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现状与创新(一)

高校审计现状与创新(一)
高校审计现状与创新(一)

高校审计现状与创新(一)

【摘要】笔者针对目前多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从审计主体、人员素质和审计手段进行分析,提出由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共同组建新的审计主体。从加大审计宣传,增加审计经费,落实审计责任,公开审计报告等方面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力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高校内部审计现状,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本文就高校审计现状提出创新思路。

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高校的师生人数、教学科研条件、基建投资等不断创出历史纪录。目前我国高校多数是国有高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在部分高校不同程度的存在。财务纪律松弛、违规违纪甚至贪污腐败等现象有增加趋势,给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带来消极的影响,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社会各界对此予以高度关注,也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纷纷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严厉查处,并建立长效机制。总体思路是,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领导和指导。省级审计机关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多种途径(报纸、网络、电视、电话、信访等)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深入各个高校实地全面考查、调研。由省级国家审计机关结合审计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高校审计计划,组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形成三种审计共同参与的“审计主体”,依法审计。严格财经纪律,形成审计意见,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报告。

一、目前高校审计的现状

(一)审计力量不足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内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少现象。在机构设置上,一部分高校将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由1至2名工作人员负责审计工作;有的高校虽设有专门内审机构,但只象征性地配置了两三个人,更缺少专业审计人员,在职的审计人员从财务部门“轮岗”或“转业”到审计部门;少数高校既没有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人员,根本就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二)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党政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要程度认识不同,有的高校在配置审计工作人员时,没有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没有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工作能力的人安排在审计岗位;有的高校甚至把审计部门作为安置闲人的地方,随便安置1至2个工作人员应付上级部门或文件要求。(三)审计监督不到位,工作滞后

由于机构不健全及缺乏专业人员等原因,当前高校内审工作主要内容往往限于预算、决算项目的常规性、强制性审计工作。但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审计无法对日益发展壮大的高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致使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即使发现问题,可能再也无法弄清楚或予以纠正,此时的审计监督作用自然打了不小的折扣。特别是目前各高校几乎都在搞的以“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美术馆、研究所”为主体的新校区建设,金额巨大,更是几亿几十亿的资金在运作。如某省属高校学生宿舍在2005年4月建设中施工单位和当地群众发生冲突。根据协议,冲突给施工单位造成的损失由学校负责,但是施工单位没有及时将当时的情况报学校,而学校有关方面也没有及时处理,使工程在2006年竣工结算审计时才发现施工单位有多报误报现象,但是由于时间太长,现场早已不复存在,事实已无法再搞清楚了。又如,由于市场材料价格瞬息万变,如果不对签证的材料价格进行实时事中审计监督,事后也无法再进行核实,只能听凭施工单位的摆布。还有,因为工程前期审计监督缺失,造成工程概预算失真,导致投资失控,发生工程预付款超支而无法追回的事件,都给学校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四)审计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当前很多高校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审计方法,靠审计人员手工计算核对数据的对错。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

的形势需要。

二、高校审计发展的思路创新

(一)强化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参与

1.督促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重视审计工作。国家审计部门依照审计法律法规加强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加大审计工作部署。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把高校审计工作纳入高校党政负责人考核重要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实行审计工作的问责制、一票否决制。

2.广泛征集审计线索。省级审计机关、高校审计部门应在高校内外广泛宣传审计工作,扩大高校审计线索来源途径。例如:设置财务预决算、学生收费、教职工工资福利、基建项目等违规、违法信访受理电话或电子邮箱,让包括师生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审计。

(二)改革现行审计主体

改变目前高校审计部门人员孤军奋战的状况,引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机制,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强制性、权威性职能,形成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三种力量组合的“审计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真实的优势。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较强、审计经验丰富、人员素质整体较高的优势。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强制性职能,破除部门利益阻碍。国家审计机关能从宏观角度、从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审计规划、计划,对审计出来的问题,作出的审计决定有法定执行权。注册会计师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国家审计三者共同作为一个审计主体开展审计工作,能改变应审而未审、审计过程中审计重点发生的变化,审计决定难于落实的局面。

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审计规划或计划、高校审计工作要求,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方式选择资信高、专业素质高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异地交叉审计、实行动态管理。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业绩记录数据库、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与业绩决定续聘与否。

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引进政治思想合格、专业素质较高、工作作风优良的人才,充实到高校审计队伍。加快改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以“学校一家人,审计老好人”的思想。力争杜绝“干完财务干审计”的用人机制,从财务工作部门退休或轮岗或其他原因,不能再到审计部门工作,避免财务人员发生问题较长时间不能发现。一个人做财务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又在高校审计部门几年,财务档案就面临存与销的事实。应不断从大学毕业生、社会优秀人才中选拔、调配适合的审计人才。同时,对高校审计人员要强化业务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其业务水平始终保持能胜任审计工作。

(三)创新审计工作思路

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审计规划或计划高校审计部门、社会各方面反映的信息等制定审计计划,召集注册会计师进入高校审计现场,由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业务中的询证、计算、实际盘点等具体审计工作,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复核确认,审计机关负责终审并出具审计意见,公布审计报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审计报告的监督、执行和反馈等后续审计。

(四)增加审计经费,提高审计工作物质基础条件

建立审计经费的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在学校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时,充分考虑对其审计工作的经费安排。审计工作不同于财务会计工作,在相当一部分实际工作过程之中,要实际调查审计对象的大量信息,为此审计业务经费保障十分必要。有的高校为躲避、弱化审计,在安排审计经费时少之又少,全年审计部门经费只有几千元。不如本校一部分职能部门经费的“一次招待费”之多,严重制约审计工作的全面、扎实、有效的开展,审计质量难于保证,更难于提高。为此,要保障审计经费随审计业务增多而增加,使审计工作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财务会计“电算化”十分普及的背景下,审计工作要具有现代化的审计工具,购置有效的审计软件、开发与高校实际情况相应的审计软件,实现审计“数据处理信息化”。特别是

高校近十年来大幅度扩招,高校的日常业务、基建工程、科研工作等急剧膨胀,有现代化、信息化审计工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并提高审计质量、效率、效益,提升审计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新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 施

摘要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加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审计风险的三种类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针对这三种风险分别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改大部分论文针对审计风险的原因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套路,为本文的一大创新点。 关键词: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防范

ABSTRACT Audit risk is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free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or omission, inappropriate audit opin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PA Audi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d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conomic life. However, with the marke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ris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should b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udit risk,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audit risk,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udit risk, audit to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 types of audit risk: inherent risk, control risk, detection risk. For these three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 change most of the papers for the reason of the audit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routine for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Audit risk;CPA;Prevention;To prevent

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财务丑闻凸显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本调查是对中国内部审计现状的一个描绘。 2.内部审计机构现状 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是目前中国学界与实务界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讲,内部审计的其他问题,诸如内审的作用、内审人员素质的提高、内审工作水平等,都是由内审独立性问题派生而来。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位置安放对了,独立性自然就强,内审的作用也就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位置问题,就是内审机构管理体制的问题,也就是内部审计模式问题,它是内审独立性的保证。 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图2.1 内审机构的管理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目前内审机构的管理情况是: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管理的占46%,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占25%,纪检监察部门管理的占21%,财务经理管理的占8%。同时,有一些单位的内审机构是双重领导,其中,由董事会与总经理

或副总经理双重领导的较多;还有个别单位的内审机构是由党委书记、监事会、投资管理部、总审计师等分管。 对比1996年曹志勇针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内审调查:当时,在67家被调查的有明确内审模式的企业中,由董事会领导的是7家,仅占10%,而今天,由董事会管理的已占到样本总数的46%。近10年来前后数据的对比表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正在逐步增强。 2.2国有企业偏好纪检监察模式 图2.2 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比较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内审机构由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管理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对国有企业而言,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内审机构的比重大大高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2.3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 图2.3 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对比四种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其差异非常明显。通过上图,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在董事会、纪检监察、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四种内审模式中,内审工作满意人数比重依次降低,不满意人数比重依次提高,相关性极其明显。换句话说,内审独立性越强,内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2.4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员越多 图2.4 不同资产规模下内审机构平均人数 上图反映了审计机构规模(人数)与组织规模(资产总额)的相关性。其中,较大规模的审计机构大多存在于大规模的组织中。我们计算了不同资产规模组织内审机构人员平均数的情况,有效样本中,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为5.66人,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内审机构平均人数递增。可见,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数越多。 2.5组织规模越大,内部审计层次越高 近期对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表明规模大的公司偏好实行董事会等模式,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往往选择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模式,即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的层次越高,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的层次越高”的结论不仅存在于制造业上市公司,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行业。 图2.5 组织规模与审计模式 如图所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采用董事会模式的比例也渐小,而采用财务经理模式的比例递增。 3.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3.1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加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审计风险的三种类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针对这三种风险分别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改大部分论文针对审计风险的原因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套路,为本文的一大创新点。 关键词: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防范 ABSTRACT Audit risk is the accounting statements free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 or omission, inappropriate audit opinion on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PA Audi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ud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economic life. However, with the marke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ris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should b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udit risk,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audit risk,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udit risk, audit to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ree types of audit risk: inherent risk, control risk, detection risk. For these three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a change most of the papers for the reason of the audit risk, audit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routine for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Audit risk;CPA;Prevention;To prevent 导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

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现状及防范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

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现状及防范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第1篇: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探讨 一、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电子商务运行中存在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的网民的数量也逐渐攀升,因此中国的网络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这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其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就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审计制度存在的漏洞还未完全解决,这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困难。中国内部电子商务网络的高危风险太多,其相关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物流行业的链接网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审计准则不完善

有关部门看重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十分重视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条文定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扫清障碍,促进了其发展,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范例。当然审计工作进行的的困难还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设立较晚,其次不够全面,最后不够贴合实际。 (三)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对自身信息的管控不够严密,对信息管理存在着极强的依赖心理,进一步加大风险降临的几率。由于企业管理层的人员往往意识不到过度依赖所造成的风险,再加上自身在对于信息系统内部环境的控制和维护会计数据程序方面安全意识的缺失,都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二、防范我国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建议 (一)降低电子商务审计环境风险

电子商务类公司可以逐渐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如果可以提高物流水平便能有效节省资源,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要继续改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审计规制、法律法规,加快有关法律条文的研究速度,把握电子商务的创新提高速度,努力打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重中之重便是在国家审计部门管辖范围内另外开设一个专业的电子商务审计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为发现电子商务的审计规制及职业规范中的漏洞,制定出完善的可行性高的审计规范标准,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审计运行速度,同时注意风险防范。 (二)做好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企业要对电子商务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认真做好风险评估,先保证可信性再进行投资,降低风险。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要继续加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原理的认识,了解信息系统的特点,改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条件,改善控制环境,发现系统本身的问题,进行有效高效的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行,确认系统数据的有效性,有利于抵抗各种病毒的破坏,使计算机程序正常运行,数据被破坏和泄露的问题会大大减少。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内审机构的管理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 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比较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内审机构由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管理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对国有企业而言,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内审机构的比重大大高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2.3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 1 图2.3 不同不同资产规模下内审机构平均人数 上图反映了审计机构规模(人数)与组织规模(资产总额)的相关性。其中,较大规模的审计机构大多存在于大规模的组织中。我们计算了不同资产规模组织内审机构人员平均数的情况,有效样本中,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为5.66人,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内审机构平均人数递增。可见,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数越多。 2.5组织规模越大,内部审计层次越高 2 近期对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组织规模与审计模式 如图所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采用董事会模式的比例也渐小,而采用财务经理模式的比例递增。 3.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3.1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调查显示,内审工作目前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作为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的被选率超过80,,内部控制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被选率皆为60,

以上,接下来是经济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舞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最后是信息系统审计。 3 图3.1 对内审工作不满意的方面 4 此外,还有个别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内部审计信息化:任重道远 虽然说信息化的呼声很高,但实际调查的数据显示,只有19.82%的受访者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与我国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现状有关。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晚,内审人员素质还在逐步提高,组织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尚不理想,这些也导致对内审软件需求的不足,导致内审软件水平的提高缺乏内在的动力。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一套功能完备的通用审计软件,而仅限于对某一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类型的审计的需要。 3.5内审人员急需多方面的职业培训 就内审人员自身认识而言,所需职业培训按占被调查人数比重排序如下: 图3.5 内审人员所需职业培训 5 一般而言,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讲,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和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上图可见,所需培训的前五项分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与评审、管理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其实,内审人员的培训需求也就是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由此可见,目前内审人员在企业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与内部控制三方面的有待加强。 4.结论

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

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预算执行的组织机构涉及财政、税务、海关、国库和其他部门,根据这些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中所承担的职责不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关于财税审计的相关问题,可以找财税咨询公司进行咨询。 (一)对财政部门的审计 1.预算批复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向本级政府各部门批复预算情况、年终调整变化情况进行审计。一般包括:核实年终预算调整数,审查有无改变预算使用方向;保留待分配预算数是否合理、适度;用当年超收安排的支出预算,是否符合全国人大关于预算收入超收部分使用方向的要求。 2.预算收入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直接组织的非税性收入的征管情况和预算收入退库情况进行审计。一般包括:各项专项收入是否依法计征、足额入库,有无隐瞒、转移预算收入;企业亏损补贴是否按预算、按实际亏损情况办理收入退库,有无虚列企业亏损补贴,转移财政资金;办理国有企业所得税退库的依据是否合法,有无用非法手段转移预算资金;有无用冲退收入的办法解决应由支出预算安排的资金。 3.预算支出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办理的本级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审计。一般包括:核实本级各项预算支出数同支出列报数依据是否一致;核实财政支持农业、教育、科学事业发展

资金的投入情况,以及其他支出的主要内容和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有无随意改变支出用途;重点检查财政部门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有无无预算、无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以及随意改变支出用途;有无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或越级办理预算拨款;有无擅自增加对本机关、本系统拨付资金。 4.补助地方支出情况。主要对税收返还、体制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和其他补助的年终决算情况进行审计。一般包括:核实每一个结算项目,文件依据是否准确,基础数据是否可靠,结算办法是否合理,有无随意性大、资金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有无将应由预算安排的支出,在年终通过结算解决的问题;有无采取不正当手法,通过结算为本机关、本系统拨付资金的问题。 5.部门、企业决算批复情况。主要对财政部门及其职能机构批复各部门行政事业经费决算和企业财务收支决算的情况进行审计。 6.预算资金平衡情况。主要对本级预算当年收支平衡和资金平衡情况进行审计。通过财税审计等核实财政赤字或结余情况和年终资金结存情况,包括: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是否突破预算,有无采取虚收虚支的办法人为调节赤字和债务规模;资金结存是否真实,暂存暂付是否及时清理,有无将应作预算收入的资金长期挂在预算暂存的问题;有无通过预算暂存、暂付办理资金拨付,以此脱离预算监督的问题;有无以预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将预算内资金转入暂存或预算外,逃避各方面监督的问题等。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 近年来,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持续发生变化,国内外公司相继曝出的会计舞弊丑闻使人们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公信力度及其存在的价值。审计人员也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压力,正确评价审计风险,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审计发展的早期,审计的重心是资产负债表,注册会计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此时的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随着股权投资方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重点也从检查受托责任人对资产有效使用转向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因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风险、样本取舍、误差范围乃至误差率的估计都有相当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改变抽样审计的随意性,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的视角转向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从审计模型发展的过程看,审计风险认为是由于从事审计业务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不同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可供选择和运用,同时加上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决定审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该意见也是审计人员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主观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因此,审计风险是客观

存在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审计风险的内涵本质、成因和特征,才能积极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一、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审计风险,是对企业审计所承担的有关责任,即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审计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审计人员一般难以控制,而检查风险是由审计主体行为本身所造成的,因而可以由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以控制或防范,它与审计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程序、证据、方法等要素密切相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影响或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被审单位内控管理存在漏洞在实际工作中,受外部环境及企业本身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内控薄弱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流程不合理以及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形成企业的控制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测试成为抽样审计的重点内容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以防范企业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能将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用抽样审计,从而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目前,审计一般采取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出现:一是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二是只求样本

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一、审计风险管理及其重要性概述 审计风险管理是指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执业活动中,为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采取的全面、系统、规范的一系列的措施。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审计风险都是客现砖砰在的。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必然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影响整个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就必然会刊会计事务所的信誉,影响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对事务所承接项目的能力造成影响。 总体上来说,审计风险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性质:一、客观性。二、普遍性三、偶然性。四、潜在性。五、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潜在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突发性,但只要采取合适的审计风险管理方法,就能将风险水平降到最低。审计风险管理应该对审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消灭于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当中。因此,审计风险管理比风险防范更能杜绝风险的发生,并深人到审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使审计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一)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大部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有些制定了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许多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不断的扩大业务规模,片面的追求业务规模的发展,不断的联系客户,但却将审计风险制度抛在了脑后,审计风险制度就如一纸空文,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没有把握对风险的控制,就好比一幢大楼,空有华丽的外表和高度却没有坚实的地基,随着楼层的越来越高,就必然会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最终会导致审计失败案例越来越多,从而对整个事务所的信誉造成影响。 (周缺乏伞计风险意识、管理观念太落后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市场环境变幻莫测,许多企业管理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风险把控方面也有一定的增强。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明白风险把控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其开展审计风险把控的工作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比如说仅仅纠正某一个人所犯的错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等。有的管理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肯花费人力与财力去加大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这样就使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审计风险往往具有潜在性与偶然性,如果不深人探讨审计风险的所在,不能及时的发现和预测风险,就必然会使风险进一步的放大,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扩散开来,碎不及防,最终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伞计风险管理缺乏多样性、系统性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oc 9页)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doc 9页)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原因;防范、完善对策; 摘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企业轻视审计工作等多种原因,因此要降低企业审计风险,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要从企业内部实际出发,从制度和人员两方面入手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同时开展内部审计,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机构和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它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使它们能够保持正规化、规范化经营,使整个企业集团能够保持全面的、健康的、稳步的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我国企业经营方式的日趋复杂化和企业信息使用者的日趋多元化。

目录 1. 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 (3)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4~5 2.1客观方面因素 (4) 2.2主观方面因素 (5) 3.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5~7 3.1 改进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真正发挥审计内在作用 (5) 3.2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6) 3.3 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制定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 (6) 3.4 加强法制建设 (7) 3.5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 (7) 4. 结语 (7) 5.参考文献 (8)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是否适当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企业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加之加入WTO以来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诸多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在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既需要适时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更需要谋求更大更快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审计组织体系来看,我国目前业已形成由政府审计(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评价体系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及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及其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弊端 1.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方式变革及内部职能分解,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

的客观基础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现阶段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 3.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同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曾规定,在对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长此以往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制发育不良 4.内部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防弊”,而事实上内部

预算管理审计案例及分析

预算管理审计案例及分 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为全面了解企业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揭示和反映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企业加强预算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审计。 一、预算管理审计的对象及依据 此次审计对象是企业及其所属单位、全资及控股单位。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有关财经法规,企业年度预算,企业批准(包括调整)的所属单位年度预算,所属单位有关规定。 二、预算管理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一)基本情况。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预算的内部控制规定,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预算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收支是否纳入预算范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否建立预算管理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了必要的工作制度。 (二)检查预算编制情况。主要检查单位年度预算方案是否符合本单位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投资及筹资计划等;预算编制是否符合“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编制的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及筹资预算,是否符合生产经营实际,成本效益原则和风险控制要求,合理安排投资结构和投资规模,严格控制风险;是否根据年度预算编制月度执行预算;调整预算是否按规定程序报经上级审批。 (三)检查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预算执行责任制度,是否将本单位确定的预算目标落实到具体单位;单位对确定的预算目标是否按时间进度进行分解,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是否报告或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单位预算目标的影响,促进单位完成预算目标;是否建立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总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但在高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显然没有跟上新机制转变的步伐。近几年来部分高校中出现的违规和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高校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特点及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高校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物价的持续上涨,引进人才费用的持续增加,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各方面的需求扩大也需要大量的建设经费,因此优化资产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等学校资源配置这一环节,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经费预算审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高校审计部门在学校的职能部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层反馈,提出改革措施和建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现挤占、挪用教育经费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纠正,及时发现并制止教育经费的“跑、冒、滴、漏”,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提高了使用效益。由此可见,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进一步保障和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在机构设置方面。目前我国高校设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但有些高校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审部门,有的高校采取了审计处室和纪检监察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形式。审计部门理应单独设立,合署办公势必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人员情况。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

审计廉政风险点与防控措施表

审计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表 风险点环节风险点内容防控措施 在编制和审核审执行重要审计业 计工作方案、审计务集体讨论制度、 1 实施方案时未如建立审计实施内 实确定审计内容容与审计实施方 和重点案匹配审定制度 为照顾利益关系,执行审计实施方审计计划阶段 未如实确定审计案与工作方案的 内容与重点,甚至匹配审定制度;实 2故意误导审计重行审计实施方案 点内容集体讨论制度:实 行重大事项汇报 制度 为照顾利益关系,实行审计实施方 未如实确定重点案集体讨论制度; 3延伸单位实行重大事项汇 报制度 防控责任人 审计组长 审计组成员 审计组长 审计组成员 审计组长 审计组成员 责任追究 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审计法》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审计准则》追究有 关责任人责任。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审计法》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审计 准则》追究有关责 任人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审计法》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审计准则》追究有 关责任人责任。

为照顾利益关系,加强组内信息沟 隐瞒审前调查中通;实行重大事项 发现的审计线索报告制度:建立审4计组内会议记录审计计划阶段制度 为照顾利益关系严格执行方案调 或谋取私利,人为整制度:严格现场 调整或未严格执复核制度 5行审计实施方案 落实“现场审计小 组不少于 2 人”的 规定;加强组内信 发现问题不查证、息沟通协调,审计 不深查,查出问题组要定期召开会 6 不汇报、查多报少议并做好记录;执 和查重报轻或以行重大事项报告 审计实施阶段消极不作为手段制度;审计人员对 影响审计工作开审计查证事项和 展查证结果及时向 审计组长汇报;执 行举报材料登记 制度,执行重大事 审计组长 审计组成员 审计组长 审计组成员 审计组长 审计组成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审计法》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审计准则》追究有 关责任人责任。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审计法》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审计 准则》追究有关责 任人责任。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审计法》及《中华 人民共和国审计准 则》追究有关责任 人责任。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会计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张宁 摘要:随看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经营方 式使审计风险日益增加。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对于审计风险,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仔细分析其形成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关犍词:审计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审计风险是指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但审计人员在审计后发 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往往是建立在其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此总会出现偏离客观事实的可能性,这就会给利用审计结果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或多或少的损失,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即审计风险二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又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独立于审计活动而存在,审计人员一般难以控制,检查风险往往是由审计主体行为本身造成的,因比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戦制。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随看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瞬患万变,内外部环境及企 业自身的内部经济活动的变化也会带来审计风险。例如,企业的人员流动频繁, 管理体制不断变革,工作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会使企业的内部控制tbi交薄I昌, 从而增加了错误或舞弊的发生机率,增加了审计风险;企业内部业务的复杂性及业务量的多少也会影响企业账务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审计风险;一些高竞争性或者经营风险高的行业『其发生经营亏损的概率往往比其他行业高,对于这类企业的审计,审计人员会承担更高的风险。另外,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也会增加审计风险,传统审计方法主要是对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否公允、合法,发表审计竜见,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要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责任也从股东扩大到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取证难度増大■审计方法不当 审计人员依靠审计取证获得发表审计结论的依据,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准

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

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未能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审计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审计风险在某种角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虽然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但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找事物发展中的风险点,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将风险降到最低却是可能的。因此,研究审计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准确性,避免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出基本的对策。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审计的对象十分复杂,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赊销、补偿贸易、投资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很普遍的经营行为,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更加复杂。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由于这种错记、漏记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所掩盖,增加了其在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审计单位改组、兼并、重组等行为发生的频率加大,也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范围已不仅仅是传统的财务报表,社会还要求审计人员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行为,

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价,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这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法律、政策的不完善、不稳定。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我国会计政策、税收政策、财政分配政策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更,直接影响到资产计量、收益认定的结果,也形成审计的认定风险。另外,我国相关法律对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特别是追究民事责任的相关条款太笼统,缺乏相应的司法解释,加大了审计风险。 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组织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财务处理,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财务信息的载体、会计数据生成的途径和审计方式的轨迹、管理和控制的方法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使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发生了改变,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进行审计已经远远不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对传统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外,还应对计算机系统本身进行审计,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是目前审计人员在对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且计算机的舞弊更加隐蔽,手段高明,款额巨大,查找困难,审计线索容易篡改、销毁和复制,而且一旦销毁和篡改,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必然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在这种条件下,怎样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完善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问题;出路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内部审计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加强内部审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的,多年的内审实践表明,我国的内部审计对杜绝和减少损失浪费、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本单位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以及维护财经法纪、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在审计手段和方式上、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审机构和人员直接受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独立性较差。二是多数企业内审部门专职人员较少、业务素质不高。三是我国内部审计在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和企业知法守法方面还很不到位,审计的基本职能难以充分实现。四是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上缺乏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势单力薄,很难发挥其作用。 2.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其关键是确立法人财产的所有权,明晰产权关系。因此,企业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审计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合理界定企业产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2.2 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建立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制度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又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大类,内部审计应属于内部管理控制,是整个企业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制衡力量。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运用内部审计结合其他的现代管理手段,来达到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2.3 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要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内部审计,正确评价企业各部门的职能运行和工作效率及有关责任,并对企业未来工作的改进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 3. 新形势下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3.1 充分认识内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内审队伍的建设 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充分提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内审工作报告的重视和有效利用,真正从思想上实现由被动审计到主动审计的转变,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地位。其次,企业应加强内审机

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 篇一:公司预算执行审计办法 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办法 一、根据*****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预算管理审计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公司下属项目公司,以及内部其他各单位在预算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的全过程。预算执行审计时审计部门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预算外收支和集团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机制,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推进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预算管理审计属常规审计,一般不下达审计通知书。预算审计前,由部门负责人提供部门预算及实际执行的相关资料,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预算编制的审计,二是对预算执行的审计。 1、对预算编制的审计: 1)审查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 2)审计预算编制方法的合理性 2、预算执行的审计: 1)检查费用预算是否及时批复,是否按照预算管理级

次和实际用款进度支付,有无超预算支出、和预算与实际支出项目不符的问题。 2)检查各部分支出是否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和专款专用,有无利用专项预算用于非预算内的其他支出。 3)归集管理部门和项目单位对预算支出的管理是否健全,是否真实核算及反映,有无多列支出或者将预算内的经费转入预算外的问题,核算数字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整。 4)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管理级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预算分析考核制度,制度是否得以严格落实。 5)预算调整是否与延续预算的准确性相关,并且调整内容是否按管理级次审批调整。 四、预算年度执行后审计总结 年度终了,对本年度预算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超出预算支出部分写明执行差异形成原因,对预算执行完整性、合规性审查,避免预算漏洞。为下年度企业预算提供依据。 五、预算审计主要采取的方法,审阅法、抽样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审计调查收集资料取证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对阻挠审计工作、提供虚假资料者,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有限公司审计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