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

望江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

阶段性评估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地理概况

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中下游北岸。界于北纬30°63′~30°26′,东经116°26′~116°55′之间,东南与东至县和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依泊湖与宿松县毗邻,西北靠大、小香茗山与太湖接壤,东北邻皖水与怀宁县交界,国土总面积1357.37km2。

望江县处在华阳河分蓄洪区内共有华阳镇、杨湾镇、长岭镇、凉泉乡4个乡镇及大治圩;区内控制面积209 km2,耕地面积10.84万亩,涉及人口10.91万人。

2、花凉亭水库望江灌区:花凉亭灌区是我省大型灌区之一,灌溉太湖、宿松、望江、怀宁四个县部分丘陵地区。望江灌区位于总干渠下游,是我县后山丘陵区的自流引水灌溉骨干工程。灌区总控制面积447.78km2,设计灌溉面积24.81万亩,设计引水流量23.28 m3/s。纵横灌区的南北干渠全长94km,各类建筑物869座。

3、圩口:全县大小圩226口,总面积467.51 km2,耕地36.0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大圩9口,千亩以上万亩以下的圩口56口。另有江调圩、巩固圩和东兴圩三个同马大堤的外护圩。圩口防汛堤线全长507.064km,其中江堤堤线长84.322km,河堤堤线长422.742km。

4、主要河流和湖泊:

望江县境内水网纵横,主要河流有杨湾港道、华阳河、宝塔河、泥塘沟、新坝河、幸福河、津潭河和新漳河,总长154.22km。湖泊众多,有武昌湖、泊湖、栏杆湖和焦赛湖等。

5、小水库:全县在册小(二)型水库共89座,总库容98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13.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07万亩。小(一)型水库一座,兴利库容513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

6、塘坝:全县塘坝有9278口。目前1万m3以上的当家塘共995口,蓄水容量2337.4万m3,灌溉面积12.53万亩。

7、主要涵闸:全县主要涵闸11座,其中中型涵闸2座。另有华阳船闸一座,沟通长江与华阳河、泊湖之间的水上交通。

8、排灌站:全县固定排灌站191座(其中国营排涝站7座),总装机5.207万千瓦。

二、“十三五”规划实施阶段性总结

望江县“十三五”规划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防洪减灾工程、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和河湖生态修复及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望江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新增、改善除涝面积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8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64.81km2,治理山洪灾害面积约609.9km2,工程经济效益显著。

防洪减灾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保障程度,有效减轻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保障全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灌区改造等工程的实施,显著改善广大农民的饮水条件,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有重要意义。

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有效治理,生态脆弱逐步得到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遏止全县水污染问题日趋恶化的状况,减轻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缓解水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对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有重要意义。

三、“十三五”期间望江县水利发展短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望江县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各项水利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水资源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致使水旱灾害仍然较为频繁,江河湖泊治理和管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等任务仍然较为艰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水利发展新思路,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望江县面临的水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1)洪涝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十三五”期间,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成就显著,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洪涝灾害防治仍是今后我县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

除长江干堤外,三个外护圩堤防分别存在安全隐患,江调圩崩岸、巩固圩堤身单薄等重要隐患影响我县江堤安全度汛。中小河流尚未进行系统治理,华阳河分蓄洪区远不具备分蓄洪条件。内河(湖)堤整体防洪标准偏低,防洪标准普遍不足20年一遇。

部分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害较重,尚有病险水闸和水库需要进行除险加固,以进一步降低病险率。

城镇防洪问题突出,防洪标准普遍不高,大部分为防洪标准的下限,部分甚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的下限。应对强对

流等恶劣气候与大洪水的能力不强,重要基础设施与人民生命财产仍然受到大洪水的威胁。

合成圩等沿江圩区灌排能力不足,已建排灌泵站老化失修,灌区渠系配套不齐,缺乏抗旱基础设施,非旱即涝的局面依然存在,难以对粮食增产的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2)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

灌区建筑物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灌区建筑物包括引水渠道、分水闸、泄水闸、渡槽、桥梁等主体结构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运行。灌区渠道除了极少部分已衬砌外,其余全是土渠,渗漏大、淤积严重,大量的水在流通的过程中白白被浪费。渠道大多杂草丛生,部分渠道的纵坡太小,淤积严重,糙率增大,失灌现象严重。绝大部分渠道分水口没有专门的量水设施和自动控制设施,给用水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不利于灌区管理体制及水费改革的实施。田间灌水仍以大水漫灌为主,不但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还会造成农田减产失收。

(3)农村饮水工程问题仍突出

自来水厂普遍存供水规模与供水能力不足、建设标准低、制水工业落后、工程老化、供水设施配套不完善、供水管道老化损坏严重、管理不善等问题,难以满足用水需求。

(4)水土流失和山洪灾害治理需加强

“十三五”期间,望江县仅实施了1个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0km2。目前,全县仍有水土流失面积64.81km2。

山洪灾害危险区尚未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

(5)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近几年通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规范企业入河排污口审批,加大水行政巡查处罚力度专项治理活动,城乡水环境总体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基本建设加快及污水违规排放等原因,致使局部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差;农村地区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入河道等,也造成了河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的恶化。

(6)水利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涉水事务多头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加大。水资源使用权益不明晰,水资源开发存在无序现象,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尚有待研究确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侵占河道和妨碍河道行洪的现象时有发生,防洪减灾社会化保障体系亟待建立。水文及信息化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水利投融资、水价、水费征收体系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水利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四、“十三五”规划实施效益

望江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投资30.19亿元,高于望江县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十三五”期间加大水利投入符合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精神。

“十三五”期间水利建设内容更加丰富,投资渠道也更多元。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农村河道整治、县城防洪、农村饮水工程、排涝工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建设与地方、人民群众利益更加密切,投入产出的责任主体更为明晰,同时随着地方财力快速增长,及投融资体制的初步建立,将有力地促进各级政府及社会资金对水利的投入。

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含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

绩考核等各个领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中共安庆市委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办法(庆发[2011]号)要求市、县(市)区要从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不少于10%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涝、水源工程建设和水环境整治。

中部崛起战略将为望江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不断增强的财力也将为”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规划”十三五”期间,望江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对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水平与投入能力都将不断上升。

因此,望江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基本合理,并适度超前。

1、经济效果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为望江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实施,可新增、改善除涝面积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8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64.81km2,治理山洪灾害面积约609.9km2,工程完成后每年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是非常明显和巨大的。

2、社会效果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也将产生深远的社会效果。防洪减灾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高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保障程度,有效减轻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保障全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不受重大干扰,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农村饮水工程设施、灌区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可显著改善广大农民的饮水条件,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3、生态环境效果

从生态环境效果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实施,重点水土流失区将得到有效治理,生态脆弱逐步得到修复,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可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遏止全县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状况,减轻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缓解水生态系统面临压力,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对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有重要意义。

望江县水利局

2019年6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