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1、采回的桑叶要洗净,在阴凉处晾干。喂桑叶时务必用干布擦叶,桑叶上不能有水痕,否则蚕容易拉稀而死。

2、室内不能使用灭蝇剂或灭蚊剂等。蚕对气味很敏感,会中毒

而死。

4、蚕裉皮时,桑叶用量减少,大概有一、两天不吃不动。裉皮

裉一半时,不需人帮忙去拽皮,要不蚕会疼痛而死。

5、发现病蚕立即和其他蚕隔离。

蚕到五龄末期,熟蚕达到5%~10%时,每张蚕种一次给桑量用1

支蜕皮激素(蜕皮激素加水2千克,拌后均匀地喷在桑叶上),添喂后,再继续给桑2~4次。实践表明,蚕添喂蜕皮激素有以下效果:

用桑量减少4%,但桑产茧提高了1.9%左右。特别是在缺叶和后期蚕

严重发病时用蜕皮激素,可以减少倒蚕和死蚕的损失。蚕老熟齐一,上蔟方便,节省大批劳力;茧没有青头,没有不结茧蚕和毛脚蚕。

2.桑蚕添食三十烷醇。由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进行的桑蚕添食三十烷醇的研究表明,桑蚕添食一定量的三十烷醇,能增强蚕体淀粉酶、蛋白酶和转氨酶的活性,促进桑叶蛋白质、淀粉转化为丝蛋白,加速丝物质积累,增加茧层率,每张蚕种增值14.5%,而成本却很

低廉。

3.日本用人工配合饲料养蚕。经过多年研究,日本制成了桑蚕人工配合饲料以代替桑叶。该饲料主要由10种原料按配比混合制成:

桑叶粉20%,大豆蛋白粉40%,蔗糖5%,纤维素8%,淀粉8%,酵母8%,柠檬酸2.5%,抗菌素0.5%,甾醇0.5%,无机盐少许。用人工

饲料喂养桑蚕,不仅使用方便,营养价值高,而且可节约大量养桑

用田。

养蚕技术水平和蚕茧产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蚕儿眠起处理工作做得如何。眠起处理包括眠前处理、眠期保护和起蚕处理三个过程。

2、眠期保护蚕眠期长短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按正常温度保护,1龄眠期22小时左右,2龄眠期18—20小时,3龄眠期24小时,4龄眠期44—46小时。眠期温度比平时饲育低1℃左右,蚕眠

前期(开始脱皮至饷食前),干湿差2℃左右,湿度稍大利于蚕儿蜕皮。眠期环境要安静;光线宜暗;保持空气新鲜;要防强风直吹。

3、起蚕处理蚕蜕皮后头部呈淡褐色为饷食适期,适当推迟饷食,有利蚕儿发育齐一,对蚕体质和蚕茧产量无不良影响。春蚕、中晚

秋蚕蜕皮90%—95%饷食,夏蚕、早秋蚕气温较高,蚕蜕皮85%—90%

时饷食。饷食前使用蚕座净或防病1号或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

消毒,以利杀灭病菌。饷食后喂二回叶进行起除。如蚕头较挤密,

眠前未分批,起蚕不齐,则可分两批饷食,即蚕体、蚕座消毒后,

加网给桑,注意观察蚕爬上网一半时即提去蚕网,经数小时,待迟

眠蚕全部蜕皮后进行第二次饷食。饷食加网分批有两种方法:一是

每只蚕匾横加两口蚕网(各占蚕座面积的一半),起除时每口蚕网放

一只蚕匾,即一匾蚕分为二匾蚕。另一办法:每只蚕匾先竖加一口

蚕网,蚕网面积稍大于蚕座,待蚕爬至蚕网上约半数,即提去蚕网,另一半蚕再重新加网给桑,进行起除。这样可节省扩座时间,蚕体

不受伤。饷食用叶应适熟偏嫩,喂叶量宜少,防止浪费。随着蚕食

桑量增加,喂叶量也随之增多。

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 科学养蚕 一是科学嫁接大苗移栽法。要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冬伐时进行,随剪随种,提高成活率。 二是桑园科学施肥法。夏伐、冬伐后重施基肥,亩施农家肥1000斤+磷肥200斤+生物有机复合肥200斤或复合肥100斤。2月中旬亩施尿素40斤,以后每养2批蚕后亩施尿素40斤+复合肥80斤,桑园施肥一定要开沟深施,才能提高肥效。 三是把握冬翻土、春摘蕊、夏防虫的关键技术。 四是注重催青、控温和消毒。 五是加强蚕病防治。坚持“三洗手”、“三换鞋”制度。注意撒石灰后马上喂叶,防止蚕吐水。发现弱小蚕或病蚕要及时捡出,集中深埋,千万不要喂家禽。 春蚕饲养技术要点 2013年春蚕发种在即,针对今年春蚕生产情况,特别提醒广大蚕农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努力搞好春蚕生产,力争增产增收。 1、积极做好补催青和联户共育工作。领种前1天蚕室加温至24℃。蚕种到室后,进行补催青。先在蚕匾内平铺一张防干纸,上面再铺一张白纸,将蚕卵平摊在白纸上,每张蚕种摊卵面积30cm×35cm,卵面上盖一张压卵网,然后盖上蚕匾,蚕室遮光保持黑暗,温度24℃,干湿差1℃-2℃,保护2天,收蚁前1天傍晚将温度升高到25.5℃。同时有条件的农户应积极组织小蚕联户共育,全面实施暗火加温,杜绝明火加温,确保蚕室温湿标准和人蚕安全。 2.桑叶应选择适熟偏老。今年桑树发芽较迟,但后期温度上升较快,桑叶生长迅速,有可能造成桑叶成熟度不够,所以在桑叶质量把握上应选择适熟偏老为好。对于没有施上春肥的桑园,应及时补施好春肥,以利提高亩桑产质量。 3.以防为主彻底消毒。近几年,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蚕农防病意识差,重治轻防,养蚕前、养蚕中、养蚕后没有做到全面彻底消毒。特别是今年由于前期气温偏低,春蚕饲养整体偏迟,大蚕后期有遇高温的可能,因此,广大蚕农要提高以防为主意识,把全面彻底的消毒防病措施落实到养蚕生产的全过程,加强消毒防病工作,把蚕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做好分批提青和淘汰病、弱小蚕工作。在70%-80%蚕就眠时,加网提青,加网提青时间以见眠后不超过10h为宜。青头分批饲养,做到饱食就眠,并坚决淘汰病、弱小蚕。 5、大蚕饲养通风换气。在家蚕饲养中习惯于重小蚕饲养轻大蚕饲养,特别在大蚕后期的通风工作,措施不够到位,遇到高温闷热天气,不采取有效措施,严重影响了大蚕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大蚕期要重视通风换气和稀放饱食工作,在5龄第2天后将蚕座面积每张种扩足到40平方米,并喂足良桑;并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使蚕儿食桑足,蚕体健,正常生长发育。有条件的农户可实施大蚕舒适化养蚕技术,以利提高蚕儿抵抗力、节约劳动力和提高房屋利用率。 6、蔟中管理不可忽视。选用优质方格蔟进行上山,并在上蔟前添食一次蚕用脱皮激素,使之上山齐,营茧快,并能提高微量农药中毒蚕儿的结茧率;蔟中管理掌握温度在23℃~25℃,湿度65%~75%,气流0.5 ~1米/秒,待熟蚕定位营茧、大部分已结成薄皮茧时,一般上山2昼时,打开门窗通风排湿,拾清游山蚕,加强通风,达到营茧过程快,熟蚕留丝量少,提高茧质的目的,并做到适

课题家蚕分子抗病育种技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室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2011年12月20日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2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训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发创新性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原创成果,实现相关重要基础原理的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根据国家要求和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规定,提出重点实验室2012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诚挚欢迎申请者踊跃申报。 1、家蚕重要突变基因及突变机理研究 以克隆家蚕重要突变基因,分析其功能,阐明家蚕重要突变体的突变机理为目标,开展家蚕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阐明其突变机理,开发突变基因的利用价值。 2、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关键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以鉴定并克隆家蚕关键品质性状相关基因,阐明其决定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为目标,针对蚕丝产量与质量等关键性状,重点鉴定和克隆与蚕丝蛋白合成、变态发育、免疫与抗性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和调控分析,揭示其在性状形成中的分子机理。 3、蚕丝理化性能基础及新蚕丝素材研究 以阐明家蚕丝纤维的理化性能基础、揭示蚕丝纤维形成的机理、开发

新型蚕丝素材为目标,开展家蚕丝纤维的理化性能多尺度、多层次的研究,通过结构解析和化学分析,阐释家蚕丝纤维从液态丝蛋白形成固态丝纤维的分子机理,重点开发高强度、高性能的新型蚕丝纤维素材和基于蚕丝蛋白的生物材料。 4、家蚕实用新型遗传素材和品种创新研究 以创制实用新型遗传素材,培育优质和特色品种为目标,综合集成家蚕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围绕家蚕关键品质性状,研究确立可供人为遗传操作的关键分子靶标,并利用其创制高产量、高品质、强健性或特殊用途家蚕遗传素材,为培育可资推广利用的新型实用品种提供基础素材。 5、鳞翅目昆虫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以家蚕基因组为参照,研究鳞翅目昆虫特异性基因家族,重要和特异生理和生化过程,化学信息传导、农药抗性机制,为寻找害虫防治新的靶标提供依据。 6、家蚕分子抗病育种技术 围绕家蚕分子抗性育种技术的构建,以寻找病原与家蚕相互作用的关键基因、病原增殖的关键基因以及病原的诱导型启动子等研究为基础,通

家蚕的应用

家蚕的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生科师范(5)班周小玲222011317011152 摘要:家蚕的应用一向是吐丝结茧,蚕丝一向被人们作为优质的衣料素材使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才开始对家蚕进行了研究及产品开发,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向生命科学其它领域的广泛渗透,家蚕的研究也逐渐向分子水平方向发展。应用方面也由原来的绢丝织物向医药、食品、生物制剂等领域进一步延伸。本文就家蚕的新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蚕丝应用模式生物生物医药蚕丝素膜 一.家蚕蚕丝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家蚕所产蚕丝作为一种蛋白质纤维具有独特的特性,它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降解性等,这使它满足了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的基本要求。蚕丝作为一种生物性原料,与人体的角质和胶原同为蛋白质,结构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生物相溶性,且透气、吸湿等物理性能良好。蚕丝由丝素和丝胶组成,这两部分在医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缝合线 用蚕丝作为手术缝线由来已久,在体内不会引起过敏或致癌。人造血管也是以蚕丝纤维为原料直接编造而成的。迄今已能制造各种不同类型和口径的真丝人造血管,适应各种不同的血管病变治疗。真丝缝合线已成功用于肌腱组织中,研究发现由蚕丝制成的绳状物可产生相当于人体前十字韧带的机械强度。植入丝素绳的人类骨髓基质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外力刺激的条件下培养,具有黏附性和增殖性,并表现出人类韧带的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III以及肌腱蛋白的特征。(2)、蚕丝素膜 蚕丝素膜经钴辐照消毒可制成创面保护膜用于浅度烧伤,创伤和整形取皮区等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国内也有研究人员以丝素用于多孔药物载体、细胞培养基、人造皮肤等生物医学领域为目标,开发了多孔丝素膜,改善了普通丝素膜的透气、透湿性。另外,丝素药物缓释材料可调节多孔丝素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具有较大的药物控制范围。 蚕丝素蛋白膜还可作为酶的载体并制作生物传感器。近来许多天然聚合物,如胶原蛋白、明胶和血清蛋白常常用来固定酶、细胞或微生物,但用这些材料制

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家蚕的饲养技术方法 1、采回的桑叶要洗净,在阴凉处晾干。喂桑叶时务必用干布擦叶,桑叶上不能有水痕,否则蚕容易拉稀而死。 2、室内不能使用灭蝇剂或灭蚊剂等。蚕对气味很敏感,会中毒 而死。 4、蚕裉皮时,桑叶用量减少,大概有一、两天不吃不动。裉皮 裉一半时,不需人帮忙去拽皮,要不蚕会疼痛而死。 5、发现病蚕立即和其他蚕隔离。 蚕到五龄末期,熟蚕达到5%~10%时,每张蚕种一次给桑量用1 支蜕皮激素(蜕皮激素加水2千克,拌后均匀地喷在桑叶上),添喂后,再继续给桑2~4次。实践表明,蚕添喂蜕皮激素有以下效果: 用桑量减少4%,但桑产茧提高了1.9%左右。特别是在缺叶和后期蚕 严重发病时用蜕皮激素,可以减少倒蚕和死蚕的损失。蚕老熟齐一,上蔟方便,节省大批劳力;茧没有青头,没有不结茧蚕和毛脚蚕。 2.桑蚕添食三十烷醇。由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进行的桑蚕添食三十烷醇的研究表明,桑蚕添食一定量的三十烷醇,能增强蚕体淀粉酶、蛋白酶和转氨酶的活性,促进桑叶蛋白质、淀粉转化为丝蛋白,加速丝物质积累,增加茧层率,每张蚕种增值14.5%,而成本却很 低廉。 3.日本用人工配合饲料养蚕。经过多年研究,日本制成了桑蚕人工配合饲料以代替桑叶。该饲料主要由10种原料按配比混合制成: 桑叶粉20%,大豆蛋白粉40%,蔗糖5%,纤维素8%,淀粉8%,酵母8%,柠檬酸2.5%,抗菌素0.5%,甾醇0.5%,无机盐少许。用人工 饲料喂养桑蚕,不仅使用方便,营养价值高,而且可节约大量养桑 用田。

养蚕技术水平和蚕茧产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蚕儿眠起处理工作做得如何。眠起处理包括眠前处理、眠期保护和起蚕处理三个过程。 2、眠期保护蚕眠期长短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按正常温度保护,1龄眠期22小时左右,2龄眠期18—20小时,3龄眠期24小时,4龄眠期44—46小时。眠期温度比平时饲育低1℃左右,蚕眠 前期(开始脱皮至饷食前),干湿差2℃左右,湿度稍大利于蚕儿蜕皮。眠期环境要安静;光线宜暗;保持空气新鲜;要防强风直吹。 3、起蚕处理蚕蜕皮后头部呈淡褐色为饷食适期,适当推迟饷食,有利蚕儿发育齐一,对蚕体质和蚕茧产量无不良影响。春蚕、中晚 秋蚕蜕皮90%—95%饷食,夏蚕、早秋蚕气温较高,蚕蜕皮85%—90% 时饷食。饷食前使用蚕座净或防病1号或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 消毒,以利杀灭病菌。饷食后喂二回叶进行起除。如蚕头较挤密, 眠前未分批,起蚕不齐,则可分两批饷食,即蚕体、蚕座消毒后, 加网给桑,注意观察蚕爬上网一半时即提去蚕网,经数小时,待迟 眠蚕全部蜕皮后进行第二次饷食。饷食加网分批有两种方法:一是 每只蚕匾横加两口蚕网(各占蚕座面积的一半),起除时每口蚕网放 一只蚕匾,即一匾蚕分为二匾蚕。另一办法:每只蚕匾先竖加一口 蚕网,蚕网面积稍大于蚕座,待蚕爬至蚕网上约半数,即提去蚕网,另一半蚕再重新加网给桑,进行起除。这样可节省扩座时间,蚕体 不受伤。饷食用叶应适熟偏嫩,喂叶量宜少,防止浪费。随着蚕食 桑量增加,喂叶量也随之增多。

学院logo设计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OGO有奖征集通知 2011-11-17 15:36:12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4995次评论:0条核心提示:为了更好推进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kworm Genome Biology,SKLSGB)建设,突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功能与任务,方便交流与宣传,实验室决定公开有奖征集实验室LOGO设计方案,欢迎全校师生参与设计,踊跃投稿。有关家蚕基因组生.. 为了更好推进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kworm Genome Biology,SKLSGB)建设,突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功能与任务,方便交流与宣传,实验室决定公开有奖征集实验室LOGO设计方案,欢迎全校师生参与设计,踊跃投稿。有关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信息请参阅附件。 一、设计内容: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OGO 二、作品要求 1、作品内涵深刻,设计简约,创意新颖、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直观的整体美感[力避图案繁复或过度抽象,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ilkworm Genome Biology,SKLSGB)的中英文标志可同时出现]。应能突出实验室“团结协作、潜心钻研、自主创新”的精神风貌,能高度概括学科的特色并具有现代气息和国际视野; 2、作品设计请参照其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Logo设计,设计的Logo风格不但应与其他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致风格相协调,但也要体现个性,避免混淆; 3、Logo色调推荐以蓝色为主,最多不超过两种颜色; 4、参选作品须提交设计的电子稿件,包括:彩色标准图(标明色标)、黑白标准图、制作比例图,图片格式可为:JPG、TIF或PSD,图片分辨率在600×600以上,要求高清晰,易分辨,并附设计创意说明; 5、作品应便于放大缩小及制作,可应用于各种印刷品、办公用品、网站、建筑物外观等平面设计使用,并具强烈的可辨性; 6、所有投稿作品必须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加本次活动资格,已发奖金将全额追回,所有法律责任由投稿者本人承担; 7、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行留底。 三、作品提交方式 1、征集时间从2011年11月19日起至2011年12月10日截止; 2、参选作品可直接交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西南大学蚕学宫3楼行政办公室(38教旁)]或发送邮件至:yylweii@https://www.360docs.net/doc/742227025.html,,来稿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SKLSGB-Logo征集活动”; 3、投稿者请使用真实姓名、详细注明单位及联系地址和电话。 四、作品评选与奖励 对所有应征作品将进行初评,入围作品将通过进一步评选,以确定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的室徽标志。入选作品以及初评入围作品将给予奖励。 1、入围奖9名,分别颁发奖金人民币500元和荣誉证书; 2、优秀奖一名(入围奖中产生),颁发奖金人民币5000元和荣誉证书。 五、相关说明 1、在logo设计方案最终修订阶段,优秀奖获得者有义务根据实验室要求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2、参选作品一经入选获奖并被采用后,作品的所有权、使用权和附属权利归属家蚕基

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家蚕遗传育种学》 教案 主讲教师:朱勇代方银陈萍 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5年6月

《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 《家蚕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学校蚕学专业主要骨干专业课程之一。大体上分为家蚕遗传学和家蚕育种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家蚕遗传学是以重要的农业经济昆虫蚕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阐明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育种理论与技术、家蚕现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家蚕生物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运用能力。 一、教材选用 1、主要教材: 本课程选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遗传育种学》为主要教材。该教材为农业部优秀教材。 2、主要教学参考教材: 1、向仲怀主编《中国蚕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 2、冯家新主编《家蚕育种选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向仲怀等主编《中国蚕丝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 4、向仲怀主编《蚕丝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 5、中国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遗传育种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 6、浙农大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及育种学》农业出版社,1982 7、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2000年 3、辅助教材: 1、《日蚕杂》、《蚕业科学》等多个著名刊物。 2、《家蚕形态性状——家蚕基因库主要标记性状》电教片。 3、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繁育饲养技术要点录相片。 4、多媒体课件。

养蚕的方法

蚕的生长过程 介绍一下蚕卵、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 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蚕就称为熟蚕。 成虫期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蚕便吐丝结茧了。 结茧可分为四个过程: 1、熟蚕先将丝吐出,粘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即结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一些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以作为结茧的支架。2、蚕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然后以S型方式吐丝,开始出现茧的轮廓,叫做结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排列极不规则,丝胶含量也多。3、茧衣形成后,茧腔逐渐变小,蚕体前后两端向背方弯曲,成“C”字型,蚕继续吐出茧丝,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这就开始了结茧层的过程。4、当蚕由于大量吐丝,体躯大大缩小时,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而且没有一定的节奏,吐丝开始显得凌乱,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 蚕蛹:蚕上蔟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棰,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蚕蛾(成虫):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产下受精卵。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6609.人教版初中生物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教案

课题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 程 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饲养家蚕,了解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过程方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能力。通过课外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课型演示实验课主要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和实验 法 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教学手段与教具纸盒,蚕种,桑叶等。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完成实验报告单 教学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 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音乐《蝴蝶飞呀》中,展示蝴蝶图片,引入新课。过渡语:毛毛虫期待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毛毛虫怎样才能拥有美丽的翅膀呢? 二、授新课 谈谈你观察到的家蚕的形态特点。 背景知识: 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蜕皮期间不食不动,叫“眠”。经过4眠后,体内绢丝腺发育成熟,停止取食,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蛹经过10余天羽化成蚕蛾。雌雄蚕蛾均不取食,即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产卵后死去。 方法步骤: (1) 用蚕种孵化家蚕,孵化温度一般在20~25℃,孵化时间在10天左右。采摘桑叶饲养,并需每天清理饲养纸盒。 (2) 观察和记录家蚕生活的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主要特点。 (3) 观察和记录雌雄家蚕交配生殖的全过程。 讨论: 家蚕的一生经过哪几个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 家蚕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学生观察思考家蚕各时期的形态特点,教师利用表格小结 比 较 形态特点生活习性 幼虫身体柔 软,具有 环节,在 胸腹部有 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有三对 足,两对 翅,体被 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 后, 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蛹 体表光 滑,体形 呈椭圆柱 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小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 虫。家蚕的发育中有蜕皮现象。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观察家蚕的生殖发育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问题。 学生互相观察,得出讨论结果。 自己归纳出来

家蚕饲料现状

《东亚钳蝎的饲养技术及其经济价值》 学院:植物科技学院 班级:植保12-2 学号:1031208216 姓名:刘熊洋 任课教师:杨明禄

《家蚕饲料现状》 学院:植物科技学院 班级:植保12-2 学号:1031208216 姓名:刘熊洋 任课教师:杨明禄

家蚕饲料现状 摘要本文针对近些年来家蚕饲料饲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人工饲 料做了介绍及各科研单位和个人的的一些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提供帮助。 关键词家蚕人工饲料 我国是蚕桑生产的发源地,已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蚕丝业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国的桑蚕养殖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植桑养蚕;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衍生出多种养殖方式,其中家蚕饲料的改变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桑蚕饲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饲料和人工饲料,根据材料人工饲料又可以分为半人工饲料和纯人工饲料。 1传统饲料 传统饲料即为桑叶,这是我国古代就有并流传至今;桑叶中含量对家蚕生长均极丰富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蛋白质不但是蚕体各器官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是丝腺细胞合成丝物质和卵巢生成蚕卵的基本原料。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脂类中的甾醇是蜕皮激素的前躯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是调节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多数为酶的辅基。无机盐是细胞成分之一,并对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起调节作用。水分约占蚕体重的85%,是蚕体主要组成成分,对体内物质的溶解、运输以及调节并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等具有重要作用;血液含水率低时渗透压升高,有碍代谢的正常进行;血液含水率过高则渗透压下降,pH降低,也导致蚕体生理障碍。水分来自食料,因而食料水分的含量与蚕体水分的含量有密切关系。除此以外,桑叶中还含有:①诱食因素,如柠檬醛、青叶醇、青叶醛以及里那醇等挥发性萜烯类物质;②咬食因素,如β-谷甾醇、异槲皮苷和桑色素等;③吞咽因素,如纤维素、磷酸盐、硅酸盐、肌醇和维生素C等,能刺激幼虫产生趋食、咬食和吞咽的要求和动作,因此桑叶是最好的天然饲料。 2 人工饲料 人工饲料养蚕是蚕业生产上的一项技术革新,它打破了家蚕自然饲养的限制,能使家蚕饲养摆脱季节或地域等自然条件的束缚,实现蚕茧生产的全年化和工厂化,为增产蚕丝开拓新途径。人工饲料比起传统的桑叶育养蚕省劳力、耕地,蚕作又安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本是最先发明了家蚕人工饲料;经过不断的技术更新,稚蚕的人工饲料育在日本已走上了产业化道路。人工的饲料的诞生是为了解决产丝家蚕的蜕化、病虫害防治、提高蚕丝的品质、效率以及对蚕丝的特别要求比如改变蚕丝的颜色、发银光等。人工饲料的配方主要有三种:一种与桑叶搭配使用人工饲料;第二不用桑叶用其他填充物的所谓准合成物饲料;第三种是纯净人工饲料,以含有桑叶粉末的人工饲料最理想。从家蚕对营养要求,以使用纯净的人工饲料为好。 2.1人工饲料的配方 家蚕人工饲料主要由桑叶粉、脱脂大豆粉、玉米粉、桑绿枝粉、纤维素、成型剂、维生素类、防腐剂、无机盐等几十种成份按不同比例组成,根据不同用途可分为稚蚕饲料、壮蚕

(整理)家蚕的变态发育.

蚕的生活史 桑蚕一个世代中所经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就是生活史。 桑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在一生中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没有蛹期,仅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如:蝉类、蜂类等。 (一)卵期:繁育后代,卵期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 卵期长短,因越年卵与非越年卵及产卵期而异,在自然条件下,春季制的蚕种要到来年春天4月份孵化,卵期达10个月,秋制春种也是到4月份孵化,卵期6~7个月,若夏用种,则又长3个月。 (二)幼虫期:指孵化至上蔟。 刚孵化的小蚕称蚁蚕。蚁蚕2000~2500/头。 蚁蚕经摄食,体躯迅速生长,经24h“疏毛期”。随食桑,继续生长,至不蜕去旧皮不能继续生长时,蚕就停食,并吐出丝缕,固定腹足,头胸昂起,呈静止状态,称眠蚕。 眠的过程: 眠期:停食-蜕皮。 起蚕:眠蚕蜕去旧皮。 令期:两次蜕皮之间的时期 食桑中:孵化或蜕皮至入眠,生产上指饷食至止桑。 绝食中:入眠至蜕皮或止桑至饷食。 少食期:1/4食桑中。 中食期:1/4食桑中。 盛食期:3/8食桑中。 将眠期:1/8食桑中。 一般地:1令3~4天、2令3天、3令3~4天、4令~5天、5令7~9天,全令春期25~26天,夏秋23~24天。 总之,幼虫期是摄取营养生长的阶段。

(三)蛹期:是指蚕儿吐丝终了至羽化出蛾。 蚕儿上蔟后,一般经2~3天吐丝终了,再经2~3天化蛹蜕皮,再经10~14天化蛾。 蛹期表面上静止不动,但其内部却进行着激烈的组织解离和组织发生,为成虫化做准备。是由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阶段。 (四)成虫期:又称蚕蛾,由蛹羽化而来。 羽化:成虫不再摄取营养,具备发达的生殖器官,经交配产卵后,约经2~7天死亡。 成虫期为繁衍后代的生殖阶段。 综上所述:卵、幼虫、蛹、成虫是桑蚕一生中所经过的四个发育阶段,每一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内部生理都完全不同,且每一阶段在生活史中都有着不同的生理意义。 卵的形态 一、卵形: 桑蚕的卵一般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有的材料认为:一侧较厚(腹侧),另一侧较薄(背侧)。 刚产下的卵表面隆起,约经2~3天后, 由于卵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逐渐在 卵的表面中央出现浅的凹陷,随着时间延 长,凹陷变深,此称“卵涡”,又称“水 引”。 卵涡一般呈椭圆形,也有个别形成2~ 3条枞褶的,若卵涡呈三角形,或呈有棱角 的下凹,则该粒卵为“死卵”。 卵涡在孵化之前,由于胚子体躯增大

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桑蚕养殖常见问题1 如何进行桑种催青及收蚁? 1、蚕种催青。从出库当日到第四天,用温度22度、干湿差2.5度,第五天至孵化用温度25-26度、干湿差1.5-1度保护。第八天见蚕卵点青(蚕卵一端有小黑点)20%即遮光制黑(黑布包种),第十天早上5时揭去黑布开灯感光让蚁蚕孵化。 2、收蚁。收蚁宜在上午9时进行,选顶芽下第二片桑叶作收蚁用叶,切成丝或小方块,直接撒到蚕种纸上,让蚁蚕爬上桑叶10分钟后,连同蚁蚕和叶翻倒在蚕座上并整理好即可。 如何喂小蚕? 1、小蚕室温湿度。小蚕期靠高温多湿饲养才能发育正常。1龄蚕室宜28度温度、干湿度1度,2-3龄宜26-27度、干湿差1-1.5度。为了确保高温多湿条件,1-3龄蚕宜用塑料薄膜防干饲养。1-2龄上盖下垫,3龄只盖不垫半防干育。温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加温补湿。光线宜昼夜分明。 2、良桑饱食。喂小蚕的桑叶要严格选采。1龄采用自顶芽下第3片叶(即黄中带绿的叶);2龄采用第4片叶(即绿中带黄的叶);3龄采用第5-6片或三眼叶(即浓绿有光泽的叶)。桑叶采回后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好,放置低温、湿度稍大的地方贮藏,以保证新鲜不变质。 3、给桑。小蚕用塑料薄膜防干育,每昼夜喂蚕4次。每次喂蚕前要扩座均座,每头蚕要有2头蚕活动位置。每次喂叶量1龄给叶1.5-2层,2龄给叶2-2.5层,3龄给叶2.5-3层。 如何管理小蚕的眠起? (1)眠起特征:1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炒米色,体躯微缩,体表发亮,蚕体粘蚕粪;2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乳白色,有驼蚕(蚕背蚕)现象,皮肤发亮;3龄体色由青灰转乳白色,蚕体肥短,体皮紧张发亮。 (2)眠除:就是在蚕眠前加网除去蚕粪和残粪(蚕沙)。除沙是保证蚕座清洁、防止蚕病传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3)饱食就眠:眠前除沙后要给1-2回桑,使蚕饱食就眠安定。 (4)提青分批:同一批蚕中已有90%以上蚕已入眠,但仍有少量蚕不眠而爬动吃桑(叫迟眠蚕),这时应撒上石灰粉,加网再给桑叶,引出迟眠蚕另外饲养,经过4-6小时后,这部分蚕就可入眠。 (5)眠中保护:首先在蚕眠定后把薄膜揭开、撒上新鲜石灰粉。其次要将蚕室温度降低1度,干湿差控制在1.5-2度。 小蚕的饷食处理

论家蚕的饲育及价值

论家蚕的饲育及价值 姓名:王晓丹班级:市场营销1101 学号:20116532 摘要:桑蚕又称家蚕,是一种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最初人们是从桑林中采集原始野生蚕茧取丝利用,随着人类生活的定居和对蚕丝用途的进一步了解,经过长期的选择和培育,野生蚕已经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具有经济性状的蚕种。 关键词:饲育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前言:家蚕是人类利用最早的昆虫之一,按照拓展后的昆虫资源学概念,家蚕也是资源昆虫之一。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养蚕历史,当代我国具有包括寄主即桑在内的品种选育,饲养,管理,产品加工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等一整套蚕桑产业技术,而家蚕的产业化也对驯化类似于家蚕的其他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甚至研究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我国的蚕桑产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现今年蚕茧产值约50亿元,加工生产总值约达100亿元的蚕桑工业体系,蚕桑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1)。 一.我国蚕桑培育及发展 桑树在我国是广泛分布的植物,以桑叶为食料的桑蚕随着桑树的分布而在 各地生育和繁殖。 蚕种是特殊的农林生产“种”,优良品种的选用,繁育和推广,是发展蚕茧生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目前已使用的蚕种包括中国种,日本种,欧洲种及热带种。其中中国种幼虫无斑纹、发育快,茧椭圆形或近球形,茧色分白、黄、红、绿等;茧质优良,三眠或四眠,一化、二化或多化性。日本种幼虫有斑纹、发育慢,茧椭圆微束腰,多白色、部分绿或黄色,同宫茧多;茧丝粗、丝稍短,四眠,一化或二化性。欧洲种幼虫常有斑纹、卵粒大、龄期较长、蚕体大,抗逆力差;茧大、浅束腰、多白色或肉色,丝粗、稍短、胶多、解舒优良,四眠,一化性。热带种幼虫多无斑、体小、龄期短、抗逆力强;茧小、纺锤形,黄、白或绿色;茧疏松、茧衣多、丝细、丝短,四眠,多化性。不同类型的品种各有优点,因此家蚕的培育就是根据蚕业生产,养蚕地区的不同和市场的需要,利用各品种的优良遗传特性对当地的蚕种进行改良,培育出品质更好的蚕种,蚕种采用三级繁育制即原原种,原种和普通种或四级制即原原母钟,原原种,原种和普通种,生产均用普通种,而其繁育也有自己的特点:①蚕的生活周期短,繁育系数高②对原种与普通种的要求不同,饲养纯种对技术处理及环境要求比普通种高③蚕种的有效储藏时间较短,蚕种储藏一年有效,调节幅度小且生产季节性强,一般春秋两季繁育生产(2)。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养蚕业的发展,蚕种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蚕种生产纳入了国家计划,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蚕种生产的新技术如:创办原蚕饲养区,普及散卵蚕种,转青卵黑暗保护与育化催情技术,多性化品种生产越年种,早采蚕技术,蚕种保护技术和对生产机具的改进与应用,同时我国还建立了一系列蚕种养育制度。 在蚕种培育过程中,蚕病的防治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病毒病是最常

蚕丝生物学

家蚕的病原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在家蚕饲养生产中常常会受到各种蚕病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家蚕的病原防治技术需以病原研究为基础,结合药剂的组合与筛选,从环境、桑园、蚕室、质检几方面进行技术处理,形成综合防治体系。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多个地区对于不同家蚕病的防治措施以及新药剂的研制与应用进行整理归纳,对家蚕的病原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论述。 关键词家蚕;病原体;药剂;防控对策 0 引言 目前蚕桑生产中,由于蚕农的防病意识单薄,人蚕共室、物蚕共室、桑蚕共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人蚕共室,杂物堆放蚕室,不便于消毒防病,易造成交叉感染使蚕得病;物蚕共室,主要指一些农用物资和对蚕儿有害物放置在蚕室内,如农药、油漆等有害气体会造成蚕中毒;桑蚕共室,除沙过程中,蚕沙落地,灰尘飞扬,易污染桑叶,桑叶贮于蚕室,易失水萎凋。而桑叶保鲜要降温补湿,这样势必造成蚕室温度降低,蚕室蚕座湿度增大,对蚕生产发育均不利。消毒防病也存有侥幸心理,错误认为养蚕消不消毒无所谓。重视小蚕的消毒和管理,忽视大蚕期消毒和管理。乱用蚕药,认为蚕病用药就可以了。并且在养蚕环境中存在许多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桑园害虫、蚕沙,养过蚕的蚕具、旧蔟、烂茧及病死蚕中病原特别多,如不进行彻底全面消毒处理就极易导致蚕儿发病。蚕病大多是传染性的,蚕个体小群体密集易相互传染。因此家蚕饲养需要人们对家蚕的病原以及其传播方式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根据具体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防治手段。 1 家蚕的病原 蚕病的发生与蚕体质、饲育环境及病原体密切相关,其中病原体是关键因素。蚕病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等;后者包括蝇蛆病、中毒症、生理性疾病等。 1.1 家蚕传染性病原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传染性蚕病.是养蚕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蚕病损失中的70%左右。 1.1.1 家蚕的病毒 到目前为止,依病毒的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属于核型多角病(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家蚕传染性软化病毒(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IFV)和浓核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 1.1.2 家蚕病原细菌 家蚕病原细菌有多种,但不论哪一种,病蚕死后,尸体都软化腐烂。据引起蚕细菌病发病类型可分为3类:败血细菌,卒到杆菌及肠道细菌。传播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 1.1.3 家蚕病原真菌 家蚕病原真菌种类很多,其感染蚕死后尸体多数会出现僵化现象。然后尸体又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致使硬化的尸体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

家蚕遗传

1、家蚕卵性状属于假母性遗传的有:卵形、卵壳色、卵黄色 2、普通班(+p)黑缟斑(ps)姬蚕(p)的显隐性关系:ps>+p>p 3、混合选择的优点:简单易行,成本低,群体大,范围广。缺点:速度慢,效果低 4、蛾区选择的优点:速度快,效果好。缺点:方法复杂,成本较大,人力物力多 5、杂交育种的三个基本环节:杂交,选择,培育 6、连锁检索是检索基因间的连锁关系,首先确定所属连锁群,然后确定基因在连锁群上的位置 7、利用三点测验进行家蚕基因定位,根据家蚕基因定位的方法,把一个连锁群的各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标注出来,就能绘出连锁遗传图 8、限性性状系具有性别标记特征,在实用上有重要价值,先后做成了普通斑,虎斑、蚁色、卵色、茧色等性别标记系统,有的已在生产上应用 9、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全茧量、茧层量、虫蛹率等的杂种优势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茧层量、茧丝量的杂种优势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家蚕某些数量性状杂种优势的一个参数 10、在家蚕实用性状的遗传中,茧丝性状的表现为普通遗传和部分伴性遗传的特征 11、家蚕的选择方法:混合选择与蛾区选择 12、茧形种类与遗传①圆筒形、纺锤形、椭圆形②椭圆形为显性,圆筒形为隐性,纺锤形茧两端尖的性状亦为显性。 13、家蚕伴性遗传:家蚕的W染色体除雌性决定作用外,未发现其他基因,Z染色体上的基因与Z染色体一起行动,而表现为雌雄交叉遗传的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14、基因分析:研究某性状形成过程中,由那些基因支配,这些基因与其他基因间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遗传方式 15、蛾区选择:(单蛾育选择)是家蚕育种过程中最主要的选择方法。蛾区选择是从原始材料中选出优良个体,单蛾制种,下一代单蛾饲育,比较各蛾区的成绩,从中选出优良蛾区,再从入选蛾区中选出优良个体分别留种,下代再按蛾区分别饲育,如此反复进行,最后育成新品种 16、抗病性种类:从抗病机理上:侵染抵抗性、扩展抵抗性;从宿主与病原物生理小种的关系上:垂直抵抗性、水平抵抗性;从抗病性程度上:免疫、高度抗病、中等抗病、轻度感染等;从抗病性的遗传方式上:寡基因抗病性、多基因抗病性。 17、垂直抗病性:是一种具有病原生理小种特异性或专化性的抗病性,其特点是宿主对某种病原生理小种具有高度的抵抗性,但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完全没有抵抗性。这种抗性一般由单基因或少数主基因控制。如家蚕对DNV的抵抗性。 18、混合选择:是指在一定数量的混合育材料中依经济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目标的优良个体留种,随机交配,混合制种,下代混合收蚁饲育,这样反复进行多代选择,最后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新品种 19、选择:就是选优去劣,使群体内基因型个体与非目的基因型个体之间出现成活率和生殖率上的差异。定向地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生物类型。是改变群体遗传组成的重要手段。选择的遗传效应是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20、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而单独发育形成新个体的现象,这就是单性生殖。单性生殖从发生机制来划分,可分为孤雌生殖即雌核发育的现象 21、发生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细胞学、胚胎学、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个体发生、发育的遗传控制机理。 22、遗传距离:根据数量遗传学理论,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生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进行数值上的分析,在选择有显著遗传差异的数量性状的基础上,利用入选各个性状基因型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 3、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能够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三、教学难点 观察黄粉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理解黄粉虫、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真正含义。 四、学情分析 1. 生殖和发育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不同程度上有感性认识。 2. 观察图片的经验丰富,对身边的生物学现象也有一些了解,但深入观察的意识不强,所以归纳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要加强。 3. 能领会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但需要掌握更多的实例。 4. 学生在七年级的历史课上学习过“丝绸之路”,能理解教材中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毛毛虫与蝴蝶的图片,指出毛毛虫梦想拥有美丽的翅膀,,毛毛虫怎样才能拥有美丽的翅膀呢?播放视频,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 ( 二)、进行新课: 1、观察黄粉虫 首先教师带领大家先认识黄粉虫,并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黄粉虫。然后展开观察黄粉虫的活动,提出合作任务“1、确定四个培养

皿中黄粉虫所处的时期,并进行排序。总结黄粉虫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时期。2、通过列表比较黄粉虫的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让学生总结出黄粉虫的发育时期、生殖特点,并认识到黄粉虫的幼虫、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从而生成变态发育的概念。 接着,通过家蚕的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家蚕和黄粉虫一样发育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也是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像家蚕、黄粉虫这样,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观察蝗虫 过渡语: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像家蚕一样发育经过四个时期呢? 教师多媒体出示观察蝗虫的合作任务,先独立看课本P11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蝗虫的发育时期,并了解蝗虫的若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也有较大差异,所以也属于变态发育。(课件展示) 小结:蝗虫在发育中有蜕皮现象,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也有变化形态的现象,但不如蚕的变化大。它也是变态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