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学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2、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板书学生说到的几种材料)

这些能被我们做成物品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板书:课题)

2、出示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认识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塑料)

3、出示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镜:认识吗?它是由什材料东西做成的?还有吗?(板书:玻璃、铁)

4、小结:看来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材料。(学生说教师板书、当学生说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时教师指导)

2、说说有这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上的物品

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在调查前请大家先来看几点提示:你可以找现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同一物品名称不要重复。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⑴、⑴、⑴……来做一下记号,讨论时尽量保持轻声。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材料。

师:你能具体指一下这个物品吗?

师:大家对他们小组的调查还有什么看法吗?

师:对于这些物品,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过我们调查身上的物品,又发现了几种材料,而且我还发现同学们找材料的这种情趣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它们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老师发给的表格中。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看来大家都能熟练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在做个游戏。

先听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

门、窗、椅子、灯……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都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1、各种材料的特点

这些材料,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为什么要用布来做,而不是用铁呢?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每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材料进行观察。小

组代表领取材料。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特点都是真的吗?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材料的特点,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能顺利的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1、观察并记录制作周围物品的材料,请在相应材料下打“√”。

物品名称使用的材料:塑料纸布金属木材玻璃

2、通过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身边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材料。

3、写出你知道的木材的特性:

4、选择题

(1)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一种B、两种C、两种以上

(2)我们吃饭用的碗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纸

B、塑料

C、金属

D、木材

E、玻璃F陶瓷

作业安排

1、课后将相应的科学活动手册填写完整;

2、不同材料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同使用价值,写一篇我们生活周围与材料有关的随想。

自我问答

问:在处理一些学生小组合作调查的环节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要大胆的放手,不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材料的时间和空间上有所局限。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课探究活动要有更新的认识,让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上面内容就是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课题:观察树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掌握“看”、“摸”、“闻”、“听”等观察方法,并初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研究事物。 2.通过观察树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领悟自然界的美妙。 3.通过观察树木,学生能够了解树木的有关特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树木,并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拓印树皮观察树干,并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2.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3.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具学具:皮尺、放大镜、实物树木、拓印纸等。

教学流程: 一、引言 教师介绍树木的生长环境,并让学生回答校园里的哪些植物最为熟悉。 二、看照片 教师展示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出这棵树的特点。 三、回忆中 教师让学生回忆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树木,并与照片上的梧桐树进行比较。 四、观察真正的树木 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制定好观察树木的个人计划,并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五、总结

教师总结观察树木所获得的信息与发现,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木。 板书: 观察树木的方法 观察记录一棵树 树的整体形态和器官 树生长的环境和生存需要 客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行为反应,研究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和细节描绘。 教学难点:学生对蜗牛的观察和描绘能力。 教具学具:放大镜、蜗牛模型、简图纸、彩色笔。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蜗牛,询问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二、探究 1.教师出示蜗牛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和特征。 2.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模型的细节,并用简图纸画出 蜗牛的外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反应,让学生模拟触角伸缩和身体躲进壳内的动作。 4.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在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粘液痕迹,并描述蜗牛爬行的方式和腹足的细波浪状运动。 三、总结

三年级科学优秀教学教案【优秀4篇】

三年级科学优秀教学教案【优秀4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

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202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4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二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 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 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图片) 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展示示意图) 4、活动体验 (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2)活动手册 (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二、探索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 三、模拟实验 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3、实验(1) (1)实验过程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3)研讨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 (1)实验过程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②放置一段时间 ③观察盒中变化 (2)研讨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5、思考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教师点拨: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一、活动目标: 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篇2】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 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 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图片) 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展示示意图) 4、活动体验 (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2)活动手册 (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二、探索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 三、模拟实验 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3、实验(1) (1)实验过程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3)研讨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2、会拓印树皮的图案;画出树叶的形状。 3、能搜集一些实物的标本。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描述树。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树皮的拓印、几张大树的照片。 2、学生准备:白纸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大家已经观察了一棵大树,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观察的那棵树是什么样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 1、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师:“请你用动作告诉别人你看到的树的树冠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学生进行交流。 2、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师:“你看到的树的树皮是什么样的?” (生说师板书:粗细干…)“你能拓下来给大家看一看吗?” 3、学生到教室外拓印树皮。 (1)指导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师:“除了拓树皮,还有其他描述大树的方法吗?” (2)画画树叶的形状。 (3)展示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师小结: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师:“我们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学生到校园里寻找这课树。 三、课后研究。试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 、“纸”、“米饭喝淀粉”等六个单元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新教科版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新教科版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附 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的完整附件。请您参考学校或教材出版商提供的相关资源。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计划,供您参考: 第一单元:观察身边的物体 1. 课时一:认识物体的特征 - 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材质等特点,认识不同物体间的差异。 - 活动:观察不同物体的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 评估: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绘物体的特点。 2. 课时二:认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 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认识不同物体的特点。 - 活动:观察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 评估:学生能够正确分类物体,并用合适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3. 课时三:认识物体的材质 - 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材质,认识不同物体的特点。 - 活动: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 评估:学生能够正确分类物体,并用合适的词语描述物体的材质。 第二单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1. 课时一:认识生物和非生物

- 目标:通过观察,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点。 - 活动:观察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并进行比较和分类。 - 评估:学生能够正确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 课时二:认识植物 -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特点,认识植物。 - 活动: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并记录下来。 - 评估:学生能够描绘植物的形态特点,并认识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3. 课时三:认识动物 - 目标:通过观察动物的特点,认识动物。 - 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特点,并记录下来。 - 评估:学生能够描绘动物的外貌特点,并认识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具体活动和评估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学校:____ _______ 教师:____ _______ 2020年10月

教材目录

1.1水到哪里去了 【教材简析】 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3个版块: 教科书第2页,聚焦版块,展示了幅占据一整个页面的水。聚焦部分的问题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其他形态。 教科书第3-4页的探索版块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个活动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学生通过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 第二个活动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是基于第一个活动展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发生在周围的蒸发现象,了解到蒸发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值得注意的是,“说一说”部分中的“煮食物”现象,学生会将煮食物过程中出现的白汽误认为是水蒸气,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基于第一和二个活动的认识之后,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实验一通过比较两个有盖和无盖的杯子,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等量的水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还应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实验二通过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科盒的变化,观察和研究水去哪儿了?该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水蒸气的特点。这两个活动都需要较长时间,应该提前安排。 第四个活动是基于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之后展开,此时对水蒸气的理解变得更具体丰富,更容易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 教科书第4页,研讨版块,共有3个问题: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2.“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3.“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篇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学习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学习流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育专区小学教育语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市实验学校 XXX小学教学设计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教学班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每周节数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 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1至4周第一单元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111115至8周第二单元1、寻访小 动物 2、蜗牛(一)3、蜗牛(二)4、蚯蚓5、蚂蚁6、金鱼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1111119期中复习10期中考试 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教学班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每周节数总授课节数时间单元教 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11至14周第三单元1、我们周围的材料2、哪种材料硬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3、比较韧性4、它 们吸水吗?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6、砖瓦和陶器、瓷器7、给身边的 材料分类15至18周第四单元1、水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3、谁流得 更快一些4、比较谁的多少5、我们周围的空气6、空气占据空间吗7、空气有重量吗19期末复习20期末考试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根底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防止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考前须知。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平安、关注和保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保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课蜗牛(一)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表达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响,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