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发表时间:2012-10-24T17:18:38.48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15期作者:李秀英[导读] 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李秀英

摘要: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古诗词;语文教学;鉴赏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代文人墨士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诗词本身是文化的积淀,承载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与辉煌,更是现代人了解古人的思想、情志、文化的依托。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选入教材的诗词,大多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情感性适合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情感培养,我们发现有一种情感是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团结向上和蓬勃发展的,并且让中华儿女保持着自尊、自强的坚韧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古代儒家思想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许多仁人志士,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勇于承担对国家的责任,并不惜为了理想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对国家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爱国的诗词,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诗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而在初中阶段,我们关注到课本也选了较多的爱国诗词,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爱国诗词教学呢?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文学鉴赏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在指导初中爱国诗词教学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如下有效的指导:

熟悉作者,把握背景由于诗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写出来的诗词,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迥然不同。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诗词的写作背景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可以从这些相关的资料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和平年代,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诗词人一般都能够过着较安稳的生活,向往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相对而言更多的是抒发能够一展抱负的志向,爱国情感富有激情,但无处宣泄。但在战乱年代,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诗词人也遭受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体会更深,更能引发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更关心国家的存亡和百姓的安危。如“诗圣”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他本人前期是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但经历了安史之乱,遭遇了亲人离散、滞留战地、仓皇奔命的境地,因此他把自己的感情灌注于笔端,把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诗篇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贯穿了为国而忧、为民而愤的爱国思想。因此在鉴赏课本中的爱国诗词时,必须向学生介绍诗人的人生际遇及相关历史背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学生一开始就以为这只是描述杜甫本人生活窘迫,贫困交加的痛苦,因为诗中的确是以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描写为主,但是这样的话就脱离了文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主题,也削弱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学生也无法体会到杜甫写作的真正目的。这时,必须把背景导入:“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辗转流离,后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跳塔,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时候,杜甫不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如果缺失了这背景的导入,学生是难以体会到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还有那炽热的爱国情感。因此,在鉴赏爱国诗词时首先需要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包括诗人的人生经历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二、调动思维,探究主题

爱国主义诗词脱离不了爱国两个字,爱国实际指的就是历史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由于诗词的解读本身就包含着不同的解读,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讨诗歌主题。

例如在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探讨该词的主题,有学生提出质疑:词中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据此认为这首词里面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是愚昧忠君的表现,而且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着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去点明,而是交给学生去探讨。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持赞同意见,有的则觉得是以偏概全。后来经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得出结论:里面描写了战场的激烈,作者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王”两句其实是作者收复失地理想的概括,也是坚定信念的寄托。但那是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上面的描写只是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这样写更能抒发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同时也抒写了辛弃疾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爱国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爱国类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 1.比较近三年中考古诗词考查篇目: 2013年中考: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14年中考: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2015年中考: 闻洮西捷报(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2016年调研考试: 夜坐(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我发现了—— 体裁特点: 题材特点: 作者特点: 2.“拟选取格调高昂与战争有关的爱国题材的古诗词,最好是边塞诗。让学生关注国运,思考社会,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大胆猜测:(1)2019年中考会继续考表现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吗? (2)会考哪位诗(词)人的作品?陆游?杜甫?岑参?王昌 1.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古诗词赏析的考点有:诗词中重点词、句内涵、意蕴、作用的概括与分析;诗词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2. 比较近三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考查题型:

2014年中考题: 2016年调研考试题: 183分) 193分)3.归纳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命题主要考点: (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二)、赏析某一联写景特色。 (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整体考查)二)答题思路 1 .知人论诗,以诗品诗。 备选爱国诗(词)人(①陆游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杜甫⑤杜牧⑥岑参⑦文天祥) 回忆对应作品的思想情感: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破阵子》③《江城子》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泊秦淮》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过零丁洋》 2. 读注释:关注写作背景,弄懂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3. 抓意象、意境,抓诗眼、关键词。 4. 懂手法。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②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③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④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⑤引用典故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爱国诗 白马篇 宋代: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 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 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 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 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赏析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 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七日句: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讨救兵请求帮助击退吴国的入侵,痛哭七天,秦国才允许出兵。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创作意境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爱国诗白马篇 两汉: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爱国诗译文及赏析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赏析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何:多么。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的:箭靶。 摧:毁坏。月支:箭靶的名称。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数,经常。 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蹈:践踏。 顾:看。陵:压制。鲜卑: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弃身:舍身。 怀:爱惜。 籍:名册。 中顾私:心里想着个人的私事。中,内心。 捐躯:献身。赴:奔赴。▲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周英)▲

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诗句大全

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诗句大全【篇一】 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2、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书愤五首·其四》 3、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书愤五首·其三》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6、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7、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闻武均州报已

复西京》 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9、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1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1、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12、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篇二】 1、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4、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5、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6、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 7、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9、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篇三】 1、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陆游的爱国诗句大全

陆游的爱国诗句大全 导读:爱国诗句陆游的爱国诗句大全 1、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2、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3、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4、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5、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6、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9、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10、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11、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病起书怀》 14、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书愤五首·其四》 15、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16、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17、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寄陈鲁山·其二》 1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9、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2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22、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23、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 24、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25、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26、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27、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28、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29、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书愤五首·其三》 30、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 3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在我华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杰出的英雄人物,陆游就是其中一个,我们看看下面的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1 陆游是我国中国南宋诗人,他创作了爱国诗篇九千三百余首。 他创作的大部分诗篇都跟抗击侵略者有关,或者是跟军营里的艰苦生活有关,如:‘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 他的爱国情怀是谁都无法比拟的,在他三十岁那年,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但她并没有回信,他三十四岁那年,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他又凭着才干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是官场险恶,他又被罢免回乡,他四十五岁那年投奔了王炎旗下,努力为百姓做事,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 但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再一次破灭,当公元一千二百一十年时,他已是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了,他一生爱国如命在他去世前夕,用尽了全力写下了《示儿》这首诗,之后,他就逝世了。 他的这种爱国精神,真是世间少有,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2 当我读完《爱国诗人陆游》这篇文章后,受益匪浅。 陆游是宋朝时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30岁那年,陆游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了名。 认为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攻读兵书,认真练武。 准备与国建功立业。34岁时陆游终于当上了一个较大的官职,但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陆游45岁那年,过上了军旅生活。他竭尽全力收复祖国失地,并多次亲临前线深深地感受到了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因此,在这期间,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只因南宋皇帝屈服投降,陆游的愿望又被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一位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北方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光彩,嘴里不停喘着粗气。 可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的眼前,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

爱国诗歌鉴赏

爱国诗歌鉴赏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古诗词爱国忧民类复习

爱国忧民古诗词分类复习(11首) 1.《过零丁洋》 ①诗歌首联回忆了和诗人一生中两件重要的事情。 ②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杀身成仁民族气节。 2.《春望》 ①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运用了移情于物的写法,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极强烈的感染了读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的战火(历史事件),“家书抵万金”从侧面表现了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的思想感情。 3.《己亥杂诗》 ①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 ②全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离别的,又有回归的,还有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 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4、《雁门太守行》 ①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甲光向日金鳞开”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齐整和士气旺盛,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②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五六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了写法,表达了思想感情。 5、《泊秦淮》 ①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陆游的爱国诗词18首

陆游的爱国诗词 18 首 1、《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7、《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秋晚登城北楼》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9、《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10、《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1、《陇头水》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 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 我语壮士勉自疆;男儿堕地志四方。 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12、《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13、《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4、《诉衷情》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关于陆游的爱国诗句

关于陆游的爱国诗句 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3、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4、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书愤五首·其三》 5、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寄陈鲁山·其二》 6、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7、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8、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0、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11、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12、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4、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 15、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谢池春》 1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19、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20、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 2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22、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2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24、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25、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26、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2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2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9、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书愤五首·其四》 30、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31、诸公可叹善谋身,**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32、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观运粮图》 33、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 3、《拟行路难》——鲍照 表示手法:比兴 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的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 4、《蜀相》——杜甫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通过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壮志末酬,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心情。 5、《书愤》——陆游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白描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 7、《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表现手法:移情于物 思想手法: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8、《越中览古》——李白 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思想手法:表盛衰无常的感慨。 9、《一剪梅》——李清照

表现手法:以景抒情 思想手法: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 10、《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手法: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技术的昌明。 第二单元 1、《春江花月夜》——张苦虚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思想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求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和感叹。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表现手法:对比、用典 思想手法: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表现手法:想象、夸张、比喻、对比、衬托

陆游爱国诗句大全

陆游爱国诗句大全 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5、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 6、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书愤五首其四》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9、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10、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观运粮图》 11、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金错刀行》 12、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病起书怀》 13、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 14、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15、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16、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7、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18、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19、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20、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21、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2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23、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金错刀行》 24、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 25、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2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病起书怀》 27、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28、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29、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30、国仇未报壮士老(next88),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31、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3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3、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书愤五首其三》

高中语文《书愤》作品赏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书愤》 ■关于陆游介绍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祐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麻醉,遂又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

中国古典爱国诗词名篇鉴赏

古典爱国情——古典诗词鉴赏

管理工程系2011级 工业工程专业一班 学号:2011******* 姓名:*** 古典爱国情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爱国诗篇占有很大的地位。他们中所表达的精神仍然很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研究。诗人在这些诗篇中,有歌颂边防将士誓死杀敌保疆,从而表达其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有抒发爱国情操,表现民族气节,有渴望结束战乱,祖国和平统一的,有表达年迈力衰仍心想为国戍边,至死心系国家的等等。下面通过一些脍炙人口诗篇进行了解。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的绝句,将写景叙事融为一体,通过描写江面上的朦胧景色和士大夫的萎靡生活,《后庭花》一般隐喻为亡国之音,表达出诗人对官僚士大夫的讽刺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石灰的“清白”及对应作者坦荡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粉身碎骨”即作者坚定的信念,通过描写石灰,来表现自己不怕艰难、不吝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准备为国家奉献本身的全部,包括生命的崇高爱国情怀。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采用比兴手法,表达了作者心忧国家,却又报国无门,国势日渐衰弱,无法挽回。“行人泪”中又何尝没有作者的泪,即便只是想看看长安也没有办法,山一座连一座,遮住了视线。句尾作者借鹧鸪声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陆游表达爱国的诗句

陆游表达爱国的诗句1、《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2、《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3、《诉衷情》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4、《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5、《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6、《秋晚登城北楼》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7、《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浅谈初中爱国诗词鉴赏——千古兴亡爱国情 发表时间:2012-10-24T17:18:38.48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15期作者:李秀英[导读] 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李秀英 摘要: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古诗词;语文教学;鉴赏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历代文人墨士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经典诗篇,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诗词本身是文化的积淀,承载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与辉煌,更是现代人了解古人的思想、情志、文化的依托。古诗词作为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依托,是语文课程中各阶段都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诗文,不仅让学生积累了国粹,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教育。选入教材的诗词,大多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情感性适合培养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因此,加强诗词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态度体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到情感培养,我们发现有一种情感是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团结向上和蓬勃发展的,并且让中华儿女保持着自尊、自强的坚韧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古代儒家思想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许多仁人志士,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勇于承担对国家的责任,并不惜为了理想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将自己对国家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爱国的诗词,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诗人们炽热的爱国情怀。而在初中阶段,我们关注到课本也选了较多的爱国诗词,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爱国诗词教学呢?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文学鉴赏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所以,我们在指导初中爱国诗词教学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做如下有效的指导: 熟悉作者,把握背景由于诗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写出来的诗词,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也迥然不同。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诗词的写作背景就显得很重要了,我们可以从这些相关的资料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和平年代,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诗词人一般都能够过着较安稳的生活,向往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相对而言更多的是抒发能够一展抱负的志向,爱国情感富有激情,但无处宣泄。但在战乱年代,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诗词人也遭受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体会更深,更能引发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更关心国家的存亡和百姓的安危。如“诗圣”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他本人前期是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但经历了安史之乱,遭遇了亲人离散、滞留战地、仓皇奔命的境地,因此他把自己的感情灌注于笔端,把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很多诗篇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贯穿了为国而忧、为民而愤的爱国思想。因此在鉴赏课本中的爱国诗词时,必须向学生介绍诗人的人生际遇及相关历史背景,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学生一开始就以为这只是描述杜甫本人生活窘迫,贫困交加的痛苦,因为诗中的确是以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描写为主,但是这样的话就脱离了文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主题,也削弱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学生也无法体会到杜甫写作的真正目的。这时,必须把背景导入:“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辗转流离,后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跳塔,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时候,杜甫不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如果缺失了这背景的导入,学生是难以体会到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还有那炽热的爱国情感。因此,在鉴赏爱国诗词时首先需要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包括诗人的人生经历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二、调动思维,探究主题 爱国主义诗词脱离不了爱国两个字,爱国实际指的就是历史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由于诗词的解读本身就包含着不同的解读,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讨诗歌主题。 例如在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探讨该词的主题,有学生提出质疑:词中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据此认为这首词里面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是愚昧忠君的表现,而且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着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去点明,而是交给学生去探讨。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有的持赞同意见,有的则觉得是以偏概全。后来经过激烈的辩论,学生得出结论:里面描写了战场的激烈,作者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王”两句其实是作者收复失地理想的概括,也是坚定信念的寄托。但那是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上面的描写只是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这样写更能抒发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同时也抒写了辛弃疾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其影响 系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2年11月16日 目 录

2 2 2 一、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形成的原因 (3) (一)时代影响 (3) (二)家庭熏陶.........................................3 (三)名师影响.........................................4 (四)个人际遇.............................. . (4) ...................... .......5 (一)坚持收复中原,大声呼吁抗金救国 (5) (二)抨击朝廷和戎政策,揭露奸臣罪恶行径.....................6 (三)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 (6) (四)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与关怀 (7) 三、陆游爱国诗歌的影响 (一)陆游爱国主义精神对当时人民的影响 (7) (二)陆游爱国诗歌对后人的影响................................................8 结束语....................................................................................8 致谢..........................................................................................7 参考文献 (8)

摘要: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其一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诗歌的中心内容。本文着重分析了陆游爱国主义情怀形成的原因及其诗歌中爱国主义情 关键词: 陆游;爱国诗歌;渊源;影响 Abstract : Lu You is a great patriotic poet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eneration leader in the poetry,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enjoys a high status.Restora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the core of his life thingking,also is the center of his poetri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u patriotic feelings and their poetry reflects feelings of patriotism.Pointed out that the Patriotic Poetry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Keywords: Lu You; Patriotic; Poem; Origin; Implication 前言 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