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插花流派

日本插花流派
日本插花流派

中国的佛前供花在唐朝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插花一到日本,便受到朝野僧俗的一致欢迎,从初始效仿中国的佛前供花,逐步结合日本的习俗而发扬光大,并制定了插花时花材配置的规矩,形成了各种流派并传授继承,也即形成了花道。我国袁宏道的《瓶史》被译成日文出版,许多口传的插花书和著作也先后问世。花道与茶道、书道等一并成为日本传统技艺。

如同中国的京剧,日本的花道也分许多流派,主要如池坊流、古流、草月流、小原流等等。虽然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花道思想和基本造型确有着许多共性。

【池坊流】

池坊:原意为池边僧舍。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为高僧,驻六角堂(即後来京都的一小寺)而创於7世纪初。在那里,作为礼佛仪式的一部分,规定“立花”这个插花样式的插花准则,即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

日本宽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术的开山祖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绮丽无比,顷刻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池坊因此而声名鹊起,池坊立花也成为花道界的主流派。

池坊流的传统的最高花型是“立华”,它由佛前供花演变而来,是以一种抽象性的意念来模仿山水画,通过枝条的前后左右伸展,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韵律美感,具有超凡脱俗、严肃华贵的气质和造型。“立华”的构成非常复杂严谨,要在一个花瓶里把七至九个基本部分组合起来,这些部分相对独立而又相辅相成,各部分的位置和伸展方向都有一定的顺序,不可前后倒置。池坊流的传统造型具有一种典雅高贵的气派,枝条舒展,能充分展示东方之美。

←立华

随着时代的变迁,池坊在立花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生花”和“自由花”。第四十五代家元池坊专永宗匠还创立了“生花新风体”和“立花新风体”,使池坊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并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要求。

【古流】

古流是江户时代(17世纪)中期新兴的插花流派。当时儒家思想盛行,讲究阴阳五行学说,以天地人来表现伦理教义。这种思想也反映到插花的格式中,谓之“生花”或“格花”。

古流造型讲究格律,并使用古典花器,一般是专用的竹花器或铜花器,并配有专门的花台。古流的最高花型是“生花”,一般采用单一的自然花材,以绿色的松、叶和简单的枝条为主,造型规则严谨,突出古典雅致和格律之美。

古流中又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如尚山古流,古流松应会等等。

古流生花:富士山

插花:小川白贵

花材:龙柏

花器:镂空铜花瓶、木花台

古流花型:“两重生花”

插花:小川白贵

花材:一叶兰、八仙花

花器:竹花器、竹花台

【小原流】

20世纪以后,随着门户的开放,许多西洋的新奇花卉和思想一起涌入日本。传统的插花格式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新的流派纷纷成立,小原流就是当时的代表。小原流是受当时流行的中国盆景和清代写景式插花的影响,又吸收了西洋花卉的色彩,把原来“立华”和“生花”中

“点”的插法改为“面”的插法,自行设计了圆形浅盆,把自然景色移入盆中,称为“盛花”,如“秋色”所示。“秋色”展示了秋天丰富亮丽的色彩,是自然景色的写实和浓缩。构图上富于变化,注重花材的个体及组合群体自然美,枝叶舒展,顺乎自然,体现了真实、清新的自然美景。

“盛花”的特点是通过浅盆花器露出较开阔的干净水面,延伸了空间感和自然感。小原流不仅进行花型的创新,同时还在百货商店举办插花展览,把插花介绍给普通民众,并积极培养女性花道教授者。

【图在这个文章里太老了我找的别的地方的图都在文件夹里】

【草月流】

二战前夕,由于西方插花的抽象造型原理的影响,各个流派在“盛花”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突破固定花型的束缚,产生了“自由花”。这时期的代表流派为新兴的“草月流”。草月流意即其花如草之可亲、如月之明朗。该流派宣称要创造特异的花型,不受形式的约束,也不理会草木自然生长的规律,甚至采用非植物的材料,尝试各种以构成美为目的的插花造型。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

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 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滥用夸张的巨石,显示主人搬运的力量。雄健的石桥和浓绿的苏铁,以及龟鹤形和蓬莱式岛屿综合地表达吉祥和繁荣。 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庭园是酷爱庭园的丰臣秀吉与寺院主持义演准后合作建造的庭园,园林为书院造庭园,即把池泉园林书院结合,大量布置景石的庭园。园中有一池三岛,有石桥、木桥和石桥,有泷口石组,置石达700余个,个个巨大无比,石名有守护石、藤户石等,池北为书院,书院前有观景平台,曲折进退,面对池边景石和桥梁。丰臣秀吉没等到工程完工就死于暴病,义演准后请当时造园名家贤庭继续营建,历时25年,终于江户时代的1623年完工。园中景石巨大,书院辉煌显出丰臣氏的武家气魄。 京都的西本愿寺滴翠园建于1583年,园中以沧浪池为中心,主体建筑飞云阁临水而建,高达三层,在一层可登舟而游,石组刚健有力,跨水建龟背桥,池边有醒泉(此字酉字旁)泉、艳雪林、啸月坡、踏花坞等十个景点。飞云阁临水手法显出与室町初期相承的关系,龟背桥显示了祈寿文化,沧浪池显出老庄文化,其余景点显出文人化倾向,表明桃山时代园林的从武家强健向世俗化、人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室町末产生的茶庭在这一时代得到发展,涌现了茶道六宗匠:村田珠光(1423-1502年)、武野绍鸥(1502-1555年)、千利休(1522-1591)、古田织部(1544-1615年)、小堀远州(1579-1647年)、片桐石州(1605-1673年)。千利休师从村田珠光和武野绍鸥的佗茶,成为桃山时代最伟大的茶道宗匠,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封之为茶头,他创立了草庵风茶室,应用于茶庭(茶庭也称露地)之中,提倡枯寂精神本位,用草庵茶室、飞石和圆形路线的茶庭布局。他的弟子古田织部,继承佗茶精神,提倡六分观景四分实用,用曲折路线增长游览路线,他的茶庭作品也大致形成于桃山末江户初。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古代园林

日本造园历史漫谈之古代园林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日本古代女皇卑弥呼派遣使者于汉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入汉称臣,中日关系史话从此开始,这些历史详载于中国的史书之中。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大成时代的园林。 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从汉末到平安时期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期间655年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平安时代后期,停止派出汉使,以后又有恢复,但大不如前,日本人开始把中国文化进行日本化(也称和化)。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民间来往增加,以及中国学者艺人的东渡,日本造园技术又进一步提高。 古代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按中国《史记》记载,日本远古时代(约公元一世纪)曾有一百多个小国家,东汉公元57年,日本派使者向东汉王朝称臣,东汉光武帝赐之以“汉倭奴国王”金印,此印至今仍存。至公元三世纪,其中之一的大和民族在广袤的大和平原上兴起,经过多年征战,在公元五世纪,终于统一了日本,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掖上池心宫是孝照天皇(传说公元三至四世纪天皇)的皇宫,宫内有园池。矶城瑞篱宫是崇神天皇(传说公元二至三世纪天皇)皇宫,宫内有篱笆。泊濑列城宫是武烈天皇(年代未知)的皇宫,内有洲岛。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史记履中三年(公元403年)条下载:“天皇在余盘市的矶池中,造两只游船,携皇后妃子,浮泛其中。”显宗元年(公元485年)条下载:“举行曲水宴。”曲水宴指的是仿中国园林中在每天春天三月三上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 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 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 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 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 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日本书纪》 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我马子宅邸园 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仍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谈日本庭园的发展历史 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也是一种以非常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文化。据538年的《上宫圣德法王帝主》及552年的《日本书记》中记载,当时佛教从中国传入,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追求华丽、富贵的建筑法或被日本所接受,日本人开始大规模兴建佛教建筑。其后,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使得当初的日本庭园在很多方面受到中国的影响。 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日本的造庭法式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形成了寝殿式庭院,随后在镰仓时代(1185年-1373年),由于中国禅宗思想的广泛传播,作为寺庙庭园的一种类型出现了枯山水园,另外还出现了书院庭园和回游式的山水庭园。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山水庭园最为兴旺。到了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人们又开始追求豪华、气派的庭园,那个时候大约是在公元15-16世纪,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风尚流行了大约200年,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庭园,著名的桂离宫庭园就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京都的名园有很多是这个时代建造的。从17世纪的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开始,虽然营造了大量的庭园,但是真正被称为名园的作品并不多。更详尽一点说,日本传统庭园从奈良至江户时代可分为3个时期。 第1时期:奈良、平安时代(646年~1185年) 日本的传统庭园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庭园中挖湖、堆山,以湖表示大海的景色。在奈良时代(646年一784年),因为与中国有水上交通,船只在大海中行驶时,感受到很多陆地上无法欣赏到的景色,为了在自己花园中再现这种景色,多采用这种挖湖的方式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到了平安时代(784年-1185年),作为一种住宅形式,发展成为寝殿式庭园。一般寝殿的南侧是大面积的花园。被称为“寝殿”的建筑一般多放在庭园的中央,坐南朝北。其左右或者是后方的附属建筑被称为"对屋"。寝殿是一家之主的寝室,对屋是供家族中其它成员使用的寝室。寝殿的南方是主要庭园,有用石子铺设的园路。再往南是人工挖的湖和用挖湖的土堆成的山。一般在湖中设置中之岛,并用小桥进行连接。另外,从对屋通过回廊可以到达南侧的湖岸,在那里有被称为“泉殿”或“钓殿”的庭园建筑,其建筑形式多为一半伸出水面,作为夏季纳凉或是钓鱼、欣赏庭园景色的场所。人们在湖中荡漾着小舟,有音乐的伴奏,吟诗作歌或举行酒宴等活动。不过这只是一种规范的描述,因地形的变化,湖的形状、建筑的配置等都随之自由地变化。 平安时代,几乎所有的建筑,不管是住宅还是寺庙等大都面向南而建造,背后有山作依靠,并被视为最理想的布局方式。正因为如此,庭园建筑都是面向正南而建造。在其北部或者东北部设有流水,水流从对屋间穿过流入南面的湖中。湖中的水一般是采用从东部流进、西部流出的手法。湖岸作成自然曲折的形状,并且点置着大小不一的庭石,其间种植着野生的花草和灌木,表现自然界的景色。在湖周围的山、岛上到处可看到自然式的石组和种植,还有叠水、小溪等,均是追求创造和再现一种自然景色的情趣。 作为佛教寺院庭园的“净士庭园”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因为是直接把佛教净土曼陀罗中描写的庭园建造在佛寺的境内,所以从南门进入后,首先有一个很大的湖。湖的中央有岛并用桥与对岸相连,通过桥可以到达本堂。在湖中种植着莲花。净土曼陀罗主要是表现佛教的极乐净土,而莲花又是极乐净土的象征,所以在净土庭园中一定种植着莲花。 平安时代,作为宅院形式的寝殿式庭园和作为佛寺的净土庭园,其偶然的一个共同点是都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水面。 第2时期:镰仓、室町时代(1185年-1573年) 这时的寝殿式庭园,建筑渐渐地与武士家的生活不相适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单、素朴的武家或造庭的手法。发展到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又演变成书院式住宅样式。

日式庭院特点介绍

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一)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 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注重在精神层次的塑造,追求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的领悟。哲学上追求一种清静无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枯山水重写意,欲在方寸间引人暝思无穷。

景观元素搭配给人以自然的原生态之感 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力求自然

讲究意境 掩映有致,景深意远 规划布局力求含蓄、意境深远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曲线构图。 布局从整体感觉上讲,日本庭园很整洁,灌木修剪得很整齐,水面上露出几块踏脚石,

日本园林史复习

日本园林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 2. 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3. 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 4. 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 5. 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 6. 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 7. 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 8. 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 9. 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 10. 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 11. 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 12. 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 13. 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 14. 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 15. 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 16. 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 17. 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 18. 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 19. 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 20.

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 21. 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 22. 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 23. 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 24. 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 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 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27. 泷:即瀑布,在池泉园中为真山水,在枯山水中用白砂代替。泷口即瀑布,其做法固定。 28. 神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29. 遣水:平安时代引水溪流的做法,溪流常做成曲流形式。 30. 筑山:用土堆成假山。 二造园史 1.日本历史 古代: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 近世: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近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2.各时代园林特点 (1)大和时代(300-529年) 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风格。属池泉山水园系列,园中有游船。 日本园林一开始要素就较齐全,活动也很丰富,表明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2)飞鸟时代(593-700年) 池泉山水园系列: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庭园 此时期造园盛于大和时期,技术上来源于中国,内容上依旧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文化上受中国神仙思想影响,类型上皇家私家园林均出现。 (3)奈良时代(711-794年) 深受文化影响,正值中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唐代文化传入日本,奈良城周围,兴建了大量中国式园林,以水为中心,有水池泉,水中有岛,池泉式庭园。规模法则更加规范化,比飞鸟时代更进一步,水池一面有厅堂,其余三面绿化规模不大,不可泛舟。例子:三条二坊六坪宅园 (4)平安时期(794-1185年)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特点

一、商周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 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 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由于南北 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这 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 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由于建园条件不同,可以分为 以自然风景加以规划布置的自然风景园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 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 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主要集中 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 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 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 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各地园林胜景 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园划分成为若干景区,每一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有康熙 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文园狮 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 明、清时的私园多集中于扬州、苏州、吴兴、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明清 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

日本园林类型与其历史

日本园林类型与其历史 (1)池泉筑山庭在7世纪以前,日本的园林主要供围猎骑射之用,娱乐观赏性为辅。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在大规模输入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引进了中国的园林文化,开始在庭园中凿池引水,构筑假山,并逐渐将造园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技艺。日本在平安时期停止派遣唐使,逐渐改变对中国文化的直接模仿,注重发展自己的文化,具有日本特点的园林——池泉筑山庭,正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8世纪平安时期,宫城内外修造了几处皇家庭园,如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苑等。皇室还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兴建离宫或寝殿式邸宅。这时期的显贵邸宅也多有庭园。此类庭园较大,以具有自然水体形态的湖面为主,园内有湖,岛,廊,亭,舟楫等。如果湖面较大,则在湖中堆置岛屿并与桥接岸,有时也以一弯溪流代替湖面,树木和建筑则沿湖配置。平安宫东南角宫墙外的神泉苑,是年代较早的寝殿式邸宅庭院实例,神泉苑寝殿之前为广庭,广庭之南是一泓池水,曲岸参差,两侧的中廊直抵池边,还设有临垂钓台。这时的日本庭园与中国园林的差异还不是很大。 (2)枯山水庭园约11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得到发展。13世纪,由中国传入了禅宗和南宋山水画。禅宗的哲理和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再次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是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时期,并产生了最具特色的园林样式———枯山水。枯山水庭园即枯庭,是一种无泉池水景,充分利用地势地貌营建的庭园。典型的枯庭往往是小型的观赏性庭园,游人是不能入内游赏的。地面铺白砂耙成的曲线,借以象征湖泊;在白砂上摆放若干石块,其上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象征山峦,使不大的庭院蕴含深远的意境。枯山水庭园多见于寺庙园林,设计者多为禅宗僧人。枯山水庭园是禅宗哲理与园艺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形式。他的赋予此种园林以恬淡出世的气氛,把宗教的哲理与园林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把“写意”的造景方法到了极致,也抽象到了顶点。枯山水很讲究置石,主要是利用单块石头本身的造型和它们之间的配列关系。石形务求稳重,低广顶削,不作飞梁,悬挑等奇构,也很少堆叠成山,这与我国的叠石很不一样。枯山水庭园内也不栽置不太高大的观赏树木,都很注意修剪树的外形姿势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 (3)茶庭15世纪,随着日本茶道的盛行而出现了茶庭。茶道是以品茶为题的一套礼仪,由禅宗僧侣所倡导,武士,豪绅们附庸风雅而竟相效仿。茶室为举行茶道的场所,茶庭即茶室所在的庭园。茶庭的面积比池泉筑山庭小,要求环境清雅,幽静,便于沉思冥想,所以造园设计偏重与写意。茶庭顺应自然,面积不大,单设与庭园其他部分隔开。四周围以竹篱,有庭门和小径通过最主要的建筑即茶汤仪式的茶屋。茶庭面积虽小,但要表现自然的片段,寸地而有深山野谷幽美的意境,更要和茶的精神协调,能使人默思沉想,一旦进入茶庭好似远离尘世一般。庭中栽植主要为绿树,洁净是首要的,庭地和石上都要长有青苔,使茶庭形成“静寂”的氛围,忌用花木,一方面是出于对水墨画的模仿,另一方面。在用无色表现幽静、古雅感情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园内草地上一般铺设石径,散置几块山石并配以石灯和几株姿

日本园林教程

日本园林教程 刘庭风 明天要还书了,所以今天赶紧看看哈 它的开头是一些彩页,看了以后就觉得,他们日本的窗户怎么开这么大,哈哈还有一些东西和中国的好像哦!像水边的一些小东西,我觉得应该是灯吧,哦,他叫石灯笼~~和三潭映月的非常像呢。还有就是他们叫做“龙首舟”的东西,就是画舫嘛~ 绪论日本风土 原来日本在汉光武帝的时候曾经是我们的附属国,还被赐了一个“倭奴王印”,诶,谁知道他们现在竟然这么嚣张!根据地质勘探,发现原来在很久以前,日本和中国大陆是连着的。所以很多古迹发现他们用的东西和中国很像。日本古代的人中很矮,160-162的平均水平,作者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园林景点和我们的尺度上有差别的原因啦(看到这里觉得很爽哪)

日本由岛屿组成,地理学家叫花彩列弧,许多枯山水平面就是仿这个格局的说。看看吧 秦始皇时候说的东海三神山,就是日本的说。因为当时只发现他们三个岛,本州、九州和四国。 日本是山地居多,名山、川、湖不计其数,但园林发展的最终意象是海洋它的气候温暖,降雨很多,所以建筑都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十强,用拉门和拉窗。雨水多,所以树长得很好,并且,很注重排水。屋檐下落水狗,内有碎石,防止落水飞溅,减缓水的速度,也可以成为景观(我们南方多雨地区也可以这样哈)白砂铺地,步石铺路,也是加强渗水用。建筑也用高床式(距离地面50CM)。 冲绳一带最终哦啊到时候和我们的吴国近,所以这里的石桥叫吴桥。 冲绳盛产石灰岩,其他地方还有一些水成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水成岩:扁平,棱角分明,用于池岸和步石(片麻岩),绿泥岩用于溪流和瀑布 火成岩:块状,用于厅堂和茶室的入口(玄武岩、花岗岩等) 变质岩:水成和火成岩变质而成,有曲线纹路。 日本自然灾害很多,什么台风、海啸、火山、地震、暴雨都有 所以建筑单体层数不高,草顶和桧皮顶(抗震),顶上有鱼形压脊木、千木、鬼板(抗风),屋面出檐深远(遮雨) 日本很多人信佛教,日本神社20年的造替制度,都是源于自然灾害。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 (2007-08-27 22:42:17) 转载 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 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滥用夸张的巨石,显示主人搬运的力量。雄健的石桥和浓绿的苏铁,以及龟鹤形和蓬莱式岛屿综合地表达吉祥和繁荣。 京都的醍醐寺三宝院庭园是酷爱庭园的丰臣秀吉与寺院主持义演准后合作建造的庭园,园林为书院造庭园,即把池泉园林书院结合,大量布置景石的庭园。园中有一池三岛,有石桥、木桥和石桥,有泷口石组,置石达700余个,个个巨大无比,石名有守护石、藤户石等,池北为书院,书院前有观景平台,曲折进退,面对池边景石和桥梁。丰臣秀吉没等到工程完工就死于暴病,义演准后请当时造园名家贤庭继续营建,历时25年,终于江户时代的1623年完工。园中景石巨大,书院辉煌显出丰臣氏的武家气魄。 京都的西本愿寺滴翠园建于1583年,园中以沧浪池为中心,主体建筑飞云阁临水而建,高达三层,在一层可登舟而游,石组刚健有力,跨水建龟背桥,池边有醒泉(此字酉字旁)泉、艳雪林、啸月坡、踏花坞等十个景点。飞云阁临水手法显出与室町初期相承的关系,龟背桥显示了祈寿文化,沧浪池显出老庄文化,

日本园林史复习

日本园林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垣屏:园林中的土围墙. 2.腰挂:茶庭中用于休息的坐凳. 3.待合:茶庭中用于等待的建筑,往往与坐凳结合成为待合腰挂. 4.洗手钵:是茶庭中的显著标志,用于茶道仪式的净手,通常为石制.茶道宗匠们皆有各自喜欢的样式. 5.石灯笼:随佛教一起从中国传入日本的用于殿堂献灯的变体,应用于园林中,较古老的还有铜灯笼. 6.蹲距:在茶室附近茶客洗手用的低矮洗手钵. 7.蹲距组石:是以蹲距为中心的一组功能石,包括距石,手灯石,佛石,疏水石. 8.寄附:在茶庭外门口处用于客人整理衣物的场所. 9.雪隐:茶庭中的厕所.砂雪隐:即在内露地中供旅客用的铺砂厕所.装饰大于实用性. 10.躏口:茶室的出入口,用于客人进出. 11.贵人口:躏口的一种,在门口设有两道障,用于重要客人出入. 12.步石:在庭院中用于步行的石块,分为铺石,飞石,汀石和阶石等. 13.飞石:大部分埋入土中,只露出很浅的一部分供人踏步. 14.阶石:用于茶室门口的几块功能步石,由高至低,踏脱石,滴水石,蹬脚石,挂刀石. 15.亭主石:在茶庭中园主为迎接客人所站立的功能石,在中潜门附近. 16.客石:位于中潜门边的置石,每当茶会时,亭主(园主)欢迎客人对客人所站的功能石. 17.乘越石:茶庭中在亭主石和客人之间用于装饰的景石. 18.控石:茶庭步石或中潜门附近,用于景点的功能石. 19.寂:茶道和俳沟中远离人间喧嚣,追求苍古和凄凉的美学境界. 20.广缘:宽广的走廊,常作观赏园景之用. 21.月见台:用于观赏园林或月亮的木平台,常有顶棚. 22.枯池:无水的水池.有池形,无池水!池底常铺以卵石. 23.远山石:庭院中表示为远山的石组 24.伽蓝石:把寺院的柱础石用于园林中,作为飞石或洗手钵,上面有孔,可当水穴。 25.中岛:在池泉园的水池中设置的最大的岛屿成为园林中心,故名。 26.须弥山:佛教认为,世界以妙高山为中心,上居住有释天大帝,半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居住场所,北面黄金,东面白银,南面琉璃,西面水晶,日月在某周环绕,于是造国家以此为依据造石景。 27.泷:即瀑布,在池泉园中为真山水,在枯山水中用白砂代替。泷口即瀑布,其做法固定。 28.神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29.遣水:平安时代引水溪流的做法,溪流常做成曲流形式。 30.筑山:用土堆成假山。 二造园史 1.日本历史 古代: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 中世: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 近世: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近代: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昭和时代平成时代 2.各时代园林特点 (1)大和时代(300-529年)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一、园林发展史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在公元五世纪,建立大和国。大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文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一项。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 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 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而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84-757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不过,这些往日庭园皆成过眼烟云,埋入历史的尘土之中。 (四)、平安时代园林(794-1185年) 京都山水优美,都城里多天然的池塘、涌泉、丘陵,土质肥沃,树草丰富,岩石质良,为庭园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汉上林苑营造了“神泉苑”。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外国园林概述 一般认为,园林有、西亚、欧洲三大系统。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西亚(伊斯兰)园林古代以(古波斯、古巴比伦)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柱廊园、空中花园)。欧洲系(西方)园林(发源于希腊)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一、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早期园林是为防御、防灾或实用而建的宫苑,周围开壕筑城,部掘池建岛,宫殿为主体,其间列植树木。而后学习中国汉唐宫苑,加强了游观设置,以观赏、游乐为主要设景、布局原则,创造了崇尚自然的朴素园林特色。 (一)日本造园要素 造园要素是组成庭园涵的基本单位,包括石组、石灯笼、飞石、潭和蹲踞等,每个要素都有其独立的分类和含义。 1.石组:三尊石、须弥山石、蓬莱石组 所谓石组是不加任何人工修饰的的自然山石的组合。石的含义有多重,最常见的是表示山,另外石还是永恒不灭的象征和精神寄托的象征。石组分为以下种类: 【三尊石】中央一般为体量较大的立石,表示释迦,两侧两石体量稍小,右为文殊,左为普贤。又可统称为伏石头,表示佛陀与其两弟子。 【须弥山石组】古书中把大海中屹立的岩山称为须弥山(世界中央),而庭园的池中露出水面的尖石一般就表示须弥山。如果池中有体量较大的一组石组,就称其为须弥山石组。【蓬莱石组】中国的神仙学说把海上仙人住的地方称为三神岛,中国和日本的庭园中把池中的三岛比喻为三神岛,其中很多庭园中用一个岛来表示,称为蓬莱岛。而蓬莱岛用在枯山水庭园中就被称为蓬莱石组。 【鹤龟石组】寓意长寿。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人日本。 【七五三石组】古时日本人视奇数为吉祥之数,其中“七五三”又是最无忌讳的数字。寓意祝福。 【五行石】分为五行石、五行石二石组、五行石三石组、五行石五石组。 【役石】通过石头形状和配置的不同组合命名最确切的名称,这些石头就被称为役石,如守护石。

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资料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近现代景观史》课程论文 2014.1 专业景观学班级景观学120 学号10122723姓名郑子寒开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任课教师方田红成绩_________ 论文题目: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 论文要求: 一、从以下范围中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 1. 1840年以来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演化 可分阶段地论述设计思想(理念)的演变、代表性设计师、代表性作品 2. 世界各国的景观设计教育 3.中外近现代景观设计对比分析 4.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对比分析 5. 日本(或其他课堂上没讲到的国家)近现代景观设计史 可分阶段地论述设计理念的演变、代表性设计师、代表性作品 二、字数不少于3000字,字体宋,小四号,A4纸打印; 三、文后注明参考文献; 四、严禁从网上直接拷贝、粘贴。 评分标准: 1. 90-100分——选题得当,结构严谨,论述充分。 2. 80-90分——选题得当,结构较严谨,论述较充分。 3. 70-80分——选题较得当,结构较严谨,论述基本充分。 4. 60-70分——选题较得当,结构较松散,论述不充分。 5. 60分以下——选题不当,或结构混乱,论述较浅。

目录:一:研究背景 1.古代日本景观设计 2.近代日本景观设计 2.1近代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 2.2受西方影响的日本景观设计 3.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二: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 1.二十世纪初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 2.二战后初期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 2.1发展背景 2.2社会思潮 2.3代表人物及作品 2.3.1野口勇 2.3.2罗伯特·穆拉色 3.现代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 3.1社会背景 3.2理论发展 3.3代表人物及作品 3.3.1户田芳树 3.3.2三谷徹 三:启示及借鉴

日本古典园林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日本古典园林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分析 1 日本古典园林发展历程 日本园林源于巾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同派出汉使,到了隋唐,日本更是大量派遣留学生进人中国围子监学习,可以说这一历史时期是对汉文化的全盘吸收。平安时代后期,日本逐渐摆脱了对巾国园林的直接模仿,注重发展自己的文化,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过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池庭在平安时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从镰仓时代开始,传统的贵族文化开始衰退,13本开始了武士执政历史,这一历史时期的造园活动大多有禅僧参与,园林呈现新的文化面貌,具有苍凉美的枯山水禅庭和追求秩序美的茶庭,成为时代审美精神的标志。日本园林在汀户时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茶庭和寺庙继续发展的同时,大民园林和庶民园林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日本园林的主题之一。 表l为日本园林演变表。从表l可以看}{I 13本园林的演变过程,飞鸟时代和奈良时 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 期,平安时期是日本化园林的形 成时期和i大同林(皇家、私家和 寺院同林)的个性分道扬镳时 期.中世的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 是寺社园林的发展期,近代的桃 山时代是茶庭露地的发展期,近 世的江户时代是茶庭、石庭与池 泉园的综合期。 2 日本古典园林风格特征 日本现代诗人、作家室生犀星曾说过:“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园林”。日本园林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丁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下面就日木园林的不同风格分类阐述。 2.1 池泉园 池泉园是以池泉为巾心的同林构成,无论是 皇家园林、寺院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体现了这种 根植的海岛性。池泉式园林源于中国古典园林中 的“一池三山”,闶巾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 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它反映于5点: 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 舟桥为沟通。因此,池泉园中“池”是海洋的影 子,“泉”是岩岛的结果。池泉嗣里面比较典型是 寝殿造系与净土式庭院。 寝殿造的建筑形式是13本在飞鸟时代从中国引进的一种建筑样式,在平安时代逐渐成熟并流行开来,成为宫廷贵族所喜欢的主要建筑类型。依附于这种建筑而发展起来的寝殿造型同林也成为平安时代园林发展的主流。平安时代的皇家园林中,神泉苑、冷然院、淳知院、朱雀院以及左大雁源融的河原源都是著名的寝殿造庭园。 9世纪以后,日本寺庙开始营造净土式庭院,以自然风景式庭园为主体,不仅有池、泉、岛、树,还有亭俞、楼、阁等建筑。佛教理论把西方极乐世界称为净土,不仅净土寺在寺院中营造净土气氛,更有宫廷贵族们或在自家同林巾建寺造佛,或将豪宅直接改造为净土寺庙,

日本园林发展

日本园林起源、发展及现状 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古代园林 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走禽兽,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远足田猎。 从类型上看,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而且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源流上看,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从技术上看,当时园林就有池、矶,而且是纯游赏性的,可谓技术先进。从活动上看,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 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从造园水平上看,此期造园远胜于大和时代。从技术源流上看,来源于中国经朝鲜传入。从内容依旧是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环池的滨楼是借景之所,也是池泉园的标志之一。从文化上看,在池中设岛,与《怀风藻》中所述的蓬莱神山是一致的,表明园林景观受到中国神仙思想的影响已在园林中表现;还有,在水边建造佛寺及须弥山都表明佛教开始渗透园林。从类型上看,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出现;不仅在城内有园林,在城外的离宫之制亦初见端倪。从传承上看,池泉式和曲水流觞与前朝一脉相承。从手法上看,该时代还首创了洲浜的做法,成为后世的宗祖。另外,动植物的橘子和灵龟都因其吉祥和长寿而登堂入室。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至794年) 此期日本全面吸取中国文化,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大寺后院的离宫。城外私家园林还有橘诸兄(684-757年)的井手别业、长屋王(684-729年)的佐保殿和藤原丰成的紫香别业等。不过,这些往日庭园皆成过眼烟云,埋入历史的尘土之中。 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园超过前朝。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浜并未改变。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 四、平安时代园林(794-1185年) 平安时代的园林总体上是受唐文化影响十分深刻,中轴、对称、中池、中岛等概念都是唐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在平安初的唐风时期表现更为明显,在平安中后的国风时期表现更弱,主要变化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