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技巧

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技巧

由于胫骨部位特殊,容易受到损伤,从而成为最常遭受骨折的长骨。对于不适用闭合治疗的骨折,可采用钢板螺钉固定、髓内固定(交锁髓内钉)或外固定器治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技巧。

骨折床

•如若使用骨折床,在摆放体位前穿入跟骨牵引针。

•令患者仰卧,屈髋45°,屈膝90°。

•在腘窝近侧放置一个衬垫舒适的横梁,维持股(大腿)的屈曲位,合适的衬垫可减少神经压迫性损伤的危险。

•将跟骨牵引针固定在骨折床的牵引装置上,在电视透视下牵引使骨折复位。

•如确认骨折能够复位,放松牵引以减少牵引所致的神经损伤的风险。

•进行肢体准备和铺巾,充分外露膝关节至髌骨上方,远端足以安放胫骨远端锁钉。在做好髓内钉入口后再行牵引。

▲ 患者仰卧,应用跟骨牵引针或专门的足部固定器牵引

标准手术台

•如果使用标准手术台,患者取仰卧位,股后方放个垫好的长枕,维持股部在屈曲位。

•需要一位熟练的助手辅助骨折复位,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帮助支

撑肢体。

•可使用一个股骨撑开器或双针外固定架协助维持复位。在膝关节下1cm及踝关节上1cm处各穿入1枚 Schanz针。近端针必须穿入在胫骨髁的后部,以避开髓内钉的通道。

旋转的测量

•在插钉之前,用 Clementz所描述的方法测量旋转程度。测量健肢胫骨扭转的量:膝关节充分伸直,C形臂Ⅹ线机摆成侧位,使射线与地面平行。

•旋转小腿直至看到股骨远端真正的侧位图像,即2个股骨髁准确地重叠在一起,维持膝和足于此位置,将C形臂X线机转至前后位,使投照与地平面垂直,透视踝关节。

•转动C形臂X线机直至看见内踝内面的切线位影像,这是踝关节的参照线。

•将X线向头侧倾斜5°,使踝关节影像更为清晰。将所要显示的结构置于X线投照的中央。

•胫骨的旋转量等于踝关节参照线和地平面垂直线的夹角。例如,如果C形臂X线机由垂直位向外旋转10°能观察到内踝的切线位,则胫骨旋转量为10°。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髂崤、髌骨与第2趾列的连线来确定胫骨的旋转对线。

•密切关注手术操作可明显减少穿钉后并发症的风险。

置入髓内钉

•在髌韧带内侧做一长3cm的切口,自胫骨结节并向近端延伸,建立入口。为了在扩髓和穿钉时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可以仅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向近端进一步延伸切口。

•用带螺纹的导针钻穿前方干骺端进入髓腔,在合适的软组织保护套筒内,将导针在多平面成像指引下植入正确的开口位置,在前、后位X线透视下,该部位位于胫骨近端斜坡的中央,在侧位图像上位于

关节缘的前方。

▲ 用弯椎钻通髓腔

•在插入弯锥前应X线透视正、侧位以确认其位置正确。X线透视时应确保真正的正位影像。

•如果肢体外旋,入口可能太靠内侧。

•入口太靠近侧可能累及胫骨平台,损伤半月板间韧带。

•入口太远可能损伤髌韧带的止点,或使钉以较陡的角度进入胫骨,造成胫骨劈裂或钉穿透后方皮质。

•在侧位X线透视下观察弯锥的进入过程。

•胫骨钉放置的安全区域,在前、后位图像上就在外侧髁间嵴的内侧,在侧面像上紧邻并位于关节面的前方。

•导针逐渐插入,向与骨干平行的方向向下倾斜,防止损伤后方皮质。一旦明确导针置入正确的轨迹后,即应使用开口钻在匹配的软组织保护套筒的保护下进行开口,另外,开口还可以使用弯锥。

•经入口插入球形头的导针进入胫骨髓腔,在X线透视下将导针穿过骨折部位进入胫骨。在正、侧位X线透视下,导针应位于远骨折段的中央,略偏外侧,距离踝关节1~0.5cm。

▲ 利用导针将骨折复位

•如果选择扩髓,可按0.5mm增量扩髓,最初的扩髓钻直径应小于测量的胫骨髓腔直径。

•扩髓时屈膝,避免损伤过多的前方骨皮质。扩髓时要维持骨折的复位,减少医源性粉碎。

•扩髓时,应小心控制导针,防止导针部分退出。我们喜欢“最小量”的扩髓,在最初接触皮质(“吱吱声”)后钻头直径的增加不超过2mm。

•更大直径的扩髓钻可简化髓腔准备步骤,建议扩髓时应放松止血带,因为使用止血带会导致扩髓时出现骨与软组织的热坏死。

▲ 将空心髓腔钻套在导针上,以0.5mm增量逐级扩大髓腔

•选择钉的直径小于最后使用的扩髓钻1~1.5mm,入口应扩至足够大以容纳所用钉的近端。

•钉也不能过细以免松动不稳,较小的置入物也不坚强,可能出现固定失败,这一点也很重要,总之,应使用适合患者的最粗置入物。

•一旦扩髓结束,通过使用系统特有的深度测量器精确测量置入钉的长度,另外,还可将1根相同长度导针的尖端放在入口的最远侧,测量所需钉的长度。测量时应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长度,导针的全长减去2根导针重叠的部分,即为所需髓内钉的长度。粉碎性骨折术前可在对侧胫骨的X线片上测量确定髓内钉的合适长度。

•将插入装置和近端锁钉瞄准器与髓内钉相连。髓内钉近端弯曲部分的顶点指向后方。某些髓内钉系统采用前内指向后外或前外指向后内的斜行近端锁钉,插入髓内钉时保持膝关节屈曲(某些胫骨近端1/3骨折除外)以免撞击髌骨。通过髂嵴、髌骨和足部第2趾列的连线评估胫骨的旋转对线。骨折对线及植入物相对于肢体的旋转均至关重要,其保证了锁定孔可保持在原有方向及髓内钉矢状位弯曲不会导致畸形发生。不应使用很大的力量插入髓内钉。使用中等力量并轻柔地前后扭转通常足以插入髓内钉。如果使用撞锤,应确保每次敲击均使髓内钉前进。如果髓内钉不再前进,则将髓内钉拔出,进一步扩髓或更换细的髓内钉。在穿钉过程中应注意维持骨折对线以避免医源性骨折或对线不良。

•一旦髓内钉进入远端骨折块,去除导针以免卡钉不易取出。在髓内钉最终到位时,放松牵引,允许骨折断端嵌插。但是,对于节段性粉碎性骨折应避免骨折过度短缩,髓内钉完全插入后,其近端应在入口处皮质开口下0.5~1cm。侧位透视可以清楚地显示此位置。

•如果髓内钉过于向近端突出,可引起膝痛和跪下困难。

•髓内钉也不宜下沉过低,以免日后不易取出。

•远端钉尖应距踝关节软骨下骨0.5~2cm。

•胫骨远端的骨折需要髓内钉尖端更接近此范围的远端。

•如果打算进行骨折端加压,则应将髓内钉适当地插入深一些,以

防骨折端加压后导致髓内钉尾端突出。

•使用连接于髓内钉插入装置的定位器拧入近端锁钉。将套筒经小切口插至胫骨。由钻头上的刻度读出所需锁钉的长度,锁定螺钉的数量取决于骨折的特点。在拧入螺钉之前,需拧紧插入装置,钻头导向器和髓内钉的所有连接部分。

•在透视下显示“正圆”后,徒手进行远端锁钉。侧位X线透视下,调整透视机直至Ⅹ线直接穿过远端锁孔并显示正圆。

•经小切口放入钻头,使其尖端位于圆心。保持钻头尖端位置不变,将钻头与Ⅹ线平行,钻透近侧皮质。将钻头与钻脱离,Ⅹ线透视确定钻头的位置,确认钻头指向锁孔。确认位置正确后,使钻头穿对侧皮质。

•通过套筒和带刻度的钻头测量所需螺钉的长度,或在正位X线透视下,以髓内钉的直径为参照确定螺钉的长度。或者使用系统特有的深度测量计。

•拧入锁钉后,侧位Ⅹ线透视确定螺钉穿过锁孔。对于大多数骨折,应使用2枚远端锁钉。

•某些髓内钉系统可以使用前后向远端锁钉。此时,需在正位X线透视上获得正圆。注意不要损伤胫前肌腱、伸踇长肌或邻近的神经血管。仔细运用该项技术可以在前后向远端锁钉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小心保护软组织及在钻孔和拧入螺钉时进行回撤对防止软组织损伤或者螺钉头干扰胫骨前方皮质是至关重要的。在上述过程中,使用钻套可以很好地保护周围的软组织。

•在锁钉前,检查骨折有无分离。如有分离,应先行远端锁钉。目前,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骨折类型,在置入锁钉过程中,一些髓内置入物可以实现轴向加压。

•远端锁钉后,X线透视下观察骨折部位,小心回敲髓内钉使骨折断端嵌插。在去除髓内钉插入装置之前一直保持屈膝位,以避免损伤髌骨周围软组织。

•大多数骨折应使用静态锁钉。粉碎轻微的骨干横行骨折可采用动态锁钉,而粉碎性骨折或干骺端骨折应进行静态锁钉。如果对骨折稳

定性有疑问,则采用静态锁钉。在锁钉之前,髓内钉可能不足以防止不稳定骨折的错位,因此,在近端和远端锁钉完成之前维持骨折的准确复位至关重要。

•技术上的改进减少了近端1/3骨折对线不良的发生率。如果不在骨折床上进行穿钉固定,手法复位可能更加自由。

•为防止外翻,在正位X线透视影像上使入口平行外侧髁间棘,并位于髓腔中心。可以使用髌腱外侧切口。

•为防止向前成角和移位,可将入口略微移向近端和后方,使其更加垂直,与胫骨前方皮质平行。近端锁钉时伸直膝关节可以放松髌腱的牵拉,从而防止向前成角。不过,要伸直膝关节以避免软组织撞击,许多髓内钉系统必须取下插入夹具。

•Tornetta等建议,对穿钉固定胫骨近端1/3骨折时,应使膝关节处于半伸位(屈曲15°)并在内侧髌旁切开2/3关节囊,将髌骨牵向外侧。此项技术可以防止入口由内侧指向外侧,并允许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进行近端锁钉。如使用弯曲部分更靠近近端的髓内钉,可减小骨折近端前移的危险性。而相互垂直的近端斜行锁钉较单平面由内向外的锁钉更能抵抗内翻和外翻成角。半伸直位髓内钉通过髌上入路也已被描述并获得了普及,这一技术采取距髌骨上极约2横指处沿中线切口,伸膝装置沿其纤维走行锐性分离,尤为重要的是使用髌上特殊设备保护髌股关节,套简和导针应无创伤地置入髌骨后方,允许股骨滑车作为引导将设备定位于与胫骨髓腔方向一致,接着按前述方法依次置入导针、扩髓和置入髓内钉。

•不同于骨干骨折,由于髓内钉穿过较宽的胫骨干骺端,因此不可能使骨折“自行”复位。穿钉前准确复位有助于减少对线不良的危险。可以在内侧使用AO牵引器,或如 Benirschke等描述的那样经有限切口复位加单皮质钢板固定来完成复位。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开放性骨折。

•如Krettek等所述,对线不良也可用阻挡螺钉预防。畸形被过度矫正,在畸形的凹面由前向后拧入阻挡螺钉。螺钉可以有效地减少干骺端的直径,机械性阻挡髓内钉,通过创造一个人工的“骨皮质”增

加稳定性,进而防止成角畸形。阻挡螺钉也可用于防止远端干骺端骨折的对线不良。

术后处理

•患肢最初置于可卸式夹板内,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对于不配合的患者或骨折固定不稳定者,为确保骨折稳定,戴髌腱支撑支具或矫形支架直至骨折充分愈合。

•如果轴向稳定性好,则允许进行非受限制的负重锻炼(如骨干横向骨折);而针对轴向不稳定骨折和近端或远端干骺端骨折,则在早期骨痂出现(4~6周)前应限制负重,然后依耐受情况再逐渐增加负重锻炼。

•不需要常规取钉,但对于因内固定突出而疼痛者可能需要取钉以缓解疼痛。

•通常在伤后至少12~18个月取钉,此时所有骨折线消失,骨皮质已经完全重建。

•相反,取出产生症状的交锁螺钉也很普遍,一旦骨折充分愈合及骨折部位已稳定则可取出。

▲ 应用髓内钉固定胫骨开放性骨折

手术技巧: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

手术技巧: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胫骨髓内钉技术最早是由Kuntscher 首先提出并应用的,由最初的90°屈膝位到现在的膝关节微屈位,这样可使胫骨近端进针点得到充分暴露,使得在屈曲位进针相对更容易。胫骨髓内钉有髌韧带切开和髌韧带旁两种常见的手术入路。这样,髓内钉的入点和方向就非常明确。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SPN)是标准的髌下入路的另外一种可选择方法。最近,由于髌上入路的适应证相对更广,越来越多骨科医生倾向于选择髌上手术入路。David 医生总结了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手术风险等,文章最近发表在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上。 适应证: 髌上入路是半伸膝位的一种改良的胫骨髓内钉手术入路。在半伸膝位经髌上入路行胫骨髓内钉术的优势有很多,但是缺点也不少。部分手术医生习惯使用SPN 治疗除胫骨近端1/3 关节外骨折外的所有胫骨骨折。SPN 的适应证有: 1. 胫骨干粉碎性或节段性骨折; 2. 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 3. 原已存在屈曲受限的髋关节或膝关节发生骨折(如髋关节退行性变或融合、膝关节骨关节炎)或不能屈膝或屈髋(如髋关节后脱位、同侧股骨骨折); 4. 胫骨骨折合并髌下肌腱处皮肤损伤; 5. 胫骨过长的患者发生胫骨骨折(当胫骨长度超过透视可穿过的三角架的长度时,胫骨近端通常很难在透视下显示)。 半伸膝位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中段骨干和远端骨折的优势在于复位简单和透视方便。这种方法使得胫骨全长可以获得很好的支撑,无需手法复位即可轻松完成矢状位的骨折复位(图1,2)。这样就不需要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助手来协助完成髓内钉技术。 图1:髌下入路髓内钉技巧的典型体位:在透视 可穿过的三角架上膝关节呈屈曲位。但这个体位 可加重骨折块对线不良,需要额外的复位技术进 行骨折复位。

胫骨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胫骨骨折交锁钉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一、麻醉方式:硬膜外麻 二、手术体位:仰卧位 三、手术切口:胫前正中纵切口 四、消毒范围:周围消毒,上下各超过一个关节 五、铺巾要求:铺无菌巾由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完成。铺巾前,洗手护 士穿戴手术衣手套,医生操作分两部分,未穿手术衣未戴手套时由洗手护士协助铺巾,治疗巾按下一对一上一近顺序大小双层单后,医生双手臂重新消毒一次,穿戴好手术衣手套,铺孔巾。①双层中单1块,铺于术侧肢体下方;②对折治疗巾1块,由上至下围绕上臂或大腿根部及止血带,1把布巾钳固定; ③大单1块,铺盖台布上;④折合中单1块,包裹术侧肢体末端,无 菌绷带包扎固定;⑤大单1块,铺盖上身及头架,2块大单连接处用2把布巾钳固定;⑥铺孔巾1块,术侧肢体从孔中穿出. 六、器械布类准备:基础包,消毒盆,手术衣,无菌俊,外包布,腹包,中单, 小骨包,交锁髓内钉器械,电钻,针盒 七、一次性物品:留置针20#,三通旋塞,无菌棉枝,慕丝线(2-0,3-0),刀片 (20#、11#),抗菌薄膜,电刀笔及擦,吸引管,引流瓶,无菌绷带,各型号手套 八、护士配合

1、提前15分钟洗手,摆好器械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数目,递消毒铺巾,贴薄膜。 2、固定电刀吸引管,铺2块干血垫切口两《1备术者拭血. 3、术中主动、迅速、正确地传递器械及物品,暂时不用的器械物品擦干血迹及时收回. 4、手术中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并监督手术台上人员执行,保持器械台整洁、干燥,无菌巾一经浸湿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加盖无菌巾. 5、手术中增加的器械、纱布等物品时应立即清点并核对登记. 6、密切注意骨科器械的螺钉,钢板未用时需用干净血垫包好. 7、冲洗切口,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逐层缝合切口. 九、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1、与病房护士交班,接病人入室,过床,与麻 醉师 共同核对无误,协助麻醉后摆体位,约束固 定、注意 保暖,与术者、麻醉师三人核对患者资 料、手术部位,予患者心理护理。 2、手术开始前,巡回与洗手护士仔细清点器械, 详细记录于护理记录单,术中增加的物品要及时 记录、调节对灯,连接电刀.吸引管道。 3、认真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登记本。及时供 应台上所需物品 4、术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注意灯光配合, 准确及时执行口头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 持吸引器的通畅,根据术中情况,及时调节输液 滴速. 5、术中注意调节好室温给患者保暖。 6、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数目,及时、准确、 完整记录护理记录单,及植入物登记本。 7、手术结束后与麻醉师共同护送患者安返病房, 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 8、整理室间,做好物品归位。

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 髓内钉可以保护骨外血运,分散应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软组织剥离。生物力学优势在于轴向负载应力优于偏心固定的钢板,抗扭转力与钢板类似,允许早期负重。尽管有证据表明感染率、不愈合率及二次手术与钢板固定相同,使用髓内钉固定仍有增加畸形发生率的趋势。胫骨远端骨折还是推荐使用髓内钉,这样可减少软组织剥离并允许早期负重。 ◈第二步:周详的术前计划 包括患者特点、手术时间、标准内植物及配套器械、手术体位、透视体位和要得到所需要的影像、手术入路、复位技术和最终固定方式。为防备使用髓内钉出现术前未预见到的复杂情况,术前计划中还要包括备用手术方案,推荐准备钉板系统,不用依赖牵引固定辅助装置就可以立刻派上用场。 ◈第三步:正确的复位标准 胫骨远端干骺端并不是直的,是一个斜坡,单纯的牵引复位很难奏效,以下技巧可以提高复位成功率: ❶手术目标是通过骨折复位固定恢复下肢的长度、对位对线和纠正肢体远端的旋转。骨折越靠近远端粉碎越严重,最终复位情况就越难确定,尤其是在使用小像场透视的情况下。因此如果对于是否复位成功不能确定,推荐进行健侧肢体的正侧位透视。如果很难判断肢体长度,也可在手术室进行评估。在无菌消毒铺单前进行对比,或在消毒铺单后在手术中对比。术中的影像学评估可使用胫骨全长胶片。术中

评估整个肢体的对位对线可在患者仰卧位使用透视和不透光的物品(如格尺或电刀线)。 ❷简化透视的技巧。患肢适当垫高,侧位也可以采用4字位。 ❸术中减少操作疲劳。使用通用牵引辅助设施,维持肢体复位和长度,无需医生术中持续人力牵引维持。胫骨远端及近端置入Schanz 针进行牵引容易控制骨折复位。确保近端的Schanz针位于矢状面侧位相偏后,防止干扰髓内钉的置入;远端针尽量往远端放置以避免防碍髓内钉的进钉通道。Schanz针在正位透视与关节平行以便参考,安放牵引杆尽量靠后在侧位透视时不遮挡视线,以方便观察。或者胫骨两端穿针以临时外固定架进行固定形成矩形构架以便复位,同样Schanz 针应避免防碍髓内钉的进钉通道。 ◈第四步:使用适当的辅助方法达到复位标准 如果良好的对位和牵引不能完全纠正骨折畸形,要考虑使用这些辅助装置。 1导丝置入置入导丝至远端正确位置,可使用器械辅助置入导丝,或者将导丝头端适当预弯 2如果间接复位不奏效,应考虑以下辅助方法 ◎ 经皮使用尖嘴复位钳复位闭合骨折使用尖嘴复位钳的点对点钳夹复位效果良好,特别是螺旋及斜行骨折。微创经皮放置尖嘴钳,提供骨折块间的加压。保持复位,直到髓内钉置入指定位置 ◎ 单皮质钢板临时固定复位常需要切开直视下复位,需要刚性强的钢板(小型片状钢板或加压钢板均可),可弯曲钢板和管状钢板无法维持复位。钢板贴近骨骼,需避开髓内通道,单皮质锁定钢板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 阻挡钉阻挡钉可以在导丝放置前,扩髓时,置钉时放置。阻挡钉可以缩窄髓腔内的髓内钉通道。有利于修正成角,使导丝和内植物沿正

手术技巧: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

手术技巧:髌上入路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骨折 胫骨髓内钉技术最早是由Kuntscher 首先提出并应用的,由最初的90°屈膝位到现在的膝关节微屈位,这样可使胫骨近端进针点得到充分暴露,使得在屈曲位进针相对更容易。胫骨髓内钉有髌韧带切开和髌韧带旁两种常见的手术入路。这样,髓内钉的入点和方向就非常明确。 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SPN)是标准的髌下入路的另外一种可选择方法。最近,由于髌上入路的适应证相对更广,越来越多骨科医生倾向于选择髌上手术入路。David 医生总结了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手术风险等,文章最近发表在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上。 适应证: 髌上入路是半伸膝位的一种改良的胫骨髓内钉手术入路。在半伸膝位经髌上入路行胫骨髓内钉术的优势有很多,但是缺点也不少。部分手术医生习惯使用 SPN 治疗除胫骨近端 1/3 关节外骨折外的所有胫骨骨折。SPN 的适应证有: 1. 胫骨干粉碎性或节段性骨折; 2. 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 3. 原已存在屈曲受限的髋关节或膝关节发生骨折(如髋关节退行性变或融合、膝关节骨关节炎)或不能屈膝或屈髋(如髋关节后脱位、同侧股骨骨折); 4. 胫骨骨折合并髌下肌腱处皮肤损伤; 5. 胫骨过长的患者发生胫骨骨折(当胫骨长度超过透视可穿过的三角架的长度时,胫骨近端通常很难在透视下显示)。 半伸膝位胫骨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中段骨干和远端骨折的优势在于复位简单和透视方便。这种方法使得胫骨全长可以获得很好的支撑,无需手法复位即可轻松完成矢状位的骨折复位(图1,2)。这样就不需要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助手来协助完成髓内钉技术。

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技巧

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技巧 由于胫骨部位特殊,容易受到损伤,从而成为最常遭受骨折的长骨。对于不适用闭合治疗的骨折,可采用钢板螺钉固定、髓内固定(交锁髓内钉)或外固定器治疗。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手术技巧。 骨折床 •如若使用骨折床,在摆放体位前穿入跟骨牵引针。 •令患者仰卧,屈髋45°,屈膝90°。 •在腘窝近侧放置一个衬垫舒适的横梁,维持股(大腿)的屈曲位,合适的衬垫可减少神经压迫性损伤的危险。 •将跟骨牵引针固定在骨折床的牵引装置上,在电视透视下牵引使骨折复位。 •如确认骨折能够复位,放松牵引以减少牵引所致的神经损伤的风险。 •进行肢体准备和铺巾,充分外露膝关节至髌骨上方,远端足以安放胫骨远端锁钉。在做好髓内钉入口后再行牵引。 ▲ 患者仰卧,应用跟骨牵引针或专门的足部固定器牵引 标准手术台 •如果使用标准手术台,患者取仰卧位,股后方放个垫好的长枕,维持股部在屈曲位。 •需要一位熟练的助手辅助骨折复位,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帮助支

撑肢体。 •可使用一个股骨撑开器或双针外固定架协助维持复位。在膝关节下1cm及踝关节上1cm处各穿入1枚 Schanz针。近端针必须穿入在胫骨髁的后部,以避开髓内钉的通道。 旋转的测量 •在插钉之前,用 Clementz所描述的方法测量旋转程度。测量健肢胫骨扭转的量:膝关节充分伸直,C形臂Ⅹ线机摆成侧位,使射线与地面平行。 •旋转小腿直至看到股骨远端真正的侧位图像,即2个股骨髁准确地重叠在一起,维持膝和足于此位置,将C形臂X线机转至前后位,使投照与地平面垂直,透视踝关节。 •转动C形臂X线机直至看见内踝内面的切线位影像,这是踝关节的参照线。 •将X线向头侧倾斜5°,使踝关节影像更为清晰。将所要显示的结构置于X线投照的中央。 •胫骨的旋转量等于踝关节参照线和地平面垂直线的夹角。例如,如果C形臂X线机由垂直位向外旋转10°能观察到内踝的切线位,则胫骨旋转量为10°。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髂崤、髌骨与第2趾列的连线来确定胫骨的旋转对线。 •密切关注手术操作可明显减少穿钉后并发症的风险。 置入髓内钉 •在髌韧带内侧做一长3cm的切口,自胫骨结节并向近端延伸,建立入口。为了在扩髓和穿钉时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可以仅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向近端进一步延伸切口。 •用带螺纹的导针钻穿前方干骺端进入髓腔,在合适的软组织保护套筒内,将导针在多平面成像指引下植入正确的开口位置,在前、后位X线透视下,该部位位于胫骨近端斜坡的中央,在侧位图像上位于

骨科基础详解胫骨骨折的七种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

骨科基础详解胫骨骨折的七种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 解剖 胫骨居小腿内侧,是粗大的长骨,为小腿主要承重骨。分一体两端。 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上前各有上关节面,与股骨髁相关节。 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外侧髁后下方有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上端前面的隆起称胫骨粗隆。 内、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于体表均可扪到。

胫骨体呈三棱柱形,较锐的前缘和平滑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小腿骨间膜附着,称骨间缘。后面上份有斜向下内的比目鱼肌线。 体上、中1/3交界处附近,有向上开口的滋养孔。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下方的突起称内踝。下端的下面和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面与

距骨相关节。下端的外侧面有腓切迹与腓骨相接。内踝可在体表扪到。 由于皮下组织和肌肉较薄弱,血供较差,胫骨挫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 外侧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 外侧胫骨平台前外侧入路可以安全地显露外侧胫骨平台,主要用于:1、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植骨术。3、骨髓炎的治疗。4、肿瘤的活检和切除。5、胫骨近端截骨术。6、切取植骨块。 覆盖胫骨近端的软组织仅由皮肤和皮下的筋膜构成,比较薄和纤细。此区域软组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为严重的肿胀或者出现水疱,尤其是在高能量的交通伤后更容易出现。 术前仔细评估软组织的质量非常重要,此区域骨折的治疗经常推迟至肿胀消退、软组织修复完整。胫骨前外侧入路优于前侧入路是因为前外侧入路处的皮肤不是直接覆盖在骨面上。 患者体位: 患者仰卧于可进行X线透视的手术台上,患肢膝关节下方放置一稳定的楔形物以使膝关节屈曲60°(图1)。患侧臀部放置小垫以纠正下肢轻微的外旋。这样可以确保髌骨位于正前方。通过抬高患肢3~5分钟或者使用软橡皮带驱血,然后止血带充气。

清晰多图!讲清胫骨骨折,髌上髓内钉技术

清晰多图!讲清胫骨骨折,髌上髓内钉技术本文要点 胫骨骨折的髓内钉技术:通过髌上、经关节入路,膝关节屈曲20-30°,并使用特定的保护管来保护关节内结构。 01胫骨髓内钉:入路与对位、膝前痛 胫骨骨折髓内钉的手术入路很重要,以便通过正确的入口点插入髓内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关节内膝关节结构的损伤,并实现最佳骨折复位和正确的进钉。 胫骨干骨折的经典入路是髌下正中或髌下旁入路。尽管这些方法适用于中段骨折,但在更近端的骨折中,术后外翻、前部或合并畸形经常发生。 胫骨近端骨折的对位不良主要原因是膝关节屈曲时股四头肌腱的牵拉以及植入物插入过程中,钉尖和胫骨后皮质之间的机械冲突引起的畸形。髌骨还阻止了在矢状面上的轴向进钉(图1a,b)。因此,另一种常见的进入点的方法是通过内侧髌旁切口,该切口导致稍微从内侧到外侧的钉插入(图 1c和 2)。随着钉进入骨折远端的髓内管,近端部分倾斜成外翻(图2)。最后,前室肌肉的静息张力对外翻有轻微的贡献(图 3)。 图1 a,b使用传统的髌下入路,髌骨阻止了钉的轴向进入,导致前尖矢状面对齐和外翻冠状面对齐的常见畸形。c 使用髌旁入路进行髓内

钉对齐。 图2 通过髌旁内侧切口接近进入点导致稍微内侧到外侧的钉插入。随着钉进入骨折远端的髓管(a),近端部分倾斜成外翻(b)

图3 前肌室的静息张力 ( a ) 产生微妙的外翻排列 ( b ) 将胫骨进钉在更伸展的位置有助于避免与严重的术中膝关节屈曲相关的并发症。Gelbke、Jakma等人在 2010 年描述了该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在几乎笔直的肢体位置钉入胫骨可以简化骨折操作和复位。透视在技术上变得更容易执行。据报道,髌上钉的透视时间显着短于髌下钉。此外,与髌下钉相比,这种方法的钉子插入角度(在矢状面上)更平行于胫骨的纵轴;这可以防止钉尖和后皮质之间的机械冲突,从而促进骨折复位。 术后膝前疼痛是一个相关问题。据报道,50-70% 的骨折患者会出现膝前疼痛,只有 30% 的患者在移除内植物后疼痛缓解。据估计,髌腱和Hoffa 脂肪垫的入路相关疤痕形成是术后膝关节疼痛的潜在来源。此外,髌上入路避免了传统的切断隐神经髌支分支的切口,从而避免了膝前麻木和感觉迟钝(图4)。将钉子穿过股四头肌腱,从而使髌腱完好无损,似乎可以显着降低术后膝关节疼痛率。 图4 隐神经与胫骨顺行钉不同入路的关系

骨科精读髓内钉阻挡钉的应用技巧,这些你都知道吗?

骨科精读髓内钉阻挡钉的应用技巧,这些你都知道吗? 一、阻挡钉来源 阻挡钉的来源:一种道路交通设施 阻挡钉:阻挡钉又名Poller钉,Blocking screw.它并不是一个医生的名字,而是起初用来阻挡车辆过往的柱子。 Donald 等在 1983 年首次在临床报道中提及“阻挡钉”一词,但其内容描述的是髓内锁定钉在成角骨折中的使用。 1999年,Krettek等介绍了髓内钉周围置入阻挡钉这一慨念,在胫骨骨折伴有近端或远端的骨折块时,使用交锁钉后,再使用阻挡钉有利于骨折轻松对线并避免后期轴线对位不良的发生。 二、骨科中的阻挡钉 阻挡钉定义

应用于髓内钉外的非锁定钉,用以改善骨折复位,增强髓内钉固定效果的技术。其主要结合交锁髓内钉使用,用于阻挡髓内钉在左右或前后的移动,使“骨-内固定复合体”变得稳定的特殊作用的螺钉。 为什么要使用阻挡钉 Krettek等发现长管状骨干干骺端单独使用髓内钉治疗时,锁钉由内向外置入难以保证矢状面上骨折块的稳定,因髓内钉主钉的直径与干骺端髓腔直径大小存在差异,主钉与髓腔皮质没有紧密相连,在冠状面上主钉在髓内钉可以左右滑动,因此“骨-内固定复合体”变得不稳定,最终导致对位对线不良的发生。另外,阻挡钉还可以用来复位,纠正骨折断端的成角和移位。 Krettek等人在骨折同侧置入两枚阻挡钉以纠正无扩髓髓内钉置入后的成角移位。因为现代髓内钉均为扩髓的髓内钉,远端的骨折匹配较好,现基本只需置入一枚阻挡钉即可。(下图) 机械力学特点 髓内钉进针点和髓内钉针尖分别是骨折稳定的第一点和第二点,髓内钉阻挡技术通过增加稳点第三点来获得骨折的稳定。 下图1、2、3处分别代表髓内钉固定的三个稳定点。

胫骨顺行髓内钉手术入路

1.Skin incision 皮肤切口 Make a longitudinal skin incision from lower pole patella to the tibial tuberosity. The incision is centered over the patellar ligament. 作一个起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的纵行切口。位于髌腱上方。

2.Relationship to patellar ligament 与髌腱关系 The patellar ligament can either be split in the middle, or retracted after dividing the fascia on either the medial or lateral side. The entry site should be centered over the tibial medullary canal。 可以从髌腱中间或内侧(外侧)切开进入,最好位于骨髓腔上方。

3.Mobilizing the fat pad 移动脂肪垫 Identify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tibial plateau and release the retro-patellar fat pad from the tibia. Move it posteriorly without opening the knee joint. 确定胫骨平台前侧边缘,从胫骨前上显露分离髌下脂肪垫,将其向后推,不要打开膝关节囊。

胫骨逆行髓内钉进针点技巧

胫骨逆行髓内钉进针点技巧 【最新版4篇】 《胫骨逆行髓内钉进针点技巧》篇1 胫骨逆行髓内钉是一种用于治疗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该方法需要将髓内钉逆行插入胫骨骨髓腔内。进针点的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技巧: 1. 进针点应选择在胫骨结节近端1.5cm 处,此处为胫骨骨髓腔的最宽处,易于插入髓内钉。 2. 进针时应该保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完整性,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 3. 在进针前,可以使用X 线片确定胫骨骨髓腔的直径和长度,以便选择合适的髓内钉。 4. 在进针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髓内钉与胫骨纵轴平行,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 5. 如果遇到骨折碎片,应该停止扩髓,将髓腔锉推过骨折碎片处,再继续扩大髓腔。 6. 在插入髓内钉时,应该注意调整旋转和短缩移位,以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 7. 在术后处理中,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活血化瘀药物,以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对于开放性骨折,应该在术后切口内放置引流条,以排出渗液和血肿。 《胫骨逆行髓内钉进针点技巧》篇2

胫骨逆行髓内钉是一种用于治疗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该方法需要通过进针点将髓内钉插入胫骨骨髓腔内。以下是一些进针点的技巧: 1. 进针点选择:进针点应选择在胫骨结节近端1.5cm 处,此处为胫骨骨髓腔的最宽处,便于插入髓内钉。 2. 皮肤切口:在进针点处作长约3cm 的纵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将韧带拨向外侧。 3. 开髓器开口:使用开髓器在胫骨结节近端约1.5cm 处开口,开口处应与髓腔纵轴平行,避免损伤周围软组织。 4. 导针插入:在开口处插入导针,小腿持续牵引,确保导针顺 利通过骨折线直到骨折远端。 5. 髓腔锉扩髓:使用7-10mm 的髓腔锉插入髓腔,扩充胫骨中段狭窄部位髓腔,并通过骨折线直到骨折远端。如有骨折碎片,应停止扩髓,将髓腔锉推过骨折碎片处,进入远端骨干再扩大髓腔。 6. 髓内钉插入:将选好的髓内钉连接打入器,并将髓内钉套上 导针逐渐打入胫骨骨髓腔。当髓内钉接进骨折处时,应在X 线透视 下重新整复骨折,然后将髓内钉打入骨折远端。 7. 锁钉:在瞄准器下锁进远端锁钉,如果因以瞄准器直接瞄准 钻孔放置锁钉困难,可以采用徒手“瞄准法”。即仅用床旁的 C 型臂 X 线机直接于侧位上透视,待横锁钉孔呈正圆形时再定位钻孔,经证实其通过钉孔后测量长度攻丝后拧。近端交锁:观察并调整旋转及短缩移位,近端瞄准器下锁进近端锁钉,安置尾帽,冲洗缝合伤口。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损伤

胫骨远端骨折髓内钉固定难?4大技巧轻松搞定

胫骨远端骨折髓内钉固定难?4大技巧轻松搞定 胫骨远端骨折在未累及关节面时,治疗相对简单。如果骨折线靠近踝关节,在选择髓内钉治疗时的复位和固定都是不小的难题。今天我们就胫骨远端骨折髓内钉术(成功或补救)的手术窍门做一个梳理。 术前一套“备胎” 常规的术前准备自不必多说,但为了防止术中使用髓内钉出现意外状况(比如隐性骨折线无法置锁定螺钉,或者人为失误加重骨折使无法固定等),建议准备一套螺钉、钢板备用。 成功复位的4个要点 由于胫骨远端干骺端斜行的解剖特点,简单的牵引不一定能很好地使其复位。以下要点有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1.术前或术中拍摄健侧肢体的正侧位片,对比判断患侧骨折复位情况。如果很难判断肢体长度,可在手术室进行评估,术中的影像学评估可使用胫骨全长胶片。 2.采用半屈膝位,利于置钉和透视。 3.使用牵引器维持肢体复位和长度,无需医生术中持续人力牵引维持。 4.在胫骨远端和近端置入Schanz螺钉帮助骨折复位。确保近端的Schanz针位于矢状面侧位相偏后,防止干扰髓内钉的置入;远端针尽量往远端放置以避免防碍髓内钉的进钉通道。 辅助复位和固定的7个细节 1. 在放置导针时需将导针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可合理的利用金手指等辅助器械;若无这类器械,可考虑将导针头端适当弯曲,这样可以更好地穿过骨折断端。胫骨外侧骨皮质更平坦,可以作为参考。在

前后位片上,胫骨远端中心点在胫骨穹隆终点偏外一点,认识到这点对获取争取的位置非常重要。 2.对螺旋形及斜行骨折使用皮尖嘴复位钳以置入髓内钉,经皮点状复位钳在骨折复位过程中非常有效(图1)。 图1 经皮Weber钳复位斜位片(图A和B)提示相对简单的胫骨远端骨折,适合透视下经皮微创尖嘴钳复位,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小3.切开复位时使用单皮质固定的刚性钢板(小片状型或加压型钢板)

股骨干骨折治疗策略:髓内固定手术技术

股骨干骨折治疗策略:髓内固定手术技术 股骨干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管状骨,此类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6%,多发生于20-40岁青壮年,其次为10岁以下儿童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成人发病比例有增多趋势男多于女,约2.8∶1。 股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3、中1/3和下1/3骨折。各部位由于所附着的肌起止点的牵拉而出现典型的移位。在上1/3骨折,由于髂腰肌臀中、小肌和外旋肌的牵拉,使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方向移位;远折端则由于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后方向移位;由于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及内收肌的共同作用而向近端移位。股骨干中1/3骨折后.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使骨折向外成角。下1/3骨折后,远折端由于腓肠肌的牵拉以及肢体的重力作用而向后方移位,又由于股前、外、内的肌牵拉的合力,使近折端向前上移位,形成短缩畸形。股骨干骨折移位的方向除受肌肉牵拉的影响外,与暴力作用的方向、大小、肢体所处的位置.急救搬运过程等诸多因素有关。 股骨干不同部位骨折移位方向:(1)股骨干上1/3骨折;(2)股骨干中1/3骨折;(3)股骨干下1/3骨折。AO分型A型骨折:简单骨折;A1型为简单螺旋形骨折;A2型为简单斜形骨折;A3型为简单横断骨折。 B型骨折:合并一附加的骨折块:楔型或蝶形的骨折块;B1型是螺旋楔形骨折;B2型为弯曲楔形骨折;B3型是粉碎楔形骨折。 C型骨折:多段骨折:C1是螺旋复杂骨折,C2是多段复杂骨折;C3是不规则复杂骨折。 保守治疗以下病例选择非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常因产伤导致,可采用患肢前屈用绷带固定至腹部的方法,一般愈合较快,即使有轻度的畸形愈合也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后果。 •4 岁以下小儿:不论何种类型的股骨干骨折均可采用Bryant 悬吊牵引,牵引重量以使臀部抬高离床一拳为度,两距离应大于两肩的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

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技巧-丁香园 胫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现在的手术方法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来自美国Geisinger Health System 的Raveesh Daniel Richard 和University of Utah 的 Erik Kubiak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并发表在 Orthop Clin N Am 杂志 2014 年第 45 期上。 解剖 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是指那些骨折线距离胫距关节面 4cm 以内的骨折。当骨折线未累及胫距关节面或虽累及关节面但无移位的骨折,则视为关节外骨折。 从胫骨干至胫骨远端,胫骨的横断面形状由尖端向前的三角形逐渐变成类圆形。和骨干相比,干骺端的骨皮质明显更薄,其中央的皮质更是为松质骨所替代,这就给螺钉固定带来了难度。 松质骨密度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和活动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50 岁以下的患者骨量较好,对螺钉也有着更好的把持力。胫骨髓腔呈近似沙漏的形状,即为一个骨干窄而干骺端宽的结构,而膨大的干骺端又会对髓内钉的固定造成影响,此时髓内钉和髓腔间的匹配度完全取决于骨干中部几厘米长的峡部。 腓骨位于胫骨外后方,其远端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形成下胫腓关节,该关节处的下胫腓韧带和远端骨间膜使得高能量损伤常使腓骨受累,但另一方面,下胫腓关节对于骨折愈合又非常重要,保持腓骨的完整有利于对胫骨骨折进行复位。 胫骨远端的血供主要有两个来源。胫骨皮质的外 1/10 至 1/3 的血供源于胫骨前后动脉分支分布于胫骨内侧皮质骨膜的血管网,而胫骨皮质内2/3 的血供则源于胫后动脉分支形成的骨内营养动脉。在多段骨折的情况下,骨内血供可能受损而仅靠骨外维持血供。因此在行内固定手术时,如果过多剥离骨膜就有可能损伤残留的血供,进而导致包括骨坏死等在内的并发症。

AO技术:髓内钉的置入与复位技术

AO技术:髓内钉的置入与复位技术 一、髓内钉置入技术 (一)手术入路和进钉点的准备 很多教科书推荐对髓内钉手术采用相对长一些的手术切口。对非扩髓髓内钉,因为下面3个原因,切口可以小一些: •进钉点可以不用直视来寻找。 •不需广泛显露以便扩髓时保护软组织。 •临床观察发现只使用切口的最近端的部分。 已经发展出戳创切开技术,用于股骨和胫骨髓内钉手术。两者都必须注意,应该让切口和髓腔的轴线在一条线上,不要距离骨头上选定的进钉点太近(图1、2)。

这些比较小的切口可以减少出血量,并降低股骨大转子尖异位骨化的风险。 (二)股骨顺行髓内钉的进钉点准备 准确的进钉点对髓内钉手术至关重要。 做股骨顺行髓内钉手术时,将髋关节屈曲内收便于到达大转子,可以缩短手术切口的长度,在肥胖患者尤为有用。触摸大转子、股骨外侧髁,可能的时候包括股骨干,必要时予以标记。沿着股骨的弧度向近端画一条线。在股骨大转子尖近侧约10cm处做一3-5 cm的刀刺切口,方向朝向大转子(图1 ) 。这样就可以与手术器械一起放入一根手指进行触摸。切口不要太偏后,因为有报道髓内钉手术后出现外展肌力弱。根据所使用髓内钉的设计,选择不同的进钉点(梨状窝、大转子尖等) 。这些在每一例患者必须考虑到。 很少有人第一次尝试就能将进钉的导针在两个平面上都放到完美的位置,尤其是在股骨。此时,可以用第一根导针作参照,放第二根导针。一旦认为进钉点和方向都很好,就可以将位置不满意的导针取

出(图3)。在用13mm空心钻头作进钉点的准备时,用套袖保护软组织。 (三)股骨逆行髓内钉的进钉点准备 在进行逆行股骨髓内钉手术时,屈曲膝关节约30°。使用透视,将导针与股骨远端骨干髓腔的中线放到一条直线上,在这条线上做刀刺切口,在保护套袖保护下将克氏针经髌韧带或经髌韧带内缘插到股骨远端。同时还要在侧位透视下确认克氏针的位置。必须注意后交叉韧带的起点,不要伤及。侧位的重要标记是Blumensaat线,它是一条硬化线,代表股骨髁间窝穹顶的骨皮质。 (四)胫骨顺行髓内钉 将膝关节完全屈曲,在胫骨髓腔延长线上做一15-20mm的刀刺切口。切口起自髌骨下极,经髌韧带(或髌韧带内缘),依次将各层切开,到骨面(图2)。用进钉点导针的尖端可以很容易找到胫骨近端的前缘。

胫骨髓内钉手术记录

胫骨髓内钉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填写手术日期) 手术医生:(填写手术医生姓名) 助理医生:(填写助理医生姓名) 手术名称:胫骨髓内钉术 手术经过: 1. 患者被置于麻醉状态后,采取俯卧位。 2. 患者胫骨正中部位进行消毒和覆盖无菌巾。 3. 根据术前测量,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胫骨髓内钉。 4. 切口定位:在胫骨经脆直骨的最低点切开1.5cm皮肤,由钝性分离方式将皮下组织暴露。 5. 通过针尖穿刺法定位胫骨髓腔入口。 6. 用电钻作为切骨工具,逐渐扩大骨孔到针的外径大小。 7. 钢针入骨:根据预定位将胫骨髓内针小心地插入骨髓腔,确保针的位置正确。 8. 确认骨髓内针的位置和长度,保证骨折的稳定性。 9. 关节固定: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切口处安装外固定器或外科钢板。 10. 术中全麻下,患者稳定,无异常情况发生,手术顺利完成。 11. 结束手术后,伤口处留置引流管,并缝合皮肤。 12. 切口处覆盖消毒敷料,并固定。 术后处理: 1. 患者转入恢复室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2. 术后镇痛治疗,给予抗感染药物预防。 3. 术后48小时内,患者进行X光片检查,确认胫骨髓内钉的位置。 4. 切口处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敷料,并监测引流情况。 5. 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6. 术后2周拆除引流管,如果创面愈合良好,可以拆除缝线。 7. 如果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术后随访: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术后随访,随访内容包括: 1. X光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胫骨髓内钉的位置。 2. 创口状况: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和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3. 功能恢复:评估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 4.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合适的康复锻炼和力量训练。 5. 并发症:关注是否出现血栓、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 备注: 在手术中,医生和助理医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安全和 术后恢复。详细记录手术步骤和处理过程,便于术后随访和病情评估。

[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筋骨交锁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筋骨交锁髓内钉 胫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由于胫骨特殊的血供特点(尤其是中下1/3的骨折)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骨折感染、骨折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的发生率较高。我科自2001年~2009年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骨的闭合性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69例,其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介于21~76岁,平均39.6岁,建筑伤21例,交通伤24,滑雪伤10例,扭伤6例,重物砸伤8例,患者均为闭合性胫骨骨折。 1.2 手术方法:患者采取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肢上气压气囊止血带,以减少术中出血。将患肢屈髋45°和屈膝80~90°,取髌韧带内侧纵切口长约5cm,向外牵拉髌韧带。置入点取在胫骨结节上,于平台下约0.5cm,用开口器锥孔扩大,左右旋转使刃口完全进入髓腔, 逐级扩髓直至比所选髓内钉大1号为止。根据健侧长度并结合X 线片选取合适的髓内钉及锁钉。将髓内钉和连接器固定确切后, 把髓内钉沿胫骨前臂打入髓腔至骨折远端, 用手轻锤患肢足跟或反向锤击把手,使髓内钉带动骨折远端断面向近端面加压,最后用瞄准器锁定近端螺钉。C 型臂X 线机透视髓内钉的位置及骨折的对位情况, 粉碎骨折亦可将大的骨块手法复位,满意后利用连接杆的瞄准器锁定2 枚远端锁钉, 将髓内钉向近端退拔, 至钉尾露出皮质小于0.5cm, 使骨折端稍加压, 然后锁定近端2枚锁钉。C 臂X 线机透视骨折端及髓内钉、锁钉的位置, 待满意后安上主钉尾螺帽, 逐层闭合伤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光谱抗生素,无需特殊外固定,术后3~5天患者可以进行小幅度的足趾、踝关节股及四头肌主

髓内钉解决方案

髓内钉解决方案 1. 简介 髓内钉是一种用于治疗骨折的医疗器械,通过将钉子插入骨髓腔固定骨折,促 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髓内钉解决方案是为了提供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和患者的快速康复。 本文将介绍髓内钉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手术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帮助 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2. 基本原理 髓内钉治疗骨折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插入一根钉子固定骨折,使骨髓腔稳定,并 提供支撑力,促进骨折愈合。钉子的选择和植入位置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髓内钉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钉子的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钉子。 - 钉子的植入:准确地插入 钉子到骨髓腔,并固定在骨骼中。 - 钉子的固定:使用螺丝、锁定系统等方式固定 钉子。 3. 手术步骤 以下是一般髓内钉手术的基本步骤,具体步骤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可 能会有所不同。 3.1 术前准备 在进行髓内钉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 - 做好术前 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 给患者充分的术前解释,包括手术的目的、 风险和预期效果。 - 安排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麻醉方式。 - 准备手术器械和 材料。 3.2 髓内钉植入 具体的髓内钉植入步骤包括: 1. 术中定位:使用X射线或其他影像学方法确定准确的骨折位置。 2. 钻孔:在骨折的近、远段钻孔,准备植入钉子的通道。 3. 钉 子植入:通过钻孔将钉子插入骨髓腔,根据需要使用螺丝或锁定系统进行固定。 4. 确认位置:使用影像学方法确认钉子的位置和固定情况。 5. 切口缝合:完成钉子 的植入后,进行切口的缝合,结束手术。

外科手术指导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手术

外科手术指导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手 术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适应症一、成人股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距关节8厘米以上者;或开放性骨折经及时的清创处理,全身情况较好者(儿童股骨干骨折禁用)。二、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影响肢体功能者。三、股骨干骨折不连接者,与植骨术同时进行。术前准备一、拍X线照片复查,选择髓内钉。二、新鲜骨折的伤肢,应放在勃郎氏支架上,进行皮肤牵引3—5天,减少伤员痛苦,防止伤肢短缩。手术步骤1.仰卧位,伤侧臀部垫高,伤肢放在屈曲内收位。以近侧骨折端为标志,作大腿外侧

纵切口,长约12厘米。切口在骨折近侧略短,远侧略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阔筋膜,分开股外侧肌,显露骨折端,清除积血(或肉芽组织)。尽量少剥离或不剥离骨膜。显露范围要便于检查和复位。2.将准备好的髓内钉,插向较细一侧的髓腔内,试测髓内钉的粗细是否合适。若无合适的髓内钉,或都较粗时,用持骨钳固定骨折端,并用与髓内钉粗细相同的钻头扩大髓腔,以防发生髓内钉打不进拔不出的困难。3.从近侧骨折断端打入导针,使导针尖端从大粗隆顶部穿到皮下,并在穿出部作纵行小切口,使导针尖端露于皮外。4.用持骨钳固定近侧骨折端,将髓内钉套在导针上,插到骨质。为适应股骨的生理弧度,髓内钉的拔钉眼应面向后侧。然后一面打人髓内钉,一面拔出导针。5.当髓内钉进到近侧骨折断端外0.5厘米左右时,拔除导针。助手用力牵引伤肢的小腿,术者用一个骨钩拉住髓内钉,另一个骨钩拉住远侧骨折端(若远侧骨折端有未游离的骨折片时,为免钩掉骨折片,可改用一条纱布带绕过远侧骨折端代替骨钩)复位。6.将骨折端整复到解剖对位时,用持骨器固定,继续将髓内钉打进远侧骨折端髓腔内,直到只剩拔钉眼露于骨外为止。7.髓内钉打进困难时,要仔细查出障碍的所在。无论障碍在近侧或远侧骨折端,都要从骨折端到髓腔狭窄部的骨皮质,用电锯纵行锯开;或钻一排纵行骨孔,然后从骨折端沿骨孔将骨皮质凿成一条纵行的狭窄的骨槽,以便继续打入髓内钉时能将髓腔狭窄部的裂隙撑开,顺利地打人髓内钉。8.打入髓内钉后,分层缝合两个切口。

胫骨髓内钉手术操作过程Word-文档

胫骨髓内钉手术操作过程 发表者:袁锋16098人已访问 新型胫骨髓内钉,有五种直径,分别为8、9、10、11、12mm,钉子的长度范围从24—36cm。钉子顶部以下60mm有一弯曲,方便钉子进入胫骨的近端前部。钉子的远端有一“斜坡”,这样便于插入,并且可以减少损伤后面皮质骨的机会。钉子远端的定位平台,扩大了腔骨骨折髓内钉的适应范围。由于有了较为完善合理的远、近端瞄准系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操作得当,远、近端瞄准均可避免使用X线。 以下是胫骨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简要操作说明ﻫ术前计划:ﻫ术前需拍摄健侧胫骨X线照片,可确定合适的钉子直径,扩髓量,以及严重粉碎性骨折所需的钉子长度。钉子长度应该足够从近端穿至远端骨骺的中心。同时备用长或短l5mm的钉,根据术中的情况,选择最佳长度的髓内钉。钉子直径大小的选择主要根据病人骨骼的大小和胫骨粉碎骨折的程度。扩髓与非指的是插钉技术而不是钉子本身。ﻫ病人体位: 病人仰卧于骨科床上,大腿远端下方加一个合适的垫物,使髓关节屈曲70度—90度;,内收10度-20度;膝关节屈曲80度一90度,踝关节处中立位。 手术途径: 横行切口,纵胫骨结节和关节面的中点为中心,做平行于膝关节面的横切轧长约5cm。手术纵行切口,为常用手术切口。以髌骨下极为中心,远端至胫骨结节,近端至髌骨韧带的内侧缘,将带牵向外侧。ﻫ手术入路:ﻫ胫骨髓内钉插入分前端入路和上端入路两种。如果使用前端入路,应尽量使入口接近上端,不超过胫骨平台前端边缘lcm处,否则可能损伤后部硬质骨,当采用上端入路时容易使胫骨钉与骨髓腔方向相对一致,从而易于进钉,不至损伤其它部位。 入路方法:ﻫ用弓形打孔器在选定的进钉点打孔,在打孔前用影像增强器确定打孔中心是否与髓腔一致,应尽量调整进钉点至合适位置,摇动打孔器,向髓腔方向推进,并尽量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