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

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7.进行细菌制片时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固定?在加热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固定的目的有三个:

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

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

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8.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1.因为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玻片会很近.如果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

9.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10.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菌龄太老,细胞壁通透性改变。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

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1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12.革兰氏染色中,哪个步骤可以省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媒染目的是在所有的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脱色后使革兰氏阴性菌变为无色。复染使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所以鉴别细菌的革兰氏阴阳性只须媒染,复染的目的是为了看清革兰氏阴性菌。

13.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不同的霉菌

曲霉: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状顶囊,表面辐射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

根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在假根的上方直立地生长出一至数根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孢子囊。囊的基部有囊托,中间有球形或半球形囊轴。

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无囊托。

青霉: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

孢子颜色:黑曲霉是黑色,青霉是青色,根霉是白菌丝黑孢子,毛霉则是淡黄色。以上为实验室观察

1)菌丝特征:青菌与曲霉菌丝与膈;毛霉与根霉则无;

2)菌丝的特化结构:曲霉有足细胞,其它霉菌无;根霉有假根与匍匐枝,其它霉菌无;3)孢子头特征:青霉的孢子头为扫帚状;根霉与毛霉的孢子头为囊状;曲霉为菊花状孢子头。

14.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

目镜测微尺中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是不固定的,它是随所使用目镜和物镜的放大率的不同而改变的,故在测量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以得出在显微镜的特定放大倍率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15.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相同;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的刻度,有把毫米刻成为50 等分或把10 毫米长度刻成100 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物象的放大倍数与每小格目镜测微尺所代表的长度在变化比例上是同步的,故而测定结果相同。

16.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

操作时没有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导致体积不准确。避免: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细胞密度太高。避免:稀释溶液。

溶液不均匀。避免:滴加溶液前混匀悬液。

1、仪器误差: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净,并且计数板计数区不应该有擦痕。

2、计数室内可能有气泡。因为酵母细胞并没有染色,看起来是透明的,有气泡很容易被计入,使数值偏高;并且,气泡会影响菌悬液的随机分布。

改进:若产生气泡,则用吸水纸吸出。

3、菌体在计数板上分布不均,当用选取5格计数时,会造成很大误差。

改进:应使菌液自然流入并混匀,进行观察时尽可能多数几个格子。

4、配制稀释液时吸取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稀释液浓度和原液不成正确比例,计算时产生误差。应将原液摇晃均匀后取中部的液体进行稀释。

5、由于数菌体数目时视觉疲劳而导致的视觉误差。应多人观察,取记录平均数。

6、计数时可能将格四周的菌都计算在内了,使数值偏高。改进:谨遵一个规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不可以重复计数。

7、可能出现有出芽的酵母菌,将出芽的酵母菌按两个计数了,使数值偏高。改进:计数时,只有当芽体于母细胞一样大的时候,才能计为两个。

17.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为什么要倒置培养?

答: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系列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证明灭菌后的培养基无菌。

倒置培养的主要目的:1)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的空气是不流动的,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3)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的保持琼脂的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如果不倒置,大概3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分散失的情

况。而一些落菌等试验,需验证培养基无菌,就要先倒置培养48小时才可作为模板做落菌,水分散失是很重要的。

19.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答:一般而言,培养基的配置要注意如下几点原则:

1)营养成分的配比:碳源和氮源的比例(C/N)要适当;

2)适宜的酸碱度(pH值):配制培养基时pH的调节;

3)渗透压:营养物质要有适合的浓度;

4)培养基不能反复高温灭菌。

5) 称不溶性固形物时,应单独称,若量少的可以与无机盐一起称,但一定要混匀再分装;

6)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用自来水配制。

操作细节上则要注意:

1)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

2)调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3)分装时注意不要污染棉塞、试管口,以免染菌。

4)及时灭菌,以免培养基及容器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消耗养分、改变酸碱度。

1、当然是注意浓度配比不要搞错

2、很多培养基的加料顺序有讲究,否则会有沉淀产生

3、有些培养基会有不溶物质,分装前应摇匀

4、不要忘了调节pH值(一般细菌都需要,酵母可能自然pH就行,不过不一定)

5、加热溶解时尽量不要煮沸,会损失营养物质

20.高压蒸气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答:1)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2)压力未降至“0”便开盖取物的可能后果:压力锅内压力骤然降低,引起容器中的溶液喷出容器口导致污染或导致人员的烫伤。

21.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1、物品不要摆放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

2、灭菌物品不要接触干燥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3、灭菌时人不能离开

4、灭菌结束后不能忘记关掉电源

5、待温度降到70度以下再打开,否则冷热空气交替,玻璃器皿容易炸裂或发生烫伤事故

22.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温度高时间长?

在湿热条件下,有水蒸汽的作用:

a高温水蒸汽导热比干空气要快;

b高温水蒸汽冷凝变水时有放热过程;

c高温水蒸汽能穿透细菌的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

d高温水蒸汽能水解一部分细胞结构,加速导热。

(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23.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效果。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和等量原则。

(一)实验材料

试管镊子酒精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053 菌片纸片(与菌片同大小同材料)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已灭菌)等实验材料(材料有余)。(二)对照组

取9支洁净试管,分为A1 B1 C1 三组(每3支一组),将A1 组中放入菌片,B1 组中放入纸片,C1组中什么也不加;不经灭菌,直接加入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等量)。

(三)恒为培养

将上述所有试管按分组在56℃恒温条件下培养48小时。

24.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

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

25.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有哪些操作步骤?那几步易出错,如何防止?

称取药品—加热溶化—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搁置斜面

易出错的步骤有:

a 称取药品称取时钥匙专用,瓶盖不要错盖,易吸水的药品要快速称取;

b 加热溶化加入药品后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以免糊底(在琼脂熔化过程中,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而溢出容器,同时,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烧焦。);

c 分装分装时培养基不能粘在三角瓶(或试管)口,以免接种时染菌;

d 搁置斜面斜面长度约试管长度一半为宜。

26.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是什么? 它适用于那些微生物的计数?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现在常使用菌落形成单位)。

平板计数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现象进行的,也就是一个菌落可代表一种微生物(并不绝对)。通常用来测定样品中所含细菌、孢子、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

8、微量移液器的最小量程太大,在加样时,容易加多,使盖玻片鼓起,血球计数板所技术的体积变大,最终结果偏大。改进:用量程的小的微量移液器并少加一些。

27.如果一项科学研究内容需从自然界中筛选到能产生高温蛋白酶的菌株,你将如何完成?写出实验方案(产蛋白酶菌株在酪素平板上能形成降解酪素透明圈)。

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

一材料准备 1 土壤【有机质(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土壤】

2 灭菌生理盐水(0.85%NaCl)

3 灭菌移液管

4 添加酪素的B—4(牛肉膏蛋白胨完全培养基)经灭菌

5 B—4斜面(经灭菌)

6 其他材料:接种环酒精灯等

二操作方法

1在盛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烧杯中添加1g土壤,配成悬浮液;

2 稍静止后,用灭菌移液管移取部分上清液,将其制成10^4—10^6倍的稀释液;

3 用灭菌移液管吸取各稀释液用稀释倒平板法(或涂布平板法)将其接入添加酪素的B —4平板上;

4 在55—65℃下培养1—2天;

5 挑取形成降解酪素透明圈的菌落(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 之比较大者),转接入B—4斜面上培养;(若无特定菌落形成,则需另取土样从开始重复试验)

6 将B—4斜面上的菌落再用平板纯培养,依次重复2—3次后即可得到纯培养(镜检);

7 纯培养细菌中蛋白酶的提取及活性鉴定【摇瓶培养(若提取蛋白酶及其活性正常,则纯培养成功,否则,重取土样重复以上实验)】。

28.为什么熔化后的培养基要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低于这个温度琼脂会凝固,温度过高,如果是做倾倒琼脂做菌落计数,会杀死一部分细菌,如果只是只是制备琼脂平板,那么温度太高就进行倾倒会导致琼脂凝固后偏软,水汽过多。

29.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为什么?

1 无菌操作

2 稀释良好,不会太浓或太稀。

3 菌落生长时间控制好,不会长的太大不便区分,也不至于太小影响计数。

30.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在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1.太浓

2.没涂匀

31.用倾注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观察结果?

倾注法是在培养皿中接种好样品之后,倾注琼脂并培养;而涂布法则是在琼脂表面接种并使用L型棒涂布。

因此,倾注法的菌落将出现在琼脂的各个部位,包括底层和中层,但涂布法培养后形成的菌落只出现在琼脂表面。

32.你如何解释淀粉酶是胞外酶而非胞内酶?

答:①淀粉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十分困难,甚至需要高耗能的胞吞作用。因而通过胞外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后运入细胞,较方便高效。

②试验中出现透明圈,说明培养基内淀粉被水解,可推测是细菌产生的胞外的淀粉酶起的作用。

33.不利用碘液,你能否证明淀粉水解的存在?

答:由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即多羟基醛,因此可利用醛的性质进行检验,如银镜试验,斐林试验等。呈阳性者,说明产生了葡萄糖,淀粉被水解;阴性者说明淀粉未被水解。

34.假如某些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什么结果?

答微生物有氧代谢葡萄糖产气不产酸,因此发酵结果是小管中生气泡但是溶液不变黄。

35.解释在细菌培养中吲哚检测的化学原理,为什么在这个试验中用吲哚的存在作为色氨酸酶活性的指示剂,而不用丙酮酸?

答:化学原理:有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和丙酮酸。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甲醛结合,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因此吲哚试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的指标。

因为丙酮酸是生物体呼吸作用的产物,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都会产生丙酮酸,因而无法作为色氨酸酶活性的指示剂进行区分。

同时吲哚能通过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观测到,而丙酮酸不能,所以试验中用吲哚的存在作为色氨酸酶活性的指示剂,而不用丙酮酸。

36.为什么大肠杆菌是甲基红反应阳性,而产气杆菌为阴性?

答:当细菌代谢糖产生酸时,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加入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PH6.3)转变为红色(PH4.2),即甲基红反应。而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在培养的早期均产生有机酸,但大肠杆菌在培养的后期仍能维持酸性PH4,而产气肠杆菌则转化有机酸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丙酮酸等,使PH升至大约6。因此,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37.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为什么要打开皿盖?为什么要在红光灯下操作

紫外线不容易穿透玻璃,所以打开盖,自然光下容易光复活,红光下不会所以在红光下操作

微生物课件上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 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 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功能;有鉴别意义, 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 菌毛功能:细菌的黏附结构 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 芽孢功能: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 4 G-有外膜阻止抗菌素进入;保护细胞壁组分肽聚糖不受溶菌酶分解 5 革兰染色法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观察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6.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7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 8.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参考答案 2.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阶段 3.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 4.源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等 5.①酚类②醇类③重金属盐类④氧化剂⑤表面活性剂 6.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7.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公假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分子构型,干扰了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油镜必须进行“三擦”(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24h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篇一: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 图题:真核细胞构造;根霉的形态和构造;青霉和曲霉分生孢子头 的构造;蕈菌的典型构造(见课本或课件)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1、名词解释: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只含单一核酸、在活细胞内以 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 原体。噬菌体:原核生物的病毒。 裂解量: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温和噬菌体: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 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 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溶源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 称溶源性。 2、病毒的特点、病毒的结构及对称体制 答: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只含单一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病 毒的核心是核酸,衣壳是蛋白质,包膜是类脂、蛋白质、有些有糖 蛋白。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复合对称 3、e. coli 的t偶数噬菌体结构 答:头部是二十面体对称,衣壳有212衣壳粒,核心是双链dna: 颈部包括颈环、颈须;尾部是螺旋对称,包括尾鞘、尾管、基板、 刺突(6个)、尾丝(6条)。 4、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1)吸附 ;: (2)侵入:尾丝收缩→基板构象发生变化→尾鞘收缩→尾管释放溶菌酶→

尾管插入宿主细胞→核酸注入细胞内 (3)增殖:核酸的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成熟(装配)将各种“部件”进行装配 (5)裂解(释放): 脂肪酶-水解细胞膜 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子代 溶菌酶-水解细胞壁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名词解释: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即为固体培养基。 答: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鉴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emb 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难养的革兰氏阴性菌。产酸菌由于产酸能力不同,菌体表面带质子,与伊红美蓝结合从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用肉眼直接判断。 4、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答:1、碳源: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提供碳元素。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碳元素。3)、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氮源: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蛋白质、核酸)提供氮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氮元素。3、能源: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能量。 4、生长因子:1)、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细胞化学物质(蛋白质、核酸、脂质、辅酶、辅基)中的组分。2)、参与代谢。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 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 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7.进行细菌制片时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固定?在加热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固定的目的有三个: 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 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 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8.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1.因为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玻片会很近.如果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 9.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10.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菌龄太老,细胞壁通透性改变。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工程 思考题及答案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及答案 义忠仁Ricky 2017.1 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 及其产生菌的特点? 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C. 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 F. 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 2、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 3、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 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4、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防止菌种退化;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 5、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自然选育就是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自然选育可以有效地用于高性能突变株的分离。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6、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诱变剂有两大类: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如Co60等)、等离子、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超声波等。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胺、吖定类化合物等。 7、什么是代谢控制发酵?以黄色短杆菌合成异亮氨酸为例,解释代谢调控育种机理? 8、什么是基因的重组?什么是基因的直接进化?二者有何区别? 9、用的碳源有哪些?常用的糖类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糖类、油脂、有机酸和低碳醇等 葡萄糖、糖蜜和淀粉糊精等 葡萄糖是最容易利用的碳源,几乎所有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过多会过于加速菌体呼吸,致培养基中溶解氧不足糖蜜是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含有丰富的糖、氮类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微生物发酵培养基价廉物美的碳源淀粉糊精一般要经过菌体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可克服葡萄糖代谢过快的弊病,价格也低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病毒 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2.病毒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和组成、核酸的类型、复制的模式、有无被膜等进行分类。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根据核酸分类:DNA病毒(除细小病毒组的成员是单链DNA外,其余所有病毒都是双链DNA)和RNA病毒(除呼肠孤病毒组的成员是双链RNA外,其余所有的病毒都是单链RNA)。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如痘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质和多糖。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共同构成核衣壳。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叫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叫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7.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各词的含义。 答:Escherichia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是它的种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号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8.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有怎样的培养特征? 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9.噬菌体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各有怎样的培养特征? 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的细菌悬液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10.什么叫噬菌斑?什么叫PFU? 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一个空斑表示一个病毒,PFU即plaque forming unit表示病毒空斑单位。 11.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破坏病毒的? 答:温度、光、干燥度。

4微生物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1.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病毒、朊病毒 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酵母、真菌等 一些国家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内容中还涉及藻、地衣、线虫、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 易于培养与繁殖:大肠杆菌20min/代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 3.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大量抗生素的发现 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 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 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 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微生物学绪论 一、选择题 b1. 大部分微生物()。 A 是原生动物 B 帮助改善生活质量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c2.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 它们是多细胞的 B 细胞有明显的核 C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 可进行光合作用c3.人类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食品有()。 A 牛奶 B 火腿 C 酸乳酪 D 黄瓜 a4.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Robert Hooke B Louis Pasteur C Joseph Lister D James T. Watson a5.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 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 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d6. 广泛进行微生物研究的17世纪70年代荷兰商人()。 A van Goph B van Hoogenstyne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d7.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 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b8.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 B 病原菌学说 C 生物学细胞论 D 报酬递减论 a9.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b10. 在微生物学中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 A Hooke的工作B发现了抗生素C 阐明了DNA的结构D 发展了遗传工程 D11.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取决于()。 A 光学显微镜 B 暗视野显微镜 C 紫外线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B12.下列的所有特征均与病毒相联系,除了()之外。 A 它们很少或没有其它的化学物质 B 用抗生素干扰病毒的活性 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风疹 D 它们不是细菌的类型 C13. 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A TP B DNP C DNA D AMP C14. 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包围的粒子是对()最好的描述。 A藻类B RNA分子C病毒D细菌 C15.微生物双名法两个组成部分是()。 A 目名和科名B科名和属名 C 属名和种的形容词D 属名和多样化的词 D1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蓝细菌一起皆属于()。 A原生生物B 盐生植物C 绿藻门D 原核生物界 B17. 真菌界中发现的两个类群生物是()。 A 病毒和酵母菌 B 酵母菌和霉菌 C 霉菌和细菌 D 细菌和原生动物 A18.微生物中铭记柯赫是由于()。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19.蓝细菌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它们能进行()。 A 二分裂 B 异养营养C光合作用D 运动 二、判断题 ()1.虽然一般认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的特征,但某些微生物如病毒和甲藻属(腰鞭毛藻)也进行光合作用。 ()2.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的一种途径是通过产生能干扰全身系统的强的毒素 ()3.由于微生物活动引起的疾病,正确称之为生理的疾病。

微生物各章问答题及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指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病毒、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霉菌、酵母菌、古细菌、蕈菌等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脘病毒) 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答:(1)繁殖快,(个体)长不大(2)体积微小,分布广泛(3)观察很研究手段特殊(4)物种多,食谱杂(5)适应性强,易变异。 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答:有利方面:如酸奶、面包、酒、醋;生产药物:如抗生素、激素、干扰素;自然界物质循环;废水、环境治理等。有害方面:引起疾病:如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大肠杆菌O157H7、皮肤病等。食品腐败、变质。 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答:远古时期:在食品、农业,医学防治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 微生物学初创期-形态阶段:安东·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自制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 微生物学奠基期-生理水平:法国人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然学说(2)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3)创立了巴氏消毒(60-65,30min)(4)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德国人柯赫:(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2)创立了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疾病的病原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微生物学发展期——生化水平 微生物学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华特逊与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及核酸半保留复制假说;揭示微生物各种生命活动规律;基因工程将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微生物基因组研究。 5、什么是学名、双名法、三名法? 答:学名,是按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的。 双名法:属名+ 种名加词 属名+种名加词 + subsp或var + 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6、微生物分类依据有哪些? 答: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特征、血清反应、噬菌体敏感性、细胞壁成分、核算含量 6、谁提出了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如何表示学名(书写规则)? 7、名词解释:微生物、种。 8、试论述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答 :(1)微生物与食品生产的关系 ①应用微生物菌体。如食用菌、单细胞蛋白、某些微生态保健品等。②应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酸乳、酒精饮料等。③应用微生物的酶。如果胶酶用于果汁澄清、淀粉酶用于糖化等。 (2)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 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前后的消长变化引起食品的各种腐败变质。②微生物可以病原菌或其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食物中毒。 (3)微生物与食品贮藏通过加热加工、低温保存、干燥、辐射灭菌、糖盐腌制、加入化学防腐剂等方法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以便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4)微生物与食品检验检测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检测的重点。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什么是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其代表微生物有哪些? 答:原核微生物包括真细菌核古生菌:细胞核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不进行有丝分裂。如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真核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多数藻类。 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的功能与化学成分? 答:(1)细胞壁,功能:①维持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具有一定屏障作用,③为正常的细胞分裂增殖所必需;④作

微生物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陈雯莉

微生物学第七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陈雯莉 1、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单选题] A.蝙蝠 B.蜻蜓 C.蝉 D.鹅(正确答案) 2、36.(2021·娄底)如图为水稻花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知识出现错误的是() A.③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胚 B.①产生的花粉,落到②的过程为受精(正确答案) C.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③发育为稻谷 D.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可以进行自花传粉 3、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4、45.为快速获得一批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的草莓苗以满足果农需求,下列技术中可选用的[单选题] *

A.杂交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正确答案)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5、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6、171.(2021·巴东模拟)已知人的有耳垂()对无耳垂(a)为显性,某家系三代6人的耳垂遗传情况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儿子、儿媳的基因组成都为AA B.祖父和祖父母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正确答案) C.前两代人耳垂的基因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 7、A.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正确答案)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3.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

8、“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以下关于该诗句中两种动物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 A.鸟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鸟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在气囊中进行气体交换(正确答案) C.鱼鳃呈鲜红色,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鱼在水中进行呼吸 D.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起协调作用 9、农业生产上的松土措施,可以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10、楚汉时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写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以此认为是天意安排,遂拔剑自戕。此事件中,汉王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行为? [单选题] *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觅食行为(正确答案) D.防御行为 11、人患急性炎症时人体内白细胞数目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1章绪论 1、微生物的定义?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的定义: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具有单细胞或简单的多细胞结构,或没有细胞结构,并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菌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答:1.个体微小、分布广泛2.种类多、食谱杂3. 代谢能力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观察和研究手段特殊 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答:①有害方面: 引起疾病:如爱滋病、非典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中毒、大肠杆菌O157H7、皮肤病等。食品腐败、变质。②有利方面 生产食品:如酸奶、面包、酒、醋等;生产药物:

如抗生素、激素、干扰素等;自然界物质循环;废水、环境治理等。 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远古时期:在食品,农业,医学防治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 微生物学初创期-形态阶段安东.列文虎克微生物学奠基期-生理水平罗伯特柯赫,路易斯巴菲特。微生物学的发展期-生化水平 微生物学的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 5、阐述列文虎克、巴期德及柯赫的主要贡献? 答:列文虎克: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自制放大50倍到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1.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2.创立巴氏消毒 3.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4.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鹅颈瓶实验) 柯赫: 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 2.创立了某一微生物是否为相应 疾病的病原基本原则-柯赫法则。 6、什么是学名、双名法、三名法? 答:学名:是按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的。拉丁词、希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句子正确则在句前画“ ”,错误则在句前画“×” 1、(×)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发现在染色体和质粒中。 2、(×)病毒被认为是原核生物因为它们具备全部原核生物的特征。 3、(×)所有细菌都有细胞壁。(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原核细胞) 4、(×)微生物中的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被认为是真核生物。 5、(×)在微生物生长的稳定期,细胞快速分裂。(对数期) 6、(×)微生物单菌落的成员全都来自一个单个细胞的祖先。 7、(×)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 8、(×)在实验室中细菌很难形成菌落。 9、(V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10、(V )为了进行新陈代谢微生物体内必须有一定量的水。 11、(×)精确定量某些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又名半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 13、(×)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是二分裂。 14、(×)出芽生殖过程在病毒中是可以普遍见到的。(酵母菌) 15、(×)称为嗜碱菌的那些细菌是能够在pH7.0以上生长的。(通常在9-10之间的微生物,称之为嗜碱菌) 16、(×)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4.0到6.0) 17、(V )特殊抗微生物剂的选择取决于待处理物品中种类控制的微生物种类、抗微生物使用时的环境条件。 18、(×)有机物可促进抗微生物剂成功的使用。 19、(×)消毒剂指的是消除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孢子。(不是所有孢子) 20、(×)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21、(×)放在煮沸的水中灭菌需要30分钟。 22、(×)干热较湿热灭菌效果好,因为干热适用于灭菌的物质如粉料物质、玻璃制品、设备和油料物质。(湿热灭菌好) 23、(×)巴斯德消毒法是一种防腐的方法,如牛奶、啤酒和果汁,但没有灭菌效果。(杀菌) 24、(×)微波对微生物有很严重的副作用,因它们与生物的核酸反应,改变它们的结构。(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 25、(×)酸类中用于食品防腐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是乙酸、丙醇和苯甲酸。 26、(×)只发现有一种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一种严重的肺病——结核病。 27、(V )对已知细菌种分类列表的权威手册是《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28、(×)所有藻类都是真核生物。(蓝藻原核) 29、(×)病毒蛋白外壳称为衣壳,只由糖类和核酸组成。(蛋白质) 30、(V )大多数病毒两种基本的对称类型是螺旋对称结构和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或二者的结合。 31、(V )噬菌体是在细菌中复制的那些病毒。 32、(V )病毒复制过程中由宿主细胞提供的结构之一是核糖体。 33、(× 34、(V )灭活病毒是疫苗中使用的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破坏病毒基因组的病毒。 35、(×)巴斯德消毒法能杀死牛奶或奶制品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芽孢) 36、(×)生产腌黄瓜时,天然细菌将黄瓜中的蛋白质发酵几周。 37、(V )食品的平罐酸败通常是由不产气的微生物造成的。 38、(×)将食品在沸水中浸30—60分钟,芽孢通常被破坏。 39、(×)在制备要出售的果汁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产品巴斯德消毒以便除去所有可能存在的细菌。(芽孢) 40、(V )作为食品的微生物主要包括两类真菌:酵母和蘑菇。 41、(×)字母SCP代表单细胞多糖,即一种作为食品的微生物。(蛋白)

微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绪论 1、你如何使你的朋友相信微生物不仅仅是一种病原? 尽管目前微生物仍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强调,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无害的。事实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社会还有巨大的价值。 整个农业系统在许多方面都依赖微生物的活动。许多主要的农作物属于豆科植物,它们的生长同专一性细菌紧密相连,这些细菌可在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结构。根瘤结构中,大气中的氮转变成可用于生长的氮化物。根瘤细菌的固氮活动,减少了昂贵肥料的需要。 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某些动物是反刍动物,这些主要的农业动物具有瘤胃,微生物在瘤胃中进行消化。没有这些微生物牛羊的饲养是不可能的。 植物营养方面,微生物在碳、氮、硫这些重要营养成分的循环起着关键作用。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可见这些元素转化成植物容易利用的形式。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不仅仅是产生腐败变质等不利影响。奶制品的制造至少部分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包括乳酪、酸乳酪和黄油,都是主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泡菜、腌制食品和一些腊肠也归功于微生物的活动。可烘焙的食品及乙醇的制造也基于酵母菌的发酵。 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天然气是细菌作用的产物,由甲烷细菌代谢产生。光营养的微生物能够收集太阳能生产生命有机

体中的储存物——生物量。废物如生活垃圾、剩余谷物、动物废1 料等通过微生物转化微生物燃料——甲醇和乙醇。 利用微生物清理被人类活动污染的大气——生物整治。利用微生物降解油污、溶剂、杀虫剂和其他环境污染物。 通过基因操纵技术,能在微生物种生产出人类胰岛素。利用基因组学方法搜索带几百个目的蛋白的基因蓝图,然后将它们转入到合适的受体中由于生产重要的、有商业价值的蛋白质。 在自然界中,它无限小,但作用无限大。 2、胡克和列文虎克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科恩对微生物学的贡献有那些? 1665年,罗伯特.胡克描述了霉菌的子实体结构,因此他是第一个描述微生物的人。 1676年,列文虎克在研究辣椒水渗出的过程中发现了细菌,因此他是首次描述细菌的人。 科恩为细菌学奠定了基础并且发现了细菌的内生孢子。 3、19世纪前期,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4大障碍是什么?什么技术使人类克服了这4大障碍? 4大障碍——个体微小,外貌不显、杂居混生,因果不显 技术——显微镜的发明,灭菌技术的应用,纯种分离技术的建立,纯种培养技术的建立。 4、什么是纯培养?如何获得纯培养?为什么获得纯培养对微生物学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就是广义的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0附的原始的单细 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2.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 物。 3.费氏刺尾鱼菌:是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中发现的巨型的共生细菌, 细胞 长度达到了 200-500〃m。 4.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菌,球状细胞,直径为0.32-1mm,用肉眼 就可以看清楚,是在非洲西部大陆架的土壤中发现的,以海底散发的硫化氢为生。 5.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染成紫色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类是被染成红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丹麦医生C.Cram发明,故名。 6.(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肽聚糖是其主要成分,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是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的;阻拦大分子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胞;赋予细菌以特定的抗原性和对特定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7.肽聚糖:又称黏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每一个肽聚糖单体都有三部分组成:双 塘单位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通过6-1,4-糖苷键与另外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照L型和D型交替的方式连接而成;肽桥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起桥梁作用。 8.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由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构成。与 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的,成为壁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与细胞膜的脂质层共价结合的,称为膜磷壁酸。 9.外膜:又称外壁,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 若干种外膜蛋白构成。有控制细胞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抗原多样性的作用。10.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是位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最 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其中的类脂A是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11.孔蛋白:一类中间有孔道、可以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物质进入外膜的三聚体跨膜 蛋白,是多种小分子成分进入细胞的通道,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12.周质空间:是革兰氏阳性菌外膜与细胞膜之间宽约12-15nm的胶质空间,存在有多种周质 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物质。 13.古生菌:又称古细菌,一类在进化途径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 是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中不含真正的肽聚糖,一些含有假肽聚糖,14.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相似,但是其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 以6-1, 3-糖苷键交替连接,连接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分别是L-Glu、L-Ala和L-Lys,肽桥由L-Glu 一个氨基酸组成。 15.抗酸细菌:这一类细菌被酸性复红染色后,不能像其他革兰氏阳性菌那样被盐酸乙醇脱 色,故名。其实是一类细胞壁中含有大量分枝菌酸等蜡质的特殊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如麻风分枝杆菌。 16.索状因子:分枝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脂,化学名称为6,6-二分枝菌酸海藻糖。菌体可以 通过索状因子“肩并肩”的聚集和使大量菌体呈长链状缠绕,使其沿着器壁出现索 状生长,直达培养液表面形成菌膜。索状因子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17.缺壁细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会产生的少数缺少细胞壁的 种类,即为缺壁细菌,可以人工制造。 18. 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稳定遗传的细胞壁缺损菌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第1-6章答案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 0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列文虎克:自制间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 巴斯德的贡献(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彻底驳斥了自然发生说.发现了厌氧生命(生活)的存在—发酵。疫苗.巴斯德灭菌。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的贡献:1、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及培养基的改进。 2、分离出了多种病原菌,包括炭疽芽孢子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链球菌等。 3、创立了细菌鞭毛染色、悬滴培养法和显微摄影等多种显微镜技术。 4、提出了证明特定病害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 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4.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在生物科学中微生物学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6.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微生物先辈们成功的原因何在? 8.微生物学与现代生物产业的关系如何? 1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鞭毛、芽孢、糖被、放线菌、质粒、肽键桥 一般结构: 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2、细胞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如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多糖构 成。 3、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特殊结构: 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2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3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4、芽胞: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度的休眠结构。是生命世 界中抗逆性最强的一种构造 5、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几乎都是革兰氏阳性菌) 7、质粒:某些细菌的细胞内含有除染色体外的小分子环状DNA,称作质粒 8、肽键桥:是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中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的分子 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异同。 同:都有通过肽聚糖单体相互交联成的肽聚糖 异:阴性菌的细胞壁的厚度较阳性菌的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且肽聚糖的交联度只有25%左右,故机械强度较阳生菌弱,阳性菌含有磷壁酸,而阴性菌则不含此成分;阳性菌一般不含类脂质,而阴性菌含有较高的类脂质;阳性菌一般不含有蛋白质,而阴性菌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肽聚糖的结构 它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N-乙酰胞壁酸(NAM)、4肽构成。 其中的NAG与NAM之间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短肽的L-丙氨酸则连接到NAM的羧基上 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答案 1、何为硫磺样颗粒,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磺颗粒,这种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用于放线菌的微生物学诊断。(P184) 2、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产生、作用机制。 答当b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无毒白喉棒状杆菌时,其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则成为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而产生白喉毒素。 作用机制:此毒素是一种毒性强、抗原性强的蛋白质,由A和B 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A肽链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链上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转位区,但能和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表面受体结合,协助A链进入这些易感细胞。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延伸因子1和延伸因子2.当白喉毒素A链进入细胞后可促进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延伸因子2结合,结果延伸因子2失活,使蛋白质无法合成。(P174) 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生长特点。 答形态染色:细长略带弯曲杆菌,齐-尼抗酸染色法阳性。生长特点:生长缓慢,3-4周后可见颗粒、结节或菜花状,乳白色或米黄色菌落,不透明。(P150) 4、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答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从而判定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的一种试验。结果判断及意义:阴性反应:无硬结者或直径小于5mm,表示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也未曾接种过卡介苗。 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表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免疫力。强阳性反应:直径大于15mm,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P153)5、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的特点。 答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转归原发后感染:多发生于成人,多为内源性感染;病灶多局限,易形成结核结节,发生开发性肺结核的机率大(P152) 6、支原体的定义。 答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1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