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分装置

气分装置
气分装置

气分装置

该装置主要生产纯度较高的丙烯、丙烷、异丁烯馏分和丁烯-2及碳-五等产品。

产品用途:生产的精丙烯作聚丙烯原料,异丁烯用作低分子聚异丁烯原料或烷基化的原料。丁烯-2馏份作顺酐原料外,其余部分留下自用。碳-五作车用汽油的调和组份。丙烷馏份做丙烷脱沥青的溶剂外,其余作民用燃料。

本装置的生产原理是利用物理分离的原理对液态烃中各组份在同一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挥发度而加以分离,生产较高纯度的丙烯、丙烷、异丁烯、丁烯-2、碳-五产品。

因为装置未设冷冻系统、故蒸馏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操作。流程采用先脱碳三、然后分离碳四、最后脱除碳五。碳三馏份先脱乙烷、然后进行丙烷、丙烯分离。但装置设计了液态烃碱洗精制及分馏两个部份。分馏共六具分馏塔。

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液态烃经气体精制装置脱硫后送入本装置。

进入本装置的液态烃静静态混合器(M-1)与来自循环碱泵(P-9、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1)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1进行沉降分离,然后再经静态混合器(M-2)与来自循环碱泵(P-10/2、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2)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2进行沉降分离。V-1、V-2沉降分离后的碱液循环使用到碱液浓度降低到--定程度后,压入废碱罐(D-9002/3)或排入全厂含硫污水管网统--处理,液态烃则由脱丙烷塔进料泵(P-1/1、2)送至进料换热器(E-1/1)与脱丙烷油换热,然后再经进料预热器(E-1/2)用热水加热后进入T-1第24层塔盘。

脱丙烷塔顶混合碳三组分经脱丙烷塔塔顶冷凝器(E-2/1、2)冷凝后进入脱丙烷塔回流罐(V-4),然后--部分经脱丙烷塔回流泵(P-2/1、2)送回T-1顶作回流,--部分经脱乙烷塔进料泵(P-3/1、2)加压经脱乙烷塔进料预热器(E-10)加热后进入脱乙烷塔T-4第28层塔盘。

脱丙烷塔塔底碳四、碳五馏份经E-1/1与T-1进料液态烃换热后进入碳四塔(T-2),脱丙烷塔塔底重沸器(E-3)用蒸汽供热。

碳四塔进料位置--般在第54层塔盘,塔顶异丁烯馏份经塔顶冷凝器(E-4/1、2)冷凝后进入碳四塔回流罐(V-5),然后经碳四塔回流泵(P-4/1、2)部分送入T-2顶作回流,部分经异丁烯冷却器(E-6)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丁烯-2及碳五馏分自压进入碳五塔(T-3)第18层塔盘。碳四塔塔底重沸器(E-5/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丁烯-2及碳五进入碳五塔(T-3)后,塔顶丁烯-2组分经碳五塔冷凝器(E-7)冷凝后进入碳五塔回流罐(V-6),然后经碳五塔回流泵(P-5/1、2)部分送入T-3顶作回流,部分经丁烯-2冷却器(E-9)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碳五馏分靠自压或P-14/1、2加压后进入碳五冷却器(E-13)冷却后送出装置。碳五塔塔底重沸器(E-8)用蒸汽供热。

进入T-3的混合碳三、碳二组分,经分离后塔顶气体经脱乙烷塔冷凝器(E-11)冷凝后进入脱乙烷塔回流罐(V-7),罐顶不凝气返回第三套催化裂化装置或排入管网,冷凝液经脱乙烷塔回流泵(P-6/1、2)送回T-4顶作回流,塔底丙烷、丙烯混合物自压进入丙烯塔-1(T-5)第62层塔盘。脱乙烷塔塔底重沸器(E-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丙烯塔由丙烯塔-1(T-5)与丙烯塔-2(T-6)组成,丙烯由T-6顶经丙烯塔冷凝器(E-15/1-4、E-4/3)冷凝后进入丙烯塔回流罐(V-8),然后经丙烯塔回流泵(P-8/1、2)部分送入T-6顶作回流,部分经丙烯冷却器(E-16)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丙烷由T-5底靠自压经丙烷冷却器(E-17)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

T-6底釜液由丙烯塔-2釜液泵(P-7/1、2)送至T-5顶部。丙烯塔重沸器(E-14/1、2)用热水或蒸汽作为热源。

主要工艺条件:

化工企业开工方案

. XXXXXX有限公司 TH系列多功能防锈涂料开工方案

编制生产部 审批安全领导小组签发总经理 二零一九年四月 . . 目录 一、开工组织指挥系统 二、总体开工要求 三、开工注意事项

四、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五、公用工程系统投用安排和要求 六、安全、消防要求 七、开工所需物料及产品储存方案 八、安全费用提取 九、开工流程 十、事故预案 一、开工组织指挥系统 为确保今年顺利开工,特成立开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指挥本次开工工作。 组长: . .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能: 1. 负责本次装置总体开工的指挥、协调。 2.负责装置开工方案的制定、具体组织实施和开工进度的协调控制,以及开工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处置。 3.做好开工期间的设备维修工作,配合生产开工进度,及时解决开工过程中装置设备、仪表、电力等异常情况的处置。 4. 负责开工前安全措施的制定,开工过程中安全检查落实工作。 二、总体开工要求 1.严格按照开工方案要求开工,严格执行各项票证制度,严格执行生产调度指令。 2.开工期间严格执行安全相关制度规定,确保万无一失。 3.装置开工后达到设计负荷,各产品生产率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低耗、优质、高效的目的。 4.开工期间,各车间严禁出现物料互串,尤其公用系统与生产系统的互串。 三、开工注意事项

1. 开工前组织人员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了安全检查,对现场设备设 施 电气仪表的阀门开关状态进行了确认,具备开工条件。 . . 2.各装置开工前制定详细的开工方案,储运车间做好装置的引、退料方案,要根据方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车间所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开工方案,工艺和设备的整改。 4.装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及相关工艺规定,做到令行禁止,禁止违章操作行为。 5.装置开工时做好安全工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6.开工期间调度室要做好装置开工的协调工作,各相关单位做好配合。 7.装置各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并已组织学习传达。 8.开工过程中,凡与安全生产有矛盾的,均服从“安全第一”原则。 四、开工应具备的条件 1.装置设备检修、改造全面竣工,并验收合格,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水、电供应正常,运行指标满足开工要求。 3.原料、成品储罐均已安排就绪。 4.装置设备开工时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均 已制定并组织学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94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94 版) 1 总则 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汇总了多年来设计 与运行部门在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方面的基本经验,也是事故教训的总结。 1.2 新建、扩建和技改等工程,均应执行本“要点”;现有发电厂、变电所设施,凡严重威胁安全 运行的必须立即更改,其他可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予以更新或改造。制造和科研部门也必须遵守本“要点”的规定。 1.3 本“要点”只是要点,不是应有的全部内容。有的问题在其他部颁规程如《现场试验工作保安规程》中已有明确规定,但为了强调,某些部分也在本“要点”中重复列出。 1.4 过去颁发的反措及相关文件凡与本“要点”有抵触的,应按本“要点”执行。 1.5 本“要点”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 2 直流熔断器与相关回路配置基本要求:消除寄生回路:增强保护功能的冗余度。 2.1 直流熔断器的配置原则如下: 2.1.1 信号回路由专用熔断器供电,不得与其他回路混用。 2.1.2 由一组保护装置控制多组断路器(例如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动保护、 线路横联差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等)和各种双断路器的变电所接线方式112 断路器、双断路 器、角接线等的配置原则: 2.1.2.1 每一断路器的操作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2.1.2.2 保护装置的直流回路由另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 2.1.3 有两组跳闸线圈的断路器,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2.1.4 有两套纵联差动保护的线路,每一套纵联差动保护的直流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后备保护的直流回路,可由另一组专用直流熔断器供电,也可适当地分配到前两组直流供电回路中。 2.1.5 采用“近后备”原则,只有一套纵联差动保护和一套后备保护的线路,纵联差动保护与后备保护的直流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2.2 接到同一熔断器的几组继电保护直流回路的接线原则: 2.2.1 每一套独立的保护装置,均应有专用于直接到直流熔断器正负极电源的专用端子对,这一套保护的全部直流回路包括跳闸出口继电器的线圈回路,都必须且只能从这一对专用端子取得直流的正、负电源。. 2.2.2 不允许一套独立保护的任一回路(包括跳闸继电器)接到由另一套独立保护的专用端子对引 入的直流正、负电源。 2.2.3 如果一套独立保护的继电器及回路分装在不同的保护屏上,同样也必须只能由同一专用端子对取得直流正、负电源。 2.3 由不同熔断器供电或不同专用端子对供电的两套保护装置的直流逻辑回路间不允许有任何电的联系,如有需要,必须经空触点输出。 2.4 找直流接地点,应断开直流熔断器或断开由专用端子对到直流熔断器的连接,并在操作前,先停用由该直流熔断器或由该专用端子对控制的所有保护装置,在直流回路恢复良好后再恢复保护装置的运行。 2.5所有的独立保护装置都必须设有直流电源断电的自动报警回路。 2.6上、下级熔断器之间必须有选择性。 3.保护装置用直流中间继电器、跳(合)闸岀口继电器及相关回路 3.1直流电压为220V的直流继电器线圈的线径不宜小于0.09mm ,如用线圈线径小于0.09mm的

化工生产装置开工方案

化工生产装置开工 方案

泳鑫化工四氢呋喃生产装置开工方案 公司****生产装置定于 2月20日开工恢复生产,为了确保装置开工安全顺利,制定四氢呋喃生产装置开工方案。 一、成立装置开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职责:1.开车方案制定;2.系统开车组织指挥;3.开车物资供应及后勤保障。 4.生产协调及生产准备 二、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求 1.生产部经理全面负责装置开车工作,及时指挥现场操作人员落实 开车方案,确保按时顺利开车。 2.班长对本班人员、工艺、设备、安全、三纪、卫生、保卫等各项 工作全面负责,开关关键阀门、开停关键设备,进行特殊操作必须到现场确认指挥。确保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3.现场操作人员负责生产现场各静止、运转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

三、装置开车时间: 2月20日7:00 四、开车条件 装置经检修后开工,首先应由生产部、安全科、设计人员及生产班组、机修、电气、仪表等有关单位及人员共同进行检查验收,各单位经检查认为无问题后在装置开工验收单上签字,并经副总经理签字,生产部方可向开工班组下达开工命令。如果有一个单位不签 字,不准下达开工命令,直到存在的问题处理完毕,进行复验并签字后再下达开工命令。 1、按检修计划项目必须全部完工,不留尾巴,质量合格。 2、检修现场全部打扫干净,没有油污、废料、垃圾。 3、检修电焊机、氧气瓶、电气设备等必须全部拆除拆除拉走。 4、所有工艺设备(塔、炉、冷换设备、机泵、容器等)管线,仪表 保温完好,零部件齐全,处于正常状态。 5、所有动设备单机试运转正常 6、安全设施齐备,压力表、液面计、报警器、通风设施、消防设备 及照明齐备完好。 7、水、电、热都畅通正常。 8、该拆除的肓板全部拆除,该加的肓板加好,所有阀门都应关闭, 待开工过程中再根据需要开启,以防进料发生跑串事故。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张海洁 华电分布式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70 【摘要】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而言,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对我国能源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系统;热力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O414.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文章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定义、主要形式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以DES为例,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述 1.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定义 顾名思义,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相对于能源集中生产(主要代表形式是大电厂加大电网)而言的。电在已知的二次能源中最为有用,且占有绝对优势。如果没有电,就没有了绝大多数的先进生产力。一切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都要在电力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保证充足、安全、有效的电力供应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目前,我国只有大电厂加大电网才能够比较好地完成此任务。估计这种状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分布式能源与上述比较集中的大电厂加大电网正好相反,它是把二次能源供能点分散到很多企业、社区、大厦、医院、学校、写字楼,甚至到个别家庭住宅中去。由于分散,所以每个系统的出力都不会太大,需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而定,一般在成百上千kW以下。如上所述,电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所以目前通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都至少有电力输出;而只出热、出冷的简单小型供能系统,如仅供热的小锅炉装置、仅供冷的独立空调设备,是极少有人称之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是除了供电之外,还同时供热及/或供冷,是多联产系统。当然,也许还可能是多功能系统(意指除多联产输出外,输入的能源也是多种的,例如可以同时有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输入)。 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独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是以资源、

常减压蒸馏装置开工方案

常减压蒸馏装置开工方案 装置开工程序包括:物质、技术准备、蒸汽贯通试压,开工水联运、烘炉和引油开工等几部份,蒸汽贯通试压已完成,装置本次检修为小修,水联运、烘炉可以省略,本次开工以开工前的准备,设备检查,改流程,蒸汽暖线,装置引油等几项内容为主。 一、开工前的准备 1、所有操作工熟悉工作流程,经过工艺、设备、仪表以及安全操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2、所有操作工已经过DCS控制系统的培训,能够熟练操作DCS。 3、编制开工方案和工艺卡片,认真向操作工贯彻,确保开车按规定程序进行。 4、准备好开工过程所需物资。 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内容包括塔尖、加热炉、冷换设备、机泵、容器、仪表、控制系统、工艺管线的检查,内容如下: (一)塔尖 1、检查人孔螺栓是否把好,法兰、阀门是否把好,垫片是否符合安装要求。 2、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热电偶、液面计、浮球等仪表是否齐全好用。 3、检查各层框架和平台的检修杂物是否清除干净。 (二)机泵:

1、检查机泵附件、压力表、对轮防护罩是否齐全好用。 2、检查地脚螺栓,进出口阀门、法兰、螺栓是否把紧。 3、盘车是否灵活、电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电机接地是否良好。 4、机泵冷却水是否畅通无阻。 5、检查润滑油是否按规定加好(油标1/2处)。 6、机泵卫生是否清洁良好。 (三)冷换设备 1、出入口管线上的连接阀门、法兰是否把紧。 2、温度计、压力表、丝堵、低点放空,地脚螺栓是否齐全把紧。 3、冷却水箱是否加满水。 (四)容器(汽油回流罐、水封罐、真空缓冲罐、真空罐、真空放空罐) 1、检查人孔螺栓是否把紧,连接阀门、法兰是否把紧。 2、压力表、液面计、安全阀是否齐全好用。 (五)加热炉 1、检查火嘴、压力表、消防蒸汽、烟道挡板,一、二次风门、看火门、防爆门、热电偶是否齐全好用。 2、检查炉管、吊架、炉墙、火盆是否牢固、完好,炉膛、烟道是否有杂物。 3、用蒸汽贯通火嘴,是否畅通无阻,有无渗漏。 (六)工艺管线 1、工艺管线支架、保温、伴热等是否齐全。

汽轮机火用分析方法的热力系统计算

汽轮机火用分析方法的热力系统计算 前言 在把整个汽轮机装置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单元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的微弱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单元。这种引起某单元变化的因素叫做“扰动”。也就是说,某单元局部参量的微小变化(即扰动),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反弹”,但是它不会引起系统所有参数的“反弹”。就汽轮机装置系统而言,系统产生的任何变化,都可归结为扰动后本级或邻近级抽汽量的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装置系统及各单元的火用损变化。因此,在对电厂热力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时,仅计算出某一工况下各单元火用损失分布还是不够的,还应计算出当某局部参量变化时整个热力系统火用效率变化情况。 1、火用分析方法 与热力系统的能量分析法一样,可以把热力系统中的回热加热器分为疏水放流式和汇集式两类(参见图1和图2),并把热力系统的参数整理为3类:其一是蒸汽在加热器中的放热火用,用q’表示;其二是疏水在加热器中的放热火用,用y 表示;其三是给水在加热器中的火用升,以r’表示。其计算方法与能量分析法类似。

对疏水式加热器: 对疏水汇集式加热器: 式中,e f、e dj、e sj分别为j级抽汽比火用、加热器疏水比火用和加热器出口水比火用。1.1 抽汽有效火用降的引入 对于抽汽回热系统,某级回热抽汽减少或某小流量进入某加热器“排挤”抽汽量,诸如此类原因使某级加热器抽汽产生变化(一般是抽汽量减少),如果认为此变化很小而不致引起加热器及热力系统参数变化,那么便可基于等效焓降理论引入放热火用效率来求取某段抽汽量变化时对整个系统火用效率的影响。 为便于分析,定义抽汽的有效火用降,在抽汽减少的情况下表示1kg排挤抽汽做功的增加值;在抽汽量增加时,则表示做功的减少值;用符号Ej来表示。当从靠近凝汽器侧开始,研究各级抽汽有效火用降时,Ej的计算是从排挤l kg抽汽的火用降(e j-e c)ηej中减去某些固定

微机保护装置事故、告警及异常情况.

一.事故和告警类信号及其相对应的音响信号的介绍 1. 1分类。 所有的微机保护动作信号都属于事故类信号,主要有: 主变差动保护动作、主变重瓦斯动作、主变过电流保护动作; 电机差动保护动作、电机过电流保护动作、电机负序电流保护动作、电机低电压保护动作、电机过负荷保护动作; 所用变电流速断保护动作、所用变过电流保护动作; 线路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线路过电流保护动作; 电容器过电流保护动作、电容器低电压保护动作、电容器过电压保护动作、电容器不平衡电压保护动作 6kV母联充电保护动作。 属于告警类的信号有: 所有装置的致命错误,比如说通讯中断、定值校验出错、保护压板区出错等等. 所有装置的控制回路断线; 所有装置的PT断线、CT断线; 所有装置跳闸失败; 主变轻瓦斯告警动作,主变过负荷动作; 1.2事故和告警音响信号介绍 微机保护装置对于事故类和告警类的信号采用不同的音响信号来区别。如果有事故类的信号发生,则辅助柜的警笛响,同时后台微机会用红色的文字显示事故总信号发生。

二.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发生的原因和现象 原因:保护装置的控制电源消失,或者操作机构出现异常状况,对于主变高压侧弹簧操作机构还包括储能机构未能正常储能。 现象:控制回路断线属于告警类信号,辅助柜辅助柜警铃响。出现该现象的保护装置面板“告警”灯亮,装置液晶显示屏显示“开关量输入异常”。微机告警显示器自动弹出,其中红色的文字显示告警总信号发生,蓝色的文字显示控制回路断线发生的时间和具体线路。处理:检查保护装置的控制电源、操作机构。对于主变高压侧要检查弹簧操作机构、储能机构。 三.电压回路断线(PT断线)告警信号发生的原因和现象 原因:电压互感器(PT)一次、二次熔丝熔断。 现象:电压回路断线(PT断线)属于告警类信号,辅助柜辅助柜警铃响。出现PT断线的那段母线投入电压回路断线告警保护的装置“告警”灯亮,装置液晶显示屏显示“电压回路断线”。微机告警显示器自动弹出,其中红色的文字显示告警总信号发生,蓝色的文字显示电压回路断线发生的时间。 处理:检查PT的一次、二次熔丝。 四.主变事故和告警类信号发生的原因和现象 4.1主变差动保护装置动作 原因:变压器内部出现异常情况,或变压器的进线或出线的套管上发生相间短路。

气分装置

气分装置 该装置主要生产纯度较高的丙烯、丙烷、异丁烯馏分和丁烯-2及碳-五等产品。 产品用途:生产的精丙烯作聚丙烯原料,异丁烯用作低分子聚异丁烯原料或烷基化的原料。丁烯-2馏份作顺酐原料外,其余部分留下自用。碳-五作车用汽油的调和组份。丙烷馏份做丙烷脱沥青的溶剂外,其余作民用燃料。 本装置的生产原理是利用物理分离的原理对液态烃中各组份在同一压力下具有不同的挥发度而加以分离,生产较高纯度的丙烯、丙烷、异丁烯、丁烯-2、碳-五产品。 因为装置未设冷冻系统、故蒸馏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操作。流程采用先脱碳三、然后分离碳四、最后脱除碳五。碳三馏份先脱乙烷、然后进行丙烷、丙烯分离。但装置设计了液态烃碱洗精制及分馏两个部份。分馏共六具分馏塔。 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液态烃经气体精制装置脱硫后送入本装置。 进入本装置的液态烃静静态混合器(M-1)与来自循环碱泵(P-9、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1)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1进行沉降分离,然后再经静态混合器(M-2)与来自循环碱泵(P-10/2、P-10/1)或液态烃沉降罐(V-2)底部的碱液混合后进入V-2进行沉降分离。V-1、V-2沉降分离后的碱液循环使用到碱液浓度降低到--定程度后,压入废碱罐(D-9002/3)或排入全厂含硫污水管网统--处理,液态烃则由脱丙烷塔进料泵(P-1/1、2)送至进料换热器(E-1/1)与脱丙烷油换热,然后再经进料预热器(E-1/2)用热水加热后进入T-1第24层塔盘。 脱丙烷塔顶混合碳三组分经脱丙烷塔塔顶冷凝器(E-2/1、2)冷凝后进入脱丙烷塔回流罐(V-4),然后--部分经脱丙烷塔回流泵(P-2/1、2)送回T-1顶作回流,--部分经脱乙烷塔进料泵(P-3/1、2)加压经脱乙烷塔进料预热器(E-10)加热后进入脱乙烷塔T-4第28层塔盘。 脱丙烷塔塔底碳四、碳五馏份经E-1/1与T-1进料液态烃换热后进入碳四塔(T-2),脱丙烷塔塔底重沸器(E-3)用蒸汽供热。 碳四塔进料位置--般在第54层塔盘,塔顶异丁烯馏份经塔顶冷凝器(E-4/1、2)冷凝后进入碳四塔回流罐(V-5),然后经碳四塔回流泵(P-4/1、2)部分送入T-2顶作回流,部分经异丁烯冷却器(E-6)冷却后作为产品送出装置,塔底丁烯-2及碳五馏分自压进入碳五塔(T-3)第18层塔盘。碳四塔塔底重沸器(E-5/1、2)用热水或蒸汽供热。

干熄焦开工方案

150t/h干熄焦工程 开工方案 (炼焦工艺专业) 审核:严卫华 编制:朱启才 武汉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目录

1.干熄焦装置检漏试验 (3) 2.装冷焦、排冷焦试验 (10) 3.干熄焦装置烘炉与开工 (15)

1.干熄焦装置检漏试验 1.1 简介 干熄焦装置的检漏试验是对干熄焦气体循环系统中的设备、阀门、补偿器、管道、焊缝、法兰连接面的严密性进行检验。检漏试验一般在干熄焦装置开工前,各单体设备调式完毕,空负荷试车结束后进行。 1.2 气体循环系统主要设备 气体循环系统除连接管道、阀门、补偿器外,还包括供气装置、干熄炉、一次除尘器、锅炉、二次除尘器、循环风机、热管换热器、排出装置等设备。 1.3 试验目的 干熄焦是一种利用惰性气体在密闭的系统内与炽热的焦炭直接换热的新型熄焦工艺。气体循环系统中的设备、阀门、补偿器、管道、人孔、法兰连接面和壳体焊缝等不得有泄漏。干熄焦装置各单体设备调式完毕,空负荷试车结束后需对气体循环系统进行整体检漏试验,以保证干熄焦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检漏试验是干熄焦装置的一种严密性试验,其目的是在冷态下检查设备管道制造质量和系统的严密性,消除查出的缺陷,检漏试验是保证干熄焦装置日后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检漏试验是对整个气体循环系统进行的,重点是检查人孔、法兰连接面和壳体焊缝的严密性,而那些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必须进行连续抽吸,排出或允许少量泄漏的部位不在检查处理之列。 1.4 试验方法及判定标准 1.4.1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采用检漏试验即漏风检查法。由于整个气体循环系统内部空间巨大,有些部位是开放的,在结构上就很难成为密闭系统,如干熄炉口水封槽、一次除尘器放散装置、预存室放散装置、装置的排料(灰)口、耐火砖砌体之间空隙(填塞

微机事故保护处理分析论文

微机事故保护处理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微机保护的开关量的定义及输入开关量分类,以及各种输入开关量在微机保护装置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自动检测开关量输入开关量分类事故处理 0、引言 自动检测微机保护装置的突出优点。它具有很多自检项目,输入开关量的自检就是其中一种。当保护装置检测到某些输入开关量发生变化时会将微机保护装置的某些功能闭锁,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同时,输入开关量的自检也给我们在处理微机保护装置的事故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开关量的定义及输入开关量分类 开关量就是触点状态(接通或断开)或是逻辑电平的高低等。开关量可分为输入开关量和输出开关量,而输入开关量又可分为: (1)内部开关量:反映安装在开关量内部触点状态的开关量,称为内部开关量。例如,各种工作方式的切换开关,保护装置在调试或运行中定期检验时使用的操作键盘触点,复位按钮及其它按钮等,其输入电路如图(a)。 (2)外部开关量:从微机保护装置的外部,通过接线端子排引入装置的触点。这类开关量主要有保护屏上的各种压板、连片、切换开关触点以及操作继电器的触点等。其输入电路如图(b),此类触点由于与外电路有联系,不能象如图(a)那样输入,而需要经光电耦合器进行隔离,以避免由于触点输入而随之引入的干扰。 2、输入开关量在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这些开关量输入各CPU之后,CPU将读取各开关量的状态,并存放在RAM区规定的地址中。在自检中不断地读入当时的输入开关量状态,并与原来开关量状态进行比较。如发现输入开关量发生变化,则发出呼唤信号,并打印出输入开关量变化前后各输入开关量的状态。我们在处理微机保护装置的事故时应该要充分利用这些开关量的变化来达到缩短事故的处理时间。 首先,在处理LFP-901A(或902A)保护装置的收发信机不能启动发信的故障时,应充分利用保护装置CPU1的有关开关量。我们曾经用这些开关量处理过这样的一个事故:220kV清远变电站220kV清红线A相保护(该保护装置是LFP-

火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从?的定义出发,给出了?的定义以及分析的意义。?传递研究?的传递和转换规律,系经典热力学在从热静力学向热动力学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新领域。阐述了静态的?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了?传递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指出?传递的学科属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热力学;?;?分析;?传递 1 引言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只是从数量上说明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总量守恒关系,它可以发现装置或循环中哪些设备、部位能量损失大,但未顾及到能量质量的变化,不能发现耗能的真正原因。而热力学第二定律阐述了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从能的本性的高度,规定过程发生的方向性与限制,特别是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条件和限制,指出能量在转移过程中具有部分地乃至全部地失去其使用价值的客观规律。为提高火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减少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对火电机组的热力系统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从热力学观点,所从事的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为能量分析与?分析两类方法。传统的研究主要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分析,它们从能的“量”方面评价热力设备和系统,而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分析法则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从能的“量”与“质”2个方面进行评价。后者既能辨别?损的性质,即内部不可逆性与外部排放性,也能揭示?损的分布规律,从而能很好地指明系统性能改进方向。 2 ?的概念及其定义 表征物质所含热量多少的状态参数之一的焓,只表达了单位质量物质所含热量的多少,但并未表明热量质量的优劣。能源是有级别的,相同的热能量,其有效作功的能力并不相同。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是:稍高于环境温度的锅炉排出的烟气,尽管其量很大,但其热量很难加以利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电安生[1994]191号)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反事故措施要点 (电安生[1994]191号) 关于颁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 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的通知 电安生[1994] 191号 各电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各电力设计院,电科院,南京自动化所,各有关基建、制造单位: 为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安全运行水平,在总结多年来继电保护运行经验和事故教训的基础上,部组织编写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经组织专家讨论,审查通过,现颁发执行。 新建、扩建、技改等工程均必须执行本“要点”;现有发电厂、变电所,凡涉及严重威胁安全运行的,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其他可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予以更新、改造。 过去颁发的反措及相关文件,凡与本“要点”有抵触的,均应按本“要点”的规定执行。 科研、制造、基建、设计和运行等单位必须执行本“要点”的有关规定。 请各单位将执行“要点”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电力部安生司和国调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一九九四年总的说明: (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汇总了多年来设计与运行部门在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运行方面的基本经验,也是事故教训的总结。 (2)新建、扩建和技改等工程,均应执行本“要点”;现有发电厂、变电所设施,凡严重威胁安全运行的必须立即更改,其他可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予以更新或改造。制造和科研部门也必须遵守本“要点”的规定。 (3)本“要点”只是要点,不是应有的全部内容。有的问题在其他部颁规程如“现场试验工作保安规程”中已有明确规定,但为了强调,某些部分也在本“要点”中重复列出。 (4)过去颁发的反措及相关文件凡与本“要点”有抵触的,应按本“要点”执行。 (5)本“要点”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和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负责解释。 1 直流熔断器与相关回路配置 基本要求:(1)消除寄生回路;(2)增强保护功能的冗余度。 1.1 直流熔断器的配置原则如下: 1.1.1 信号回路由专用熔断器供电,不得与其他回路混用。 1.1.2 由一组保护装置控制多组断路器(例如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差 动保护、线路横联差动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等)和各种双断路器的变电所接线方式(一又二分之一断路器、双断路器、角接线等): (1)每一断路器的操作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气分装置多年出现的大小实际操作问题

气分装置E203C管束泄漏处理方法 一事故现象:2010年10月,操作过程中发现系统压力居高不下,车间组织员工在对各冷却器进行反冲洗过程中发现E203C循环水回水放空处喷出大量液化气 二事故原因:该设备上次检修时未更换管束,加之循环水水质较差,腐蚀管束,造成泄漏 三事故处理: 1>操作人员发现泄漏立即向班长及室内操作员报告情况 2>班长现场察看后立即报告车间领导,并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3>在车间领导指挥下,将E203C改好流程并切出 4>联系调度说明情况后,向气柜泄压 5>泄压过程中发现速度较慢,查找原因后领导判定切出阀内漏。隧对各切出阀用蒸汽加热后紧固,很快压力泄尽,然后吹扫干净残存物料。 6>提报新管束进行维修、更换 7>更换完毕打压合格后检查流程,投用生产 四注意事项 1>找好泄压点,如果泄压效果不好时,及时查找原因 2>泄压时注意风向,保障人身安全 3>开启泄压阀时要缓慢,防止开度过大 4 >循环水与物料出去口阀均须打盲板,与系统彻底分离 T203A/B淹塔 现象:1>开始时塔顶温度下降 2>T203B液位波动,液位上涨,严重时T203B液位满,T203A回流调节阀开大,回流量逐渐增大。 3>V204回流罐不涨,液位逐渐下降 4>做样分析,塔顶塔底产品不合格 产生原因: 1>塔底温度高,塔内上升气相量过大,塔内气相超负荷和气体阻拦液体下流。 2>进料量或回流过大,塔超负荷。下降液体量过大,使降液管超负荷。 3>丙烷外送量过小,塔底过高 4>降液管堵 处理方法 1>降低塔底加热量,降低塔底底温 2>减少进料量与回流量,降低塔内负荷 3>降低塔底底温的同时,加大丙烷外送量,改进不合格罐 4>丙烯改回炼,关丙烯外送手阀,通知罐区停丙烯外送 5>严重时停工检修处理 水洗罐V102J排污阀放空排出液化气 2006年7月,由于水洗罐界控阀定位器不好用,打自动时调节阀全开,盯盘主操的责任心不强,,时间长了V102J 液位压空,大量液化气喷出,迅速关闭调节阀处阀门,同时把水洗量开大,等界位涨到正常时,缓慢投用调节阀(等仪表把调节阀修好后)后,恢复正常操作。 气分装置E209C管束泄漏应急处理 一事故现象:在对E209C进行反冲洗的过程中打开循环水回水的放空阀时发现有液化气喷出 二事故原因:设备念旧腐蚀,原料内含硫过高,循环水杂质多 三事故处理: 1>巡检人员立即向主控室报告:E209C管束发生泄漏 2>班长及时通知车间管理人员,说明情况 3>把E209C切出,联系调度通知罐区向罐区泄压,随时观察放空。 4>泄压完成后蒸汽吹扫管程壳程

化工装置首次开车方案装置首次开工方案

首次开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艺[wiki]设备[/wiki]检查 2 第二章公用工程系统投用 5 第三章设备、管线的水冲洗15 第四章设备、管线的吹扫20 第五章控制阀及联锁校验26 第六章装置水联运35 第七章新氢压缩机氮气负荷试车方案38 第八章循环氢压缩机K-102试运方案50 第九章高压泵试车方案78 第十章低压机泵及风机试运方案90 第十一章烘炉方案95 第十二章锅炉系统煮炉101 第十三章低压系统气密104 第十四章装置油联运109 第十五章高压氮气气密、反应系统热态考核112 第十六章[wiki]催化剂[/wiki]装填120 第十七章催化剂干燥、氢气高压气密131 第十八章氢气状态进行急冷氢及紧急泄压试验136 第十九章催化剂预硫化140 第二十章切换原料和调整操作147 第二十一章装置事故处理149 第二十二章装置停工方案164 第一章工艺设备检查 一、工艺管线检查 1、按照工艺仪表流程图和施工图对装置内管线进行仔细检查,检查施工满足GBJ235-8 2、GBJ236-82的规范,管线走向、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管线的法兰对正情况,垫片安放要位置正确,没有偏位、张口、松弛现象,垫片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法兰的螺栓、螺母的材质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安装正确,螺母对称把紧,螺丝满扣。 3、检查管线、管径的大小、级别和材质等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管线之间,管线与设备之间要正确,连接处焊缝没有砂眼、脱焊、欠焊等缺陷存在。 4、检查所有管线的支、吊架装好,固定支架牢固,活动支架要留有空隙。 5、检查管线上的孔板、限流孔板、温度计、压力表、热电偶按设计要求方向装好。 6、检查管线保温、防腐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 7、检查所属[wiki]阀门[/wiki](单向阀、疏水器、过滤器等)的安装方向正确。 二、阀门检查 1、检查阀门规格、型号、材质、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阀门的法兰、垫片、螺丝齐全把紧,盘根压紧,材质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阀门开关灵活。 4、检查安全阀按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安装位置正确,定好压后并做好记录,有铅封标记。 三、反应器、塔、容器、加热炉的检查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_史凯

科技信息2011年第19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1研究现状综述 1.1分布式能源系统简介 分布式能源是指安装在用户端的高效冷热电联供系统濉溪。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农村小水电、小型独立电站、废弃生物质发电、煤矸石发电,以及余热、余气、余压发电等。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发电也属于分布式能源的范畴。分布式能源也称分布式供能、分散式发电、分布式供电。分布式能源系统也叫做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目前,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是以燃气作为能源,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系统。主要是相对于大型的区域电厂而言,广义上是指小型的能量梯级利用系统,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户现场的小型和微型独立输出电、热(冷)能的系统[1]。主要设备包括燃机、余热锅炉、非电制热制冷机组等。 1.2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分布式能源系统是采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它先利用天然气发电,将发电后的余热用于供热制冷,再将更低温度的废热供应生活热水。现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热电效率已经达到了96%以上,可将天然气的所有能量吃光用尽。这一技术带来的好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②由于兼并发电,经济效益好;③冬夏实现天然气供应的平衡;④燃气价格承受能力大幅度提高。大型发电厂中集中式热电联产是一种成熟的能源供应形式,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都有空调制冷需求,并且空调制冷负荷占了相当比例的夏季电负荷,造成用电紧张,因此发展各种形式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对一次能源进行有效的梯级利用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问题的一种途径。此外,分布式能源,相对于大型集中式能源系统拥有高效,灵活,可靠性高,面向用户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能源供应形式的革命其中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一起,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2]。所以,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对于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提供能源政策的依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我国分布式能源实现热电冷联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现状 目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建设,已由学术研讨,进入工程开发,在北京,上海、广东已有一批工程实现热、电、冷产,以其自身优势和经济效益显示其强大生命力。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东省已有一批分布式热、电、冷工程投入运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的供电系统从规模上分为集中输电网络系统、配电网络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系统3类。集中输电网络系统和配电网络系统是国家级,省级电力部门以及地方级电力部门所经营的集中供电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Distributing Energy System)[3]。这是相对于集中供电网络系统而言的一种分散布置的小型供电热冷站,由用户所经营。分布式能源系统靠近负荷(电、热、冷),采用较小型的能源机组向所在小区域联供热电冷。它所采用的机组一般是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燃油为备用燃料)。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可热电冷联供,使燃料得到梯级利用,其热效率可达70%~85%,电损耗低(2%~3%)。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以燃气作为能源,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过程一体化的多联产系统,通常由发电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和换热设备组成。该系统是将高品位热能用于发电,发电机排放的低品位能源(烟气余热、热水余热)用于供热或制冷,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化物及有害气体的排放。 2)发展趋势 我们必须提高天然气能源的利用效率。应当注意到,发达国家在能源价格升高的压力下,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系统,就是美国在第一次能源危机的1973年之后不久开始发展的。进入本世纪以来,美、欧、日等国都加快了发展分布式能源的步伐。美国能源部计划2010年DES/CCHP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2GW,占全国总用电量的14%;2010~2020年,还会新增95GW,使其装机容量占到全国总用电量的29%。2000年英国新CCHP项目共1536个,总装机容量达到4176GW,计划到2010年可以达到10 GW,增加1倍[4]。相比之下,我国面临的能源环境形势比他们更严峻,因此应当学习他们的经验,利用他们的成果,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综上所述,中国面临着大力发展天然气DES/CCHP,快速提高能效、改善环境的极好机遇,从而可以从容应对能源环境严峻形势的挑战。 天然气的利用规划进行协调整合的重点是:是DES/CCHP为主的用户有承受国际LNG市场价格的能力;可以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LNG/管输天然气规划必须与产业、电力、城镇等规划协调整合。作为天然气主要下游用户的工业和城镇建筑物的DES/CCHP,如果没有在上述各个规划层面上与天然气供应和规划密切配合,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DES/CCHP与电力发展规划的关系更为密切。美国到2010年DES/CCHP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14%;2020年DES/CCHP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29%。而我国目前的电力发展规划基本上排斥DES,实际上也就是在排斥天然气的高效利用。这个问题,如果不先在观念、法律和规划层面上解决,DES/CCHP是难以发展的。DES/CCHP 规划是节能减排规划最有力的保证之一。天然气多了,DES/CCHP快速发展了,工业和建筑物的能效即可得以大幅度提高,环境也会大大改善。因此在节能减排规划中,必须把发展DES/CCHP列为重要的内容。当然,推动天然气产业、DES/CCHP技术和其他机遇的协调整合,还需要法律、政策等各方面举措的支持和配合。例如,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的各因素中,电力法的修改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加速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是,只有在领导的认识和规划的层面上加以落实,才能够有力地促进其他政策、法律方面的前进。历史给中国发展天然气产业和分布式能源提供了技术,积累了经验,能源和环境的挑战也给中国协调和同步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气产业创造了历史的机遇。因此中国必须利用后发优势,跨越发展,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提高能效、改善环境的历程。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史凯许运礼 (济南热电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21) 【摘要】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供电方式而言,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即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介绍了以燃气作为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原理,国内发展现状,并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以微型燃气轮机(微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DES)为例确定了各组件的热力学过程和火用损失的计算方法,与传统的冷、热、电分产系统进行比较,以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微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热力学分析;能量分析,火用分析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supply power mode,the distributed energy is referred to the energy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that distributes at the user end.It’s such a system that the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is arranged near the use r with small scale, small capacity,modularization,dispersed mode.And the cold,thermal and electricity can be putout independently.The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that takes the gas as its energy,Thermodynamic analysis on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of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was given,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nergy loss of each component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DES)with micro gas turbine have been determined,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energy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M icro combined cooling;H eating and power system;T he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E nergy and exergy analysis ○电力与能源○ 765

气分MTBE及品精制装置基本原理概述

产品精制、气体分馏及M T B E装置基本原理概述 2010年4月30日

目录第一章总述 第二章干气、液化气脱硫 第三章轻油、液化气脱硫醇 第四章气体分馏 第五章MTBE合成

第一章总述 1.1双脱装置作用: 1)处理来自催化装置的干气,脱除其中的硫化氢,脱硫后的气体去燃料气管网和制氢装置; 2)处理来自催化装置的液化气,脱除其中的硫化氢和硫醇,为下游气体分馏装置提供原料; 3)处理来自催化装置的汽油,脱除汽油中的硫醇硫,满足汽油质量对硫醇硫的要求。 1.2气分装置作用: 来自催化装置并经过脱硫、脱硫醇装置精制后的液化气经过气体分馏装置精馏后,生产丙烯和丙烷产品。混合碳四作为下游MTBE装置的原料。 1.3MTBE装置作用: 来自气分装置的混合碳四与外购甲醇经过MTBE装置处理后主要产品为MTBE产品,MTBE纯度≥98%(重)(含C5),该产品辛烷值高,且调合性能优良,可用作高辛烷值无铅车用汽油的添加组分,又是汽油中所需氧含量的最重要来源。装置的副产品为未反应C4馏分,用作民用液化气燃料。 第二章干气、液化气脱硫 2.1基本原理:吸收与解吸 炼油生产过程产生的炼厂气是多种组分的混合物,并可能含有杂质。只有将它们分离、提纯、精制,才能进人下一道炼制工序或作为化工原料和其他用途。为实现分离过程,炼油厂广泛采用吸收和解吸的方法。 2.1.1基本概念 (1)物系的相 在物质体系中,具有相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其分散度达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分界面。如装在压力容器内的液化石油气,上部的气体称为气相,下部的液体称为液相。由浮在水面上的冰块及水、

天然气制氢装置开工方案要点

天然气制氢装置开工方案要点 1.1 1.1装置的检查 装置中交验收后,操作人员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确保正常开工 1.1.1工艺准备 1、外表有无缺陷,施工中有无碰损痕迹。 2、保温是否完整,油漆有无脱落或锈蚀现象。 3、基础有否缺陷,地角是否紧固。 4、内部构件有否缺漏,安装是否紧固。 5、螺栓垫片是否符合规定。 6、设备位号刷写是否正确,位置是否合适。 1.1.2管道及附件 1、管道是否规格、整齐,保温是否完整,油漆有无脱落现象 2、管架有无倾斜、塌陷、扭曲、断裂现象,基础和地脚是否完整紧固。

3、阀门、法兰、螺栓、垫片是否符合规格 4、管道是否按要求进行了涂色,流向标志是否正确清晰。 5、阀门位置是否合适,手轮方向是否有利于操作,盘根是否短缺。 6、放空点、导淋口安排是否合理,采样口有无缺陷。 1.1.3机泵 1外表有无缺陷,安装和施工有无敲、打、铲、咬痕迹;油漆有无脱落现象。 2零部件是否齐全,联轴节和飞轮是否安装了防护罩。 3基础及地脚有无缺陷 1.1.4仪表 1、感测元件、变送器、调节阀等安装位置和方向是否正确。 2、在CRT上检查全部组态数据是否完整正确。 3、做启动试验,检查调节阀对参数是否反应灵敏,有无卡滞现象,报警和联锁是否可靠。 1.1.5电气 1、检查绝缘、防爆和连接地是否符合要求

2、做送电试验 1.1.6安全设施 1、检查安全阀定压记录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2、消防设施和急救器材是否齐备。 2.1.1保温系统的改造,投运及装置的防冻防凝 根据内蒙古地区冬季寒冷的特点,保温尽量用0.8MPa以上的伴热蒸汽,针对本装置水多气多的特点加强伴热的合理设计和投运。由于要冬季开车这方面更应该注意。 1、装置内所有伴热线全部按要求用风吹通后方可集体投运,不允许着急开工部分投运。 2、现场蒸汽导淋要严加管理集中排送,防止装置内结冰。 3、伴热蒸汽线全部投用,并保持畅通。热凝结水界区总阀开。 4、工艺系统电伴热调试合格后投用。 5、1.0MPa蒸汽总管站隔站停用,并用氮气吹净管内存水(根据阀内漏无法停用者,视环境温度调整排气量大小) 6、汽提塔、除氧器的蒸汽线一经投用,关闭后均保持小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