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⑴课程教学对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2)课程内容:服装结构特点和服装制图的方法和工厂纸样制作方法.

(3)课程特点:实践性强,理论需与实践结合.

(4)课程知识准备:基本用到初中数学和几何知识,不用另开数学课.

(5)课程教学条件:需准备纸样教室一间.教师需具备工厂工作经验。

2.课程任务:

(1)教学目标: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原理、制图方法和变化规律,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制图技能,具备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制图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任务:使学生熟悉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制图方法,训练其从事服装制作所必需的制图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其适应现代服装生产的需要打下基础。

(3)教学成果:学会常用服装的结构制图,掌握常用服装的纸样制作技术,部分学生达到工厂纸样工作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

(1)服装制图基础知识:人体结构与服装制图的关系、制图的基础知识。

(2)常用裙装制图打板:直裙.低腰A裙.褶裙.波浪裙.

(3)常用女裤制图打板:西裤.贴身低腰裤.裙裤.针织裤.喇叭裤.

(4)常用女上衣制图打板:衬衣.针织衫.甲克.西装.外套.

(5)常用男裤制图打板:西裤.休闲裤.牛仔裤.短裤.

(6)常用男上衣制图打板:衬衣.针织衫.甲克.休闲外套.西装.

2.教学要求:

(1) .了解人体结构与服装制图的关系。

(2) .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原理

(3) .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工业纸样制做方法.

三、教学安排与设计

(一)教学安排

(D本课程建议课时为228学时,教学时间安排见学时分配建议。

⑵教学进度表:

(二)教学设计

1 .本课程各阶段的授课内容应与服装制作工艺的教学内容相衔接,力求在排课时间上做到同步。

2 .在完成本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以加强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衔接。

3 .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和辅导,对学生的制图做到逐一修正,确保制图的准

确性。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大纲 一、说明 1 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服装制图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具有平面分解图和结构制图的能力。本课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共分三章;第二部分为服装结构制图实例,共分十章;第三部分为服装样板制作,共一章。主要内容有: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服装制图基础,服装裁剪,裙类,裤类,男、女上装、下装、童装结构制图,以及特体服装制图等。 2 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制图的基础知识,掌握所学品种的款式、造型、样式变化的一般规律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掌握服装品种的裁剪和排料方法,以及服装主要部位的变化(领、袖、袋等)。达到独立裁剪服装,独立解决裁剪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达到中级服装设计与制作人员的制图水平。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时要注意与实习教学的配合,并采用模型和实物进行直观教学。 (2)为巩固学习效果,可采用先画小图(1:5),再画大图(1:1),最后进行实物裁剪的方法。 (3)要紧密结合服装工业批量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授课,以加强学生对服装生产的认识。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掌握服装各部位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服装成品放松量的依据,了解服装款式、材料、缝制工艺与服装结构制图的关系。

教学内容 §1—1 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 一、人体体型 二、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三、人体测量 四、服装成品规格的放松量 §1—2 服装成品规格与服装号型系列 一、服装成品规格的来源、构成和使用 二、服装号型系列 三、服装成品规格 §1—3 服装款式、材料与缝制工艺 一、款式 二、材料 三、工艺 第二章服装结构制图基础 教学要求 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具体方法和制图过程中常见的图线、符号和代号,掌握服装制图术语。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 §2—1 服装结构制图工具 一、尺 二、量角器 三、曲线板 四、绘图铅笔与橡皮 五、其他 §2—2服装结构制图的图线与符号 一、服装结构制图图线 二、服装结构制图符号 三、服装结构制图代号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设计

《服装结构制图》 教案 教师:余冬娥 班级: 09服装班 一

1-3课时 课题: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人体体型和人体测量) 目的:1、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为以后的制图作准备。 2、简单了解本课程所学的容。 重点:1、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有哪些。 3、理解人体各部位的测量方法并能动手操作。 难点:1、激发学生兴趣。 2、人体测量。 方法:理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准备:1、测量工具:皮尺、直尺、记录笔、腰节带。 2、临时测体对象。 课时安排:3课时 过程: A、讲解本课程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B、讲授新课: 一、服装结构制图的含义: 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面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机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接着将面料裁成衣片。

二、结构制图的依据有哪些? 1、人体。(主要依据) 所谓“量体裁衣”,精辟地概括了人体和服装的关系。 2、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规格数据。 (直接数据) 注:人体运动规律则是作为服装放松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人体体型: 可分人体比例和人体结构两个方面理解: (一)人体比例: 测量单位:头 正常人体:成年男性:7.5个头 成年女性:7个头 1—2岁: 4个头 5—6岁: 5个头 14—15岁:6个头 16岁:接近成年人 25岁:达到成年人身高 (二)人体结构: 为方便测量,可将人体的体表部位用假设的点、线、面 表示。 1、点 如:颈间点、肩端点、颈窝点、胸高点、等等。

2、线: 如:颈围线、颈根围成、前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 臀围线等等 3、面: 如:肩部、胸部、腰部、腹部、膝部、等等。 4、人体服装相对应的部位: 在以后边制图边讲解,首先自己了解。 四、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是取得服装规格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测体工具(常用) 软尺:主要工具。 3、腰节带:围绕在腰节最细处,测量腰节所用工具。 (二)测体方法:(以女体为例讲解) 测净体规格(仅穿衣)。规格即为净规格。 服装规格:净规格+放松量(人体活动量和穿着层次量) 如是按穿着层次测量,则只加人体活动量。 (三)测量部位: 1、身高:头骨顶点量至脚跟。 2、衣长:前衣长:由右颈肩点通过胸围最交点,向下量至衣服所需 长度。 后衣长:由后领圈点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长度。 3、胸围:腋下通过胸围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案:服装结构制图依据——人体体型与人体测量(全3课时)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

人体比例最简单、最方便的测量单位是头。正常的成年男性约为7个半头高,成年女性约为7个头高。 (二)人体结构 人体结构各部位如图1-2所示。按服装的构成需要,为方便人体测量,可将人体的体表部位分别用假设的点、线、面来表示。

二、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关系的目的是为了使服装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外形的需要。人体各部位与服装的关系分析如下。 (一)颈部与衣领的关系 人体颈部呈上细下粗不规则的圆台状,上部和头部相连。从侧面观察,颈部向前呈倾斜状如图1-9所示,下端的截面近似桃形,颈长相当于头长的1/3.男性颈部较粗,喉结位置偏低且外观明显;女性颈部较细,喉结位置偏高且平坦、不显露;老人颈部脂肪少,皮肤松弛;幼儿颈部细而短,喉结发育不完全,不显于外表。 (二)躯干与上装的关系 躯干包括肩、胸、背、腰、腹、臀部等。 1.肩部 肩端部呈球面状,前肩部呈双曲面状,肩部前倾,俯视整个肩部呈弓形。男性肩部较宽而平,女性肩部较窄而斜且肩斜度大于男性(图 1-11);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肩薄而斜,儿童肩窄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

任务实施: 记录学生出缺席及课前准备情况。 一、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1、前胸与后背的关系 胸与背是由一部分脊柱、胸骨与12对肋骨组成的胸廓。胸廓的形状决定胸部的大小和宽窄。 男性胸廓宽而大,呈扁圆形。前胸表面呈球面状,背部凹凸变化明显;女性胸廓较男性短小,也呈扁圆形,前胸表面乳胸隆起,乳胸部呈近似圆锥状,背部凹凸变化不明显;老人胸廓扁长,呈扁平形,背部较浑圆,脊柱弯曲度大于青 年。 胸与背的特征,决定了男性后腰节长大于前腰节长;女性由于乳胸隆起,一般后腰节长等于或短于前腰节长;儿童的背部特征使童装的后腰节 长等于或小于前腰节长。 2.腰部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三章 服装与人体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第三章服装与人体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节服装与人体的内容,了解服装是因人体而产生,并服务于人体,因此服装与人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服装与人体体表形态、服装与人体活动规律、服装与人体比例及服装体型差异等知识。作到能正确使用服装号型系列。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服装材料的花色品种有了很大的改进与创新。 教学要求: 1.了解人体构成,掌握人体构成的20个主要部位,并能准确画出。 2.掌握人体外形与服装结构的关系,人体的测量和服装成品的放松量。 3.掌握服装成品规格与服装号型系列。 4.了解服装款式、材料与缝制工艺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体构成 我们所讲的人体构成是指与服装密切相关的人体中点、线、面、体的构成。 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 根据人体外形特征和关节活动特点,可将人体划分成20个部位,其具体划分如下: 1头部、2颈部、3肩部、4胸部、5腰部、6腹部、7背部、8臀部、9肩端部、10上臂部、11肘部、12下臂部、13手腕部、14手部、15胯关节部、16大腿部、17膝部、18小腿部、19腿腕部、20足部。其中,颈部、腰部、肩端部、肘部、手腕部、胯关节部、膝部、脚腕部等是人体的重要活动部位。所有人体的弯、转、扭、伸、屈、抬、摆等各种动作都由这些部位的运动而形成。而这些动作的运动幅度在一定条件下又将决定服装放松量的大小。人体部位的划分将为服装部位划分和分界提供可靠的依据。 人体构成:即人体骨骼和肌肉。骨骼是人体支架它决定了人体各部位的长短、宽窄以及肢体生长方向,而肌肉是附在骨骼上决定人体外观形态与人体活动。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盐城技师学院教案首页 编 号:YJQD-0506-11 版 本:A/O 流水号: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课题:第一章 服装结构制图依据 教学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服装结构概念,了解服装的基本标准, 掌握样板缝份的加放量、定位号。 教学重点、难点:缝份的加放量、定位号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样板 三角尺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按计划执行。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第一章预备知识服装结构制图依据 §1-1 服装结构基础知识 §1-2 服装纸样标准 一、导入新课: 服装的结构设计亦称纸样设计,是服装设计实践中主要 技能知识。同时,它也是服装成衣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构设计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二、新课内容: (一)服装结构基础知识 1、结构 “结构”这一概念来源于建筑学,是事物各部门的配合组织。 我们可以这样来比喻,覆盖于人体的服装好比建筑物,将服装各 部件的组合比作建筑物中各构件的结合,因此称之为“结构”。 2、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亦称服装工业产品设计和商品设计。 3、现代服装结构 现代服装结构,一方面必须满足单一功能衣服的主体,另一方面需达到更广泛的文化因素和时代精神需求。 (二)服装纸样标准 纸样就是样板。纸样是现代服装工业专用术语,含有“样板”、“标准”等意思,它是服装工业化和商业化时代必须建立的标准,也是现代企业高效而准确的进行服装工业化生产的必要依据。 1、服装的基本标准 ①.基本标准 是服装标准体系的基础部分,是结构设计和制定其他各类标准的

前提。 ②.产品标准 是服装业中对某一类产品分类的标准。 ③.工艺标准 是根据产品加工工艺的特点,把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要素和有关工艺文件等通用性较强的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综合统一而形成的标准,是服装业生产或加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 2、服装工业样板 结构设计完成的纸样只适合于单件制作,对于成衣生产来说还须制成服装工业样板才能成为批量生产的工业生产所用。 ①.大样板 用于生产中排码、画样、裁剪用的样板称为大样板,也称为毛板。 ②.工艺样板 在缝制工艺中所用的样板,一般称之为小样板,也称为净样板。③.服装样板放缝的主要部分名称 Ⅰ、缝份 Ⅱ、折边 Ⅲ、里外勾 Ⅳ、面料的缩率 ④、基本样式缝份的加放量 Ⅰ、缝份 Ⅱ、主要部位缝线 ⑤、样板缝制的定位记号 Ⅰ、打剪口 Ⅱ、扎针眼

完整版)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完整版)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制图》 班级:09服装班 课题: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人体体型和人体测量) 目的: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简单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 重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研究兴趣,了解结构制图的依据和人体各部位的测量方法并能动手操作。 难点:激发学生兴趣,人体测量。 方法:理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 准备:测量工具:皮尺、直尺、记录笔、腰节带,临时测体对象。

课时安排:3课时 过程: A、讲解本课程知识点与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B、讲授新课: 一、服装结构制图的含义: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面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机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接着将面料裁成衣片。 二、结构制图的依据有哪些? 1、人体。(主要依据)所谓“量体裁衣”,精辟地概括了 人体和服装的关系。 2、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的规格数据。(直接数据)

注:人体运动规律则是作为服装放松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人体体型:可分人体比例和人体结构两个方面理解: 一)人体比例:测量单位为头。正常人体:成年男性: 7.5个头,成年女性:7个头,1—2岁:4个头,5—6岁:5个头,14—15岁:6个头,16岁:接近成年人,25岁:达到成 年人身高。 二)人体结构:为方便测量,可将人体的体表部位用假设的点、线、面表示。 四、人体测量:人体测量是取得服装规格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测体工具(常用):软尺是主要工具,腰节带用于测量腰节。

二)测体方法:以女体为例讲解。测净体规格(仅穿内衣)。规格即为净规格。服装规格:净规格+放松量(人体活 动量和穿着层次量)。如按穿着层次测量,则只加人体活动量。 三)测量部位:1、身高:头骨顶点量至脚跟。2、衣长:前衣长:由右颈肩点通过胸围最交点,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长度。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的各个部位及测量方法,以及服装制图的工具、图线符号和代号。 在人体测量中,需要测量的部位包括后衣长、胸围、腰围、颈围、总肩宽、袖长、腰节长、脊长、臀围、裤长、胸高、乳距、臀高和上裆长。在测量时需要注意按穿着要求、衣长机构特点、款式特点、造型特点、穿着层次因素和流行倾向因素进行测量。 在课堂练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上台表演测量方法,并互相指出好坏进行评价。在课后作业中,每两人一组互相量体,测出对方的部位规格。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4)教案1000字 Lesson 4: 衣领及袖口的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衣领及袖口的种类和结构设计; 2. 掌握衣领及袖口的制图方法。 教学内容: I. 衣领的种类和结构设计 1. 直领:是最常见的一种,与领口垂直,没有弧度,一般用于休闲 和工作服装。 2. 蕾丝领:细长的蕾丝或刺绣装在领口上,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领子 结合使用,用于女性服装。 3. 荷叶边领:领口有一个波浪形的荷叶边,呈现出柔和的线条感, 多用于女性裙装。 4. 鹅领:领口向外弯曲,类似于一只展翅欲飞的雁形,用于女性高 雅的礼服。 5. 大衣领:大幅面积的领,可以立起来或翻过来,常用于冬季外套 或大衣。 II. 衣领的制图方法 衣领的制图需要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不同的图样和制图方法,这里以 直领为例: 1. 绘制基础线条:首先,根据设计图纸上的领口和领角位置,用直 尺和铅笔勾画出基础线条。 2. 画出领口曲线:然后,用显微镜放大口袋区域,用画线锥在布料 上勾勒领子内框;将勾出的内框上缘按设计要求削圆或平直,确定 领口曲线。 3. 分割领子:用量角器量出领口两侧的角度,分别与基础线条相交,将领子分割成上领和下领。

4. 绘制上领:根据需求设计的宽度和形状,用直尺和画线锥绘制出 上领的线条,一边计算出领口纽扣的位置和大小。 5. 绘制下领:同样的,根据所需的款式和长度,用直尺和画线锥绘 制出下领的线条。在领角处留出一定的缝边,让下领和上领连接。 III. 袖口的种类和结构设计 1. 直袖口:较为普通的袖口,沿着袖子的直线划分成两半,入手简单,多用于休闲和工作服。 2. 荷叶边袖口:袖口的外缘有波浪形的荷叶边,可以增加服装的质 感和阴影效果,适合用于女性裙装。 3. 绑带袖口:在袖口处增加了一条或多条绑带,既美观又实用,常 用于女性外套或上衣。 4. 口袋袖口:在袖口处开设了一个小口袋,既实用又时尚。 IV. 袖口的制图方法 袖口的制图同样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图样和制图方法,这 里以直袖口为例: 1. 绘制基础线条:根据袖子的长度和宽度,在纸张上画出基础线条。 2. 画出袖口曲线:在基础线条两端向下勾画一个圆弧,使袖子末端 呈现出圆润的形状。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调整袖口曲线。 3. 分割袖子:将袖子沿着基础线条垂直切割成两条,可以选择对割 线进行处理,如加入拉链、纽扣等。 4. 绘制衬边:在袖口的内部绘制一条衬边,在袖口边缝合时能够增 加强度,并使袖子更具有立体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衣领及袖口的种类和结构设计; 2. 衣领及袖口的制图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 教学工具与设备: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案:第二章 服装结构制图基础知识 第四节 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

江苏省新沂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 编号: 备课组别服艺组 课程 名称 服装制图 所在 年级 一年级 主备 教师 授课教师授课 系部 授课 班级 上课 日期 课题 第二章服装结构制图基础知识第四节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服装制图工具。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服装制图工具培养学生对服装制图工具的掌握理解能力。 重点计量单位的换算 难点计量单位的换算 教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 教学 设备 素描纸、自动铅笔、画板、橡皮等。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个案补充 教学内容任务实施: 记录学生出缺席及课前准备情况。 一、服装结构制图的构成方法 (一)比例分配制图法 比例分配制图法是采用以分数为基数的制图法,以主要围度尺寸,按既定的比例关系,推导其他部位尺寸的制图方法。 (二)原型法

教学内容的比值来确定肩斜度。 3.等分 等分是将一条线段平均分配,在制图中很常见,如裤中裆的确定、裤臀围线的确定等。 (二)公式计算法 公式计算法是利用一定的比例基数加上定数来计算某一部位的尺寸,如胸宽为1/6胸围+2cm等,公式计算法贯穿于制图的整个过程,是运用最多的方法。 (三)转移与折叠法 转移与折叠法较多地用于女装的省型变化、裙润变化的制图中。 三、服装制图顺序 服装结构制图的顺序可分为具体制图线条的绘制顺序、每一单件衣(裤、裙)片之间的顺序、面辅料之间的顺序、上下装之间的顺序等。 (一)具体制图线条的绘制顺序 服装结构制图的平面展开图是由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弧线等的连接构成衣(裤、裙)片或附件的外形轮廓及内部结构的。 (二)服装部件、附件的制图顺序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制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版、放码、裁剪等。 2、学生能够了解服装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技巧,提高服装设计的水平。 3、学生能够理解服装结构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 1、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版、放码、裁剪等。 2、服装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技巧,包括立体剪裁、平面剪裁等。 3、服装结构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面料选择、缝制工艺等。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介绍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基本知识:讲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版、放码、裁剪等。

3、讲解设计原理:讲解服装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技巧,包括立体剪裁、平面剪裁等。 4、讲解制作流程:讲解服装结构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面料选择、缝制工艺等。 5、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 6、课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制版、放码、裁剪等技能,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四、教学难点 1、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服装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技巧需要深入理解才能运用。 3、服装结构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需要细心观察才能掌握。 五、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课堂互动:根据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建议 1、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 2、强化问题解决: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动力。 3、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七、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参考资料 1、《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及相关教辅资料。 2、各种服装款式的设计图和制作图。 3、各种服装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服装结构设计及制图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教案 第一部分教育目标 一、理论教育目标 结构设计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平面分解、立体构成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各部相互关系,具有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现代服装工程是有三大部分组成:款式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结构设计作为服装工程的重要组成,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沿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 学好服装结构设计是为后续服装制版与缩放奠定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 结构制图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概念、术语,掌握服装结构制图基本知识、制图要求与制图的一般步骤。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了解熟悉结构设计的原理,对下装进行结构设计与制图,掌握服装纸样的设计方法与规律,将其应用在服装结构制图的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服装结构制图基础 第三章服装与人体 第四章结构设计原理 第五章下装结构设计 第六章服装纸样设计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了解服装结构设计、结构制图的性质、作用与目的。掌握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名称。掌握了服装结构设计与制图是为后续服装制版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明确服装结构设计的表现形式,包括服装结构制图等基本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服装结构设计与结构制图中的部位、部件的术语、名称。 3、了解服装结构设计与结构制图的目的,学科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概述 一、性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理论及技能的主要课程之一。(一)结构设计: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平面分解、立体构成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各部相互关系,具有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二)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制图方法画出服装衣片和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将其裁成

《服装结构CAD》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CAD》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结构CAD》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服装CAD在服装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应用范围和硬件、软件的合理配置,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设计制作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放码及排版等操作。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服装CAD的软件及硬件构成、样片结构设计、放码、排版。 课程难点:各工具的灵活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服装CAD概述 11服装CAD概念 1.2国内外服装CAD/CAM发展趋势及前景 13服装CAD硬件、软件配置 第二章样片结构设计系统 2.1样片结构设计系统简介 2.2系统各工具功能 2.3样片结构设计实例 第三章放码系统 2.1放码系统简介 3.2系统各工具功能 3.3放码实例 第四章排版系统 4.1系统简介 4.2系统各工具功能 4.3排版实例 第五章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款式进行打版、放码和排版。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知识。在教学中应和具体的实例相结合,通过教学演示及学生自己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实训环境(计算中心或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机实践条件,是实现本课程教程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对本课程所必需的计算机硬\软设备条件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 (2)软件设施: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2007,服装CAD软件。 四、考核办法 1、本课程为考查课。 2、平时50%,期末50%。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大纲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服装工艺是服装制作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本专业必需的工艺基础知识和日常服装的裁剪与工艺技术,使学生有能力从事工业化服装生产,为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及中初级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要求 1、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手缝工艺和车缝工艺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缝纫姿势。 2、掌握西裤、女裙、衬衫、茄克衫、上衣及西服的缝制流程、质量要求、成品质量标准、整烫工艺要求。 3、初步掌握服装制作工艺中的推、归、拔工艺。 4、能灵活运用工艺手段,采用创新工艺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服装工艺基础知识 课程内容 各种手缝针法在服装上的运用;服装缝制工艺的常用工具;各种手缝针法的基本训练;缝纫机各种车缝缉线的基础训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掌握常用手缝工艺的技巧与技法,并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熟练程度。 2、掌握车缝缉线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缝纫姿势。 3、能熟练地使用缝纫机,提高车缝的质量和速度。 二、女裙的缝制工艺 课程内容 直裙的缝制工艺;斜裙的缝制工艺;裙子款式变化的缝制工艺。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一般裙子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一般裙子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一般裙子的成品质量标准。 4、了解一般裙子款式变化的工艺要求与操作要领。 三、西裤的缝制工艺 课程内容 女西裤的缝制工艺;男西裤的缝制工艺。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男、女西裤的缝制工艺流程及其质量要求。 2、掌握男、女西裤的熨烫工艺要求。 3、掌握男、女西裤的成品质量标准。 4、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裁自做,提高对西裤结构的理解。

服装结构制图与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制图与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LT

服装结构制图与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局部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根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服装制作包括裁剪与工艺两大局部。裁剪可分成制图、排料、裁剪三个工序,其中服装结构制图是裁剪的首道工序。加工工艺包括缝纫、熨烫等技术。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直接影响成衣效果。 本课程通过十二类有代表性服装品种的制图实例、缝制要领及步骤的学习介绍了正常体型的根本款式的服装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技术的根底理论和根本技能,及一般体型的服装款式变化的结构制图方法。希望学习后能举一反三,独立地裁制各式服装,为毕业后的上岗工作打下扎实的根底。 到达服装应用型中等技术水平。 2、课程任务 男女西裤、男女衬衫、男女春秋衫、茄克衫、中山装、连衣裙、男女西装、男女大衣的结构制图与缝制工艺。 3、教学根本要求 〔1〕掌握服装结构制图与加工工艺所需的常用工具与设备。 〔2〕熟练掌握普通男女西裤、男女衬衫、男

女西装、连衣裙:量体、加放、结构制图、放缝、排料、算料方法;工艺流程、缝制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能独立地裁制一般品种的服装。〔3〕能运用服装结构变化规律的根本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一般体型的服装款式变化。〔4〕了解一些处理特殊体型款式变化的制图方法。 〔5〕初步掌握呢料服装制作中的推、归、拔技术。 〔6〕有选择地制作中山服、呢大衣。根本掌握其缝制工艺技能。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是播送电视中专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主课。应在?服装手工工艺?、?服装车工操作技术?、?服装加工设备?课程之后开设。分三个学期学完,学完后才能开始毕业综合实习。 三、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媒体设置及要求 教科书为主教材,要求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地阐述本门课程的根本知识。本课程内容多且重要,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观看与教学有关的服装结构制图、缝制工艺录象带;教师亲自示范裁制服装的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规范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 “服装结构设计” 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服装设计与服装完成品)的中间环节。它是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课程的桥梁,是服装造型实现的关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要使学生了解国家服装号型标准,服装放版推版技术在服装制作与服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意义。掌握有关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服装制图符号,服装部件名称,人体结构特征及人体测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装局部结构制图方法和各类服装整体结构设计方法。从课程衔接上,上接服装设计,下连制作工艺,横向结合服装工程学、生产技术管理和生产实习,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结构。使学生深刻理解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工艺设计之间桥梁的重要作用。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该课题服种的款式设计、结构制图与样板设计、工艺制作到成品的全过程。教学过程面向服装工业化生产,具备独立完成各类服装的结构设计、样板设计、样板缩放等工业用的制板、排版、裁剪等能力。使学生能成为服装产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一、服装结构制图基础知识、人体知识与人体测量 要求: 1、理解服装制图中的基本概念(服装、服装结构、平面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等) 语(搭门、省道、育克等),服装部位及线条名称; 2、知道服装制图常识(制图规则、制图依据); 3、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符号; 4、知道服装制图制版工具; 5、通过对服装结构设计相关知识的探讨,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及熟悉现实意义; 6、了解人体基本构造; 7、了解男女体型差异与人体变化规律;

8、熟练掌握人体测量项目与方法; 9、理解人体部位与服装的关系。 二、原型制图方法、结构制图方法变化与应用 要求: 1、理解服装原型的概念; 2、熟练掌女装原型制图方法及理解衣身原型的应用意义; 3、掌握男装、童装原型制图方法; 4、理解基础纸样的意义; 5、掌握服装号型在服装生产中的应用; 6、了解服装上省、褶、裥,缝的区别与联系; 7、知道服装打版的意义与应用; 8、了解打版放缝的意义。 三、省道的变化应用与衣身结构设计要求: 1、了解原型省量及变化应用意义; 2、了解各类省道的定义及与褶裥的区别(锥省、开花省、褶、裥); 3、熟练掌握各类省的应用方法; 4、理解衣片的分割变化及其意义; 5、熟练掌握利用省量的丰满度设计进行衣身结构设计的应用; 服装成,基本术 6、掌握省的变化设计在衣身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四、领口与衣领的结构设计要求: 1、了解领口的形式与领口设计的意义(一字领、考尔领、低领口、高领口、无袖领口等) 2、熟练掌握各类领口的设计处理方法; 3、了解各类衣领的形成与意义(平领、立领、翻领、翻驳领等); 4、熟练掌握各类衣领的制图方法与结构变化应用。 五、肩斜肩宽及袖笼变化与袖型的结构设计 要求: 1、了解肩斜肩宽的变化对袖笼变化的影响以及对袖身设计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