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版画技能

板书版画技能
板书版画技能

板书板画技能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传统教学媒体。板书板画技能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板书、板画,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它们是调动学生视觉感知新教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什么是板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语言和板书来讲授知识。讲解是用字音说话,板书是用字形表示。板书具有灵活,简便的特点。好的板书能提纲挈领、系统完整地概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教材的脉络,打开学生的思路。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笔记,为学生复习功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课后联系板书复习功课,既方便,又易记。因此,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能。

板书的作用

板书板画作为无声的教学语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教师讲解,揭示内容,突出重点。表达和传递口头语言难于表达清楚的知识信息,物理教学必然涉及到很多需要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单用口头语言来正确完整地阐述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借助于书板画,而且把口头语言与板书板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进行物理教学。

第二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内容好的板书板画具有层次清楚、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各种关系表示准确和形象生动等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而且便于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使他们感受到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整体结构。精心设计的板书板画,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能给学生美的感受,还能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作风。

第三调动和发挥学生感官的协同作用,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强化刺激,扩大感知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听好课,更重要的是发挥他们的视觉器官的作用,并与期他器官协同去学习,去感知新信息,新材料。板书板画就具有引起学生注意力,强化刺激,调动各感官的协同、增强感知量的作用。

第四保存教学信息,有助于学生记笔记和教师课后总结。教师的口头语言无论把教学内容讲的多么清楚完美,但它毕竟跟时间相对应,随着时间不断消失,而板书板画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它能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保存下来。这就有利于学生作笔记和课后复习,也有利于教师课后总结。

板书的类型和形式

板书的形式和教学的其它活动形式一样,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传统板书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往往写在黑板的正中,称之为正板书。正板书一般都作为教案的一部分而事先写好。另一种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写在黑板两侧的文字或符号,称之为副板书。

板书通常有条目式、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推理式和树形框图等多种形式。

条目式

条目式是传统型板书。教师比较习惯于这种板书。其特点是按照上课的教学流程而设计板书,形式简单,条理性比较强,学生记录比较方便。但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相对较若。

(2) 提纲式

提纲式板书是按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的板书形式。这种形式通常以精练的语言、序号排列的程式出现,这种板书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内容结构层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结构,便于

理解和记忆。

表格式

表格式板书是将分散的相关知识列入表格内,既具有归类、比较、总结等功能,又有助于学生掌握某些具有一定联系的概念、规律和事物性质。

图示式

图示式板书使用文字、线条、符号、框图等表达的板书,用于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板书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这几种板书形式。一般图示式板书通过使用适当的符号,以框架图的方式将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展示出来,呈现教材内容的概貌或者结构,其特点是容易引起和强化学生的感知,直观新颖,令人一目了然。

推理式

推理式板书是用箭头把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和物理过程中因果关系表示出来的板书。它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逻辑性强,便于学生理解。

树形框图式

树形框图又称概念图式板书。它以某些知识(或概念)为核心,通过树形框图的形式展示知识内在的联系和关系,用这种形式板书有利于学生梳理和整合单元或者章节的物理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板书与语言的配合

板书与语言讲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较好地传递教学信息。结合的形式有先写后讲、先讲后写、边讲边写等几种,但又是经常结合使用的。

先写后讲,一般在需要学生对某一事物先有一全面概括的了解,然后再逐步细致地讲解。先讲后写,通常在教师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内容的要点或讲解新知识时使用。边讲边写,图示式、板图等形式的板书适合于边讲边写。

板书技能的应用要点

教师要有过硬的板书技能,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一是要有漂亮的粉笔字,二是要掌握基本的简笔画技巧。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的获得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那么,教师在板书技能的应用训练中要注意那些问题呢?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板书中的术语、图表、公式、定义等必须准确、规范、科学。

要有计划,通常把教学内容的主干、系统,简明扼要地按层次展开。重要的公式、概念、结构等作为一节课的持久性板书,安排在板面的中部(即在正板);而把次要的材料,临时性的补充材料作为暂时性板书放在副板,可用后擦去。

应布局合理,纲目清楚,条理分明,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力求简练突出重点和关键。板书设计要突出美观大方,具有艺术性。即突出板书的内容和形式要美。

板画的基本要求

构图简单、示意确切

物理板画不同于美术图画,它所表现的是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联系。所以,物理板画对具体的事物或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突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以简练的办法,在较短的时间里画出来,构图要尽量简单,无需特别润色,但不能简单到学生不理解,必须示意明白确切。

比例协调,准确规范

板画要正确地表示空间关系。有些涉及到数量关系的图,如大量分析图、图像、能级图等,画得比例要得当,关系要准确规范,若不准确则会造成公式无法推导,不能总结出正确的规律等问题。板画应当尽量能与实物相比较,在同一图中比例尺要统一,可做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使坐在前后排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关系准确规范的图,说理性强,会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甚至凭直观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形象生动,思维严密

以图示意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直观地领会教师讲解的知识。好的板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他们的思维,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教师常用的板书形式

提纲式

这是最常用的板书形式,它是将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注意事项等,按讲解的先后顺序,结合课堂讲解,提纲挈领地逐条排列出来。这种板书层次分明、简明扼要,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脉络层次。

列表对比式

列表对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物理概念、规律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排列出来。例如,质量和重力、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振动和波等。其特点是对比性强,容易使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

推理式

这是根据物理概念和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及物理过程的因果关系而设计的一种板书形式。其特点是便于学生把握概念之间、物理公式之间联系,适用于习题课中对某一问题的物理过程的分析,或由旧知识导出新规律的新授课过程。

构建式

将平时学的一章一节的知识,按一定规律、顺序构建在一起,以沟通物理概念和规律间的联系。

综合式

综合式是将两种或多种形式的板书糅合在一起使用的板书形式,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物理教师板书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跟讲解的语言和体态动作有机配合,边讲边写

课堂上板书内容展示的时间和顺序要有考究。如果过早把内容写在黑板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板书过晚,又难起到作用。只有在板书与讲解密切配合的情况下,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板书时要考虑板书哪些内容,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临时性的,哪些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也要考虑板书时黑板板面的设计和使用。

要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字体大小适中

板书字体形式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字体大小要以后排学生能看见为准。板书字迹要工整清晰,避免龙飞凤舞、模糊不清。

板书要言简意明,条理清晰

教师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字、图,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表达出来,使物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还要注意纲目清楚、条理清晰、各纲目的标号应统一。

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

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 编为您带来的是语文活动课教案设计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课题: 美在学习中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出学习中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3、进一步弄清语文学习的范围和方法体现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改革宗旨 4、渗透美育教育 三、活动准备: 1、分组完成学校校门设计手工作品制作等工作评出优秀作品准备参赛 2、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电教器材 四、活动形式: 分组进行擂台赛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语:教师提出方法、要求设奖等情况

〈二〉组织比赛: 1、每组必答: ⑴在“美”和“丑”之间你选择(满分1分) ⑵用一句话评价大家的选择(满分2分) ⑶说出带“美”字的词语(各组不重复)(满分2分) ⑷投影显示问题:(逐行显示) 下列词语或句子各指什么美(每题2分) a、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c、对不起请原谅!() d、拾金不昧() 2、抢答题: ⑴欣赏歌曲《什么是美》然后抢答: 歌曲中指到了生活中的几种美最后一句歌词是(满分2分) ⑵听录音带 教师播放课文《春》的朗读磁带(片断)谈谈你的感受 ⑶看投影作简要评说 教师放一组学生作品投影片 ⑷看投影快速记忆 (说明:②——④题思考2分钟回答1分钟每题满分2分) ⑸“大宝明天见!”“大宝啊!天天见”这是一则广告中的句子请简要分析意思(满分2分)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4山水画的意境 素材积累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个大类;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惆怅.(chàng)真挚.(zhì)渲.染(xuàn) 胸.有成竹(xiōng) 朝朝暮.暮(mù) 浮光掠影.(yǐng) (2)词义 【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词意境,使自己能进入语境,仔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意境”这一概念,并解释“什么是意境”; 第二部分(5~10):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作品之中。此外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互依附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共7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 习基础。 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深入,能对 教材进行精心加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4.开发和使用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学需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结构内容: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要求分课时写出课时目标,特别要具体写出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表述要具体、准确) (四)、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学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写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也要写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形式、方法、方式、内容。同时还要写出相应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案文本格式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四、教学案结构图表: 《课题》教学案 单位:年级:设计者:时间: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反思编写要求 1.教学实录请用戏剧剧本形式编写(教师投影、板书,学生活动,学生状态、课堂气氛等用舞台提示标识)。实录应原汁原味、具体详尽地呈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在关键处有针对性的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点评,有条件的请参照网上或其他资料。 2.每个教学实录后均需附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梳理出成功处,并对不足处提出改进的做法。 3.内容、格式 《课题》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 执教时间:×年×月×日 执教班级:××学校×年级×班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4.教学实录文本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舞台说明语言用括号标注,小四号楷体(gb2312),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说明:1.文件:一个课题建一个word文档,依次排列为:教学案(2课时)、教 学实录、教学反思; 5.命名:文件以课题+单位+作者命名。

教学设计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终审稿)

教学设计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美术教学设计 红色的画 一、教材分析: 《红色的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5册第6课。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使画面产生的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随意地涂抹色彩,到初步的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书中用多幅以红色为主的作品,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以红色为主的场面,使学生体会红色特有的魅力,感受红色带来的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三年级上期的孩子,这阶段的孩子天真活泼,想象丰富,喜欢绘画,学习兴趣高。以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色彩知识,在运用色彩上都是盲目、随意地涂抹色彩。学习本课后能初步的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只要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一般都能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让学生初步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3、能给一幅线描画填上深浅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初步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 五、教学难点:深浅不同的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使画面更有层次。

六、教学策略、方法: 1、模式结构:“启发·创新” 流程:设情激趣—探究学习—艺术实践—评价拓展 2、方法、策略:通过课件出示红色的物体、红色的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通过填色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通过两幅范画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红色的邻近色的美丽,知道画红色的画不仅要使用纯红色,而且还要运用好红色的邻近色,使画面更有层次。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为了突出重点,节省作画时间,教师先准备好学生作业用的线描画,让学生直接涂颜色,这样就能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 1、教具:教科书、色卡纸、课件、范品2幅、学生作业用的线描画。 2、学具: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等着色用具。 七、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公开课《黄果树瀑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板书欣赏

小学语文公开课《黄果树瀑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板书欣赏 一、教材分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想象等多种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之壮美,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准确使用词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案)的常规格式

教案(教学设计)较为中规中矩的格式: (适用于各种文体教学设计的套用,套用时中间部分的板块可以依据实际课文的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省略,板块名可以自己独创命名。) 《****》教学设计/《****》教案 班级姓名【教材解读】(包括学习内容分析,考试时不写) 【设计理念】(考试时不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都有,可分述,亦可合称为“教学重难点”,二者各自最多一两点,不可多。)【教学方法】(考试时不写)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可以多写为“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读,引出文本 1.例如:问题导入、承上启下导入、检查预习导入等。

2.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课文自由朗读。 【导入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教心学等理论。】 二、尝试读,感知文本 1.介绍篇幅、生字个数,落实重难点生字词的教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三、思考读,感悟文本 1.促读: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2.促问: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3.促思: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4.促说:师的话。 学生的回答、表现预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四、展示读,内化文本 (本环节解决文本的整体问题) 1.第一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生个人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2.第二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3.第N段: 师的引导语。 请生齐声朗读、谈体会。 师的评价语。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五、探究读,赏析文本 1.小结引读。(对二、三、四环节进行小总结。) 2.师生对话。(一般是为了攻克一篇课文的难点问题。) 3.激情引读。(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来思考重难点问题。) 4.再读体会。(通过学生默读、写批注体会来解决重难点。) 5.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个人起立交流心得、并及时评点提升。)【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结合相关的教心学等理论。】

套色纸版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 1. 展示单色纸版画作品供学生欣赏、探究。 单色纸版画黑白分明,简练明了。 2. 出示一组套色纸版画,学生深入了解感知。 这些是其他班的同学制作的纸版画,画面主体物突出,色彩丰富,非常有特色,好看吗? 师介绍:这些都是套色纸版画。色彩丰富了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欣赏乐趣。用色彩套印的版画称为彩色版画或套色版画。套色版画因其瑰丽多姿的色彩而引人喜爱。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套色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单色过渡到套色,介绍套色版画的定义,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套色版画的主要特点便在于它是彩色的,比单色的版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体现色彩之美。 二、分析尝试 1. 出示图例,请学生想一想这幅纸版画是用几块版子印出来的?(两块) 2. 能看出来用的是什么材料吗?(有凹凸肌理的树叶,有纹理的底版……) 3. 想了解怎么做的吗?教师示范。 先将选作底版的瓦楞纸滚上绿草地的色彩,再将树叶滚上另一种橙红的色彩,将此树叶主版确定好位置放在草地底版上,选一张白色纸覆盖在版面上,进行拓印。师介绍这种就是多版多色的套色纸版画。 4. 学生尝试,同桌合作滚印底版及主版,合作一张“草地上的风景”。 在尝试过程中注意不同材质的肌理运用(可以运用天然肌理,也可以运用粘贴各种材质肌理),注意彩墨的应用,两块版尽量选择滚印反差大的色彩。完成的作品送到黑板上展示,简单评价作品的构图及层次感。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材料开始进行尝试,反复推敲物品肌理上凹、凸、平、斜等痕迹、制定出最佳印制方案。将树叶、羽毛等自然材料与瓦楞纸、手揉纸、窗纱网等人造材料直接组合,立即印出两套色的效果,极大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交流总结 师生互动、交流:刚才,大家尝试套印了一张纸版画,我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能不能帮老师总结一下多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呢?

三年级上册美术-6《红色的画》【教案】

6《红色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及运用色彩的能力,增强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美术教学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中国节日的颜色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分析和表现,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2.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色卡、颜料、绘画纸、记号笔、水彩笔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好绘画用具 二、导入课题 让学生观察,找出本课主题。

师:今天教室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生:教室里充满了红色物品。 板书课题:红色的画。 三、讲授新课 1.红色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三原色”。出示色卡:红、黄、蓝。 2.谈一谈: (1)走进教室有什么感受?(热闹、热情……) (2)你见过这些场面吗?PPT图片:结婚场景、看花灯场景。你还见过哪些红色的事物?(自然界中的红色、生活中的红色、红色时刻……)3.讨论探究 (1)欣赏完课件中的美丽图片,这些红色的画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喜庆、热烈、奔放) (2)再仔细观察发现每个作品中都有红色,还有没有别的颜色?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红色是中国人的传统喜庆颜色,它带给人们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重大活动庆祝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 4.检测新知 (1)判断对错:你们是如何理解红色的画的? 判断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A红色的画就是完全用红色画的画。 B红色的画是以红颜色为主画的画。 (2)从三幅画面中来判断哪一幅是红色的画。

教师资格证语文面试板书设计技巧

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已出,小伙伴成绩也都查了哈,笔试过了,面试就来了,不能掉 以轻心哈。本次笔试时间是2017年1月7-8日,考生在12月16日- 12月20日内登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报名,成功提交报名信息后,在12月18日- 21日内到所属考 区的现场确认点进行资格审查,审核通过的考生须在12月23日17:00前完成网上付费。 下面是福建教师招聘考试为大伙整理的语文面试板书设计技巧,望对大伙有帮助。 1.词语锤炼式 对于有些诗文,我们只要抓住其中关键性的几个词语,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写 作的意图就很容易弄清楚。如李贺的《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前两句交代背景,后两句 表达愿望。这时,我们只要抓住这些词语,板书于黑板上,文章的脉络就可以一目了然, 可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潼关怀古》、《琐忆》等。 2.课文脉络式 板书应该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课文的重点和关键,准确地扣住作者的思路。如《西门豹》。 3.寓含中心式 《大森林的主人》,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指导阅读中,把将要讲的话紧缩于下面 的23个字中:冷、饿、累、生火取暖、烧鸡充饥、烤地睡觉,板书中的“冷、饿、累”是“我”和猎人面临的具体困难,“生火取暖、烧鸡充饥、烤地睡觉”是猎人面对困难想出 的具体办法。这样猎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就表现在“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的 斗争之中。这课的中心思想也就这样巧妙地寓于板书之中了。 4.概括点拨式 在板书设计中除了提炼关键词语作为板书内容的主体外,有时也可以加上一些教师编 拟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必须是十分必要,能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如《穷人》的板书设 计中,“勤劳善良”……等词语,并非教材所有,是由教师编拟提示的: 这篇小说通过桑娜及其丈夫关心邻居西蒙,在极其穷困的情况下,抚养西蒙遗下的两 个孩子的事,深刻反映了桑娜一家善良、朴实、急人之难的品质。对这类课文,板书要涉 及人物评定,教师精辟的提示,无疑十分必要。在关键处加上这些提示点拨,犹如一炬之光,可以使统体皆灵,全部板书便能豁然贯通。提示语这种“点铁成金”的妙用,不仅不 会使板书臃肿,反而更能提高“集成块”的功率。 5.符号沟通式 符号,以它那一目了然的通用性和代替语言表述的经济性,在板书设计中也发挥着重 要作用。板书设计中常用符号有箭头、几何图形和各种标点。如《田忌赛马》的板书设计: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走之、竖心旁。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答案:①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花生)。②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接下来这个可要听仔细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什么?为什么是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 二看图说话 1 图:两个小朋友正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那高兴的样子可真让人羡慕,我们也去看看。一分钟时间,请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 指名说。 (激励:谁能说的完整些?可以由远及近,把看到的都

说出来?谁能运用想象,说的更好些?) 3 点评:刚刚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图上有高山流水,远处有一棵棵挺拔的树木、一座座整 齐的房屋,近处还有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小鸟,美极了! 三识字 1 自由读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我们请拼音朋友帮忙,读准字音。 2 初识生字。 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的生字 宝宝需要大家认识,请你对照课文下面的生字栏,先看一遍,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 3 识字。 课件出示:远近还惊色听无声春人来 ⑴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强调:yuan wu jin jing ting se sheng 的发音 ⑵形。 学了这么多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①观察偏旁:“远”“近”,说说两个字的相同之处? 有共同的偏旁:走之。例:还… “惊”:左边竖心旁,右边北京的京,合在一起惊惊惊。 ②编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春 米上加横竖出头——来

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摘要:板书是教学意图的体现,教学重难点的呈现,教学思路的流程和教法、 学法的指导。因此,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特点;作用;策略 作者简介:梁建宏,任教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北化工研究院子弟学校。 通常认为,教学板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语 言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但笔者认为,教学板书更应该是教学意图的 体现,教学重点的呈现,教学思路的流程和教法、学法的一种指导,是完成教学 任务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更应该精心设计板书,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板书设计的特点 1.书写规范,有示范性 教师的教学板书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有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语文教师板书应规范、准确,有示范性,是教学过程中时刻信守的一条原则。 2.美观形象,有趣味性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视觉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通过 视觉获取的信息又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印象也较为深刻。在这一方面,美 观形象的板书可以把抽象、复杂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好像一幅美 丽的图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拨动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 强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笔者把这篇课文的板书设计 成“桥”的形状,以“轻轻的来”和“悄悄的走”作为“桥头”和“桥尾”,把作者的情感变 化“欢喜、永恋、寻梦、放歌、沉默”按次序写成“桥拱”形状,把诗歌中的意象排 列在“桥拱”下。当在文字下面画出了“桥”的形状时,笔者发现学生的眼睛亮了一下,感到很新奇,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笔者发现学生很重视教师的板书,每 节课都能自觉地把板书写在笔记本上,原因就在于这节课的板书既体现了诗歌的 意境美,也体现了徐志摩的绘画美,直观形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简明扼要,有科学性 语文教学板书应该是经过精心提炼的语言合金,符号与图像也应是精当节省的,既是概括精炼的,又是准确适当的,能够深刻反映出教学内容的本质。这就 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最本质的联系据以板书,追求以少胜多,间 处求丰。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概括三层主要内容,学生分别概括为“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向往与热爱,描绘了美好的田园生活,抒发作者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概括虽然准确,但失之精炼。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精练的概括能力,笔者又引导学生把三层内容分别概括为:爱田园,田园美, 心情娱,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为爱、美、娱、归。 这样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能准确地反映教学内容。如果能够经常引导学生 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虚实相生,有启发性 教学板书的内容是有限制的,不可能照搬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板 书时做到语精字妙,使板书富于弹性和张力,不做一览无余的交代而是注意留给 学生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即“空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 学生的思维。如讲《篱笆那边》时,就设计了一个充分体现“空白”的板书,学生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0 套色纸版画-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套色纸版画作者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套色版画又称彩色版画。色彩丰富了版画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单色版画具有概括,简练,单纯之美,而套色版画以其瑰丽多姿的色彩而引人喜爱。套色版画是用色彩套印而成的版画,制作上有一版多色和多版多色的套色方法。本课着重于多版多色的套色方法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感受版画多变的美,培养学生动手及动脑的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迅速积累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初次接触套色纸版画,对如何套色充满了新奇,愿意动手、动脑创作自己的作品。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本功及制作技巧,熟悉一些画具、画材和画法,也为本课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提供了可能。“套色纸版画”这一课即是一个版画技法的教学,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教学。 在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套色纸版画的基本知识,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技能目标:掌握对如何套色充满了新奇,愿意动手、动脑创作自己的作品。套色纸版画的制版、印版的方法。 情感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版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教学难点:多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纸版画范图、彩色油墨、胶滚、白纸板、刻刀、圆珠笔、6B铅笔,吹塑纸、白乳胶、瓶盖、木蘑菇、马莲、勺子、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件、树叶、白纸板、吹塑纸、圆珠笔、剪刀、刻刀、白乳胶等。

教学设计 一、欣赏导入 1. 展示单色纸版画作品供学生欣赏、探究。 单色纸版画黑白分明,简练明了。 2. 出示一组套色纸版画,学生深入了解感知。 这些是其他班的同学制作的纸版画,画面主体物突出,色彩丰富,非常有特色,好看吗? 师介绍:这些都是套色纸版画。色彩丰富了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欣赏乐趣。用色彩套印的版画称为彩色版画或套色版画。套色版画因其瑰丽多姿的色彩而引人喜爱。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套色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单色过渡到套色,介绍套色版画的定义,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套色版画的主要特点便在于它是彩色的,比单色的版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体现色彩之美。 二、分析尝试 1. 出示图例,请学生想一想这幅纸版画是用几块版子印出来的?(两块) 2. 能看出来用的是什么材料吗?(有凹凸肌理的树叶,有纹理的底版……) 3. 想了解怎么做的吗?教师示范。 先将选作底版的瓦楞纸滚上绿草地的色彩,再将树叶滚上另一种橙红的色彩,将此树叶主版确定好位置放在草地底版上,选一张白色纸覆盖在版面上,进行拓印。师介绍这种就是多版多色的套色纸版画。 4. 学生尝试,同桌合作滚印底版及主版,合作一张“草地上的风景”。 在尝试过程中注意不同材质的肌理运用(可以运用天然肌理,也可以运用粘贴各种材质肌理),注意彩墨的应用,两块版尽量选择滚印反差大的色彩。完成的作品送到黑板上展示,简单评价作品的构图及层次感。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材料开始进行尝试,反复推敲物品肌理上凹、凸、平、斜等痕迹、制定出最佳印制方案。将树叶、羽毛等自然材料与瓦楞纸、手揉纸、窗纱网等人造材料直接组合,立即印出两套色的效果,极大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交流总结 师生互动、交流:刚才,大家尝试套印了一张纸版画,我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能不能帮老师总结一下多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呢?

美术教案-红色蓝色黄色的画

美术教案-红色蓝色黄色的画 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

美术教案-红色蓝色黄色的画 教学目的: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从而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认识和感知红黄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 :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有关红、黄、蓝三原色的实物。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三原色实物,由学生观察、触摸其颜色、外形特点。在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三原色。3、教师利用试管做调色练习,——引出三原色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原色可以调出世间万种颜色,体会色彩的奇妙之处。4、教师播放幻灯片,演示红色的画,让学生体会红色的画面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红色: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请学生想象并举例:还有那些物体或场面可以红色表示?5、师播放以蓝色画面为主调的纯色画,由学生直观的体会蓝色给人们什么样感觉?蓝色:凉爽、清净的感觉。由学生想象举例,蓝色让你想到了什么?6、教师播放黄色画面的幻灯片,由学生自己体会黄色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他代表了哪个季节?黄色:明快、温馨、成熟的美感。学生举例7、通过欣赏三原色的画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红色的画就是由红色画的吗?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画的画。 二、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将彩笔盒里的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及近似颜色迅速取出,哪一组取的又快又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三、布置作业 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分组合作画一幅画。四、小结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特别是对选材新颖、绘画大胆的作品要讲解自己是如何构思的。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中文章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板书的优劣往往不受重视,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被忽视,认为其可有可无。事实上,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课堂中学生有注意的一个焦点。针对教材而言,板书是文章精华的浓缩,文章的血肉。板书设计得好,运用得好,能化复杂为简单,化紊乱为条理,化抽象为直观;从美学角度看,它是课堂教学的精品展示,给学生的视觉效果是严谨、科学、简洁的结构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侧重于形象思维。为此,在教学中能针对其认识特点对症下药。遵循板书的科学性及充分发挥板书的艺术性而精心设计板书,能使学生学起来省时,省力,省事,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蝙蝠和雷达》可以这样设计: 嘴天线 蝙蝠超声波障碍物无线电波雷达 耳荧光屏 这样设计,直观,通俗易懂,逻辑性强,不仅揭示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奥妙,又阐述了雷达的原理。既体现了两者的共性,又能把两者的内在联系剖析得淋漓尽致(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学生一目了然,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如这时教师调控引导得好,把蝙蝠和雷达这种内在联系(从因到果)扩展延伸出去。

穿针引线,学生兴趣被激发,往往能举一反三。这就是板书的成效,板书的真正价值。 有人作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中,通过对教材的熟悉,钻研、吃透,以此来确定其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等。但在设计板书时却不愿多费周折、照本宣科,求速而不求质,一味参照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换汤不换药。当然,教材中现成的板书是比较正规、标准的,含“金”量较高。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勇于探索,精益求精,设计好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板书。 那怎样设计板书呢?下面就谈我一些浅显的看法: 首先,从微观上讲,教师应先着眼于教材,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找一个凭借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及故事情节展开需要来处理,或根据陈述对象的特征、种类、属性进行组合安排。有时直接抓住课文的线索来设计板书,有时要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设计板书。其次,从宏观上看,教师设计板书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力求使板书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下面就以实例略加说明: 一、夸张式板书 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或借助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更集中、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可以这样设计: 要小盆要木房要做世袭贵妇人要做女皇要当海上女霸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 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 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 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能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 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稍作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 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一单元 1 最后的常春藤叶

《粉印纸版画》教案

《粉印纸版画》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创新能力。 2、学习绘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 3、通过制作,体验失败与成功、发明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不同的表现形式,了解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在粉印过程中,水份与颜料之间比例的掌握及一些制作“小窍门”的发现。教具准备: 教师:欣赏作品数件 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你知道版画有几种? 2、简要介绍其不同的特征及绘制方法。 3、一组讲一例。 三、介绍制作过程 1、刻——力度的掌握。 2、涂色——时间的掌握。 3、印——区域的掌握。 四、学生练习 1、制作底版。 2、要用较粗的铅笔。 3、能力强的同学可适当做得复杂一点。 五、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1、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经验、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 2、有何成功“小窍门”向大家展示一下。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小组交流 1、上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3、有何成功“小窍门”向大家展示一下。 三、欣赏同一张画,讨论 1、欣赏作品中都用了什么颜色? 2、不同的颜色,效果有何不同? 3、表表各自意见。 4、你表现的比他们更好吗? 四、学生作业 1、继续上节课作业。 2、能力强的学生,可尝试制作不同颜色。 五、巡回指导 1、面观察学生作业。 2、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小结 1、展示自己作品并介绍。 2、学生间相互赏析。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继续完成上节课内容(作业完成稿) 三、讨论 1、如何把你的作业装饰得更美? 2、有什么想法?

部编版6《画》教学设计

6《画》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谈板书的设计与运用技巧

谈板书的设计与使用技巧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讲课时,如何设计和使用板书,设计使用得好不好、精不精、巧不巧,直接关系到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板书的设计,充分发挥这个辅助手段的优势,保障教学顺利实行,巩固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好板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课堂板书设计的特征。 (一) 课堂板书具有直观性。直观性是针对板书的表现形式来说的,是板书的第一特征。它将教学内容浓缩成“微型教案”,概括课文的“纲目”,揭示作者的思路,体现教学的意图。教师之所以把讲课的要点写在黑板上,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听到的同时还能看到。把听与看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二) 课堂板书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是针对板书的具体内容来说。板书的行文过程简明扼要,反映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或者是逻辑关系,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讲课时板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章、节问题的大小题目;二是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就是明确以上两个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 课堂板书具有条理性。板书随着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显示文章的层次,体现教学顺序和教材知识要素构成的关系,协助学生学习课文,掌握方法。(四) 课堂板书具有艺术性。艺术性是就板书的表现形成与具体内容的有机结合来说。板书设计的整体框架要自然优美,板面要神形兼备,文字要字迹清楚、准确工整,线条符号标识要使用得当,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师在讲课时采用合理手段把所书内容灵活巧妙地体现在黑板上,不但让人看后明白其内容,而且通过看也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二、课堂板书设计与使用的要求 板书的设计应该以教材为主,依据教材的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本课教学要求以及每节课教学内容,来确定板书的侧重点,力求目的明确。板书不是单纯的把多种知识的综合和压缩,而是把重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板书的设计如果能抓住教材内具有提纲引领作用的关键部位,作为突破点,再以点带面,实行发射网络状构思,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字迹要书写规范、准确、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准确,不写自造简化字。字的大小以后排学生能看清为宜。教师的板书除传授知识外,还能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用词要恰当,语句准确,语句要力求简明、精炼。要在有限的板面上容纳较多的内容,传播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语句的选用上下功夫,力求简明、精炼,争取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出复杂的内容,要抓重点、抓关键。 板面要做到干净、利落。板书就是任课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图画,这幅图新不新、巧不巧、美不美,关键在于教师的巧妙安排。所以,教师在板书时要对板面上书写的位置、字体的大小、间距的宽窄、排列的次序以及标点的使用等细节问题都要周密考虑,合理分配,科学编排,力求做到干净、利落,使板面这幅图更加绚丽多彩,发挥出它应有的辅助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的注意事项 (一)板书设计的整体安排要合理 板书时既不要密密麻麻,也不要稀稀落落,黑板的中间是教师板书的主要位置,书写时尽可能写在黑板的上半部,让学生容易看见。 (二)板书时要善于把握好时机 板书要随着课文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不要在上课前就把板书写好,也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