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

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明矾的性状

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

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2SO4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4)2·12H2O]。小

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

三、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图

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

单晶培养→明矾单晶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

取50mL2mol·L -1 KOH 溶液,分多次加入2g 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应完毕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 ,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 -1 H 2SO 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应式计量,约41mL)。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按计量数加入 ,适当浓缩溶液,然后用自来水冷却结晶,抽滤,所得晶体即为KAl(SO 4)2·12H 2O 。

3、明矾透明单晶的培养

KAl(SO 4)2·12H 2O 为正八面体晶形。为获得棱角完整、透明的单晶,应让籽晶(晶种)有足够的时间长大,而晶籽能够成长的前提是溶液的浓度处于适当过饱和状态。本实验通过将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靠溶剂的自然挥发来创造溶液的准稳定状态,人工投放晶种让之逐渐长成单晶。

(1)籽晶的生长和选择

根据KAl(SO 4)2·12H 2O 的溶解度,称取l0g 自制明矾(在4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溶解度为11.7g),加入适量的水(理论值约为85ml ,实际加水约50mL ,若加水过多,蒸发结晶会比较耗时间),加热溶解,然后放在不易振动的地方,烧杯口上架一玻璃棒,然后在烧杯口上盖一块滤纸,以免灰尘落下,放置一天,杯底会有小晶体析出,从中挑选出晶型完整的籽晶待用,同时过滤溶液,留待后用。

(2)晶体的生长

KOH

H 2SO 4

K 2SO 4 ↘

K 2SO 4

以缝纫用的涤纶细线把籽晶系好,剪去余头,缠在玻璃棒上悬吊在已过滤的饱和溶液中,观察晶体的缓慢生长。数天后,可得到棱角完整齐全、晶莹透明的大块晶体。

四、实验现象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1.在溶解铝箔时,用去4mol/L的KOH 25mL,而不是18.5mL.为的是让铝箔快速溶解,且多与的碱可在调节ph时中和。

2.抽滤得到的Al(OH)3 为41.1g,大于理论值31.1g。可能的原因有:氢氧化铝在抽滤后仍含有较多的水分;杂质离子的沉淀也在其中。由于超过理论值太多,而铝箔中主要含铝,杂质是少量的,这说明沉淀含水过多占主导地位。而按照该值计算所得的硫酸钾会大量过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理论值计算K2SO4。即比理论值6.4克略多一些即可。

3.抽滤后得到KAl(SO4)2·12H2O 31.5g。理论产量35.1g,产率为89.7%。

4.最后获得的KAl(SO4)2·12H2O的外侧透明程度不好,内侧也不透明。看不出其八面体的形状。其原因为:1.籽晶并是并不是正八面体,而是一块透明的扁平的

晶种。2. 在用棉线捆绑籽晶后,棉线边上的细丝也会长出籽晶,并且晶种表面并不光滑,籽晶也会在晶种表面生成,造成晶体透明度差,形状不规则。解决方法是选择一个规则的晶种,并用洁净的头发丝缠住晶种。

六、参考文献

1.中美教师合编,《新化学实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美] B.A.苏迪著,刘光译,《单晶生长》,科学出版社,1979

3.张克从.1987.近代晶体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

4.罗谷风编,《晶体学导论》,地质出版社,1985,11~25

5. 刘汉标、石建新、邹小勇.2008.基础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

6. 孙淑声等.2005.无机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题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及铜含量测定

摘要:本次试验主要是探究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的最适体积配比和反应温度,并用碘量法测定0.1g碱式碳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关键词:探究最适体积配比最适反应温度碘量法

前言: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铜含量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颜色,工业产品含66.2%~78.2%(质量分数)氧化铜,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实验室制备(水溶液反应法):2CuSO4 + 2Na2CO3 + H2O = Cu2(OH)2CO3↓+ CO2↑+ 2Na2SO4,并用碘量法测定碱式碳酸铜中铜的含量。

一、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药品:

带标号的中式管10只;250mL烧杯及100mL烧杯;50mL容量瓶;BaCl2溶液; 2mol/L HCl溶液, Na2CO3 及CuSO4·5H2O固体,1mol/L硫酸溶液,10%KSCN溶液,10%KI 溶液,0.5%的淀粉溶液,0.1mol/L Na2S2O3溶液。

(二)实验过程

1.探究CuSO4 和Na2CO3溶液体积的适合配比

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100mL:分别称取

12.5gCuSO

4·5H

2

O和5.3gNa

2

CO

3

溶解于250ml小烧杯。

取10只中式管编号,其中5只加入2.0 mL 0.5 mol/L CuSO4溶液,另外5只分

别加入1.6mL,1.8mL,2.0mL, 2.2mL,2.4mL0.5mol/L的Na

2CO

3

.将他们放到90℃的

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将Na

2CO

3

分别加入到CuSO

4

溶液中,震荡试管。观察现象,

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的生成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以确定反应物溶液体积的最佳配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在5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L-1CuSO4溶液,另取5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

将它们分别置于80℃,85℃,90℃,95℃,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合适温度。

3. 碱式碳酸铜的准备

由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结果,在适宜的温度下用适宜的溶液比例,制取2.0g 的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静置一段时间,抽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至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然后再用适量的无水乙醇洗涤一次。烘干,称量

Cu2(OH)2CO3的质量。

4.产品中铜含量的测定

1)准确称取0.1000(±0.0002)g碱式碳酸铜,加入2mol/L HCl,使试样完全溶解,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吸取10.00ml上述试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锥形瓶中.

2)与上述锥形瓶中加入2mol(1+1)HAc(从这里开始,分别处理每一样

品).4ml10%KI溶液,立即用0.0104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再加入8滴0.5%淀粉水溶液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浅灰色,加入5ml 10%KSCN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记录所消耗的V,计算铜的质量分数.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1.溶液配比的探究

有表格可知,最佳配比为1:1。

2.最佳反应温度的探究

由上表可知,最是温度为90°C。

3.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根据计算,取CuSO436mL, Na2CO3 36mL于两个100mL的小烧杯中,放在90℃的水浴中加热数分钟,然后将Na2CO3溶液迅速倒入CuSO4 溶液并立刻搅拌。静置,烘干,称量后回收固体1.796g.固体颗粒很小,成粉末状,颜色为孔雀绿色。产率为89.80%。

4. 碱式碳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准确量取碱式碳酸铜0.10~0.15g,用适量HCl溶解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定容。用10.0mL移液管移取试液,用0.0104mol/L的Na2S2O3 按上述步骤滴定。结果如下:

四、结论

1.CuSO4 与Na2CO3 的最佳反应比为1:1。

2.CuSO4 与Na2CO3 的最佳反应温度为90℃。

3.Cu2(OH)2CO3 中Cu的含量测量值为54.09% 略小于57.2%的理论值。这可能与结晶水的数目有关。

五、讨论

1.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选择最适条件。实验主要探究了溶液的比例以及反应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从而表明了条件控制的重要性。

2.本实验最后测定铜的质量分数用的是碘量法,是采用沉淀法中的直接沉淀法。该法的优点是沉淀成分较单一,影响结果的因子相对较少,而其中的条件又相对易于控制。

六、参考文献

[1]催学桂,张晓丽主编.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部分) [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8.

[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主编.无机化学实验(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

[3]周宁怀主编.微型化学实验(高等院校选用系列教材) [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2.

[4]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实验- 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武汉大学等编.无机化学- 下册(高等学校教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

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

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

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

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

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Cu(OH)2.如果先加热Na2CO3溶液至沸腾,滴加CuSO4溶液时会立即产生黑色沉淀.如果加热CuSO4溶液至沸腾时滴加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并一直滴加Na2CO3溶液直至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为止,但条件若控制不好的话,沉淀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如果先不加热溶液,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至变蓝为止,然后加热,沉淀颜色也易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出现黑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物分解成CuO的缘故.因此,当加热含有沉淀的溶液时,一定要控制好加热时间.

福州市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考试试卷(I)卷(模拟)

福州市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下列分散系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 食盐水 B . 豆浆 C . 石灰乳 D . 硫酸铜溶液 2. (2分) (2016高一下·淮安期中)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在标准状况下,22.4LSO3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为NA B . 常温常压下,7.8g过氧化钠含有的离子数为0.3NA C . 18 g 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 NA D . 3.2g O2、O3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一定是0.2NA 3. (2分)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 . 氮气的电子式: B . 次氯酸的化学式:HClO C . 溴化钠的电子式: D . 乙烷的结构式:C2H6 4. (2分)高铁酸钾(K2FeO4)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K2FeO4在水溶液中易发生反应:4FeO42﹣+10H2O?4Fe(OH)3+8OH﹣+3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步骤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 . 步骤④中Na2FeO4转变为湿产品是因为K2FeO4溶解度更小 C . 步骤⑤中的洗涤剂可用CH3COOK和异丙醇来配制 D . 配制90%Fe(NO3)3溶液必需的玻璃仪器有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 5. (2分) (2016高二上·上饶期末)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在熔融电解质中,O2﹣移向负极 B . 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 .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 .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6. (2分) (2018高三上·烟台期末)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N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的单质,甲是固体,乙是气体,K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0.05mol·L-1丙溶液的pH为1,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WZ>X C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

我国硫酸铝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

我国硫酸铝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了硫酸铝生产技术、除铁技术及节能技术,指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使其工业化,是硫酸铝行业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硫酸铝生产技术除铁节能 硫酸铝是无机盐基本品种之一,主要用于造纸和净水工业,就其生产规模而言,在我国仅次于芒硝、硅酸钠居于第三位。鉴于硫酸铝生产工艺成熟定型,有关该方面的报道近年来不多,在此仅将硫酸铝的生产方法及最新进展作以简要论述。 一、硫酸铝生产技术 目前工业硫酸铝产品按性状一般分为液体硫酸铝和固体硫酸铝,生产工艺也按此分类。 1.液体硫酸铝的生产工艺简介 液体硫酸铝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氢氧化铝法和铝土矿酸浸取法。 氢氧化铝法[1]:氢氧化铝和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即得到液体硫酸铝。该方法生产过程简单,不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和沉降、除铁等过程,相对能耗较低,而且生产的液体硫酸铝品质纯净,性能优良。缺点是成本高,价格贵。 铝土矿酸浸取法[2]:铝土矿生产液体硫酸铝的过程相对较复杂,首先需要将铝土矿粉碎到合适的粒度,在压力反应釜中和工业硫酸在加压、加热的条件下,经过几个小时的酸解,使铝土矿中的铝转移到酸解液中,生成硫酸铝溶液,进而生产出硫酸铝产品。铝土矿法生产的硫酸铝产品杂质含量较高,但是原料易得,虽然增加了许多工序,成本仍然较低,因此较便宜。 2..固体硫酸铝的生产工艺简介 2.1 铝矾土硫酸常压浸取Dorr法(常压反应法)[3] 常压浸取Dorr法硫酸铝生产流程为将铝土矿磨细至80%过200目,送入料仓,将98%的硫酸打入高位槽,二者以化学计量首先连续进入1号反应器。1号反应器,2号反应器,3号反应器串连,内衬铅并用蒸汽加热。在近沸点温度下反应,并以此进入2号反应器,3号反应器,使反应趋于完全。由反应器中出来的混合物送入几个串联逆流操作的增稠器中,除去不溶残渣,同时得到充分洗涤,澄清后的硫酸铝液进出蒸发器进行浓缩,然后冷却结晶。 2.2铝土矿硫酸加压反应法[1]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Cu2(OH) 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红色或淡蓝色(由于所含成分Cu(OH) 2和CuCO3的比例不同, 而颜色不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热至200 ℃即分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本实验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了解最佳反应条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原理。 2.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 反应物的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的温度条件。 3.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由于CO32-的水解作用,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而且铜的碳酸盐溶解度与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相近,所以当碳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所得的产物是碱式铜: 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 碱式碳酸铜按CuO:CO2:H2O的比例不同而异,反应中形成2CuCO3Cu(OH) 时,为孔雀蓝碱式盐;形成CuCO3Cu(OH)2x H2O。工业产品含CuO71.90%,也可在2 66.16%~78016%的范围之内,为孔雀绿色。因此,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对产物的沉降时间也有影响。 反应温度直接影响产物粒子的大小,为了得到大颗粒沉淀,沉淀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但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有黑色氧化铜生辰,使产品不纯,制备失败。 碱式碳酸铜的性质: (1)性质:暗绿色或淡蓝绿色 (2)对热的稳定性:加热至200℃时分解。 (3)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样品在沸水浴中易分解,溶于稀酸和氨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研钵、试管、烧杯、酒精灯、洗瓶、药匙、抽滤漏斗、容量瓶(250mL) 、恒温水浴锅 Na2CO3晶体、CuSO4·5H2O晶体、BaCl2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 配制0.5mol/L的CuSO4溶液和0.5mol/L的Na2CO3溶液各250ml 称取固体药品CuSO4·5H2O 31.25g 和Na2CO3 13.25g,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静置,备用。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 取四支各盛2.0ml 0.5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和四支分别盛1.6ml、2.0ml、2.4ml、2.8ml 0.5mol/L Na2CO3的试管置于75℃的水浴锅中加热,将CuSO4倒入每一支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振荡,观察生成沉淀的速度、沉淀的数量、颜色。 2、反应温度的探求: 三支各盛2.0mlCuSO4溶液的试管,另取三支试管加入合适比用量的 0.5mol/LNa2CO3溶液,从两列溶液中各取一支试管,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制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注意与75℃产物比较) (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60.0ml 0.5mol/L的CuSO4溶液和60.0ml 0.5mol/L的Na2CO3溶液75℃制取碱式碳酸铜,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不含SO42- (用BaCl2溶液检验),抽滤,吸干,在烘箱中烘干,待冷却至室温,称量,计算产率。 五、数据记录与结果的处理 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D卷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9高一上·广东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A . 可用量筒量取7.50 mL NaOH溶液 B . 分液时,应从分液漏斗下口依次放出下层液体和上层液体 C .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烘干就使用 D . 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2. (2分)(2017·嘉兴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煤、石油、沼气属于人类利用的主要化石燃料 B . 煤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可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 C .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D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3. (2分) (2016高二下·攀枝花期中) 已知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Na、NaOH、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恰好反应时,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3:3:2 B . 3:2:1 C . 1:1:1 D . 3:2:2

4. (2分)(2020·江苏模拟) 反应CH3CH2CH2OH CH3CH=CH2↑+H2O可用于制备丙烯。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 .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D . H2O的电子式: 5. (2分) (2015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下列除去杂质(括号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 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B . CO(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 . MnO2(KCl):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D . SO2(HCl):通过饱和Na2CO3溶液洗气后干燥 6. (2分)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C2H4 和C3H6的混合物的质量为a g,所含碳氢键数目为 B . 标准状况下,2.24 L 2H35Cl 中所含中子数为1.8NA C . 50 mL 12 mol?L﹣1 盐酸与足量MnO2 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 . 1 L O.lmol?L﹣1的NaHCO3 溶液中HCO3﹣和CO32﹣的离子数之和为0.1NA 7. (2分)(2017·银川模拟)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的名称为2﹣甲基﹣1﹣丙醇 B . 氯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C . C3H2Cl6 有4种同分异构体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一、实验原理 为了适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和离取, 根据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铜盐的性质, 选用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水浴加热 2CuSO4 + 2NaCO3 + H2O ===Cu2 (OH) 2CO3 + CO2 ↑+ 2NaSO4 反应过程中, 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物均有影响。 二、仪器与药品: 数显恒温水浴锅;气流烘干机;烘干箱;抽滤装置;烧杯;容量瓶;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钡盐溶液 .反应溶液的配置:配置0.5mol·L -1 的CuSO4溶液和0.5mol·L-1Na2CO3溶液各250mL。静置,以备用 称取固体药品硫酸铜31.2110g 和碳酸钠13.2488g ,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 三、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条件 反应温度: 50 ℃; 反应物浓度: 0.5mo l/L 的CuSO4 溶液和0.5mo l/LNa2CO3 溶液, 及反应物配料比: CuSO4 溶液: Na2CO3 溶液1 : 1.2。 四、制备过程设计 1 取60mL0.5mo l/L 的CuSO4 溶液置于150mL 烧杯中, 再取72mL 0.5mo l /L Na2CO3 溶液于另一个150mL 烧杯中。将两个贴有标签的烧杯同时放到50 ℃恒温水浴中加热, 几分钟后取出。 2 将两个烧杯取出, 将CuSO4 溶液倒入Na2CO 3 溶液中, 用玻璃棒搅拌, 静置, 待沉淀完全。减压抽滤,收集产品,并用少量冷水洗涤至洗涤液内不含SO42-为止(用Ba2+检验)。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3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 直到沉淀中不含硫酸根离子为止(可取上层清液少许置于小试管中, 滴加几滴BaCl2 溶液, 观 察有无白色沉淀) , 抽滤。 4 将产品在烘箱中(100 ℃) 烘干, 待冷至室温后称量, 并计算产率。 五、本实验注意事项 1 反应温度不应超过100 ℃, 且要处于恒温; 2 沉淀要洗涤干净; 3 若反应后不能观察到暗绿色或淡蓝色沉淀, 可将反应物保持原样(不可将滤液滤去) 静置1 - 2 天, 再作观察; 4 反应过程中不可将Na2CO3 溶液到入CuSO4 溶液中。

硫酸铝钠的制备

硫酸铝钠的制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硫酸铝钠的简介 1.2硫酸铝钠的用途 1.3硫酸铝钠的生产方法 1.4硫酸铝钠的制备 1.4.1制备方法 1.4.2工艺条件 1.5 硫酸铝钠的产品分析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实验药品与仪器 2.1.1药品 2.1.2仪器 2.2实验方法及步骤 2.2.1试验方法 2.2.2实验步骤 2.3数据结果处理与分析 2.3.1数据结果处理 2.3.2数据结果分析 2.3.2.1温度的选择

2.3.2.2 原料硫酸铝与硫酸钠摩尔比的影响 2.3.2.3溶液浓缩度的影响 第三章结论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以硫酸铝和硫酸钠为原料制备净水剂硫酸铝钠,考察了温度、原料硫酸钠与硫酸铝的摩尔比以及溶液浓缩度对制备硫酸铝钠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铝钠在温度80~90℃,原料硫酸铝与硫酸钠摩尔比1:1~1:1.1,反应时间45~60min时,产品色泽良好。 关键词:硫酸铝硫酸钠硫酸铝钠 Abstract Alumina and sodium sulfate as raw material to the sparsity of alumina preparation sodium, a visit to the raw materials of alumina and sodium temperature and solu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 the mole ratio of alumina preparation sodium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sodium in temperature of 80 ~ of alumina, the raw material with sodium 90 aluminium mole ratio of 1:1 ~ 1:1. 1, and the reaction time 45 to 60 min, good color products.

碱式碳酸铜制备

查看文章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2009-04-10 20:49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目的]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 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思考题: 1. 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估计反应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是否有影响。 [实验药品] 由学生自行列出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之清单,经指导老师的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一、反应物溶液配制 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 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将八支试管放在75o C水浴中。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思考题 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含量最高?

2)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影响?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o C,100o 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思考题: 1)反应温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2)反应在何种温度下进行会出现褐色产物?这种褐色物质是什么? 三、碱式碳酸铜的准备 取60mL0.5moL·L-1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碱式碳酸铜。待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在烘箱中于100o C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并计算产物。 [实验习题]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几种方法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 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 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

江苏省2020-2021版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江苏省2020-2021版高三上学期化学开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1题;共42分) 1. (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 纤维素 B . 蔗糖 C . 油脂 D . 聚乙烯 2. (2分)石油的减压分馏可以获得() A . 石油气 B . 汽油 C . 乙烯、丙烯、丁二烯 D . 重柴油 3. (2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末)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 Na+、K+、SO42﹣、HCO3﹣ B . Na+、K+、Cl、SO42﹣ C . Cu2+、K+、SO42﹣、NO3﹣ D . Fe2+、K+、NO3﹣、Cl 4. (2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0.1mol·L-1稀硫酸中含有SO42-离子个数为0.1NA B . 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阳极产生2.24L的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C . 常温常压下,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 . 标准状况下,22.4LSO3所含的分子数为NA 5. (2分) (2018高二上·常州期末) 下列物质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 . CaCl2 B . H2O2 C . MgF2 D . NH4Cl 6. (2分) (2016高一下·沙市月考) 136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 . 质量数是13,原子序数是6,核内有6个中子 B . 与金刚石、石墨、C60等互为同素异形体 C .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 D . 碳的一种核素,与126C互为同位素 7. (2分) (2017高一上·咸阳期末) 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A . HF溶液 B . KOH溶液 C . 盐酸 D . 水玻璃 8. (2分) (2017高一上·浦东期末) 分析如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组分含量测定及其晶体的培养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无机物的提取、提纯、制备、分析等方法的操作及方案设计。 2. 学习设计综合利用废旧物的化学方法。 3. 学习从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原理和方法。 4. 自行设计鉴定产品的组成、纯度和产率的方法,并鉴定之。 仪器和试剂 (1)仪器:100cm3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玻璃棒,试管,电子天平,容量瓶(250 mL、100mL),移液管,锥形瓶(两个),烘箱。 (2)试剂废铝(易拉罐),NH3 · H2O(6mol·dm-3),H2SO4(9mol·dm -3),KAl(SO4)2·12H2O 晶种,EDTA溶液(0.02599mol·L-1),二甲酚橙(XO,2g·L-1)水溶液,HCl(6mol·L-1,3mol·L-1),NH3·H2O(1+1),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1),Zn2+(0.02581 mol·L-1);NH4F溶液:200 g·L-1,贮于塑料瓶中; KOH溶液:1.5mol/L 取8.416g KOH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氯化钡溶液:0.25g/mL ,取25.45克氯化钡溶于100mL蒸馏水中; 硫酸根标准贮备溶液:550u g/mL,准确称取1.3522g已烘干的基准硫酸钾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二. 实验提要 目前使用的铝制品的包装和用具较多,因此废旧饮料罐、盒,铝质导线等废 铝很多,设计简便的方法由铝制的易拉罐制备明矾(KAl(SO 4) 2 ·12H 2 O),并培 养明矾的单晶,计算产率和鉴定产品的质量。 1、实验原理 (1)明矾的制备 将铝溶于稀氢氧化钾溶液制得偏铝酸钾: 2Al+2KOH+2H2O=2KAlO2+3H2 往偏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能生成溶解度较小的复盐KAl(SO4)2·12H2O] 反应式为: KAlO2+2H2SO4+10H2O=KAl(SO4)2.12H2O 不同温度下明矾、硫酸铝、硫酸钾的溶解度(100gH2O 中)如下表所示:温度T/K 物质种类273 283 293 303 313 333 353 363 KAl(SO4)2·12H2O/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Al2(SO4)3 /g 31.2 33.5 36.4 40.4 45.8 59.2 73.0 80.8 K2SO4/g 7.4 9.3 11.1 13.0 14.8 18.2 21.4 22.9 单晶的培养 要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原理上来说有两 种方法。以图1的溶解度曲线的过溶解度曲线 为例,为溶解度曲线,在曲线的下方为不 饱和区域。若从处于不饱和区域的 A 点状态的 溶液出发,要使晶体析出,其中一种方法是采 用的过程,即保持浓度一定,降低温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培训资料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 备

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 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明矾的性状 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

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 2SO 4调节溶液的pH 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 [KAl(SO 4)2·12H 2O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 三、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图 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 单晶培养→明矾单晶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 取50mL2mol·L -1 KOH 溶液,分多次加入2g 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应完毕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 ,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 -1 H 2SO 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应式计量,约41mL)。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按计量数加入 ,适当浓缩溶液,然后用自来水冷却结晶,抽滤,所得晶体即为KAl(SO 4)2·12H 2O 。 3、明矾透明单晶的培养 KAl(SO 4)2·12H 2O 为正八面体晶形。为获得棱角完整、透明的单晶,应让籽晶(晶种)有足够的时间长大,而晶籽能够成长的前提是溶液的浓度处于适当 KOH ↘ H 2SO 4 ↘ K 2SO 4 ↘ K 2SO

实验二十一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目的]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 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思考题: 1. 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估计反应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是否有影响。 [实验药品] 由学生自行列出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之清单,经指导老师的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一、反应物溶液配制 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 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将八支试管放在75o C水浴中。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思考题 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含量最高? 2)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影响?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o C,100o 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思考题: 1)反应温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2)反应在何种温度下进行会出现褐色产物?这种褐色物质是什么? 三、碱式碳酸铜的准备 取60mL0.5moL·L-1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碱式碳酸铜。待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在烘箱中于100o C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并计算产物。[实验习题]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几种方法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 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 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 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

我国硫酸铝发展现状

硫酸铝的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硫酸铝是近几年山东铝业公司开发的一个产品品种,属于化学品氧化铝的范畴,硫酸铝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本文通过研究硫酸铝的主要特性以及硫酸铝的主要应用领域,讨论了硫酸铝的主要应用趋势,并提出了铝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硫酸铝碱式聚氯化铝氢氧化铝碳分母液碳分分解率浆内施胶剂水处理ASA AKD 前言: 山东铝业公司自2001年开始生产硫酸铝产品,经过氧化铝厂服务公司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试生产成功,并在山东省市场具有了一定的占有率。2003年3月正式成立氧化铝厂铝盐车间,使用质量较差的废品氢氧化铝生产硫酸铝,2004年由氧化铝厂出资对生产线进行了扩产改造,新上生产线一条,达到了万吨生产规模,2004年共生产硫酸铝产品1.3万t,全国估计总产量在300万t以上,普通型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现状,低铁和高氧化铝含量的产品市场形势较好。2005年6月开始利用氧化铝厂正品白色氢铝生产低铁产品,并推向国内市场。 1.硫酸铝的产品性能及用途 1.1分子式: AL2(SO4)3xH2O 分子量342.15(无水) 1.2性能: 硫酸铝为白色结晶体,比重为1.69,在空气中长期存放易吸潮结块。易溶于水,水溶液成酸性,难容于醇。过保和溶液在常温下结晶为无色单斜晶体13水和物(理论是18水合物,经过生产实践及化验分析确定为13水合物),8.8℃下结晶为27水合物。在86.5℃

下到250℃失去结晶水。无水硫酸铝加热到300℃开始分解,860℃时分解为γ-AL2O3、SO3、SO2等。 1.3用途: 主要用作造纸施胶剂和饮用水、工业用水及废水处理的絮凝剂,还用于生产人造宝石和其他铝盐,氨明矾,钾明矾,精制硫酸铝的原料。另外,还广泛用作优质澄清剂,石油除臭脱色剂、混凝土防水剂和防雨布原料,高级纸张锻白,钛白粉后薄膜处理和催化剂载体的生产。 1.4化学方程式: 2AL(OH)3+3H2SO4+nH2O=AL2(SO4)3.xH2O+Q 1.5工艺流程图: 反应釜 粉碎 包装 冷却结晶 熟化 蒸汽 成品入库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 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明矾的性状 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

O 0 0 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作者: 凤呜大王* 154.0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 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 2SO 4调节溶液的pH 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 4)2·12H 2O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 三、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图 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单晶培养→明矾单 晶 KOH ↘ H 2SO 4 ↘ K 2SO 4 ↘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教学目标] 1、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 2、研究反应物的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的温度条件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时数] 30min学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原理 碱式碳酸铜的性质: 1、性质:暗绿色或淡蓝绿色 2、对热的稳定性:加热至200o C时分解。 3、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样品在沸水浴中易分解,溶于稀酸和氨水。 讨论:1、哪些盐适合制备碱式碳酸铜?

现有几种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种:利用硝酸铜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制备碱式碳酸铜 优点: 1)条件易于控制,室温下即可进行制备; 2)副产物少,易于分离; 3)产物颗粒较大,品质好. 缺点:由于高温下碳酸氢铵容易分解使反应产率降低。 第二种:叶远安的沸水法制碱式碳酸铜,用CuSO4·5H2O和小苏打为原料,制得高纯度低成本的碱式碳酸铜,适于各类化工企业批量生产;但是由于条件难以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采用。 第三种:以CuSO4·5H2O和Na2CO3为反应原料,无需准确的原料配比、pH值条件及反应温度,只须通过延长反应时间至48 h,常温下便可制得优质的碱式碳酸铜,既节约了能源、人力,该实验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但是反应时间过长,不适合在实验室采用。 第四种:以CuSO4·5H2O和Na2CO3为反应原料,通过反应条件的探求制备出碱式碳酸铜,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同时采用成本低的原料,是可行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综上所述,选用第四种方法制备碱式碳酸铜 二、实验用品

化工设计:年产10万吨硫酸铝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大作业 题目:年产10万吨硫酸铝工艺设计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08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李小磊 学号:08206040213 指导教师:葛业军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号

目录 摘要 (3) 前言 (3) 1 设计概述 (3) 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 1.2 生产能力 (3) 1.3 设计指导思想 (3) 1.4 设计原则 (4) 1.5 设计重点 (4) 2.生产工艺的选择 (4) 2.1原料 (4) 2.2生产工艺:高岭土常压反应法 (4) 3. 工艺计算 (6) 3.1生产流程 (6) 3.1.1工艺流程方块图 (7) 3.1.2预处理 (7) 3.2物料衡算 (7) 3.2.1设计生产能力 (7) 3.2.2原料组成 (7) 3.2.3酸浸段 (8) 3.2.4加热浓缩段 (8) 3.3 能量衡算 (9) 3.3.1吸热 (9) 3.3.2放热 (9) 4.三废处理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10) 5.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我国硫酸铝的生产现状,年产量万吨以上的企业已达29个,3000t至10000t 的企业达85个。全国硫酸铝生产能力已达115万t,产量突破95万t,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1]以高岭土为原料生产硫酸铝,具有原料成本低,产量高,产品质量好,过程易控制等优点,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可作为高活性的高硅材料,也可作为优良的涂料及板材制品填料,从而实现了综合利用和无废渣排放,具有积极的环保意义;采用高岭土为原料生产硫酸铝,符合设计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关键词:硫酸铝;生产工艺;高岭土 前言 硫酸铝化学名(Aluminium sulfate)Al2(SO4)3,无色单斜结晶,在空气中长期存放易吸潮结块。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难溶于醇,是无机盐基本品种之一,应用十分广泛。加热至770度是开始分解为氧化铝、三氧化铝、二氧化铝、二氧化硫和水蒸气。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工业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粉立状晶体。主要用于净水与造纸[2]。在造纸工业中可作纸的填料和处理造纸工业废水。在净水方面,作为城市用水和废水处理的絮凝剂,可以除去水中的磷酸盐、锌、铬等杂质,以及除菌、控制水的颜色和气味。硫酸铝还可以用来生产其他铝盐、硫酸铝衍生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及铵明矾、钾明矾等。 本设计以高岭土为原料,拟设计一套年产10万吨硫酸铝的生产车间。 1.设计概述 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具体的年产10万吨硫酸铝的工艺设计,我们可以很大程度上将在大学中所学的基础化学以及化工专业基础课程应用到实践中。这样不仅对我们的理论知识是一次深化,更能陪样我们理论联系实际, 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此工艺的设计对现有硫酸铝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比不同工艺,取各工艺技术之优点融合为一合理先进的工艺设计。通过完成本设计,基本掌握过年产10万吨硫酸铝车间的工艺流程设计、基本工艺计算等设计理论和设计技能;对通用工程设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达到大学工科本科生应具备的专业设计能力。 1.2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年产10万吨硫酸铝 原料:高岭土(含硫酸铝39.50 %)、98%硫酸 成品质量标准:GB2942-92标准 年生产日:300天(全天候) 日产硫酸铝 100000/300=333.33吨 每小时生产 333.33/8=41.666吨/小时 1.3 设计指导思想 为适应我国硫酸铝生产工业发展的需要,在硫酸铝工艺设计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基础理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项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令狐采学 实验目的: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阐发,研究反响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响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自力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药品及仪器: 仪器:台秤、烧杯,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滴管、吸量管 药品:CuSO4·5H2O、Na2CO3 实验原理: 根据CuSO4与Na2CO3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 CuSO4+ 2Na2CO3+H2O=Cu2(OH)2CO3↓+2 Na2SO4+ CO2↑ 可制得Cu2(OH)2CO3 实验内容: 1、反响物溶液配制 辨别称取12.5g CuSO4·5H2O, 5.3 g Na2CO3,各配成100ml0.5mol/L的溶液。 2、制备反响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 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ml 0.5mol/L CuSO4溶液,再辨别取0.5mol/L Na2CO3溶液1.6ml,2.0ml,2.4ml,2.8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将八支试管放在75℃的恒温水浴中。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水浴加热。通过比较反响的速度、沉淀的几多、沉淀的颜色得出最佳物料比。 (2)反响温度的探求 辨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2.0ml 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获得的合适用量的Na2CO3溶液,从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辨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响的合适温度。 3、碱式碳酸铜制备 取60ml 0.5mol/L 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响物的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 Cu2(OH)2CO3。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将所得产品用水浴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计算产率。 数据记录及处理 2 CuSO4 ~Cu2(OH)2CO3得

聚合氯化铝_PAC_混凝剂研究的进展

聚合氯化铝(PA C)混凝剂研究的进展Ξ 王亚芝1,曹培锋2,任毅斌2 (1.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31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21) 摘 要:本文概括和评论了PA C的基本形态、作用机理、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和应用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水解;沉淀;絮凝 聚合氯化铝(PA C)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60年代后期正式投入工业生产和应用,被广泛应用于上下水、循环用水、工业废水处理及污泥脱水等过程中,关于PA C的基本形态、作用机理、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和应用的研究也活跃起来。 1 基本形态 水解PA C形态一直是分析、催化、土壤、地球化学、新材料、环境科学和生物毒理学等众多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由于制备途径、反应条件和溶液化学组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铝水解聚合反应过程及其形态分布极其复杂,水解产物不稳定,因此现有的实验方法、仪器性能及分析和测试手段均制约了对铝水解溶液中各种形态的结构特征、相对含量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现代PA C的研究已从形态学上确定了PA C中起最佳絮凝做用的铝化学状态为A l13聚合态[1]。 近年来通常采用A 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 l核磁共振法(NM R)进行形态的检测,其中A 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由Sm ith在1971年改进提出的逐时络合比色法,利用A l( )的各种水解聚合形态与Ferron解离——络合反应速度不同区分其相对形态,将铝的水解状态定量为A la、A l b和A lc 三种形态;27A l核磁共振法(NM R)由A k itt等在70年代后期提出的,可以定量检测出水解液中A l单质、A l13O4(OH)247+聚合物和其它不可测得的形态。汤鸿宵等研究结果表明A l-Ferron比色法所测得A lb形态的含量与A l核磁共振法(NM R)所测得A l13形态的含量十分吻合,两种方法在定量测定PA C溶液的形态分布上有很好的相关关系[2]。王东升等人采用A l-Ferron法研究了悬浮体系中PA C 的形态分布表征,结果表明混合方式对A l-Ferron 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颗粒物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浓度与粒度分布,A l-Ferron法完全适用于颗粒物悬浮体系中的形态分布表征[3]。其它形态检测方法包括A llouche等采用高分辨率的原位27A l-NM R方法检测法[4]、容量滴定法[5]、透光率脉动检测法[6]。 除此之外,人们还用计算模型或模式来量化形态分布。栾兆坤应用‘M I N EQL’化学平衡模式对采用不同反应途径制得的聚合铝(PA C)溶液中的化学形态分布硅铝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7];卢建杭等人考察了A 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当碱铝比处于2.0~2.5之间,A l b的初始浓度和假一级速率常数随碱铝比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PA C溶液的形态分布和转化特征[8]。王趁义等人应用ExpA ssoc分布对A l-Ferron逐时络合动力学曲线进行了定量模拟[9],并依据A l( )盐强制水解聚合过程的电位滴定实验结果,给出了通过电位滴定实验计算PA C含量的定量公式[10]。 2 作用机理 水解后的带有正电荷的PA C在静电库仑力、分子间范德华力、憎水斥力以及羟基与表面的键合力等的作用下,吸附在水中悬浮的胶体上。PA C在颗粒物表面结合后,颗粒物所带负电荷转化为正电荷, PA C则在颗粒物表面发生进一步的水解,在高浓度、高pH条件下单核络合物缩聚为一系列多核络合物,最后形成表面无限聚合度氢氧化铝沉淀,此时的凝聚作用转化为絮凝作用为主,电中和作用转化为粘附卷扫作用为主。絮凝法处理可以分为凝聚阶段、絮凝阶段和沉降阶段。 凝聚几乎是瞬时发生的,因此絮凝剂必须以尽快的速度(<0.1s)在水解反应完成之前就分散到水 31  2009年第10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Ξ收稿日期:2008-12- 作者简介:王亚芝(1972-),女,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