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驾驶知识

防御性驾驶知识

防御性驾驶是一种安全驾驶的技巧,可以提升驾驶人对于道路危险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基本上,防御性驾驶要求驾驶人一直保持警觉,以充分利用有限的

反应时间,有效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防御性驾驶的基本原则有四条:1.保持警惕与安全距离;2.及时采取预防措施;3.减

少视线模糊现象;4.提高道路安全意识。

1.首先要保持警惕,在开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一定的跟踪距离并观察前车的行驶状况,避免突然变道,避免前车开速度过快。

2.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在开车的过程中,应准备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突发的

意外,比如紧急制动,协调避让,转弯等措施,来优化驾驶行为以缩短反应时间。

3.减少视线模糊现象:视线模糊会让驾驶人在看到前车时减慢行驶速度,而且看变数

据更精准,可以在开车时常摘下眼镜,注意护眼和补充营养元素。

4.提高道路安全意识:驾驶人应遵守法律法规,提高道路安全意识,尊重他人权利,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标志标牌设置,配合交通警察管理。

防御性驾驶有助于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提升驾驶能力,防止车辆发生一系列意外。驾驶人应坚持不懈地加强安全驾驶意识,守法出行,保证安全,避免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型驾驶的根本含义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防御性驾驶有五大要领: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 1.预估风险 驾驶时,我们需要根据天气、路况及目测的事物等与我们平安驾驶有关的各种要素现状,提前分析预测可能会对我们的驾驶造成的潜在的危险。比方,雨天驾驶,我们会遇到路面积水;通过十字路口,我们会遇行人、非机动车,甚至机动车突然闯红灯;临近高速出口,我们会遇到车辆突然减速、变道;超车时,我们会遇到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车辆碰撞或失控后驾乘人员经常会被甩出车外等,类似这样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而且会经常反复地出现在我们的驾驶环境中,这就需要我们养成提前分析预测风险的良好习惯,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未然。 2.放眼远方 行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搜索前方至少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状况,以便提前分析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影响我们平安驾驶的各种情形,为我们下一步采取行动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人会问,为什么需要将目光引导到距离15秒远的地方呢?根据有关实验证明,正常行驶中, 从获得视觉线索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再到决定如何处置这一“感知、分析、决定〞的过程,一般需要6到8秒钟,而从决定到操控实现还需要6到8秒钟。如何判对15秒钟的距离?我们可以采取乘四法那么〔距离=速度数值〔公里/小时〕×4〕进行计算,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我们需要看到至少400米远的地方。 前面提到的预估风险是针对可预见的风险,比方,今天下雨就一定会遇到积水路面,因此要减速慢行。而这里的放眼远方是针对不可预见的风险,比方,通行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导语: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也是一 种哲学思想。 1.放眼远方 (1)驾驶员的视线是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视力差别和观察技巧差别关系到行车安全。 (2)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时间(相互都在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 (3)要延长你的观望时间达到15秒以上(观察技巧,例:公交车进站形成的盲区)。 (4)变道和倒车的时候更要确保视野开阔。 2.洞悉四周 (1)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 (2)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重点注意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车辆位置以增大视野,避开视野障碍(深色膜、腰线高)。 (4)任何时候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注意后车)。增加汽车技术知识的了解,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详细分析汽车结构方面的致命弱点,认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行车前车辆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燃油,机油,刹车油;灯光:远近灯,煞车灯,方向灯(雾灯)。 速度: 在时速160km/h的时候,原来的眼睛将相当于不到。 在时速120km/h的时候紧急制动,后排台子上的手机可以从后脑勺穿过,从嘴里出来。 在时速160km/h以上,紧急制动,副驾驶可能被安全带勒断锁骨。

在时速160km/h以及以上,轮胎应该比标准胎压高。一般轮胎不支持时速 190km/h以上的速度。 忠告: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最好时速在160km/h以下。 (5)倒车时:注意潜伏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盲区永远要备刹车,无论如何要当有情况来防。 3.视线灵活 (1)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 (2)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两秒; (3)避免分心。 a、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现场等。 b、车内分心:关注小孩、摆弄音响、使用手机手机。 c、身体分心:肩背疼、饥饿、尿急。 d、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事情。 (4)保持眼睛移动,扩大视野–视力–视野–视觉适应–炫目(5)大多数人边缘视觉为180度,但能看清并记忆的仅中心视觉的3度。要主动给后车的视野提供方便(错开半肩即可)。 (6)不能凝视,即不能注视一点超过2秒。 (7)大范围观察能让你得到大多数的信息。 (8)改变原来仅盯着前方看的老习惯,你有了一个早期的预警系统,并且把它开着。 (9)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错觉和误差)。 4.留有余地——交叉多是事故产生的原因 (1)避免在车群中行驶; (2)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弯道。 必须强制自己养成在弯前的直线上将车速降下来的良好习惯。从而确保以安全的速度过弯。

防御性驾驶的五大要领

防御性驾驶的五大要领 1.时刻保持警觉:在驾驶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要密切关注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以及其他车辆的转向信号和紧急情况。此外,还应随时注意路面情况,如路面湿滑或有障碍物等,及时做出反应。 2.保持安全距离:保持安全距离是防御性驾驶的重要要素。在行驶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以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出反应。通常情况下,应保持至少两秒的距离,而在恶劣天气或高速公路等特殊道路条件下,应适当增加跟车距离。 3.减速和遵守交通规则:减速是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道路情况和交通信号,适时减速。此外,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包括遵守限速要求、行驶方向等。不仅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还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不给其他驾驶员和行人带来危险。 4.注意事故风险点:在驾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例如,转弯处、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等是潜在的事故风险点,驾驶员应特别留意。此外,要更加警惕驶入道路的车辆和行人,以及其他车辆的行驶情况。 5.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良好的驾驶习惯是防御性驾驶的基础。驾驶员应保持冷静和耐心,不急躁和不贪图快。遵守规则、稳定行驶,并及时使用转向灯、减速、换道等。另外,不酒后驾车、不疲劳驾驶,也是保持良好驾驶习惯的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防御性驾驶是一种预防事故发生的主动行为,需要驾驶员时刻保持警觉、保持安全距离、减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事故风险点和保

持良好驾驶习惯。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当然,仅仅依靠驾驶员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也需要道路管理部门的规范和其他驾驶员的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的驾驶环境。

防御性驾驶技术3篇

防御性驾驶技术 第一篇:防御性驾驶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道路交通的繁忙,车祸数 目也随之增多。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达到了近5000万起,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死亡和伤残。为了保障自己 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应该学会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技术是指在驾驶过程中,在确保自身安全的 前提下,考虑其他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提高自身的觉察能力,避免车祸的发生。这种驾驶方式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驾驶方式,因为在遇到危险情况时,我们会采取避让和规避措施。防御性驾驶技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观察周围的车辆和行人、保持安全距离、遵守交通规则等。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它能够保证 我们自身的安全。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我们采取及时的行动,避免车祸的发生。其次,它能够保护其他人的安全。如果我们的驾驶行为不注意别人的安全,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或严重受伤。此外,防御性驾驶技术还能够减少车祸的发生,从而降低社会成本和资源浪费。最后,学习防御性驾驶技术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交生活也有积极的影响,因为它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驾驶员和更有责任心的成年人。 总之,防御性驾驶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驾驶模式,它 能够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学习和掌握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车祸的发生,还能提高我们的驾驶技能和身心素质,使我们成为优秀的驾驶员和合格的社会人才。

第二篇: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基本要素 防御性驾驶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驾驶方式,它需要我 们在驾驶过程中不断保持高度警觉,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危险的发生。要学会防御性驾驶技术,需要掌握以下基本要素。 首先,保持安全距离。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注意与前车、侧车的安全距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可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制动和规避危险。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要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因为车速较快,制动距离和反应时间也相应较长。 其次,注意行车姿态。在行驶过程中,要放松身体肌肉,保持一个自然的行车姿态。并尽量避免横向急转和过急制动,防止车辆失控,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第三,观察周围车辆和行人。在驾车过程中要时刻密切 观察周围车辆和行人的动静,及时发现危险和隐患,采取避让措施。当看到其他车辆或行人出现危险情况时,首先要减速并打开掌声,并设法避让。 最后,遵守交通规则。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基于交通规则的,遵守规则不仅是法律规定,也是我们为保障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必须手段。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闯红灯、不妨碍行人等。 总之,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保持安全距离、 注意行车姿态、观察周围车辆和行人以及遵守交通规则。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要素,才能在道路上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第三篇:如何培养防御性驾驶技术 想要学会防御性驾驶技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 技能。需要我们平时多加练习、多加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驾

防御性驾驶知识简介

防御性驾驶知识简介 一、什么是“防御性驾驶” “驾驶在于眼睛和头脑”,是防御性驾驶创始人哈罗德•史密斯的经典论述,体现了防御性驾驶对驾驶人行车中的观察力、警惕性和思考决策能力的要求和强调。 二、防御性驾驶的五大要领是: 1、预估风险。因为凭借经验可以预见一些风险,所以老司机开车,既用手用脚,更用脑用心! 2、放眼远方。有一些风险是难以预见的,只有看得远,才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3、顾全大局。别人的行为也可能给我们造成致命影响,所以要全面洞察周围情况,也要顾虑到别人的失误,顾念到别人的安危。 4、留有余地。不要跟得太近,不要逼得太急,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有退路,都有一条逃生路线。 5、引人注意。让别人看见我们的存在、理解我们的意图、接受我们的行动。 三、防御性驾驶的的“五看”技巧 1、手握舵轮向远看 这意味着视野要尽量远。根据视野的标高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1)计划区: 车辆将到达的前方15秒以外的距离 可及早发现危险,有充足的时间调整自己的驾驶行为 应主动寻找无障碍、安全的行车路线和位置 (2)反应区: 车辆将到达的前方6-15秒的距离

仍然有时间识别潜在危险方向,并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城市道路行驶时,视野至少应覆盖到第二盏红绿灯 (3)被动反应区: 车辆6秒内将到达的距离 危险将会随时出现,应能立即采取行动(如:紧急减速、刹车和打方向避让等);有可能在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发生或引发事故. 应具备急停和刹车的驾驶技能 行驶过程中,这三个区域每秒都在变换,而不变的则是驾驶视野的高度,保持适当的视野高度,视野范围不小于前方15秒,驾驶员将能够较早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而避免事故发生。 2、扩大视野仔细看 这意味着要了解和看得到车辆周围所有的物体: 至少4秒的跟车距离,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调整 洞悉四周—360°都要了解 不要忽略地面的和与高度有关的风险 “我没看见”不再是发生事故的借口 3、预留空间全面看 要保持好自己的安全驾驶空间,当有任何事物进入这个区域时,应改变车辆位置,重新建立安全空间 无论周围的环境如何变化,总是给自己预设好“脱险路线” 增大前方空间 避免被车流包围

防御性驾驶知识

防御性驾驶知识 一、什么是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随时针对路况、行人及环境与交通有关的迹象进行分析判断更准确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作出预测估计,及时采取避让减速或停车等措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防御性驾驶要求驾驶员做到以下方面: 1、要求驾驶员在驾驶时规范操作,尽量不犯错误和少犯错误,确保自己驾驶的车辆不会主动发生交通事故。 2、在别人犯错误时要能够及时发现并宽容合理对待处理,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避让确保不出现被动性的交通事故。 3、通过有效的看、听等感觉预测及认识可能发生的情况而预先采取措施,预防因为别人的失误或环境因素而造成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 4、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并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和哲学,也是驾驶员的驾驶态度、安全意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 二、防御性驾驶培训教育的目的? 1、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预防措施、安全驾驶的意识、安全驾驶的习惯,不主动造成事故,不被动涉及到事故,目标是安全导向而非责任导向。 2、形成科学、安全的驾驶体系,驾驶员要了解自身的因素,全

面观察了解环境及车辆的性能技术状况,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三、防御性驾驶培训教育的目标 让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理念,增强驾驶员防范意识,提高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尽早识别并有意识的抉择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四、一般驾驶员分为哪几种类型? 1、攻击性:车速快猛,横冲直闯,频繁变道,刹车急而次数多。攻击性驾驶员动作快、车速快注重操作,但不能全面考虑潜在的危险,使乘客心惊胆怕没有安全感。 2、防御性:车辆稳当,遵章守法,注意力集中,操作平稳有序,车速快慢控制适当,有效抉择避免危险,积累驾驶经验技术,不断提高熟练驾驶技巧,乘客乘车舒服有安全感。 3、平庸性:该走不走、该停不停,行车无规律,顾前不顾后,看左管不了右,乘客安全感不强。 国内与国外驾驶车辆类型分布对比: 攻击性:国外10% 国内60% 防御性:国外80% 国内10% 平庸性:国外10% 国内30% 五、观察与风险评估 1、观察: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掌握前方情况、后方和两侧的情况,防范驾驶盲区的影像。

防御性驾驶培训资料

防御性驾驶培训资料 一、防御性驾驶的定义 防御性驾驶是一种通过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保障行车安全的行为。它强调驾驶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预判能力,以及正确的反应和应对能力。在面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和不同的行驶情况时,驾驶员应具备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 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显著提高行车安全性。通过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警觉、合理判断和正确应对,驾驶员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低自身和他人的风险。同时,防御性驾驶也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行车素质和驾驶技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防御性驾驶的培训内容 1、遵守交通规则: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包括限速、超车、变道、跟车距离等。这不仅是法律要求,也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基础。 2、观察与预判:驾驶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预判能力,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如其他车辆、行人、道路障碍等。同时,要根据交

通情况做出合理的预判,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3、保持安全距离:驾驶员应保持与前车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和采取应对措施。 4、注意盲区:驾驶员应了解车辆的盲区,并在行驶过程中特别注意盲区内的交通情况,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5、合理使用灯光:驾驶员应根据不同的天气和道路情况合理使用灯光,以提高视线的可见性和识别性,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 6、应对紧急情况:驾驶员应学会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如急刹车、避让障碍物等。同时,要保持冷静、沉着,避免过度紧张导致事故发生。 7、保持警觉:驾驶员应始终保持警觉,特别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行驶时。要时刻道路和交通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8、行车素质与安全意识: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行车素质和安全意识,如不酒后驾车、不疲劳驾驶、不超速行驶等。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标线,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9、应急处理:驾驶员应了解应急处理知识,如车辆故障、事故处理

防御性驾驶五要素

防御性驾驶5大要点: 1。瞄向驾驶高处 2。清晰宽广的画面 3。视线灵活 4。足够的空间 5。确保他人看见你,向驾驶高处 1.保持车辆行使在车道中央,能选择危险最小的车道。行驶时严禁使用手机。 2.驾驶时能观察到远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能看15秒以外标的物体。 3.在驶入即将变红灯的路口时,能调整车速以免停车。 4.起步和停车要缓慢,停车时应距停车线2米,跟车停车应2米,起步时应迟2秒起步。 5.在超车、转弯、驶近停放的车辆时,避免突然变道。清晰宽广的画面 6.在交通状况不良或视线不良时能降低车速。 7.当前方交通拥堵时,避免驶入凑堆行驶中严禁空档滑行,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 8.始终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4秒。 9.能正确预见其他驾驶员和行人的动作,避免冲突和碰撞。10.在驶入无交通指挥的路口或可能会发生碰撞的区域时,能仔细观察,减速慢行。视线灵活11.保持每2秒转动一次眼睛,每5-8秒看一次后视镜。12.每次变道、转弯、刹车、停车前均先看后视镜,但不能凝视超过2秒。13.能准确辨别其他神情恍惚的驾驶员并及时避开。14.

在通过交叉路口前,能左,右,左的观察路口并能保持本车周围有宽阔的缓冲空间。足够的空间15.一旦出现可引起分散注意力的情况,能迅速调整以便集中精力驾驶。16.能辨别出阻力最小的车道,并能适时在该车道上行使。17.在交通阻塞且随后的车辆跟的很近时,能保持自己的跟车距离更大。18.如有可能,要保留至少一侧的通道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以作为紧急转向的逃生路线。19.不要盲目进入车阵里,一旦进入因设法寻找缓冲空间。20.当周围的缓冲空间丢失时,能迅速重新建立。确保他人看见21.当遇到精力不集中的其他驾驶员、行人或骑车人时,能及时地友好地使用喇叭或灯光提醒对方,并与之进行眼神接触。 22.当能见度较低时,能及时打开灯光以便其他人能看到你的车辆。23.在情况需要时,能努力与别人进行眼神接触。24.在变道前能提前开启转向灯,并看后视镜,确认无其他车辆驶近时再变道。25.不在左、右和前方的驾驶员的盲区内行驶。

防御性驾驶技巧

防御性驾驶技巧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称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的好处:降低卷入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油耗及车辆日常维修费用;减少保险索赔,降低保费支出;减少驾驶带来的焦虑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利用率;树立良好的驾驶形象。 防御性驾驶的八大技巧 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

野。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保持四周合适空间。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防御性驾驶概念及五大要领

防御性驾驶概念及五大要领 在今日现代化的发达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拥有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街道上的交通堵塞也越发严重,给驾驶员们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汽车的性能,保障驾驶员的安全,防御性驾驶技能尤为重要。防御性驾驶可以有效降低碰撞的概率,延长司机的行驶安全时间,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防御性驾驶是一种对抗驾驶上遇到的紧急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的 能力,它主要是指司机以一种预防性的态度,全面把握路况,及时处理危机的能力。防御性驾驶的原则是要掌握周围的环境,并以此决定自身的行动。在驾驶中,司机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握好车内和车外的所有情况,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交通事故。 而防御性驾驶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路面交通,还要避免空中飞行时出现意外情况。比如,针对飞机驾驶,可以利用高空可见性、风速、控制器的视觉判断以及飞行计划的灵活性,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意外的情况的发生,保证乘客的安全。 防御性驾驶的实施,首先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开车前,驾驶员应先检查车辆技术参数是否符合标准,然后再熟悉路况,并在路面上仔细观察,决定合理的行驶路线。 其次,要搞好行车之前的准备工作。驾驶者可以在行车前,充分借助视觉和听觉等媒介,熟悉路况,特别是应注意是否有老弱病残、孩童等车辆和行人出入,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此外,司机还应时刻关注路上的其他车辆,特别是要注意车辆行驶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紧急情况。 最后,司机还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以免招致不测。应在开车时注意不要驾驶超速或意外,以及不要疲劳驾驶,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自身安全,也可以保护别人。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得出防御性驾驶的五大要领:1、文明驾驶; 2、注意安全; 3、随时关注路况; 4、做好行车前的准备工作; 5、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借助这五大要领,司机在驾驶中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增强防御性驾驶的能力,让我们的日常出行更加安全有序。

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技术 1、驾驶员行车前的预防性自检 1)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 2)检查三油:汽(柴)油,机油,液压油。 3)检查轮胎:胎压,胎纹,外观。 4)检查灯号:远近灯,刹车灯,方向灯(雾灯)。 5)检查装备:灭火器、备胎、破窗小锤等。 6)检查装载:有无超载超限、超员等。 7)上车前检查:上车要从车头顺时针(从车尾时逆时针)转到左侧车门。大车要弯腰看车底是否有小孩等。 8)上车后检查:仪表、车内物品、安全带等。 9)根据驾驶员本人情况,围绕座椅与踏板的距离、方向盘、靠背、座椅高低等进行座椅调整。 10)调整两侧反光镜和车内的后视镜。 11)驾驶员在出行前,要做好以上项目的预防检查,发现车辆状况存在隐患以及乘车人员未系好安全带等情况,不能起动车辆,待整改后方可起动。 2、防御性起步和行驶 驾驶员上车起步前应环视汽车周围、上下情况,确保安全起步及行驶车道畅通,无障碍,无风险。行驶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1)前方:车辆、行人、车灯、标志;2)后方:车距、左右盲区、倒车障碍;3)上方:标志、信号、障碍、广告;4)下方:标线、坑洼、障碍、路面;5)左方:左并线转弯时的车、人、障碍;6)右方:右并线转弯时的车、人、障碍。 3、保持安全车距 保持适当的安全车距能够预防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采用“3秒钟”法则判断前车和后车距离。在跟前车行进当中,前车与后车经过路边某一固定

的同一参照物的时间间隔在3秒以上时,说明车距合适。当遇到雨天路滑等恶劣天气时,应预留更长的安全车距,跟车距离应为“5-6秒钟”。 具体方法:驾驶员可以选择路面或路边的某一固定物作参照物,当前车驶过路边某一固定的参照物时,后车驾驶员开始读秒,“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若数完,自己所驾车(后车)未到达该参照物体,说明跟车距离安全、合适。反之,还未数完3秒,车辆已经到达参照物,这时两车的间距不够安全,应立即减速。 4、交叉路口防御行驶 1)在设有标志的路口。减速,脚放在刹车板上,观察左右方,预防冒失者或违规者。 2)在没有标志的路口。松油门,脚放在刹车板上,观察左右方,预防万一。 3)在与机动车、脚踏车并行在道路口时,脚应放在刹车板上,预防机动车,脚踏车起动时的左右摇摆及突然的转向。 5、变道与转弯防御行驶 1)提早观察前方路况,变道前看后视镜并扭头看盲区,打转向灯,安全后才变道。 2)转弯时左转大弯即减速过中心线后才可转弯,右转小弯; 3)注意内轮差; 4)弯道切勿超车; 5)预防对向车辆超越中心线。 6、防御性会车 1)未分车道的路况应靠右行驶; 2)减速并注意来车之速度及占用路面宽度,避免突然之让道动作; 3)雨天会车注意路面积水情况,并预测会车点; 4)使用近光灯; 5)狭路相逢前要多看看路旁情况,会车时要注意观察它的尾部盲区。

防御性驾驶技术

掌握防御性驾驶技术,做到不主动造成交通事故,不被动涉及交通事故,避免悲剧发生。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含义: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天气或路况所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以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五大要领: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 预估风险:根据路况、天气等情况提前估计可能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比如雨天驾驶,必然会遇到路面湿滑、积水的问题,通过十字路口时候,可能会遭遇行人、非机动车、甚至是机动车突然闯红灯的行为,临近告诉公路出口时,会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的情况;超车时,会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车辆碰撞或失控后,驾乘人员经常会被甩出车外。类似这样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而且会经常反复出现在驾驶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养成提前分析、预测风险的良好习惯,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放眼远方:行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搜索前方至少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情况,以便提前分析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影响我们安全驾驶的各种情形,为我们采取下一步行动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什么要将目光引导到距离15秒远的地方呢?根据有关实验表明,正常行驶中,从获得视觉线索,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再到决定如何处置,这一“感知—分析—决定”的过程,一般需要6到8秒钟,而从决定到操控实现,还需要6到8秒钟。那么,如何判断15秒钟的距离呢?我们可以采取“乘四法则”进行计算,也就是,距离=时速数值(公里/小时)×4 。比如,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看到400米远的地方。前面提到的预估风险是针对可预见的风险,比如今天下雨,就一定会遇到路面积水,因此必须减速慢行。而这里的放眼远方是针对不可预见的风险,比如通行环境良好的路面,是否会出现其他车辆、行人、散落的物品而行成路障。这些路障

防御性驾驶技巧

防御性驾驶技巧 基本含义: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它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及用路哲学。其目的是协助用路人找到回家唯一的路……安全,减少家庭悲剧及纠纷,安全的享受驾驶乐趣,建立行车安全与人车路和谐环境的基础。 一、认真做好行车前的车辆检查。 主要检查内容: “三水”即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即汽油、机油、液压油;轮胎的胎压、胎纹和外观;灯光信号主要检查远(近)光灯、刹车灯、转向灯、雾灯;查驾驶座看制动踏板下方是否有衬垫物等。 二、正确调整车辆相关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小视觉盲区。 1、调整好座椅及姿势:在调整后视镜前,必须调整好车辆座椅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座椅的基本原则是坐得舒服、视野清晰以及方向盘使用起来顺手。保持正确的坐姿是调节后视镜的前提,坐姿不正时调节出来的后视镜是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 2、中央后视镜的调整:对于中央内后视镜,要把中央后视镜里面的地平线映像调节至镜子中央,把右侧耳朵的映像调节至镜子左侧边缘。俗称:天地各一半,右耳稍稍见。 3、左侧外后视镜的调整:对于左侧外后视镜,要把后视镜里面的地平线映像调节至镜子中央,把左侧车身的映像调节至占据镜子右侧1/4 的区域。俗称:天地各一半,车身再减半。 4、右侧外后视镜的调整:对于右侧外后视镜,要把后视镜里面的地平线映像调节至位于镜子高度的2/3处,把右侧车身的映像调节至占据镜

子左侧1/4 的区域。俗称天一地二,车身双对半。让地面的映像占据更多的右侧后视镜面积,能让驾驶员更容易掌握车辆右侧的路况且靠边停车时更容易掌握车身和马路牙子的距离。 三、安全行车适用技巧 1 、始终与其他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高速公路上行驶至少是车速的1/100。在高速公路行驶上,对机动车安全距离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交管部门解释说,当机动车时速为60公里时,行车间距应为80米以上;时速为80公里时,行车间距为80米以上;以此类推。其它道路上行驶时要与前车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离。走走停停时,至少要能看见前车的后轮。如遇雨雾或路面湿滑,应相应延长行车问距。 2、正确启动车辆从路旁切入车道。农村客运车辆在行车途中,由于没有固定的上下旅客地点,随时可能停车上下旅客。启动车辆从路旁切入车道的正确方法和步骤是: (1)开转向灯;(2)看后视镜;(3)摆头确认前方;(4)适当加速;(5)提速后切入车道。 3、安全通过路口。通过设有交通标志的路口时要遵守交通标志,提前减速,观察左右方,预防冒失者或违规者。通过没设有标志的路口要提前减,观察左右方,预防万一。与机动车脚踏车并行时要注意预防挑动车、脚踏车左右摇摆及突然的转向。直行车勿停于转弯车道。 4、如何正确转弯或通过弯道。提早显示方向灯,减速过中心线后才可转弯,注意内轮差,弯道切勿超车,预防对向车辆超越中心线。 5、安全会车。未分车道的道路上会车时应靠右行驶,减速并注意来车的速度及占用路面宽度,尽量避免突然的让道动作,雨天会车注意路面积水情况并预测会车点,夜间会车使用近光灯,狭路相逢前多看一眼

防御性驾驶

承诺不故意犯任何驾驶错误的行为。 1防御性驾驶的定义 不因行人或其他驾驶员的突然行为而与其发生交通事故,但如果天气和道路状况糟糕时可以原谅。 防御性驾驶就是从来不作任何假设。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防御性驾驶必须一直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认真贯彻防御性驾驶原则,对于其他驾驶员缺乏技巧、正确态度、甚至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必须坚决抵制。 2防御性驾驶要点 五项十条 五项目测习惯之第1条:向前远看,增大安全距离 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抬头远看,就是将目视距离投放在依当时车速估计15秒钟以后所能达到的地方。在市区开车,应看到下一个街口以上的距离,在郊外道路上行驶,要看到以当时车速乘以4倍的距离。这样会使你获得较大的行车空间和视野,对各项潜在性的危险,先予察觉并能及时反应。 第一条:向前远看 你怎么做?设定目标 它能为你做什么?行车不偏离车道,转弯更安全 切记:寻找安全的行车路线 五项目测习惯之第2条:纵观全局。放宽视野,掌握两侧动态。 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在市区内行车,视野的宽度,要达到两边的人行道,纵深要达到前面下一条交叉路口。 2、使你有较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察觉阻碍你行车的各种静止物体及看清四面八方的人车动态。 3、放宽视野,简单的说就是注意开车,四方留神,专心处理那些宽广视野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第二条: 纵观全局 你怎么做?看到最宽的范围,注意行人和车辆 它能为你做什么?避开障碍,平稳转弯;从容停车,节省时间。 切记:保持行车距离,一目了然 五项目测习惯之第3条:眼观四方。双眼扫视,辨识四周环境。 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的双目,应向四处扫视,去寻找及去发现在宽广视野中千变万化的动态环境。 2、一位警觉性高的驾驶员,不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任何目标看上2秒钟以上的时间。如果过度的“盯着看”,就无法获得对全面环境的了解。 3、在行车中,每隔5-8秒,就要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后视镜的动作。双目扫视,应由近而远,由左至右,由前向后,去寻找你四周可能存在的潜在性的各种危机。 第三条:眼观四方

防御性驾驶概述

在开始讲防御性驾驶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共3000多万人伤亡;1939年到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左右,这个伤亡数据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我们身边还有比战争更可怕的事情--公路上永不停息的战争,自1886年1月,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同时,奔驰的另一位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到目前为止的不完全统计,汽车每年造成120万左右的人亡,5000万左右的人伤;而且这个数据在以秒为单位的速度恐怖的增长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单拿我国来举例,平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那么造成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事故是否可以避免呢作为驾驶人、车勤分队领导和车管助理,我们又该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呢 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防御性驾驶,它是预测危险,认知危险源,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不是改善基本开车技术的方法而是改善一些影响驾驶安全的人类习惯行为; 防御性驾驶的定义为: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针对道路情况、交通状况、周围环境以及气象条件进行主动观察、分析、判断,准确预见其他车辆、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可能引发的危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因本人因素主动引发或其他因素被动卷入的交通事故;简单来说,防御性驾驶就是将所有参与交通的因素都想象成随时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 简单来说,防御性驾驶就是将所有参与交通的因素都想象成随时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在行车前和行车过程中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这些因素触发事故的驾驶方法;防御性驾驶是一种预见性的驾驶,要求驾驶员能对各种潜在危险和危及生命的驾驶状况做好应急准备,做出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它能确保自己不发生事故,也不让事故找上你

行车路上安全第一 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行车路上安全第一谈谈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基本概念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预防措施”。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量早地识别并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是防御性驾驶培训的目标。一、防御性驾驶定义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二、防御性驾驶的两个目标首先自己在驾驶时不犯错误,确保自己的车辆不引起主动性交通事故;其次,在别人犯错误时,不会将自己牵涉其中,即确保不出现被动性交通事故。 三、“防御性驾驶技术”与“驾驶技术”的本质区别四、

驾驶时测量距离的新方法1、与驾驶有关的三个物理量:时间、速度、距离 距离=速度*时间2、时间一定,速度越快距离就越长。 时间=距离/速度3、距离一定,速度越快时间就越短。 速度=距离/时间4、距离一定,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习惯用目测距离的方法不太准确,缺点一、对距离的估计误差很大,缺点二、记忆的数据量大,缺点三、需要计算、分散精力。5、让我们换一种方式,以时间为计量单位。数秒方法:一千零几,练习数秒。6、注意事项:要在路面情况良好车辆少不繁忙的路段:参照物固定不动,车速恒定,数秒频率恒定情况下练习,不可过分集中在数秒上而忽视其他。五、防御性驾驶的三个步骤:观察→决策→行动,缺一不可。观察要用眼睛。 决策要用大脑。 行动要用手脚顺序不能颠倒。六、防御性驾驶的四大要素宽阔的视野、足够的空间=时间加上有效地沟通七、交通事故的原因分类1、人为错误: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85% 2、机械缺陷:如刹车失灵10% 3、环境不可抗因素:如桥梁突然性坍塌、山体滑坡5%,只要克服了95%的因素,事故就会降低到最小。 4、八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八大防御性驾驶技巧 导语:防御性驾驶是预测危险,远离危险的一种驾驶技术,也是一种哲 学思想。 1。放眼远方 (1)驾驶员的视线是安全行驶的首要保障,视力差别和观察技巧差别关系到行车安全。 (2)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时间(相互都在运动中,情况瞬息万变). (3)要延长你的观望时间达到15秒以上(观察技巧,例:公交车进站形成的盲区)。 (4)变道和倒车的时候更要确保视野开阔. 2。洞悉四周 (1)掌握好自己的安全圈。 (2)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重点注意潜在的危险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车辆位置以增大视野,避开视野障碍(深色膜、腰线高)。 (4)任何时候都保持合适的跟车距离(注意后车).增加汽车技术知识的了解,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必要手段之一。详细分析汽车结构方面的致命弱点,认识容易引发事故的隐患。 行车前车辆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三油:燃油,机油,刹车油;灯光:远近灯,煞车灯,方向灯(雾灯)。 速度: 在时速160km/h的时候,原来1.5的眼睛将相当于不到0。4。 在时速120km/h的时候紧急制动,后排台子上的手机可以从后脑勺穿过,从嘴里出来。 在时速160km/h以上,紧急制动,副驾驶可能被安全带勒断锁骨.

在时速160km/h以及以上,轮胎应该比标准胎压高。一般轮胎不支持时速190km/h 以上的速度. 忠告: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限制,最好时速在160km/h以下. (5)倒车时:注意潜伏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盲区永远要备刹车,无论如何要当有情况来防。 3.视线灵活 (1)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 (2)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两秒; (3)避免分心。 a、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现场等。 b、车内分心:关注小孩、摆弄音响、使用手机手机。 c、身体分心:肩背疼、饥饿、尿急. d、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事情。 (4)保持眼睛移动,扩大视野–视力–视野–视觉适应–炫目(5)大多数人边缘视觉为180度,但能看清并记忆的仅中心视觉的3度。要主动给后车的视野提供方便(错开半肩即可)。 (6)不能凝视,即不能注视一点超过2秒。 (7)大范围观察能让你得到大多数的信息。 (8)改变原来仅盯着前方看的老习惯,你有了一个早期的预警系统,并且把它开着. (9)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错觉和误差). 4。留有余地——交叉多是事故产生的原因 (1)避免在车群中行驶; (2)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弯道驾驶技巧. 必须强制自己养成在弯前的直线上将车速降下来的良好习惯.从而确保以安全的速度过弯。

防御性驾驶心得体会

防御性驾驶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驾车者,防御性驾驶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种安全驾驶的技巧,更是一种理念和态度。在我多年驾车的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时刻保持警觉。在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守交规、驾驶不规范的驾驶者。因此,作为驾车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时刻观察周围的交通情况,避免由于他人的不当驾驶行为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同时,我们还需时刻关注身边的其他车辆,以便及时作出响应。 其次,保持安全距离是防御性驾驶的重要一环。在驾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掌握与前车的安全距离。车距过近容易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而安全距离的保持则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避免意外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三秒规则来判断与前车的距离,即在前车通过一个固定的地标后,我们的车辆应该在三秒之后才经过该地标。 此外,防御性驾驶还需要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和顺畅,作为驾车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遵守这些规则。无论是限速、变道还是停车等等,我们都应该遵守,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将交通规则融入到自己的驾驶行为中。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才能与其他驾驶者形成和谐共享的道路环境。 在驾驶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例如突然刹车、

突然变道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需要灵活应对,及时作出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灵敏的反应能力。同时,我们还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轮胎的状况等,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稳定地驾驶。 此外,防御性驾驶也意味着尊重他人的权益。无论是行人还是其他车辆,我们都需要尊重他们的权益,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尊重。在道路上,我们要时刻注意行人的安全,礼让他们过马路。同时,当其他车辆需要变道或者并线时,我们也可以主动为他们腾出空间,给予合理的让行。 最后,防御性驾驶还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道路上遇到一些不愉快或者危险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慌不乱。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总之,防御性驾驶是一种安全驾驶的理念和态度,也是一种驾驶者应该具备的技巧。时刻保持警觉、保持安全距离、遵守交通规则、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尊重他人的权益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方面。只有我们在驾驶中始终坚守这些原则,才能够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其他驾车者一道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安全的道路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