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研究性教学

高中化学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化学研究性教学

一、高中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诸多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辐射到联系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也可以偏重于思辩性的;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社会性:研究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

(4)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5)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1、优化教学情境,诱发研究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并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与探索。

2、注重渗透合作学习理念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学习被称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师生关系视野下的合作教育,是从师生关系入手对我们当代教育进行反思的一种结果。师生关系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更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合作学习的特征: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在教学目标上主张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合作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自主独立思维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此时通过学生之问的沟通、相互协作,使困难得以克服,并加快解决闯题的速度。“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合作学习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四人一组,人数不多,便于沟通,有利于互相启发,与个体研究能紧密结合。二是班级性的大型思维展示,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范围大,人数多,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维过程,并开展讨论和争论。两种层次的合作学习可在课堂中交替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研究表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导向作用。研究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激励学生,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其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尝试,初步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在新学期开始时,学生组成4~6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公布课堂评价计划,具体如下:以一个章节为单位,在学习该章节前,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这一章节的任一内容查阅资料,写成小论文形式,教师给每一小组打分,小组成员享受同等待遇,占20%。一般基本分是16分,有自己观点,或能提出问题的都给予满分——20分,优秀的论文或设计在上课前教师安排2~3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在上课期问,教师从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解决问题方面给学生打分,占20%。在学完每一章后,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给每一位学生打分后,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平均分,占10%,优秀的则可贴在教室里展示。每一章的测验成绩占

50%。最后,从上述四个方面给某一学生计算一章节的分数。实践证明,上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保障,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环境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差异,否则就会脱离学生实际,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4、注重组织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

长时间的课堂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疲劳感或对教学活动产生反感情绪,因此需要合理开展相关的化学课外活动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还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将学生进一步引入化学的知识世界中。一方面,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化学课目知识竞赛类活动,诸如实验比拼、趣味问答比赛等,令学生在新颖的环境下进行知识探知。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主要是在课外活动期间,教师应当引导或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或想象能力,合理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 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 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 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 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评估内容。6 实施过程: 一、背景说明: 目前生活中有很多物质的制作都添加了有害化学物质二氧化硫,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我们便对这些问题开始了进一步的调查! 竹筷一般製成后,并不会再做任何处理,而是有「发霉」时,才会使用二氧化硫燻蒸漂白,而不是使用「漂白剂」。值得注意的是,过程中不管原料有没有发霉,都没有「消毒」的手续。在工业污染之下,连雨水都有致癌物质,所谓的「致癌物质」可说到处都是,而小吃店因洗不乾净的筷子,而传染B型肝炎,这个危机就在眼前,孰轻孰重,就只有靠自己来衡量。卫生筷的製造过程中,主要的「漂白」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诱发气喘但不会增加罹患率,简单的说,本来患有气喘病的患者,由二氧化硫有可能引发气喘,但是没有气喘病的正常人,不会因为二氧化硫而

罹患气喘病。同时在卫生筷的残存的量也非常稀少,以二氧化硫燻蒸竹筷,竹筷还要夹取食物,本 来含量已经相当稀少,又透过层层间隔,换言之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危害,另外,二氧化硫本来就是 合法的食物添加物,有些食物中也含有二氧化硫的成分。而食物含有二氧化硫则是危害人体健康的 最大威胁! 二、步骤: (1)提出问题 二氧化硫对身体的某些器官会造成伤害,可能导致致癌! (2)描述问题 目前,很多食品商家为了自己的食品受大众的欢迎,所以为了让自己的食品美观,不顾大众 的健康而就添加了漂白剂二氧化硫,不法商贩造假制假花样繁多,用二氧化硫熏蒸食品就是其中比较 常见的一种。竹笋、雪耳、干辣椒、鱿鱼丝等各种干货以及馒头、包子等食品都是被二氧化硫蒸的常见对 象。老百姓在选购食品的时候,都喜欢那些看上去新鲜又十分光亮的。但有些这样的食品就是一些不法商 解释结果 二氧化硫遇水后会变成亚硫酸。亚硫酸进入人体不仅破坏食品中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游离的亚硫酸对人的胃肠还有刺激作用。二氧化硫中还含有铅、砷、铊等有毒元素,在熏蒸过程中会变成铅蒸气、氧化砷、氧化铊等可挥发性有毒物质。如果熏蒸食品用的是工业用硫,人食后就会发生更严重的中毒。如经常食用二氧化硫熏过的竹笋,会明显增加流感等病的发病率。二氧化硫还原出的铅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排出,积累效应会危害造血机能,使胃肠道中毒,甚至还会毒害神经系统,损害心脏、肾脏功能。铅对婴儿和孕妇的危害更为严重,血铅过高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的发育。鱿鱼丝是学校常见的一种

高中化学教育研究(3篇)

高中化学教育研究(3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育模式研究 引言 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有效应用,日益彰显出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形式已经不符合教学要求,培育课堂积极的教学氛围,培育学生主动学习和喜欢学习的情绪,以求整个高中化学教学有新的突破成为新时期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教学理想.科技的发展反映在教育领域内,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我们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以求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同他人合作交流、勤于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发现不足、弥补缺失之处和准确对待问题并处理问题.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给高中化学教学注入时代元素. 一、以化学课改理论依据为着力点,剖析高中化学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建构主义认为,必 须创造利于学习的环境,认同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对原有知识进行梳理和重塑,最终从认知结构赋予学 习新的内涵.学生获取知识,不仅是自发认知的过程,而且是主动探 索的过程,更是超越自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教学方法是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重要角色和地位,也认识到自我认 知的内核所在,还认识到主动探索的意义.自主学习模式,一是激发 学生的自主性,在自我学习实践中发现熟悉化学知识并建构化学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的一种动态过程;二是从哲学角度来说,它是一种 思维方法,能够改变学生认识世界和生活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认知观和价值观;三是让学生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中领悟化 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最终有利于学生提升化学学科的综合能力以及分 析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的化学教学模式是搭建良 好的互动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而教师是配角,在师生 和生生互动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突出之处在于彰 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和行为,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和实践 能力培养,让课堂真正回归学生、服务于学生. 二、对化学课改进行尝试性探索研究 1.创造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首先,教师要为开展自主学习教 学模式做好科学的规划和详细的准备工作.化学导学案是关键载体,

高中化学的研究性教学

高中化学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化学研究性教学 一、高中化学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增长知识和积累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诸多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辐射到联系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也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偏重于实践活动,也可以偏重于思辩性的;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也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到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社会性:研究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 (4)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5)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的特征,能够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学习动机 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实质的理解相对欠缺,而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也不是很适应,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当前还有很多学校未形成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选题方向和课题来源随意,对课题的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对实施结果缺少完善的评价机制,从而出现散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含义 其一,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是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学习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教学理论对教学效果、学习任务和学习者个别差异的研究有一定影响,而系统理论可以使教学系统结构化,为教学计划提供系统分析的工具,同时也为教学设计提供预设性问题,以便教育者系统性分析教学设计环节中各个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传播

理论是指将信息从一个领域传达至另一个领域,由于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播极其复杂,教学信息在传输和变换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其二,含义。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是一项与科学研究相类似的学习活动,前提是激发学生求知动机,强调过程性,让学生在整个过程培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的课题来源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包括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等。它的基本特点是问题性、主体性、开放性、科学性、创造性等。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可以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起确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在互相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探讨,最终解决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策略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化学学科为载体,在化学教师、学校领导、家长、社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从化学角度出发,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1.激发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动机。利用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结合生活化学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从衣食住行入手,运用生活素材作为课题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认知方面的动机,将学生的特长、关注点与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学生只有结合化学学科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经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从解题中获得收获。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域的不同导致科学素养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素养的概念也逐渐完善。科学素养是个人能运用科学知识界定问题,在实践中可以解释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科学知识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探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一个开放的 学习环境中,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开 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过程性等特点,对学生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总结了 开展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灵活地设计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课堂问题的设计要 具有启发性,难易要适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材料,问题的设置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教师提问的方法也要灵活,可以通过图例和实际情 景的展示来提出问题。二、确定研究方向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观察、概括、归类等方法,把具有难度的问题抽 象化和一般化,形成猜想或者假设。比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 进行实验,让学生用pH试纸检验醋酸钠、氯化铵与氯化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学生 发现有些盐溶液显酸碱性,有些盐溶液显中性,带着对问题的疑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 行讨论,让他们思考为什么酸溶液会显酸性,碱溶液会显碱性,继而提出研究的方向,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索,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三、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得到切实的锻炼。比如在学习《食言》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 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在课堂上,通过对 动画的展示,使得电解过程变得清晰明了,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最终理解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原理和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把书本中的知识 灵活运用了,并且了解了知识技术化和知识经济化。 四、利用社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可以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到教学中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指导学生运用学 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加强知识和社会生活之间的 联系。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着手,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 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燃烧燃料和热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总 结归纳的能力,引出新能源开发的课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一、“活的知识,适用的实验,虚拟的研究活动”——化学学习的本质规律 “教育工具论”、“功利论”、“塑造培养论”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使人们强化了教育的应试环节,却无从在知识、应用、创新上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实施素质教育。 化学本身具有知识的实用性,实验的探索性,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创新性,为什么要提出提化学教学在知识维度的“活”、在实验维度的“动”、在模拟研究的“玩”这三个维度,理论上说,教学不是直接的解决生产问题,不是直接的解决科研问题,我们不迷信化学教学的知识本身。 因此,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逻辑起点不仅是学习方法问题、社会应用问题、研究创新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从教育的哲学高度去解放人、发展人、创造人。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人与其活动环境、方式、结果的关系,而不是知识本身。近年来,化学教学忽视了化学工业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误区是人在不体验到这种关系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知识灌输,因而迷信知识本身便有改变人类环境、活动方式和结果的作用。 马克思提出人的教育前提是“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1.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是物种的人,而在于人会学会做人。事实上,一切人类环境、知识、活动都不是可以被动的接受的。人是通过自己的生存、活动去“学会”表现自己的形象、素质、创造力。这种学会包括目标定位、实验模拟、生产实践等人的“虚拟活动”。 这个虚拟是人与人之间的主动交流的结果,人类不仅创造了科学,还创造了人类社会本身。这样,知识、能力、素质的本质就是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创造者。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一切社会知识、科学能力、人文素质的教育,“不是因为社会的需求才产生了教育,教育产生于生物的生存意识”。 2.化学染料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人类为了从大自然中取得颜料来将衣服染出各种颜色,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知道用赤铁矿粉将粗麻布染成红色。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彩绘印花丝绸织品上面有鲜艳的红色花印,那是用珠砂(硫化汞Hgs)描绘的,另外还有用碳黑、云母(白色)、铅粉(氧化铅)的颜料。这些都是无机化合物颜料。 一方面人类创造了物质文明,另一方面人又发展了自由、创新的全面素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更能证明这一条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观应当向学生全面广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也在不断升华,日益向深入化、细致化、系统化的专业教学开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推动下,高中化学科目的知识难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在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下,如何培养深入钻研,能够发散思维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研究性学习以引导学生兴趣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机动能力和深入学习的习惯,在现今教学状况看来,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问题;内涵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1.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1月公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方案〔试验修订稿〕?,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便是“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效劳、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方案〔试验修订稿〕?中。可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我国教育改革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 2. 研究性学习的内在要求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即合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入研究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层层剥离、逐步消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几个方面: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能够正视自我、反省自我的关键,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够自觉地约束自我,改良自我;②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便是学生翻开知识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剥离知识的手术刀;③配合,学生身在学校便会与教师、同学之间产生交流,只有加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联系,才能够令学生找到比照的参照,才能够有助于良性竞争风气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④自主,整体说来,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知识体系自主构建〞,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化学知识构建成一个网络体系,犹如电脑程序一般存在与学生的脑海中,便于学生的索引和灵活使用。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适用方案 1.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设计者和监督者,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标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适用,首先,化学课教师应更改自身的教学观念,将注意力从学生的书面成绩转移到实际能力上,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将教学的主导地位尽量归还给学生,以到达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不仅是科目教学能力,还有人格素养、道德修养和个人魅力培养等,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焦点,以便学生能够接受自己的指导和批评。其次,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在课程设计、问题设计、拓展内容方面做足准备工作,科学考核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下达合理的任务或要求,引导学生普遍开展。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摘要: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高中化学几种探究性教学方法作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意义方法 高中化学的目标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1、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在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初中曾学过有关合金的一些知识,你还记得什么是合金吗?你知道合金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通工具使用了哪些合金,它们有什么良好的性能?……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1.2激发学生的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2、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2.1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摘要: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也是转变传统化学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欲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思考,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自主探究;实践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化学核心素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强调,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知识的呈现、理解、掌握和应用都要在不断地实验过程中进行,而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重视知识,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欲望 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并且可以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实验的过程中,还要求需要学生们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是发散思维必需的硬件条件。譬如人教版必修一中有关Fe2+转化为Fe3+的描述,这其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在课堂的探究性的实验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总结Fe2+转化为Fe3+的过程中的具体的步骤、必备的条件等。基于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课本是学习的根本,一切的课外知识的延伸也是基于课本,所以在进行探究实验的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提醒学生们切勿本末倒置,遗忘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只追求动手性的学习。 2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享受过程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也有一定的自主意识。这个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最好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把零碎的知识碎片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知识脉络图。在教师提到一个知识点时,学生应总结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新课标下建立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作如下探讨: 一、首先应注重学生动手做化学实验 “实验是最高法庭。”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教学活动,实验中各种变化以及伴随的各种现象能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甚至产生无尽遐想。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显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 二、其次应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做好模块衔接 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教材分成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模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这些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有效地整合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化学教师在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有机衔接,努力帮助学生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建构合理的必修与选修相融合的认知结构。《化学1》、《化学2》为必修模块,旨在保证所有高中生都达到的共同要求,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而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中加深和拓宽的学习内容。在对学生的层次要求上,不同模块的层次要求是不同的,是按照螺旋式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不断递进。针对上述特点,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个知识点内容挖掘得过于细致,要由原来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关注核心知识的教学,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引导学生建构核心认识,形成知识结构。而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把一些平时看似零碎繁琐的知识点连线结网,使学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当今社会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日益重视,“研究性学习”成为了一种优先考虑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个人研究、探索、询问和观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概念、理论和数据的研究,不断地思考、探究、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够就学习内容进行创新思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总结结论等能力的课堂。研究性学习可以丰富教师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将把学习委托给学生,而不是等待教师提供知识,要求学生用各种研究手段来收集信息,借助大量的自主实践来理解和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师生交流的方式。研究性学习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研究结果展开深度的讨论,同时教师也能够起到鼓励学生思考的作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研究性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收集和记忆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思考技能,如观察、研究、分析、求同、总结等,这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事物原理、推理事理、总结经验等能力,提高学

生创新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研究性学习的学习都是从实践驱动、有趣有意义的,学生在完成研究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以上,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改变师生交流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分析性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弘扬和推广,从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

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活动的指导 ,努力优化教学情景 ,诱发研究动机 ,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超越创新。让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感悟创新的乐趣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化学教学研究性课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当前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看 ,其核心就是要求教育把人类素质中更多的新潜能都解放出来 ,培养全面开展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彻底改革化学课堂教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即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学生自主研究、自由创造为根底的新型教学过程。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的乐趣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性课题的设置 ,为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活动阵地。研究性课题的开展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思考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学生研究性课题的开展 ,重点应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养成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思想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研究性课题的指导 ,实现化学教学的创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情景 ,诱发研究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教学情景中 ,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到达认识目的的动机 ,也就是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动机。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死板的接受知识 ,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求知欲望 ,并且还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灌输的乏味 ,产生厌学情绪 ,更不可能推动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动机。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假设能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 ,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化学问题 ,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 ,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与探索。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不仅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 ,还要深入班级 ,和学生座谈讨论 ,从生活实际入手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问题 ,确定研究课题。例如 ,在学习?化学反响及其能量变化?时 ,我们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①你在生活中接触到哪些类型的能源?②这些能源的利用产生污染的情况怎样?③你周围的环境是否受到了污染?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 ,学生从生活中能源的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出发 ,经分析论证 ,确定了“改善能源结构 ,减少环境污染〞的研究课题。学生在调查走访中 ,深入到热电厂、煤炭公司、液化气供给站、节能设备厂等多家单位和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获得了很多重要数据 ,为能源利用与改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超越创新 在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活动中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与学习主体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

最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精品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7篇 第一篇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一、关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所谓建构,指的就是结构的发生和转换,只有把人的认知结构放在不断地建构之中,动态地研究认知结构的发生和转换,才能解决认识论问题。 后来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也相继提出了自己的建构主义,他们主张认知的主体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方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习为中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对传统的灌输教育思想,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多媒体不再是教师利用其传播知识的工具,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协作与交流,达到认知的目的。 二、建构主义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能把建构主义理论充分利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确定目标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有了方向才能激发动力。 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实验目标,对涉及相关化学物质可以充分分析其特点和性质等,寻求转化规律和化学反应机理,让学生胸有成竹。 2创设情境应试教育滋生的功利主义往往事与愿违,传统的教学结果只是瞬时记忆,不能迁移至复杂的真实情境中,用于不良问题的解决。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警醒自己。 如做中和滴定时,不用标准液清洗滴定管,读取数据仰视或俯视等造成误差,让学生懂得实验科学的严谨性、严肃性。 3自主实验自主实验可以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可以是小组协作。 教师不参与实践中,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目标。 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如,制取二氧化硫,学生可以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浓硫酸、浓盐酸制取,从化学反应过程发现那种效果好。 4课后反思苏格拉底说过没有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学生必须在课后自我诊断、自我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摘要:强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如何选择,模式如何确定,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以及由此获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题材模式案例成效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总是讲、练、讲、练,学生总是听、做。听、做,学生感到厌倦,情绪低。如果我们的化学课教学利用一定课时来改变这种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效果非同一般。化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在3+X 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中对学生有两点要求:(1)能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这两点要求可知,3+X 高考只停留在“将课本知识学习好”的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以现实生活为情境,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模式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内容上涉及各类学科领域和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点以及课题的可实践性来确定课题内容,一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选择:(1)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的研究等);(2)对自然的探秘(对矿物元素与人体健康研究等);(3)对社会的思索(如环境、资源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等);(4)对单科知识研究(如气体的制备实验归类等);(5)对综合知识的探究(如评价一个方案的优劣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多姿多彩,不同学科活动方式不同。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与实践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与实践 高中化学讨论性学习的探讨与实践 在学校教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日,素养教育更加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素养教育这一科学体系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但其基本框架已见端倪。这就是:老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制造。同学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制造。要把“老师主导”和“同学主体”有机统一起来,把包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在内的适应公民素养进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沟通起来。把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把有利于全面进展素养的教育评价制度确立起来,促进同学德、智、体、美全面地进展,达到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从而最终提高全民素养。教同学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面前要迫切去思索的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同学把握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终身学习,才是素养教育的其中一个最终目的。 那教会同学怎样的学习方法呢?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具备肯定学问水平的高中同学当中,要广泛开展讨论性学习活动。所谓讨论性学习,就是由同学在肯定情境下发觉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究,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制造力量,增长学问、积累和丰富直接阅历的活动过程。

在这肯定义下,实际情境、同学的主体性讨论活动和和问题解决过程是讨论性学习的三大要素。在与之配套的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就大量地提出用于同学讨论性学习的课题,从而引发同学充分发扬学习的主动性,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的目的。同时,开展讨论性学习与同学认知水平的进展过程是全都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同学的认知过程可以概括为熟悉和知会的两个阶段。在教育教学中我发觉,绝大部分的同学在学习上还仅是停留在简洁的熟悉和表述上,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缺乏对学问的自我消化和敏捷运用。而有的同学则不同,他能够在已有熟悉水平的基础上,对学问再加以整合,在遇到“生疏”对象时,能大胆提出设想,然后将学问中的若干子结构相互激发,按设想的方向去实践和重组出对学问新的熟悉,体现出认知功能的全面性和多面性,体现出灵敏性、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具备这种思维品质和敢于动手的同学,才更有新观念的诞生和旺盛的实践探究、创新力量。这也正是素养教育在培育同学力量方面的初衷吧。 一、化学讨论性学习的特点及意义 化学是一门讨论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化学起源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熟悉和改造,通过对纷繁简单的各种自然规律的揭示,运用探究与讨论的手段,得到对物质世界的正确的熟悉。化学本身是在不断的讨论与探究中得到进展壮大的。脱离了讨论,就不行能有学问的更新与丰富。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除严格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关心同学把握化学基本的观念之外,更重要的一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高中化学典型的“探究实验”设计及其教学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化学课程改革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自主探索知识。 纵观现今化学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条分缕析,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拓展学生的问题空间,增强实验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过程的探究性;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认为:人对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只有人这一主体的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 (2)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够释放出来,“实验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获得新知的基础上。 (3)素质教育理论。传统教学以知识和技能立意,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强调教学的传授和灌输特点,忽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感受和长效发展。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对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重新作出解释。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实验与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反复论证和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实验资源,发现问题。 (2)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研究、开发化学实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实验构建化学原理,获得认知未知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方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达到: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基本理论, ,获得验证有关的化学知识的实验技能;(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与化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通过化学实验来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问题的水平;

最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10篇 精品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10篇 第一篇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1前言随着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进入实施阶段。 国家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化学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新课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然而,目前在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主体地位显示不够,而且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等。 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方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锻炼中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本文将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解决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2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具体应用研究支架式教学法主要由进入问题情境、搭脚手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环节构成。 本文主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进入情境、搭建脚手架、探索认知和效果评价等环节具体分析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及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结合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乙醇教学,探讨该策略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 情境进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结合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具有的本身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从而在活动中完成任务。 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境,如鲜明、有趣的化学实验,生动形象的录像片段,鲜活的实物展示,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等。 本环节中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有机物——乙醇》,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兴趣,以设计问题的方式也就是构建问题支架的方式为中心来揭示活动主题。 在播放视频的同时给学生出有关填词的游戏,如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