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

产品中试管理一一从样品到量产

深圳,上海,北京开课;课程时长:2天;详细会务信息请登陆森涛培训网查看

适合对象:

企业CEO/总经理、研发总经理/副总、测试部经理、中试/试产部经理、制造部经理、工艺/工程部经理、质量部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高级制造工程师等

第一天上课:上午9: 00-12: 00下午13: 30-16: 30赠送研讨交流时间:16: 30-17: 00

第二天上课:上午9: 00-12: 00下午14: 00-17: 00赠送研发管理IT系统介绍:13: 30-14: 00

培训地点:四星级以上酒店(含四星级)

•课程背景

我们在为企业提供研发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从样机到量产的过程中(产品化过程)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1、新品没有经过中试或中试的时间很短,制造部门戏称研发的新品是“三无”产品,没有生产文件、没有工装、生产现场出了问题没人管;

2、转产没有标准,研发想快点转产,生产对有问题的产品又不愿接收,希望研发把问题都解决了才转过来,而市场又催得急,经常被迫接收,长此以往,导致研发与生产的矛盾激化;

3、有些企业开始成立中试部门,希望在中试阶段把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掉,但中试的定位与运作也很困惑,发生质量与进度的冲突时,如何取舍与平衡,以前研发与制造的矛盾转化为研发与中试、中试与生产的矛盾,中试成了矛盾集散中心;

4、市场的压力并不因中试的产生而减少,中试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进度的要求?中试的业务是面向研发还是面向制造,还是兼而有之?

5、量产后才发现产品可制造性差、成品率低、经常返工,影响发货;

6、产品到了生产后还发生大量的设计变更;

7、产品到了客户手中还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要研发人员到处去“救火”。。。。。。

本课程将基于多年的实践、长期的研发咨询积累,总结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方法,配以大量实际案例,以指导研发/试产/制造部门主管如何高效的实现产品从样品走向量产。

•培训方式:案例分享、实务分析、互动讨论、项目模拟、培训游戏

•培训收益

1、了解业界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中试管理模式与实践

2、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DFM)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3、掌握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DFT)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4、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新产品验证的过程与方法

5、掌握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的方法和技巧

6、了解如何建立从样品到量产的管理机制•课程内容

一、案例研讨

二、从样品到量产概述

1、企业在追求什么:技术?样品?产品?商品?

2、研发与制造的矛盾:

1)制造系统如何面对研发的三无产品?

2)研发如何面对制造系统越来越高的门槛?

3、研发与制造矛盾的激化:中试的产生成为必然

4、中试的定位与发展:

1)研发(RD)中试(D&P)生产(P)的关系

2)中试的使命是什么?

3)中试如何定位?

4)中试的发展问题:

◊大而全?

◊专业化分工?

◊产品线划分与共享平台

◊中试人员的发展定位:广度与深度问题

5、中试的业务范围

1)中试业务:新产品导入(卬1)

2)承上:如何面向产品的研发?

3)启下:如何面向产品的制造?

4)桥梁:中试作为连接研发与制造的桥梁,独木桥还是阳关道?

6、演练与问题讨论

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建立并发展中试的职能?

三、新产品导入团队

1、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构成

1)工艺工程

2)设备工程

3)测试工程

4)工业工程

5)产品验证

6)试生产(计划、生产、质量)

2、新产品导入团队的职责

3、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的关系

1)开发模式的演变:串行变并行

2)并行工程在产品开发中如何体现?

3)新产品导入团队如何提前介入研发?

◊为什么要提前介入?

◊提前到什么时候介入?

◊提前介入做什么?

4)新产品导入团队的管理

◊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职能部门的沟通

◊新产品导入团队成员的汇报、考核和管理机制

4、演练与问题讨论

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研讨建立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时机

四、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DFM)

1、如何在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进行可制造性设计

1)从制造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

2)工艺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切入点:从立项就开始

3)工艺管理的三个阶段:工艺设计、工艺调制与验证、工艺管制4)工艺设计:

◊如何提出可制造性需求?

◊需要哪些典型的工艺规范?

◊可制造性需求如何落实到产品设计方案中?

◊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如何并行?

◊产品工艺流程设计

◊电装、整装、包装与物流的可制造性设计分析

◊如何确保可制造性需求在产品开发中已被实现?

◊工艺评审如何操作?

◊什么时候考虑工装?

◊如何在开发过程中同步输出工艺文件与生产操作指导文件

5)工艺调制与验证

◊工艺验证的时机

◊工艺验证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实施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报告的内容

◊如何推动工艺验证的问题解决?

◊研发人员如何配合新产品的工艺验证?

◊制造外包模式下的工艺如何验证?

6)工艺管制

◊工艺管制的困惑:救火何时是尽头?

◊工艺转产评审(标准、流程、责任)

◊量产过程中的例行监控与异常管理

2、演练与问题讨论

1)分析学员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

3、工艺管理平台建设

1)谁负责工艺平台的建设?

2)工艺委员会的产生:责任与运作模式

3)如何进行工艺规划?

4)基础工艺研究与应用

5)支撑工艺管理平台的四大规范:

◊品质规范

◊设备规范

◊工艺规范

◊设计规划

6)工艺管理部门如何推动DFM业务的开展?

7)工艺体系的组织构成、发展与演变

8)工艺人员的培养与技能提升

4、演练与问题讨论

1)分析学员企业的工艺平台建设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改进?

五、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DFT)

1、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测试策略

1)研发测试(Alpha)试验局测试(Beta)生产测试

2、研发测试(Alpha)与BETA测试

1)测试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时机(提可测试性需求的时机)

2)可测试性需求需要考虑的内容(示例)

3)单元测试、模块测试、系统集成测试、专业化测试、BETA测试的重点分析

4)产品开发过程中测试业务流程分析

5)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开展测试的相关工作(短平快的项目测试工作如何开展)3、面向生产测试业务的产品设计与开发

1)生产测试业务流程分析

2)典型的部品测试、整机测试方法介绍

3)开发专门的生产测试工装的条件分析

4)生产测试工装的开发管理

5)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实施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

◊如何提出可测试性需求?

◊可测试性需求如何落实到产品设计方案中?

◊研发面对众多的需求如何取舍?可测试性需求的优先级分析

◊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步开发生产测试工装?

◊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步输出生产测试所需的操作指导文件?

◊如何进行测试工装的验证?

◊如何推动测试验证问题的解决?

6)如何推动可测试性设计(DFT)业务的开展

7)如何进行测试平台的建设?

4、演练与问题讨论

1)分析学员企业的DFT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改进?

六、产品试制验证管理

1、影响产品试制周期的因素分析

2、研发人员对试制准备提供的支持

3、试制团队的构成、职责与定位(设置试制部门的时机与优缺点分析)

4、试制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时机

1)如何进行试制准备(准备要素示例)

5、面向制造系统的验证

1)研发人员如何在试制过程中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

2)制造系统的验证策略与计划

3)制造系统的验证方案

4)如何实施制造系统的验证:

◊工艺验证(工艺流程、工艺路线、单板工艺、整机工艺、包装工艺、物流工艺)

◊工装验证(装配工装、测试工装、生产设备)

◊结构验证

◊产品数据验证(BOM验证、制造文档验证)

◊产品试制验证(质量、效率、成本)

5)批次验证报告,验证多少批才合适?

6)如何推动验证问题的解决?

6、转产评审

1)研发人员如何支持新产品的转产工作

2)转产评审的评审组织如何构成?

3)评审标准是什么?

4)如何判定是否转产?

5)评审流程与运作机制

7、产品转产后的管理

1)新产品的试制效果评价

2)新产品的质量目标达成情况

3)工程变更管理

4)缺陷与问题管理

5)质量审计

8、演练与问题讨论

1)分析学员企业的产品试制验证过程,分析差距,提出改进建议。

七、总结

•讲师资质

Charles 研发咨询资深顾问国家发改委创新管理培训中心特邀讲师、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特邀讲师

■专业背景:

16年的高科技企业从业背景,具有丰富的产品策划、产品研发、产品中试、产品服务等领域的实践与管理经验。从事过产品设计与开发、卬1、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研发管理部经理、企业管理顾问等职务;

曾在国内某著名通信设备公司工作过7年(97〜04),期间与国际顶尖咨询顾问一起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推动该公司研发管理体系的变革工作,并作为产品经理主导了某产品线多个大型项目的产品设计、开发、中试、转产与上市工作。

■研发管理咨询经验

7年的研发管理咨询经验,主导了20多个研发管理咨询项目,项目范围涉及到市场需求、产品规

划、产品开发、产品决策、技术评审、技术开发、研发组织、研发绩效、技术任职资格、项目管理、变更管理、知识管理、研发IT规划等领域。典型客户如下:

1)科达通信

2)OPPO

3)TCL家网事业部

4)苏州金龙

5)宇通重工

6)京信集团

7)福建敏讯

8)中电集团某军品研究所

■研发管理培训经验:

曾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南瑞科技、TCL集团、长虹集团、OPPO、同方威视、宝钢集团、中国移动、大唐电信、上海电信、陕鼓集团、科达通信、中电集团、威创科技、和记奥普泰、国人通信、京信科技、天基科技、格林威尔、兴大豪科技、星星集团、山特电子、富港电子、宇龙通信、聚光科技、绿盟科技、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中集集团、高斯贝尔、星网锐捷、特变电工、思源电器、美的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普天集团、福建敏讯、国光电子、苏州金龙、宇通重工、雷沃重汽、上汽五凌、东风汽车、威科姆、同洲电子、科立讯、新北洋、光迅科技、沈阳机床、瑞斯康达、佳讯飞鸿、浪潮集团、威胜电子、京城控股、联想集团、迈瑞医疗、华大电子、上海华虹、联芯科技、旋极科技、畅通科技、长城软件、九院、天地奔牛、阳天电子、清华机械、方正集团、研祥智能、烟台万华、东方电子、东方通信、美菱、科大讯飞、万峰石材、万家乐、泛仕达、远光软件、优特等近500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研发管理培训。

课纲类型:公开课/企业内训

资料来源:森涛培训网

产品中试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GRYL·YF·QP·PS·01-A/00○密 产品中试管理制度 (编制时间:)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____-____-____发布 ____-____-____实施

各版本建立及修订履历

目录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术语与定义 (1) 4职责与权限 (1) 5工作程序 (1) 5.1工作流程 (1) 5.1.1流程图 (1) 5.1.2中试申请 (2) 5.1.3试发布 (3) 5.1.4进行中试生产 (3) 5.1.5中试评估、总结 (3) 5.1.6资料更新 (3) 5.2 输出 (4) 6相关资料 (4) 7模板 (4)

1目的 目的:为了规范自产产品从研发转量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验证此过程的工艺、文档等各个方面的正确性,保证产品制造质量,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开发的中试过程。 3术语与定义 中试:中试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是科技成果向产生力转化的必要环节。 4职责与权限 5工作程序 5.1工作流程 5.1.1流程图 第 1页共 4页

图5-1:产品中试管理流程图 中试活动非必要流程。纯软件项目、预研项目一般不安排中试,其他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开展中试工作。 5.1.2中试申请 第 2页共 4页

一般在测试部门完成硬件的验证后,可进行中试申请。如有特殊情况,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中试申请。 研发部编制《产品中试任务申请单》,说明中试产品信息、数量、要求完成日期、生产制造部门等内容。 研发部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中试会议。 《产品中试任务申请单》由管理者批准。 批准后的《中试任务申请单》,由研发部通知到相关部门。 中试准备 中试申请通过后,研发部应将相应的文档:烧录程序、安装程序、PCB文档资料、结构图纸、面膜图纸、材料清单、调试作业指导书等提供给相应部门,方便相关部门提前做中试准备。 各部门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工程部根据中试申请单,规划中试生产计划,安排中试生产的物料采购及跟踪、生产排程等情况;工程部进行产品生产安装调试工序的培训工作。 5.1.3试发布 在进行中试产品生产前,项目组应组织产品试发布,提供中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工艺文档等,并受控。具体参见“产品试发布管理制度”。 5.1.4进行中试生产 产品中试生产资料必须以试发布资料为依据。在此过程中,研发、工艺、工程部门应及时沟通中试产品情况,遇到问题应及时反馈并记录,为研发、工艺资料的更新提供依据。 中试生产完成后,由工程部门安排中试产品入库。 5.1.5中试评估、总结 中试生产完成后,研发部应组织工程、质量等相关人员就中试结果,对工艺资料可用性、研发提供资料准确性、产品可维护性、可制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编制《中试总结报告》。 研发部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中试总结会议,对中试过程中反馈的问题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整改意见。 会上得出中试是否通过的结论。如中试未通过,需要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 5.1.6资料更新 中试通过后,研发部(含工艺)根据产品中试评估的意见,对研发资料、生产资料、工艺资料 第 3页共 4页

新产品试制管理办法

1. 目的: 对新产品试制过程实施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试制的控制,直到产品可以正式量产。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 销售部:明确新产品试样需求(含规格、数量、交期等),并参与样品评审及新产品质量确认。 4.2技术部:试样要求审核、样品设计、产品制作、物料BOM的建立、样品进度追踪确认,并组织样品评审,自主产品试样需求提出; 4.2 行政部:接收、下达系统样品试制单; 4.3 生管办:负责样品制作安排、样品进度的调配、存储,配合业务安排出货; 4.4 采购部:物料的采购及进度跟踪; 4.5 工技部:负责组织试制过程中的产品工艺验证及更改,量产工艺、流程规划,工装设备、夹具制作或请购,以及安装维护 4.6 车间:依据技术工艺文件实施打样,负责生产过程的控制,参与样品评审; 4.7 品质部:依客户标准或要求对样品进行检验并参与评审; 4.8 总经理:负责样品试制单的批准; 5. 内容: 5.1 试样需求确认及评估 5.1.1业务员根据客户订货邮件等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分类整理,填写《客户需求 表》(APL-XS-008)。技术部对客户需求进行审核,确认各项需求信息是否完整、清晰明确,确认是否可以进行生产。 5.1.2 外购枪柜样品:样品信息由枪柜技术部进行审核,确认是否可以进行生产。 5.2 试样订单评审及下单 5.2.1业务员根据确认过的客户需求,自主产品依据评审要求,提出《样品试制单》(APL-XS-026)报技术部(枪柜样品由枪柜技术部)进行核价确认。 5.2.2技术部评审确认样品交期。 5.2.3 所有的样品试制须由总经理批准。

产品中试管理

精品培训课程 课程名称 RDM012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 Product Piloting-from sample to mass production 参加对象 企业CEO/总经理、研发总经理/副总、测试部经理、中试/试产部经理、制造部经理、工艺/工程部经理、质量部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高级制造工程师等 课程背景 我们在为企业提供研发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从样机到量产的过程中(产品化过程)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1. 新品没有经过中试或中试的时间很短,制造部门戏称研发的新品是“三无”产品, 没有生产文件、没有工装、生产现场出了问题没人管; 2. 转产没有标准,研发想快点转产,生产对有问题的产品又不愿接收,希望研发把问 题都解决了才转过来,而市场又催得急,经常被迫接收,长此以往,导致研发与生 产的矛盾激化; 3. 有些企业开始成立中试部门,希望在中试阶段把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掉,但中试的定 位与运作也很困惑,发生质量与进度的冲突时,如何取舍与平衡,以前研发与制造 的矛盾转化为研发与中试、中试与生产的矛盾,中试成了矛盾集散中心; 4. 市场的压力并不因中试的产生而减少,中试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满足产品的质 量、进度的要求?中试的业务是面向研发还是面向制造,还是兼而有之? 5. 量产后才发现产品可制造性差、成品率低、经常返工,影响发货; 6. 产品到了生产后还发生大量的设计变更; 7. 产品到了客户手中还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要研发人员到处去“救火”。。。。。。 本课程将基于多年的实践、长期的研发咨询积累,总结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方法,配以大量实际案例,以指导研发/试产/制造部门主管如何高效的实现产品从样品走向量产。 培训收益 1. 了解业界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中试管理模式与实践 2. 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DFM)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3. 掌握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DFT)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4. 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新产品验证的过程与方法 5. 掌握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的方法和技巧 6. 了解如何建立从样品到量产的管理机制 培训课时 2天(12小时)

新产品中试管理流程

目的 明确各部门在新产品中试过程中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保证新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使新产品在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后能够顺利生产、销售,并保证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集团内所有在公司内的原料药品种中试。 2.新产品中试指拟申报品种在报批前完成的批量适中的试生产,进一步优化新产品的 处方、生产过程和参数、质量标准等,确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新药的中试在报临床前进行,已有国家药品标准药品的中试在报生产前进行。 3.中试方,指集团新品部、各子公司新品部课题组人员;第三技术方,系参与各原料 药品种中试的外公司技术人员;中试人员,参与中试过程的操作人员。 三、责任者 中试方、集团供应部、研发部、制造部、质管部。 四.工作程序 1.新产品中试要求。 1.1.实验室小试工艺进行中试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1.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1.1.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料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1.1.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1.1.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1.1.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1.1.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2.新产品中试 2.1.原料药中试工作由中试方牵头,研发部负责协助。 2.1.1.一般在中试车间进行,中试车间不具备条件的,在相应的生产车间进行; 2.1.2.至少中试三批,工艺简单且中试成本过高的品种,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后可减少中试批次; 2.1. 3.中试批量根据中试所用生产设备的最小生产能力决定,并保证中间产品、 成品检验和稳定性试验所需要的量。特殊情况由供产销协调会议决定。原 料药中试批量一般为单剂量的10000倍以上,要保证中间产品、成品检 验及稳定性试验所需要的量,用中试合成的原料进行相应制剂的中试时, 还要保证相应制剂生产所需要的量。 2.2.因制剂报批需要才报批而报批后可能不生产的原料药,由中试方负责组织各 中试方研发部、质管部相关人员进行评价,决定是否进行中试,若中试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2.3.中试工艺文件制定和下发 2.3.1.新品品种中试分:中试放大研究、中试工艺交接或中试工艺验证。 a.仅做中试放大工艺文件的下发版本可以以中试方的中试文件版本,包括工艺 规程和批生产记录。 b.仅做中试工艺交接的文件下发可依照中试方的版本,须做中试工艺验证的 版本,须经研发部依照生物药业的工艺文件版本修订审定后,交由质管部审 核下发。 2.3.2.中试方直接负责产品的中试生产规程,由中试方制定后直接交中试方部

试产转量产管理流程

试产转量产管理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 -MWUB-WUNN-INNUL-DQQTY-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试产转量产管理流程 文件版本:A 总共页数:共7页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2018-2-26 温馨提示: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外借或复印!

使用前请确认是否为最新版本! 1目的: 确保进入量产后无重大设计缺陷、物料及制程工艺问题。确保进入量产后能够顺利生产。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自行研发产品的试产到量产阶段的管控。

3职责: 研发:负责新产品的设计,BOM表的建立,软件的发布,提出试产需求以及相应的测试和品质管控特别需求。 组织参与试产验证工作。组织试/量产前协调工作,主持召集试产前点检、准备会议。 试产机种的Gerber file位置图、Sample、PCB等相关工程文件确认、提供。 负责提供新产品的检验标准、BOM表、包装方式、组装关键工位的详细说明。 中试 主导试/量产检讨会的召开及所有问题点之跟踪改善与反馈工作。 负责制作试产机种生产工艺流程图相关制程设备参数的设定。 参与新产品各阶段的试产评审验证工作。 负责试产首件确认,协助试产后续问题点改善追踪。 负责试产物料确认,制程巡检,试产良率报告的制作。 新产品的各种夹治具制作设计及验收,试产首件确认,试产问题收集,分析及改善对策质量 QE参与新产品各阶段的试产评审验证工作 QE负责对产品试产机种良率监控,确保产品功能与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负责对产品试产质量标准的跟进实施。 PMC 负责安排试产计划、物料准备、试产进度跟进以及试产线体的规划。 负责试产物料的库存管理及发料作业。 测试 负责提供各测试工位的作业指导说明,以及常见问题点的解决方案说明。 完成对测试软件的测试结果。 参与试产各阶段的各项检讨作业,配合工程单位进行试产验证。 4定义: 无 5内容:(管理流程)

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

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 ●课程背景 我们在为企业提供研发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从样机到量产的过程中(产品化过程)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1、新品没有经过中试或中试的时间很短,制造部门戏称研发的新品是“三无”产品,没有生产文件、没有工装、生产现场出了问题没人管; 2、转产没有标准,研发想快点转产,生产对有问题的产品又不愿接收,希望研发把问题都解决了才转过来,而市场又催得急,经常被迫接收,长此以往,导致研发与生产的矛盾激化; 3、有些企业开始成立中试部门,希望在中试阶段把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掉,但中试的定位与运作也很困惑,发生质量与进度的冲突时,如何取舍与平衡,以前研发与制造的矛盾转化为研发与中试、中试与生产的矛盾,中试成了矛盾集散中心; 4、市场的压力并不因中试的产生而减少,中试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进度的要求?中试的业务是面向研发还是面向制造,还是兼而有之? 5、量产后才发现产品可制造性差、成品率低、经常返工,影响发货; 6、产品到了生产后还发生大量的设计变更; 7、产品到了客户手中还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要研发人员到处去“救火”。。。。。。 本课程将基于多年的实践、长期的研发咨询积累,总结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方法,配以大量实际案例,以指导研发/试产/制造部门主管如何高效的实现产品从样品走向量产。 ●培训方式:案例分享、实务分析、互动讨论、项目模拟、培训游戏 ●培训收益 1、了解业界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中试管理模式与实践 2、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DFM)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3、掌握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DFT)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4、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新产品验证的过程与方法 5、掌握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的方法和技巧 6、了解如何建立从样品到量产的管理机制 ●课程内容 一、案例研讨 二、从样品到量产概述 1、企业在追求什么:技术?样品?产品?商品? 2、研发与制造的矛盾: 1)制造系统如何面对研发的三无产品? 2)研发如何面对制造系统越来越高的门槛? 3、研发与制造矛盾的激化:中试的产生成为必然 4、中试的定位与发展: 1)研发(RD)中试(D&P)生产(P)的关系 2)中试的使命是什么? 3)中试如何定位? 4)中试的发展问题: ◇大而全? ◇专业化分工? ◇产品线划分与共享平台 ◇中试人员的发展定位:广度与深度问题 5、中试的业务范围 1)中试业务:新产品导入(NPI) 2)承上:如何面向产品的研发?

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Charles--曹修洪)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9132268.html, 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 【2016年年度时间安排】 4月25-26日北京 4月18-19日上海 4月21-22日深圳 8月29-30日北京 8月25-26日上海 8月22-23日深圳 11月28-29日北京 12月1-2日上海 11月24-25日深圳 【参加对象】企业CEO/总经理、研发总经理/副总、测试部经理、中试/试产部经理、制造部经理、工艺/工程部经理、质量部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高级制造工程师等 【培训课时】12小时 【学习费用】4980元/两天 *买一赠一,单独一人收费3200元(含两天中餐、指定教材、证书、茶点)【主办单位】一六八培训网 我们在为企业提供研发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从样机到量产的过程中(产 品化过程)存在着共同的问题: 1. 新品没有经过中试或中试的时间很短,制造部门戏称研发的新品是“三无”产品,没有生产文件、 没有工装、生产现场出了问题没人管; 2. 转产没有标准,研发想快点转产,生产对有问题的产品又不愿接收,希望研发把问题都解决了才转 过来,而市场又催得急,经常被迫接收,长此以往,导致研发与生产的矛盾激化; 3. 有些企业开始成立中试部门,希望在中试阶段把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掉,但中试的定位与运作也很困 惑,发生质量与进度的冲突时,如何取舍与平衡,以前研发与制造的矛盾转化为研发与中试、中试 与生产的矛盾,中试成了矛盾集散中心; 4. 市场的压力并不因中试的产生而减少,中试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进度的要求? 中试的业务是面向研发还是面向制造,还是兼而有之? 5. 量产后才发现产品可制造性差、成品率低、经常返工,影响发货; 6. 产品到了生产后还发生大量的设计变更; 7. 产品到了客户手中还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要研发人员到处去“救火”。。。。。。 本课程将基于多年的实践、长期的研发咨询积累,总结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方法,配以 大量实际案例,以指导研发/试产/制造部门主管如何高效的实现产品从样品走向量产。 1. 了解业界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中试管理模式与实践 2. 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DFM)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3. 掌握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DFT)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4. 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新产品验证的过程与方法 5. 掌握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的方法和技巧 6. 了解如何建立从样品到量产的管理机制

中试转生产的详细流程

中试转生产的详细流程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 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一、实验室进行中试应具备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中试放大的方法 1、经验放大:主要是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它也是目前药物合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2、相似放大: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过程放大。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3、数学模拟放大: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

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三、中试放大的任务 主要有以下十点,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 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应热效应较大。在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的搅拌器和确定适用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试放大的要求,为此,应就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加料速度,搅拌效果,反应器的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其在中间装置中的变化规律。得到更适用的反应条件。 5、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确定。要考虑使反应和后处理操作方法适用工业生产的要求。特别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食品行业新产品研发、试产、量产流程

新产品研发试产流程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每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再成熟的产品也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而改良,产品的改良和新产品的研发不仅能延续产品周期,还能拓宽公司品牌的市场领域,创造更大价值。但一个成功的新产品面世往往需要反复的论证、实验,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提升。今天在这里结合自身经验,和大家一起梳理下,新产品研发试产的流程,望各位在相关的工作中少走些弯路。 项目策划: 召开新产品策划会议,讨论新产品研发计划内容,明确分工、要求和进度。 研发过程: 1.研发准备:确定研发进度,收集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准备新产品研发所需要的原辅料。 2.样品制作:研发人员在实验室进行配方设计和样品制作,根据产品的难易和复杂程度规定好样品研发周期。 3.样品评估:完成的样品获得产品策划人员的确认和反馈,并进行稳定性评估实验和保质期验证,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各部门。 4.结果输出:对新产品的试产工艺流程、配料表、基本信息、原辅料验收标准、添加剂资料等进行输出,核算成本,制定新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新产品第三方送检包括营养成分检测,对新产品标签及外箱设计信息进行输出。

生产线评估: 各部门联合对生产线进行评估,若需要增加投资,改造生产线时,共同制定技改方案,并进行评审和实施。 新产品试产: 1.小试准备:制定小试计划,包括产量、包装要求、时间等,准备原辅料,对小试相关人员进行工艺流程、感官确认等方面的培训。 2.小试过程:对新产品工艺符合性、设备参数、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对样品进行确认,并对小试产品进行检验,必要时进行工艺参数调整。 3.小试评估:小试产品获得产品策划人员的确认和反馈,小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必要时工艺进行改进,对小试样品的货架期稳定性及口味进行测试,样品作为新产品SC扩项或增项的申报样品。 4.中试准备:小试结果符合要求,可安排中试,拟定中试产量,准备原辅材料及最新的中试工艺文件。 5.中试过程:对中试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参数、设备参数、清洗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对中试产品进行检验。 6.中试评估:对中试产品进行口感、工艺条件确认,对生产线设备、清洗周期和产能进行确认,对产品进行检验。以确定是否具备商业化生产的综合条件。 商业化跟踪:

新材料从研发到量产的流程

新材料从研发到量产的流程 一、立项与可行性研究 在开始新材料研发之前,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明确产品的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技术可行性。同时,需要评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研究人员会对新材料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包括材料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通过实验室研究,确定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优化和潜在的应用领域。 三、中试与初步放大 中试阶段是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放大和工业化试验,以验证新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是否可以在更大规模上实现。同时,需要解决放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 四、工业化试验与评估 工业化试验阶段是在更大规模的工厂环境中对新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验证和评估。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新材料的制备工艺可以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实现,并且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同时,需要对新材料的生产成本、质量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 五、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制定 在工业化试验阶段结束后,需要制定新材料的生产和检测标准,以确保新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以确保新材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符合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六、生产工艺优化与持续改进 在正式生产阶段,需要对新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同时,需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问题,确保生产活动符合法规要求。 七、环保评估与合规性审查 新材料的生产和应用需要符合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在量产前,需要进行环保评估和合规性审查,确保新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需要关注新材料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等方面。 八、商业化准备与推广 在确保新材料满足市场需求和法规要求后,需要进行商业化的准备和推广工作。这包括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建立销售渠道、开展产品推广和宣传活动等。同时,需要关注客户的反馈和需求,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 九、反馈与持续改进 在新材料进入市场后,需要关注客户的反馈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同时,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保持新材料的市场竞争力。 十、知识产权保护与申报 为了保护新材料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需要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申报工作。这包括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开展技术转让和许可等。同时,需要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护工作,确保新材料的核心技术得到充分保护和应用。

试产转量产管理流程

试产转量产管理流程 流程: 1.1 目的: 确保新产品在进入量产之前没有设计缺陷、物料或制程工艺问题,并且能够顺利生产。 1.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自行研发产品的试产到量产阶段的管控。 2.0 职责: 2.1 研发: 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建立BOM表,发布软件,提出试产 需求以及相应的测试和品质管控特别需求。 2.2 中试: 主导试/量产检讨会的召开及所有问题点之跟踪改善与反 馈工作。制作试产机种生产工艺流程图相关制程设备参数的设定。参与新产品各阶段的试产评审验证工作。负责试产首件确认,协助试产后续问题点改善追踪。负责试产物料确认,制程巡检,试产良率报告的制作。负责试产夹治具制作设计及验收,试产首件确认,试产问题收集,分析及改善对策。 3.0 质量:

参与新产品各阶段的试产评审验证工作。负责对产品试产机种良率监控,确保产品功能与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负责对产品试产质量标准的跟进实施。 4.0 PMC: 负责安排试产计划、物料准备、试产进度跟进以及试产线体的规划。负责试产物料的库存管理及发料作业。 5.0 测试: 待补充。 本文件为本公司机密文件,请勿私自外借或复印。修订记录请在使用前确认是否为最新版本。 1.在PR1阶段试产结束后,中试负责召开试产检讨会议,讨论PR1试产结果是否达到量产条件,并解决格式错误和明 显有问题的段落。 2.试产转量产的基本条件包括:产品良率要求高于参考依据,无重大设计缺陷/物料问题,生产过程中无重大工艺问题。 3.各部门对试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讨/评审,提出相应 的预防/纠正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良率高于80%,且无重大 设计/物料问题和工艺问题。如果通过评审,则输出《产品成 熟度表》和《试产转量产可行性评估表》进行监控。

品质管理系统之新产品导入与量产移转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样品订单、中试阶段转入量产阶段产品的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2.范围 规范样品订单、代工类项目、新增产品型号项目、技术或工艺基础研究类项目、均适用本程序。 3.术语及定义 3.1产品项目类型定义 3.1.1 新产品:现有成熟产品设计和工艺平台中没有的产品。 3.1.2 新增产品型号:与现有生产线上产品设计和工艺平台相同或类似,仅仅尺寸不同的产品。 3.1.3代工产品:按客户要求执行。 3.1.4其他类:不属于以上性质的技术或工艺基础研究类项目,需要实施时,按照《工程变更控制程序》导入和执行。 3.2 样品订单:公司接到订单时被客户或者销售指定为样品订单。 3.3 中试过程阶段(PVT):小批量过程验证及测试,验证产品工艺稳定性、产品可靠性和产品可生产性。 3.4 量产阶段(MP):量产阶段,产品开始批量生产。 4.职责 4.1 业务部: 4.1.1 主导样品订单的执行流程。 4.1.2 负责给客户样品送样及确认客户使用情况反馈。 4.1.3 主导小批量订单评审。 4.1.4 参与各阶段转移阶段评审。 4.2 工程部(产品经理/项目经理/项目主管) 4.2.1 产品样品及中试阶段与市场/业务部一起进行的客户必要沟通。 4.2.2 主导将产品成功地转入到量产阶段的过程。 4.2.3 审核本程序执行过程中要求的文件。 4.2.4 按要求提交有关的设计文档给DCC。

4.3 生产工程部(经理/主管): 4.3.1 主导产品中试过程。 4.3.2 负责将中试产品导入到生产现场,主导和协调产线产品引进活动。 4.3.3 负责产品中试过程中的过程开发和改进,新产品试产的准备,以及产品线提供技术支持。 4.3.4 负责生产用工装夹具及过程能力和直通率的管理和持续改善。 4.3.5 负责物料及供应商的验证,主导新产品PFMEA的制定。 4.3.6 负责样品正式确认后,负责产品相关文件编写。 4.3.7 参与转移阶段评审(PVT,MP)。 4.4 业务计划部/采购部: 4.4.1 协调项目与生产共用资源。 4.4.2负责所需物料的按时交付。 4.4.3 负责新材料的打样、询价、供应商文件和图纸的传达及物料采购。 4.4.4 负责从供应商处获取新材料相关环保文件或资料。 4.4.5 参与转移阶段评审(PVT,MP)。 4.5 品质部: 4.5.1对于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目标的设定提供意见,根据以往失效案例和工程不良,在样品制作 时控制风险发生。 4.5.2保存可靠性样品或客户来样。 4.5.3参与改进集成后的质量测试计划制定。 4.5.4参与PFMEA的更新。 4.5.5参与转移阶段评审(PVT,MP)。 4.5.6评审规定原材及产品需符合ROHS要求。 4.6 生产部: 4.6.1 协助制造工程部样品订单的制作、中试阶段生产。 4.6.2 执行PMC的生产指令,保证产品质量和交期满足生产计划要求。 4.6.3 控制生产成本,合理安排资源。 4.6.4 持续改善产品质量、效率,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4.6.5 参与转移阶段评审(PVT,MP)。

新产品试产之量产流程

新产品试产--量产流程 Q/SD.QP7.51-2011 一、样品试产流程(试产样品5套): 1.1、由品管部(技术岗)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条件,确定《物料清单(试产)》见附表1。《物料清单(试产)》应注明:品名、规格、型号、参数、封装、厂牌、批次,(有特殊要求需要统一批次的在清单中列明,一般情况下不指定批次)。编制《物料清单》应考虑公司原有物料品种、方便采购。 1.2、采购部严格按照《物料清单(试产)》的要求,进行原材料采购。同时做好合格供应商调查及筛选,为以后大批量采购做好准备。如采购中发生与《物料清单(试产)》不匹配的情况,应填写《内部工作联系单》征得技术岗同意后方可采购。对于特殊原材料采购,如PCB板材,采购岗采购PCB下单前应请供应商将PCB图纸发回由技术岗进行确认后方可采购。采购部注明预计采购时间并通报技术岗。 1.3、原材料检验确认:仓库管理员根据《物料清单(试产)》负责对采购物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交技术岗对采购物品性能进行审核(进仓检验)。如性能不符,由技术岗向采购岗填写《内部工作联系单》,列明不符合项目和要求,由采购部负责退换或另行采购。外协加工原材料出仓前由仓管进行核对技术部进行签字确认后方可 发货。如符合,进入下一制作样品环节。 1.4、技术部制作样品。完成样品制作后技术部岗进行技术测试。 1.5、样品确认:样品测试完成后,技术岗通知行政部。由行政部组织“产品评审小组”确认。(产品评审小组由总经理,品管部、仓管岗、市场部、生产部、采购岗、行政部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如样

品在评审过程中有重大改动的,则重新进行样品制作及评审确认工作。 二、试产流程(50套): 2.1、采购岗负责原材料采购。 2.2、仓库根据采购清单对原材料检验确认(核对品名、规格、型号、参数、封装、厂牌、批次)。核对无误后交由技术岗进行原材料性能测试(进仓检验)。如性能不符,由技术岗向采购岗填写《内部工作联系单》提出不符合项,由采购部负责退换或另行采购。 2.3生产:由技术岗起草《产品技术要求》、《生产工艺》,由生产部制定《作业指导书》,技术岗审核无误后两部门负责人签字。报行政部备案后组织生产。 2.4、产品生产完毕后,生产部交技术岗对产品进行性能抽查检验(抽查率50%)。如发现不合格品,则进行全批次检查。寻找不合格原因后,向行政部反应,行政部组织“产品评审小组”讨论解决方案。期间发生修改、调整、完善《物料清单》、《产品技术要求》、《生产工艺》及《作业指导书》须报总经理审批。如合格进入下一环节。 三、首批量产流程(100台) 3.1、采购部根据总经理审批后的《物料清单(正式)》进行采购。 3.2、品管部(仓库兼)对到货物料(品名、厂牌、规格、型号、参数、封装、批次)进行“进仓检验”。 3.3、生产部按照总经理审批后的《产品技术要求》、《生产工艺》及《作业指导书》组织生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