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校准规程(3)

玻璃计量器具的内部校准规程 (1)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2)

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 (8)

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13)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26)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80)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3)

玻璃计量器具的内部校准规程

8.1 目的

为确保高品位的锰和碳酸锶测定准确度,须对相关的玻璃计量器具进行校准。

8.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50毫升酸式滴定管,25毫升移液管,500毫升容量瓶的校准。

8.3 校准手续

8.3.1 50毫升酸式滴定管的校准。

8.3.1.1 滴定管的清洗:用K2Cr2O7-H2S04洗液灌满滴定管,浸泡2h,放掉洗液,以水洗净,要保证滴定管内壁不挂水珠。

8.3.1.2 称量外表擦干净的50毫升空比重瓶的质量(m)。

8.3.1.3 用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灌满滴定管,调节始点(0.0X),以与测定样品时同样的滴定速度分别将30.0X、35.0X、40.0X、45.0X、49.9X毫升的水放入比重瓶中,分别称为m1、m2、m3、m4、m5,做好记录。

8.3.1.4 根据滴定管读数体积、水的质量及该温度下的密度,计算出分段校正值和总校正值。

分段校正值=读数体积-

p m

m

1

总校正值=Σ∣分段校正值∣

滴定管校准记录表

滴定管读数读数体积m H2O+m空m H2O实际体积分段校正值总校正

0.0X

30±0.0X

35±0.0X

40±0.0X

45±0.0X

50-0.0X

t水温℃ρ水g/ml

按上表,重复校准两次,取平均值。

8.2 25毫升移液管校准。

8.2.1用K2Cr2O7-H2S04洗液洗净移液管,确保其内壁不挂水珠。

8.2.2 移取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25.00毫升,置于已称重(m)的比重瓶中,称重(m1)。

8.2.3 计算:校正值=25.00-

p m

m-

1

8.3 500毫升容量瓶的校准。

8.3.1 将500毫升的空容量瓶外表擦干净,称重(m)。

8.3.2 将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倒入容量瓶中至刻度线,称重(m1)。

8.3.3 计算:校正值=500.00-

p m

m-

1

8.4 将校准完的玻璃计量器具刻上永久性标识,并妥善保留校准记录。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比色管等常用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 玻璃量器的分类,型式,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比色管归属于量筒系列。玻璃量器按其型式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玻璃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编写:审核:批准:批准日期:年月日3计量性能要求:容量允差

在标准温度20℃时,滴定管、分度吸量管的标称容量和零至任意分量,以及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表2和表4的规定。单标线吸量管和量瓶的标称容量允差,应符合表3和表5的规定。量筒和量杯的标称容量和任意分量的容量允差,应符合表6和表7的规定。

4检定条件

环境条件

4.1.1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

4.1.2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4.1.3检定介质为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GB6682-1992要求。

4.2 检定设备

检定方法:容量示值-衡量法

5.1玻璃量器的准备:容量检定前须对量器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形成正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

5.2 比对方法:滴定管,分度吸量管、A级单标线吸量管和A级容量瓶采用衡量法检定,也可采用容量比较法检定,但以衡量法为仲裁检定方法。各种玻璃量器容量检定操作步骤详见附录A。

5.2.1取一只大于被检玻璃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5.2.2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

5.2.3调整被检玻璃量器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温筒内的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

5.2.4玻璃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按下式计算:

V20= m(ρB-ρA) [ 1+β(20-t)]

ρB(ρW-ρA)

式中:V20 ——标准温度20 ℃时的被检玻璃量器的实际容量,mL;

ρB ——砝码密度,取8.00g/cm3;

ρA ——测定时实验室内的空气密度,取0.0012g/cm3;

ρW ——蒸馏水t℃时的密度g/cm3;

β——被检玻璃量器的体胀系数,℃;

t ——检定时蒸馏水的温度,℃;

m ——被检玻璃量器内所能容纳水的表观质量,g。

为简便计算过程,也可将式(2)化为下列形式:

V20 = m * K(t)

ρB-ρA

其中:K(t)= [1+β(20-t)]

ρB(ρW-ρA)

K(t)值列于附录B中。根据测定的质量值(m)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t)值,即可由式(3)求出被检玻璃量器在20℃时的实际容量,计算容量偏差。

5.2.5 凡使用需要实际值的检定,其检定次数至少2次,2次检定数据的差值应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6 检定点的选择

6.1滴定管

1mL~10 mL:半容量和总容量两点;

25 mL:(0~5)mL、(0~10)mL、(0~15)mL、(0~20)mL、(0~25)mL五点;50mL:(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五点;100mL:(0~20)mL、(0~40)mL、(0~60)mL、(0~80)mL、(0~100)mL五点。

6.2分度吸量管

6.2.1 0.5mL以下(包括0.5mL)的检定点:

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

总容量。

6.2.2 0.5mL以上(不包括0.5mL)的检定点:

总容量的1/10。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流液口起);

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

总容量。

6.2.3 量筒、量杯

总容量的1/10。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底部起);

半容量(半容量~底部);

总容量。

7 检定结果的处理

容量偏差小于允差的玻璃量器,判定为比对合格量器,可以作为计量容器使用,登记编号。容量偏差大于允差的玻璃量器,判定为比对不合格量器,停止使用。

8 检定周期

玻璃量器的检定周期为3年,其中无塞滴定管为1年。

9附录A:

常用玻璃量器容量鉴定操作步骤

A.1 滴定管(衡量法)

A.1.1 将清洗干净的被检滴定管垂直稳固地安装到检定架上,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 处。

A.1.2 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零位,同时排出流液口中的空气,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A.1.3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滴定管容器的带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A.1.4 完全开启活塞(对于无塞滴定管还需用力挤压玻璃小球),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口流出。

A.1.5 当液面降至被检分度线以上约5mm处时,等待30s,然后10s内将液面调至被检分度线上,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A.1.6 将被检滴定管内得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A.1.7 在调整被检滴定管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温筒内的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A.1.8 按7.3.5.1衡量法计算被检滴定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A.1.9 对滴定管除计算各检定点容量误差外,还应计算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

A.2 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衡量法)

A.2.1 将清洗干净的吸量管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吸量管流液口外面的水。

A.2.2 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A.2.3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吸量管容器的带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A.2.4 将流液口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分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对于流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近似等待3s,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残留液)。对于吹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随即将流液口残留液排出。

A.2.5 将被检吸量管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A.2.6 在调整被检吸量管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温筒内的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A.2.1.7 按7.3.5.1衡量法计算被检吸量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A.2.1.8 对分度吸量管除计算各检定点容量误差外,还应计算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

A.3 容量瓶(衡量法)

A.3.1对清洗干净并经干燥处理过的被检容量瓶进行称量,称得空容量瓶的质量。

A.3.2 注纯水至被检容量瓶的标线处,称得纯水的质量(m )。

A.3.3 将温度计插入到被检量瓶中,测量纯水的温度,读数应准确到0.1℃。

A.3.4按7.3.5.1衡量法计算被检量瓶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A.4 量筒和量杯(衡量法)

A.4.1 对于量入式量筒清洗干净并经干燥处理;对于量出式量筒和量杯,先充水至最高标线,然后将水从倒液嘴倒出,排空后等待30s。

A.4.2 对处理过的量入式量筒进行称量,称得空量筒的质量,将纯水注入至检定点,称得纯水质量。对于量出式量桶,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容器的带盖称量杯,

称得空杯质量,将纯水注入量筒至检定点,然后将水从倒液嘴倒入称量杯排空后等待30s,称得纯水质量。

A.4.3将温度计插入到被检量瓶中,测量纯水的温度,读数应准确到0.1℃。

A.4.4按7.3.5.1衡量法计算被检量瓶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A5 比色管(衡量法)

刻度比色管的检定参考量入式量筒,双刻线比色管的检定,选择两个检定点。

10附录B:复印

11支持文件:《常用玻璃量器JJG196-2006》

附录B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t)值表

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

1、目的:制定容量玻璃仪器的校正制度,规范容量玻璃仪器的校正,确保日常检测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容量玻璃仪器的校正。

4、内容:

4.1校准项目

4.2.1温度:校准环境温度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

4.2.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

4.3校准过程:

4.3.1外观要求:

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准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4.3.2结构:

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 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 (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 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

4.3.3密合性:

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b.座式滴定管和夹式滴定管,将水充至最高标线,去掉注液管活塞以上的水,垂直静置20min后,两只活塞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c.具塞量筒与量瓶:将玻璃塞擦干,不涂凡士林油脂,将水装至最高标线,盖紧后用手压住塞子,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停留10s,结束后用干滤纸擦拭瓶口与玻璃瓶塞四周,不应有水渗出。

4.3.4流出时间:

4.3.4.1 滴定管

a.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定架上,活塞芯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b.充水于最高标线,流液口不应接触接水器壁。

c.将活塞完全开启并计时(对于无活塞滴定管应用力挤压玻璃小球),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口流出,直到液面降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6的规定。

4.3.4.2 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

a.注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然后将液面调至最高标线处。

b.将吸量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约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以流至口端不流时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表2和表5中的规定。4.3.5 容量示值:容量检定前须对量器进行清洗,清洗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小时放入实验室内。

4.3.

5.1 衡量法

a.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玻璃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b.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的质量。

c.调整被检玻璃量器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量温筒内的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

d.玻璃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下式计算:

[]

20W ()

1+20-t ()B A B A m V ρρβρρρ-=

-() (1)

式中:

V20——标准温度20℃时的被检玻璃量器的实际容量,ml ; ρB ——砝码密度,取8.00 g/cm3;

ρA ——测定时实验室内的空气密度,取0.0012g/cm3; ρW ——蒸馏水t ℃时的密度,g/cm3。 β——被检玻璃量器的体胀系数,℃-1; t ——检定时蒸馏水的温度,℃;

m ——被检玻璃量器内所能容纳水的表观质量,g 。

可将(1)式简化为:V20=m ×K(t)..........................................(2) 其中:

()[]

K t 1(20)()B A

B W A t ρρβρρρ-=

+--

K(t)值列于表7中,根据测定的质量值(m )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t)值,即可由式(2)

求出被检玻璃量器在20℃时的实际容量。

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4.3.

5.3 容量比较法

a.将被检玻璃量器用配好的洗液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洗,使标准玻璃量器内无积水现象,液面与器壁能形成正常的弯月面。

b.将被检玻璃量器和标准玻璃量器安装到容量比较法检定装置上。

c.排除检定装置内的空气,检查所有活塞是否漏水,调整标准玻璃量器的流出时间和零位,使检定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d.将被检玻璃量器的容量和标准玻璃量器的容量进行比较,观察被检玻璃量器的容量示值是否在允差范围内。

4.3.

5.4检定点的选择

a.滴定管:10ml——半容量和总容量两点;

25ml——(0-5)ml、(0-10)ml、(0-15)ml、(0-20)ml、(0-25)ml五点;

50ml——(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五点;

b.分度吸量管:0.5ml以上的检定点——总容量的1/10,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流液口起);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总容量。

c.量筒、量杯:——总容量的1/10,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底部起);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总容量。

d.容量瓶、单标线移液管:总容量。

4.3.6分度线宽度:使用1X10倍刻度放大镜,观察分度线宽度,分度线最大宽度应符合

表2~表6中的要求。

4.4常用玻璃量器容量检定操作步骤

4.4.1滴定管(衡量法)

a.将清洗干净的被检滴定管垂直稳固地安装到检定架上,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

b.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零位,同时排出流液口中的空气,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c.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滴定管容量的带盖的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d.完全开启活塞(对于无塞滴定管还需用力挤压玻璃小球),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口流出。

e.当液面降至被检分度线以上约5mm处时,等待30s,然后10s内将液面调至被检分度线上,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f.将被检滴定管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g.在调整被检滴定管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量温筒内的水温,度数应准确到0.1℃。

4.4.2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移液管(衡量法)

a.将清洗干净的吸量管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吸量管流液口外面的水。

b.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e.将被检滴定管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f.在调整被检吸量管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量温筒内的水温,度数应准确到0.1℃。

g.按4.3.5.1衡量法计算被检吸量管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

h.对分度吸量管除计算各检定点容量误差外,还应计算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

4.4.3容量瓶(衡量法)

a.对清洗干净并经干燥处理过的被检容量瓶进行称量,称得空容量瓶的质量。

b.注纯水至被检容量瓶的标线处,称得纯水的质量(m)。

c.将温度计插入到被检容量瓶中,测量纯水的温度。读数应准确到0.1℃。

4.5校准周期:玻璃量器的检定周期为36个月,其中无塞滴定管为12个月。

附录1

检定结果与处理:该量器为级;准许该量器用作的使用。出具证书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期至:

检定员:核验员:

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1. 总则

1.1 校正用纯化水至少须在标准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1.2 待校正的仪器检定前需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内。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

1.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测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的程度。

1.5 校正时使用的温度计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按检定结果读取温度。

1.6凡需要实际值的检定,其检定次数至少2次,2次检定数据的差值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1.7检定周期:玻璃量器的检定周期为3年,其中无塞滴定管为1年。

1.7 检定条件

1.8.1万分之一天平

1.8.2测量范围(10—30)℃,分度值为0.1℃的精密温度计。

1.8.3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1.8.4检定介质为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GB 6682-1992要求。

2.检定方法 2.1外观

2.1.1玻璃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 2.1.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 2.1.3玻璃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20℃)、型式标记(量入式用“In ”,量出式用“Ex ”,吹出式用“吹”)、等待时间(+ⅹⅹs )、标称总容量与单位(××ml )、准确度等级(A 或B ,未标记的按B 级处理)。 2.2密合性

2.2.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 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2.2.2具塞量筒、量瓶的口与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最高标线,塞子盖紧后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

题 目: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编 号: 颁发部门:质量部 生效日期: 版 本: 01 页 次: 2/4

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3.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

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的流出时间与等待时间见表1~表3。 4.容量允差

4.1要求:在标准温度20℃时,滴定管、分度吸量管的标称容量和零至任意分量,以及任意两检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表1和表3的规定。单标线吸量管个量瓶的标称容量允差,应符合表2和表4的规定。量筒和量杯的标称容量和任意分量的容量允差,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 4.2检定

4.2.1. 容量瓶 4.2.1.1衡量法

4.2.1.1.1 对清洗干净并经干燥处理过的被检量瓶进行称重,称得空容量瓶的质量。

4.2.1.1.2注纯水至被检量瓶的标线处,称得纯水的质量m (瓶加水的重量与空瓶重量差)。 4.2.1.1.3.将温度计插入被检量瓶中,测量纯水的温度,读数应准确到0.1℃。

4.2.1.1.4.从“不同温度下水的K(t)值”表中查得该温度时水的K(t)值。用水K(t)值乘水的重量,就是容量瓶容积的毫升数。其计算公式为:)(t 20K m V •=

4.2.1.1.5 将校正值与表4比较,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4.2.1.2容量比较法

4.2.1.1预先将容量瓶洗净控干,用洁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注入该容量瓶中。 4.2.1.2 假如容量瓶容积为250ml ,移液管为25ml ,则共吸10次。

4.2.1.3观察容量瓶中水的弯月面是否与标线相切,若不相切,表示有误差,一般应将容量瓶控干后再重复校正一次。

4.2.1.4 如果仍不相切,可在容量瓶上作一新标记,以后配合该支移液管使用时,可以新标记为准。

4.2.2 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

4.2.2.1 将清洗干净的吸量管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 处,擦去吸量管流液口外面的水。

4.2.2.2 缓缓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同时观察水温,

读数准确到0.1℃

4.2.2.3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吸量管容器的带盖称量杯,称得空杯的质量。

4.2.2.4将流液口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对于

流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近似等待3s,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

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残留液)。对于吹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称量杯口端不流时,随即将

流液口残留液排出。

4.2.2.5将被检吸量管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4.2.2.6从“不同温度下的K(t)值”表中,查得该温度时水K(t)值,用水的K(t)值乘水的重

量,就是该吸量管的容积(ml)。

题目: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颁发部门:质量部生效日期:版本:01 页次:3/4 4.2.2.7查表2,表3,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4.2.2.8对分度吸量管除计算各检点容量误差外,还应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最大误差。

4.2.2.9分度吸量管检定点的选择:

4.2.2.9.1≤0.5ml分度吸量管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总容量

4.2.2.9.2>0.5ml的分度吸量管总容量的1/10。若无总容量1/10分度线,则检2/10

点(自流液口起;半容量(半容量~流液口);总容量。

4.2.3. 滴定管

4.2.3.1取洁净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取洁净干燥的50ml具塞锥形瓶,与待校正滴定管同放

置在天平室1小时以上,测量水的温度。

4.2.3.2精密称定洁净干燥的50ml具塞锥形瓶的重量。

4.2.3.3将要校正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刻度零处除去尖端与外面的水,然后以滴定速度放

出10ml水(不必恰等于10ml,但相差也不应大于0.1ml),置于预先称过重量的50ml

具塞锥形瓶中。

4.2.3.4将滴定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收集管尖余滴。一分钟后读数(准确到0.01ml),

并记录,将锥形瓶玻塞盖上,再称出它的重量,并记录,两次重量之差即为放出的水重。

4.2.3.5由滴定管中再放出10ml水(即放到约20ml处)于原锥形瓶中,用上述同样方法

称重,读数并记录。

4.2.3.6 同样,每次再放出10ml水即从20到30ml,30到40ml直至50ml为止。从“不

同温度下水的K(t)值”表中,查得实验温度时水的K(t)值,用水的K(t)值乘每次得到的水重,

计算每段体积的真实容积(ml),校正数和总校正数。

4.2.3.7同上操作,检定点为:

4.2.3.7.1 10ml:半容量和总容量二点,即(0~5)ml、(0~10)ml二点。

4.2.3.7.2 25ml:(0~5)ml、(0~10)ml、(0~15)ml、(0~20)ml、(0~25)

ml五点。

4.2.3.7.3 50ml:(0~10)ml、(0~20)ml、(0~30)ml、(0~40)ml、(0~50)

ml五点。

4.2.3.8认真填写滴定管校正记录,并将校正结果绘制滴定曲线(在方格纸上以滴定管校正

值为纵坐标,滴定管读数的毫升数为横坐标,画出滴定曲线)。滴定时从滴定曲线上查出校

正值,加上观察值即为实际滴定值。

4.2.3.9滴定管允许的误差值见表1。

4.2.4量筒、量杯

4.2.4.1检定点:总容量的1/10。若无总容量的1/10分度线,则检2/10点(自底部起);半容量(半容量~底部);总容量。

4.2.4.2衡量法

4.2.4.2.1 缓缓地充水至被检分度线上,同时观察水温,读数准确到0.1℃

4.2.4.2.2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容器的带盖称量杯,称得空杯的质量。

4.2.4.2.3将被检量筒(或量杯)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4.2.4.2.4对于量出式量筒和量杯,先充水至最高标线,然后将水从倒液嘴倒出,排空后等待30s。

题目: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编号:

颁发部门:质量部生效日期:版本:01 页次:4/4

4.2.4.6从“不同温度下的K(t)值”表中,查得该温度时水K(t)值,用水的K(t)值乘水的重量,就是该量筒(或量杯)的容积(ml)。

4.2.4.7将校正值与表5比较,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容量允差。

4.2.4.3容量比较法

4.2.4.3.1用已校正的移液管进行间接校准。用适宜的移液管移取蒸馏水至洗净而干燥的量筒(或量杯)中,移取若干次后,仔细观察溶液弯月面是否与各检定点标线相切,否则另作一新的标记。由移液管的真正容积可知量筒(或量杯)的容积(至新标线)。经相对校正后的移液管和容量瓶,应配套使用。

附表1、2、3、4、5、6计量要求一览表

附表7、8 K(t)值表

附表:2.1—058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检定记录

附表:滴定曲线实例

表1 滴定管计量要求一览表

标称容量/ml 5 10 25 50

分度值/ml 0.02 0.05 0.1 0.1容量允差/ml A ±0.010 ±0.025 ±0.04 ±0.05

B ±0.020 ±0.050 ±0.08 ±

0.10

流出时间/s A 30~45 45~70 60~

90

B 20~45 35~70 50~

90

等待时间/s 30S

表2 单标线吸量管计量要求一览表

标称容量/ml 1 2 3 5 10 15 20 25

50 100

容量允差/ml A ±0.007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0.05

±0.08

B ±0.015±0.020 ±0.030 ±0.040

±0.050 ±0.060 ±0.01 ±0.16

流出时间/s A 7~12 15~25 20~30 25~35

30~40 35~45

B 5~12 10~25 15~30 20~35

25~45 30~45

表3 分度吸量管计量要求一览表

标称容量/ml 分度值/ml 容量允差/ml 流

出时间/s

流出式吹出式流出式吹

出式

A B A B A B A B

0.5 0.005 ————±0.005 ±0.010 4~8

2~5

0.01

0.02

1 0.01 ±0.008 ±0.015 ±0.008 ±0.010 4~10

3~6

2 0.02 ±0.012 ±0.025 ±0.012 ±0.010 4~12

5 0.05 ±0.025 ±0.050 ±0.025 ±0.010 6~14

5~10

10 0.1 ±0.05 ±0.10 ±0.05 ±0.010 7~17

25 0.2 ±0.10 ±0.20 ——11~21 —

50 0.2 ±0.10 ±0.20 ——

15~25

表4 单标线容量瓶计量要求一览表

标称容量/ml 2 5 10 25 50 100 200 250 500 1000 2000容量允差/ml A ±0.015 ±0.020 ±0.020 ±0.03 ±

0.05 ±0.10 ±0.15 ±0.15 ±0.25 ±0.40 ±0.60

B ±0.030 ±0.040 ±0.040 ±0.06 ±0.10 ±

0.20 ±0.30 ±0.30 ±0.50 ±0.80 ±1.20

表5 量筒计量要求一览表

标称容量/ml 5 10 25 50 100 250 500

1000 2000

分度值/ml 0.1 0.2 0.5 1 1 2或5 5 10 20

容量允差/ml 量入式±0.05 ±0.10 ±0.25 ±0.25 ±0.5 ±1.0 ±

2.5 ±5.0 ±10

量出式±0.10 ±0.20 ±0.50 ±0.50 ±1.0 ±2.0 ±5.0 ±

10 ±20

表6 量杯计量要求一览表

标称容量/ml 5 10 25 50 100 250 500

1000 2000

分度值/ml 1 1 2 5 10 25 25 50 100

容量允差/ml ±0.2 ±0.4 ±0.5 ±1.0 ±1.5 ±3.0 ±6.0 ±

10 ±20

表7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t)值表

表B-1 钠钙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3

水温℃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5 1.00208 1.00209 1.00210 1.00211 1.00213 1.00214 1.00215 1.00217 1.00218 1.00219

16 1.00221 1.00222 1.00223 1.00225 1.00226 1.00228 1.00229 1.00230 1.00232 1.00233

17 1.00235 1.00236 1.00238 1.00239 1.00241 1.00242 1.00244 1.00246 1.00247 1.00249

18 1.00251 1.00252 1.00254 1.00255 1.00257 1.00258 1.00260 1.00262 1.00263 1.00265

19 1.00267 1.00268 1.00270 1.00272 1.00274 1.00276 1.00277 1.00279 1.00281 1.00283

20 1.00285 1.00287 1.00289 1.00291 1.00292 1.00294 1.00296 1.00298 1.00300 1.00302

21 1.00304 1.00306 1.00308 1.00310 1.00312 1.00314 1.00315 1.00317 1.00319 1.00321

22 1.00323 1.00325 1.00327 1.00329 1.00331 1.00333 1.00335 1.00337 1.00339 1.00341

23 1.00344 1.00346 1.00348 1.00350 1.00352 1.00354 1.00356 1.00359 1.00361 1.00363

24 1.00366 1.00368 1.00370 1.00372 1.00374 1.00376 1.00379 1.00381 1.00383 1.00386

25 1.00389 1.00391 1.00393 1.00395 1.00397 1.00400 1.00402 1.00404 1.00407 1.00409表8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t)值表

表B-2 硼硅玻璃体胀系数10×10-6℃-1,空气密度0.0012g/cm3

水温℃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5 1.00200 1.00201 1.00203 1.00204 1.00206 1.00207 1.00209

1.00210 1.00212 1.00213

16 1.00215 1.00216 1.00218 1.00219 1.00221 1.00222 1.00224

1.00225 1.00227 1.00229

17 1.00230 1.00232 1.00234 1.00235 1.00237 1.00239 1.00240

1.00242 1.00244 1.00246

18 1.00247 1.00249 1.00251 1.00253 1.00254 1.00256 1.00258

1.00260 1.00262 1.00264

19 1.00266 1.00267 1.00269 1.00271 1.00273 1.00275 1.00277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以下统称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 引用文献 JJG 20―2001 标准玻璃量器 GB 12803~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 GB/T 12810―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GB/T 15726―1995 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 GB 6682―1992 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QB 2107―1995 实验室玻璃仪器吸量管颜色标记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3.1 量出式 用于测量自量器内排出的液体的体积,量出式符号用“Ex”表示。 3.2 量入式 用于测量注入量器(内壁干燥)内液体的体积。量入式符号用“In”表示。 3.3 容量单位 量器的容量单位为立方厘米(cm3)或毫升(ml)。毫升(ml)为立方厘米(cm3)的专用名称。 3.4 标准温度 量器的标准温度为20℃。 3.5 标称容量: 量器上所标出的标线和数字,称为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标称容量。 3.6 流出时间 量出式量器内液体充至全量标线,通过流液嘴使量器内液体全部自然流出所需用的

量出式量器,当液体流至所要读数的标线以上约5mm处时,需要等待的一定时间。 4 概述 4.1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表1。

玻璃仪器的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玻璃仪器校正方法,确保结果的准确。 应用范围:适用于化验室玻璃仪器校正的依据。 责任人:QC、QC主任。 内容: 1 操作方法 1.1 玻璃容量仪器的容积,并不完全与它所标出的大小完全符合。因此,在工作开始时,尤其对于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必须加以校正。一般的玻璃容量仪器的校正有效期限为一年。 在容量分析中作为容积的基本单位是毫升,即0.001L。1ml是指在真空中,1g重的纯水在最大密度时(3.98℃)所占的体积,也就是说,我们若在3.98℃,真空中称量所得的水重克数,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体积毫升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容器中的水重是在室温下和空气中称量的,因此需考虑以下3方面的影响因素。 1.1.1 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校正。在称量水重时,水温一般都高于3.98℃,水的密度随温度增高而减小,所以同质量的水在较高温度时占有较大的体积,或者说,它实际体积的毫升数比它的实际重量的克数大些。 1.1.2 对于玻璃仪器的容积由于温度改变而改变的校正。随温度的变化,不仅水的体积改变,而且玻璃容器本身的容积也在改变。一般规定以20℃为测量玻璃容器本身容积的标准温度,若不在20℃时校正,就要加上校正值。 1.1.3 对于物体由于空气浮力而使重量改变的校正。在空气中称量水重时,由于空气浮力引起减少的重量,等于水所排除的空气的重量。 通过上述3项校正,即可求出容器的实际容量。为了校正容器时计算方便,将不同温度的容积及该容积的水在空气中的重量关系列成表(表1)。利用此表,只需用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由容器中的水在某一温度的重量计算出该容器的真正容量。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空气中测得容器中水的重量(g),加上修正数(g),即得该容器的真正的容量(ml)。 表1不同温度不同体积玻璃仪器的修正值

玻璃仪器自校规程

玻璃仪器自校规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目录 1.温湿度计自校规程 (2) 2.温度计自校规程 (3) 3.容量瓶自校规程 (4) 4.滴定管自校规程 (5) 5.吸量管自校规程 (6) 6.仪器清洗 (8) 温湿度计自校规程 1.目的 确保公司使用的温湿度计的误差在规定范围内,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温湿度计的校准。 3.校准用基准设备 标准数显温湿度表 4.环境条件 温度要求:20±5℃ 湿度要求:不超过80%RH 恒温时间:1小时 5.校准步骤 外观:目测外观是否破损,功能件是否齐全、有效。 将恒温恒湿设备按操作规程正常开机。

将恒温恒湿设备的温度分别设定成10℃、20℃、30℃、40℃四个点,湿度分别设定为50%RH、60%RH、70%RH三个点,各定温1小时。 用被校准的温湿度计与恒温恒湿设备,标准数显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 6.判定依据 用被校准的温湿度计与标准件相对比,温度示差在±5℃,湿度示差在8%RH内可判定为合格。 7.校准周期 一年校准一次 8.相关记录 设备自校记录表 温度计自校规程 1.目的 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测量溶液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 3.校准用基准设备 外校合格的数显温度表(精度℃) 透明容器盛 冰、水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准步骤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得出结果再取平均值,记录在《设备自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基准数显温度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得的结果取平均值,记录在《设备自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数±℃。 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相关步骤。 6.判定依据 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7.校准周期 一年校准一次 8.相关记录 设备自校记录表 容量瓶自校规程 1.目的 对容量瓶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玻璃仪器及计量器具校准规程(3)

玻璃计量器具的内部校准规程 (1)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2) 玻璃仪器校正操作规程 (8) 玻璃容量仪器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13)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26)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80)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3) 玻璃计量器具的内部校准规程 8.1 目的 为确保高品位的锰和碳酸锶测定准确度,须对相关的玻璃计量器具进行校准。 8.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50毫升酸式滴定管,25毫升移液管,500毫升容量瓶的校准。 8.3 校准手续 8.3.1 50毫升酸式滴定管的校准。 8.3.1.1 滴定管的清洗:用K2Cr2O7-H2S04洗液灌满滴定管,浸泡2h,放掉洗液,以水洗净,要保证滴定管内壁不挂水珠。 8.3.1.2 称量外表擦干净的50毫升空比重瓶的质量(m)。 8.3.1.3 用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灌满滴定管,调节始点(0.0X),以与测定样品时同样的滴定速度分别将30.0X、35.0X、40.0X、45.0X、49.9X毫升的水放入比重瓶中,分别称为m1、m2、m3、m4、m5,做好记录。 8.3.1.4 根据滴定管读数体积、水的质量及该温度下的密度,计算出分段校正值和总校正值。 分段校正值=读数体积- p m m 1 总校正值=Σ∣分段校正值∣ 滴定管校准记录表 滴定管读数读数体积m H2O+m空m H2O实际体积分段校正值总校正 值 0.0X 30±0.0X 35±0.0X 40±0.0X 45±0.0X 50-0.0X t水温℃ρ水g/ml 按上表,重复校准两次,取平均值。 8.2 25毫升移液管校准。

8.2.1用K2Cr2O7-H2S04洗液洗净移液管,确保其内壁不挂水珠。 8.2.2 移取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25.00毫升,置于已称重(m)的比重瓶中,称重(m1)。 8.2.3 计算:校正值=25.00- p m m- 1 8.3 500毫升容量瓶的校准。 8.3.1 将500毫升的空容量瓶外表擦干净,称重(m)。 8.3.2 将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准确测量水温)倒入容量瓶中至刻度线,称重(m1)。 8.3.3 计算:校正值=500.00- p m m- 1 8.4 将校准完的玻璃计量器具刻上永久性标识,并妥善保留校准记录。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比色管等常用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 玻璃量器的分类,型式,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比色管归属于量筒系列。玻璃量器按其型式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玻璃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以下统称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引用文献 JJG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GB12803~12808―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 GB/T12810―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GB/T15726―1995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 GB6682―1992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QB2107―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吸量管颜色标记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量出式 用于测量自量器内排出的液体的体积,量出式符号用“Ex”表示。 3.2量入式 用于测量注入量器(内壁干燥)内液体的体积。量入式符号用“In”表示。 3.3容量单位 量器的容量单位为立方厘米(cm3)或毫升(ml)。毫升(ml)为立方厘米(cm3)的专用名称。 3.4标准温度 量器的标准温度为20℃。 3.5标称容量: 量器上所标出的标线和数字,称为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标称容量。 3.6流出时间 量出式量器内液体充至全量标线,通过流液嘴使量器内液体全部自然流出所需用的时间。 3.7等待时间 量出式量器,当液体流至所要读数的标线以上约5mm处时,需要等待的一定时间。4概述 4.1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表1。 4.2量器的结构 量器的结构参见图1~图10。 5通用技术要求 5.1材质与理化性能 5.1.1制造量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耐水等级应小于等于三级。 5.1.2滴定管、分度吸管和量筒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的双色玻璃管制成。 5.1.3量器必须经过良好的退火处理,其内应力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5.2外观 5.2.1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包括密集的气线(气泡)、破气线(气泡)、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梭线等(具体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 5.2.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 分度线和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 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必须与器轴相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3~表8。 分度线的长度 短线为圆周长的10%~20%; 中线不短于短线的1.5倍; 长线不短于短线的2倍。 单标线量器必须刻(或印)围线;印线允许有不超过圆周长10%的间隙。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以下统称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 引用文献 JJG 20―2001 标准玻璃量器 GB 12803~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 GB/T 12810―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3 3.1 3.2 3.3 )的专用名称。 3.4 3.5 3.6 3.7 等待时间 量出式量器,当液体流至所要读数的标线以上约5mm处时,需要等待的一定时间。 4 概述 4.1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表1。 4.2 量器的结构 量器的结构参见图1~图10。

5 通用技术要求 5.1 材质与理化性能 5.1.1 制造量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耐水等级应小于等于三级。 5.1.2 滴定管、分度吸管和量筒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的双色玻璃管制成。 5.1.3 量器必须经过良好的退火处理,其内应力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5.2.2.7分度线的断口 分度线的断口最大为1mm,但不允许影响读数。 滴定管和分度吸管在同一条线上只允许有一处断口,在分度表上不得多于总线条的2%;10ml 以下的分度吸管,其分度表上的断口最多允许2处。 5.2.2.8 量的数值应刻(或印)在主分度线的右上方(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其排列次序为: a) 滴定管零位在最上方,量的数值是自上而下递增。 b) 分度吸管零位在上的,量的数值自上而下递增;零位在下的,量的数值自下而上递增。

常用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常用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确保常用玻璃量器测量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 适用于分度吸量管、单标线吸量管、量筒、容量瓶等玻璃量器的校准。 3(责任: 质检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 4.1 仪器、器具及校准条件: 4.1.1仪器、器具: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超级恒温槽(准确到0.1?)、温度范围0~50?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容量瓶、离子交换纯水。 4.1.2 校准室温在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小时。恒温槽温度设定在20?,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4.2 校准准备: 将需校准的量器清洗干净,倒置沥干,。将纯化水提前置入已开启的恒温槽内,并记录恒温槽的温度。 4.3 衡量法校准: 4.3.1 将吸量管充纯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外壁的水,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量出式量筒充纯水至最高刻度线。在调整液面的同时,应观察并记录恒温槽的水温。 4.3.2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玻璃容器的容量瓶,称得空瓶质量。 4.3.3 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或倒入容量瓶,称得纯水质量(m)。 4.3.4 对分度吸量管应选择3个刻度线进行校准,每个刻度线均应符合容量允差。

4.3.5 玻璃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V20,单位ml)按下式计算: 简化计算公式:V20=m)K(t) K(t)值可查附表3。根据测定的质量值(m)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t)值,即可由上式求出被检玻璃量器在20?时的实际容量。 4.3.6 校准次数至少2次,2次校准数据的差值应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t)值表 附表1-1: (钠钙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 水 0.0 0.1 0.2 0.3 0.4 0.4 0.6 0.7 0.8 0.9 温 t/ 19 1.0026 1.00261.00270 1.00271.00274 1.0027 1.0027 1.00279 1.0028 1.0028 7 8 2 6 7 1 3 20 1.0028 1.0028 1.00281.0029 1.0029 1.00291.00296 1.00298 1.0030 1.0030 5 7 9 1 2 4 0 2 21 1.00301.00306 1.00308 1.00311.00312 1.00314 1.00311.00317 1.00319 1.00321 4 0 5 附表1-2: (硼硅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3) 水 0.0 0.1 0.2 0.3 0.4 0.4 0.6 0.7 0.8 0.9 温 t/

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 一、前期准备 1.确定校准仪器:根据实验需要确定需要校准的玻璃仪器,并记录仪 器的型号、规格和序列号等相关信息。 2.准备校准标准:根据校准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校准标准,包括标准 溶液、标准物质等,确保其质量准确可靠。 3.清洁仪器:使用去离子水和洗涤剂彻底清洁待校准的仪器,并用纯 净水冲洗干净。 二、校准操作 1.校准前的检查:仔细检查待校准的仪器是否完好无损、无污染,并 确保校准仪器和校准标准都已准备齐全。 2.调零:对待校准的仪器进行零点调整,确保仪器的零点准确可靠。 3.校准:按照标准操作方法,使用校准标准对待校准的仪器进行校准,根据校准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4.复检:如果校准的仪器需要经常使用,建议进行复检以确认校准结 果的准确性。 三、事后处理 1.校准记录:将校准的日期、仪器信息、校准结果等关键信息记录在 校准记录表中,并做好归档工作,确保校准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校准报告:根据校准记录,撰写校准报告,说明校准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

3.维护保养:及时清洗和保养校准后的仪器,确保其长期的使用性能 和准确性。 4.异常处理:如果在校准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或仪器存在故障等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修复工作。 根据仪器校准的不同需求,上述操作规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考 虑更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执行校准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遵 守相关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校准操作的安全性。同时,校 准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使用的玻璃仪器始终保持良好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总之,玻璃仪器校准操作规程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性和操作安全的关 键环节,它对于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操作人员应严 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相关情况,确保校准工作的规范 性和有效性。

常用玻璃仪器校验规程

常用玻璃仪器校验规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目的 规定常用玻璃仪器的校准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购入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和单标线容量瓶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的校准。 3、职责 操作人员负责校准常用玻璃量器,填写常用玻璃量器校准原始记录。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操作是否符合规程。 4、校准条件 校准时工作室温度不宜超过20±5℃;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 衡量法用介质——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校验设备: 4.3.1相应称量范围的天平,其称量误差应小于被校量器允差的 1/10。 4.3.2温度范围0~50℃的温度计。 4.3.3有盖称量杯或具塞锥形瓶。 4.4.4校验用的架和夹。 5、校准步骤及方法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外观检查 5.1.1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量器的口应与量器纵轴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不偿失有粗糙处及未经溶光缺口。滴

定管和吸管的流液嘴,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量瓶放置在平台上,不应摇动。 5.1.2滴定管及具塞量瓶应具有良好的密合性。 容量校准 采用衡量法进行容量校准。按如下步骤操作: 5.2.1清洗被校量器:量器可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等量的浓硫酸混合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下降或上升时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液面。 5.2.2洗净的量器(先进行干燥处理)应提前放入工作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5.2.3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校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如果校验量瓶则取一只洁净干燥的待校量瓶),进行空测量平衡。 5.2.4将被校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中(量瓶应注纯水至标线),称得纯水的质量值m。 5.2.5在调整被检量器弯液面的同时,应观察测量用水的水温。 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V20按下式计算: V20 = (m/γ)×1000 式中: V20——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ml); m——在t℃的空气中,以黄铜砝码称得纯水质量值(ɡ); γ——20℃时将充满容量为1升的玻璃量器的水在空气 中于不同温度下用黄铜砝码称得的质量(ɡ/L). 表1:水在10—40℃间的γ值

玻璃仪器校准方法

玻璃仪器校准方法 玻璃仪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仪器,它可以为实验提供精确的测量结果。由于实验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校准玻璃仪器的目的是为了安全使用该仪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使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提高实验效率。 玻璃仪器校准方法包括:复查校准、机械校准和电气校准。 1)复查校准是指根据玻璃仪器的使用条件,由实验室人员按照玻璃仪器安装说明书或技术标准进行的玻璃仪器的复查、检查和校准工作。 2)机械校准指根据玻璃仪器的使用条件,以机械维护和保养技术对玻璃仪器的参数、机械性能和超声波特征进行校准的工作。 3)电气校准指根据玻璃仪器的使用条件,以电气技术对玻璃仪器的控制、运行参数和电气特性进行校准的工作。 玻璃仪器校准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根据玻璃仪器的使用条件,确定校准程序。 2)其次,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校准数据记录方法。 3)再次,确定校准参数,并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校准。 4)最后,确定校准结论,做出校准报告,完成校准。 玻璃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定期的校准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玻璃仪器的正确使用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提高实验的效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可以保证仪器的正

常使用,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玻璃仪器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校准,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校准。正确的校准可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正确的玻璃仪器校准方法可以提高实验仪器的质量,保证实验结果可靠、准确,为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并有效提高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玻璃仪器的校准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

玻璃仪器校准

玻璃仪器校准 1. 总则 1.1 校正用纯化水至少须在标准室内放置1小时以上。 1.2 待校正的仪器检定前需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内。滴定管、移液管不必干燥,容量瓶必须干燥。 1.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测量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1.4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的精度应达到所称水重有五位有效数字的程度。 1.5 校正时使用的温度计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按检定结果读取温度。 1.6凡需要实际值的检定,其检定次数至少2次,2次检定数据的差值不超过被检玻璃容量允差的1/4,并取2次的平均值。 1.7检定周期:玻璃量器的检定周期为3年,其中无塞滴定管为1年。 1.7 检定条件 1.8.1万分之一天平 1.8.2测量范围(10—30)℃,分度值为0.1℃的精密温度计。 1.8.3室温(20±5)℃,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 1.8.4检定介质为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GB 6682-1992要求。 2.检定方法 2.1外观2.1.1玻璃量器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 2.1.2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 2.1.3玻璃量器应具有下列标记: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20℃)、型式标记(量入式用“In”,量出式用“Ex”,吹出式用“吹”)、等待时间(+ⅹⅹs)、标称总容量与单位(³³ml)、准确度等级(A或B,未标记的按B级处理)。 2.2密合性 2.2.1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 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2.2.2具塞量筒、量瓶的口与塞之间的密合性要求:当水注入至最高标线,塞子盖紧后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不应有水渗出。 3.流出时间和等待时间滴定管、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的流出时间与等待时间见表1~表3。 4.容量允差 4.1要求:在标准温度20℃时,滴定管、分度吸量管的标称容量和零至任意分量,以及任意两检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均应符合表1和表3的规定。单标线吸量管个量瓶的标称容量允差,应符合表2和表4的规定。量筒和量杯的标称容量和任意分量的容量允差,应符合表5和表6的规定。 4.2检定 4.2.1. 容量瓶 4.2.1.1衡量法 4.2.1.1.1 对清洗干净并经干燥处理过的被检量瓶进行称重,称得空容量瓶的质量。 4.2.1.1.2注纯水至被检量瓶的标线处,称得纯水的质量m(瓶加水的重量与空瓶重量差)。 4.2.1.1.3.将温度计插入被检量瓶中,测量纯水的温度,读数应准确到0.1℃。 4.2.1.1.4.从“不同温度下水的K(t)值”表中查得该温度时水的K(t)值。用水K(t)值乘水的重量,就是容量瓶容积的毫升数。其计算公式为:)(t20KmV 4.2.1.1.5 将校正值与表4比较,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4.2.1.2容量比较法 4.2.1.1预先将容量瓶洗净控干,用洁净的移液管吸取纯化水注入该容量瓶中。 4.2.1.2 假如容量瓶容积为250ml,移液管为25ml,则共吸10次。 4.2.1.3观察容量瓶中水的弯月面是否与标线相切,若不相切,表示有误差,一般应将容量瓶控干后再重复校正一次。

玻璃仪器内校规程

玻璃仪器内校操作规程 1.目的:确保计量器具能够满足检测任务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仪器。 3.职责 3.1化验室负责计量器具的统一管理。 3.2各部门遵照执行。 4.校准程序 4.1 清洗被检量器:量器用重铬酸钾洗液和等量的浓硫酸混合剂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液面下降或上升时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液面。碱式滴定管如用铬酸洗液法清洗时,须先去掉乳胶管部分。 4.2 洗净的量器应提前4小时放入工作室,使其与室温尽可能接近。 4.3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如果检定量瓶则取一只洁净干燥的待检量瓶),进行空称量平衡。 4.4 滴定管的校准(衡量法) 4.4.1 活塞密合性检查 玻璃活塞: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塑料活塞: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4.4.2 校准操作: 4.4.2.1 将清洗干净的被检滴定管垂直稳定的安装到检定架上,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 4.4.2.2 缓慢地将液面调整到零位,同时排出流液口中的空气,移去流液口中的最后一滴水珠。 4.4.2.3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滴定管容量的带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备注:称量电子天平为送检到有校正资质计量所进行校正后的合格电子天平。 4.4.2.4 完全开启活塞,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口流出。 4.4.2.5加纯水到零标线处,记录水温。以滴定的速度放出0-5毫升水(相差不

要超过±0.01毫升)于上述带盖称量杯,再准确称量至0.001克。两次称量之差即为放出水的质量。同法,依次称出0-10、0-15、0-20、0-25毫升等分度线间水的质量。按实验水温水的密度(表1-1)按式(1-1)计算出各分度线间的真实容量。 Vt=Wt/dt………………(1-1) 式中Vt—t℃时水的体积; Wt—在t℃称得水的质量; dt—在t℃的水的密度. 4.4.2.6对滴定管除计算各检定点容量误差外,还应计算任意两检定点之间的最大误差。 4.5移液管的校准(衡量法) 4.5.1 分度移液管的校准方法和滴定管的校准方法相同,无分度移液管只须校准总容量即可。 4.6 容量瓶的校准(衡量法) 4.6.1 对清洗干净并经过干燥处理过的被检量瓶进行称量,称得空容量瓶的质量。 4.6.2 注纯水至被检量瓶的标线处,称得纯水的质量。 4.6.3按滴定管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出实际容量。 5.0 容量允差见表1-2。 6.0 一般玻璃量器内校周期为3年,其中滴定管为1年。 7.0 温度计的校准 7.1 将欲校正的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送检到有校正资质计量所进行校正后的合格温度计)一并插入恒温水浴槽中,放入冰块,校正零点,经5~10min后记录读数。 7.2 提高水浴温度,记录标准温度计20℃、40℃、60℃、80℃、100℃时的读数,即可得到相应的校正温度。

玻璃仪器校准规程

玻璃仪器校准规程(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标题:计量玻璃量器校准操作规程 目的:保证计量玻璃量器的有效使用,确保产品检测过程的质量。 适用范围;本公司常用玻璃量器(见表1)。 校准依据: 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职责: 品管部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计量仪器的校准工作。 实验室配合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校准工作。 校准方法:

校准条件与设备: 温度:校准环境温度 25±1℃,室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超过2℃。校准所用介质:蒸馏水. 所用设备:

外观要求: a.量器应具有厂名或商标,标准温度,用法标记,标称总容量与单位,准确度等标志。 b.量器无影响计量读数的缺陷,包括集密的气线,破气线,擦伤,铁屑和明显的直棱线。 c.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相邻两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见表2~表6。 d.非标准的口与塞,活塞芯和外套,必须用相同的配合号码。无塞滴定管的流液口与管下部也应标有同号。 结构: a.玻璃量器的口应与玻璃量器轴线相垂直,口边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粗糙处及未经熔光的缺口。 b.滴定管和吸量管的流液口,应是逐渐地向管口缩小,流液口必须磨平倒角或熔光,口部不应突然缩小,内孔不应偏斜。 c.量筒、量杯的倒液嘴应能使量筒、量杯内液体呈细流状倒出而不外溢。当分度表面对观察者时,倒液嘴的位置,量筒的嘴位于左侧;250ml以下的量杯(包括250ml)位于右侧;500ml以上的量杯位于左侧。 d. 量筒、量杯和量瓶放置在平台上时,不应摇动。空量杯、空量筒(不带塞)和大于25ml (包括25ml)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5°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小于25ml 的空量瓶(不带塞),放置在与水平面10°的斜面上时,不应跌倒. 密合性: a.滴定管玻璃活塞的密合性要求:将不涂油脂的活塞芯擦干净后用水湿润,插入活塞套内,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检定架上,然后充水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静置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b.座式滴定管和夹式滴定管,将水充至最高标线,去掉注液管活塞以上的水,垂直静置20min后,两只活塞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c.具塞量筒与量瓶:将玻璃塞擦干,不涂凡士林油脂,将水装至最高标线,盖紧后用手压住塞子,颠倒10次,每次颠倒时,在倒置状态下停留10s,结束后用干滤纸擦拭瓶口与玻璃瓶塞四周,不应有水渗出。 流出时间: 滴定管 a.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定架上,活塞芯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b.充水于最高标线,流液口不应接触接水器壁。 c.将活塞完全开启并计时(对于无活塞滴定管应用力挤压玻璃小球),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口流出,直到液面降至最低标线为止的流出时间应符合表6的规定。 分度吸量管和单标线吸量管 a.注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然后将液面调至最高标线处。 b.将吸量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约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以流至口端不流时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表2和表5中的规定。 容量示值:容量检定前须对量器进行清洗,清洗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小时放入实验室内。 衡量法 a.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玻璃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 b.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的质量。

常用玻璃量器校正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常用玻璃量器容量检定SOP,保证正确操作,确保检定结果正确可靠。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以下统称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3.1 量出式 用于测量自量器内排出的液体的体积,量出式符号用“Ex"表示. 3。2 量入式 用于测量注入量器(内壁干燥)内液体的体积。量入式符号用“In”表示。

3。3 容量单位 量器的容量单位为立方厘米(cm3)或毫升(ml)。毫升(ml)为立方厘米(cm3)的专用名称。 3.4 标准温度 量器的标准温度为20℃。 3.5 标称容量: 量器上所标出的标线和数字,称为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标称容量。3。6 流出时间 量出式量器内液体充至全量标线,通过流液嘴使量器内液体全部自然流出所需用的时间。 3。7 等待时间 量出式量器,当液体流至所要读数的标线以上约5mm处时,需要等待的一定时间。 4 概述 4.1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 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表1。

4。2 量器的结构 量器的结构参见图1~图10。

5 通用技术要求 5。1 材质与理化性能 5。1.1 制造量器的玻璃应清澈、透明;耐水等级应小于等于三级。 5.1.2 滴定管、分度吸管和量筒允许有蓝线、乳白衬背的双色玻璃管制成。5。1.3 量器必须经过良好的退火处理,其内应力不得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名称残余内应力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JJG 196—200× 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量杯等实验室常用玻璃量器(以下统称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 引用文献 JJG 20―2001 标准玻璃量器 GB 12803~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 GB/T 12810―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GB/T 15726―1995 玻璃仪器内应力检验方法 GB 6682―1992 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QB 2107―1995 实验室玻璃仪器吸量管颜色标记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和计量单位 3.1 量出式 用于测量自量器内排出的液体的体积,量出式符号用“Ex”表示。 3.2 量入式 用于测量注入量器(内壁干燥)内液体的体积。量入式符号用“In”表示。 3.3 容量单位 量器的容量单位为立方厘米(cm3)或毫升(ml)。毫升(ml)为立方厘米(cm3)的专用名称。 3.4 标准温度 量器的标准温度为20℃。 3.5 标称容量: 量器上所标出的标线和数字,称为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标称容量。 3.6 流出时间 量出式量器内液体充至全量标线,通过流液嘴使量器内液体全部自然流出所需用的时间。 3.7 等待时间

JJG 196—200× 量出式量器,当液体流至所要读数的标线以上约5mm处时,需要等待的一定时间。 4 概述 4.1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 常用玻璃量器包括滴定管、分度吸管、单标线吸管、单标线容量瓶、量筒和量杯。量器按其用途不同分为量入式和量出式两种。量器按其准确度不同分为A级和B级,其中量筒和量杯不分级。 量器的分类、用法、准确度等级及标称容量见表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