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气分装置丙烯收率

如何提高气分装置丙烯收率
如何提高气分装置丙烯收率

如何提高气分装置丙烯收率

摘要:本文介绍了气分装置的工艺流程,并分析了影响丙烯收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装置操作条件和优化吸收稳定系统等操作措施,使得气分装置丙烯收率大幅提高,达到了增产丙烯提高装置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气分装置;丙烯收率;优化吸收;操作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gas fractionation unit,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propylene recovery factor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bsorption and stabilization system operation measure, make the gas separation device substantially improve yield of propylene to propylene, raise device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gas separation device; propylene yield optimization operation; absorption;

中图分类号:te624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丙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乙烯,市场上丙烯价格也逐渐攀升。因此多产丙烯已成为各炼油厂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世界上丙烯产量中的70%的丙烯来自乙烯生产的裂解装置,28%则依靠炼油厂,总之,在汽油价格疲软和丙烯需求增长的形势下,对炼油厂来说,增加炼厂丙烯产率是一条提高炼厂效益的有效途径。气体

45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PDH)装置工艺操作规程(UOP C3 Oleflex 工艺)

45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PDH)装置 工艺技术规程 (UOP C3 Oleflex 工艺) 2018年11月13日

目录 1 预处理工段 (1) 2 丙烷脱氢反应工段 (1) 3 催化剂再生工段 (4) 4 冷箱分离工段 (8) 5 SHP工段 (9) 6 精馏工段 (9) 7 PSA工段 (10) 8 全厂系统(蒸汽凝液系统) (12) 9 丙烷低温储罐及其辅助系统 (12) 10 中间罐区 (13) 11 火炬 (14) 12 空压站及氮气辅助系统 (17) 13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 (19)

1 预处理工段 来自新鲜丙烷进料加热器(21E0601)的新鲜丙烷原料先进入进料保护床(21D0101-1/2),在此用树脂吸附剂除去氮化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两台保护床可以通过调整进出料管道来改变两台保护床的前后。接着丙烷原料流过汞脱除器(21D0102)除汞,然后进入进料干燥器(21D0103-1/2))以脱除原料中的水分(原料中如果含水将在分离系统结冰,就可能堵塞系统。这两台干燥器一般在系统开车时用来干燥进料,正常运行时可不用。进料干燥器装填分子筛以从丙烷中脱除水分。 进料干燥器设计为每周再生一次,再生用干燥的丙烷气来完成,丙烷在进料干燥再生蒸发器(21E0120)中用蒸汽先加热到60℃,然后用原料干燥再生过热器(21E0122)加热到232℃左右,以与丙烷进料相反的方向进入进料干燥器去再生干燥床层,然后进入进料干燥再生冷凝器(21E0102),被冷凝后送到进料干燥再生收集器(21D0104),在此水与再生丙烷分离,丙烷用进料干燥再生泵(21P0101)输送到在线操作的干燥器入口,废水送至反应工段与含硫废液混合后一并送至含硫/盐污水处理装置处理。 2 丙烷脱氢反应工段 (1)原料预热及反应 自冷箱分离工段回收冷量后的原料丙烷送至热联合进料换热器(21E0201-1/2/3/4)内与出反应器的粗产品气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进料温度同时降低粗产品的温度。预热后的原料气中注入少量的二甲基二硫。经预热的物料经过进料加热炉(21F0201),加热至~615℃后自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器(21R0201),原料气穿过反应器内件与反应器顶部流下的催化剂接触后发生脱氢反应。从第一反应器出来的物料进入第一中间加热炉(21F0202)。由于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需要在过程中补充物料放出的热量。物料再次被加热至~622℃后进入第二反应器(21R0202)继续进行脱氢反应,之后物料依次进入第二中间加热炉(21F0203)、第三反应器(21R0203)、第三中间加热炉(21F0204)、第四反应器(21R0204),从第四反应器出来的反应粗产品再次经过热联合进料换热器中与混合原料换热回收热量后,送至反应产物压缩部分。 在反应物料依次进入反应器的同时,来自催化剂连续再生工段的净化气(从

化工企业开工方案

. XXXXXX有限公司 TH系列多功能防锈涂料开工方案

编制生产部 审批安全领导小组签发总经理 二零一九年四月 . . 目录 一、开工组织指挥系统 二、总体开工要求 三、开工注意事项

四、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五、公用工程系统投用安排和要求 六、安全、消防要求 七、开工所需物料及产品储存方案 八、安全费用提取 九、开工流程 十、事故预案 一、开工组织指挥系统 为确保今年顺利开工,特成立开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挥本次开工工作。 组长: . .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能: 1. 负责本次装置总体开工的指挥、协调。 2.负责装置开工方案的制定、具体组织实施和开工进度的协调控制,以及开工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处置。 3.做好开工期间的设备维修工作,配合生产开工进度,及时解决开工过程中装置设备、仪表、电力等异常情况的处置。 4. 负责开工前安全措施的制定,开工过程中安全检查落实工作。 二、总体开工要求 1.严格按照开工方案要求开工,严格执行各项票证制度,严格执行生产调度指令。 2.开工期间严格执行安全相关制度规定,确保万无一失。 3.装置开工后达到设计负荷,各产品生产率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目的。 4.开工期间,各车间严禁出现物料互串,尤其公用系统与生产系统的互串。 三、开工注意事项

1. 开工前组织人员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了安全检查,对现场设备设 施 电气仪表的阀门开关状态进行了确认,具备开工条件。 . . 2.各装置开工前制定详细的开工方案,储运车间做好装置的引、退料方案,要根据方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车间所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开工方案,工艺和设备的整改。 4.装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及相关工艺规定,做到令行禁止,禁止违章操作行为。 5.装置开工时做好安全工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6.开工期间调度室要做好装置开工的协调工作,各相关单位做好配合。 7.装置各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并已组织学习传达。 8.开工过程中,凡与安全生产有矛盾的,均服从“安全第一”原则。 四、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1.装置设备检修、改造全面竣工,并验收合格,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水、电供应正常,运行指标满足开工要求。 3.原料、成品储罐均已安排就绪。 4.装置设备开工时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均 已制定并组织学习。

混凝土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仪器预热5分钟以上,按下启动按钮,关闭回油阀,缓慢打开送油阀,使活塞浮起。 2.输入试样组号P0000(试验编号),设定试件的截面代号S (100×100mm设定1,150×150mm设定2,200×*200mm设定3)。 3.加荷在试件即将接触上压板时按至零,消除系统零误差,继续加荷,直至试件破裂,仪器显示最大力值,依次做完本组试验,自动打印该组数据。 4.按“取消”键,可以结束本组试验,已测数据被存在仪器。 5.关闭送油阀,同时打开回油阀,切断电源。 6.加载过程中,根据GB/T500812002的规,对不同时间应控制的加荷率围如下: 100mm*100mm立方体试块 强度≦C30时,为3.16—5.26KN/s 强度≧C30并为

水泥标准养护箱操作规程 1.箱体就位静止24小时后,换好地线调节好水平,向水箱加清洁凉水,水位超过加热管,并向温控仪传感器茧型塑料盒加蒸馏水,将纱布一头放入盒,打开侧门拿掉增湿器喷嘴,取下水箱逆时针旋下水箱底盖,加满清洁水(蒸馏水最佳)。旋紧盖后放回增湿器上,将喷雾量旋钮调节到最大位置。 2.设定温度为20±1℃。 3.设定温度大于等于95%。 4.打开仪表电源开关。 5.工作正常后装入试件进行养护。 6.对箱温度.湿度每天做好记录。

乙烯、丙烯球形储罐维护检修规程

乙烯、丙烯球形储罐维护检修规程 乙烯、丙烯球形储罐维护检修规程 SHS03005-2004 目次 1 总则………………………………………………… (114) 2 检修周期与内容…………………………………… (115) 3 检修与质量标准…………………………………… (117) 4 试验与验收………………………………………… (118) 5 维护与故障处理…………………………………… (119)

1 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1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乙烯、丙烯球形储罐(以下简称球罐)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验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盛装易燃、易爆的液态乙烯、丙烯介质球 罐的维护检修。其容积大于或等于400?,最高工作压力为 1(50-2(50MPa,最低工作温度不低于—40?。 本规程不适用下列球形储罐: a(储运球罐(如车、船等运载); b(双层结构的球罐。 1(2 编写修订依据 国家现行的关于压力容器方面的相关法规,包括现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GB曲—1998 钢制压力容器 CD 12337—1998 钢制球形储罐 JD 1127--82 钢制焊接球形贮罐技术条件

GB 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球形贮罐缺陷修复暂行办法([81)劳锅字11号文) S1:[,01033--2004 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维护检修规程 2 检修周期与内窖 2,1 检修周期(见表1) 球罐枪修的周期结合璋罐检验周期同时安排进行。 2(2(1(2 执行《容规)、{检规)(对安全附件进行全面抢修具体做法为: a(安全阀研膺(校斡定压; b(压力表、温度计校骏或更新; c(液而计清洗、检查及修理,必要时更新; d(球罐自动安全隔离水幕装置检查及校验。 2(2(1 3 工艺阀门槐运行情况加装填料,对内漏阀门更换新阀(可切断时); 2(2(1(4 对所有连接、密封部位的紧固件进行检查紧固; 2 2(1(5 楦查拉杆受力情况,必要时调整,使之对称 均匀

化工生产装置开工方案

化工生产装置开工 方案

泳鑫化工四氢呋喃生产装置开工方案 公司****生产装置定于 2月20日开工恢复生产,为了确保装置开工安全顺利,制定四氢呋喃生产装置开工方案。 一、成立装置开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职责:1.开车方案制定;2.系统开车组织指挥;3.开车物资供应及后勤保障。 4.生产协调及生产准备 二、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求 1.生产部经理全面负责装置开车工作,及时指挥现场操作人员落实 开车方案,确保按时顺利开车。 2.班长对本班人员、工艺、设备、安全、三纪、卫生、保卫等各项 工作全面负责,开关关键阀门、开停关键设备,进行特殊操作必须到现场确认指挥。确保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3.现场操作人员负责生产现场各静止、运转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

三、装置开车时间: 2月20日7:00 四、开车条件 装置经检修后开工,首先应由生产部、安全科、设计人员及生产班组、机修、电气、仪表等有关单位及人员共同进行检查验收,各单位经检查认为无问题后在装置开工验收单上签字,并经副总经理签字,生产部方可向开工班组下达开工命令。如果有一个单位不签 字,不准下达开工命令,直到存在的问题处理完毕,进行复验并签字后再下达开工命令。 1、按检修计划项目必须全部完工,不留尾巴,质量合格。 2、检修现场全部打扫干净,没有油污、废料、垃圾。 3、检修电焊机、氧气瓶、电气设备等必须全部拆除拆除拉走。 4、所有工艺设备(塔、炉、冷换设备、机泵、容器等)管线,仪表 保温完好,零部件齐全,处于正常状态。 5、所有动设备单机试运转正常 6、安全设施齐备,压力表、液面计、报警器、通风设施、消防设备 及照明齐备完好。 7、水、电、热都畅通正常。 8、该拆除的肓板全部拆除,该加的肓板加好,所有阀门都应关闭, 待开工过程中再根据需要开启,以防进料发生跑串事故。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张海洁 华电分布式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而言,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对我国能源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系统;热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O414.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文章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定义、主要形式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以DES为例,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 1.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定义 顾名思义,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相对于能源集中生产(主要代表形式是大电厂加大电网)而言的。电在已知的二次能源中最为有用,且占有绝对优势。如果没有电,就没有了绝大多数的先进生产力。一切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都要在电力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保证充足、安全、有效的电力供应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目前,我国只有大电厂加大电网才能够比较好地完成此任务。估计这种状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分布式能源与上述比较集中的大电厂加大电网正好相反,它是把二次能源供能点分散到很多企业、社区、大厦、医院、学校、写字楼,甚至到个别家庭住宅中去。由于分散,所以每个系统的出力都不会太大,需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在成百上千kW以下。如上所述,电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所以目前通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都至少有电力输出;而只出热、出冷的简单小型供能系统,如仅供热的小锅炉装置、仅供冷的独立空调设备,是极少有人称之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是除了供电之外,还同时供热及/或供冷,是多联产系统。当然,也许还可能是多功能系统(意指除多联产输出外,输入的能源也是多种的,例如可以同时有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输入)。 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

(完整版)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

数显式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使用前应先检查油箱内的油液是否充足,可查看右侧面油标, 如不足,则应打开后箱板向油箱内添加,至液面在油标处为宜。 二、检查各油管接头和紧固件是否有松动,如有松动则拧紧。检 查防尘罩应完整无损。检查电气接地、保险熔丝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有效。 三、首次使用时,检查油路和电路是否运行正常。 参数设置,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显示方式和加荷方式。四、将试件表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有必须更 换无损试件。 五、按下启动按扭,手柄放在“上升”位置,调控送油旋钮,按 需要速率平稳进行加荷试验,至试件被压碎,负荷下降。随即关闭送油,手柄放在“下降”的位置,使油液迅速流回油箱。 六、试验结束时,按面板上“打印”键,打印机即可打印输出该 次的试验报告。 七、操作中禁止将手等人体任何部分置于上下压板之间,并注意 试件破碎时碎片崩出伤人;试后随即清除破碎试块,以待下次试验。当不再做试验时,要打开回油阀,关闭送油阀,切断电源。

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开机预热,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二、根据试样和需要,选用相应的变形、负荷测量范围和显示方 式。 三、根据试样形状及尺寸,把相应的钳口装入上下钳口座内。 四、开动油泵拧开送油阀使试台上升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如 果试台 已在升起位置时,则不必先开动油泵送油。 五、按动钳口夹紧按扭,将试样的一端夹在上钳口中(必须给电 磁阀送电); 六、开动电动机,将下钳口升降到适当高度,将试件另一端夹在 下钳口中(须注意试样放置在轴线上)。 七、在试样上安装引伸计(注意:引伸计一定要夹好)。 八、调整变形显示为“零”。 九、按试验要求的加荷速度,缓慢的拧开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加 荷时电磁阀应在无电状态)。 十、油缸升起后加荷前应按负荷和位移清零。 十一、根据需要,在特征点出现后取下引伸计。 十二、试样断裂后,卸载。 十三、取下断裂后的试样。 十四、注意加载过程中不能离人、不能超载,注意设备、人身安全。

丙烯储罐毕业设计

1、绪论 1.1 任务说明 设计一个容积为50m3的丙烯储罐,采用常规设计方法,综合考虑环境条件、液体性质等因素并参考相关标准,按工艺设计、设备结构设计、设备强度计算的设计顺序,分别对储罐的筒体、封头、鞍座、人孔、接管进行设计,然后采用SW6-1998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 1.2 丙烯的性质 常温为气体,不易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或弱性有机溶剂苯、乙醚。 2、设计参数的确定 表1 设计参数表 2.1 筒体材料的选择 根据丙烯的特性,查GB150-1998选择Q345R。Q345R是压力容器专用钢,适用范围:用于介质具有一定腐蚀性,壁厚较大(16mm )的

压力容器。钢板标准GB6645和“关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实施意见”。根据GB713-2008中规定,厚度允许偏差按GB/T709的B 类偏差取0.3mm 。 2.2 钢管材料的选择 根据JB/T4731,钢管的材料选用20号钢,根据GB8163,其许用应力Mpa t 1.150][=σ 3、压力容器结构设计 3.1筒体公称直径计算 筒体的公称直径i D 有标准选择,而它的长度L 可以根据容积要求来决定。 根据公式 23i 50m 4 D L π = 取 L/D=4 将L/D=4代入得:i 2520D mm = 圆整后,i 2600mm D = 3.2 封头结构设计 查GB/T 25198-2010《压力容器封头》得:封头型号采用EHA 型,即标准椭圆封头,并以内径为标准。 表2 封头参数 查JB/T 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由表B 、2 EHA 椭圆形封头质量得:m=1064.2kg 。 3.3筒体长度计算

常减压蒸馏装置开工方案

常减压蒸馏装置开工方案 装置开工程序包括:物质、技术准备、蒸汽贯通试压,开工水联运、烘炉和引油开工等几部份,蒸汽贯通试压已完成,装置本次检修为小修,水联运、烘炉可以省略,本次开工以开工前的准备,设备检查,改流程,蒸汽暖线,装置引油等几项内容为主。 一、开工前的准备 1、所有操作工熟悉工作流程,经过工艺、设备、仪表以及安全操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2、所有操作工已经过DCS控制系统的培训,能够熟练操作DCS。 3、编制开工方案和工艺卡片,认真向操作工贯彻,确保开车按规定程序进行。 4、准备好开工过程所需物资。 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内容包括塔尖、加热炉、冷换设备、机泵、容器、仪表、控制系统、工艺管线的检查,内容如下: (一)塔尖 1、检查人孔螺栓是否把好,法兰、阀门是否把好,垫片是否符合安装要求。 2、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热电偶、液面计、浮球等仪表是否齐全好用。 3、检查各层框架和平台的检修杂物是否清除干净。 (二)机泵:

1、检查机泵附件、压力表、对轮防护罩是否齐全好用。 2、检查地脚螺栓,进出口阀门、法兰、螺栓是否把紧。 3、盘车是否灵活、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电机接地是否良好。 4、机泵冷却水是否畅通无阻。 5、检查润滑油是否按规定加好(油标1/2处)。 6、机泵卫生是否清洁良好。 (三)冷换设备 1、出入口管线上的连接阀门、法兰是否把紧。 2、温度计、压力表、丝堵、低点放空,地脚螺栓是否齐全把紧。 3、冷却水箱是否加满水。 (四)容器(汽油回流罐、水封罐、真空缓冲罐、真空罐、真空放空罐) 1、检查人孔螺栓是否把紧,连接阀门、法兰是否把紧。 2、压力表、液面计、安全阀是否齐全好用。 (五)加热炉 1、检查火嘴、压力表、消防蒸汽、烟道挡板,一、二次风门、看火门、防爆门、热电偶是否齐全好用。 2、检查炉管、吊架、炉墙、火盆是否牢固、完好,炉膛、烟道是否有杂物。 3、用蒸汽贯通火嘴,是否畅通无阻,有无渗漏。 (六)工艺管线 1、工艺管线支架、保温、伴热等是否齐全。

汽轮机火用分析方法的热力系统计算

汽轮机火用分析方法的热力系统计算 前言 在把整个汽轮机装置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单元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的微弱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单元。这种引起某单元变化的因素叫做“扰动”。也就是说,某单元局部参量的微小变化(即扰动),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反弹”,但是它不会引起系统所有参数的“反弹”。就汽轮机装置系统而言,系统产生的任何变化,都可归结为扰动后本级或邻近级抽汽量的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装置系统及各单元的火用损变化。因此,在对电厂热力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时,仅计算出某一工况下各单元火用损失分布还是不够的,还应计算出当某局部参量变化时整个热力系统火用效率变化情况。 1、火用分析方法 与热力系统的能量分析法一样,可以把热力系统中的回热加热器分为疏水放流式和汇集式两类(参见图1和图2),并把热力系统的参数整理为3类:其一是蒸汽在加热器中的放热火用,用q’表示;其二是疏水在加热器中的放热火用,用y 表示;其三是给水在加热器中的火用升,以r’表示。其计算方法与能量分析法类似。

对疏水式加热器: 对疏水汇集式加热器: 式中,e f、e dj、e sj分别为j级抽汽比火用、加热器疏水比火用和加热器出口水比火用。1.1 抽汽有效火用降的引入 对于抽汽回热系统,某级回热抽汽减少或某小流量进入某加热器“排挤”抽汽量,诸如此类原因使某级加热器抽汽产生变化(一般是抽汽量减少),如果认为此变化很小而不致引起加热器及热力系统参数变化,那么便可基于等效焓降理论引入放热火用效率来求取某段抽汽量变化时对整个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 为便于分析,定义抽汽的有效火用降,在抽汽减少的情况下表示1kg排挤抽汽做功的增加值;在抽汽量增加时,则表示做功的减少值;用符号Ej来表示。当从靠近凝汽器侧开始,研究各级抽汽有效火用降时,Ej的计算是从排挤l kg抽汽的火用降(e j-e c)ηej中减去某些固定

实验室常见仪器使用标准及操作规程SICOLAB

超净工作台 标准: A.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拆下清洗予以更换; B.定期(一般为一周)对超净工作台环境进行灭菌,同时,经常用纱布沾上酒精或丙酮有机溶剂将紫外杀菌灯外表面揩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C.当加大风机电压不能使操作风速达到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D.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向即为层气流流向; E.更换高效空气过滤气后,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四周边框密封是否良好,调节风机电压,使操作平均风速保持在0.32~0.48m/s范围内,再有用Y09-4型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查洁净度。操作规程: A.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1小时开机,同时开启紫外灭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三十分钟后关闭杀菌灯; B.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须对工作台和周围环境先用超净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台,再采用药物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C.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以保持操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D.操作区内应尽量避免作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E.操作区内的使用温度不得大于60℃。 冰箱 使用标准: A.在冰箱接入电源之前,请仔细核对冰箱的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是否相等; B.冰箱必须有干燥的接地,如果电气线路没有接地,那么必须请电工将冰箱单独接地; C.不可将汽油、酒精、胶粘剂等易燃、易爆品放入冰箱内,以免引起爆炸; D.冰箱不能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如发现可燃气体泄漏,千万不可拔去电源插头,关闭温控器或灯开关,否则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E.切勿用水喷洒冰箱顶部,以免使电气零件受损,发生危险; F.清洁保养及搬动冰箱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小心操作,不让电气元件受损; G.冰箱应放置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如放置不平,可调节箱底平脚; H.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并避免阳光直射; I.冰箱在一般使用时,会结霜,当结霜特别严重时,可关机或关掉电源进行人工化霜,必要时可打开柜门加速霜层融化; J.当冰箱搁置不用时或长时间使用箱内出现异味时,必须进行清理; K.不可用酸、化学稀释剂,汽油、苯之类物品清洗冰箱任何部件; L.箱内不要放熟的食品,热的仪器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箱内; 操作规程: A.首次通电或长时间不用重新通电时,由于箱内外温度接近,为迅速进入冷藏状态,可把温度调至最冷处,待冰箱连续运行2~3小时,箱温降低后,再将温度调至适当位置; B.在使用中,不要经常调动温度控制器; 电子天平 操作规程:

气分装置

气分装置 该装置主要生产纯度较高的丙烯、丙烷、异丁烯馏分和丁烯-2及碳-五等产品。 产品用途:生产的精丙烯作聚丙烯原料,异丁烯用作低分子聚异丁烯原料或烷基化的原料。丁烯-2馏份作顺酐原料外,其余部分留下自用。碳-五作车用汽油的调和组份。丙烷馏份做丙烷脱沥青的溶剂外,其余作民用燃料。 本装置的生产原理是利用物理分离的原理对液态烃中各组份在同一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挥发度而加以分离,生产较高纯度的丙烯、丙烷、异丁烯、丁烯-2、碳-五产品。 因为装置未设冷冻系统、故蒸馏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操作。流程采用先脱碳三、然后分离碳四、最后脱除碳五。碳三馏份先脱乙烷、然后进行丙烷、丙烯分离。但装置设计了液态烃碱洗精制及分馏两个部份。分馏共六具分馏塔。 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液态烃经气体精制装置脱硫后送入本装置。 进入本装置的液态烃静静态混合器(M-1)与来自循环碱泵(P-9、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1)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1进行沉降分离,然后再经静态混合器(M-2)与来自循环碱泵(P-10/2、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2)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2进行沉降分离。V-1、V-2沉降分离后的碱液循环使用到碱液浓度降低到--定程度后,压入废碱罐(D-9002/3)或排入全厂含硫污水管网统--处理,液态烃则由脱丙烷塔进料泵(P-1/1、2)送至进料换热器(E-1/1)与脱丙烷油换热,然后再经进料预热器(E-1/2)用热水加热后进入T-1第24层塔盘。 脱丙烷塔顶混合碳三组分经脱丙烷塔塔顶冷凝器(E-2/1、2)冷凝后进入脱丙烷塔回流罐(V-4),然后--部分经脱丙烷塔回流泵(P-2/1、2)送回T-1顶作回流,--部分经脱乙烷塔进料泵(P-3/1、2)加压经脱乙烷塔进料预热器(E-10)加热后进入脱乙烷塔T-4第28层塔盘。 脱丙烷塔塔底碳四、碳五馏份经E-1/1与T-1进料液态烃换热后进入碳四塔(T-2),脱丙烷塔塔底重沸器(E-3)用蒸汽供热。 碳四塔进料位置--般在第54层塔盘,塔顶异丁烯馏份经塔顶冷凝器(E-4/1、2)冷凝后进入碳四塔回流罐(V-5),然后经碳四塔回流泵(P-4/1、2)部分送入T-2顶作回流,部分经异丁烯冷却器(E-6)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丁烯-2及碳五馏分自压进入碳五塔(T-3)第18层塔盘。碳四塔塔底重沸器(E-5/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丙烯腈重大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CZ-GC-05216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丙烯腈重大危险源安全操作规 程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of acrylonitrile

丙烯腈重大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一、丙烯腈卸料安全操作: 1.来丙烯腈罐车后,车间横班长与质检部门协同监督过磅。 2.罐车进入卸料点静止15分钟,经取样分析各项质量指标合格 后,方可卸料。 3.下降卸料应在室外温度30℃以下卸料。 4.防静电连接线要与罐车保持绝对接通。 5.卸料前检查现场及周围安全环境情况,确认周围无动火、动电 等作业再起泵卸料。 6.卸料期间严格看守,料液打完及时停泵,严禁AN泵空转。 7.记录丙烯腈储罐液位,做好AN卸料管口的还原和安全防护工 作。 8.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防静电等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二、丙烯腈出料安全操作:

1、罐区保管员接到水合反应岗位人员通知送料。 2、保管员应检查确认储罐液位,开启储罐出料阀门。 3、打开输送泵冷却器。 4、启动输送泵,缓慢开启出口阀门,观察流量计数值调节流量至17m3/h。 5、反应岗位人员应观察进反应釜的原料达到丙烯酰胺的浓度,应提前5分钟通知罐区保管员停止原料输送。 6、保管员接到反应岗位通知后应立即停止输送泵,关闭储罐阀门,输送泵出口阀门,冷却器阀门。 7、作业完毕后,应记录相关出库原料数据。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干熄焦开工方案

150t/h干熄焦工程 开工方案 (炼焦工艺专业) 审核:严卫华 编制:朱启才 武汉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目录

1.干熄焦装置检漏试验 (3) 2.装冷焦、排冷焦试验 (10) 3.干熄焦装置烘炉与开工 (15)

1.干熄焦装置检漏试验 1.1 简介 干熄焦装置的检漏试验是对干熄焦气体循环系统中的设备、阀门、补偿器、管道、焊缝、法兰连接面的严密性进行检验。检漏试验一般在干熄焦装置开工前,各单体设备调式完毕,空负荷试车结束后进行。 1.2 气体循环系统主要设备 气体循环系统除连接管道、阀门、补偿器外,还包括供气装置、干熄炉、一次除尘器、锅炉、二次除尘器、循环风机、热管换热器、排出装置等设备。 1.3 试验目的 干熄焦是一种利用惰性气体在密闭的系统内与炽热的焦炭直接换热的新型熄焦工艺。气体循环系统中的设备、阀门、补偿器、管道、人孔、法兰连接面和壳体焊缝等不得有泄漏。干熄焦装置各单体设备调式完毕,空负荷试车结束后需对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整体检漏试验,以保证干熄焦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检漏试验是干熄焦装置的一种严密性试验,其目的是在冷态下检查设备管道制造质量和系统的严密性,消除查出的缺陷,检漏试验是保证干熄焦装置日后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检漏试验是对整个气体循环系统进行的,重点是检查人孔、法兰连接面和壳体焊缝的严密性,而那些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必须进行连续抽吸,排出或允许少量泄漏的部位不在检查处理之列。 1.4 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1.4.1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采用检漏试验即漏风检查法。由于整个气体循环系统内部空间巨大,有些部位是开放的,在结构上就很难成为密闭系统,如干熄炉口水封槽、一次除尘器放散装置、预存室放散装置、装置的排料(灰)口、耐火砖砌体之间空隙(填塞

罐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7979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罐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 程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罐区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本工段范围内危险品各类及特性 罐区包括中间罐区(精甲醇罐、粗甲醇罐、轻柴油罐、异丁基油罐)、成品罐区、液化气站,其中甲醇罐区共有3个成品罐(容积26500 m3),中间产品罐7个(2个5000m3,2个1000m3,1个800m3,2个300m3),正常生产过程中都贮存有大量的危化品。 1、甲醇CH3OH 存在部位:中间罐区、成品罐区所属的管线及罐内。 物化性质:在标准状态下,甲醇的沸点

64.7℃、熔点-94.78℃、燃点464℃、临界温度240℃、临界压力78.7atm、在20℃时甲醇的比重为0.791t/m3。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 毒性:属低毒性,主查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浓度过高时直接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对皮肤、眼睛、气管、肺、中枢神经均有很大的影响。 2、异丁基油 存在部位:中间罐区异丁基油罐 物化性质:异丁基油为甲醇精馏产生的副产品,成份很复杂,主要为丙酮、乙醇、二甲醚等高级醇和高级烷烃,属易燃易爆品。 3、液化石油气 存在部位:罐区1339工段液化气站。 存在数量:本工段设有两个卧式储存量分别为

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从?的定义出发,给出了?的定义以及分析的意义。?传递研究?的传递和转换规律,系经典热力学在从热静力学向热动力学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新领域。阐述了静态的?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了?传递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指出?传递的学科属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热力学;?;?分析;?传递 1 引言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只是从数量上说明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总量守恒关系,它可以发现装置或循环中哪些设备、部位能量损失大,但未顾及到能量质量的变化,不能发现耗能的真正原因。而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从能的本性的高度,规定过程发生的方向性与限制,特别是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条件和限制,指出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部分地乃至全部地失去其使用价值的客观规律。为提高火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减少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火电机组的热力系统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从热力学观点,所从事的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能量分析与?分析两类方法。传统的研究主要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分析,它们从能的“量”方面评价热力设备和系统,而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分析法则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从能的“量”与“质”2个方面进行评价。后者既能辨别?损的性质,即内部不可逆性与外部排放性,也能揭示?损的分布规律,从而能很好地指明系统性能改进方向。 2 ?的概念及其定义 表征物质所含热量多少的状态参数之一的焓,只表达了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量的多少,但并未表明热量质量的优劣。能源是有级别的,相同的热能量,其有效作功的能力并不相同。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稍高于环境温度的锅炉排出的烟气,尽管其量很大,但其热量很难加以利用。

实验室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检测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规程,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 范围 所有实验室操作人员。 3 职责 操作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QC主管监督执行。 4 内容 4.1 实验室会从事一些危险性实验,因而要求实验室操作人员小心谨慎,并采取种种方法预防各种各样的,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伤害。这些伤害是由于实验室某些工作人员不熟悉使用各种化学品或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造成的,因此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通晓安全规程,保证实验室人员及设施安全完好,不经检验负责人或上级领导同意,非实验室员工和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实验室。 4.2 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技术基础要求 4.2.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4.2.2实验前应熟悉原理和注意事项,仔细检查仪器的安装是否良好。 4.2.3进入实验室,应按实验室等级要求穿戴工作服、手套、工鞋等,实验操作完毕,应洗手/消毒,脱去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鞋方能进入其他工作区域,工作服、手套、工鞋应定期洗涤、消毒,以防污染,一次性物品应丢入指定的地点并安全处置。 4.2.4在进行一切有可能损伤眼睛的操作时必须戴上保护眼镜。 4.2.5使用危险试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时,室内至少有两人,以减少人身事故和火灾的发生。 4.2.6在装配和使用玻璃仪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被玻璃割伤(扎伤)。 4.2.7用试管加热液体时,不要把试管口朝自己或临近工作人员。回流冷凝器的上端或蒸馏器的接收器开口必须与空气相连。 4.2.8当眼睛内进入溶液飞沫或其它异物时,首先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到医院就医。 4.2.9在使用移液管吸取液体时,必须使用洗耳球,禁止用口吸取。 4.2.10实验中要集中精力按操作步骤进行,不要与人闲谈。禁止离开工作岗位,不得违章操作。 4.2.11试剂瓶盖子应倒置放在试验台上,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不可放错瓶塞。 4.2.12易挥发、有毒、有害气体和传染性物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完成后瓶口应用蜡(或其它方法)封口。

气分装置多年出现的大小实际操作问题

气分装置E203C管束泄漏处理方法 一事故现象:2010年10月,操作过程中发现系统压力居高不下,车间组织员工在对各冷却器进行反冲洗过程中发现E203C循环水回水放空处喷出大量液化气 二事故原因:该设备上次检修时未更换管束,加之循环水水质较差,腐蚀管束,造成泄漏 三事故处理: 1>操作人员发现泄漏立即向班长及室内操作员报告情况 2>班长现场察看后立即报告车间领导,并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3>在车间领导指挥下,将E203C改好流程并切出 4>联系调度说明情况后,向气柜泄压 5>泄压过程中发现速度较慢,查找原因后领导判定切出阀内漏。隧对各切出阀用蒸汽加热后紧固,很快压力泄尽,然后吹扫干净残存物料。 6>提报新管束进行维修、更换 7>更换完毕打压合格后检查流程,投用生产 四注意事项 1>找好泄压点,如果泄压效果不好时,及时查找原因 2>泄压时注意风向,保障人身安全 3>开启泄压阀时要缓慢,防止开度过大 4 >循环水与物料出去口阀均须打盲板,与系统彻底分离 T203A/B淹塔 现象:1>开始时塔顶温度下降 2>T203B液位波动,液位上涨,严重时T203B液位满,T203A回流调节阀开大,回流量逐渐增大。 3>V204回流罐不涨,液位逐渐下降 4>做样分析,塔顶塔底产品不合格 产生原因: 1>塔底温度高,塔内上升气相量过大,塔内气相超负荷和气体阻拦液体下流。 2>进料量或回流过大,塔超负荷。下降液体量过大,使降液管超负荷。 3>丙烷外送量过小,塔底过高 4>降液管堵 处理方法 1>降低塔底加热量,降低塔底底温 2>减少进料量与回流量,降低塔内负荷 3>降低塔底底温的同时,加大丙烷外送量,改进不合格罐 4>丙烯改回炼,关丙烯外送手阀,通知罐区停丙烯外送 5>严重时停工检修处理 水洗罐V102J排污阀放空排出液化气 2006年7月,由于水洗罐界控阀定位器不好用,打自动时调节阀全开,盯盘主操的责任心不强,,时间长了V102J 液位压空,大量液化气喷出,迅速关闭调节阀处阀门,同时把水洗量开大,等界位涨到正常时,缓慢投用调节阀(等仪表把调节阀修好后)后,恢复正常操作。 气分装置E209C管束泄漏应急处理 一事故现象:在对E209C进行反冲洗的过程中打开循环水回水的放空阀时发现有液化气喷出 二事故原因:设备念旧腐蚀,原料内含硫过高,循环水杂质多 三事故处理: 1>巡检人员立即向主控室报告:E209C管束发生泄漏 2>班长及时通知车间管理人员,说明情况 3>把E209C切出,联系调度通知罐区向罐区泄压,随时观察放空。 4>泄压完成后蒸汽吹扫管程壳程

丙烯储罐

中矿国际淮南机械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产品名称::丙烯储罐 产品编号:101803-1-4 产品图号:ZKHJ(C)1006-1 设备代码:21301030020100087/88/89/90 容器类别:Ⅲ类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中矿国际淮南机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

氯气分离器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1.风险评估报告适应范围和目的 1.1 风险评估报告适应范围; 本风险评估报告仅适应产品名称:丙烯储罐,产品编号:101803-1-4 ,产品图号:ZKHJ(C)1006-1,设备代码:21301030020100087/88/89/90,由“中矿国际淮南机械有限公司”负责制造的产品。 1.2风险评估的目的: 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20/4℃),冰点-185.3℃,沸点-47.4℃。易燃,爆炸极限为2%~1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异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丙烯气与空气混合,当浓度达到15%~18%时,会产生爆炸混合物质,所处环境爆炸, 所以本设备本身具有爆炸危险和爆炸能量,以及所含丙烯介质可能的外泄,所导致的次生危害,都会危害到容器附近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因此;如何控制本设备使用风险,尽可能将使用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是本设计和报告的目的。 2. 风险评估报告的依据 2.1 风险评估法规和标准: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包括:1、2、3号修改通知) 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2.2设计依据法规和标准: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JB/T4731-2005《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2.3 “50m3丙烯储罐”的设计参数; 2.3.1 压力:设计压力:2.16MPa, 最高工作压力:1.95MPa, 安全阀起跳压力:2.05MPa。2.3.2 温度:设计温度:50℃,工作温度:<50℃ 2.3.3 设备工作介质: a. 介质名称:丙烯 b. 介质性质:○1易爆 ○2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propylene 英文名称2:prop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31 CAS No:115-07-1 分子式:C3H6 分子量:42.081 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2C3H6+9O2=6CO2+6H2O 主要成分:纯品CAS No:115-07-1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191.2 沸点(℃):-47.72

化工装置首次开车方案装置首次开工方案

首次开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艺[wiki]设备[/wiki]检查 2 第二章公用工程系统投用 5 第三章设备、管线的水冲洗15 第四章设备、管线的吹扫20 第五章控制阀及联锁校验26 第六章装置水联运35 第七章新氢压缩机氮气负荷试车方案38 第八章循环氢压缩机K-102试运方案50 第九章高压泵试车方案78 第十章低压机泵及风机试运方案90 第十一章烘炉方案95 第十二章锅炉系统煮炉101 第十三章低压系统气密104 第十四章装置油联运109 第十五章高压氮气气密、反应系统热态考核112 第十六章[wiki]催化剂[/wiki]装填120 第十七章催化剂干燥、氢气高压气密131 第十八章氢气状态进行急冷氢及紧急泄压试验136 第十九章催化剂预硫化140 第二十章切换原料和调整操作147 第二十一章装置事故处理149 第二十二章装置停工方案164 第一章工艺设备检查 一、工艺管线检查 1、按照工艺仪表流程图和施工图对装置内管线进行仔细检查,检查施工满足GBJ235-8 2、GBJ236-82的规范,管线走向、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管线的法兰对正情况,垫片安放要位置正确,没有偏位、张口、松弛现象,垫片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法兰的螺栓、螺母的材质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安装正确,螺母对称把紧,螺丝满扣。 3、检查管线、管径的大小、级别和材质等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管线之间,管线与设备之间要正确,连接处焊缝没有砂眼、脱焊、欠焊等缺陷存在。 4、检查所有管线的支、吊架装好,固定支架牢固,活动支架要留有空隙。 5、检查管线上的孔板、限流孔板、温度计、压力表、热电偶按设计要求方向装好。 6、检查管线保温、防腐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 7、检查所属[wiki]阀门[/wiki](单向阀、疏水器、过滤器等)的安装方向正确。 二、阀门检查 1、检查阀门规格、型号、材质、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阀门的法兰、垫片、螺丝齐全把紧,盘根压紧,材质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阀门开关灵活。 4、检查安全阀按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安装位置正确,定好压后并做好记录,有铅封标记。 三、反应器、塔、容器、加热炉的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