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篇1

一、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1.糖类的结构

糖定义为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有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类。

2.糖的生理功能

1摩尔的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O可释放2840kJ(679kcal)的能量,其中约40%转移至ATP,供机体生理活动能量之需。

一、糖的分解特点和途径

1.糖的分解在有氧和无氧下均可进行,无氧分解不彻底,有氧分解是其继续,最终分解产物是CO2、H2O和能量。

2.糖的分解先要活化,无氧下的分解以磷酸化方式活化;有氧下,以酰基化为主。

3.在动物和人体内,糖的分解途径主要有3条: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戊糖磷酸途径(葡萄糖→核糖-5-磷酸→CO2+H2O)。

二、糖酵解

(一)概念和部位

糖酵解(glycolysis)是无氧条件下,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有ATP 生成的过程。它是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涉及十个酶催化反应,均在胞液。

(二)反应过程和关键酶

1.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葡萄糖生成G-6-P,消耗一分子ATP。

己糖激酶(HK)分布较广,而葡萄糖激酶(GK)只存在于肝脏,这是第一个关键酶催化的耗能的限速反应。若从糖原开始,由磷酸化酶和脱支酶催化生成G-1-P,再经变位酶转成G-6-P。

2.G-6-P异构酶催化G-6-P转化为F-6-P。

3.磷酸果糖激酶(PFK-Ⅰ)催化F-6-P磷酸化生成F-1,6-DP,消耗一分子ATP。这是第二个关键酶催化的最主要的耗能的限速反应。

4.醛缩酶裂解F-1,6-DP为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平衡有利于逆反应方向,但在生理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裂解方向进行。

5.丙糖磷酸异构酶催化甘油醛-3-磷酸和磷酸二羟丙酮的相互转换。

6.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催化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1,3 -二磷酸甘油酸。这是酵解中唯一的一步氧化反应,是由一个酶催化的脱氢和磷酸化两个相关反应。反应中一分子NAD+被还原成NADH,同时在1,3-二磷酸甘油酸中形成一个高能酸酐键,为在下一步酵解反应中使ADP变成ATP。

7.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反应(6)和反应(7)联合作用,将一个醛氧化为一个羧酸的反应与ADP磷酸化生成ATP偶联。这种通过一高能化合物将磷酰基转移ADP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不需氧,是酵解中形成ATP的机制。

8.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3-磷酸甘油酸转化为2-磷酸甘油酸

9.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FP)。PFP 具有很高的磷酰基转移潜能,其磷酰基是以一种不稳定的烯醇式互变异构形式存在的。

10.丙酮酸激酶催化PFP生成丙酮酸和ATP。这是第三个关键酶催化的限速反应。也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糖酵解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供能途径,其生理意义是为机体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应激状态)提供能量满足生理需要。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内ATP大量消耗,糖酵解加速可迅速得到ATP;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靠糖酵解供能。

(四)糖酵解的调控

糖酵解三个主要调控部位,分别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

HK被G-6-P变构抑制,这种抑制导致G-6-P的积累,酵解作用减弱。但G-6-P可转化为糖原及戊糖磷酸,因此HK不是最关键的限速酶。

PFK被ATP变构抑制,但这种抑制作用被AMP逆转,这使糖酵解对细胞能量需要得以应答。当ATP供应短缺(和AMP充足)时,加快速度,生成更多的ATP,ATP足够时就减慢速度。柠檬酸可增加ATP 对酶的抑制作用;F-2,6-DP可消除ATP对酶的抑制效应,使酶活化。PFK被H+抑制,可防止肌乳酸过量导致的血液酸中毒。

丙酮酸激酶被F-1,6-DP活化,加速酵解。ATP、丙氨酸变构抑制此酶。

三、糖的有氧分解

(一)概念和部位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是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TCA),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是在细胞的胞液和线粒体两个部位进行的。

(二)反应过程和关键酶

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胞液进行。与酵解反应过程所不同的是3- 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的NADH进入线粒体氧化。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脱氢酶系是由3种酶和5种辅助因子组成的多酶复合体,是关键酶。整个过程中无游离的中间产物,是个不可逆的连续过程。

第三阶段是柠檬酸循环。此循环有8步酶促反应:

1.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和CoASH。是第一个关键酶催化的限速反应。

2.顺乌头酸酶催化柠檬酸异构成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琥珀酸,再脱羧

生成α-酮戊二酸。此步是第一次氧化脱羧,异柠檬酸脱氢酶是第二个关键酶。

4.α- 酮戊二酸由α-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此酶系由3种酶和5种辅助因子组成,是第三个关键酶催化的第二次氧化脱羧。

5.琥珀酰CoA在琥珀酰硫激酶催化下生成琥珀酸。这是循环中惟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GDP磷酸化形成GTP。

6.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为延胡索酸。这是第三步脱氢,生成FADH2。

7.延胡索酸在延胡索酸酶作用下水化形成苹果酸。

8.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氧化为草酰乙酸。这是第四步脱氢,生成NADH+H+

一次三羧酸循环过程,可归结为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次脱羧,三个关键酶促反应,四步脱氢氧化反应。每循环一次产生12分子ATP,总反应:

乙酰CoA+2H2O+3NAD+ +FAD+ADP+Pi→2CO2+3NADH+3H++FADH2+CoASH+ATP

(三)能量的估算和生理意义

在体外,1mol 葡萄糖→CO2+H2O,ΔGO'= -2840kJ/mol。

体内总反应:葡萄糖+6O2+36/38ADP+36/38Pi→6CO2+42/44H2O+36/38ATP 第一阶段生成6或8分子ATP,即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2分子ATP、2分子NADH+H+(1分子NADH+H+在胞液转运到线粒体氧化,经不同的转运方式,可生成2或3分子ATP)。

第二阶段是6ATP,即 2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2分子乙酰CoA 与2分子NADH+H+ ,后者经电子传递链生成6ATP。

第三阶段是24ATP,即2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生成2×12 = 24ATP。

葡萄糖有氧氧化的获能效率= 38×30.5/2840×100% = 40%

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意义:

①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是机体利用糖和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②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最终代谢通路和转化的枢纽。糖转变成脂是最重要的例子。

③三羧酸循环在提供某些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中起重要作用。

(四)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三羧酸循环在细胞代谢中占据中心位置,受到严密的调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的反应是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必经之路,可通过变构效应和共价修饰两种方式进行快速调节,乙酰CoA及NADH+H+ 对酶有反馈抑制作用。

三羧酸循环中3个不可逆反应是调节部位。关键酶的活性受ATP、柠檬酸、NADH的反馈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是主要的调节点,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变构激活剂。

四、戊糖磷酸途径

(一)概念和部位

葡萄糖经G-6-P生成磷酸戊糖、NADPH及CO2的过程。因从G-6-P开始,又称己糖磷酸支路(HMS)。在胞液中进行。

实验证明碘乙酸能抑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使酵解和有氧氧化途径均停止,但糖的分解仍可进行,在肝脏、脂肪、乳腺、肾上腺皮质和骨髓等组织,该途径是活跃的。

(二)反应过程

1.氧化阶段

从G-6-P开始,经过脱氢、脱羧反应生成5-磷酸核酮糖、2分子NADPH+H+及1分子CO2。

G-6-P脱氢酶的活性决定G-6-P进入代谢途径的流量,为限速酶。NADPH/NADP+比例升高。反应受抑制;反之,被激活。

2.非氧化阶段

总反应式:6G-6-P+12NADP++7H2O → 5G-6-P+12NADPH+12H++6CO2+Pi

(三)生理意义

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提供NADPH用于需要还原力的生物合成反应。二是提供5-磷酸核糖,用于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蔗糖和淀粉的合成

(一)蔗糖的合成

蔗糖在植物界分布最广,不仅是重要的光合作用产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成份,又是糖在植物体中运输的.主要形式。

(二)淀粉的合成

淀粉在叶绿体子座中产生并在子座中以淀粉颗粒储存。

二、糖原的合成

葡萄糖等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合成。糖原合成是在糖原分子(引物约4-6个葡萄糖残基)基础上经酶系作用逐个加上葡萄糖,并形成分支。UDPG是葡萄糖的活性形式,是参与合成反应的葡萄糖的活性供体。

1.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催化UTP和G-1-P合成UDP-G和焦磷酸,焦磷酸立即被焦磷酸酶水解,释放能量。反应基本上不可逆。

2.糖原合成酶催化形成α-1,4-糖苷键,即把UDP-G的糖残基转移到糖原分子非还原端的C4-OH基上。此酶是关键酶。

3.分支酶催化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分支。通常分支酶断裂含7个葡萄糖残基的一段糖链,将其转移到糖原分子更内部的位点。

总反应式:Gn+G+2ATP →Gn+1+2ADP+2Pi

糖原合成与分解是由不同酶催化的逆向反应,属于不同的途径,有利于调节。糖原合成酶和糖原磷酸化酶是两个过程的关键酶。其活性均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磷酸化的方式相似,但效果不同,糖原合成酶磷酸化后失活,去磷酸化后有活性,而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后活性变强。两种酶的磷酸化受相应的激酶催化,并通过上一级酶的调节及激素调控使整个调节过程精细化。

三、糖异生作用

(一)概念和部位

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和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这是体内单糖生物合成的惟一途径。

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长期饥饿时,肾脏的糖异生作用增强。糖异生中许多反应是糖酵解的逆向过程,在胞液和线粒体内发生。

(二)反应过程

糖异生并非是糖酵解的逆转,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的三个高放能反应不可逆,构成“能障”,需要消耗能量走另外途径,或由其它的酶催化来克服不可逆反应带来的“能障”。

1.丙酮酸羧化支路: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羧基化生成草酰乙酸,再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脱羧基和磷酸化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仅存在线粒体中,胞液中的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羧化为草酰乙酸,此步消耗1分子ATP,草酰乙酸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膜,转化成苹果酸或天冬氨酸才转运回胞液。PEP羧激酶在线粒体和胞液都有,此步消耗1分子GTP。PEP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F-1,6-BP,其反应需用1分子ATP和1分子NADH。

2.果糖二磷酸酶催化F-1,6-BP水解为F-6-P。

3.G-6-P酶催化G-6-P水解为葡萄糖。

总反应式:2丙酮酸+4ATP+2GTP+2NADH+2H++6H2O →葡萄糖+4ADP+2GDP+6Pi+2NAD+

糖异生等于用了4分子ATP克服由2分子丙酮酸形成2分子高能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能障,用了2分子ATP进行磷酸甘油激酶催化反应的可逆反应。这比酵解净生成的ATP多用了4分子ATP。

(三)生理意义

1.补充血糖,可保持其浓度的相对恒定。在饥饿或剧烈运动时对保持血糖水平是重要的,在脑和红细胞,几乎完全依靠血糖作为能量的来源。

2.回收乳酸能量,防止乳酸中毒。剧烈运动时,肌糖原酵解产生大量乳酸,部分由尿排出,但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以补充血糖,再被肌肉利用,形成乳酸循环。所以糖异生途径对乳酸的再利用、肝糖原的更新、补充肌肉消耗的糖及防止乳酸中毒都有一定的意义。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篇2

糖的分类:单糖、双糖、寡糖、多糖糖的生理功能:氧化分解,供应能量,储存能量,维持血糖吗,提供原料,合成其他物质,参与构造组织细胞。

一、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概念: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

1、基本途径

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意义:

①、紧急供能:剧烈运动时。

②、生理供能:红细胞、白细胞、神经和骨髓。

③、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二、糖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概念: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1、过程:

注释:辅酶A开始,三羧酸每循环一次,可产生2分子CO2,3分子NADH,1分子FADH2。

供能: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可净生成12分子ATP。

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CO2和H2O可净生成38分子ATP。

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意义:

(1)供能: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

(2)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

(3)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变的联系枢纽。

三、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概念:

糖原是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人体肝糖原总量70-100g,肌糖原180~300g。

1、肝糖原的合成

2、肝糖原分解

3、关键酶:糖原合酶;磷酸化酶

四、糖异生概念:

体内非糖化合物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能进行糖异生的非糖化合物主要为甘油、氨基酸、乳酸和丙酮酸等。

意义:维持血糖恒定,补充糖原储备。

五、磷酸戊糖途径在胞液中进行反应第一阶段:

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及二氧化碳)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的转移)

生理意义:

①为体内核酸的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

②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NADPH。

六、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来源和去路来源食物;肝糖原分解;糖异生去路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为非糖物质。

2、调节胰岛素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的调节等。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 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022年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卫助理医师《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篇1 一、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1.糖类的结构 糖定义为多羟基醛、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有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类。 2.糖的生理功能 1摩尔的葡萄糖完全氧化为CO2和H2O可释放2840kJ(679kcal)的能量,其中约40%转移至ATP,供机体生理活动能量之需。 一、糖的分解特点和途径 1.糖的分解在有氧和无氧下均可进行,无氧分解不彻底,有氧分解是其继续,最终分解产物是CO2、H2O和能量。 2.糖的分解先要活化,无氧下的分解以磷酸化方式活化;有氧下,以酰基化为主。 3.在动物和人体内,糖的分解途径主要有3条:糖酵解(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乙酰辅酶A→CO2+H2O);戊糖磷酸途径(葡萄糖→核糖-5-磷酸→CO2+H2O)。 二、糖酵解 (一)概念和部位 糖酵解(glycolysis)是无氧条件下,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有ATP 生成的过程。它是生物细胞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涉及十个酶催化反应,均在胞液。 (二)反应过程和关键酶 1.己糖激酶(hexokinase)催化葡萄糖生成G-6-P,消耗一分子ATP。

己糖激酶(HK)分布较广,而葡萄糖激酶(GK)只存在于肝脏,这是第一个关键酶催化的耗能的限速反应。若从糖原开始,由磷酸化酶和脱支酶催化生成G-1-P,再经变位酶转成G-6-P。 2.G-6-P异构酶催化G-6-P转化为F-6-P。 3.磷酸果糖激酶(PFK-Ⅰ)催化F-6-P磷酸化生成F-1,6-DP,消耗一分子ATP。这是第二个关键酶催化的最主要的耗能的限速反应。 4.醛缩酶裂解F-1,6-DP为磷酸二羟丙酮和甘油醛-3-磷酸。平衡有利于逆反应方向,但在生理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裂解方向进行。 5.丙糖磷酸异构酶催化甘油醛-3-磷酸和磷酸二羟丙酮的相互转换。 6.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催化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1,3 -二磷酸甘油酸。这是酵解中唯一的一步氧化反应,是由一个酶催化的脱氢和磷酸化两个相关反应。反应中一分子NAD+被还原成NADH,同时在1,3-二磷酸甘油酸中形成一个高能酸酐键,为在下一步酵解反应中使ADP变成ATP。 7.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反应(6)和反应(7)联合作用,将一个醛氧化为一个羧酸的反应与ADP磷酸化生成ATP偶联。这种通过一高能化合物将磷酰基转移ADP形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不需氧,是酵解中形成ATP的机制。 8.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3-磷酸甘油酸转化为2-磷酸甘油酸 9.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FP)。PFP 具有很高的磷酰基转移潜能,其磷酰基是以一种不稳定的烯醇式互变异构形式存在的。 10.丙酮酸激酶催化PFP生成丙酮酸和ATP。这是第三个关键酶催化的限速反应。也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糖酵解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供能途径,其生理意义是为机体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应激状态)提供能量满足生理需要。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内ATP大量消耗,糖酵解加速可迅速得到ATP;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靠糖酵解供能。

生物化学-糖代谢 (1)

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 《生物化学(专1)》糖代谢 1.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A.果糖二磷酸酶-lB.6-磷酸果糖激酶-lC.HMGCoA还原酶D.磷酸化酶E.HMG-CoA 合成酶 参考答案:B 2.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几分子ATPA.3B.8C.12D.14E.15 参考答案:E 3.糖原分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A.磷酸己糖异构酶B.6-磷酸果糖激酶-lC.HMGCoA还原酶D.磷酸化酶 E.HMG-CoA合成酶 参考答案:D4.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因为肝脏有A.果糖二磷酸酶B.葡萄糖激酶C.磷酸葡萄糖变位酶D.葡萄糖-6-磷酸酶E.磷酸己糖异构酶 参考答案:D 5.关于糖原合成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l-磷酸葡萄糖可直接用于合成糖原B.UDPG是葡萄糖供体C.糖原分支形成不依靠糖原合酶D.糖原合酶不能催化2个游离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E.糖原合酶反应是不可逆的 参考答案:A 6.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转变为血糖的原因是A.肌肉组织缺乏己糖激酶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C.肌肉组织缺乏糖原合酶D.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E.肌肉组织缺乏糖原磷酸化酶 参考答案:D 7.升高血糖的激素除外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胰岛素 参考答案:E 8.在糖酵解过程中最主要的限速酶是A.已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D.乳酸脱氢酶E.烯醇化酶 参考答案:B 9.下列哪种激素促进糖原合成A.肾上腺素B.胰高血糖素C.胰岛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甲状腺素 参考答案:C

10.糖原合成过程的限速酶是A.糖原合酶B.糖原磷酸化酶C.丙酮酸脱氢酶系D.磷酸果糖激酶E.柠檬酸合酶 参考答案:A 11.下列关于NADPH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为脂肪酸合成提供氢原子B.参与生物转化反应C.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D.直接经电子传递链氧化供能E.为胆固醇合成提供氢原子 参考答案:D 12.组成核酸的核糖主要来源于哪个代谢途径A.糖的有氧氧化B.糖异生C.磷酸戊糖途径D.糖酵解E.糖原合成 参考答案:C 13.成熟红细胞利用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A.糖原分解B.三羧酸循环C.磷酸戊糖途径D.有氧氧化E.无氧氧化 参考答案:E 14.糖原分解首先生成的物质是A.葡萄糖B.1-磷酸果糖C.6-磷酸果糖D.1-磷酸葡萄糖E.6-磷酸葡萄糖 参考答案:D 15.成熟红细胞中,能产生调节血红蛋白运氧功能物质的代谢途径是A.磷酸戊糖途径B.糖酵解C.糖异生 D.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E.糖有氧氧化 参考答案:D 16.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A.线粒体基质B.胞液中C.内质网膜上D.细胞核内E.内质网内 参考答案:B 17.磷酸戊糖途径的真正意义在于产生哪一项的同时产生许多中间物如核糖等 A.NADPH+H+ B.NAD+ C.ADP D.CoASH E.NADH+H+ 参考答案:A 18.长时间饥饿时血糖主要来源于A.甘油B.乳酸C.氨基酸D.肝糖原E.肌糖原 参考答案:C 19.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与许多维生素有关,但除外A.B1B.B2C.B6D.PPE.泛酸 参考答案:C

生物化学糖代谢重点简答题1

简答题 1.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产生多少ATP?写出ATP生成过程。 产生10个ATP; 一个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可生成3个NADH和1个FADH2 和1个GTP。 ATP生成过程:3NADH+H+?3*2.5ATP FADH2?1.5ATP 1GTP?ATP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三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互相联系的枢纽;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为呼吸链提供氢离子+e。 3.糖异生途径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反应有哪些? 丙酮酸+ CO2+ ATP ?草酰乙酸+ ADP + Pi 草酰乙酸+GTP?GDP+ CO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的来源:食物经消化吸收入血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肝糖原分解释放的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变而来。 血糖的去路: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成其他糖及糖衍生物;转变为非糖物质;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域时由尿排出血糖。 5.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糖酵解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 6.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浓度恒定;补充肝糖原;调节酸碱平衡。 7.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哪几个阶段? 糖的有氧氧化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经过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第二阶段: CoA;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8.简述柠檬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 9.丙酮酸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物,简要写出以丙酮酸为底物的三个不同的酶促反应。 丙酮酸+ CO2+ ATP?草酰乙酸+ADP+Pi 丙酮酸+ NADP++HSCoA?NADH+H++SCoA+ CO2 丙酮酸+NADH+ H+?乳酸+ NAD+

生物化学-考试知识点_糖代谢

糖代谢 一级要求单选题 1 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数是: A D 1摩尔 4摩尔 B E 2摩尔 5摩尔 C 3摩尔 B 2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A C E 果糖二磷酸酶 磷酸果糖激酶 I 磷酸化酶 B D 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果糖激酶Ⅱ B 3 4 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 A丙酮酸 B 葡萄糖 乳酸 C 果糖 D 乳糖 E E 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B C D E 3—磷酸甘油醛冲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C 5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的反应,需哪些条件? A果糖二磷酸酶,ATP和Mg2 + B C D E 果糖二磷酸酶,ADP,Pi和Mg2 +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Mg2 + 磷酸果糖激酶,ADP,Pi和Mg2 + ATP和Mg2+ C 6 7 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反应的酶是: A磷酸己糖异构酶 B D 磷酸果糖激酶 C E 醛缩酶磷酸丙糖异构酶 烯醇化酶 C 糖酵解过程中NADH + H+的代谢去路: 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B C D E 经—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以上都对 A 8 9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 ATP水解为ADP和 Pi B C D E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 使底物分于加上一个磷酸根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分子 B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 H+的代谢去路: A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

生物化学第9章 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9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9章糖代谢 第九章糖代谢课外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为乳酸的过程成为糖酵解。 2、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3、糖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 4、三羧酸循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过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TAC,或Krebs循环)。 5、糖异生:由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6、糖异生途径: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7、乳酸循环:在肌肉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种代谢循环途径成为乳酸循环。 8、糖原:是机体内糖的贮存形式,是可以迅速动用的葡萄糖贮备。9、糖原合成: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10、活性葡萄糖:在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UDPG中的葡萄糖基称为活性葡萄糖。 二、符号辨识

1、EMP酵解途径; 2、TCA/Krebs环三羧酸循环; 3、PPP/HMP磷酸戊糖途径; 4、CoA辅酶A; 5、G-1-p1-磷酸葡萄糖; 6、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三、填空 1、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的代谢过程被称为(合成)代谢,而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转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则是(分解)代谢。 2、唾液中含有(α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淀粉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降解形成寡糖。 3、二糖在酶作用下,能水解成单糖。主要的二糖酶有(蔗糖)酶、(半乳糖)酶和(麦芽糖)酶。 4、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葡萄糖)。糖的贮存形式是(糖原)。 5、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糖的合成代谢途径包括(糖原)的合成以及非糖物质的(糖异生)作用。 6、人体内主要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核糖,它是(核苷酸)的组成成分。 7、由于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能量几乎全部由(糖酵解)途径提供。 8、在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生成ATP的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9、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反应的酶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生物化学习题-糖代谢

第六讲糖代谢 一、知识要点 (一)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 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 (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三)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和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 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2分子乳酸经糖异生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需消耗4分子ATP 和2分子GTP。 (六)蔗糖和淀粉的生物合成 在蔗糖和多糖合成代谢中糖核苷酸起重要作用,糖核苷酸是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在植物体中主要以UDPG为葡萄糖供体,由蔗糖磷酸合酶催化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以ADPG或UDPG为葡萄糖供体,小分子寡糖引物为葡萄糖受体,淀粉合酶催化直链淀粉合成,Q酶催化分枝淀粉合成。 糖代谢中有很多变构酶可以调节代谢的速度。酵解途径中的调控酶是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其中6-磷酸果糖激酶是关键反应的限速酶;三羧酸反应的调控酶是柠檬酸合酶,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是关键的限速酶。糖异生作用的调控酶有丙酮酸羧激酶,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它们受可逆共价修饰、变构调控及能荷的调控。 二、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糖异生(glycogenolysis) 2.Q酶(Q-enzyme) 3.乳酸循环(lactate cycle)

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

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 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 糖代谢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最基本代谢。糖代谢为生物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代谢提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提供的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 糖代谢 新陈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特点:1、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完成;2、反应协调而有顺序性;3、反应分步进行并伴有能量变化,有中间产物。 糖代谢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最基本代谢。糖代谢为生物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代谢提供。糖代谢包括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包括糖的有氧氧化分解(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合成代谢包括糖异生和光合作用。 注:代谢章节的特点是易懂难记,但对于任何一种代谢过程无非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知识:1、每步中间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是什么;2、催化的酶是什么;3、物质和能量变化情况;4、代谢如何进行调节;(5、生物学意义)。 一、糖酵解 糖酵解(EMP途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中间反应后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 1、过程: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此反应不可逆,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似乎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2)、G-6-P异构化为F-6-P;此反应可逆,反应方向由底物与产物

的含量水平控制。由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将葡萄糖的羰基C由C1移至C2 ,为C1位磷酸化作准备,同时保证C2上有羰基存在,这对分子的β断裂,形成三碳物是必需的。 3)、F-6-P磷酸化,生成F-1.6-P;此反应在体内不可逆,调节位点,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磷酸果糖激酶既是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又是酵解途径的第二个调节酶 4)、 F-1.6-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该反应可逆,由醛缩酶催化。同时在生理环境中,3-磷酸甘油醛不断转化成丙酮酸,驱动反应向右进行。 5)、磷酸二羟丙酮(DHAP)异构化成3-磷酸甘油醛;由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已糖转化成3-磷酸甘油醛后,C原子编号变化:F-1.6-P的C1-P、C6-P都变成了3-磷酸甘油醛的C3-P 6)、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由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此反应可逆,既是氧化反应,又是磷酸化反应,氧化反应的能量驱动磷酸化反应的进行。碘乙酸可与酶的-SH结合,抑制此酶活性,砷酸能与磷酸底物竞争,使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解偶连(生成3-磷酸甘油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化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此反应可逆,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这是酵解过程中的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也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一分子Glc产生二分子三碳糖,共产生2ATP。这样可抵消Glc在两次磷酸化时消耗的2ATP。 8)、3—磷酸甘油酸转化成2—磷酸甘油酸;此反应可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磷酰基从C3移至C2。 9)、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反应可逆,烯醇化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中磷脂键是一个低能键(△G= -17.6Kj /mol)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中的磷酰烯醇键是高能键(△G= -62.1Kj /mol),因此,这一步反应显著提高了磷酰基的转移势能。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ATP和丙酮酸;此反应不可逆,调节位点。由丙酮酸激酶催化,丙酮酸激酶是酵解途径的第三个调节酶,

糖代谢与生物化学调节

糖代谢与生物化学调节 糖代谢是生物体内一系列涉及葡萄糖的合成、降解与转化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作为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来源,糖代谢不仅与能量供应密切相关,还参与调节生物体内的代谢平衡。本文将探讨糖代谢的关键过程,并重点讨论生物化学调节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一、糖的合成与降解过程 1.1 糖的合成 糖的合成由光合作用和糖异生两个主要过程组成。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释放氧气作为副产物。而糖异生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其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如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糖异生。这些机制确保了生物体在需要能量和糖分时能够进行糖的合成过程。 1.2 糖的降解 糖的降解主要通过糖酵解和糖氧化两个过程实现。糖酵解是指糖分子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的胞质中,并常常作为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而糖氧化是指糖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细胞呼吸途径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生成丰富的能量。 二、糖代谢的调节机制 2.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 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促使肝、脂肪和肌肉细胞摄取 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它能够提高血糖浓度。这两种激素通过负反馈机制共同调节糖代谢过程,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2 葡萄糖濃度的感知和调节 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是糖代谢调节的重要因素。当葡萄糖浓度升高时,细胞通过葡萄糖感知机制识别并响应。这些感知机制包括葡萄糖 转运体的激活和AMPK等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通过调节转运体的活 性和AMPK的磷酸化程度来调控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维持细胞 内葡萄糖水平的稳定。 2.3 激素的调节作用 除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外,激素在糖代谢调节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增加糖异生和抑制 胰岛素分泌来提高血糖浓度。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 进葡萄糖的利用,并增加糖酵解过程。这些激素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 的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来影响糖代谢的平衡。 三、糖代谢与健康 3.1 糖代谢异常与疾病 糖代谢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 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血糖浓度持续升高。肥

生物化学代谢复习之糖代谢、脂质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无氧氧化 1.基本概念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可裂解生成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 糖的无氧氧化: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机体分解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也称为乳酸发酵。 2.糖酵解的基本过程①葡萄糖在己糖激酶的催化下消耗1分子ATP生成葡糖-6-磷酸。②葡糖-6-磷酸异构为果糖-6-磷酸。 ③果糖-6-磷酸在磷酸果糖激酶-1的催化下消耗1分子的ATP生成果糖-1,6-二磷酸。 ④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的催化下裂解为1分子磷酸二羟丙酮和1分子3-磷酸甘油醛。⑤磷酸二羟丙酮异构为3-磷酸甘油醛。(前面的步骤相当于1分子葡萄糖裂解产生了2分子3-磷酸甘油醛) ⑥3-磷酸甘油醛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催化下与1分子无机磷酸结合,脱下的氢由NAD+携带,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高能化合物)。⑦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水解高能磷酸键(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生成3-磷酸甘油酸。⑧3-磷酸甘油酸变位为2-磷酸甘油酸。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高能化合物) 。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产生1分子A TP(底物水平磷酸化)。 该过程需要关注的几点:(1)三个限速反应:①③⑩,同时催化这三个反应的酶为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2)该过程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包含了两个高能化合物(3)调节糖酵解流量最关键的酶是磷酸果糖激酶-1 (4)能量的产生与消耗 思考:1.1分子葡萄糖完全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可以产生多少个ATP? 2.糖原分子中葡萄糖酵解时可以净产生多少个ATP? 3.丙酮酸在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由NADH+H+提供氢,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4.糖的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①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肉收缩很重要②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依赖无氧氧化③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细胞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的无氧氧化提供部分能量 (二)糖的有氧氧化 1.基本概念糖的有氧氧化是指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的反应过程。这个过程是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 2.糖的有氧氧化的三个阶段 (1)同糖酵解(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转乙酰酶、二氢硫辛酸胺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组成)的催化下与辅酶A反应氧化脱羧,脱下的氢由NAD+携带,生成乙酰CoA和CO2。(参与的辅酶有TPP、硫辛酸、FAD、NAD+、CoA) (3)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 ①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在柠檬酸合酶的催化下生成柠檬酸,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乙酰CoA。 ②柠檬酸经酶-顺乌头酸复合体异构为异柠檬酸。③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脱羧,脱下的氢由NAD+携带,反应生成α-酮戊二酸及CO2。 ④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与辅酶A反应氧化脱羧,脱下的氢由NAD+携带,反应生成琥珀酰CoA及CO2。 ⑤琥珀酰CoA在琥珀酰CoA合成酶的催化下水解掉高能硫酯键,与GDP磷酸化偶联,生成琥珀酸、GTP及CoA。 ⑥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由FAD携带。 ⑦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⑧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脱下的氢由NAD+携带。 该过程需要关注的几点:(1)三个限速反应:①③④,同时催化这三个反应的酶为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也是关键酶(2)该过程只有一步水平磷酸化,只有一个高能化合物(当然乙酰CoA也是高能化合物) (3)生成三个NADH+H+和一个FADH2 (4)两次氧化脱羧(5)能量的产生与消耗 思考:1分子葡萄糖完全分解生成CO2和H2O可以产生多少ATP?(两种情况均思考)

生物化学糖代谢笔记

第九章糖代谢第二节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完全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进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化途径取得能量。此代谢进程在细胞的胞液和线粒体内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36/38分子ATP。 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可分为:葡萄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三个阶段。(一)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此阶段在细胞胞液(cytoplasm)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glucose)分解后净生成2分子丙酮酸(pyruvate),2分子ATP,和2分子(NADH +H+)。2分子(NADH +H+)在有氧条件下可进入线粒体(mitochondrion)产能,共可取得2×2或2×3分子ATP。故第一阶段可净生成6或8分子ATP。 (二)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丙酮酸进入线粒体(mitochondrion),在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acetyl CoA)。由一分子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pyruvate),故可生成两分子乙酰CoA(acetyl CoA),两分子CO2和两分子(NADH+H+),可生成2×3分子ATP 。 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是糖有氧氧化途径的关键酶之一。 多酶复合体:是催化功能上有联系的几种酶通过非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其中每一个酶都有其特定的催化功能,都有其催化活性必需的辅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由三种酶单体组成:丙酮酸脱氢酶(E1),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E2),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该多酶复合体包括六种辅助因子:TPP,硫辛酸,NAD+,FAD,HSCoA和Mg2+。 (三)经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TAC,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第一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代谢反映,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映进程。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一分子乙酰CoA氧化分解后共可生成12分子ATP,故此阶段可生成2×12=24分子ATP。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①循环反映在线粒体(mitochondrion)中进行,为不可逆反映。②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2分子ATP。③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映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映所消耗。④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映,生成两分子CO2。⑤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映,生成三分子NADH和一分子FADH2。⑥循环中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分子GTP。⑦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糖代谢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 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三、糖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胃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吸收形式:单糖SGLT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转运。 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 2.吸收吸收途径: 肝脏门静脉各种组织细胞体循环四、糖的无氧分解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乳酸生成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ATP数量:2×2-

2= 2ATP E1 E2 E1:己糖激酶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NAD+ 乳酸NADH+H+ E3 ①己糖激酶②6-磷酸果糖激酶-1 ③丙酮酸激酶①别构调节②共价修饰调节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 关键酶调节方式ATP ADP Ø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Ø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G(Gn) 生理意义: 胞液①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②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丙酮酸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乙酰CoA 五、糖的有氧氧化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线粒体CO2 ADP [O] NADH+H+ FADH2 ATP H2O TAC循环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1、反应过程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 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丙酮酸乙酰CoA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总反应式: ③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概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第一个中间产物是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4.《生物化学》教案 第四章 糖代谢

【感谢下载支持,整理分享】 4.《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4.《生物化学》教案第四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教案 教材名称:授课对象:编写时间:授课日期:教学内容:《生物化学》第七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临床医学专业(80学时) 201*.1 学年/学期:年级/班级: 第四章糖代谢

每学年(1)临床医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1.糖代谢各途径的细胞定位、关键酶(限速酶)、反应特 点及生理意义。 2.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及三羧酸循环的意义。 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以及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熟悉:各代谢途径的基本过程及相互联络。了解:1.糖的生理功能和消化汲取。 2.各代谢途径的调节。 【本课内容学习指导】 重点:1.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异生。2.血糖及其调节。 难点:各代谢途径的联络和调节。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纳启发式、互动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安排】 8学时。其中糖的无氧分解2学时,糖的有氧氧化2学时,磷酸戊糖途径1学时,糖原的合成和分解1学时,糖异生1学时,血糖及其调节1学时。 【自学内容和要点】 自学内容:糖的生理功能和消化汲取及血糖的整体调节。要点:血糖非常的原因。 【课后小结】1.物质代谢概况。2.糖代谢概况。 3.糖的无氧分解的基本过程。 4.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 5.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6.糖原的种类和作用及其合成和分解。 7.糖异生的概念、原料、关键酶、生理意义。 8.调节血糖的激素及其作用。 扩展阅读:生化第四章-糖代谢

生化第四章糖代谢 一、名词说明 1.Glycolysis(糖酵解):Aanaerobicdegradationisuniversalandancientcentralpath wayof glucosecatabolism.Inglycolysisamoleculeofglucoseisdegraded inaseriesofenzymaticreactions toyieldtwomoleculesofpyruvateorlactate.Thebasicprocessofgly colysiscanbedividedintotwophase:reactionsfromglucosetopyr uvateandfrompyruvatetolactate. 2.物质代谢: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摄入O2及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中间代谢,同时不断排出CO2及代谢废物,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即物质代谢。 3.Gluconeogenesis(糖原异生):Theprocessoftransformationofnon-carbohydratestoglucoseor glycogenistermedasgluconeogenesis.Non-carbohydratesares omecompounds,suchasglucogenicaminoacids,lactate,glycerol,

基础生物化学6-糖代谢-答案

第七章糖类分解代谢&第九章糖的生物合成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glycolytic pathway):在细胞质内,糖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经磷酸化和裂解,逐步分解为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 2.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TCA循环(CO2,ATP)→电子传递链(H2O,ATP)。 3.糖异生(gluconeogensis):指由非糖的有机物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 4.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细胞质中,由6—P—G直接氧化脱羧,生成二氧化碳、NADPH和5—磷酸核酮糖,并进行单糖磷酸酯相互转变再生6-P-G 的过程。 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phosphorlation):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直接偶联ATP的形成,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6.三羧酸循环:在有氧的情况下,丙酮酸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在线粒体内逐步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NADH和FADH2,并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简称TCA循环,亦称为柠檬酸循环。由于它是由H。A。Krebs(德国)正式提出的,所以又称Krebs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二、填空 1.细胞质,线粒体,胞质(液),线粒体内膜. 2.2,30或32. 3.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4.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a. 5.ATP,柠檬酸。 6.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7.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 8.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9.磷酸果糖激酶。 10.3-P—甘油穿梭,苹果酸穿梭,FADH2,NADH。 11.丙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6。 12.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琥珀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NAD+,FAD,琥珀酰硫激酶,GTP. 13.丙酮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14.1,1,4. 15.氧化脱羧,非氧化分子重排,NADP+,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16.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17.丙酮酸羧化. 18.CO2,H2O,ATP. 19.α—1,4-糖苷键,α—1,6-糖苷键,β-1,4-糖苷键. 20.6—P—G.

生物化学习题(糖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糖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糖代谢) 一、名词解释: 糖异生 乳酸循环 发酵 变构调节 糖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肝糖原分解 磷酸戊糖途径 糖核苷酸 底物循环 巴斯德效应 糖原储积症 糖蛋白 蛋白聚糖 二、英文符号缩写释义 1、UDPG(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e) 2、ADPG(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 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 4、F-1-P(fructose-1-phosphate) 5、G-1-P(glucose-1-phosphate) 6、PEP(phosphoenolpyruvate) 二、填空题: 1、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分子ATP。 2、糖酵解过程中有3步不可逆的酶促反应,催化其反应的酶分别是、 和。

3、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酶。 4、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分子ATP。 5、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的氧化。 6、延胡索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酶类。 7、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阶段,分别称为和,其中两 种脱氢酶是、,它们的辅酶是。 8、糖酵解在细胞的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 同时生成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9、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和。 10、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11、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 12、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 、、和。 13、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 其辅酶为;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 14、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和。 15、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它需要和作 为辅因子。 16、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糖原分解的产物是。 17、糖类除作为能源外,还与生物大分子间有关,也是合成 、和等的碳骨架的供体。 18、体内降解糖原选用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选用方式切 断α-1,6糖苷键,对应的酶分别是和。 19、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剂。 20、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由、和所 催化的德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21、糖酵解产生的NADH + H+必需依靠系统或系统才能进 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和。 22、磷酸戊糖途径中转酮酶的辅助因子是,转移的基团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三大代谢知识要点

第5章糖代谢 一、糖类的生理功用: ①氧化供能: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占全部供能物质供能量的70%;与供能有关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前者为运输和供能形式,后者为贮存形式。② 作为结构成分:糖类可与脂类形成糖脂,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均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等。③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核苷酸,DNA,RNA等。④转变为其他物质:糖类可经代谢而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 二、糖的无氧酵解: (一)定义*: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二)反应部位*:胞液。 (三)反应过程: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 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 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 + 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2×3-磷酸甘油醛。 3. 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此阶段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TP;经脱氢产生两分子(NADH+H+)。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丙酮酸接受上述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中的氢,而NADH重新氧化为NAD+。即丙酮酸→乳酸 (四)关键酶*: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五)产能情况: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生成2分子乳酸可净生成2分子

糖代谢《生物化学》复习提要

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是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 2.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二、糖的消化吸收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唾液和胰液中都有α-淀粉酶,可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 淀粉消化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在胰液内的α-淀粉酶作用下,淀粉被水解为麦芽糖和麦芽三糖,及含分支的异麦芽糖和α-临界糊精。 寡糖的进一步消化在小肠粘膜刷状缘进行。α-葡萄糖苷酶水解没有分支的麦芽糖和麦芽三糖;α-临界糊精酶则可水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将α-糊精和异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肠粘膜细胞还存在有蔗糖酶和乳糖酶等,分别水解蔗糖和乳糖。糖被消化成单糖后才能在小肠被吸收,再经门静脉进入肝。小肠粘膜细胞对葡萄糖的摄人是一个依赖于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在吸收过程中同时伴有Na+的转运。 三、糖代谢的概况 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彻底氧化成C0 2和H 2 0;在缺氧时,则 进行糖酵解生成乳酸。此外,葡萄糖也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等进行代谢,以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葡萄糖也可经合成代谢聚合成糖原,储存于肝或肌组织。有些非糖物质如乳酸、丙氨酸等还可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以下将介绍糖的主要代谢途径、生理意义及其调控机制。

三、糖代谢的概况 葡萄糖酵解途径丙 酮酸有氧 无氧ATP H 2O CO 2乳酸 糖异生途径乳酸、氨基酸、甘油 糖原 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核糖 NADPH+H+淀粉消化 吸收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糖酵解的全部反应在胞浆中进行。 (一)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糖酵解途径) 1.葡萄糖磷酸化成为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首先的反应是磷酸 化。磷酸化后葡萄糖即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逸出细胞。催化此反应的是己糖激酶。并需要Mg 2+。这个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四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I 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也称为葡萄糖激酶。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Km 值为10mmol /L 左右,而其他己糖激酶的Km 值在0.1mmol /L 左右。 己糖激酶 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ATP Mg 2+ ADP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这是醛糖与酮糖间的异构反应,需要Mg 2+参与的可逆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