叶脉隆起。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叶片密集丛生,成对生状,病株似“君子兰”植株,农民朋友通常称作“万年青”。病株根少而短,长度不足健株的1/2,易拔出。根易分叉,丛生状。 灰飞虱防治技术要点 1、灰飞虱可近距离扩散和远距离随高空气流迁飞,如一个地块喷药,可迅速转移至未施药地块和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中,一家一户的分散防治很难整体压低虫口密度,必须进行统一防治,至少以村为单位,统一时间,联防联治,使该虫无处可逃。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也要进行喷药,最好在喷施杀虫剂的同时加入百草枯(克芜踪)、草甘磷(农达)等除草剂杀灭杂草,破坏该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量。要发挥专业机防队作用,大面积防治,降低防治周期,提高防治效率。

玉米常见虫害

1、粘虫 粘虫是玉米常见的虫害之一,又名行军虫,属鳞翅目,主要吃食玉米的叶片,发生严重的年份,能把叶片吃光,造成绝收。从外观很好分辨,头红褐色,体色由淡绿至浓黑,体长17-20毫米,如上图所示。防治玉米粘虫很简单(本篇文章只讲化学药剂防治,下面也一样),市面上的药剂也有很多,常用的有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药剂很多也比较便宜。 2、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也属于鳞翅目,据统计,每年玉米螟是造成玉米减产危害最大的害虫。 玉米螟的成虫,大约长13-15mm,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如果该年雨水较多,玉米螟的发生就会越多,同理,干燥、气温高的年份,发生就会减少。 玉米螟的防治药剂也有很多,因为同属于鳞翅目类,所以,50%辛硫磷、40%毒死蜱、甲维盐等,都可以有效防治。 3、灰飞虱 说灰飞虱前,相信大家都知道玉米的一种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就绝产,也被成为玉米的“癌症”,它就是粗缩病,而粗缩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灰飞虱的传播,所以,很多朋友把防治灰飞虱作为头等大事。 灰飞虱一般体长2.5-4mm,前翅近于透明,两侧暗褐色。 防治药剂同样不少,一般建议播种前拌种防治,如果后期有发生,及时喷打药剂治疗,且不可晚喷,主要药剂有:扑虱灵、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都可以。 4、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幼虫,看着和地老虎差不多,往往有人把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当作地老虎在作怪,从幼虫上看,不仔细分辨,还真看不出两者的区别。 二点委夜蛾的头部呈褐色,身体是黄黑色到黑褐色。成虫体长10-12mm,前翅黑灰色,后翅银灰色。 药剂防治,还是以播种前包衣为主,如有发生,可选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灌根防治。 5、蓟马

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万超群学号: 0909010208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系(院):机电与汽车工程系 毕业设计题目: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钱丹浩职称:中级职称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1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温室大棚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以蔬菜大棚、花卉为主植物栽培设施栽培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随着政府对城市蔬菜产业的不断投入,在乡镇蔬菜大棚产业被看作是 21 世纪最具活力的新产业之一。温室是蔬菜等植物在栽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不同种类的蔬菜对温度及湿度等生长所需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它们提供一个更适宜其生长的封闭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可以通过提早或延迟花期,最终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 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尽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也就是说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单片机虽然小,但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存、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设备。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同时它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

白粉虱

白粉虱防治技术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菜地、田地、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季在室外不可以存活。成虫寿命较长,每雌可产卵300余粒,成虫有趋嫩性,在嫩叶上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在叶背面为害,3天内可以活动,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为害。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一、白粉虱防治困难的原因 1.繁殖场所多,使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2.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面缩短,18℃时需31.5天一代;24℃时需24.7天;27℃时需22.8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 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3.寄主植物有200余种。蔬菜作物中主要为害瓜类作物;茄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豆科作物,以及莴苣、菊芋、马铃薯、苋菜等多种作物。 4.具有较特殊的生活习性。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由于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情分布,这就给防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白粉虱的防治对策 1.轮作例茬在白粉虱发生猖獗的地区,应选择芹菜、茼蒿、芜姜、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莱,既免受此虫为害,又可有效地防止向棚室蔓延。 2.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杂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烧毁。 3.播种蔬菜前使用烟熏剂闭棚熏杀害虫,可用敌敌畏乳油加硫黄粉和木屑点燃熏蒸。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4.冬春季,结合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反光幕,既可驱避白粉虱,又可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5.生物防治当温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或黑蛹3~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释放3~4次。控制白粉虱效果良好。也可人工释放草蛉,1头草蛉一生平均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2.6头。有条件地区也可用粉虱壳孢菌防治白粉虱。 6.白粉虱危害初期,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25%扑虱灵2000倍液,或30%啶虫脒喷雾,隔5~7天用上述农药交替喷雾,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包括选用适宜农药种类、浓度、应用时间及方法等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即每株平均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除选用对路药剂外,喷药时间最好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报告DOC

课程设计主要任务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温度测量控制系统,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通过单总线与单片机连接,实现温度测量控制,主要性能为: (1 )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大棚温度的采集和显示; (2)对大棚所需适宜温度进行设定; (3)当大棚内温度参数超过设定值时控制通风机进行降温,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利用热风 机进行升温控制; (4)通过显示装置实时监测大棚内温度变化,便于记录和研究; 系统的设计指标 (1 )温度控制范围:0 C ~+50 C; (2)温度测量精度:土2 C; (3)显示分辨率:0.1 C; (4)工作电压:220V/50HZ ± 10%

目录 第一章序言 1 第二章总体设计及个人分工 2 第三章传感器设计及应用 4 第四章总结8

第一章序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不得不采取新的方法和途径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大棚技术的出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窘迫现状。塑料大棚技术就是模拟生物生长的条件,创造人工的气象环境,消除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限制,使农作物在不适宜的季节也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大棚技术的普及,对大棚温度的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早期的温度控制是简单的通过温度计测量,然后进行升温或降温的处理,进行的是人工测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温度控制成为一项复杂的程序。 大多数的蔬菜大棚以单个家庭作业为主,种植户为蔬菜大棚配备多参数的智能设备,经济成本很高,因此将温度控制由复杂的人为控制转化为自动化的机械控制成为必然。目前现代化的温度控制已经发展的很完备了,通过传感器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应用自动控制和电子计算机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正在不断吸收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温室作物种植的特点,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从而使温室种植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产业化。温度计算机控制及管理技术便函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后来各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引进,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系统。这在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本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主要是为了对蔬菜大棚内的温度进行 检测与控制而设计的。该测控仪具有检测精度高、使用简单、成本较 低和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灰飞虱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摘要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灰飞虱在大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大丰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发生,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因此,针对水稻灰飞虱发生的新特点,采取防治对策。 关键词灰飞虱;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我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群种,近几年因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麦子收获迟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影响,我市稻田一代、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传播蔓延,已成为我市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1 为害症状 成、若虫均以口器刺吸水稻汁为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片,近年发现部分稻区水稻穗部受害亦较严重,虫口大时,稻株汁液大量丧失而枯黄,同时因大量蜜露洒落附近叶片或穗子上而孳生霉菌,但较少出现类似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虱烧”“冒穿”等症状。灰飞虱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等多种水稻病毒病的媒介,所造成的危害常大于直接吸食危害。 2 发生特点 2.1 越冬场所广,虫口基数特大 本市常年稻麦连作,麦子面积在4万公顷左右,灰飞虱寄主十分广泛,而麦子及禾本科杂草为主要适生寄主。因此,本市虫口密度高,如2005年越冬代和一代高峰期虫量分别达67.5万头/hm2、135万头/hm2,夏收后害虫虽大量死亡,但迁居秧田的有效虫量仍高达120万头/hm2、。 2.2 带毒率较过去明显提高 据2005年测定,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重病区一代灰飞虱平均带毒率14.22%,2004年平均带毒率15%,2006年越冬代平均带毒率20.9%,远高于病害大流行指标。灰飞虱的带毒群体量大,大量的带毒灰飞虱促进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 2.3 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一代、二代致病力强

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清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 系统设计 系(院)自动化系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2009级3班 学生姓名雷大锋 学号2009022321 指导教师王晓峰 职称副教授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月日

基于PLC的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大棚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为作物提供最好环境、避免各种棚内外环境变化对其影响的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FX2N系列PLC作为下位机,PC机作为上位机,采用三菱D-720通用变频器,采用温度、湿度、光照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这些模拟量经PLC转化为数字信号,把转化来的数据与设定值比较,PLC经处理后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环流风机、遮阴帘、微雾加湿机等设备动作,大棚温度就能实现自动控制。这种技术不但实现了生产自动化,而且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种植者对设定值的改变,可以实现对大棚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关键词:大棚,温度控制,PLC

白飞虱防治技术

白飞虱防治技术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白粉虱成灾,咋办有效彻底消灭白粉虱的特效药看这里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在保护地、露地均易发生此害虫。 温室中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各地多种作物也均发生较为普遍如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烟草等都能受其所害,且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难度大。 另外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施药的增多,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了。 发生规律 全年有两个关键的时期: (1)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 (2)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 危害 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成虫会排泄,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果实的果面或叶面等,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它还会传播很多病毒,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1.药剂用的太频繁等,其抗性增强。 2.繁殖量大且快。 像温室里每年可发生10多代。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便缩短,18℃时需天一代;24℃时需天;27℃时需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 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每雌虫的产卵数多达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 3.繁殖寄居场所多 温室露地都是它的理想居住地,使得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

白飞虱防治技术

白粉虱成灾,咋办?有效彻底消灭白粉虱的特效药看这里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在保护地、露地均易发生此害虫。 温室中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各地多种作物也均发生较为普遍如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烟草等都能受其所害,且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难度大。 另外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施药的增多,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了。 发生规律 全年有两个关键的时期: (1)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 (2)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危害 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成虫会排泄,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果实的果面或叶面等,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它还会传播很多病毒,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1.药剂用的太频繁等,其抗性增强。 2.繁殖量大且快。 像温室里每年可发生10多代。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便缩短,18℃时需31.5天一代;24℃时需24.7天;27℃时需22.8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 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每雌虫的产卵数多达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3.繁殖寄居场所多 温室露地都是它的理想居住地,使得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4.它的四个虫态同时分布 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且体表布蜡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 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 植株上虫态较杂,不好防治。一般药只能杀死成虫,很难杀死卵和幼虫,用药次数赶不上繁殖速度,导致比较难治。 5.人们防治意识淡薄,重治轻防 蔬菜定植后,嫩叶梢是粉虱类害虫取食的最佳食物,有些菜农朋友对使用防虫网意识淡薄,有洞不补,有缝隙关不严,甚至还有定植后,蔬菜开始生长,发现粉虱后再去使用防虫网,这样对防治粉虱效果极差。 6.药剂选择问题 有些药剂只杀成虫不杀虫卵,导致虫卵孵化后成虫不断;也有些药剂只杀虫卵而不杀成虫,导致成虫不断产卵,卵孵化后成虫不断。 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药剂,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等,这些药剂都是治成虫的,打完药之后会死一大片成虫,但对于其它三个虫态卵、若虫和蛹来说,没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过段时间还会有成虫危害。 防治对策 1.轮作倒茬 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爆发原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爆发原因研究现状及展望 引言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建种于1926年,属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 ide,飞虱亚科Delphacinae,属偏北方种类。广泛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国内几乎遍及所有的稻区,主要以长江流域和华北稻区发生较多[35,37]。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原苏联、蒙古、保加利亚、匈牙利、英国、德国、土耳其、太平洋岛屿等。在热带国家如菲律宾、北苏门答腊和印度支那的高原水稻上也发现了灰飞虱[41]。灰飞虱除以成、若虫直接刺吸为害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外[5,21],更为严重的是还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小麦条纹病、玉米粗缩病等多种农作物病毒病[30,32, 25,40,24,29,27,34]。2004年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高达157.13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9%,田间绝收面积近1.33万hm2。据一些专家的保守估计,仅这一项就给江苏地区的经济造成了近100亿元的损失[7]。 1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 1.1灰飞虱越冬虫态和场所 灰飞虱能以休眠或滞育状态进行越冬,越冬虫态为2-5龄若虫,以4龄若虫为主,成虫不能正常越冬[8,20]。但在我国南部气候较温暖稻区如广东则无越冬现象,且能继续取食发育,冬季仍能继续为害小麦[36]。Bae等亦报道韩国庆尚南道省东部密阳县的灰飞虱越冬若虫的体重在12-4月间仍不断增加,且无休眠或滞育越冬习性[23]。灰飞虱若虫能在麦、看麦娘、紫云英、蚕豆、胡萝卜、野茭白和芫荽等植物上越冬。其越冬场所也较为多样,若虫能在田埂、荒地、沟渠边及路旁杂草丛中以休眠或滞育方式进行越冬[9]。魏勇良和王幼辉等报道越冬若虫还可潜入枯枝落叶下或土块下越冬[39]。但李济宸等认为当寄主植物越冬干枯死亡时,在其上面越冬的灰飞虱也随之死亡,在土缝中越冬的可能性不大[13]。 1.2灰飞虱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昆虫种群的扩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害虫,寄主植物的种类与特性对其生长繁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钦俊德,1987)。灰飞虱食性比较广泛,不仅取食水稻,还为害高粱、麦类、稗草、早熟禾、狗尾草、大画眉草、游草、高扬茅、牛筋草、三棱草等多种作物和杂草,并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寄主植物[15,42,43,44]。早在60年代,就有关于不同饲料植物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报道。以水稻(拔节,孕穗期)和稗草为饲料的,若虫发育快;其次为三棱草;而以稻秧、芦苇为饲料的,若虫发育缓慢[2]。近年来,亦有一些关于寄主植物

温室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蔬菜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在农业生产中,蔬菜大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能为人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蔬菜大棚中,最关键的是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营养液等的控制方法。传统的控制方法完全是人工的,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 我的作业设计是蔬菜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DSl8B20、湿度传感器是HR202、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液晶显示LCD1602、键盘等组成。此设计克服了传统农业难以解决的限制因素。因此就必须利用环境监测和控制技术。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进行测控。 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 环境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框图如图l 所示。 — 控制系统主要有单片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转换电路、报警装置、执行机构、主控计算机等组成。其核心是单片机芯片组,作为系统各种参数的处理和控制器。完成各种数据的处理和控制任务。同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送给主机。实际应用时可根据被测控参数点的个数和控制的要求来决定单片机的数目。环境因素数据采集模块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C02浓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等组成,分别实时采集各测控点的温度、湿度、C02浓度、光照度等环境因素模拟量并转换为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后送给A /D 转换芯片。数据转换电路包括A /D 转换和D /A 转换电路。完成模拟量和数字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执行机构包括各种被控制的执行设备。在系统的控制下启动调节设备如喷雾机,吹风机,加热器,CO2发生器等进行升温降温、加湿换风、C02浓度调控、光环境调控、土壤环境调控等操作来调节大棚内的环境状态。另外还有光电驱动隔离,其作用是有效地隔离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抑制大电流、大功率负载开启产生的各种电磁辐射和电压冲击等干扰,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工作。 S T C 8 9 C 5 2 1温度传感器 2湿度传感器 3 CO2浓度传感器 4光照度传感嚣 温度调节装置 湿度调节装置 二氧化碳发生装 光照调节机构 灌溉系统 A D 转换和D A 转换电路。 光电驱动隔离 A D 转换和D A 转换电路 光电驱动隔离

几种药剂防治灰飞虱的效果

几种药剂防治灰飞虱试验小结 宝应县植保植检站 2004年灰飞虱为特大发生年份,为摸清几种常用药剂对其防效,我站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二代灰飞虱若虫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选择在望直港镇水稻进行,上茬小麦,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育粳5号,用药时田间飞虱以2、3龄若虫为主。 1.2供试药剂:25%粉虱净(噻·异)可湿粉,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0%抑虱净(混灭·噻)EC,惠州市中迅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0%利鼎峰可湿粉,昆山市鼎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30%乙酰甲胺磷EC,浙江嘉化实业服份有限公司生产;40%乐果EC,江苏腾龙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1.3处理与方法: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粉虱净40g/亩、抑虱净50ml/亩、利鼎峰30 g/亩,乙酰甲胺磷150 ml/亩、乐果150 ml/亩及清水对照。不设重复,小区面积50m2。用药时间为6月25日,用药方法为喷雾法,用药器械为手动喷雾器,对水量为每亩50kg,用药时田间上浅水层并保水。 1.4调查内容与方法:药前调查灰飞虱虫口基数,药后3天、5天分别调查各处理区虫量,以百穴虫量计,计算防治效果。 2试验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药剂对灰飞虱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5天调查,粉虱净40g/亩、抑虱净50ml/亩防效相当,药后3天的防效分别为82.14%、83.97%,药后5天的防效略有下降,防效分别为76.19%、77.56%。利鼎峰30 g/亩的防效略低于以上两药剂,药

后3天、5天的防效分别为79.17%、72.22%。乙酰甲胺磷150 ml/亩、乐果150 ml/亩防效远远不及以上三种药剂,药后3天、5天的防效仅在50%左右。 表1:不同药剂防治灰飞虱的效果 3小结 从本试验结果看,25%粉虱净(噻·异)可湿粉、30%抑虱净(混灭·噻)EC、10%利鼎峰可湿粉对灰飞虱防效较好,达80%左右,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而30%乙酰甲胺磷EC、40%乐果EC防效较差,仅为50%左右,不宜作为灰飞虱的防治药剂加以应用。 2004年7月

温室大棚温度控制系统

温室大棚温度控制系统 1.1 系统的概述 应用自动控制和电子计算机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温室控制与管理技术方面的一场革命,随着“设施农业”、“虚拟农业”等新名称的出现。温度,湿度,co2浓度等计算机控制与管理系统正在不断吸收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温室作物种植的特点,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从而使温室种植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产业化。 本系统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测控仪,主要是为了对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参数的检测与控制而设计的。该测控仪具有检测精度高、使用简单、成本较低和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2 系统的要求 测量值较小指示灯亮,蜂鸣器不响,测量值偏大,指示灯不亮,蜂鸣器响。温度高打开天窗或排风扇,温度低打开增温炉; 1.3 系统的主要模块 1.3.1 本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为一个全自动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AT89C52单片机,检测,显示电路,及报警装置等组成。组成图如图1-1。

由图1-1所示,本系统的核心部分是AT89C52,此芯片是该电路的枢纽。由它先控制着温度湿度等参数的检测,用检测到的参数实现继电器通断,以及显示。若检测到的参数高于设定的值,则发出报警信号。 1.3.2 各部分的功能 AT89C52单片机:它是系统的中央处理器,担负着系统的控制和运算。温度检测装置:DS18B20数字温度模块对大棚内温度进行采集,将温度转换成数字。显示设备:主要是用于显示检测到的大棚温度。继电器主要用于做开关驱动设备。报警装置:产生报警信号。整个控制系统由软件程序设计。根据系统具体要求,可以对具体部分进行分析设计。但要实现对各部分的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各部分的理论基础。本设计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DS18B20温度检测电路,LCD1602显示屏,交流继电器,蜂鸣器报警装置,矩阵键盘。 AT89C52 继电器 显示设备 报警装置 检测装置

白飞虱防治技术修订稿

白飞虱防治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白粉虱成灾,咋办?有效彻底消灭白粉虱的特效药看这里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在保护地、露地均易发生此害虫。 温室中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各地多种作物也均发生较为普遍如蔬菜、花卉、果树、药材、烟草等都能受其所害,且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难度大。 另外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施药的增多,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了。 发生规律 全年有两个关键的时期: (1)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 (2)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 危害 一般成虫、若虫均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成虫会排泄,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果实的果面或叶面等,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它还会传播很多病毒,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1.药剂用的太频繁等,其抗性增强。 2.繁殖量大且快。 像温室里每年可发生10多代。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便缩短,18℃时需天一代;24℃时需天;27℃时需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

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每雌虫的产卵数多达3000~4000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140~150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 3.繁殖寄居场所多 温室露地都是它的理想居住地,使得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 4.它的四个虫态同时分布 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且体表布蜡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 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 植株上虫态较杂,不好防治。一般药只能杀死成虫,很难杀死卵和幼虫,用药次数赶不上繁殖速度,导致比较难治。 ? 5.人们防治意识淡薄,重治轻防 蔬菜定植后,嫩叶梢是粉虱类害虫取食的最佳食物,有些菜农朋友对使用防虫网意识淡薄,有洞不补,有缝隙关不严,甚至还有定植后,蔬菜开始生长,发现粉虱后再去使用防虫网,这样对防治粉虱效果极差。 ? 6.药剂选择问题 有些药剂只杀成虫不杀虫卵,导致虫卵孵化后成虫不断;也有些药剂只杀虫卵而不杀成虫,导致成虫不断产卵,卵孵化后成虫不断。 比如我们平时使用的药剂,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蚜酮、噻虫嗪等,这些药剂都是治成虫的,打完药之后会死一大片成虫,但对于其它三个虫态卵、若虫和蛹来说,没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过段时间还会有成虫危害。 ? 防治对策

防治灰飞虱的适用药剂

防治灰飞虱的适用药剂 2007-6-29 8:47:50 责任编辑:泡泡 一、有机磷类 1、毒死蜱:毒死蜱是一种高效、中毒的广谱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是胆碱酯酶抑制剂。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及蔬菜、果树等作物上防治多种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药剂在叶片上的残留期不长,但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好。该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2、敌敌畏:敌敌畏是一种高效、中毒、熏蒸作用强的广谱性有机磷杀虫剂,为胆碱酯酶抑制剂。该药对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效果好,其熏蒸效果极强,对同翅目、鳞翅目昆虫有极强的击倒力。施药后药剂易分解,并且持效期短,残留量少。敌敌畏是所有有机磷农药中熏蒸作用最强的药剂,对灰飞虱成虫有很强的杀灭能力,主要在灰飞虱成虫大量出现时施用。施药应避开晴天高温时段,以免引起人中毒。该药不宜与碱性农药混用。 二、氨基甲酸酯类 1、混灭威:混灭威是由两种同分异构体混合而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飞虱、叶蝉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击倒速度快,一般施药后1小时左右大部分害虫即跌落水中,持效期只有2-3天。药效不受温度影响,在低温下仍有很好的防效。混灭威对鳞翅目和同翅目等害虫均有效,主要用于防治叶蝉、飞虱、蓟马等。该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以免产生药害。 2、异丙威:异丙威是中等毒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合成,致使昆虫麻痹直至死亡。该药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击倒力强,药效迅速,但持效期短,一般只有6天左右。对稻飞虱、叶蝉科害虫有特效,可兼治稻蓟马和蚂蟥,对天敌安全。施用异丙威前10天不能施用除草剂敌稗。 3、仲丁威:仲丁威是一种防治稻飞虱、叶蝉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害虫中毒死亡,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一定的胃毒、熏蒸和杀卵作用。对飞虱、叶螨类有特效,杀虫迅速,但持效期短,药效只能维持4-5天。在水稻上使用前后10天,要避免使用除草剂敌稗。一季水稻最多使用4次,安全间隔期21天,每次施药间隔7-10天。该药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能在鱼塘附近使用。 4、丁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是一种高效、低毒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克百威低毒化衍生物,为胆碱酶抑制剂。药剂在昆虫体内代谢为有毒的呋喃丹起杀虫作用,杀虫机制是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抑制胆碱酯酶,使昆虫的肌肉及腺体持续兴奋,最终导致昆虫死亡。该药具有内吸、触杀及胃毒作用,持效期长,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柑橘、水稻及蔬菜上的多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