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课件上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 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 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功能;有鉴别意义, 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 菌毛功能:细菌的黏附结构 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 芽孢功能: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 4 G-有外膜阻止抗菌素进入;保护细胞壁组分肽聚糖不受溶菌酶分解 5 革兰染色法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观察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6.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7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 8.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参考答案 2.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阶段 3.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 4.源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等 5.①酚类②醇类③重金属盐类④氧化剂⑤表面活性剂 6.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7.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公假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分子构型,干扰了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环境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环境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单染色 1、为什么油镜的放大倍数比普通物镜大? 答:油镜能减少光的折射,进而提高视野的亮度;通过提高显微镜的数值口径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数值口径的表达公式? 答案:N.A=n ×sin α,n为介质折射率;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3、显微镜数值口径与分辨力的关系? 答案: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光的波长成反比,与数值口径成正比。 4、油镜的使用与普通物镜有何不同? 答案:油镜必须借助于光折射率等于或接近于玻璃的试剂,如香柏油等才能使用,而普通物镜则不需要;油镜是由100×物镜与香柏油构成,而普通物镜则限于10×物镜、40×物镜等。 5、使用油镜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答案:上下调节镜头时应使用微螺旋,否则容易损坏镜头;应使油镜始终浸泡在香柏油中,否则就不是油镜;使用完毕后,必须用搽镜纸沾取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搽去残留的油迹,否则会玷污油镜。 6、单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主要基于微生物细胞能与各种染料进行不同程度地结合。 7、单染色过程中,为什么干燥固定? 答案:因为通过干燥可以使菌体蛋白变性,细胞质凝固,进而可以使菌体紧密地附着于载玻片表面。 8、单染色过程中,为什么水洗时水流要缓慢地从载玻片上端流下? 答案:因为如果水流直接冲洗有菌部位,容易使菌体被冲洗掉。 9、为什么载玻片要完全干燥后,才能使用油镜? 答案:因为香柏油与水不相溶,容易造成光线发生折射或散射,一方面无法构成油镜,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视野的亮度。 二、放线菌形态观察与细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对于G+细菌来说,当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肽聚糖含量高,网孔小,再加上脂量低,所以乙醇脱色后,进一步地缩小了网孔,结晶紫-碘复合物无法脱出,第二次用番红染色时无法着色,进而呈紫色;对于G-细菌来说,当用乙醇脱色时,由于肽聚糖含量低,网孔大,再加上脂量高,所以乙醇脱色后,进一步地扩大了网孔,结晶紫-碘复合物被脱出,第二次用番红染色时着色,进而呈红色。 2、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要加碘液? 答案:碘可以与结晶紫染料形成较大的复合物,从而可以阻止结晶紫向细胞外渗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结晶紫与细胞质的亲和力。 3、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要用酒精冲洗? 答案:加酒精是为了溶解细胞壁中的脂类和脱去细胞内的有机染料。 4、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不能涂片太厚? 答案:涂片太厚,容易使菌体重叠,造成假阳性。 5、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说脱色是最关键的一步? 答案:如果脱色时间较短,则容易使革兰氏阴性细菌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如果脱色时间较长,则容易使革兰氏阳性细菌内的染料被脱出,造成假阴性。 6、革兰氏染色时,如何证明你的染色操作是正确的? 答案:将革兰氏阳性细菌—葡萄球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制成混合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如果葡萄球菌呈紫色,而大肠杆菌呈红色,则说明染色操作是正确的。 三、无菌操作(补充) 1、无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试管或三角烧瓶在开塞或回塞之前,口部要过火几次? 答案:这样可以烧去管口或瓶口的微生物。 2、开塞后的试管或三角烧瓶口部微生物要平放? 答案:如果口部向上或朝下,则容易通过空气对流污染培养物。 3、接种针接种前后微什么要过火焚烧? 答案:主要防止微生物培养物之间交叉污染,也防止污染操作台面。 四、细菌的芽孢与荚膜染色 1、芽孢和荚膜染色的原理是什么?用单染色可以看到芽孢吗?为什么? 答案:根据细菌的芽孢与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用不同的染料进行着色,使菌体与芽孢呈不同颜色,便于观察。由于芽孢壁厚,不易着色,所以在染色时需加热,以便染料进入菌

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答: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镜头距离标本较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4.影响xx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5.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6.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病毒 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2.病毒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核酸的类型、复制的模式、有无被膜等进行分类。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根据核酸分类:DNA病毒(除细小病毒组的成员是单链DNA外,其余所有病毒都是双链DNA)和RNA病毒(除呼肠孤病毒组的成员是双链RNA外,其余所有的病毒都是单链RNA)。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如痘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质和多糖。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共同构成核衣壳。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叫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叫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7.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各词的含义。 答:Escherichia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是它的种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号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8.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有怎样的培养特征? 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9.噬菌体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各有怎样的培养特征? 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的细菌悬液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10.什么叫噬菌斑?什么叫PFU? 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一个空斑表示一个病毒,PFU即plaque forming unit表示病毒空斑单位。 11.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破坏病毒的? 答:温度、光、干燥度。

微生物实验答案整理

1.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是否只要灭菌锅压力表到达所需的值时锅内就能获 得所需的灭菌温度?为什么? 不是。灭菌温度是通过水和水蒸汽的压力提高锅内温度实现的;当灭菌锅内的空气未排净或仅排出一半时,虽然压力表指示的数值与排尽空气时相同,但不能、满足水蒸汽—温度函数关系,所以锅内温度并未达到所需值。 2.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的盖上有哪些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部件:排气阀、安全阀和压力表。 作用:排气阀:点燃煤气灯,在水煮沸后,排出锅内空气以蒸汽代替,及灭菌后,压力降至表头零压后打开排气阀,消除锅体内外压力差。 安全阀:正常情况下,当压力超值时会自动放汽而降压与避险。 压力表:指示压力显示。 3.高压蒸汽灭菌过的操作有哪几个步骤?每一步骤应注意哪些问题? 步骤:加水、装料、加盖、排气、升压、保压、降压、取料和灭菌后处理。 注意:加水:在放入灭菌料桶前,加水至与隔架圈同样高度为止。若锅体 内无水或水量不够均会在灭菌时引起重大事故。 装料:放置装有培养基的器皿时,防止其内液体倾倒或溢出。瓶塞不应贴靠料桶壁,以防锅体降压时产生的冷凝水沾湿棉塞,或 渗透棉塞进入培养基等灭菌物品中。 加盖:采用对角方式同时两两拧紧锅体与锅盖间的螺栓,使六只螺 栓拧紧的锅盖各方受力均衡并使锅体完全密闭。在灭菌锅加 热时应及时开启排气阀。 排气:待空气排尽后,才可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 升压:确定锅内空气是否排尽,十分重要。排尽后即可关闭排气阀。 保压:当锅内压力到达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 间。 降压:达到灭菌时间后,立即关闭热源,锅内压力降至表头零压后,在打开排气阀。否则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瓶装培养基或其 他液体因压力瞬间下降而发生复沸腾,造成事故。 取料:由于取料时,锅内温度及蒸汽很烫,故取料时一定要防止手及其他部位的皮肤烫伤。 灭菌后处理:灭菌完毕,必须倒掉锅内剩余水并擦干,以免日久铝 质装料通被腐蚀。 4.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呈现蓝紫

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油镜便于观察的原理是什么? 用油镜观察时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了和玻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1.细调节器每旋转一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mm. 一。培养基的配制 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实验。一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 1.称药品的钥匙不要混用 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因为某些成分如蛋白胨极易吸水潮解 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配制培养基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要称量准确;PH要适宜;灭菌要严格。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 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 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 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后,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就可以使用(若有微生物则是以菌落出现的肉眼可以看见) 二。细菌的单染色技术 原理:单染色法师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制备染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菌龄的细菌;固定时避免火焰直接烘烤破坏细菌形态;染色时间要适宜;水洗时水不能直接冲在涂片处。 制片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油和水之间会分层,油就不能与标本接触还有光会发生折射等等原因,这样不利于油镜观察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原理: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为G+,有的可被脱去,为G-.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乙醇脱色。脱色过度,阳性细菌被染成阴性细菌,脱色不足,阴性细菌被染成阳性细菌 涂片务必均匀,切忌过厚,以免脱色不彻底造成假阳性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适龄菌,老龄菌因体内核算减少或菌体死亡,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建议使用。 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所用细菌的菌龄一般不超过24h? 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使结晶紫染液可以脱色透出。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才能保证你的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找事先已知的且和未知菌形态明显不同的G+和G-分别做混合涂片,当和G+做时G+正确显紫色和当和G-做时G-正确显红色,看这个未知菌分别显什么色,若一致,则可确定此菌为G+

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和名词解释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 灭菌是杀灭培养基中本身的原著菌或在空气中附着的杂菌,更好的让目标菌生长,如果存放时间长不进行灭菌培养基内的微生物就会在基内发酵生长,从而破坏培养基内的营养成分,并且由于这些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分分泌一种或多种毒素从而抑制好菌的生长。 2为什么高氏一号培养基和土豆蔗糖固体培养基中要分别加入酚和乳酸? 高氏一号加的酚是显色用的,不是抑制剂,目的是区分目标菌。土豆蔗糖固体培养基加乳酸是抑制剂,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的,使得目标菌(真菌)得到选择性生长。 3在恒温箱中培养微生物时为何培养基均需倒置? 培养时培养基会有水分蒸发,当水蒸气会聚成水滴,倒流到培养中的细菌中时,会冲散菌体,污染菌落,不利于培养观察,倒置可以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4涂片后为什么要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如果不进行固定,冲洗时就会把玻片上的细菌冲走;固定时应注意温度不能过高,以热而不烫为宜,否则会杀死细菌。 5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6为什么芽孢染色要加热?为什么芽孢及营养体能染成不同的颜色? 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加热条件下染色,染料可以进入菌体内,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则可以使用复染剂将菌体着色,而芽孢是初染剂的颜色。 名词解释 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的细胞堆。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细菌: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这是一类营养成分既复杂又丰富、难以说出其确切化学组成的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一类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用途广泛,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培养微生物。 固体培养基:一类外观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的定义: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具有单细胞或简单的多细胞结构,或没有细胞结构,并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菌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答:1.个体微小、分布广泛2.种类多、食谱杂3. 代谢能力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观察和研究手段特殊 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答:①有害方面: 引起疾病:如爱滋病、非典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大肠杆菌O157H7、皮肤病等。食品腐败、变质。②有利方面 生产食品:如酸奶、面包、酒、醋等;生产药物:

如抗生素、激素、干扰素等;自然界物质循环;废水、环境治理等。 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远古时期:在食品,农业,医学防治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 微生物学初创期-形态阶段安东.列文虎克微生物学奠基期-生理水平罗伯特柯赫,路易斯巴菲特。微生物学的发展期-生化水平 微生物学的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 5、阐述列文虎克、巴期德及柯赫的主要贡献? 答:列文虎克: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自制放大50倍到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1.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2.创立巴氏消毒 3.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鹅颈瓶实验) 柯赫: 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 2.创立了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 疾病的病原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6、什么是学名、双名法、三名法? 答:学名:是按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的。拉丁词、希

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答案 1、何为硫磺样颗粒,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磺颗粒,这种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用于放线菌的微生物学诊断。(P184) 2、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产生、作用机制。 答当b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无毒白喉棒状杆菌时,其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则成为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而产生白喉毒素。 作用机制:此毒素是一种毒性强、抗原性强的蛋白质,由A和B 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A肽链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链上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转位区,但能和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表面受体结合,协助A链进入这些易感细胞。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延伸因子1和延伸因子2.当白喉毒素A链进入细胞后可促进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延伸因子2结合,结果延伸因子2失活,使蛋白质无法合成。(P174) 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生长特点。 答形态染色:细长略带弯曲杆菌,齐-尼抗酸染色法阳性。生长特点:生长缓慢,3-4周后可见颗粒、结节或菜花状,乳白色或米黄色菌落,不透明。(P150) 4、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答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从而判定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的一种试验。结果判断及意义:阴性反应:无硬结者或直径小于5mm,表示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也未曾接种过卡介苗。 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表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免疫力。强阳性反应:直径大于15mm,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P153)5、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的特点。 答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转归原发后感染:多发生于成人,多为内源性感染;病灶多局限,易形成结核结节,发生开发性肺结核的机率大(P152) 6、支原体的定义。 答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187)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绪论 1、你如何使你的朋友相信微生物不仅仅是一种病原? 尽管目前微生物仍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事实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社会还有巨大的价值。 整个农业系统在许多方面都依赖微生物的活动。许多主要的农作物属于豆科植物,它们的生长同专一性细菌紧密相连,这些细菌可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结构。根瘤结构中,大气中的氮转变成可用于生长的氮化物。根瘤细菌的固氮活动,减少了昂贵肥料的需要。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某些动物是反刍动物,这些主要的农业动物具有瘤胃,微生物在瘤胃中进行消化。没有这些微生物牛羊的饲养是不可能的。 植物营养方面,微生物在碳、氮、硫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循环起着关键作用。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可见这些元素转化成植物容易利用的形式。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不仅仅是产生腐败变质等不利影响。奶制品的制造至少部分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包括乳酪、酸乳酪和黄油,都是主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泡菜、腌制食品和一些腊肠也归功于微生物的活动。可烘焙的食品及乙醇的制造也基于酵母菌的发酵。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天然气是细菌作用的产物,由甲烷细菌代谢产生。光营养的微生物能够收集太阳能生产生命有机体中的储存物——生物量。废物如生活垃圾、剩余谷物、动物废料等通过微生物转化微生物燃料——甲醇和乙醇。 利用微生物清理被人类活动污染的大气——生物整治。利用微生物降解油污、溶剂、杀虫剂和其他环境污染物。 通过基因操纵技术,能在微生物种生产出人类胰岛素。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搜索带几百个目的蛋白的基因蓝图,然后将它们转入到合适的受体中由于生产重要的、有商业价值的蛋白质。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就是广义的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0附的原始的单细 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2.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 物。 3.费氏刺尾鱼菌:是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中发现的巨型的共生细菌, 细胞 长度达到了 200-500〃m。 4.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菌,球状细胞,直径为0.32-1mm,用肉眼 就可以看清楚,是在非洲西部大陆架的土壤中发现的,以海底散发的硫化氢为生。 5.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染成紫色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类是被染成红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丹麦医生C.Cram发明,故名。 6.(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肽聚糖是其主要成分,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是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的;阻拦大分子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胞;赋予细菌以特定的抗原性和对特定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7.肽聚糖:又称黏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每一个肽聚糖单体都有三部分组成:双 塘单位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通过6-1,4-糖苷键与另外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照L型和D型交替的方式连接而成;肽桥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起桥梁作用。 8.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由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构成。与 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的,成为壁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与细胞膜的脂质层共价结合的,称为膜磷壁酸。 9.外膜:又称外壁,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 若干种外膜蛋白构成。有控制细胞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抗原多样性的作用。10.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是位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最 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其中的类脂A是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11.孔蛋白:一类中间有孔道、可以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物质进入外膜的三聚体跨膜 蛋白,是多种小分子成分进入细胞的通道,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12.周质空间:是革兰氏阳性菌外膜与细胞膜之间宽约12-15nm的胶质空间,存在有多种周质 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物质。 13.古生菌:又称古细菌,一类在进化途径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 是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中不含真正的肽聚糖,一些含有假肽聚糖,14.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相似,但是其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 以6-1, 3-糖苷键交替连接,连接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分别是L-Glu、L-Ala和L-Lys,肽桥由L-Glu 一个氨基酸组成。 15.抗酸细菌:这一类细菌被酸性复红染色后,不能像其他革兰氏阳性菌那样被盐酸乙醇脱 色,故名。其实是一类细胞壁中含有大量分枝菌酸等蜡质的特殊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麻风分枝杆菌。 16.索状因子:分枝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脂,化学名称为6,6-二分枝菌酸海藻糖。菌体可以 通过索状因子“肩并肩”的聚集和使大量菌体呈长链状缠绕,使其沿着器壁出现索 状生长,直达培养液表面形成菌膜。索状因子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17.缺壁细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会产生的少数缺少细胞壁的 种类,即为缺壁细菌,可以人工制造。 18. 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稳定遗传的细胞壁缺损菌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第1-6章答案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 0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列文虎克:自制间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 巴斯德的贡献(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彻底驳斥了自然发生说.发现了厌氧生命(生活)的存在—发酵。疫苗.巴斯德灭菌。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的贡献:1、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及培养基的改进。 2、分离出了多种病原菌,包括炭疽芽孢子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链球菌等。 3、创立了细菌鞭毛染色、悬滴培养法和显微摄影等多种显微镜技术。 4、提出了证明特定病害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 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4.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在生物科学中微生物学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6.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微生物先辈们成功的原因何在? 8.微生物学与现代生物产业的关系如何? 1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鞭毛、芽孢、糖被、放线菌、质粒、肽键桥 一般结构: 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2、细胞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如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多糖构 成。 3、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特殊结构: 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2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3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4、芽胞: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度的休眠结构。是生命世 界中抗逆性最强的一种构造 5、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几乎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7、质粒:某些细菌的细胞内含有除染色体外的小分子环状DNA,称作质粒 8、肽键桥:是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中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的分子 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异同。 同:都有通过肽聚糖单体相互交联成的肽聚糖 异:阴性菌的细胞壁的厚度较阳性菌的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且肽聚糖的交联度只有25%左右,故机械强度较阳生菌弱,阳性菌含有磷壁酸,而阴性菌则不含此成分;阳性菌一般不含类脂质,而阴性菌含有较高的类脂质;阳性菌一般不含有蛋白质,而阴性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肽聚糖的结构 它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N-乙酰胞壁酸(NAM)、4肽构成。 其中的NAG与NAM之间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短肽的L-丙氨酸则连接到NAM的羧基上 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假设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那么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拟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的菌体处于活泼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泼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响时,可用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那么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原理 简单染色采用一种染料对菌体进展染色,常用结晶紫、美蓝、碳酸复红等碱性染料。染色后, 菌体与背景形成鲜明比照,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被识别。通过简单染色方法可以观察细菌的菌 体形态特征和菌体的排列方式。 观察菌体形态 简单染色 〔只用一种染料〕 观察菌体排列方式 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 鉴别 鉴别染色 抗酸性染色 〔利用两种染料〕 芽孢染色 观察特殊构造 荚膜染色 鞭毛染色 二、实验步骤: 涂片 枯燥 固定 染色 水洗 枯燥 镜检 三、思考题 1、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 答;〔1〕涂片:开场所加无菌水液滴不要太大,否那么不易枯燥; 取菌量要适宜且要涂抹均匀,防止过大造成堆积,而难以看清细胞个体形态 同时也应防止取菌量太少而难以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细胞。 〔2〕无菌操作取菌:一定要等接种换冷却后再取菌,以免高温使菌体变形; 〔3〕枯燥固定:枯燥后加热固定,可防止加热时间过长,否那么细胞会破裂或变形; 〔4〕固定:菌膜一面朝上,通过酒精灯微火三次。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长,否 那么菌体形态那么会发生改变。 〔5〕水洗:倾去染色液后,用水沿着菌膜四周冲洗,注意勿使水流直接冲洗菌膜部位,水 流不宜过急,过大,至流出水无色为止; 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枯燥才能用油镜观察? 答:使用油镜时,物镜与标本间的介质为香柏油〔N=1.515〕,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而且会提 高了分辨率。 假设制片不完全枯燥后,就用油镜观察,那么N 会减小,分辨率D 也会变小。而且还会造成 油水两相不互溶,所以制片要求完全枯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如果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 呢? 答:加热固定的作用是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 多数细菌而且不破坏细胞形态,而且还可增加细胞对染料亲和力。 〔1〕如果图涂片未经加热固定,那么细胞无法固定在载玻片上,在染色水洗后会被水流冲 走。 〔2〕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那么会使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甚至破裂。 4、为什么细菌染色常用碱性染料?什么情况下用酸性染料? 答:〔1〕细菌染色常用碱性染料,原因在于微生物细胞在碱性、中性及弱酸性溶液中通常带 0.61(/2)n Sin λα

微生物实验问题与答案

微生物实验问题及答案 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1、为什么油镜的放大倍数比普通物镜大? 答:油镜能减少光的折射,进而提高视野的亮度;通过提高显微镜的数值口径增加显微镜的分辨力。 2、数值口径的表达公式? 答案:N.A=n ×sin α,n为介质折射率;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3、显微镜数值口径及分辨力的关系? 答案: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及光的波长成反比,及数值口径成正比。 4、油镜的使用及普通物镜有何不同? 答案:油镜必须借助于光折射率等于或接近于玻璃的试剂,如香柏油等才能使用,而普通物镜则不需要;油镜是由100×物镜及香柏油构成,而普通物镜则限于10×物镜、40×物镜等。 5、使用油镜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答案:上下调节镜头时应使用微螺旋,否则容易损坏镜头;应使油镜始终浸泡在香柏油中,否则就不是油镜;使用完毕后,必须用搽镜纸沾取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搽去残留的油迹,否则会玷污油镜。 6、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

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7、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二、微生物染色 1、单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主要基于微生物细胞能及各种染料进行不同程度地结合。 2、单染色过程中,为什么干燥固定? 答案:因为通过干燥可以使菌体蛋白变性,细胞质凝固,进而可以使菌体紧密地附着于载玻片表面。 3、单染色过程中,为什么水洗时水流要缓慢地从载玻片上端流下? 答案:因为如果水流直接冲洗有菌部位,容易使菌体被冲洗掉。 4、为什么载玻片要完全干燥后,才能使用油镜?

微生物学实验理论及思考题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大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其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最为重要。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其中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大小,而是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因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而异,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 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先用摖镜纸将镜头摖干净,以防止实验的污染。使用油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然后再是油镜,用完之后也要用摖镜纸将油镜摖掉。(2)滴加香柏油 (3)作用是增加折射率,即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射率和分辨率成反比,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显微镜的分辨率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最小分辨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最小可分辨率距离=λ/2NA且NA=n.sin,所以,分辨率由物镜的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当然还有介质的折射率。 3、为什么要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 答:不同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隔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重新校正,这样目镜测微尺测量的长度才是目前状态的准备长度。 4、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微生物的大小时,其测定的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相同的,不同的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实际长度不一样,必须重新校正,才能得到目前状态的准确长度。 实验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二、基本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其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是将单细胞微生物的悬液或孢子悬液,注入血球计数板载玻片与盖玻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答案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油镜指的是为了减少高倍镜的折光,在物镜和玻片之间滴上松节油等.所以油镜其实就是给高倍镜物镜和玻片之间加油.而所有高倍镜之前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是因为低倍镜下好找目标。低倍镜放大10倍,高倍镜放大40倍,油镜放大100倍,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既便于找到目标,又方便调焦距。要使显微镜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聚光器光圈,同样设置下低倍物镜比高倍物镜视野亮 把材料切薄一点透光较好 使用滤光片,增加反差和清晰度。 向上调节聚光器。 2.怎样区别活性污泥中的几种固着型纤毛虫 大多数情况下,会遇到钟虫、柄纤毛虫、累枝虫等。三种虫形态均类似钟的形状,钟虫每个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连接;柄纤毛虫类似钟虫,量很大,只是在根部汇聚在一根柄上,可以理解成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钟虫;而累枝虫就像是树,一根柄上分出很多个柄,然后很多个柄上又分出很多个“钟虫”。 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时注意什么问题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不固定的话你进行染色后水洗去多余染料的同时会将菌体一并冲走 注意的就是不要弄死细胞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如果是用火,那就是不要烧死它们,用载玻片背面靠近火源,过两次就好。Over 一般我都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烤的但是要注意温度.温度过高挥出现变形细胞。温度已载玻片接触手背,手背不觉得烫为宜.加热只水分蒸发完全后,再在酒精灯外焰上通过两到三次,就成了。 革兰氏染色法中若只做1~4步,不用番红染液复染,能否分辨出革兰氏染色结果?为什么? 革兰氏染色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细菌大多可以按照革兰氏法划分,在杀菌方面自然管用, 还有实验方面, 比方说,实验需要G阳性细菌作为研究材料,如果最后需要杀死细菌获取什么代谢产物,已知是G阳性细菌,那就有目的地杀除了,摒除了盲目手段。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技术思考题答案 1.如何区别高倍镜和油镜? 答:(1)油镜更接近标本片(2)油镜与标本间的介质是香柏油(3)油镜刻有“oil”或“Hi”字样,也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为标记。 2.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是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 答: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镜头距离标片很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错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破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1)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止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2)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3)从目镜内观察,把孔径光阑开到最大,使其明亮。然后用微调将镜台下降,直至视野内物象清晰。如油镜已离开油面仍未见物象,需重复操作。加的是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4.在调节焦距时,往往出现一些疑似观察标本的物象点,物象点可能是目镜或物镜上的杂质,也可能是标本片上的观察对象,如何通过操作判断这些物象点是否在标片上? 答:移动标本片,看物象点是否移动,如果不移动,则不在标本片上。5.如果涂片未经热固定或固定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固定时间是杀死菌体,使菌体蛋白质凝固黏附于载玻片上,增加菌体对染色剂的结合力,易于着色。但是如果没固定,不容易着色,且容易被清水冲走。温度过高会使细胞收缩变形,时间过长会导致菌体变形或形态破坏,难以着色,从而导致难以着色。 6.为什么要培养18-24h的细菌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此时菌体进入比较活泼的繁殖生长期,细胞壁比较好着色。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如果菌龄过老,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时阴性还是阳性菌。 7.如何操作才能保证革兰氏染色结果正确,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答:具体操作步骤为(1)涂片,与简单染色法相同,要求薄而均匀。(2)干燥、固定,在空气中自然晾干,或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微小火焰上干燥;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3-4次,温度不宜过高。(3)染色,用结晶紫进行初染1min,然后水洗。用碘液进行媒染,用碘液覆盖染色部位1min,水洗。在涂有细菌的部位连续滴加95%乙醇,约30s,水洗脱色。用番红溶液复染1min,水洗。(4)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也可以用电吹风吹干。(5)镜检。 关键环节是酒精脱色。 8.为何常用插片法培养放线菌观察个体形态? 答:放线菌的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表面或插入培养基里面,不易被接种针挑取制片。采用插片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