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的相干性分析与应用—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正文终稿

光源的相干性分析与应用—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正文终稿
光源的相干性分析与应用—工程光学课程设计正文终稿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论

文)

题目数字化分析光的相干性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光源的相干性分析与应用

摘要:光的相干性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相干效应可分为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前者与光源的几何尺寸有关,后者则与光源的相干长度或单色性(带宽)有关。迈克耳逊干涉仪为测量时间相干性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技术;空间相干性则由杨氏双逢实验作出了最好的证明。

实际上许多光源都不是理想的点光源,而是有一定的几何尺寸的扩展光源,产生的光不可能是单色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普通光源(扩展光源)的相干性分析,同时也适用于点光源,最深层的精髓没有发生变化。

本文介绍了用MATLAB仿真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来数字化处理实验现象,以减少客观的误差对于整个实验的影响,方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同时也着重介绍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的基本原理,时间相干性的基本概念以及用不同光源为例,简单的说明光源的时间相干性的问题。

根据光源的一些特性,还有一些具体的应用,激光具有单色性,相干性等一系列极好的特性。比如激光的应用。激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时间相干性;MATLAB;空间相干性;迈克耳孙干涉仪;激光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理论基础 (1)

2.1 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 (1)

2.2 空间相干性 (2)

2.3 时间相干性 (3)

2.4相干性的描述 (4)

2.4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4)

第三章光源的相干性分析和应用 (5)

3.1 杨氏双缝干涉与空间相干性 (5)

3.2 迈克耳孙干涉仪与时间相干性 (8)

3.2.1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8)

3.2.2不同的光说明时间相干性 (9)

3.3应用 (10)

第四章全文总结 (11)

4.1 主要结论 (11)

4.2 主要创新点 (12)

仿真代码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引言

虽然光学是物理学中最古老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在当前科学研究中依然活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从十七世纪开始,人们发现彩色的干涉条纹并开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一直以来以光的直线传播观念为基础的光的本性理论动摇了,从此开始进入了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期。十九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产生了很多一系列的干涉方面的理论,光源的时间和空间相干性概念也就是此刻被提出并引入了干涉理论当中去的。

相干性是光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在一个干涉系统内,条纹的可见度是相干度的量在经典和传统的光学中,相干性的物理含义是比较狭窄的。直到1956 年, Harrbury Brown 和Twiss开创了一类新型的光学干涉实验后,才打破了传统光学的局限性,大大地开拓了相干性的物理含义。相干性一直是光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在普通光学中,关于相干性概念的描述被概括为三个相干条件: ①频率相同的两光波在相遇点有相同的振动方向和固定的位相差;②两光波在相遇点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幅相差不能悬殊;③两光波在相遇点的光程不能太大。将满足相干条件的光场称为相干光场。换言之,只有相干光场才能产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条件①是产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条件②和③是获得干涉现象的补充条件。[1]归根到底,光场的相干性指的是场的位相关联的程度。

关于光源两种相干性的一些研究,一般是基于迈克尔孙干涉仪和杨氏双缝实验。光源的时间相干性是掌握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用相干长度和相干时间来表示。光源时间相干性主要是与干涉现象中条纹的清晰度有着很大的关联。对于光源的空间相干性而言,在以准单色光源为主的光源,空间相干性对于干涉条纹的影响较大,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干涉来观察现象。

第二章理论基础

2.1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

光源的发光机制来看,任何光源所发射的光波都是由一系列有限长度的波列组成的,这些波列彼此间由不连续的相位变化所分离。这些相位变化反映了光源中被激光原子在能级之间跃迁的随机过程,它产生了短而无规则的辐射波列。一个给定的光源具有一定的平均波列长度,它就是相干长度。光通过相干长度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相干时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2]相干时间是描述光场纵向相干性的;1.相干时间由光源的单色性决定;2.相干时间的长短反映光场时间相干性的好坏。相干时间长表示单色性好;相干时间短直接表示出单色性差。

2.2空间相干性

对于真实光场中任两个时空点来说, 当空间点满足一定条件时, 我们可认为光场具有空间相干性。它表征在同一时刻不同空间点光场的相干程度。经典光学所用相干面积来描述光场的空间相干性。测量光场空间相干性的典型装置是杨氏双缝, 它可用来比较两个狭缝处光场的相位关系。设两缝中心为P 点, 随着两缝间距的增大, 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将减少。设干涉条纹第一次消失所对应的两缝间距为2d , 那么, 相应的面积就定义为场在P 点的相干面积[3]。相干面积和相干长度可以统一表示成相干体积

围绕着P 点的相干体积大致对应于这样的体积, 在这个体积内的任一点光场都与P 点的光场产生干涉。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的是扩展光源, 设它的临界宽度为a0, 则双缝之间的最大距离

若双缝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2d 时, 则观察不到干涉条纹, 即光场中狭缝S1 和S2 处的光矢量在同一时刻无确定的位相关系。由于S1、S2 发出的光波来自同一光源, 故与宽度为a0的光源对应的光场空间相干性较差。若使双缝S1与S2 之间的距离小于2d, 则屏幕上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说明S1 和S2 的

光场这时是相干的, 或者说这时光场具有空间相干性。显然, 光场的空间相干性与光源的线度有关。

2.3时间相干性

真实光场中任两个时空点并不一定具有相干性。当时间满足一定条件时, 我们可认为光场具有时间相干性。它表征在同一空间点不同时刻光场的相干程度。经典光学中引进相干时间来描述光场的时间相干性,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比较不同时刻光场的相位关系的典型装置[4]。当两臂光路的时间延迟远大于时, 干涉条纹完全消失, 光场的相干时间取决于其频谱的宽度, 且有如

下关系:

而长度称为相干长度。对于光场中两个确定的点, 若前后两个时刻传来的光波隶属于同一波列, 则它们是相干光波, 称该光波场具有时间相干性, 否则为非相干光波, 称该光场无时间相干性。显然, 衡量光波场时间相干性的好坏是的长短。是光通过相干长度所需的时间。上述讨论表明, 光波场的时间相干性是和光源的单色性紧密相关的。而光的单色性又和波列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每个原子每次发光持续的时间平均不超过, 即每次只能发生一个有限长的波列, 对于单色性最好的热光源,最多只能是激发态原子的寿命的量级,, 相应的相干长度Lc, 由于激光的单色性高 , 其时间相干性最好。激光的可以超过 , 而相干长度

2.4相干性的描述

从条纹可见度出发引入了描述光场相干性的相干面积和相干长度;在相干体积内的光波进行干涉实验时,能观察到稳定的干涉条纹。

由于这种“稳定的干涉条纹”本身就是一种定性的相干性判据,所以相干面积和相干长度的概念只是相干性的一种粗略描述即定性描述。

在相干性的经典理论中,通常利用复相干函数和复相干度对相干性进行定量描述;它们与干涉条纹的可见度有直接联系,通过实验测量干涉条纹可见度,即可由它们很方便地确定出光的相干性。

2.5迈克耳孙干涉仪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一条,便是M2的动臂移动量为λ/2,等效于M1与M2之间的空气膜厚度改变λ/2。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如在光谱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等实验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5]。利用该仪器的原理,研制出多种专用干涉仪。

G1是一面镀上半透半反膜,M1、M2为平面反射镜,M1是固定的,M2和精密丝相连,使其可前后移动,最小读数为10-4mm,可估计到10-5mm, M1和M2后各有几个小螺丝可调节其方位。当M2和M1严格平行时,M2移动,表现为等倾干涉的圆环形条纹不断从中心“吐出”或向中心“消失”。两平面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增大时,中心就会“吐出”一个个条纹;反之则“吞进”一个个条纹。M2和M1不严格平行时,则表现为等厚干涉条纹,M2移动时,条纹不断移过视场中某一标记位置,M2平移距离d与条纹移动数N的关系满足。

经M2反射的光三次穿过分光板,而经M1反射的光只通过分光板一次.补偿板就是为了消除这种不对称而设置的.在使用单色光源时,补偿板并非必要,可以利用空气光程来补偿[6];但在复色光源时,因玻璃和空气的色散不同,补偿板则是不可缺少的。

若要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两相干光的光程差要非常小,即两臂基本上完全对称,此时可以看到彩色条纹;若M1或M2稍作倾斜,则可以得到等厚的交线处(d=0)的干涉条纹为中心对称彩色直条纹,中央条纹由于半波损失为暗条纹。

图1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图

第三章光源的相干性分析

3.1杨氏双缝干涉与空间相干性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光源S发出,经过狭缝S1、S2后在观察屏Ox上形成干涉条纹。考虑S 的宽度时,M点的光经S1、S2到P 点的光程差为

M,P=(r′2 -r′1)+(r2-r1)

实验满足近似条件和,于是

。因此,M点到P点的光程差为

当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P点为干涉亮条纹。因此M点在观察屏上产生亮条纹的位置为

其中,0级亮纹的位置为。相邻亮条纹中心的距离

同理,对于N点,可求得其在观察屏上产生亮条纹的位置为

⑺其中,0级亮纹的位置为。相邻亮条纹中心的距离

图2杨氏双缝干涉示意图

因此,M、N 点在观察屏上产生的条纹错开距离为

M 、N 之间其它点产生的条纹介于M 点和N 点的条纹之间。光源S 上不同点发出的光通过狭缝S1、S2后都在观察屏上形成一组干涉条纹,每组条纹等距平行,但相互错开一个距离,从而使各自的明暗条纹交错重叠,降低了整体条纹的可见度。随着光源宽度b 增大,条纹的错开距离变大,可见度降低。当错开距离与相邻亮条纹中心的距离Δx 相等时,每两个相邻亮纹之间的

暗纹全被其它亮纹填满,条纹的可见度降为0[7]。因此,条纹消失的条件为

= Δx =

⑼ 此时的光源宽度为临界值。可见,只有当光源宽度小于临界值

时,通过狭缝S1、S2的光振动才具有相干性。随着光源宽度由零增加到临界值,干涉条纹由最清晰逐渐变模糊,最后消失。当光源宽度为零(点光源)时,条纹最清晰(没有错开距离),此时场上各点都是相干的[13]。当光源宽度等于临界值时,条纹消失,此时通过狭缝S1、S2的光振动没有空间相干性。

实验结果:

1. 狭缝宽度和光强分布的关系

λ=500nm ,D=1m b=1mm b=2mm

-0.4-0.200.20.4-1-0.500.51

-3

-3-0.4-0.200.20.4-1-0.5

00.51-3

-3

图3狭缝宽度和光强的关系

为了比较狭缝宽度不同时杨氏双缝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设λ

=400nm ,D=1m ,令d=1mm 和d=2mm,由上图可知,当λ不变,缝宽d 越小,干涉条纹就扩展的越宽,杨氏双缝干涉宽度同狭缝宽度d 成反比。

2. 波长的不同和光强分布的关系

D=1m,b=2mm d=1mm d=2mm

-0.4-0.200.20.4-2.5

-2

-1.5

-1

-0.5

0.5

1

1.5

2

2.5-3

-3

-0.4-0.200.20.4-1-0.500.51

-3

-3 图

4波长和光强的关系

为比较不同波长时的光强分布,设D=1m,d=1mm ,令λ=400nm 和λ=300nm ,由上图可知,当狭缝宽度d 不变时,λ越大,干涉条纹就扩展得越宽,条纹间隔就越大,条纹的宽度与波长成正比。

3.2迈克耳孙干涉仪与时间相干性

3.2.1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定义为:

⑽ 其中为观察点附近的极大光强,

为观察点附近的极小光强。显然Imin=0,Imax≠0时,γ=1,可见度最大,干涉条纹最清晰;Imin =Imax 时,γ=0,此时看不到干涉条纹[8]

。一般来说,干涉条纹可见度γ总是在0到1之

间。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两束光的光强比、光源的大小,以及光源的光谱分布等,而迈克尔逊干涉仪所做的实验着重讨论光谱分布对可见度的影响。

3.2.2不同光说明时间相干性

对于钠光,它包含两条不同的谱线,并且又是一个不大的数值,这时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当分别由反射镜M1、M2反射后又相遇的两束光的光程差为时,继续改变光程差,当两次光程差之差为时,

可得:

上式中对于钠灯,n=980。也就是说,在相邻可见度为零的区间内,可以看到约980条干涉条纹,并且这种循环将无限进行下去[10]。但实际上,由于和本身有一定的谱线宽度,因此,可见度的周期性变化是有限的。当两臂光程差大于40mm左右时,可见度始终为零,干涉条纹就不再出现了。

由于白光的λ可与λ相比拟,因此,白光的相干问题比较复杂。对于波长范围很大的白光干涉条纹,它是由可见光范围内所有不同波长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叠加所形成,由可知,对于白光,由于,因此K≈1,它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白色条纹的级数,它所对应的相干长度就是白光的。

白光的等厚干涉条纹变化只有一次左右,除K≈1以外的干涉条纹,虽然人眼能看到各种颜色,但是它们的强度是相同的,因此在全色底片上就不会记录有更多级次的干涉条纹。

3.3应用

对于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的综合的应用,可能比较集中于光的干涉。光的干涉的产生条件,只有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一致的相干光源,才能产生光的干涉[11]。换句话说,即就是只有相干光才能够产生干涉现象,所以由两个普通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频率,更不可能存在固定的相差,因此,不能产生干涉。干涉的一些经典的应用,测距,

测光谱,成像,产生超短脉冲,测波长,测厚度,测折射率,产生光孤子,测色散等。

目前常用来测量长度的干涉仪,主要是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主,并以稳频氦氖激光为光源,构成一个具有干涉作用的测量系统。激光干涉仪可配合各种折射镜、反射镜等来作线性位置、速度、角度、真平度、真直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测量工作,并可作为精密工具机或测量仪器的校正工作[12]。

现代工业需要满足日益严格的公差以及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因此生产设备的工作性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满足这一需求,研究人员利用激光的干涉原理推出了可以评估、监控并改善机器性能的两激光干涉测量系统,从而提高了生产力,缩短了停机时间,并使废品率降至最低。

根据对光源相干性的一些了解,由于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和高能量密度,它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形成了新的学科。例如:激光信息存储与处理、激光材料加工、激光医学及生物学、激光通讯、激光印刷、激光光谱学、激光化学、激光分离同位素、激光核聚变、激光检测与计量及军用激光技术等,极地促进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四章全文总结

4.1主要结论

在本学期的工程光学的学习和实验中,我接触到了迈克耳孙干涉仪和杨氏双缝干涉。

同时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对于光源的相干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结合课本上有限知识,对于已知且普通得两种实验中的现象进行了一些分析,利用杨氏双缝干涉装置,讨论了光源的线度对光场空间相干性的影响。

对于时间的相干性,从以上对不同光源相干长度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光源,它们的相干长度是不同的,它们的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变化也是不同的,而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恰恰可以典型的证明光源的时间相干性问题。通过

对实验的现象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了谱线宽度与最大光程差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时间相干性有很大的帮助。一切给予理论上的猜想结合实际的验证,才会更有说服力。从字面上理解时间相干性确实有那么一点的难度。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不仅仅学到了专业方面的知识,看到了光学领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学会了对学术研究的精神。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刻苦钻研基础知识,多了解多阅读课外知识,开阔眼界,多储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充实自己。

4.2主要创新点

创新的基础就是把握现有的理论知识,在吸收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自我的改革。创新的目的是让理论在更复杂的实际情况中得到运用和普及。对于光源的相干性分析的话。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一般普通实验都是在现有的光学仪器上完成,但是误差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为了减少客观误差对实验的影响,笔者可以通过对光源空间相干性和杨氏双缝干涉的原理的了解,通过MATLAB软件来模拟出相同条件下,由电脑软件给出的实验现象。这样做的话基本上可以避免因为环境问题和人眼观察的误差等其他客观条件对于实验的影响,当然前提是要程序编写正确。上文对于模拟出来的一些图像进行了一些客观的分析,同时也是跟理论推导是相互结合的,来证明软件的可靠性。同时,实验上,调整参数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许多其它问题,尤其是在观察干涉条纹的时候,仪器台稍微的晃动,就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软件模拟和光学仪器的创造性的结合,一方面节省时间和精力,另方面还可以减少误差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在对时间相干性的分析中,迈克耳孙干涉仪是必要的。通过改变光源的属性和一些实验仪器的些许变化,可以得出一些实验现象。白光和钠光的两种例子应该可以避免由于单一实验对象对于实验结论的影响,增大该结论的可信性。在白屏上,两种情况下的干涉条纹也是很不同的,这些差异在一些方面可以看出谱线长度跟时间相干性的一些影响。干涉条纹的种种不同,以及不同类型光源给了我们很好地理由来进行细致的分析。

附仿真代码:

clear

lam=300e-9; %设定波长,以lam表示波长

d=2e-3;D=1; %d表示缝宽,D表示缝到屏幕的距离

ym=5*lam*D/d; %设定y方向的范围

xs=ym; %设定x方向的范围

n=101;ys=linspace(-ym,ym,n);

for i=1:n

r1=sqrt((ys(i)-d/2).^2+D^2);

r2=sqrt((ys(i)+d/2).^2+D^2);%利用杨氏干涉理论的公式,计算屏幕上的每一点到双缝的距离r1和r2

phi=2*pi*(r2-r1)./lam;%计算各波长的相位差

B(i,:)=sum(4*cos(phi/2).^2*(sin(pi*b/lam*sin(ys(i)./D))/(pi*b./lam*sin(ys(i )./D))).^2);

end %结束循环

N=255;%确定用的灰度等级为255级

Br=(B/4.0)*N;%使最大光强对应于最大灰度级

subplot(1,2,1)

image(xs,ys,Br);%画干涉条纹

colormap(gray(N));

subplot(1,2,2)

plot(B,ys);%画出光强变化曲线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巩固应用回归分析的理论知识,掌握其思想精髓; (2)运用回归分析研究方法,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3)熟练使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设计名称:研究货运总量y (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 (亿元)、农业总产值 x2(亿元)、居民非商品支出x3 (亿元)的关系 三、设计要求 (1)正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正确分析数据,尝试选择不同的模型拟合数据 ( 3)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要翻阅课本去努力解决问题 (4)要有耐心,对于模型的显著性和回归系数都要进行检验 ( 5 )认真并独立完成 四、设计过程 (1)思考课程设计的目的,寻找来源真实的数据 ( 2)上网搜集并整理数据资料 ( 3)根据数据确定研究对象 ( 4)应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信息 ( 5 )选择通过各种检验的线性模型 (6)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五、设计细则 ( 1 )搜集数据阶段,数据不能过于繁杂,也不能太少; (2)做课程设计前,认真看书和笔记,及平时的实验报告,掌握丰富的理论; ( 3)有耐心,不紧不慢;要细心,一丝不苟; ( 4)写报告书时,语言简洁易懂又不失完整,尤其操作过程要正确完整,要 清楚明了。分析结果要正确与实际问题背景相符。 六、说明 (1)书写报告时,有些特殊的数学符号需要利用Mathtype (公式编辑器)这款小软件进行编辑; (2)有些spss输出表格不整齐,需要导出在Excel中,然后在复制到word文 档里; ( 3) 认真仔细的完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研究货运总量y (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 (亿元)、农业总产值 x2(亿元)、居民非商品支出x3 (亿元)的关系 日期:2011年11月13日 (1)设计内容:研究货运总量y (万吨)与工业总产值x1 (亿元)、农业总产值)x3 数据见表如下: x2( 2)求y关于x1,x2,x3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 (3)对所求的得方程做拟合优度检验; (4)对回归方程做显著性检验; (5)对每一个回归系数做显著性检验; (6)如果有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将其剔除,重新建立回归方程,再作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7)求出每一个回归系数的置信水平为95%的置信区间; 8)求标准化方程; 设计目的与要求: 目的:(1)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对多元线性回归问题的模型选择; (3)对软件输出的结果要学会分析 要求:(1)熟练使用SPSS软件对回归数据进行模型拟合; (2)认真独立完成 设计环境或器材、原理与说明: 设计环境和器材:计算机,Mini tab软件,课本,笔记 设计原理与说明: (1)多元回归分析中,检验回归系数是否为0的时候,先用F检验,考虑整体回归系数,再对每个系数是否为零进行t检验 (2)t检验:

扬大工程光学课程设计20140412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目的 了解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在光学系统设计中的作用,学习和掌握外形尺寸计算的内容和一般方法。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光学系统整体结构尺寸的设计过程称为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要确定的结构内容包括系统的组成、各光组元的焦距、各光组元的相对位置和横向尺寸。 外形尺寸计算基本要求: 第一,系统的孔径、视场、分辨率、出瞳直径和位置; 第二,几何尺寸,即光学系统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整体结构的布局; 第三,成像质量、视场、孔径的权重。 二、要求 对题中所涉及的光学系统 ⑴按照工作原理正确作出光路图并能正确描述; ⑵完整叙述及列举计算的过程,步骤要详细不能省略中间中程; ⑶完成设计报告 三、内容 (一)只包括物镜和目镜的望远系统 计算一个镜筒长L=f1′+f2′=200+(学号最后两位)mm,放大率Γ= -24+(学号最后一位),视场角2ω=1°40′的刻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1、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图1只包括物镜和目镜的望远系统结构图 2、求物镜的通光孔径D1。可根据望远系统的有效放大率求出D1。 3、求出瞳直径D1’; 4、视场光阑的直径D3; 5、目镜的视场角2ω′; 6、求出瞳距lz′; 7、求目镜的口径D2; 8、目镜的视度调节(目镜相对视场光阑的移动量x); 9、选取物镜和目镜的结构。 (二)带有棱镜转像系统的望远镜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8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10°;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 要求计算棱镜转像望远镜的各类尺寸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题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前言 目的和意义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安全评价技术》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环节,掌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使用不一样的分析方法。 1、危险源的辨识。 2、系统定性分析。 3、系统定量分析。 4、提出危险控制措施。 5、设计内容完整、计算准确,条理清晰。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系统安全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熟悉有关工程问题的系统安全分析、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问题分析与计算要求正确、文理通顺、方案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第一章企业概况 第一节企业基本情况 (一)资料 1.1 工厂概况 台湾青上总公司创立至今以有三十年历史,专门从事硫酸钾的研制,生产与销售,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经验,在该行业享有盛誉。青上总公司自1993年起投资大陆,成立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至今已在天津、上海、厦门、广州、株洲等地建起了十余家独资和合资企业,总投资80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其硫酸钾生产能力已达到35万吨/年,事实上,青上化工有限公司已成为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硫酸钾生产厂。 公司的主导产品硫酸钾主要用于忌氯作物如烟草、柑橘、西瓜、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硫酸钾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每年需求量为100万吨左右,然而90年代初期,我国还没有一条具有工业化生产规模的硫酸钾厂,硫酸钾肥的需求完全依赖进口。青上化工在大陆的投资,改变了这种面貌,目前青上化工集团已能取代30%的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缓解了供需矛盾。青上集团公司准备近三年扩产到硫酸钾年产量60万吨,基本上满足市场的需要。副产品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等行业。该公司现有悬浮炉若干套,存储设施为硫酸罐2只,盐酸罐12只,重油储罐2只,高度均在8米以上。 1.2周边环境简介 东邻农村居民居住村庄,隔围墙,约距车间115米; 南邻朱景路,对面为上海迦南热电厂; 西邻上海富利化工有限公司,围墙16米; 北邻曲江路,对面为上海蓓玲有限公司,曲江路路宽加绿化为20米。 1.3 工艺流程 青上化工主要采用的是曼海姆法工艺,用氯化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及副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设计_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数理统计是具有广泛应用的数学分支,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总会遇到多个变量,同一过程中的这些变量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本来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当存在试验误差时,其函数关系往往以相关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关关系虽然是不确定的,却是一种统计关系,在大量的观察下,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函数称为回归函数或回归方程。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最常用的统计方法,用它可以寻找隐藏在随机后面的统计规律。确定回归方程,检验回归方程的可信度等是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按回归模型类型可划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概率纶与数理统计中的所学的回归分析知识,对用切削机房进行金属品加工时为了适当地调整机床,测量刀具的磨损速度与测量刀具的厚度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数据做出刀具厚度x关于时间y的线性回归方程,并MATLAB 与EXCEL软件对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线性回归系数与拟合系数等数据,并用F检验法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用分布参数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问题,得出了刀具厚度x关于时间y的线性关系显著,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小样本常用分布参数的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统计量法;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线性关系;回归分析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问题 (1) 三.设计原理 (1) 四.方法实现 (5) 五.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XXX教务处制 20 13 年12 月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评分表 最后成绩的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和不及格(少于60分)五级给出。

第1章引言 1.1 简单介绍 对于实际的光学系统来说,它的成像往往是非完善成像,对于怎样来判断一个光学系统的性能的优劣,是光学设计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前计算机辅助科研、教学的迅猛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辅助光学系统设计已成为光学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由美国焦点软件公司所发展出的光学设计ZEMAX,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可以运算Sequential及Non-Sequential的软件.其主要特色有分析:提供多功能的分析图形,对话窗式的参数选择,方便分析,且可将分析图形存成图文件,例如:*.BMP, *.JPG等,且多种优化方式供使用者使用;公差分析:表栏式Tolerance参数输入和对话窗式预Tolerance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报表输出:多种图形报表输出,可将结果存成图文件及文字文件。 但是,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的是,ZEMAX软件只是一个光学设计辅助软件,也就是说,该软件不能教你怎么去进行光学设计,而只是能对你设计的光学系统进行性能的优化以达最佳成像质量所以,在应用本教程进行光学辅助设计之前,您最好先学习一下光学设计的有关知识:首先是几何光学基础,几何光学是光学设计的基础,要做光学设计必须懂得各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外形尺寸计算方法,了解各种典型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实际光学系统大多由球面和平面构成。记住共轴球面系统光轴截面内光路计算的三角公式,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是必要的,具体公式可参考有关光学书籍,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对于平面零件有平面反射镜和棱镜,它们的主要作用多为改变光路方向,使倒像成为正像,或把白光分解为各种波长的单色光.在光学系统中造成光能损失的原因有三点:透射面的反射损失、反射面的吸收损失和光学材料内部的吸收损失。其次是像差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光学系统,一般存在7种几何像差,他们分别是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和位置色差以及倍率色差.另外,还必须了解一点材料的选择和公差的分配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光学工艺的知识,包括切割,粗磨,精磨,抛光和磨边,最后还有镀膜和胶合等。

供电工程课程设计

1 设计要求及概述 1.1 设计要求 (1)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上设计内容; (2) 用计算机画出电气主接线图; (3) 编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设备选择要列出表格。 1.2 概述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稳固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然而电网的稳固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往往取决于变电所的合理设计和配置。一个典型的变电站要求变电设备运行可靠、操作灵活、经济合理、扩建方便。 电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功率平衡。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建设,就尤为重要。 变电所作为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对其进行设计势在必行,合理的变电所不仅能充分地满足当地的供电需求,还能有效地减少投资和资源浪费。 本次设计根据一般变电所设计的步骤进行设计,包括负荷统计,主变选择,主接线选择,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择和校验,进出线选择。

2 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 2.1计算负荷方法 取其安装最大负荷为有功功率计算负荷。 所用到的公式: Qc tan(arccos? =Pc ) ? Sc ? =Pc cos ÷ Ic? Sc = ) /(Un 3 2.2陶瓷厂负荷计算 Pc ) Qc= tan(arccos K = =? 1051 ? ? 733 9. 3. ) var 82 tan(arccos .0 1282 =1. 82 3. cos? ÷ .0 1051 A = Pc KV = ÷ Sc? 3 1282 /(= ) = 1. ? = ? 10 Sc Un A /( Ic0. 74 3 ) 同理可以计算出其他各点的计算负荷,整理得下表:

应用回归分析

第五章 自变量选择对回归参数的估计有何影响 答:全模型正确而误用选模型时,我们舍去了m-p 个自变量,用剩下的p 个自变量去建立选模型,参数估计值是全模型相应参数的有偏估计。选模型正确而误用全模型时,参数估计值是选模型相应参数的有偏估计。 自变量选择对回归预测有何影响 (一)全模型正确而误用选模型的情况 估计系数有偏,选模型的预测是有偏的,选模型的参数估计有较小的方差,选模型的预测残差有较小的方差,选模型预测的均方误差比全模型预测的方差更小。 (二)选模型正确而误用全模型的情况 全模型的预测值是有偏的,全模型的预测方差的选模型的大,全模型的预测误差将更大。 如果所建模型主要用于预测,应该用哪个准则来衡量回归方程的优劣 答:应该用自由度调整复决定系数达到最大的准则。当给模型增加自变量时,复决定系数也随之增大,然而复决定系数的增大代价是残差自由度的减小,自由度小意味着估计和预测的可靠性低。应用自由度调整复决定系数达到最大的准则可以克服样本决定系数的这一缺点,把2 R 给予适当的修正,使得只有加入“有意义”的变量时,经过修正的样本决定系数才会增加,从而提高预测的精度。 试述前进法的思想方法。 解:主要是变量由少到多,每次增加一个,直至没有可引入的变量为止。 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全部m 个自变量,分别对因变量y 建立m 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分别计算这m 个一元回归方程的m 个回归系数的F 检验值,记为 111 12{,,,} m F F F ,选其最大者 1111 12max{,, ,} j m F F F F =,给定显著性水平α,若 1(1,2) j F F n α≥-,则首先将 j x 引入回 归方程,假设 1 j x x =。其次,将 12131(,),(,),,(,)m y x x x x x x 分别与建立m-1个二元线性 回归方程,对这m-1个回归方程中 23,, ,m x x x 的回归系数进行F 检验,计算F 值,记为 222 23{,, ,} m F F F ,选其最大的记为 2222 23max{,, ,} j m F F F F =,若 2(1,3) j F F n α≥-,则 接着将j x 引入回归方程。以上述方法做下去。直至所有未被引入方程的自变量的F 值均小

§9-6激光相干性

§9-6 激光的相干性 一、间相干性与空间相干性 在第一章里已讲过了光的干涉,光源的相干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谓相干性,也就是指空间任意两点光振动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Q P 1 P 2 (图9-26) 在图9-26中,如果1P 和2P 两点处的光振动之间的位相差是恒定的,那么当1P 和2P 处的光振动向前传播并在Q 点相遇时,这两个振动之间的位相差当然也是恒定的,于是在Q 点将得到稳定的干涉条纹,这时,我们就称1P 和2P 处的光振动为完全在联的,也就是完全相干光,如果1P ,2P 处的光振动之间的位相差是完全任意的,并随时间作无规则的变化,那么在Q 点相遇时,根本不能给出干涉条纹,这时我们称1P ,2P 处的光振动是完全没有关联的,也就是完全非相干光。 由于原子的发光不是无限制地持续的,每一次发光,有一定的寿命,因此它总是有一个平均发光时间间隔,从干涉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只有在同一光源同一个发光时间间隔内发出的光,经过不同的光程后再在某点相遇时,才能给出干涉图样,所以我们把原子的平均发光时间间隔叫做相干时间,在这里,把这一个相干时间记为H t ?,如果光的速度为c 则H c t ?表示在相干时间内光经过的路程,我们称它为相干长度,记之为H ι?,于是有 H ι?=H c t ?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如图1-19所示,引起干涉的两束光为11a b 和22a b ,这两束光的 光程差即为平面反射镜1M 和'2M 之间的空气薄层的厚度,现在令这厚度为ι?,只有当 H t ι??时,11a b 和22a b 这两束光已经不是发光原子同一次发光中发出的了,它们之间已无恒定的位相差,因而干涉条纹非常模糊,ι?比H t ?大得愈多,干涉条纹愈模糊,甚至完全不能见到,这时11a b 和22a b 是完全不相干光,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处理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专业班级:测控12-1 学生姓名:张佳文 学号:20120461 指导教师:李静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2014 年 2 月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物镜设计方案 . (1) 3物镜设计与相关参数 (2) 3.1物镜的数值孔径 (2) 3.2物镜的分辨率 (3) 3.3物镜的放大倍数 (4) 3.4物镜的鉴别能力 (4) 3.5设计要求参数确定 (4) 4 显微镜物镜光学系统仿真过程 (5) 4.1选择初始结构并设置参数 (5) 4.2自动优化 (5) 4.3物镜的光线像差(R AY A BERRATION)分析 (6) 4.4物镜的波像均方差(OPD)分析 (7) 4.5物镜的光学传递函数(MTF)分析 (8) 4.6物镜的几何点列图(Stop Diagrams)分析 (10) 4.7仿真参数分析 (11) 5心得体会 (11) 6参考文献 (12)

1摘要 ZEMAX是Focus Software 公司推出的一个综合性光学设计软件。这一软件集成了包括光学系统建模、光线追迹计算、像差分析、优化、公差分析等诸多功能,并通过直观的用户界面,为光学系统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设计工具。十几年来,研发人员对软件不断开发和完善,每年都对软件进行更新,赋予ZEMAX更为强大的功能,因而被广泛用在透镜设计、照明、激光束传播、光纤和其他光学技术领域中。 ZEMAX采用序列和非序列两种模式模拟折射、反射、衍射的光线追迹。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如照相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等。这一模式下,ZEMAX 以面作为对象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模型,每一表面的位置由它相对于前一表面的坐标来确定。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追迹速度很快。许多复杂的棱镜系统、照明系统、微反射镜、导光管、非成像系统或复杂形状的物体则需采用非序列模式来进行系统建模。这种模式下,ZEMAX以物体作为对象,光线按照物理规则,沿着自然可实现的路径进行追迹,可按任意顺序入射到任意一组物体上,也可以重复入射到同一物体上,直到被物体拦截。与序列模式相比,非序列光线追迹能够对光线传播进行更为细节的分析。但此模式下,由于分析的光线多,计算速度较慢。 ZEMAX 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它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整合在一起。ZEMAX 不只是透镜设计软件而已,更是全功能的光学设计分析软件,具有直观、功能强大、灵活、快速、容易使用等优点,与其它软件不同的是ZEMAX 的CAD 转文件程序都是双向的,如IGES 、STEP 、SAT 等格式都可转入及转出。而且ZEMAX可仿真Sequential 和Non-Sequential 的成像系统和非成像系统。 ZEMAX光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完整的光学设计软件,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包括光学设计需要的所有功能,可以在实践中对所有光学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分析,并具有容差能力,所有这些强大的功能都直观的呈现于用户光学设计程界面中。而且工作界面简单,快捷,很方便的就能找到我们想哟实现的功能,ZEMAX功能强大,速度快,灵活方便,是一个很好的综合性程序。ZEMAX能够模拟连续和非连续成像系统及非成像系统。 2物镜设计方案 消色差物镜(Achromatic)是较常见的一种物镜,由若干组曲面半径不同的一正一负胶合透镜组成,只能矫正光谱线中红光和蓝光的轴向色差。同时校正了轴上点球差和近轴点慧差,这种物镜不能消除二级光谱,只校正黄、绿波区的球差、色差,未消除剩余色差和其他波区的球差、色差,并且像场弯曲仍很大,也就是说,只能得到视场中间范围清晰的像。使用时宜以黄绿光作照明光源,或在光程中插入黄绿色滤光片。此类物镜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常和福根目镜、校正目镜配合使用,被广泛地应用在中、低倍显微镜上。在黑白照相时,可采用绿色滤色片减少残余的轴向色差,获得对比度好的相片。消色差通常由两个分离的双胶组合透镜组成,这类物镜也称为里斯特物镜,它的倍率一般在6×至30×

应用回归课程教学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应用回归分析 题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年级:11金统 专业:金融统计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徐州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家 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摘要:收入分配和消费结构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居民消费的主要来源 是居民收入而消费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多远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特点及其中存在的不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检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准。本文根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对象,选取可能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国民总收入、职工基本就业情况、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个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先运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求回归系数再对方程进行异方差、自相关、和多重共线性诊断,用迭代法消除了自变量之间的自相关。对于多重共线性问题,先是用逐步回归和剔除变量的方法,最终转变为用方差扩大因子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剔除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解决多重共线性,建立最终回归方程 432108.0039.0012.0470.5305x x x y +++-=∧ 标准化回归方程 ** 3*24108.0863.0031.0x x x y ++=∧ 以其探究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几个变量在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孰轻孰重,达到学习与生活结合的效果。分析出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原因,并对模型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以供国家进行决策做参考。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 异方差 自相关 多重共线性 逐步回归 方差扩 大因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但居

时间相干性

光波的时间相干性 摘要:该文介绍光的时间相干性的原理,并作了定量分析,得出了相干时间及相干波列长度与干涉条纹清晰度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相干时间相干长度 从一无限小的点光源发出无限长光波列,用光学方法将其分为两束,再实现同一波列的相遇叠加,得到稳定的干涉条纹,这样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我们知道,任何光源发射的光波只有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即光源向外发射的是有限长的波列,而波列的长度是由原子发光的持续时间和传播速度确定的。 我们以杨氏干涉实验为例讨论,如图所示。光源S发射一列波,被杨 b' a" b a S S' S" P P' a' r r r' r"

氏干涉装置分为两列波a'、a ",这两列波沿不同的路径r'、r "传播后,又重新相遇。由于这两列波是从同一列光波分割出来,他们具有完全相同的频率和一定的相位关系,因此可以发生干涉,并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若两路的光程差太大,致使S'、S "到达考察点P 的光程差大于波列的长度,使得当波列a "刚到达P 点时,波列a'已经过去了,两列波不能相遇,当然无法发生干涉。而另一发光时刻发出的波列b 经S'分割后的波列b'和a "相遇并叠加。但由于a 和b 无固定的相位关系,因此在观察点无法发生干涉。故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在相遇点的光程差应小于波列的长度。 我们知道,λ λλλδ?≈?+=2 max )(j 式中考虑到当λλ? ,该式表明, 光源的单色性决定产生干涉条纹的最大光程差,通常将max δ称为相干长度。 再由上述讨论可知,波列的长度至少应等于最大光程差,由上式 得波列的长度L 为λ λδ?==2 max L ,此式表明,波列的长度与光源的谱 线宽度成反比,即光源的谱线宽度λ?就小,波列长度就长。下表是几种光源的相干长度。 发光物质 )(o A λ )(o A λ? L (m) a N 5893 ~0.1 ~3.4*210- g H 5460.73 ~0.1 ~3*210- r K 6057 ~0.0047 ~1.0 e e N H -激光 6328 ~610- ~4*410

光学课程设计大纲

《光学软件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光电、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学分:1学分,学时:2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光学软件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工程光学,光学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光学软件进行光学系统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光学设计中的主要环节,掌握光学系统的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以便今后从事光学仪器的设计、研发工作。 通过光学软件课程设计,以求达到如下目的: 1)要求综合运用工程光学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题目1:双高斯物镜的优化设计 设计一组双高斯物镜镜头,镜头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焦距:f’=40mm; 2、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 ; 3、视场 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 6、成像质量,MTF 轴上>35% @100 lp/mm,轴外0.707 >25%@100 lp/mm。 7、校正球差、色差、场曲、像散。 在满足前面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镜头的片数,在相同的结构情况下,MTF值越高越好。 题目2:摄影物镜的优化设计 镜头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焦距:f’=12mm; 2、相对孔径D/f’不小于1/2.8; 3、图像传感器为1/2.5英寸的CCD,成像面大小为4.29mm×5.76mm; 4、后工作距>6mm

5、在可见光波段设计(取d、F、C三种色光,d为主波长); 6、成像质量,MTF 轴上>40% @100 lp/mm,轴外0.707 >35%@100 lp/mm。 7、最大畸变<1% 在满足前面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镜头的片数,在相同的结构情况下,MTF值越高越好。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要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通过课程设计,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 初步掌握镜头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查阅资料和手册,根据我们的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初始结构。 3)ZEMAX是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它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 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中在一起,学生可以运用是ZEMAX进行镜头的优化设计,并对设计的镜头系统进行像质评价。 4)学会进行镜头优化设计及像差分析,并得出像质评价报告。 5)能够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四、课程的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进度 布置任务,仿真软件介绍第一周 学习ZEMAX像差控制和优化方法第一周 查询资料,确定初始结构,并进行优化设计第二周 验收设计结果第三周 验收课程设计报告第四周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含实验、设计、实习等)的内容安排及要求 (1)设计报告需包含:设计要求、初始结构选择与分析、像差校正、评价函数的设置、优化方法的选择、像差结果分析与评价报告、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和辅助软件。 ①说明设计题目及要求。 ②对题目进行剖析并选择合适的初始结构。 ③对初始结构的像差结果进行分析,与我们设计目标进行比较。 ④根据选择的初始结构,进行像差控制和优化设计 ⑤对设计优化结果给出像质评价报告并与我们的设计目标进行比较。 ⑥写出自己在仿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排除故障以及仿真结果。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最终版)

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 (副标题) 指导教师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设计提交日期年月

目录 1.课程设计简述-------------------------------------------------------2 2.多元线性回归-------------------------------------------------------3 3.违背基本假设的情况------------------------------------------------5 3.1 异方差性-------------------------------------------------------5 3.2 自相关性-------------------------------------------------------6 3.3 异常值检验-----------------------------------------------------6 4.自变量的选择与逐步回归--------------------------------------------7 4.1 所有子集回归---------------------------------------------------7 4.2 逐步回归--------------------------------------------------------8 5.多重共线性的情形及其处理-----------------------------------------10 5.1 多重共线性诊断------------------------------------------------10 5.2 消除多重共线性------------------------------------------------11 6.岭回归--------------------------------------------------------------12 7.主成分回归----------------------------------------------------------14 8.含定性变量的回归模型------------------------------------------------ 9.附录(程序代码)-----------------------------------------------------

应用回归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应用回归分析学号: 姓名: 班级:12金统 教师:周勤 江苏师范大学 科文学院

《应用回归分析》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加深理解本课程的研究方法、思想精髓,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 练掌握SPSS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 2. 通过学习达到熟练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建模过程,熟悉一元线性回归建模 步骤;掌握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优化和模型预测的方法。 3. 掌握诊断序列自相关性(或异方差性)的方法,并能给出消除自相关性 (或异方差性)的方法。 4. 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经济问 题。 二、设计名称: 检验1949年-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要求 1.数据来源要真实,必须注明数据的出处。 2.尽量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说明算法或过程。 3.必须利用到应用回归分析的统计知识。 4.独立完成,不得有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设计。 四、设计过程 1.思考研究课题,准备搜集数据。 2.确立课题,利用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方法搜集数据。 3.利用机房实验室等学校给予的便利措施开始分析处理数据。 4.根据试验结果,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书。 5.对实验设计报告书进行完善,并最终定稿。 五、设计细则 1.利用的统计学软件主要为SPSS,因为其方便快捷,功能也很强大,界面美 观。 2.对Word文档进行编辑的时候,有些特殊的数学符号需要利用Mathtype这 款小软件进行编辑。 3.数据来自较权威机构,增加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叙述简洁明了。 六、说明 1.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13; 2.所选取数据可能不会涉及到所学的各种分析方法,本课程设计最后会对此 情况作出解释。 3.本课程设计中,取显著性水平为 =0.05,对于分析中需要用到的数据做 加粗处理

光学设计

大连民族学院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论文)平行光管物镜设计 学院(系):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光电子技术科学 学生姓名:任增鑫 学号:2010053216 指导教师:芦永军 完成日期:2013-11-18 大连民族学院

摘要 平行光管是通过它取得来自无限远的光束,此光束谓之平行光。是装校调整光学仪器的重要工具,也是光学量度仪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用不同的分划板,连同测微目镜头,或显微镜系统,则可以测定透镜组的焦距,鉴别率,及其他成像质量。将附配的调整式平面反光镜固定于被检运动直的工件上,用附配于光管的高斯自准目镜头,通过光管上的高斯目镜观察,可以进行运动工件的直线性检验。在实际成像过程中,物体成的像应该与设计的光学系统一致,达到设计要求的放大倍数。所以,可以通过近轴光学公式计算出理想成像的位置和大小,近似地代表实际光学系统中所要求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近轴光学公式对于工程光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近轴光学公式的性质,它只能适用于近轴区域,但是实际使用的光学仪器,无论是成像物体的大小,或者由一物点发出的成像光束都要超出近轴区域。平行光管物镜物镜采用双胶合结构。双胶合结构能够很好的校正几种初级像差,而且结构简单,所以大多用此结构进行设计。 关键词:平行光管物镜;微小角度;近轴光学公式;双胶合结构

目录 摘要...........................................................................................I 设计要求: (2)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Zmeax光学设计软件简介 (3) 第三章平行光管物镜参数的手工计算 (5) 第四章课程设计结果Zmeax验证 (7) 致谢 (9)

单透镜——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题目:单透镜设计 姓名:李力飞 学号:201211911114 学院:理学院 班级:电科1121 指导老师:陈劲民

广东海洋大学 一.设计目的 查阅光学设计软件ZEMAX资料,初步了解ZEMAX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实现建模、分析的功能;对上学期《应用光学》课程作一扼要系统的复习。根据设计要求,运用ZEMAX进行辅助设计按要求给出设计结果及撰写设计报告和个人心得总结。 二.设计要求 入瞳直径:30mm 曲率半径:75,-85mm 厚度5mm 材质为BK7玻璃 光源为可见光(F,d,C) 视场角为0°、7°、10° 三.设计思路 直接将要求作为初始结构参数,输入 ZEMAX,并得出初始结果 选取透镜两面半径,焦距作为变量进 行优化 对第一次优化结果进行像质评价,针对 不同像差用对应的评价函数优化,直到 像差符合要求 1

李力飞 四.设计过程 1)入瞳设置 入瞳直径为30mm 2)视场设置 视场角为0度,7度,10度 2

广东海洋大学 3)波长设置 波长为F光(0.486),D光(0.587),C光(0.656)单位:um 4)透镜参数设置 OBJ 和IMA分别为物面,像面。物面厚度(Thickness)为无穷远,即物距为无穷远。 1.在光阑面(STO)后插入一个新的面2,作为透镜的第二个面。 2.透镜第一面,第二面半径分别为75mm和-85mm。 3.由公式f’=nR1R2/(n-1)[n(R2-R1)+(n-1)d],得出透镜焦距f’=78mm,并将f’作为第二面厚度;透镜厚度d=5mm作为第一面厚度。(BK7玻璃折射率:1.5168) 3

SPSS课程设计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名称:SPSS统计分析 设计题目: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的分析与设计 姓名:墨霖学号:0000000000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专业班级:物流1302班 开始日期:2015年 9 月 7日完成日期:2015年 12月 1 日 指导教师:王辉成绩评定等级(分数)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13物流2班姓名:墨霖学号:00000000 本表附在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目录之后。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班级:13物流2班姓名:墨霖学号:00000000 本表附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之后。

用SPSS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 步入大学的校门,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学会独立,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要学会独立,而日常生活离不开资金的开支,怎么样合理地安排父母给予我们有限费用的主力消费和消费的引导。大学生目前的消费情况和消费观念,不仅会影响自己日后的生活工作,而且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的构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费,这是需要我们在大学的生活中慢慢探讨并学会理财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社会的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同时也是未来消费者。采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将会极大地方便读者了解到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在以下数据中,分别对大学生性别、来自哪里、每个月的生活费来源、每个月出去逛街或玩的情况及每个月的生活费等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生活费与很多方面都有着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生活费

目录 1 1 5 7 第一章原始数据的整理与录入如下 经过对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与分析,得到如图所示62个数据。由这些原始数据可以粗略知道生活费的来源与去向、网购与吃饭等存在的一定关系。如下截图: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双胶合透镜的镜片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双胶合透镜的镜片

————————————————————————————————作者:————————————————————————————————日期: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题目一 设计一个望远镜系统,如图所示。D/f ’=1/4,f ’=100,光阑在物镜上,视场为2° 20 一 计算过程 1 求棱镜的尺寸跟象差: 通光口径D=100/4=25mm 像方孔径角u ’=y/f ’=0.5×25/100=0.125 视场角u ’p =tan2°=0.035 取直角屋脊棱镜的玻璃材质为k9玻璃,其等价玻璃板光路长 L=p ·Dm=1.732Dm D m1=D0+d(2u ’p –D0/f) ≈21.4 D m2=p p pfu pD nf fd u d D f D n '0'002)2(-++-≈17.75 Dm 取二者中较大的,即Dm=21.4mm 。 光路长度L=p*Dm ≈37.06mm 求棱镜的初级像差系数 S Ⅰ=L ·(1-n 2) ·u ’4/n 3 =-0.00337, S Ⅱ=L ·(1-n 2) ·u ’3·u ’p /n 3 =-0.000943, S Ⅲ=L ·(1-n 2) ·u ’2·u ’2p /n 3=-0.000264 其中n=1.5163,L=37.06,u ’=0.125,u ’p =0.035 棱镜的初级色差为C Ⅰ=d ·(1-n)·u 21/vn 2≈-0.00203 C Ⅱ=d ·(1-n)·u ’p ·u ’/vn 2≈-0.000567。 其中 d=L=37.06, u 1= u ’=0.125 2根据对物镜像差的要求,可以求得P ∞,W ∞, C Ⅰ。 直角屋脊棱镜的像差由物镜补偿 S Ⅰ=y ·P ∞=0.00337 P ∞= S Ⅰ/y ≈0.00027 S Ⅱ=y p ·P ∞+j ·W ∞ j=y ’·n ’·u ’p -n ’·u ’·y ’p =0.4365 所以W ∞= S Ⅱ/j=0.002158 3可求得P,W, C Ⅰ的归化值 y ψ=12.5*0.01=0.125则P ∞= P ∞/(y ψ)3=0.13824 W ∞= W ∞/(y ψ)2=0.13811, C Ⅰ= C Ⅰ/y 2ψ=0.001299。 4求得P 0值,选择冕牌在前 P 0= P ∞-0.85(W ∞-0.1)2≈0.137。 由P 0=0.137,C Ⅰ=0.0013查P 0表,找出合适的双胶合透镜的玻璃组合。选择的玻璃种类是BaK7和ZF3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光学》课程设计题目 课题1:几何光学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综合了解工程光学(几何光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典型光路。 2.用给定光学元件设计并搭建典型光学系统。 3.以像差理论为依据,实现简单系统的光学装调。 4.设计并使用常用的光学方法进行光学系统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用仪器和设备 根据实验任务和自行设计的实验步骤,从实验室仪器清单中选择。 三、实验内容 1.光学系统的搭建 I.远摄型光组 1)光组特点:焦距长于镜筒筒长。 2)组成和光路 3)参数 4)实验要求: 根据焦距要求,自选正负透镜,计算间隔,在光学实验台上搭建光路并验 证。 II.反远距型光组 1)光组特点:焦距很短,工作距较长。 2)组成和光路

3)参数 4)实验要求: 根据焦距和工作距要求,自选正负透镜,计算间隔,在光学实验台上搭建 光路并验证。 III.照相系统 1)组成和光路 2)参数 3)实验要求: 在光学实验台上搭建光路,对确定目标成像,验证光阑位置、大小变化对 成像的影响。 IV.望远系统 1)组成和光路

2)参数 V.显微系统 1)组成和光路:分别将光阑置于物镜框上或物镜的一次实像面上构成物方远心光路。 2)参数 VI.照明系统 1)临界照明

参数: 2)坷拉照明 参数: 2.光学参数的测量 利用光学方法,测定典型光学系统的参数。 1)放大镜(焦距,放大率与观察条件的关系) 2)显微物镜(焦距、NA、垂轴放大率) 3)望远镜(焦距、视场角、分辨率) 4)照相物镜(焦距、视场角、相对孔径) 3.像差的性质和调整 配置可调整多片光学镜组,通过调整隔圈、对中等关系修正像差。 4.平面和平面系统的性质 配置半导体激光器可直接观察平面系统的成像性质,或将平面元件置于成像光路中,观察其性质。平面元件可包括: 一次反射直角棱镜、二次反射棱镜、道威棱镜、直角屋脊棱镜、立方角锥棱镜、分光棱镜、分色棱镜、折射棱镜、光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