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装结构制图

裤装结构制图

裤装结构设计

下装结构种类

直身裙(H=H*+4,6cm) 高腰裙装

上 A型裙(H=H*+6,12cm) 连腰变基本裆波浪裙(H=H*+,12cm) 低腰化结构裙裤 H 分割结

裤装贴体裤 (H=H*+?6cm) 垂褶构

较贴体裤 (H=H*+6,12cm) 波浪

较宽松裤(H=H*+12,18cm)

宽松裤 (H=H*+,18cm)

第一节、裤装原型

一、裤装的控制部位及规格确定

裤装的放松量是指在净体腰围和臀围的基础上所加的宽裕量。服装放松量主要有三个作

用:第一是为了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第二是为了容纳内衣层次的增加;第三是为了表

现服装的形态效果。

在量体中,虽然量体的准确与否是十分关键的,但放松量的确定也是至关重要的。放松

量的合理加放一般很不容易把握,这是因为放松量不仅受到人体活动的影响,还受到款

式、品种、年龄、性别、体型、爱好、面料等因素的影响。应对上述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来确定放松量。因此,我们应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放松量。表4—1

提供了裤装放松量的参考数值:

裤装的放松量cm

0,1有时为负贴体 1,2 5,8 3,6 值

较贴体 2,3 1,2 8,14 6,12

若脚口处抽摺,应宽松 14以上 12以上加2,3CM

注意事项若内穿一条羊毛裤或尼龙裤,须另加1.5,2;一条绒线裤或毛裤,另加3,4。

图中,贴体是指某部位的放松量处于最小范围内所呈现的穿着效果,如牛子裤、健美裤等;较贴体是指某部位的放松量处于合体适中范围内所呈现的穿着效果,如直筒裤、西式短裤、西裤等;宽松是指某部位的放松量处于较大或很大范围内所呈现的穿着效果,如萝卜裤、太子裤、灯笼裤等。

二、裤装原型

裤装原型是所有裤装结构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裤装裁剪结构图。它高度概括了裤子结构的最主要特征,使之成为不受男、女性别差异、成人、儿童大小差别及季节、内外穿着

差异等因素限制的通用裤原型。此外,它的裁剪结构有很简单,既没有繁杂的比例分配,又

没有过多的步骤和线条,任何多变的四季裤子都能从中变化而来。

(一)规格设计

号型:160/68A

裤长(L):100cm

腰围(W),放松量一般确定为2cm,W=70cm。

臀围(H),放松量一般确定为8cm,H=99cm。

脚口(SB)的大小一般根据款式来确定,SB=22cm。

(二)结构制图

制图方法及步骤如图2所示。

第二节裤装结构分析

一、立裆

立裆是指腰口直线至横裆线的垂直距离。用BR来表示,见图3所示。

立裆是裤装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部位,立裆的长与短都会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性,以及人体运动。有的人认为,立裆深些好穿,其实立裆太深则穿着者腿抬不起来,有撕裆现象;立裆太短,则有卡裆的现象。立裆的确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计算法

立档的计算方法有二种:

以臀围为比例分配因素而计算的:H/4,m

以身高和臀围为比例分配因素而计算的:G/10,H/10,m

其中女裤m值为0cm;男裤、童裤为1cm。G为身高,H为臀围。

(二)测量法

测量法有二种,一种为站着测量法,一种为坐着测量,测出的具体数值再加2,3CM的系

数。

1、站测: 人体呈自然站立,测量时,测者一只手拿住软尺零端点与腰部最细处,另一只手托着臀部最低处进行测量,见图4。

2、坐测:被测者坐在木凳上,腰背处自然挺直,测者手拿软尺,测量从腰部最细处量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对于正常体型的人可以采用计算法确定立裆的长度,而对于特殊体型的人则应采用测量法才能比较准确。

二、臀腰差的分配及裥省量的确定

(一)臀腰差的分配

臀腰差是整个下装结构变化的共性问题,为使裤子能很好地贴合人体,这就有待于臀腰差的合理解决。裤子的臀腰差在结构上的处理方式按下列方法进行。

在图5所显示的人体臀、腰截面图上,将每一个区间内的腰围和臀围三等分,并与O点相连。对每一个等分区间内的腰围和臀围的长度分别进行比较,可以看到:

从前中心线到后中心线之间,它们的差分别是a、b、c、e、f、g,这7个量在结构设计时,一般作如下形式处理:

a:前裤片门襟的撇量;

b、c:前裤片折裥量;

d:前裤片侧缝撇量;

e:后裤片侧缝撇量;

f、g:后裤片省道量;

h:后裆斜线的困势(大裆斜度)。

裤装结构中,处理腰、臀差的具体形式详见图6。当腰、臀差较大时,将折裥量、省量要适当增大;当腰、臀较小时,折裥量、省量要适当减小。对于腰、臀差量的处理,其折裥量、省量应在腰围、臀围处逐个均匀地增大或减小,防止裤子腰、臀处出现歪曲现象。

(二)裥省的确定

在裤装原型中,解决腰、臀差的结构形式是省与裥,其确定方法如下:

1、腰省: 腰省的分布,一般常见于后身。

(1)省量: 对于匀称体型,不论省数为多少,男裤省量每个控制在1.5,2cm,女裤省量每个控制在2,2.5cm为佳。

(2)省数: 在有省情况下,一般为1个或2个,且均以左右对称形式出现。

(3)省位: 省的位置的确定,一般以省的个数和有否后袋而定,确定方法见图7。

2、折裥: 折裥的分布,一般见于前身。

(1)折裥量: 对于匀称体型,不论折裥数为多少,男裤、女裤每个裥均控制在2,4CM,靠近挺缝线处的折裥量可大些,靠近侧缝处的折裥量可小些。

(2)折裥数: 在有折裥情况下,裤装前片的折裥数一般为1个或2个,有的流行款式可取3个或4个,甚至更多,均以左右对称的形式出现。

(3)折裥位:前片折裥的位置,一般确定的方法见图8,靠近前门襟的折裥在挺缝线处,有正裥和反裥之分,其余的折裥以等分的形式放置于挺缝线处。

三、裤装后裆缝困势(大裆缝斜度)的确定

后裆缝困势又称大裆缝斜度,是指后裆缝上端腰部处的撇进量,如图9所示。对于较合体的裤子,若后裆缝困势过小,则人体活动不便,下肢伸屈受牵制,后腰下部不贴体,裤片起“空”;反之则人体活动利索,下肢屈伸方便,但人体站立时,臀部中心处易出现较多的竖直波纹。

后裆缝困势的大小,主要由人体臀部外凸程度决定。人体臀部外凸者,其臀沟的倾斜角度大,裤装的后裆缝困势就大;人体臀部较平者,其臀沟的倾斜角度小,裤装的后裆缝困势就小。后裆缝的困势还与裤装后片是否有省有关,有省者则后裆缝困势较小;无省者则后裆缝困势较大。在结构设计中可以用15:X来表示。女子臀腰差大,并且臀部外凸,因此,合体女裤的X控制在3.5,4cm;男子臀腰差小,并且臀部较平,固合体男裤的X控制在3,3.5cm。

在裤装结构设计中,后裆缝困势基本控制在15:0,15:4范围内。其中,对于后腰口收松紧(包括细褶)类型的裤子,后裆缝困势控制在15:0,15:2之间;对于普通西裤类型的裤子,后裆缝困势宜控制在15:2,15:4之间,并以臀腰差偏小者趋小,

以臀腰差偏大者趋大;对于不加后省的牛仔裤类型的裤子,后裆缝困势宜控制在15:4,15:4.5内

四、裤裆宽的确定

裆宽是裆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裆宽与立裆共同组成裤子的裆部结构,见图10,总裆宽为前、后裆宽之和。

裆宽与人体臀部前后的厚度有关。当人体前后的厚度较大,呈现圆胖体时,则要适当增加前后裆宽;当人体前后的厚度较小,呈现扁平体时,则要适当减小前后裆宽。

正常人体的前裆宽一般采用0.05H或0.07H二种比例计算分配法;后裆宽一般采用0.11H或0.09H二种比例计算分配法。无论前后裆选择哪一种比例计算分配,两者之和一般等于0.16H。即第一组分配值为0.05H,0.11H=0.16H;第二组分配值为0.07H,0.09H=0.16H。

第一组分配值适用于侧缝线呈现上外下内(指腰口线至中裆线之间部分)倾斜状态的裤子,如锥裤、筒裤、喇叭裤、西裤和西短裤等;第二组分配值适用于侧缝线呈现竖直或上内下外(指腰口线至中裆线之间部分)倾斜状态的裤子,如裙裤、睡裤、三角裤等。

裤子裆部结构设计并画好后,可以与人体上裆围进行比较。人体的上裆围是指前腰口点到后腰口点通过胯下的弧线的距离,即AB的弧线长度,见图11,裤子的上裆围=aa’,b’b。裤子的上裆围应略大于人体的上裆围,并且裆弯弧线的形态应与人体的臀沟弧线相一致。

五、裤子后翘的产生及确定

裤子后片腰口线起翘简称裤子后翘,是指裤子后腰缝线在后裆缝处的抬高量。

(一)裤子后翘的产生

裤子后翘的产生与人体的向前运动有关。裤装穿着后有裆的约束,为了满足人体腰部经常性的向前运动,并给予一定的放松量,必须设计一定的起翘量。

裤子后翘的产生与后裆缝的困势也有关。裤装后裆缝的困势是根据人体臀股沟处的形态而设计的,由于裤子后裆缝存在倾斜度,假如裤装后腰口线在结构设计中不起翘,则后裆斜线与后腰口线所夹的角度必大于90?,待后裆缝缝合后,腰口线处有结构上的凹陷。后裆斜线的斜度越大,则凹陷越大,只有将其补顺,消除凹陷角,裤装的结构才能平衡,见图13。后裆斜线的倾斜度越大,裤子的起翘量越大。

(二)裤子后翘量的确定

裤子后翘量的大小影响到裤装结构的平衡,其确定后翘的常用方法见图14,裤子后翘量一般为2.5cm左右。

六、侧缝线的位置及前后裤片的围度分配

(一)侧缝线的位置及前后裤片的围度分配确定的原因

纵观所有裤片的腰、臀、横裆围等围度的分配比例,都是设计成前裤片小,而后裤片大的结构形式,这就决定侧缝线的位置要前移。裤片侧缝线前移的原因主要有二点:

第一点是考虑人体的舒适性。当人体静态站立时,上肢自然下垂,手的中指指向人体下肢偏前的部位,人体手的活动区域正在此部位,裤装侧袋设计时,为了使手能伸插自如,裤子侧缝线的的位置也随之确定。因此,裤装围度尺寸便设计成前小后大的形式。

第二点是考虑人体体型特征。因为人体臀部相对腹部较丰满、较外凸,为了使侧缝线不偏向后侧,固后裤片的围度比前裤片的围度要大些。

(二)前后裤片围度分配比例

前裤片的围度分配比例:腰围:W/4,1

臀围:H/4,1

后裤片的围度分配比例:腰围:W/4,1

臀围:H/4,1

七、前后裆弯结构形成的依据

裤子原型裆弯的形成,是和人体臀部与下肢连接处所形成的体型特征分不开的。见图15,看人体的侧面,臀部与腹部构成了一个前倾的椭圆型。以耻骨联合作垂线,把前倾的椭圆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半的凸点靠上为腹凸,靠下较平缓的部分,正是相对裤子的前裆弯;后一半的凸点靠下为臀凸,同时也是相对裤子的后裆弯。这样的分配,恰使裤子的前裆弯弧长小于裤子的后裆弯弧长。这就是在裤子的结构设计中,后裆弯弧线长大于前裆弯弧线长、后裆宽大于前裆宽的重要依据。

后裆弯弧线长大于前裆弯弧线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体臀部屈大于伸的活动趋势所决定的。后裆宽的增加使人体的前屈的运动量增加,由此可知,裆弯宽度的增加,有利于臀部和大腿的运动。

裤子前片、后片的裆弯弧线的形态必须与人体臀股沟的前、后形态相吻合,人体穿着裤子后才能感到舒适。由于人体腹凸位置高,而人体臀凸位置低,侧面看人体腹部与臀部构成倾倒的椭圆型,因此,在裤子的结构设计中,前裆弯弧线的曲率小,而后裆弯的曲率大,并有一段较平缓的近似直线部分。

八、裤装下裆缝的结构形态

裤装的下裆缝的结构形态有二种,一种是以裙裤造型为代表,其裤装前后片的下裆缝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0?;一种是以西裤造型为代表,其裤装前后片的下裆缝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为近似39?,如图16所示。按正常人体的结构来处理裤子的下裆缝夹角,则前裤片的下裆缝夹角应为9?左右,而后裤片的下裆缝夹角应为30?左右。

九、裤装挺缝线位置的确定

裤装挺缝线是裤子前后片以前后挺缝线为基准而成形后形成的造型线。挺缝线在裤子成形后的造型是,前裤片的挺缝线为直线,而后裤片的挺缝线为适体型的弧线。

为了保证裤子在制作后,前裤片挺缝线为直线,后挺缝线为适体型的弧线,在结构设计中,要进行以下的调整,见图17示。前挺缝线位于侧缝线横裆大点至前裆宽点的1/2处;后挺缝线位于侧缝线横裆大点至后裆宽点的中点偏移0,2cm处。偏移量与后裤片挺缝线的

造型有关,裤子的横裆大,而裤子的脚口和中裆小,后挺缝线的贴体程度越高,则偏移量就越大。

后挺缝线在结构设计偏移后,后裤片在制作中必须进行熨烫工艺的处理,如图18所示。在下裆处进行拉伸熨烫,使凹陷状的下裆缝被拉伸、拔开成直线状,并将裤身部分向挺缝线处归拢;在侧缝线的上段进行归拢熨烫,使之呈直线状后向挺缝线处推开。这就使后挺缝线在裤子成形后呈上凸下凹的弧型,凸状则对应于人体的臀部,凹状则对应于人体的大腿部。

第三节基本裤装的结构设计

服装款式的变化,主要反映在服装外轮廓的造型变化及局部的款式变化上。作为服装主要品种的裤装,其款式变化主要表现在裤脚口的变化、裤子长度的变化、裤子总体造型的变化、褶裥的变化、分割线的变化等。

一、裤脚口的变化

裤脚口是指裤脚下口的边沿。裤脚口的款式变化通常可分为三大类,即锥形裤、直筒裤、喇叭裤等,见图19。这三种裤型的结构特征是以中裆和脚口之间大小关系来确定的,在裤装结构变化中是较典型的裤型。

(一)锥形裤

锥形裤是最常见的裤子款式,整体呈现倒梯形。这类裤子通常强调臀部略大,而脚口收小,即裤子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按臀围大、横裆大、中裆大、脚口大四个尺寸指标之间的大小变化程度来区分,锥形裤还可以依次分为西裤、萝卜裤、太子裤、脚踏裤等。由于锥形裤的造型与人体体型相接近,穿着后舒适、稳重、大方,因而受到广大穿着者的喜爱。

锥形裤的结构设计趋势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1)臀围的放松量一般比较大。

(2)脚口的尺寸一般根据裤子的款式而定,脚口尺寸要小于中裆,可以用

0.2H,,0,4cm设计脚口的大小。脚口最小值应大于足围,当小于足围时,裤脚口处应设计开衩。

(3)锥型裤的裤长一般要略短,裤长随着脚口变小而变短。

(4)锥形裤一般中裆线要下移,中裆线可以在臀围线(或横裆线)至脚口线1/2处。中裆线下移量随着臀围大与脚口大的差量而变化,臀围大与脚口大的差量越大,则中裆线下移量越大。

(5)当臀围的放松量较大时,裥的个数增加,由原型裤子的2个折裥变化到3个、4个,甚至更多。

(6)当遇到太子裤、板裤等臀围放松量较大的裤型,臀围的放松量要按两次加放。第一次加放的放松量为围度上的放松量,其作用是为了保证人体的运动和整体

围度上的造型;第二次加放的放松量为局部造型的放松量,其作用是为了某种裤型局部造型的需要。

1、男太子裤的结构设计

男太子裤的结构设计见图20。男太子裤的结构特点:太子裤为锥形裤,臀围的放松量较大,臀围第一次的放松量为15cm,臀围第二次造型放松量为10cm,并加在裤子前片上,臀围总的放松量为25cm。前裤片腰部有3,4个折裥,前片有斜插袋,后袋有2个,脚口有开花省。

2、男板裤的结构设计

男板裤也是锥形裤,其结构与男太子裤比较相似,见图21示。板裤的臀围放松量也较大,臀围第一次放松量为12,14cm,第二次造型放松量为6cm,并加在裤子

前片上。板裤的脚口一般要略小,前裤片腰部有3个折裥,前片有斜插袋,后袋有2个。结构制图中中裆线位于横裆线至脚口线的1/2处。

3、罗卜裤的结构设计

见图4-3-4所示,罗卜裤的结构特点:臀围设计的较大,脚口设计的较小,呈上大下小的造型,形态近似罗卜。;;罗卜裤的结构设计:罗卜裤的臀围放松量较大,一般放松量为12,16cm,脚口大一般为15,20cm,脚口大随臀围增大而增大,前裤片腰部有2个或3个折裥,裤后片有省,结构制图时中裆线可以略下移。

(二)筒裤的结构设计

直筒裤的臀部较合体,整体造型呈长方形,中裆或中裆偏上部位至裤脚口呈直筒状。由于裤子的臀部合体,从臀部处自然吸进至中裆附近,侧缝线和下裆线在中裆偏上部位至脚口都为垂直线,垂直的裤型使腿的长度增加。因此,直筒裤很适合身材矮小者或体型发胖的中年人。

直筒裤的结构设计要点:

(1)臀围的放松量比较适中,一般为6,8cm。

(2)脚口不宜太小,一般测算值用以下公式:0.2H,2cm。

(3)在结构制图中,中裆=脚口。

(4)裤长设计的要略长,以至脚底的长度确定之。

(5)在结构制图中,中裆线应上抬,可以取臀围线或中臀围线至脚口线的1/2处。

1、女连腰直筒裤结构设计

女连腰直筒裤结构制图见图24,其结构特点:此款为连腰裤,前裤片有折裥,并有斜插袋,后裤片上有省,注意省的形态为橄榄型,结构设计时,中裆大=脚口大。

2、直筒牛仔裤的结构设计

直筒牛仔裤的结构制图见图25所示。直筒牛仔裤的结构特点:直筒牛仔裤的放松量一般为4cm左右,前裤片有月亮形口袋,后裤片的臀部有横斜向分割,前后裤片无省、无裥,后省可以转移到分割缝中。在结构制图中,应将后裆困势略加大,并中裆大=脚口大。

(三)喇叭裤的结构设计

1、喇叭裤的造型特点

喇叭裤臀围处收紧,臀围的放松量较小,加宽裤脚口,并且裤长加长,整体造型呈梯形。在结构上多采用腰部无裥或低腰结构,横裆围也较小,中裆略上处开始至脚口处逐渐增大,脚口呈喇叭状。由于脚口宽大,不受鞋面的的阻挡,再穿上高跟鞋,可以增加腿的长度,加上上紧下松的夸张造型,使穿着者帅气凌人而不同凡响。

2、喇叭裤的结构设计要点:

(1)喇叭裤的臀围的放松量要小,一般为4,6cm。

(2)喇叭裤的立裆较短。

(3)腰部无折裥,通常采用低腰。

(4)脚口大为0.2H+4,6cm,有时甚至更大。

(5)在结构设计制图中,脚口大应大于中裆。

(6)中裆线的位置为中臀围线(或腰口线)至脚口线的1/2处。

(7)前门襟线、后裆斜线、侧缝线的困势加大。

3、牛仔喇叭裤的结构设计

牛仔喇叭裤的结构如图26所示。其结构特点:前裤片上有弧形分割袋或月亮袋,右袋壁上设有一小贴袋,后裤片上有横向分割育克,育克下左右各有一个贴袋,袋口角处用金属铆钉固定,腰为低腰结构,所有缝子通常采用对比色装饰线辑缝。

二、裤装长短的变化

按裤装的长短变化,裤装可分为长裤类、中长裤类、短裤类。随着裤装长短的变化其裤子的款式也有变化,还可以形成许多裤款的变化。

(一)长裤的结构设计

长裤是指裤子的长度至人体踝骨上下的男女裤子的总称。长裤的款式变化很多,以上所述的裤子款式均属长裤类。长裤类的裤子由于裤子较长,穿着后给人以修长感觉,是男女老少最常见的裤款。

男西裤是男裤的典型品种,也是男士的礼服裤型。男西裤的结构特点:男西裤的结构制图见图27所示,有前侧袋,前裤片有二个折裥,前门襟开门,后裤片有二个省并有二个挖袋,造型属锥形裤结构,上腰。

(二)中长裤的结构设计

中长裤是指裤子的长度至膝盖骨以下,占长裤总长度的3/4左右,通被人们称为“七分裤”或“三骨裤”。中长裤具有轻松、凉爽、行动方便的特点,很适宜骑自行车时穿着。

“七分裤”也即“三骨裤”,是夏季时髦女士穿着较多的裤型,而且款式变化也较多,尤其在裤脚口的装饰变化。“七分裤”的结构制图见图28,其结构特点

为,前裤片有2个折裥,有侧缝直插袋,后裤片有2个腰省,裤长设计至膝盖骨以下,裤脚口侧面开口并用绳子固定,腰为上腰,腰可以装松紧带。

(三)短裤的结构设计

短裤是指裤子的长度在人体髌骨上方的男女裤子的总称。短裤由于长度不同,风格也不同。较短的短裤,给人以轻便明快、活泼健美的感觉,很适合青年、少年夏季穿着。较长的短裤,具有稳重大方、典雅轻快的特点,很适合年长者夏季穿者。

男西式短裤是短裤的代表性品种,其结构设计图见图29示。男士西短裤的结构特点:与男西式长裤基本一致,但裤长缩短,一般裤长设计在人体大腿中部。前裤片有2个折裥,有斜插袋,后裤片有2个省,有后袋并为上腰。

(四)裤装松量变化的结构设计

1、贴体裤

规格设计:SL=0.6G+a; W=W*+5,6 cm; H=H*+?6 cm;

BR=0.25H+1,2 cm;SB=0.2H?b

要点:*上裆BR常取常规BR-3,5 cm,这样穿着舒适,亦可取常规BR; *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取12?,15?;

*常做成无裥型;

*裆宽=0.14H,0.145H

2、较贴体裤

规格设计:SL=0.6G+a; W=W*+0,2 cm; H=H*+6 ,12cm; BR=0.25H+3,5

cm;SB=0.2H?b

《服装结构制图》会考模拟考试卷(B)及答案

《服装结构制图》会考模拟考试卷(B)及答案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人体测量一般分为、、和宽度测量四个方面。 2、服装号型定义中“型”是指人体的,单位是,它是设计和选购服装 的依据。 3、男衬衫的特点是。 4.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是。 5、服装制图的基本工具是。 6、女衬衫使用的原料一般以为主。 7、眼刀一般在缝份处,眼刀深浅以为宜。 8、衣片分割方法很多,但一般分割线条都要通过、和这三个主部位。 9、领子是上装的核心部位,按照结构形成的不同,可以分为、平领、波 浪领和五种类型。 10、连衣裙是指与连接在一起的服装。 11.男衬衫的特点是、既可以在春秋天作为与搭配穿着,也可在夏 季作为穿着。 12、出口服装的号码L表示,M表示,S表示。 13、裤装的制图主要有五个控制部位,分别是、上档长、、 、脚口。 14、女西裤的结构制图中,前小裆宽的计算公式为,后大裆宽的计算公式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上装中哪一种属于四开身上衣( )。 (A)男衬衫(B) 男西服(C)女西服(D) 中山装 2、( ) 体型,胸腹较大,后背较平坦。 (A) 挺胸体(B) 凸腹体(C) 瘦形体(D) 肥胖体 3、平驳头单排两粒扣男西装的领面应选择( )排板裁剪。 (A) 经纱(B) 纬纱(C) 斜纱(D) 直纱 4、能增强服装的挺拔感,能产生活泼潇洒的感觉,同时也表现出男性美的风格的外形

是( )。 (A) H形(B) X形(C) 梯形(D) V形 5、女子体型胸围与腰围之差为( )之间的属于A体型。 (A) 24cm~19cm (B) 16cm~12cm (C) 18cm~14cm (D) 8cm~4cm 6、虚线表示( )。 (A) 对折线(B) 折转线(C) 叠面下层轮廓影示线(D) 部位轮廓线 7、我国颁布的服装新号型标准是依据人体的( ) 将体型分为Y、A、B、C四种类型。 (A) 臀围与腰围的差数(B) 胸围与腰围的差数 (C) 胸围与臀围的差数(D) 颈围与胸围的差数 8、新服装号型标准中,男子体型分类A的胸围与腰围之差为( )。 (A) 15~18cm (B) 12~16cm (C) 15~19cm (D) 17~22cm 9、最适宜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外形是:( )。 (A) X形(B) A形(C) S形(D) Y形 10、根据一字领特征,它属于( )。 (A) 无领(B) 抽象领(C) 关门领(D) 海军领 11、在样板放缝中,一般后裤片后裆缝上部放( )缝份。 (A) 1cm (B) 1.5cm (C) 2~3cm (D) 5~6cm 12、上衣前衣片锁眼一边叫( )。 (A)里襟(B)门襟(C) 挂面(D) 贴边 13、在进行人体测量时,取人体坐姿,颈椎点至椅子面的直线距离是( )。 (A) 前身长(B) 后身长(C) 上体长(D) 下体长 14、在制图中( )是指横裆线至腰围线之间的距离。 (A) 横裆(B) 立档(C) 通档(D) 前裆 15、一般男衬衫的叠门量是( ) (A) 1.5cm (B) 2cm (C) 2.5cm (D) 3cm 16、三开身结构设计的服装,造型严谨,线条流畅,适体性强,( )不是采用三开身结构制图的款式。 (A) 西装(B) 学生装(C) 中山装(D) 衬衫 17、正统男西裤脚口线贴边一般预留( ) (A) 4cm (B) 2.5cm (C) 5cm (D) 4.5cm 18、普通男衬衫的过肩在排板裁剪时应选择( ) (A) 经丝绺(B) 纬丝绺(C) 斜丝绺(D) B与C都可以 19、所谓“中间体”又叫做( ) 是在人体测量调查中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人体数据。

服装结构制图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服装结构制图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泉州双喜科技学校2012年第1学期《服装结构》科目期末考试试卷 (满分:100 考试时间:100分钟) 年级: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___为依据。 1.服装结构制图是以____人体 2.在服装号型定义中,“号”指身高,是设计和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型”指胸围或腰围,是设计和选购服装肥瘦的依据。 3.服装制图中通常用B表示胸围,BP表示胸高点,BL 胸围线, A?H表示袖窿。 4.裙腰造型一般可分为低腰,中腰、高腰,三种类型。 5.胸围的测量方法是软尺通过腋下,在胸部最高处,水平围量一周。 站姿或坐姿。 6.进行人体测量时,被测者一般取 7.裤装的制图主要有五个控制部位,分别是裤长、上档长、腰围、臀围、脚口。 8.人体的比例通常以头长为单位测量,我国成年男性、女性人体身高的比例约为 7 ~ 7.5 个头长。 9.服装结构制图是裁剪服装的依据。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5分) 1、测体可分为男体测体、女体测体、童体测体 ( ? ) 2、服装裁剪可分为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 ( ? ) 3、裤子的基本结构是前裆宽小于后裆宽,这是由人体的结构和人体的运动规律所决定的。正面背面 ( ? ) 4、裤中档的定位一般在上平线至下平线中点再上提3-4cm。( × ) 5、制图时应先完成结构图的外轮廓线,再画基础线。(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为最常用。 1(公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以( B

A、毫米 B、厘米 C、米 D、分米 2、在结构制图中,细实线是用来绘制( D )。 A、轮廓线 B、对折线 C、部位轮廓线 D、基础线 3、我国颁布的服装新号型标准是依据人体的( B )将体型分为Y、A、B、C四种类型。 A、臀围与腰围的差数 B、胸围与腰围的差数 C、胸围与臀围的差数 D、颈围与胸围的差数 4、新服装号型标准中,男子体型分类A的胸围与腰围之差为( B )。 A、15,18cm B、12,16cm C、15,19cm D、 17,22cm 5、符号“—?—?—”表示( B )。 A、轮廓线 B、对折线 C、部位轮廓线 D、图样结构基础线 6、在制图中( A )是指横裆线至腰围线之间的距离。 A、上裆 B、立裆 C、通裆 D、前裆 7、下装的裤长与以下哪个控制部位无关,( B ) A.腰围高 B.胸围 C.腰围 D.臀围 8.一条西裤的中档大22 cm,脚口大20 cm这条西裤的外形是,( A ) A.锥形裤 B.喇叭裤 C.直筒裤 D.小脚裤 9、男西裤表袋口大一般为:( C ) A、6.5cm B、7cm C、7.5cm D、8cm 10. 普通西裤改变为低腰裤,则应( A )

下装结构-裙子结构设计

筒型裙A型裙鱼尾裙育克裙 第三章直筒裙纸样设计 第一节裙子介绍 裙子概念与分类 在人体腰围线以下穿着的服装被称为下装。下装又分为裙装和裤装两大类,他们在结构设计上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 裙装是下装的一种,主要是女性所穿着的服装。我们通常所说的裙装主要是以独立形式存在的裙子,但有时也把连衣裙称为裙装。 裙子是覆盖人体下身的服装,是下装的一种,在女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至今已经成为 现代女性不可缺少的服装之一。裙子的款式可以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流行趋势进行变化,种类 繁多,风格各异,能够充分体现女性的优美体态。 裙子的种类繁多,款式各异,长短不一。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1. 按裙子廓型的变化分类:紧身裙、A型裙、斜裙、半圆裙和整圆裙。 2. 按裙子的长短分类:裙长及膝的被称为标准裙,膝以上的被称为短裙,再短的被称为 超短裙或迷你裙,裙长在膝以下至小腿部位的被称为半长裙,裙长至脚踝的被称为长裙。 超短裙、短裙、及膝裙、中长裙和长裙。 在以上变化的基础之上再加以分割、收褶、腰位以及裙摆形状的变化就可以设计各种各 样的裙子,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裙子外形线的变化有很多,如图3——1——1。 下装结构(一)

波浪裙腰鼓型灯笼型 3 ------- 1 -------- 1) 、裙子各部位名称 在学习裙子结构前,应对裙子各部位的名称有所了解,见图3――2―― 1。 、裙子纸样设计的依据 裙子是覆盖人体下身的服装,因此分析人体腰围线以下的体型特征是裙子纸样设计的基础。 1在臀围线以上腰围细,臀围粗,总体近似呈圆台体,前有腹凸,后有臀凸,且腹凸的位 置高于臀凸(要求前省长短于后省长)的位置,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主要是腰部的运动状态。 2 •在臀围线以下主要是下肢结构,围度逐渐减小,应该更多考虑运动状态,臀部运动主要有直立、坐下、前屈等动作。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包括臀部运动和人体行走的尺度。 大

裤装纸样设计讲解

裤装纸样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人体结构与裤子结构的关系; 掌握裤装基本知识和规格设置; 熟练地掌握裤装基本纸样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能理解裙装和裤装结构的差异; 能掌握裤装纸样的变化。 裤装基本知识 一、裤装结构概述 裤子是包覆人体臀、腹并区分两腿的基本着装形式;它与裙子最大的区别在于裤子有裤长、上裆、下裆,从围度上讲有腰围、臀围、横裆、中裆、裤口等。 1、裤子围度构成的基本因素

腰围与臀围、臀围与横裆围中裆围(膝围)与裤口(踝围)2、裤子长度构成的基本因素 裤长、上裆长与下裆长、前裆缝与后裆缝 (注:上裆长即直裆,WL至横裆线距离) 二、裤装种类 1、按臀围宽松量分 贴体类裤:裤臀围(H)的松量为0~6cm 较贴体类裤;裤臀围的松量为6~12cm 较宽松类裤:裤臀围的松量为12~8cm 宽松类裤:裤臀围的松量为18cm以上 2、按裤长分:短裤、中裤、长裤。

3、按裤腰高低分类 低腰裤:腰口线低于标准腰口线以下,腹围线以上。 中腰裤:日常裤装所表现的一种形式,其腰宽在3~4cm. 高腰裤:腰口线落在标准腰口线处,是腰头宽设计较高的。 4、按脚口造型分 锥形裤:脚口<中裆宽 喇叭裤:脚口>中裆宽 直筒裤:脚口=中裆宽 裤装式样 三、裤装结构线名称

备注:人体腰臀部体型特征 人体后中心腰臀的倾斜度约10~13°,是裤子后上裆斜度(也称困势)的依据。裤装原型纸样设计 一、男裤原型纸样设计 1、规格设计 裤长:一般用号+2cm,也可以参照GB中控制部位数值表的腰围高。 腰围:一般用型+2cm 臀围:一般净H*+8~12cm 选用号型:170/74A 单位:cm 裤长L:100 腰围W:76 臀围H:100 中裆宽(膝围):24 脚口宽:23 腰头宽:4 2、裤装原型制图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 一、课程简介: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是在原有的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合并调整后的课程名称,更新后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之一,课程的教学贯穿服装专业教学的整个阶段。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是艺术和技术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两个重要性质。是高等服装院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主要讲授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各部件相互关系,兼备装饰和功能性的设计、分解与构成的规律,研究如何将裁剪好的平面衣片进行组合和缝制,完成服装立体造型的工艺过程的一门实用技术性科学。《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成衣生产技术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设计等课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改革更适应服装工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日益发展。 二、本考核方案适用专业:服装工艺技术专业 三、考核方式:根据《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特点,改革考试内容与方式,考试内容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采用分段教学和分段考核验收,理论与实践教学考核各占考试成绩的50%。具体内容与方案见本手册 四、课程的组成: 《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课程由服装结构与工艺Ⅰ、服装结构与工艺Ⅱ两段教学环节组成: 1.服装结构与工艺(一):课程内容主要有人体结构与服装的相互关系,下装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规律,款式变化原则与人体功效学的关系,同时掌握裤装、裙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流程安排。 2. 服装结构与工艺(二):通过教学熟悉人体体表特征与服装点、线、面的关系;性别、年龄、体型差异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成衣规格的制定方法和表达形式;号型服装的制定和表达形式。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版推板(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推板(3)》 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审核: 系(部)审核: 教务处审核: 教学院长审核: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推板(3)》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推板(3)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48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服装结构的内涵,包括整体与部件结构的解析方法、相关结构线的吻合、整体结构的平衡、工业用系列样板的制定、工业样板的缩放等基本方法,使学生通过上述理论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从款式造型到纸样的结构设计及样板缩放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1、通过课程学习熟悉人体体表特征与服装点、线、面的关系;性别、年龄、体型差异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成衣规格制定方法和表达形式;号型服装制定和表达形式 2、深入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曲面的关系,掌握服装适合人体曲面的各种结构处理形式、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相关结构线的吻合、功能性和结构设计的关系等内容。 3、掌握基础纸样制作方法和在各类款式的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掌握在基础样板的基础上制定系列样板的缩放技术。 三、先修课程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推板(1)、服装工艺基础、服装裁剪缝制工艺、服装材料学、人体工程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1、省道的设计、转移、连省成缝、舒适量确定方法。 2、应用原型进行衣身、衣领、衣袖、裤(裙)身部位的分割;采用抽褶褶裥的变化产生各种造型的结构制图方法。 3、服装工业样板放缩的程序和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理论讲授、实践操作、课堂演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4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体体型特征与测量; (2)服装结构构成方法; (3)服装规格设计。 2.重、难点提示 (1)熟练掌握人体部位的测量方法; (2)掌握服装基础纸样的绘制方法; (3)掌握服装规格系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下装结构设计(4学时) 1.教学内容 (1)裙装结构与人体体型关系; (2)裙装结构设计; (3)裤装结构设计原理。 2.重、难点提示 (1)裙装省道与人体臀围、腰围差关系; (2)裙装腰围、臀围的松量; (3)裙装变化款结构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

服装结构设计讲义 服装结构设计它将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的服装轮廓造型和细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衣片,揭示出服装细部的形体、数量吻合关系、整体与细部的组合关系,修正服装造型设计中不可分解的部分,改正费工费料及不合理的结构关系,从而使服装造型更趋于合理与完美,它是服装造型设计的继续与补充,是将服装造型设计的构思及形象思维结果变化成服装平面结构图的整个工作过程。它即忠实于“原作”,又包含了再创作。同时,服装结构设计还为服装缝制加工提供了成套的规格齐全、结构合理的系列样版,为部件的吻合提供了数值依据和实物保障,有利于制作出能充分体现设计风格的服装。因此,服装结构设计既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服装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在整个服装设计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大家前面学习的服装纸样设计的一个总结,结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技术(定量)和艺术(定型)的完美结合,它与体型、面料、设计理念相关,也就是说服装穿在一个人身上是不是与他合适,在结构上我们要综合考虑到体型、面料和设计思想,这样才能是真正的服装与人的合二为一。你比如说一个胖子你非要给他做一身很紧身的衣服,这样既不美观也会影响到他的基本活动;比如一个悬垂性很好的薄面料就比较适合做缩褶,这样能表现面料的飘柔,相反如果一个很厚重、硬挺的面料就不适合做缩褶了;比如你在设计一个系列的服装时你对这个系列的服装总体款式造型有一个概念,是合体的、宽松的还是半合体的等等,这些概念也是结构设计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不同款式造型采用不同的松量。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的: 1、独立针对某一个个体,能绘制出适合他体型的服装基本型; 2、独立完成综合服装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内容,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真正做到应用自如。为了体现这个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因为前面大家都过相关的课程学习,让大家更多参与到这个课程的教学中来。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关系 一、服装结构设计的依据 二、人体测量 第二章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原型法、比例法、基型法(企业用)、短寸法(服装定制) 第三章服装结构设计 一、裙装结构设计 二、裤装结构设计 三、衣身结构设计 四、领结构设计 五、袖结构设计 六、襟、袋、衩的结构设计 七、综合结构设计 第一章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 一、服装结构设计的依据 1、人体比例与服装构成之间的关系(p40)

裤装裆部结构分析

裤装裆部结构分析 摘要:裤子的臀围部分有立裆、小裆宽、开裆、后裆、横裆、围裆等部位的交错组合,形成裤子的上中心结构,这些部位与人体相关,把握住它们之间的机械性和自然性,就能发现问题,处理好问题。 关键词:立裆垂直倾斜角机能性人体运动后翘 裤子纸样设计的关键所在是要正确把握大裆弯、后翘和后中线的倾斜角度等参数的比例关系。而影响裆部造型的主要因素是横裆线以上的结构。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人的运动和工作。这就要求裤子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裤子的合体美观性,还要考虑人在进行步行、坐、蹲、上下楼梯等运功时的舒适感。下面就裤子整体造型优劣的重点裆部展开分析,找出一些合理、科学的结构参数。 1、立裆的构成 立裆又称直裆、上裆、与人体的股上长紧密相关。其尺寸的设定与人体身高和臀围密切相关,以男子裤子号型国家标准中170/76A规格的人体部位参考尺寸为例,结合人体图来推算出人体的立裆长。依据颈椎点高145锄减去腰围高102.5㎝得出背长42.5㎝。再依据坐姿颈椎点高6625cm减去背长4225cm就得出了立裆长24cm(从人体腰围线至裆底的净尺寸)。 该部位直接影响裤子的合体性、功能性以及造型风格,如立裆过短,则成品裤子的裆部与人体没有空间,易出现勾裆现象;立裆过深,则成品裤子的裆部与人体空间太大,容易在人体运动时对裤腿形成一定的牵拉形成吊裆,影响人体活动功能又不美观。因此,准确地把握立裆总长是十分必要的。合理的立裆深应该既可保证与人体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运动,又能保证适体、美观。一般而言,较贴体的臀部配较短的立裆,其造型风格显得轻快、利落;较宽松的臀部配较长的立裆,显得飘逸、潇洒。再实际运用中一般以H/4计算易操作,同时计算所造成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至于影响裤子的机能性和造型。 2、裤前后上裆部结构处理 裤前上裆部得结构设计主要考虑静态的合体性。人体前腹部呈弧形,故裤的前上裆部为适合人体须在前部增加垂直倾斜角,使前上裆倾斜。前上裆垂直倾斜角(前上裆腰围处撇进量)为1㎝左右。在特殊情况下,如当腰部不作省道、褶裥时,为解决前部臀腰差,该撇去量要≤2cm。

服装上装结构制图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服装上装结构制图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中国品牌服装网2010-4-26 18:15:00 字号:[大][中][小] (一)前后片胸围大 人体胸部横截面如图一(a )所示,我们将其分割为四部分产生A 、B 、C 、D 四个点。分别过四个点作纵向分割线,可以产生如图一(b)所示的服装平面制图。这种上装的衣片结构为“四开身”上衣,前片和后片的胸围大各占胸围的1/4 左右。 若将人体胸围横截面分为三等分,产生A 、B 、 C 三点,分别过这三点作纵向分割,如图二(a)所示,可以产生如图二(b)所示的服装平面制图。我们将这种衣片结构叫做“三开身”上衣,前片和后片的胸围大各占胸围的1/3 左右。如果将后片按 C ′纵向分割为两部分,每片的胸围大占胸围的1/6 左右。 (二)胸宽、背宽和袖窿 胸宽、背宽和袖窿的计算公式来源于人体,通过对正常人体的抽样测量和数据分析可知,其中袖窿是根据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设计的。它们所占胸围的比例(见图三)。

即:前胸宽=紧胸围的18% 后背宽=紧胸围的18% 腋窝宽=紧胸围的14% 腋窝深=紧胸围的13.7% 腋窝围=紧胸围的44.3% 以上这些比例是根据人体紧胸围来计算的,不能直接用于服装制图。服装与人体之间总是保持一定的间隙,胸围需要一定的放松量,而放松量也不是平均分配到人体的各个部位,要根据人体的活动规律来分配。在实际应用时,胸围的规格是成品尺寸,又要考虑到计算时使用的公式不能太繁琐,通常采用公式加定数的方法来计算。本教材使用的公式是: 四开身上装: 前胸宽:1.5/10 胸围+3cm;后背宽;1.5/10 胸围+4cm;袖窿深:1/10 胸围+8~10cm。 三开身上装: 前胸宽:1/6 胸围+1.5~2cm;后背宽:1/6 胸围+2~3cm;袖窿深:1/6 胸围+2cm 。 不同的教材使用的公式有所不同。款式不同、穿着季节不同,加减的定数也有差异。 (三)肩斜

浅谈服装结构制图

浅谈服装结构制图 中图分类号:G712 TS94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54-01 服装结构制图通俗来讲就是把一件需要缝制的服装在纸上按所需要的尺码画出它的平面结构图。服装制图是服装设计到服装加工的中间环节,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也是服装从立体 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的关键所在。它在服装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服装设计 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服装结构制图是研究服装立体形态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服装装饰性与功 能性的优化组合,以及结构的分解与构成规律和方法的课程。服装制图的理论和实践是服装 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和科学相互融合,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 服装结构制图也称为服装纸样设计,它是服装专业中的专用名词。一件服装的形成一般 来说由三大设计组成: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款式设计属于艺术方面的设计它包 含服装设计师的整体构思,由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面料、服装款式等几方面组成,它 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设计师通过服装效果图来展示。结构设计属于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学科,它 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必须要把设计师的构思想法通过纸样完整的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必须 考虑人体体型特征、人体运动的规律、服装面料特性、工艺生产的特点等。工艺设计属于技 术方面的设计,它包含整体服装的工艺制作过程,在大生产中涉及到如何合理安排生产工艺 流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技术问题。因此,服装制图在整 个服装设计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服装结构制图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种:平面结构设计和立体结构设计。后者又称立体裁剪,它的方法主要是用面料披挂在人体或人体模型架上,边做造型边剪切地进行。在款式立体形 态较为简单时,常使用平面结构设计,在款式立体形态较为复杂,面料悬垂性好的情况下, 常使用立体结构设计。两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很多场合是兼而使用的。平面结构设计一 般可分成两大类:比例法和原型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都采用服装CAD制版。 服装CAD全名就是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服装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服装CAD是从20世纪70年代才起步发展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服装CAD技术发展也很快,在产业中的运用日益广泛。服装CAD制图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最佳结合。 服装CAD制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具备服装领域、服装CAD领域和计算机软硬 件方面的综合性知识。服装CAD向着智能化、简易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使服装设计、服装 纸样等工艺趋于一体化、服装生产自动化,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加工、管理、销售、反馈 所需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推动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适应竞争多变的 市场要求,达到服装CAD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生产质量的根本目的。 目前,服装CAD技术已经覆盖了服装设计的三个部分,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其中市场已经产品化的系统有三维的款式设计系统、面料设计系统和三维服装仿真试衣、样 片结构设计、放码、排料等系统。服装CAD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服装公司的生产效率。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的服装,怎样才能使服装合体,关键的一 步就是绘制服装结构图,而服装结构制图不仅同服装的制图规格有关,还与选用的服装材料、服装的款式、工艺制作有关。 一、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制图 服装款式是由服装成品的外形轮廓、内部衣缝结构及相关附件的形状与安置部位等多种 因素综合决定的。服装款式主要来源于实物样品、实物纸样、照片、杂志图片、设计画稿等。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一般从品种名称、款式结构、外形轮廓、线的造型和用途、服装各部件的

裤装结构制图

裤装结构制图

裤装结构设计 下装结构种类 裙装直身裙(H=H*+4~6cm)高腰 上A型裙(H=H*+6~12cm)连腰变 基本裆波浪裙(H=H*+>12cm)低腰化结构裙裤 H 分割结裤装贴体裤(H=H*+≤6cm)垂褶构 较贴体裤(H=H*+6~12cm)波浪 较宽松裤(H=H*+12~18cm) 宽松裤(H=H*+>18cm)

第一节、裤装原型 一、裤装的控制部位及规格确定 裤装的放松量是指在净体腰围和臀围的基础上所加的宽裕量。服装放松量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是为了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第二是为了容纳内衣层次的增加;第三是为了表现服装的形态效果。 在量体中,虽然量体的准确与否是十分关键的,但放松量的确定也是至关重要的。放松量的合理加放一般很不容易把握,这是因为放松量不仅受到人体活动的影响,还受到款式、品种、年龄、性别、体型、爱好、面料等因素的影响。应对上述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放松量。因此,我们应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放松量。表4—1提供了裤装放松量的参考数值: 裤装的放松量cm 放松量裤长 腰围臀围 男女男女

部位 款式 贴体1~2 0~1有 时为负 值 5~8 3~6 较 贴 体 2~3 1~2 8~14 6~12 宽松若脚口处 抽摺,应 加2~ 3CM 14以上 12以上 注 意事项若内穿一条羊毛裤或尼龙裤,须另加1.5~2;一条绒线裤或毛裤,另加3~4。 图中,贴体是指某部位的放松量处于最小范 围内所呈现的穿着效果,如牛子裤、健美裤等;较贴体是指某部位的放松量处于合体适中范围

内所呈现的穿着效果,如直筒裤、西式短裤、西裤等;宽松是指某部位的放松量处于较大或很大范围内所呈现的穿着效果,如萝卜裤、太子裤、灯笼裤等。 二、裤装原型 裤装原型是所有裤装结构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裤装裁剪结构图。它高度概括了裤子结构的最主要特征,使之成为不受男、女性别差异、成人、儿童大小差别及季节、内外穿着差异等因素限制的通用裤原型。此外,它的裁剪结构有很简单,既没有繁杂的比例分配,又没有过多的步骤和线条,任何多变的四季裤子都能从中变化而来。 (一)规格设计 号型:160/68A 裤长(L):100cm 腰围(W),放松量一般确定为2cm, W=70cm。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服装原型结构设计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与管理专业(服装制版专门化方向) 1. 前言 1. 1 课程性质 服装原型结构设计是服装制作与管理专业(服装制版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以学习服装结构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其功能是在于通过系统地学习服装结构制图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变化规律,掌握服装基本款式的结构制图,并能初步掌握服装款式变化结构制图,达到服装制版的上岗要求。 1. 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业专家对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服装结构制图专业流程为主线,按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服装结构制图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包括服装结构制图与人体的关系、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服装基本款式结构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制图方法,进行服装基本款式的结构设计和制版,能进行一般服装工业化样板的设计制作。 本课程建议课时252。 2. 课程目标 熟悉服装原型结构相关知识,掌握服装平面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及样板制作,能掌握服装基本款式工业化样板的设计制作,掌握一般服装裁剪和缝制工艺,形成以下职业能力,为上岗就业做好准备。 职业能力目标: ●会进行人体和服装测量 ●熟悉服装成品规格与服装号型 ●会大类产品样衣打版 ●会样衣打版后复核校对 ●能对服装款式进行合理可行的解析评判,具有提出合理化修改意见的能力 ●能够依据人体特征制定样板设计方案并实施 ●能审视和分解服装效果图的 ●能对服装结构和工艺方案进行评判 ●能够深入理解服装结构综合设计的内涵和知识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童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童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英文):童装结构设计/Children's clothing pattern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任选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形象设计方向)、艺术设计(饰品)、摄影、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方向)(2+2)、纺织工程专业(服装工程方向) 学时数:24 其中: 学分数:1.5 考核方式:实验作业预修课程:色彩、素描、形态构成 教学参考书:《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张文斌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开课单位:服装学院服装结构与工艺教研室 课程简介: 理解儿童人体曲面与童装结构的关系,准确合理地把握童装结构的多种处理形式,在掌握童装基础纸样基础上,把握各部位的立体分解与平面分解的内在联系与变化规律.并掌握童装成衣的现代工艺处理手法与技巧.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1、了解儿童人体曲面与童装结构的关系,掌握基础知识。 2、了解掌握童装基础纸样基础原理,学会童装基本型的制版 3、了解童装结构的变化原理,能够独立进行童装结构制版与结构设计。教学内容与课时: 第一章童装概述(3 学时) 1、童装的概念 2、童装的种类与特征 3、童装的结构设计要素 4、童装设计欣赏 第二章童装上衣结构制图(3 学时) 1、童装上衣款式特点 2、童装上衣规格尺寸 3、童装上衣结构制图 第三章童装裙装结构制图(3 学时) 1、童装裙子款式特点 2、童装裙子规格尺寸 3、童装裙子结构制图

第四章童装裤装结构(3 学时) 1、童装裤子款式特点 2、童装裤子规格尺寸 3、童装裤子结构制图(H\A\Y 型结构制图、裆部的变化) 第五章童装款式结构设计(3 学时) 1、儿童上衣款式结构设计 2、儿童裙装结构设计 3、儿童裤子结构设计 第六章童装结构设计方法(3 学时) 1、省道变化设计 2、分割线变化设计 3、褶皱变化设计 第七章童装品牌结构设计分析与大作业实践(6 学时)—考核作业 1、结合服装流行趋势设计一款童装,画出着装平面款式图 2、将该童装装的结构图绘制于牛皮纸上,比例1:1\1:5

裤长的概念整理

1、裤长的概念:以腰测点向上2cm为起点,沿臀部曲线至臀侧点,再竖直向下量至地面适当距离。 2、成品的直裆长度随款式不同差异较大,一般是随臀围放松量增大而增长,根据经验,西裤的值裆可在测量数据基础上加放1cm左右,也可用公式计算,如:直档=臀围/4 3、通常脚口应比足围大10cm左右 4、根据我国人体体型,国家标准对男子、女子按胸腰落差(净胸围与净腰围尺寸之差)的数据值,划分为Y、A、B、C四种体型。 5、国家标准确定下装人体的基本部位是身高和腰围。 6、号:指人体身高,以厘米为单位表示,是设计和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 7、型:下装中指人体的腰围,以厘米为单位表示,是设计和选购服装肥瘦的依据。 8、号型标志也是服装规格的代号。号型的表示方法是号与型之间用斜线分开,后接体型分类代号 9、成人号型系列设置方法,以中间标准体为中心,按规定的分档距离,向左右推排而形成系列。 10、需要标明直距离的尺寸时,尺寸数字一般应标在尺寸线的左面中间。 11、裤装结构制图步骤:1、先画面料图,后画辅料图 2、先画主部件、后画零部件 3、先定长度、再定宽度、后画弧线 4、先画外轮廓线、后画内部结构线 12、劈势:直线的偏进,如前裤片侧缝上端的偏进量 翘势:轮廓线与水平线之间抬高(上翘)的量。 困势:直线的偏出量,如后裤片侧缝困势是指在侧缝线上端的偏出量。凹势:弧线部位凹进的量 胖势:弧线部位胖出的量 13、西裤裆底的总宽度约占臀围16%左右,在比例分配上,若把裆底分为三等份,前裆宽约占裆底总宽的1/4,后裆宽约占裆底总宽的3/4 14、裥与省的变化:西裤腰部收褶裥和省是为了处理人体的臀腰差。通常前裤片腰口收量至褶裥,有的收一个褶裥或多个褶裥或无褶裥,有的高腰女裤前裤片收省,根据褶裥折叠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正褶裥(正面褶裥的方向向门襟方向折倒)及反褶裥(正面褶裥的方向向侧缝方向折倒)两种,后裤片腰口一般收1-2个省,也有的款式不收省,臀腰差的量在两侧劈去。 15、口袋的变化:西裤的口袋,跟据实用的要求,一般有侧缝袋,后袋和表袋三种,侧缝袋袋型除了直袋外,还有斜插袋、月亮袋、嵌线挖袋、明贴袋等。袋口大根据手掌大决定,一般为14-16cm,后袋袋

下装结构裤子结构设计

下装构造裤子构造设计.docx 1、下装构造〔二〕第四章直筒裤纸样设计第一节裤子介绍裤子作为另一种下装形式,具有有用性强,能够使下肢活动更加便利自如,并能够适合众多场合,使得裤装已成为男性和女性下装的主要形式之一。裤装需包覆人体腹臀部、腿部,而人体腹臀部是冗杂的曲面体,故裤装构造必需满足人体下体的静态体态及动态变形的需要。一、裤子分类按穿着对象的年龄,可分为成人裤、童裤、老年裤等;按穿着对象的性别,可分为男裤、女裤;按形态特征,可分为长裤、中裤、短裤等;随着流行趋势和倾向可分时装裤、骑士裤、踏脚裤、低腰裤等等。但就其类型来说不外乎适身型、紧身型、宽松型三种转变。二、服装制图各构造线名称上裆:又称立裆,是横裆线至腰 2、口线之间的距离,立裆的深浅直接关系到裤子的适体性与机能性,它与腰围、臀围一起被看作裤类造型的三大主要部位。中裆:脚口至臀围线的1/2处,是关系裤子造型的重要部位。下裆:横裆至脚口间的部位。横裆:上裆下部最宽处,是关系裤子造型的重要部位。裤装设计部位尺寸:腰围、臀围、立裆、裤长、脚口。要分析裤装构造设计,首先要分析裤裆构造与人体腹臀宽的关系。相对裙装构造,裤装结果那么增加了裆部,因此,裆部的宽度是裤装构造的重要参数。裆宽事实上取决于人体的腹臀宽,也就是人体的厚度,依据对人体的腹臀宽度的分析与争辩,通常前后裆宽的总和为1.5/10H〜1.6/10H,其中前小裆宽约为0.4〜0.5/1 3、0H/,后裆宽为1〜1.2/10H。裤装中除了连续适宜的裆宽设计以外,还要进展裤装前后上裆线的造型设计。前上裆线可承受直线,,后上裆线的造型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臀部的运动,因此参与了臀部活动松量的设计,从而形成了后上裆线的倾斜与后腰围线起翘的造型。不同款式与功能的裤装,其起翘量的设计也是不同的,一般裤装为2〜2.5cm,像马裤由于其机能性所致,起翘量应追加为3〜4cm,而对于裙裤的构造,那么不需要后腰起翘的设计。腰臀差的处理1、裥型分为前裥后省型和前省后省型,裥后省型多用于正装类裤装构造设计中,如西裤,前省后省型多用于女裤中合体裤装的构造设计2、抽褶型分为局部抽褶型和全部抽褶型。 4、局部抽褶型式指在腰部两侧抽褶。全部抽褶型是指整个腰部都抽褶,通常借助松紧带或绳带来实现抽褶,多用于较为宽松的休闲裤装设计中,如家居服、运动装和童装等。3、无省、无裥、无褶型这种臀腰差处理方式事实上是通过分割线的形式将省道分散于其中,在牛仔裤的设计中较为常见。其次节直筒裤构造设计、直筒裤款式图规格尺寸部位裤长腰围臀围立裆深腰宽裤口尺寸9478100263.044二、构造制图步骤前裤片根底线①腰围线①一②裤长线〔②裤口线〕L—腰宽=94—3=91.0①一③立裆深〔③立裆深线〕立裆深一腰宽=26—3=23.0立裆又称“上裆〞,是横裆线至腰口线之间的距离,立裆的深浅直接关系到裤子的适体 5、性与机能性,它与腰围、臀围一起被看作裤类造型的三大主要部位。④前侧缝线④一⑤前臀围宽H/4=25.0⑤前中由于人体前腹的凸出量略小于后臀的凸出量,所以通常在制图中前片取H/4—1,后片取H/4+1,保证侧缝居于人体正中位置。这里承受1.0cm调整值是针对正常人体而设计的,如腹部凸出量大的体型,前片要增加,后片削减。⑥臀围线〔立裆深下1/3〕⑤一⑦前小裆0.04H=4.0裆弯从臀部前后体形比较看,后裆弯要大于前裆弯裤龙门的样子是由人体臀部的截面样子所确定的。龙门的宽度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裤子的适体性,龙门过宽会影

《服装结构设计》核心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设计》核心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描述(课程计划)

二、学习情境设计方案(课业计划)

三、教学设备标准 一个教学班30名学生标准配置 1、服装样版制作与工艺实训中心教学实训基地; 2、打版桌18台; 3、缝纫机一台; 4、人台30个 5、设备清单。 四、教师技能要求 1、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具有服装样版制作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企业工业制版的技术水平,具有放缝,放码以及排料和相应的企业实践能力。 2、熟练掌握服装的工艺制作、板型及品质要求,熟悉品牌服装的纸样板型要求和放码规格等有深刻的理解,会电脑制作纸样和放码,会立体裁剪。熟练服装图案设计,能独立排版并有较多的裁剪经验,成本节约意识强,严格控制材料的预算。 3、熟悉面料配置(如颜色等)和印花,绣花等制作。

4、时尚触觉敏锐,独特的颜色搭配能力,能把握公司产品风格定位和 设计师意图,灵活将工艺制作和设计结合。 5、能发现纸样问题所在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6、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热爱服装事业 五、课程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和行动导 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准备挂图或者教师预先准备的课件或者图片等学习资料。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教学效果,建议指导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4~7人,并指定小组长负责指导本组成员。 4、教师在讲授或者演示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 课件和相关的图片。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到 引导调控作用。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根据学生自我评 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6、在教材的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师资、学生、教学设备特别是学生 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六、课程(学习领域)评价考核标准 所有学生必须通过表1所列写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才能参加课程

女西裤结构制图

女西裤结构制图 杨晓月 一女西裤尺寸的测量及加放 1.人体测量的步骤是: 先围度后长度由上而下, 逐一量取。 2.人体测量的部位及加放。 ①围度。 a.腰围+1cm(放进一个手指头,皮尺能够自由挪动) b.臀围+8—10cm ②长度 a.裤长=60%-—61%*身高+鞋跟—3cm b.臀高 c.坐高=直裆深 二。制图尺寸及制图步骤 (一)尺寸设定 (二)前片制图 制图步骤: 先长度后围度 1.确定长度线(五线) ①脚口线(下平线):从布边或纸边平行进3—4cm垂直布边经向的线 ②腰口线(上平线):①-—②=裤长—3。5cm 它是控制裤子长度的线 ③直裆深线:②-—③=坐高—3.5cm ④臀围高线。②-—③的下三分之一处 ⑤中裆线(膝高):①-—④的中点上提3-4cm 2确定围度点(七点) ①经向基础线与臀围线的交点:从布边进1.5cm平行与布边 ②前臀围宽线(前臀围中心线) H/4—1 1点-2点 ③前窿门宽点 0.4H/10 A—3点 ④前外缝内收点 0。5—1 第4点 ⑤前腰中心内收点 1—1.5 第5点 ⑥前腰侧点内收点 1.5—2 第6点 ⑦烫迹线取三点与四点的中点第7点 ⑧确定脚口大脚口-2 ⑨确定中裆:从前内侧脚口至前窿门宽的内三分之一处画线,与中档线的交点便为内侧中裆大。 外侧中裆与内侧等值。 ⑩将外侧中裆与前窿门点连接。外侧中裆与前外侧内收点连接. 3.绘制前片轮廓线。 ①前中心轮廓线五点至二点外凸0。3 ②前窿门轮廓线二点至三点的弧线(见图)

③外侧缝轮廓线 a.六点至一点外凸0.3 b.四点至中裆线凹进0.3 c。中裆至脚口为直线 ④内侧缝轮廓线 a.三点至中裆凹进0.5 中裆至脚口为直线. 3.前褶的处理 ①前片总褶大H/4—W/4—1—1.5=4.5 ②褶的分布 A.挺缝处占3.3cm a。1/3 褶靠前中心 b。2/3褶靠侧缝 B。取前腰侧至前1褶的中点为第二个褶的褶中线。 (三)后片制图 1.确定长度线延长前片所有长度线 2.确定围度点 1点1点~A′=H/10-0.5~1 A′B′=0.2H/10或2cm 2点过B′点的经向线与臀围线相交的点 3点2点~3点=H/4+1 4点连接A′~2点并延长至4点.C′点~4点=2~2。5cm 5点4点~5点=W/4+1+2~2.5(省) 5点落在腰口线上 6点E点~6点=1.2~1。5 7点取1点~6点的中点向外侧缝偏移0。5~0.8cm 确定后中裆:前中裆+4 ~4。6 确定后脚口: 脚口+2 3.绘制后片轮廓线 ①切取后片内侧缝与前片内侧缝的长度相等或后片比前片在内侧缝的长度基础上短0.3~0.5 GF为后片的落裆线。 ②将GF四等份分开,将G~2点三等份分开,连接HI点并找出HI的中点J点,连接GJ 并找出GJ 的 中点K 过K点画弧FI (四) 零部件制图(见图)

人体各部位与服装设计界面

第三章人体各部位与服装设计界面 第一节人体各部位特征与服装设计 服装人体工程学的目的在于使服装设计与人体各部位要求相适应,使人体与服装界面达到整体上的内外和谐同步,进而显示最佳状态与最优绩效。“内”指人体受服装作用的部分,“外”指服装服务于人体的内容,二者之间的联系客观且富有系统性,在人体部位与部位之间,人体与服装、服装与人体各个界面上,尊重人体固有形态结构,才能使服装有效地作用于它,也使受服装作用后的人体更具卫生、舒适、合理的效能。 这里所研究的人体各部位,与解剖学中人体体表区分不同,仅针对与服装关系密切的颈、肩、胸、腰、四肢、臀等部位作静、动态分析,并着落在与之配合、关联的服装处理上。 一、颈部 颈部是人体躯干中最活跃的部分,它将头部与躯干连结在一起(图3-3-1),它对服装设计的重要价值是围绕它的四周结构形式与缝线决定服装衣领式样,在颈部与躯干的界线处呈现。 在图3-3-1中,颈部前面上限为颌下点,下界至锁骨以上的颈窝处,后面从枕下点至第七颈椎点,外形呈上细下粗的圆柱状,从侧面看颈部向前倾斜、楔入躯干部并形成前低后高的斜坡(图3-3-2),这个斜坡是造成前后衣领领窝弧线弯度和前后衣片长差的依据。不顾及颈部的结构特征,会在服装造型上出现前拥后吊的现象。 颈部因人而异,有长短粗细之分,周径与倾斜势态也不一样。例如,挺胸型与驼背型的颈部倾斜度大不相同(指人体直立静态状况下),在高级时装的量身定制中,要对颈部进行实际测量。 正常的颈部倾斜角,以日本成年女子普测为例,倾斜角平均值为18°,最大是25°,最小是11°(图3-3-3),平均值是前倾斜角加后倾斜角,再除以2得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