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的分形研究方法综述

复杂网络的分形研究方法综述
复杂网络的分形研究方法综述

复杂网络的分形研究方法综述

王江涛;杨建梅

【期刊名称】《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年(卷),期】2013(010)004

【摘要】从几何法和代数法两个方面,综述分析了分形网络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试图能为网络分形的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的参考.

【总页数】7页(1-7)

【关键词】分形;自相似;盒子覆盖法;特征值谱法

【作者】王江涛;杨建梅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5106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94;O18

【相关文献】

1.复杂网络分形的盒维数改进算法 [J], 姚灿中; 杨建梅

2.复杂网络社区的分形聚类检测方法 [J], 郭玉泉; 李雄飞

3.复杂网络可靠性评价方法综述 [J], 李飞; 马捷中; 朱培灿; 郭阳明

4.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性度量方法综述 [C], 刘琰; 王清贤; 罗军勇

5.复杂网络社区划分方法综述 [J], 顾跃举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关于新农村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新农村建设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各种研究就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发展经验与模式的比较,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本文在概述前人有关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研究 一、前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旧中国的“就农村”而言的。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又一次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使得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学界的热烈关注。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我发现,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实质上是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传承。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和大热门。因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新农村建设研究也有不同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二研究回顾 (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新农村建设究竟新的是什么,它要建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农村?这是首要回答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种代表性的说法。 一是以“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陆学艺为代表的“改革”说。这种观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是一场变革,涉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

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成为信息网络时代人类文化演进的一种新形态,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日趋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不断扩展和深化。本文尝试对目前网络文化研究所集中的网络文化概念、网络文化特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产业研究这几个领域进行系统回顾和文献梳理。 关键词:网络媒体网络文化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鉴于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近年来,学界对网络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视角不断扩展,从而使得对网络文化概念的相关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 一、网络文化概念研究 “文化”一直被认为是学术史上最复杂的术语之一,对文化的定义一直众说纷纭。网络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对网络文化的界定自然也是有所差异。“网络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因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而得到了不同的答案。当前,学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视角主要由以下几种: 1、从网络本身的技术特性出发,强调网络这一载体,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对网络文化的一种狭义理解。例如,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文中提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1。匡文波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2。尹韵公也认为网络文化是“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宣泄情绪意识等等,以此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和友谊,共同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3。 1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匡文波.《论网络文化》,《图书馆》,1999,(2)。 3尹韵公.《论网络文化》,《新闻与写作》,2007(5)。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第17卷第4期2009年10月 系统科学学报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Vo1.17No.4 oct ,2009 复杂网络及其在国内研究进展的综述 刘建香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从两方面进行综述:一是对国外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介绍,包括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进展的总体概括、复杂网络动力学行为以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介绍;二是国内根植于本土的复杂网络的研究,包括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复杂网络拓扑性质、动力学行为,以及复杂网络理论的应用研究等。并结合复杂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复杂网络;演化;拓扑;动力学行为中图分类号:N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08(2009)04-0031-07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刘建香(1974—),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E-mail :jxliu@https://www.360docs.net/doc/6f3040849.html, 0引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而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所组成的。如果用节点表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系统的元素,两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网络就为研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 的描述方式[2、3] 。复杂网络作为大量真实复杂系统的高度抽象[4、5],近年来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新兴的研究热 点,随着复杂网络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国内已有学者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学者对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给出了有价值的文献综述,而方锦清[6]也从局域小世界模型、含权网络与交通流驱动的机制、混合择优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同步与控制、广义的同步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括,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介绍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的综述文献。本文从复杂网络模型的演化入手,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统计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对国内关于复杂网络的研究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1.复杂网络模型的发展演化 网络的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就是规则网络 [7] ,它 是指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来表示,也就是说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联系遵循既定的规则。但是对于大规模网络而言由于其复杂性并不能完全用规则网络来表示。20世纪50年代末,Erdos 和Renyi 提出了一种完全随机的网络模型———随机网络(ER 随机网络),它指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以概率p 随机连接任意两个节点而成的网络,即两个节点之间连边与否不再是确定的事,而是由概率p 决定。或简单地说,在由N 个节点构成的图中,可以存在条边,从中随机连接M 条边所构成的网络就叫随机网络。如果选择M =p ,这两种构造随机网络模型的方法就可以联系起来。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对于大量真实的网络系统而言,它们既不是规则网络也不是随机网络,而是介于两者之间。1998年,Watts 和Strogatz [8]提出了WS 网络模型,通过以概率p 切断规则网络中原始的边并选择新的端点重新连接 31--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总结与反思 孟军 摘要:从方法论的层面看,乡村治理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二是制度视角和行为视角的研究。而从反思的视角看,乡村治理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过度借助西方的学术话语,基于本土的创新不多;二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两难困境。因此,要深化和拓展乡村治理的研究,必须注重消化和吸收西方的理论,立足本土资源和乡土中国的传统,重视理论的创新和理论资源的本土化建构;与此同时应当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融合——中层理论的研究。关键词: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制度研究、行为研究、西方话语、本土创新 乡村治理的方法论研究:总结与反思 孟军 “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的层面。自从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逐渐解体之后,“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的乡村管理模式逐渐消失。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后来,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转变为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转变为村民小组。国家政权的末梢收缩至乡镇,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从而确立了一种新的乡村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格局,从而开始了新的乡村治理进程。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研究乡村治理著作、文章不胜枚举,但是从方法论层面对乡村治理的总结性和反思性研究尚少。本文探讨乡村治理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作者的反思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乡村治理研究方法论的两种维度——文献综述的视角 徐勇认为,在古代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并没有构成社会和政治问题。只是随着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传统因子的“三农”问题才显得格外突出。在20世纪上半期,由于农村的衰败导致了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主要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和以费孝通为代表的学院派的研究。在1950-1970年代,国内的研究几乎停滞,国外的研究转向香港和台湾,进展缓慢。伴随着农村的改革进程加速和西方社会科学成果的大量引进,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1]乡政村治格局的确立、乡村治理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大大刺激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科学领域的网络安全研究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网络安全研究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起初多从计算机技术角度分析保护网络软硬件及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20 世纪90 年代之后,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引起我国政府部门的重视,成为社会科学介入这一问题的开端。国内关于网络安全的社会科学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研究初期( 20 世纪80年代- 2000 年前) : 初期研究多以信息安全讨论较多,每年发表几十篇社科学术论文。二是发展时期( 2000- 2010 年) :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研究问题,同时,其他学科也开始关注网络安全问题。三是兴盛时期( 2010 年至今) : 关于网络安全的研究迅速发展,以每年上千篇文献的速度增长,其中,以政治学、情报学、经济学出发的研究较多,尤其对网络空间政治与国家安全、全球网络安全及治理困境、网络安全威胁及态势分析、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及启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对策探索等几个问题的讨论较多,成果也颇为丰硕。目前,国内社会科学领

域的网络安全研究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注重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 二是以关照现实、制定方案为目标的对策研究。 1 网络安全文献统计分析 为了观察网络安全研究发展历程,统计其历年的文献是最好的方式。在中国知网数据库( 以下简称“CNKI”数据库) 中,有大量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文献资料,有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章等多种类型。在CNKI 数据库中全文搜索“网络安全”,截至2016 年1 月27 日( 本文数据搜集时间,下同) 共有3 869 646 篇文章。考虑到文中出现“网络安全”一词并不表示文章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专门研究,随后又在CNKI 数据库中搜索了篇名、摘要、关键词三个要素中含有“网络安全”的文献数量,结果文献数量大幅下降,分别为39 989 篇、170 650 篇和60 200 篇。网络安全这一概念起源于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以诸多文献都是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根据CNKI 对文献的归类,有自然科学( 简称“自科”) 和社会科学( 简称“社科”) 之分,在以上文献中,社科文献占比例并不高,从不同要素进行考察,分别通过全文搜索、篇名搜索、摘要搜索、关键词搜索“网络安全”的社科文献,数量为1 028 691 篇、6 569 篇、29 849 篇、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 这两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对近十年的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并通过分析整理得到乡村旅游的四个主要研究方面: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做简单的评论,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 1引言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3乡村旅游研究内容 3.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推动型、市场驱动型、混合成长型。而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邹统钎(2005)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

复杂网络研究概述,入门介绍

复杂网络研究概述 周涛柏文洁汪秉宏刘之景严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近年来,真实网络中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发现激起了物理学界对复杂网路的研究热潮。复杂网络区别于以前广泛研究的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最重要的统计特征是什么?物理学家研究复杂网络的终极问题是什么?物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物理现象对拓扑结构是否敏感?物理学家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原因和意义何在?复杂网络研究领域将来可能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从整体上概述复杂网络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复杂网络小世界无标度拓扑性质 A short review of complex networks Zhou Tao Bai Wen-Jie Wang Bing-Hong? Liu Zhi-Jing Yan Gang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iscoveries of small-world effect and scale-free property in real-life networks have attracted a lot of interest of physicists.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complex networks that known from regular networks and random networks? What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study of complex networks? Are physical processes sensitive to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networks? What are the reason and meaning that physicist come into the research field on complex networks? What are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concentrate on those questions above and give a general review about complex networks. Keyword: complex networks, small-world, scale-free, topological characters 1 引言 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加以描述。一个典型的网络是由许多节点与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一些边组成的,其中节点用来代表真实系统中不同的个体,而边则用来表示个体间的关系,往往是两个节点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系则连一条边,反之则不连边,有边相连的两个节点在网络中被看作是相邻的。例如,神经系统可以看作大量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1];计算机网络可以看作是自主工作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如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2]。类似的还有电力网络[1]、社会关系网络[1,3-4]、交通网络[5]等等。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考虑网络的时候,往往只关心节点之间有没有边相连,至于节点到底在什么位置,边是长还是短,是弯曲还是平直,有没有相交等等都是他们不在意的。在这里,我们把网络不依赖于节点的具体位置和边的具体形态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网络的拓扑性质,相应的结构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那么,什么样的拓扑结构比较适合用来描述真实的系统呢?两百多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们认为真实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些规则的结构表示,例如二维平面上的欧几里德格网,它看起来像是格子体恤衫上的花纹;又或者最近邻环网,它总是会让你想到一群手牵着手围着篝火跳圆圈舞的姑娘。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数学家们想出了一种新的构造网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脆弱性分析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电网脆弱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13T16:39:30.3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作者:王思橦 [导读] 摘要:由于连锁故障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地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对连锁故障传播的内在机理和电网本身固有的结构脆弱性进行了探索。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640) 摘要:由于连锁故障引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地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对连锁故障传播的内在机理和电网本身固有的结构脆弱性进行了探索。本文就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运用Pajek软件对IEEE118节点标准测试系统进行拓扑建模,通过计算其特性指标分析网络的结构,然后引入了电气介数这一参数来寻找到网络的关键节点及关键线路,建立了脆弱性分析指标,通过MATLAB编程进行计算从而对电力系统网络脆弱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复杂网络理论;电力系统脆弱性;关键节点;关键线路 引言 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元件数量最庞大、覆盖区域最广阔的人造系统之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我们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会导致许多不确定因素使电网发生灾变的风险增加。长期以来,对电网安全性分析的研究大多都还基于还原论的思想方法[1]。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电网的行为,一般要首先建立出电网中各元件精确的数学模型,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组合还原成系统,并能用微分代数方程描述出来,最后再使用计算机的仿真技术来进行求解。由于现代电网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复杂特性,再使用数学建模方法已经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其静态和动态的特性,这种基于还原论的分析方法在深入分析电网连锁故障和停电机理等系统动态行为方面已不满足,所以它不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准确的评估,也不能够预测连锁故障的发生和它的风险。近年来,复杂网络理论方法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为研究电网的安全性特性开辟了全新的方向,它为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电网的复杂性和讨论其相应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而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分析电网结构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问题,对于解释电网停电的内在机理以及研究预防和控制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笔者通过研究复杂网络理论,介绍了复杂网络理论的四个特性指标,并运用Pajek软件建立了关于IEEE118节点标准测试系统的有权无向拓扑模型,通过计算特性指标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点,并借助Matpower软件,结合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方式, 引入线路运行介数等指标后,寻找出各个网络的关键节点及关键线路,建立了脆弱性分析指标,从而对网络脆弱性进行了分析。 1 复杂网络理论及建模 1.1 复杂网络概述 不同学者对于复杂网络也有不同的定义,其中大家较为了解的有:钱学森学着曾定义复杂网络是一个具有小世界特性、无标度特性、吸引子、自组织、自相似这些性质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性质的网络。Lator V,Crucitti P等则将复杂网络定义为:如果每个节点之间是随机连接,那么这样的网络就称为随机网络,若各个节点之间是按照某种特定原则连接的,那么这样的网络就被称为复杂网络[2]。 1.2 复杂网络的特性指标 近年来,人们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网络结构的一般特性,提出了许多的概念和方法,其中用来表示复杂网络拓扑特性的四个主要特性指标是[3]: (1)平均路径长度: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L定义为任意两节点间距离的平均值,N为网络节点数,即

乡村治理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 前言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普遍推行以来,乡村治理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人民公社治理体制迅速瓦解,代之以“乡政村治”新的治理结构。乡村社会的历史变革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也使之再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域”。然而,乡村治理是一个涉及面相当宽泛的课题,以往的研究,正在进行的研究浩如烟海,要进行总结本是一件难事,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归集,以利于集中一些主题,以便于学术研究的开拓和创新,本着这一思路,我们试图对近期的乡村治理研究,尤其是村治研究中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问题做一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村落场域内的多中心秩序——基于村治精英的研究分析 由于市场经济的渗入和与之相伴的现代传媒的迅速普及,使农村社会日渐与外面的世界勾连起来,日益脱离传统的桎梏(贺雪峰,2003)。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流动机会,从而催发和激活了农民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发生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社会内部开始分化和重组,村庄治理结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与此同时体制外精英也迅速成长起来,并且其本身也呈现出多元的结构,出现了包括宗族精英、宗教精英、宗派势力、经济精英、知识精英等不同类型的体制外精英(陈涛、王习明,2002)。由于体制外精英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以及较为广泛的人际网络,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对村级治理事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村治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非体制精英的积极作用(当然,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其负面影响)。 按照在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不同的角色,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流行的划分法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之区别。两分法是把乡村治理主体分为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或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两大类。仝志辉、贺雪峰、金太军等人认为体制内精英指的是有在国家权力序列之内或得到国家基层政权认可的乡村精英,主要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组干部;体制外精英是各种以乡绅和宗族家族势力为主导,国家权力序列之外的精英,主要包括宗族精英、宗教精英、宗派势力、经济精英、知识精英等(陈涛、王习明,2002)。吴毅(2002)等人则喜欢将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称为治理精英和非治理精英。他认为作为治理精英的村组干部人数虽少,但无疑是村政运作的核心,也是村庄政治舞台上的主角;非治理精英则包括乡村政治社会中的普通党员和“大社员”等人。但即使在这些学者之间,他们在使用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或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等概念的过程中也不是固定的,而是相互包容、混合的。如仝志辉、贺雪峰(2002)两位学者又引入“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的三层分析工具来理解当前村庄权力运行的状况特别是村级权力的合法性状况。同样持三分法的还有俞可平、徐秀丽等(2004),他们将乡村治理的主体分为普通村民、农村精英(即俗称的乡贤、乡绅、能人)和村干部。引介这些乡村治理主体的划分法意欲说明,不同治理主体对乡村社会的发展都在产生着影响,只是这种作用的强弱不同而已,将其中的任何一方忽视或边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信息时代不断迈进,网民群体的规模日益扩大。网络已语言成为网民之间交流的必备工具。其中,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网民交流的个性工具,更是网民对社会发出的个性呐喊。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各个社会阶层对社会、国家的各种情绪和观点,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与时俱进的变化。而它的流行除了语言因素外,社会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流行语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前景和发展。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汉语 研究回顾: 一、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因素 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两个主要原因。网络流行语以其简洁、生动、创新、个性、别具内涵、与时俱进的反传统、反规范的新姿态吸引着一大批追随者。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多样,有缩写、谐音、符号、数字、单词、语句等各种形式,极具个性和创新。而网络的普及、网民群体的扩大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民需要一种新的表达形式来宣泄情绪、发表意见和观点,网络流行语正好体现了这种”“新鲜”。国家领导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网络舆情,网民个性表达受到鼓舞,用“替代”、“隐晦”的网络流行语表达个人对社会敏感事件的观点和意见既是被迫也是必然。这是公民意识提高的表现,是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网络流行语的既是个性化的代表,也是大众性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传达民情民声,记录着社会进程。网络流行语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虚荣心、从众心理等社会心理诉求促使更多网民追随这些流行语,从而推动网络流星雨的传播。 二、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一反传统汉语的规范,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汇,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有益于汉语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会造成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网络流行语看似是书面语,却相当的口语化,这对汉语的书面表达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 我的看法: 所参考的四篇文献从社会心理、文化、国家政策、语言学、时代发展这几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质性研究多于量性研究。我觉得在研究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时也可以进行一些量性研究和比较研究。比如,国内的以年龄划分与以阶层划分的各个群体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数量、频率、范围上有什么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国外群体使用网络流行语有何不同?不同的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途径是否不同?经过比较也许可以发现造成网络流行语流行的一些隐性因素,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Richard Sharpley在2002年6月的《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一文。通过对诸多权威旅游研究的周刊,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旅行研究》中刊登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作者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可以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乡村旅游供给。作为乡村旅游的供给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目的地居民和地方社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二、对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剖析作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将更为合理、精确;三、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旅游地居民是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会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四、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但总体看来,集中于前两者;五、乡村旅游营销。目前,国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营销主体与营销策略、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等方面;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人们认为乡村是独特的,因此对其格外关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地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乡村性的需要。 Suzanne Wilson在《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一文中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认为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者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认为国外关于乡村旅游,从概念到乡村发展原因,发展方向、模式等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全面的研究体系。除了传统的分析推理等研究方法,访谈法、图表法、综合法等也成为重要的运用手段。国外研究人士注重细节研究,将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实践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何景文在2004年第19卷第一期《旅游学刊》中发表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一文中,提到了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对其旅

2015数学建模美赛翻译

C和D 2015 ICM问题C 组织中的人力资本管理 构建一个组织填充好,有才华的,训练有素的人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这样做,组织需要做更多的招聘和雇用最好的候选人–也需要保持良好的人,让他们适当的训练并放在合适的位置,最终目标新员工来取代那些离开组织。个人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他们的组织,正式和非正式的。因此,从组织个体离开留下重要的信息和功能组件丢失,需要更换。这是真正的运动队,商业公司,学校,政府,和几乎任何正式的团体或组织的人。 人力资源(HR)专家帮助高层领导通过改进保留和激励,管理人员协调培训,并建立良好的团队。特别是,领导人寻求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人们被分配到适当的位置他们的天赋和经验,以及有效的沟通系统,以促进发展创新的理念、优质的产品(商品或服务)。这些人才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方面正在对许多现代组织。 在一个组织内人力资本的流体网络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忠诚于公司和亚群;在工作场所建立信任;管理的形成,溶解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当人们离开其他工作或退休所取代,由此产生的湍流是统称为组织“流失”。你的团队你的人力资源经理要求在信息协同制造发展了一个理解流失的框架和模型(ICM)的370人的组织。ICM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导致具有挑战性,有效地管理其人力资本的相关问题。 人力资源经理要地图人力资本在组织通过建立网络模型。这里有一些你的公司面临的问题: 1。ICM的目的是在其早期阶段的流失的风险,因为它是获得一个员工在职业生涯早期而不是提高文化一旦有了忠诚的便宜。这是更高效的开始而不是提供激励措施来阻止人们离开有一个积极的员工。 2。一个工人更容易流失,如果他或她与其他前 谁有生产员工。因此,从员工流失似乎弥漫 员工,所以识别那些可能流失是有价值的信息 防止进一步的搅动。 3。一个问题是员工人力资源匹配到正确的位置,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最大化。目前每个员工基于绩效的主管判断年度评估。这些评价是目前不是由人力资源办公室。

当前乡村治理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

当前乡村治理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学界对影响乡村社会的自主性较有共识。关于乡村治理,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式,但也有学者认为,最佳的乡村治理模式可能需要自下而上来完成。对宗族对治理的影响,有正面、负面和中性不同的意见。对两委关系及其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大家的认识基本倾向统一,认为现行的改革试验值得鼓励,也有学者提出应从重新厘定两委职责入手。对我国乡村治理如何更好地借鉴国外经验,现行研究围绕乡村公共品提供机制、政府间权责分配、规范化的程序和监督多方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自主;治理模式;宗族;两委关系;基层组织建设;国际比较 A Review about Rural Governance Research ZHENG Yu-gang1 ,(Yichun University , Yi chun , Jiang xi 336000 ,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ve the mutual recognition affects the village society independency . About rural governance , some scholars proposed the different pattern, but also the others maybe have different appoints. Toward the influence of patriarchal clan to the government, scholars have Positive, negative and neutral different opinions. To two committee relations and the influence which constructs to the primary organization, everybody can understand eachother, and thought the present reform experiment is worth encouraging, but someone advised to arrange two committee responsibilities. About how our rural self-government can profit from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well, the present research on the village public afford mechanism, the intergovernmental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ssignment, the standardized procedure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has provided many helpful advice. Key words : rural governance ; village independence ; governance mode ; patriarchal clans ; two committee relations ; primary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ion ;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一、哪些因素影响了乡村社会的自主性 传统中国乡里制度“除了具有安民联民的作用外,其主要性质是愚民、束民、害民和异化人民的”,其目的“不在使百姓得到安全、充实、丰富、自由和快乐,而是千方百计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相安无扰,只要封建统治稳固就行”,“不是令民开化,而是令民愚化,不是提高民的素质而是让民俯首帖耳,甘作奴隶”[1](P22)。一些学者在考量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后否认中国乡村自治之说。他们认为中国乡村从未出现真正的由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民主自治体[2]。因为乡民的消极与无知,操纵村事的自然是乡绅之类的人物,其利益往往与普通村民的利益相冲突,并不能代表整个村社[3],而其在与官府打交道时,也是唯唯诺诺,没有任何合法渠道可依,更谈不上真正的自主[4]。地方乡绅担当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对内,主宰着当地村社的社会生活,村民被视同无知、怯懦之辈;对外,则只起到辅助官府的作用,按地方官的意志办事,极少与官府发生利益冲突[5](P70-72)。 陈洪生认为,乡村自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控制乡村社会的意愿以及控制强度。“皇权不下县”的表面现象容易使人们以为传统中国的乡村社会是一个自治社会,但事实是,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权力交锋所形成的权力中介领域,虽为乡绅所把持,但最终为政府所利用,继而为政府所改造,乡村自治限于形式而无实质。[6](P20-25)此外,通过回顾当代中国乡村治理过程

组织行为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组织得到恢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新型社会发展的活力,社会组织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契机。社会组织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社会自由发展面貌的充分体现。研究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对于突破当前社会组织面临的角色困境与今后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将对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行进一步合理探索。 关键词:社会组织;发展;文献综述 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概述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政策造就的‘总体性社会’的逐步解体,由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转型需要所推动的我国各类社会组织逐步恢复生机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1]“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泛指那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公民自发成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各种组织形式及其网络形态。这些组织中通常包括各种冠以‘学会’、‘研究会’、‘协会’、‘商会’、‘促进会’、‘联合会’等名称的会员制组织,以及包括基金会和各种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办社会福利设施等各类公益服务实体在内的非会员制组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组织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与繁荣,90年代的转型与规范管理,近年来开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2]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社会组织从数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在2006年以前,社会组织在数量上呈现为快速增长,但近年来社会组织的数量增长明显放缓。在数量增长减缓的同时,社会组织发展中出现了较为显著的结构优化趋势:一是基金会等资助型组织、支持型组织发展迅速;二是城市基层的社区社会组织空前活跃;三是社会组织之间特别是草根社会组织的横向联系趋于紧密,社会组织网络化趋势加强;四是社会组织中的各种服务类组织发展较快,公益资源较多地向服务领域集中,政府购买服务也主要向服务类社会组织倾斜。 社会组织的资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被誉为“井喷式”的公益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热潮,带动了中国社会组织资源供给格局的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资源供给主体发生显著变化,多元主体开始取代单一主体;二是资源供给规模发生显著变化,开始出现大型乃至于巨大型基金会,政府购买服务的支出规模也在急剧增大;三是长期制约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资源约束有所缓解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根本改善。 二.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 第一,“按照社会组织的角色理论来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遭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一方面政府和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寄予很大的期待,或者说社会组织承担的角色期待很高;另一方面,从社会组织的角色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在现实中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性的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动性有待发挥,行动力也多有不足,由此导致社会组织的角色功能难以实现。就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角色期待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组织常常被看作是政府管理的‘减肥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问题已经不能单

网络入侵与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关于网络入侵防范技术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1]:文献通过大量的实例,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管理、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设备管理等网络管理技术和实现方法。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管理基础、文件和磁盘管理、活动目录及组策略的管理、Windows 2000/2003服务器的日常管理、网络打印机的管理、DHCP服务器的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证书的应用和管理、网络防病毒系统的部署和管理、SUS和WSUS补丁管理系统的应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管理、交换机VLAN的管理、交换机生成树的管理、访问控制列表(ACL)的应用和管理、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应用和管理。文献1、2为我们很好的理解网络及它可能存在的漏洞打下基础,并明白由此而衍生的入侵与防范机理。 文献[2]:该文献首先从常用网络接入技术入手,说明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对ISO的OSI分层模型和Internet的分层模型进行了比较;然后,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的顺序,分别说明各层的功能,并对这些层中的应用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局域网设计的过程和网络安全进行详细说明。 文献[3]:文献从网络安全所涉及的攻击防御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在深入剖析各处黑客攻击手段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防御对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技术,除了介绍必要的基础知识并深入分析其原理外,还介绍了典型工具及操作实例,让我们在攻防技术的实际运用中建立起对网络安全深刻的认识。 文献[4]:文献向读者介绍了有关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为了了解黑客在攻击网络时常用的方法,必须要熟悉网络编程技术。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网络基础知识和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给我们分析了网络攻击的原理、典型的技术手段,并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工具。此外,改文献还介绍了网络系统安全漏洞问题、信息加密技术等内容。 文献[5]:文献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信息、信息安全、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信息保障体系及信息战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宏观防范策略与病毒寄生环境;着重剖析了典型的计算机病毒机理、病毒的传染机制及触发机制;论述了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清除技术和预防机制;穿插介绍了计算机病毒技术和反病毒技术的新动向与发展趋势。通过文献[3],我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原理及其发展历程。 文献[6]:文献全面、系统地讲述了C语言的各个特性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基本概念、类型和表达式、控制流、函数与程序结构、指针与数组、结构、文件、位运算、标准库等内容。这两本文献让我们对C语言功能之强大,应用之广泛有了深刻的认识。 文献[7]:文献从基本概念、基本技术、技术细节和疑难问题4个角度,分C语言、变量和数据存储、排序与查找、编译预处理等21个专题,收集了有关C程序设计的308个常见的问题。每一问题的解答都配有简明而有说服力的例子程序,相关的问题之间还配有详尽的交叉索引,通过该文献可以迅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编程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