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华师2015春当代散文赏析

正确答案华师2015春当代散文赏析
正确答案华师2015春当代散文赏析

2015秋《当代散文赏析》作业

1.第1题

He can speak Spanish and French ________.

A.too

B.also

C.neither

D.as well

您的答案:D

2.第2题

By a ________ of good luck, Gene, who had been buried in the rubble for more than 26 hours, came out alive.

A.stroke

B.hit

C.strike

D.blow

您的答案:A

3.第3题

This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did not ________ our expectations.

A.live out

B.live with

C.live up to

D.live in

您的答案:C

4.第4题

The fact that the princess was paler and whiter than any one in the arena her anxiety.

A.uncovered

B.revealed

C.disguised

D.represented

您的答案:B

5.第5题

You are being thoroughly in refusing to allow your son to be an apprentice to the stonemason.

A.unpredictable

B.unthinkable

C.unreasonable

D.undesirable

您的答案:C

The Space Age commenced in October 1957 when the first ______ satellite was launched by the Soviet Union.

A.beneficial

B.artificial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9204943.html,mercial

D.financial

您的答案:B

7.第7题

Squirrels often use their tails to their balance while they are leaping and climbing.

A.hold

B.keep

C.have

D.maintain

您的答案:B

8.第8题

We can hurt people’s feelings if we are too .

A.tactful

B.sensible

C.blunt

D.subtle

您的答案:C

9.第9题

Neil Postman did not write the essay “Euphemism”on the of the moment.

A.point

B.spur

https://www.360docs.net/doc/7d19204943.html,st

D.present

您的答案:B

10.第10题

As the sky looks ominous, it is obvious that a violent thunderstorm is .

A.immediate

B.instantaneous

C.eminent

D.imminent

您的答案:D

Since the question of her decision is not one to be considered lightly, the writer tried to the answer.

A.delude

B.evade

C.pervade

D.elude

您的答案:D

12.第12题

My continual kept the other workmen awake at night during my ten years as a workingman.

A.snoozing

B.sneering

C.snarling

D.snoring

您的答案:D

13.第13题

If you ______ a nerve cell of your brain, it will never recover its function.

A.ruin

B.hurt

C.impair

D.damage

您的答案:D

14.第14题

Several football supporters were arrested and ______ disturbing the peace after the match.

A.charged with

B.charged for

C.charged of

D.charged in

您的答案:A

15.第15题

Although these novels forcefully suggest that such reforms face much resistance, all clearly ______ that eventually this resistance can be overcome.

A.conclude

B.confuse

C.confine

D.conduct

您的答案:A

She won’t be sad too long and time will ________ most trouble.

A.heal

B.treat

C.remedy

D.forget

您的答案:A

17.第17题

The plan ________ computers to take complete control of the driving of cars on heavily trafficked roads.

A.calls back

B.calls for

C.calls in

D.calls up

您的答案:B

18.第18题

The foreign company has been ________ running this factory for decades.

A.enormously

B.effectively

C.infinitely

D.extremely

您的答案:B

19.第19题

A dark suit is ________ to a light one for evening wear.

A.favorable

B.suitable

C.proper

D.preferable

您的答案:D

20.第20题

Last Sunday she came to visit us out of the blue. The italicized phrase means_________.

A.unexpectedly

B.unhappily

C.untidily

D.unofficially

您的答案:A

The company wants to enroll three ________ this year to meet the need of its development.

A.employers

B.employees

C.employing

D.employed

您的答案:B

22.第22题

When appreciating Chinese poems, a wise reader should ________.

A.read between the lines

B.think through

C.fumble with

D.make sense

您的答案:A

23.第23题

Mr. Smith was the only witness who said that the fire was ________.

A.mature

B.meaningful

C.innocent

D.deliberate

您的答案:D

24.第24题

After hurting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once during the rain season, he will get a ________ headache.

A.continual

B.continuous

C.continued

D.content

您的答案:B

25.第25题

They have sold ________ eggs since this morning.

A.dozen of

B.two dozens

C.a dozen

D.dozen

您的答案:C

现当代散文欣赏

现当代散文欣赏 中国的文学、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其中,时时都会感到它的丰美和璀璨;深入其中,则会在学识、修养,乃至气质上得到熏陶、冶炼和熔铸。 一、什么是现当代散文 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这30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至今天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成“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地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中国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当代散文,在“十七年”(1949-1966)期间,由于“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同时,也由于写作“主体”的被置换(“自我”被“工农兵新人”所置换),散文似乎是有“得”有“失”,但实际在个性和艺术表现上都呈现了严重滑坡的趋势。新时期,在“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精神滋润下,散文在静悄悄中“魂兮归来”,真正实现了和现代散文的精神衔接。90年代散文,更以新的探索态势,开拓着新世纪“中华散文”伟大复兴的前程! 二、现当代散文特点 1、以“我”为主

夫说:“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可以这样说:散文,是一种最适合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巴金,在总结他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道:“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就是以“我”为主的散文名篇——作者真实“自我”的个性,特别是其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表现得具象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此外,而《背影》等散文,“我”虽非主角但有很深的介入,是一个重要人物;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杂文)、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随笔)等,也还有个一切皆“着我之色”的问题——不管情况如何,“无我”是断不可取的! 所谓“散文笔调”,其实正是以“我”为主角、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的亲切口吻所写出的叙述文字。有“我”是其灵魂!因此,欣赏散文,看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个性,是很要紧的。 2、因“实”出“虚”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显示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样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这种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 而这即是写“虚”。 写“虚”,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杂文和随笔是极其亲近的两姊妹:它们都是说理性散文,重哲理,崇个性,富理趣,有文采等,二者都是共同的。其区别仅为:在取材上,杂文“硬”些,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之论,战斗色彩强烈;而随笔则“软”些,多为逸闻旧事、风花雪月之谈,文化意蕴深厚;在笔调上,杂文十分犀利,善“取类型”“画眼睛”,且常以“寸铁杀人”,仅以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投枪、匕首”,而随笔则“软”些,较为闲适,常取即兴的“絮语”笔调,随心而谈,无所拘碍,见个性、浮神情,从容不迫,温文尔雅,不失“绅士”风度,被尊为“美文”或讥为“小摆设”;在语言色彩上,杂文辛辣,擅长讽刺,读之使人解气,而随笔惬意,推崇幽默,读之使人解颐。总之,二者的共同性大于差别性。也可以这样说:杂文是硬性的随笔;而随笔则是软性的杂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作者:白红梅 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汉文组邮编:021000 内容提要: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即他们的散文各有特点,本文就这三位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不同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散文选材方面语言风格艺术结构 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杨朔的散文,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清新优美,善于以小见大;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博见多识,言近旨远,妙趣横生,有寓教于乐之感;至于刘白羽的散文,则激情澎湃,雄浑豪放,波澜四起,以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见长,政治宣传味浓。他们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各有千秋,即使是用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常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风格。因此,将他们进行比较,对研究和欣赏散文都很有帮助和启发。下面,浅浅地谈一下这三大家的异同。 一、从选材方面来看 由于每个作家的经历不同,审美意识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选材范围各有不同。作为一名时代的歌者,杨朔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①从这一创作思想出发,杨朔的作品努力追觅时代的足迹,题材丰富多样,且大都充满诗意及唯美色彩,诸如:《浪花》中飞溅的浪花,《金字塔夜月》中皎洁醉人的月色,《荔枝蜜》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荔枝林,《香山红叶》中吐香的红叶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秦牧的散文被读者称作知识的“花城”,有如一座收藏丰富,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无论是山川植物,生活艺术,还是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几乎称得上“宇宙之大,无所不谈”,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作者简介:白红梅,蒙古族,中共党员,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讲师。呼伦贝尔学院优秀教师。 刘白羽的散文充满时代气息,富于革命激情,他善于捕捉和表现那些美好的事物,并融入令人深思的哲理,把“美的生活,美的思想,美的感情,变为美的文学”(《早晨的太阳·序》)。他作品的选材,则多立足于火热的战斗和建设生活,多以大事物为重,用大镜头、转换来摄取大事物。如:《长江三日》记叙“江津”号轮船冲破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的三天历程;《日出》通过对高空观日出雄伟景象的描绘,想到这不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吗?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不正如那冉冉升起的朝阳吗?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正象“早晨六点钟的太阳”那样富有朝气吗?抒发了他对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诚挚感情;《红玛瑙》中提出的从延安起步的革命者应永葆战斗青春的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选材倾向及五六十年代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赏析表达技巧题含解析

散文赏析表达技巧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都江堰 余秋雨 一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二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基本线索 2.掌握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鉴赏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化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对散文审美品格 教学时数: 总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讲解: 1、中国现代,当代散文的分期,大家都预习过了是怎样分的呢? 明确: ①现代:1919(五四)—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当代:1949—至今,其中又有“十七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分。 “十七年”:写作主体由“自我”置换为“工农兵新人”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现在。创作、表现主体多文化。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标志。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当中国现代文学兴起之时,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国的散文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奉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大变革时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明确:因为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各派各家纷纷著书立说,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散文的定义 ①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其实,就是“人的文学”。 ②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中“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表现情趣的艺术。 3.如何进行散文的鉴赏 前面,我给大家说到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散文的定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散文进行鉴赏呢? 明确:①以“我”为主。 在散文里,“我”即真实而独特的“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这个“我”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请看: 郁达夫说:“‘个人’的发现”,其实指的就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同时他也指出:“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豆腐颂》教案

豆腐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林海音。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豆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普通而素白的豆腐您会想到了什么呢?(播放歌曲《长亭》及相关画面。) 作者介绍台湾文坛之保姆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 二、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时生下了她,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兼任《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风》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见于台湾报刊。 学生阅读课后参考材料《台湾文坛的保姆》。 1、生于日本,父母不甘当日本亡国奴,性格受其父母影响。她跟随父母四处奔波流浪,向往一种平和、自由的生活态度。所以她的文风也是很怀旧而平和的。 2、在北京长大和读书,受到京味文化中那种雍容大度、典雅文风的影响。 3、作新闻记者、编辑,眼光敏锐,锻炼了她的文艺素质。 三、与豆腐有关的名人 1.名人与豆腐苏东坡有诗曰:“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2.金圣叹是清朝才子,他临死前在狱中传出的遗嘱是:“吾儿,花生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3.瞿白自始至终保持了人格的潇洒,他最后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四、初读文章整体把握 1、文章写了哪些关于豆腐的内容? 文章写了关于豆腐的: 作用:营养价值高,养颜(3、4节) 工艺做法:泡-磨-滤-添-压(5、6节)

现当代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现当代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现当代散文鉴赏四 一、训练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的技巧方法。 2、提升散文阅读的能力。 二、训练指导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2008年19套试卷有11套对其进行了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七个方面切入: 一、开头作用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如: 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据文本

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四川卷)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辽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二、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近几年高考命题人对此有较多关注: 例3.(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4.(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08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2007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

华师在线 当代散文赏析在线练习答案

1.第4题 Cloze (10%) Complete each of the words with initial letters given in the brackets by referring to the missing parts of the following passage with corresponding numbers. We must keep in 1. m that things do not have “real” names, 2. a many peopl e believe that they do. A garbage man is not “really” a “garbage man,” more than he is a “sanitation engineer.” And a pig is not called a “pig” 3. b it is so dirty, 4. n a shrimp a “shrimp” because it is so small. There are things, and then there are the names of things, and it is considered a fundamental error in all branches of semantics to 5 a that a name and a thing are one and the same. It is true, of course, that a name is usually so firmly associated with the thing it denotes that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6. s one from the other. It would appear that human beings almost naturally come to identify7. n with things, 8. w is one of our more fascinating illusions. But there is some 9. s to this illusion. For if you change the names of things, you change how people will regard them, and that is as good as changing the nature of the thing 10. i . Cloze (10%) 答案: 2 Paraphrase in English the parts underlined in the following (20%): One of the major pleasures in life is appetite, and one of our major duties should be to preserve it. Appetite is the 1keenness of living; it is one of the senses that tells you that you are still 2curious to exist, that you 3still have an edge on your longings 4multitudinous flavors and juices. By appetite, of course, I don’t mean just the 5lust for food, but any condition of unsatisfied desire, any 6burning in the blood that proves you want more than you’ve got, and that you haven’t yet used up your life. Wilde said he felt sorry for those who 7never got their heart’s desire, but sorrier still for those who did. I got mine once only, and it nearly killed me, and I’ve always preferred 8wanting to having since. Besides, the whole 9toffee-ness of toffees was 10imperceptibly diminished by the gross act of having eaten it. Paraphrase in English the parts underlined in the following (20%): 1. 2.

华师当代散文赏析

1.第1题 The young prince power upon the death of the king. A.resumed B.consumed C.assumed D.presume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2.第2题 If you look too contented and complacent, the bar staff may ______ you are already being served. A.suspect B.assure C.assume D.insure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3.第3题 The rich merchants and landowners of the coast would never ______ their lawmaking power to uncivilized men unless they were forced to do so. A.turn down B.turn in C.turn over D.turn back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4.第4题 The boy has a profound ________ of the implication of his grandmother’s dying words. A.realization B.memory C.thought D.grasp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5.第5题 To some people in the west, 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A.archaic B.obsolete C.extant D.ancient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6.第6题 The journalist paused to ______ his notes, and then proceeded with his questions. A.contact B.contrast C.consult D.contest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与文库珍藏两卷

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当代卷) 目录 郭沫若 访沈园 方令孺 在山阴道上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张恨水 陶然亭 茅盾 海南杂忆 朱光潜 自传 郑逸梅 艺林散叶 曹靖华 从化温泉散记 花 钦文 鉴湖风景如画 翦伯赞 内蒙访古 丰子恺 塘栖 四轩柱 郑振铎 石湖 老舍 养花 冰心 樱花赞 我到了北京 霞 夏衍 甲子谈鼠 巴人 浮罗巴烟 黄药眠 夜的抒情 沈从文 春游颐和园

《散宜生诗》自序钟敬文 碧云寺的秋色 李霁野 花树漫记 张友鸾 胡子的灾难历程 丁玲 诗人应该歌颂您 曼哈顿街头夜景 裴文中 山洞的探查和诗人的幻想 巴金 怀念萧珊 小狗包弟 高士其 笑 臧克家 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施蛰存 在福建游山玩水 常书鸿 夏天的敦煌 赵树理 金字 吴伯箫 记一辆纺车 布衣 李广田 花潮 山色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 陶铸 松树的风格 周扬 怀念立波 傅雷 傅雷家书二封 陈白尘

吴组缃 游金石滩漫兴柯灵 无名氏 罗大冈 淡淡的一笔靳以 黄浦江的早晨艾青 忆白石老人萧乾 在歌声中回忆姚雪垠 惠泉吃茶记王冶秋 神宫变异记徐懋庸 母亲 杨绛 下放记别 唐髖 难忘的历史课荒煤 梦之歌 端木蕻良 青萍 邓拓 可贵的山茶花季羡林 马缨花 杨朔 荔枝蜜 茶花赋 孙犁 秋千 晚秋植物记亡人逸事 冯亦代 向日葵 冬至夜的梦黄苗子 华山谈险 子冈

吴有恒 元帅的侧影 叶君健 在“海的女儿”铜像 面前 杜宣 狱中生态 赵清阁 好个秋 杜埃 花尾渡 徐迟 枯叶蝴蝶 韩北屏 金字塔的启示 于敏 西湖即景 王西彦 塔 严文井 篝火 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华嘉 桂林山水 刘白羽 日出 长江三日 碧野 天山景物记 我怀念的是牛 陈大远 安徒生的故乡 秦兆阳 海边销魂记 巴波 访山记 郁风 冬日抒情 韦君宜 饥饿之忆 吴祖光 雾里峨眉 骆宾基

2016下半年华师在线欧洲文化入门100分作业

2016下半年华师在线欧洲文化入门100分作业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as NOT a factor that brought about the agricultural growth during the Central Middle Ages? A.The climate improved and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B.More lands were under cultivated. C.Farming technology improved greatly. D.The food price dropped drastically.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3.第30题 Magna Carta in 1215 in England wa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__. A.really weakened the power of the church B.spoke for the common people C.really weakened the power of the king D.spoke for the nobles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4.第31题 What were the three forms of vernacular literature for town dwellers? A.epic poetry, romance poetry and dramas B.fabliaux, fables and romance poetry C.lyric poetry, epic poetry and romance poetry D.fabliaux, fables and dramas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5.第38题 Epicureanism and Stoicism are similar in the following ways except for____. A.Both were concerned with the good of the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课《长江三日》

第12课长江三日【文本导读】 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脍炙人口的诗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 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的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号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长江三日》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3月号,是一篇优美的日记游记性散文,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刘白羽散文选》中。这篇文章撰写于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作者的主要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我国人民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渡过难关,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作者卡片】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

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启碇.( ) ②瑰.丽( ) ③骤.然( ) ④砰.然( ) ⑤舵.轮( ) ⑥吸慑.( ) ⑦夔.州( ) ⑧隽.秀( ) ⑨婀娜 ..( ) ⑩对峙.( ) ?草坂.( ) ?美髯.(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3.近义词辨析 ①渐渐·慢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怪诞·荒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留传·流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学习目标叙写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学习目标 诗歌与散文(课标选修)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二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说明】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从本单元开始,学习中国现代散文。这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三篇课文都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写景观、写感受,却写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风格,可以同中比异,异中寻同。 ①《动人的北平》之所以被选做精读课文,一是因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名家,他的散文作品理应在我们选修教材的散文系列中占一席之地;二是因为本文也确属一篇名文佳作,作者对古老而时新的北平城和北平故都文化爱之深、感之切,把整个北平的现实和历史装人心中,荟萃于笔下,整体地描写北平的景象,但又不是抽象概括地描写,而是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 作为略读课文的《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其意趣与《动人的北平》相异。《动》写整体景象,而其他两篇都写片段景,有选择地讲述造访、观察的景象;《动人的北平》呈现一幅幅小画面,而其他两篇都有一个主画面;《动人的北平》写作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故而观察体验更全面,情感性更强,而其他两篇都是作者以访客的身份“进入”又“走出”那陌生的审美情境,故而新鲜感强,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 当然这也跟作家的写作风格相关,林语堂的散文创作更强调情调、情味,更多地写感性;而张承志和梁衡则长于思考,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另外也与时代风格相关,当代散文总体上更爱往理性和思想深度方面发展,与现代散文具有较多的感性倾向有所不同。 ②再有,同是当代散文的《汉家寨》与《特利尔的幽灵》也略不相同。前者更多地写景,后者更多地写所感所思;前者更多地写现实,后者更多地写历史;前后思想感情属内敛型,后者属开放型。 【单元目标】

17春秋华师《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在线作业

华师《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以下不属于长篇小说的是() A. 《三里湾》 B. 《山乡巨变》 C. 《黎明的河边》 D. 《三家巷》 正确答案: 2. “知识性、趣味性散文”的艺术主张的提出者是() A. 秦牧 B. 刘白羽 C. 杨朔 D. 吴伯箫 正确答案: 3. 1952年,作家李准发表了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表现应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脱贫致富内容的短篇小说,它是() A. 《我的第一个上级》 B. 《三年早知道》 C. 《不能走那条路》 D. 《套不住的手》 正确答案: 4. 以下革命军事题材小说中,富于浪漫主义传奇色彩的是() A. 《红日》 B. 《林海雪原》 C. 《保卫延安》 D. 《百合花》 正确答案: 5. 新时期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文坛的巴金的随笔集是()。 A. "改革文学" B. "反思文学" C. "伤痕文学" D. "知青文学" 正确答案: 6. 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 A. 田汉的《关汉卿》

B. 老舍的《茶馆》 C.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 D. 曹禺的《胆剑篇》 正确答案: 7. 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 A. "改革文学" B. "反思文学" C. "伤痕文学" D. "知青文学" 正确答案: 8. 王蒙1956年震动了当时文坛的一篇短篇小说是() A. 《青春万岁》 B. 《春之声》 C. 《坚硬的稀粥》 D.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正确答案: 9. 以下作品不属于茹志鹃的是() A. 《百合花》 B. 《关大妈》 C. 《静静的产院》 D. 《哦,香雪》 正确答案: 10. “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的提出者是() A. 秦牧 B. 刘白羽 C. 杨朔 D. 吴伯箫 正确答案: 11. 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作者是() A. 茹志娟 B. 王蒙 C. 高晓声 D. 冯骥才 正确答案: 12. 沈振新是小说()中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形象。 A. 《林海雪原》 B. 《红日》 C. 《保卫延安》 D. 《创业史》 正确答案: 13. 一般来说,“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容的是() A. 刘白羽散文的特色 B. 秦牧散文的特色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资料讲解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 谈》

第二单元峥嵘岁月挥斥方遒 第4课风景谈 【文本导读】 有一首歌唱道:“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解放区的风光物态一定会在我们眼前闪现,那么解放区的风景到底如何?1940年作家茅盾来到重庆,把自己在解放区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散文《风景谈》。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的战斗生活。 【作者卡片】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1916年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铃铛.. ( ) ②妩媚..( ) ③癞.头( ) ④颀. 长( ) ⑤摇曳.( ) ⑥掮.( ) ⑦黑魆魆.. ( ) ⑧铁锹.( ) ⑨瞥.( ) ⑩搔痒..( ) ?断碣.( ) ?贻.笑大方( ) ?哄????? 乱哄哄. 哄.小孩 起哄. ?调????? 调.子 调.换 ?空????? 空. 气 空.位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姗 珊 ②????? 坼 拆 ③????? 扎 札

2016春华师当代散文作业答案100分Word版

1.第1题 The foreign company has been ________ running this factory for decades. A.enormously B.effectively C.infinitely D.extremely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2.第2题 A dark suit is ________ to a light one for evening wear. A.favorable B.suitable C.proper D.preferable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3.第3题 Last Sunday she came to visit us out of the blue. The italicized phrase means_________. A.unexpectedly B.unhappily C.untidily D.unofficially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4.第4题 The company wants to enroll three ________ this year to meet the need of its development. A.employers B.employees C.employing D.employed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5.第5题 She won’t be sad too long and time will ________ most trouble. A.heal B.treat C.remedy D.forget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0 6.第6题 The plan ________ computers to take complete control of the driving of cars on heavily trafficked roads. A.calls back B.calls for C.calls in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7课《豆腐颂》精品 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17课豆腐颂 【文本导读】 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作者通过对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她也因此写了一些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本文是作者借小小的豆腐来表现中国文化。 【作者卡片】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在东渡日本经商时生下了她,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兼任《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春风》等。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见于台 湾报刊。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佳肴. ( ) ②烹.饪( ) ③鲥.鱼( ) ④竹笋. ( ) ⑤香椿.( ) ⑥佐.餐( ) ⑦豆渣. ( ) ⑧盐卤.( ) ⑨觐.见( ) ⑩臊.子( ) ?白梗.( ) ?熨. 帖( ) ?矫. 揉造作( ) ?焖.煮( ) ?摩顶放踵.(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渣( )楂( ) ②??? 攸( )优( ) ③? ?? 销( )消( ) ④??? 遐( )暇( ) ⑤??? 帖( )贴( ) ⑥??? 矫( )姣( ) 3.近义词辨析 ①奇异·奇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枯萎·萎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③遗憾·遗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