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裁剪教案

课程名称:服装立体裁剪

授课班级: 08高职服装设计

授课教师:**

所在部门:艺术系

教研室:

学期: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撰写说明

一、授课时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二、授课方式:在相应选项前打√。

三、授课时数:用阿拉伯数字。如2节。

四、授课题目:填写教学章节或主题。

五、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填写,可根据实际需要取舍(建议全部写明)。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八、教学过程:按复习、引导、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等步骤进行。

九、作业布置:写明课本或练习册的章、节、页、题;教师自拟题时,需写出题目的内容。

十、教学后记:填写教师通过本次课教学,有何心得体会及今后改进提高的一些设想。

人体模型的种类主要有:a 男体模型; b 女体模型; c 童体模型。

人体模型的长度主要有:a 全身模型; b 2/3身模型; c 半身模型。

人体模型的形式有:

a 裸体模型:是一种不加松量的人体模型,适用于内衣、礼服等不同款式的服装造型和裁剪。

b 成衣模型:是加进了放松量的人体模型,适合于较宽松服装的造型设计与样品检验。

二、布料:一般根据服装款式不同,选择质地不同的平纹白棉坯布。

立裁剪所用布料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成品服装的布料无特殊风格时,可采用门幅为113cm的平布;二是成品服装的布纹有特殊风格。可尽量选择风格相近的但价格低廉的布料代替。三是为使立体裁剪做成的造型布纹方向显著,采用经向、纬向都用色线强成的格状平纹布;这样既经济,又能使制成的服装和设计构思尽量保持一致。

为降低成本,立体裁剪用布多用白坯布作为代用布,在选择代用布上则应尽量选择与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大头针:立体裁剪中充当针线的角色。宜选择细而尖的大头针。

四、针包:为了方便在立裁中随时取用大头针而设计的一种戴在手腕上的针插。一般以丝绒、绸缎缝制为佳,多做成圆形,内填棉花。

五、色带:在立裁中比较醒目的黑、白或红色标线。一面有胶能粘着于人台上,在人体模型中用来标识结构线,款式操作中用来做指示线。

六、手臂模型:与人体模型一样是立体裁剪主要的制作工具。手臂模型是仿人体手臂的形状而制作的。最外层用与人体模型相同的布料包裹,内用棉花填充,一只手臂约用150g棉花。手臂模型可以自由拆卸,在设计需要时,加上手臂模型,使人体更符合真实的人体。

七、剪刀、一般裁布料选用9、10、11号裁衣剪,另一种是小镊剪,用以剪断纱

线,打剪口。

八、熨斗:非常重要的坯布整理工具。

九、记号笔:坯布在人体模型上做好造型后,用记号笔作标位记

十、牛皮纸:将造型好的坯布摊平在牛皮纸上,用滚轮将坯布款式的标位线反映到下层的牛皮纸上,就成了平面结构设计中的纸样。

十一、其它工具:除了上述的基本工具与材料外,还有笔、划粉、尺、齿状滚轮(擂盘)、补正棉、、针、线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节、人台基准线的标设:

基准线是为表示人体重要部位与结构而设定的标志线,也是立体裁剪操作过程中的参照线,。

基准线使用宽度0.3~0.5cm,背面有胶的粘合带。基准线要选择与人台反差较大和醒目的颜色,

使之透过白坯布,便于识别。

将人台放于水平面或平稳的架子上,高度与人眼相平。就可以进行标识作业。

1、标记的部位:

人台基本线的标定顺序依次为:前中心线、后中心线、胸围线、腰围线、颈围线、背宽线、前公主线、后公主线、肩线、臂根围线、侧缝线等、。

2、操作要点与步骤:

a 前中心线:自颈中心点向下拉一垂直线(可在垂直线上系一重锤),使直线与地面垂直。用铅笔点影,然后粘贴粘合带。

b 后中心线:标记方法与前中心线相同。

c BL:是胸部最丰满位置。依照BP点到地面的距离环绕胸部一周定点作标记,然后把各点连接起来粘贴粘合带。是前衣片造型的横向基准主线。

d WL/HL:两线距离18~20cm。标记要点与BL相同,并保持与地面平行。

e 颈围线:从后颈脖第七颈椎骨(BNP)向前颈窝点(ENP)连弧线。

f 背宽线:由BL往上过肩胛最高处的一条平线,是后衣片造型的横向基准主线。

g 肩线:取领窝线中点后偏0.7~1.0cm为颈测点(SNP)向臂根围上部中点SP点(人体肩胛骨端前偏0.5cm)连线。

h 臂根围线:由SP点至臂根截面下2~3cm标成弧度前大后小的椭圆形。

j 侧缝线:以臂根围线下部中点开始,将模型厚度平分为二作标志线。

k 前后公主线:自前肩宽中点,经过BP点,自然向下作出,并保持自然均衡的线条,后公主线的标记方法与前基本相同。

基准线全部标记好后,应从前、后、侧面进行整体的观察,以调整不理想的地方,直至满意。

第四节、布料整理与大头针别法:

一、布料整理:

立裁的第一步就是整理面料,检查布料的经纬纱是否垂直。因为布边过紧、过硬的缘故,通常将布边撕掉。

整理布纹的方法:用右手拿一大头针,把插入织线与织线之间,左手拽住布端,右手向后微

盖 B 叠别合法(重合法)

A 叠别合法(盖合法)

重 C 定法

D 叠别合法(抓合法)

抓 E 针法,用于袖山、衣领的组装

授课时间第二周第3~4次课授课时数 6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请打√)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下装的立体裁剪;第一节、裙子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使学生初步理解裙子的立体裁剪原理,熟悉裙子的组装与制版原理;掌握原型裙的立体裁剪技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裙子原型;

教学重点:省道切分与结构平衡;立裁成衣转化为制版纸样。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述法、演示操作、实践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二章、下装的立体裁剪

第一节裙子立体裁剪

款式图

根据款式图,进行造型。

一、衣裙原型布样准备

第一节、原型裙的立体裁剪:

一、布样准备:

第一节、原型裙的立体裁剪:

一、布样准备:

2、确认效果:结构平衡,无拧、皱现象,中心线、WL、HL 与人台基准线对应自然。

其中●表波浪褶

一3

半的大为.5cm

四、裙腰布裁剪

五、组装、净样展示:

组装

净样展示

(8)袖窿剪开,上端至袖窿至边沿,下端注意空隙,肩端下3cm推出一个空余量。

(9)将推出的余量至腋下,作为胸省,距BP点4cm固定省尖,缝出胸省。

(10)拉直引导线使垂直腰口线,临时固定引导线下端点。

(11)收省量2cm左右,做好侧缝,摆平布样,在侧缝里侧大头针固定。

(12)作出标志线,a 领围线;b 肩线;c 袖窿:在原袖窿上放出0.5cm,标出袖窿;d 标出侧缝。

(13)收腰省。以BP、下端各收0.5cm,别大头针,省尖距BP点2~3cm。

3、后片操作步骤:

(1)对准背缝,固定背宽、BL、WL。(BL一定要对好)

(2)先摆平背宽线,背宽有0.3~0.5cm松量,固定背宽线与公主线交点。

(3)裁剪后领窝,为斜方肌放一个松量,横向放0.2~0.3cm松量,直向拉紧,颈侧点固定。(4)收肩省,初裁肩缝。

(5)背宽边沿固定,后肩压前肩,大头针别住前后肩缝。

(6)做后面转折面,正面推平,侧面也推平,转折面能捏起2.5~3cm(引导线处)。

(7)侧缝袖窿处由于前放0.5cm,所以后也要放0.5cm,然后别住侧缝。

(8)后腰省:下面对公主线,上面过BL3~4cm,省中线与引导线平行,省大在布样上各放0.5cm。

(9)做出肩、领窝、侧缝标志,画出WL线。

(10)粗裁前、后片缝头。

第二节、上衣原型组装与制板

一、上衣原型样板拷贝

1、用制图工具画顺布样结构。

2、校对布样,使前、后片结构一致。

3、衣身样板拷贝,标布丝线。

二、上衣原型组装,确认效果

前、后中线、侧缝线、BL、WL与人台基准线相对应;前、后腰省、后肩省与公主线相对应;各部分结构平衡,无拧、皱现象。

三、上衣原型袖子裁剪与组装

1、拷贝袖窿结构线

2、以袖窿为依托进行袖子平面制板、裁剪

3、缝、装袖子,确认效果

袖子中线位置适中

袖肥线、EL平顺

袖子位置自然前摆

原型假缝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第五周第9~10次课授课时数 6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请打√)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衣领的立体裁剪;第一节立领的立体裁剪与制版;第二节关门领、大翻领立体裁剪与制板。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使学生基本理解领的立体裁剪原理;掌握衣领的立裁技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关门领、大翻领立体裁剪;

教学重点:领子结构平衡。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述法、演示操作、实践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第四章衣领的立体裁剪

第一节立领的立体裁剪

1、将做好的上衣原型“穿’’在人体模型上,调整领口前领点落下0.5cm。

2、测量一下人台的领围,假定为38cm,可裁一块长30cm,宽10cm的坯布,找准布的横、竖丝绺,在后领中心线、领宽线做标记。布的后中心线留5cm缝份,领宽留2cm缝份。

立体裁剪教案(五)袖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教案(五)袖的立体裁剪 一手臂结构与袖的构成原理 手臂与身体部分仅由关节联系在一起,因此其活动范围较大,从功能设计的角度出发,袖子结构一般都与衣身分开。通过对人体的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臂向前弯曲的状态,因此不难理解合体袖向前弯曲的结构,以及前袖窿挖度大于后袖窿。在袖子的立体裁剪中较多采用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方法。 二一片袖的立体裁剪 1 无省一片袖的立体裁剪 (1)先完成衣身的立体裁剪,量出袖窿弧线长,定出袖长和袖宽,取适量的布料一块,标出袖中线、袖山顶点和袖长后,在14厘米的袖山高处画出水平辅助线,根据袖窿弧线的长度来确定袖山线。按平面裁剪的方法画出袖山弧线,并连接袖底线。 (2)将袖片与衣身复合,注意褶皱的均匀。 (3)标出记号后,从人台上取下袖片,重新修正袖山弧线。 2 泡泡袖的立体裁剪 泡泡袖有称公主袖,泡泡袖的肩宽应窄于一般的服装,其目的在于体现袖型的饱满和坚挺。操作步骤如下: (1)取无省一片袖的板型对折,覆盖在布料上在袖中线处放足褶量,剪出泡袖基础袖样。 (2)将基础袖样覆盖在肩臂处,使袖中线与肩线对齐,并逐一作出褶形,注意褶量的均匀,检查造型是否符合要求,确认后,用笔做上记号。 (3)从人台上取下袖片,展平并重新修正轮廓线。 3 喇叭袖的立体裁剪 喇叭袖的立体裁剪方法与泡泡袖相同,只不过放量在袖口处。 三两片袖的立体裁剪 两片袖结构是由大小两块袖片组成,是一种合体式的袖结构。两片袖的立体裁剪一般是以手臂为基础,先完成大小袖片的基本形,再用平面裁剪的方法标出袖山弧线,最后在人台上确定二片袖的造型。操作步骤为: 1 分别两块布样在手臂上量出长度与宽度分别加放一定的松量并标出中心线。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设计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设计 吴丽萍 教学目的:学会立体裁剪的的基本方法,区别平面裁剪的不同。 教学重点;确定比例,放置裁剪线,坯布在人台上的贴身处理。 教学材料:白坯布,白色织带,线,针 教学步骤: 第一章概述 服装立体裁剪是相对于平面裁剪而言的服装造型分析的方法,也是纸样设计的一种直观形式。 一、概念平面裁剪:通过测量人体采取尺寸,然后使用原形、比例等方法的操作来完成纸样设计。立体裁剪:在人台上或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造型分析,确定服装衣片的结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 二、立体裁剪的起源与发展立体裁剪技术并不是一种新的裁剪方法,她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起源:原始社会,人类将兽皮、树皮、树叶等材料简单的加以整理,在人体上比划求得大致得合体效果,加以切割,并用兽骨、皮条、树藤等材料进行固定,形成最古老得服装,这便产生了原始的裁剪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学会了简单的数据运算和绘制几何图形,于是又产生了平面裁剪技术。由于平面裁剪方便快捷,人们渐渐淡化了立体裁剪。发展:十三世纪,欧洲服装开始注意和谐的整体效果,在服装上表现为三维造型意识。十五世纪,歌特时期,耸胸、卡腰、蓬松裙身,立体造型兴起。十八世纪,洛可可服装风格确立,强调三围差别,注重立体效果的服装造型。文艺复兴后,立体裁剪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真正运用立体裁剪作为生产设计灵感手段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设计大师玛德琳?维奥尼(Madeleine Vionnet),她认为“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立体裁剪造型是设计服装德唯一途径”,并在设计的基础上首创了斜裁法(bias cut),使服装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打破了平面裁剪上用于直纱、横纱的风格。国内情况:我国一直以平面裁剪为主,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平面裁剪理论。随着现代服饰文化与服装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服装产品进入了个性化品牌时代,人们对服装款式、档次、品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与裁剪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裁剪技术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和新元素。虽然平面裁剪快捷、方便,但在个性化服装的造型上却有其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发展,而立体裁剪有平面裁剪所没有的优越性及互补性。 三、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 (一)立体裁剪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 可边摸索边改进,及时观察效果并纠正 2. 在进行立体裁剪时,可以发现新的轮廓线条,为创作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引发设计灵感)3. 对服装的垂直与平衡——稳定感、对特体或贴体服装、对服装的病历分析和纠正都很有效4. 可帮助理解服装各部位的省、褶、裥以及归、拔、推等工艺的处理立体裁剪可以解决平面裁剪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不料厚薄的估算、悬垂程度、皱褶量的大小等)、可以帮助对平面裁剪的理解,是确定各种平面裁剪方法的依据(这几款均通过立体裁剪方法完成的) 不足:1. 需用特定的人台(衣架)2. 用料大3. 费时一般意义的立体裁剪是依据人台进行的,如果能在人体上进行立裁更为理想,因为,人台是静体。所以,在活动量方面应参照实际人体状态加以充分考虑。 (二)平面裁剪的优势

立体裁剪教案(三)衣身的立体裁剪

立体裁剪教案(三)衣身的立体裁剪 一原型的立体裁剪 (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纸样,是一切款式的基础。立体裁剪原型是衣身立体裁剪的基础。操作步骤如下: 1 将确定好前中心线、胸围线和基准线布料覆于人台上与人台上的同名线条符合,在前中心和B.P点处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上。 2 将胸围线以下多余的量推到B.P点下面,形成腰省量并用大头针固定腰省,同时确定侧缝线的位置并固定。 3 将胸围线以上的余量推向肩部,在领口处需打剪口,以消除领口处的牵扯力,根据领围、肩部、袖窿的基础线在布料上作出点影线。 4 后片的操作方法与前片相同。 (二)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宽处推出一定的松量,并用大头针临时固定。 2 放置法:在立体裁剪完成之后,直接在侧缝处加放松量。 3 衣身的修正:由于立体裁剪的技术难度角度较大,裁剪部位较难保证精确,因此,对于左右对称服装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则根据右衣身进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1)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置于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2)用打样尺重新描顺领窝、袖窿弧线以及侧缝、肩缝等; (3)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据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4)将左右衣身用手针连接起来并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关部位如口袋、纽扣均按实样裁剪并置于相应的部位,以检查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否完善。 二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 在原型的立体裁剪中我们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现出两中基本状态:宽松式与合体式。宽松式表现为面料与人体是一种离体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而合体式则是面料与人体的符合,呈现出贴体状态,这种贴体状态的产生关键就在于省的运用。 1 省的概念与意义

立体裁剪教案7波浪裙制作5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裙类名称,属斜裙的式样变化之一。利用两片式斜裙裙片,在腰口的某一部位,在缝纫时作稍略的拨开和上提,在这一部位裙片的作法丝绺上提,就会形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故名。波浪的设置必须是前后左右对称,一般以四波浪或八波浪式较多。 三.新课 (一)款式分析 波浪裙又称圆裙、斜裙或喇叭裙。本款波浪裙的外形设计为:低腰线、无腰、腰部无省;整条裙子由前后两片组成,拉链开衩左右皆可;正、背面各设3个波浪、左右侧面各设1个波浪,整条裙子共做8个波浪;波浪要求清晰、分布均匀、大小均衡、富有动感。宜采用悬垂性好的面料。 (二)坯布准备 1.估料 裙片长度为裙长+35cm,裙片宽度为120~150cm。 2.画辅助线 用熨斗将坯布熨烫平整,丝缕理正,并画上辅助线,前、后中心线一定要与经向丝缕平行,腰围线一定要与前、后中心线垂直。 (三)制作过程(本款因为左右衣片完整制作,为了避免混淆,文中的左、右方向均指图片) 1.贴前片款式线 根据款式,用色带在模型上粘贴腰围线,并在腰围线上设定波浪位置A、B、C(左右侧缝与腰线交点为裙子两侧的波浪位置)。 2.贴后片款式线 根据款式要求,用色带在模型上分别粘贴出腰围线和波浪位置E、D、F。注意线条左右对称,前后衔接流畅。 3.定前中线和腰围线 将坯布的腰围线、前中线与模型对应重和,现在前中线腰部固定,再将坯布在人台左右两侧临时固定,以免坯布下垂妨碍操作。先做前中波浪,在前中线打一剪口,深度距腰线约0.1cm,然后将左侧坯布以插针点(即波浪顶端)为原点,向下缓缓旋转,使裙摆形成波浪。前中波浪因位于裙片正中,为了左右丝缕对称,因此,必须左右等量旋转,可先旋转左侧坯布,形成一半量,固定或再旋转右侧坯布,补足整个量。 4.做左侧波浪 在波浪位置C点插针固定,对准插针点打一剪口,深度距腰线约0.1cm,以此插针点为原点,将C点左侧坯布想下转动形成波浪,经过调整使此波浪与前中波浪大小一致。至此左侧波浪基本完成,可用同样方法完成B点波浪制作。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第四章《领的立体裁剪》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第四章《领的立体裁剪》 一颈的构造 由于人体颈部构造与胸腔呈一个较大的角度,从功能性角度出发,决定了领的造型原则上应与衣身分开。仔细观察颈部形状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倾斜,有自上而下渐粗的特征。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后颈根中心点比前颈根中心点高,将两点连接起来便形成后高前低的斜线,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前开领要大于后开领了。 二立领的立体裁剪 立领是立体裁剪中最基本的一种领型,实际上是颈部结构的平面展开形式。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1/2颈围+5厘米、宽=设计宽度+6厘米的经向布料,使用前将布料用熨斗熨烫拉伸成稍弯曲形,将布料的中心线与衣身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一致。 2 将其余面料顺着领围线继续安装,边安装边观察造型边调整。 3 在做好的领型上做上标记,修剪多余的布料。 三翻领的立体裁剪 翻领不同于立领只局限于颈部,与肩胸部分不发生联系,因此结构相应要简单,翻领不仅有立领部分同时还有翻领部分,即还需考虑领与肩的关系。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N/2+10厘米、宽=设计量+5-8厘米的斜纱面料一块,划出中心线。 2 将中心线与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再依据领窝来确定翻领形状。 3 调整好翻领形态后用笔在领窝处做上记号,并用标识带作出翻领的造型。 4 从人台上取下之后置于平面上进行修正。 四波浪领的立体裁剪 波浪领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量取法,即当衣身完成后量出领窝大小,再在平面上剪出领窝大小的圆弧形样片,将领面内弧线的两端拉开,与衣身领窝复合,遂形成波浪领;另一种方法为直裁法是典型的立体裁剪方法,操作方法如下: 1 取出长=宽=(N/2+5)/2的正方形45度正斜布料,在布料的正中剪开,剪切长度为后领宽,作出基础领样,将基础领样的后领部位固定于衣身后领窝处,并根据领窝形状在基础领样上做剪切口。 2 在基础领样的外侧做波浪,做波浪时,一手按住领样的装领处,另一只手捏住布料做波浪,边做边在领窝处开剪口以消除牵扯力。 3 做到一半时将波浪翻到正面,观察波浪量是否合理,以进一步修改。 4 继续波浪领的制作,注意各部位的协调保持波浪的均匀。 5 当波浪完成后用标识带定出波浪领的外形。 五驳领的立体裁剪 驳领与翻领的不同在于肩领与驳领连接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翻驳领结构,其横开领与直开领都应做相应的调整。操作步骤如下: 1 取长=N/2+8厘米、宽=设计宽+5厘米的斜纱布样,在后领处剪去深5厘米、宽8厘米作成基础领样,将其安装在衣身领窝上。 2 将后领翻折线翻折,并观察其是否平整。 3 用标志线作出衣身的驳头造型,将基础领样的前端与驳头复合一致。 4 在基础领样上作标志线,并按标志线作出外轮廓造型。 5 剪去对于的布料,作成最后完成的领样。 六变化领型 上面介绍了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变化领型的操作步骤也同基本领型一致,关键地在于首先要根

立体裁剪教案

教 案 课程名称:服装立体裁剪 授课班级: 08高职服装设计 授课教师:** 所在部门:艺术系 教研室: 学期:2010至2011学年第一学期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撰写说明 一、授课时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二、授课方式:在相应选项前打√。 三、授课时数:用阿拉伯数字。如2节。 四、授课题目:填写教学章节或主题。 五、教学目的: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填写,可根据实际需要取舍(建议全部写明)。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七、教学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八、教学过程:按复习、引导、讲授新课、巩固、小结等步骤进行。 九、作业布置:写明课本或练习册的章、节、页、题;教师自拟题时,需写出题目的内容。 十、教学后记:填写教师通过本次课教学,有何心得体会及今后改进提高的一些设想。

人体模型的种类主要有:a 男体模型; b 女体模型; c 童体模型。 人体模型的长度主要有:a 全身模型; b 2/3身模型; c 半身模型。 人体模型的形式有: a 裸体模型:是一种不加松量的人体模型,适用于内衣、礼服等不同款式的服装造型和裁剪。 b 成衣模型:是加进了放松量的人体模型,适合于较宽松服装的造型设计与样品检验。 二、布料:一般根据服装款式不同,选择质地不同的平纹白棉坯布。 立裁剪所用布料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成品服装的布料无特殊风格时,可采用门幅为113cm的平布;二是成品服装的布纹有特殊风格。可尽量选择风格相近的但价格低廉的布料代替。三是为使立体裁剪做成的造型布纹方向显著,采用经向、纬向都用色线强成的格状平纹布;这样既经济,又能使制成的服装和设计构思尽量保持一致。 为降低成本,立体裁剪用布多用白坯布作为代用布,在选择代用布上则应尽量选择与面料质地相近的代用布,以保证最终面料造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大头针:立体裁剪中充当针线的角色。宜选择细而尖的大头针。 四、针包:为了方便在立裁中随时取用大头针而设计的一种戴在手腕上的针插。一般以丝绒、绸缎缝制为佳,多做成圆形,内填棉花。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原型的立体裁剪 一、教学要求 了解与掌握原型立体裁剪的原理、操作步骤与方法;了解制板的方法;了解布料的使用纱向对服装成形与板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提要 1. 原型的立体裁剪 2. 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 1.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胸省及变化的操作方法; 掌握衣身立体造型的手法及板型制作。 2.解决方法:给学生做示范,并安排4学时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四、课时安排 12学时 五、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实际操作 六、教学内容 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1、基本确定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

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第一节原型的立体裁剪与制版(4学时) 原型衣是指覆盖人体躯干,且位于腰节线以上部分的纸样造型。它既不是人体体表的展开,也不是服装的具体款式,而是构成各种服装造型的基本型,是服装样板设计的基础。胸部是衣身设计的重点,胸、背部的自然形态为其结构的依据。 立体裁剪原型衣的目的,旨从根本上了解原型结构的真正由来,使我们对服装结构设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熟悉立体裁剪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过程,也为掌握成衣的立体裁剪奠定基础。 1原型的立体裁剪 1.1布料的准备 1、确定长度:根据需要决定衣长,可按模型上的颈肩点到腰节处的长度为基本长度,再加上3~4cm(缝份与松份)。 2、确定宽度:按模型1/4胸围为基本宽度,再加上6~8cm(前中心的预留量、松份与缝份)。

电子行业立体裁剪电子教案

电子行业立体裁剪电子教案 介绍 立体裁剪是指通过将平面纸模板进行切割、折叠和粘贴等操作,构建出具有立体形态的模型。在电子行业中,立体裁剪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辅助工具,还可以作为展示产品外观设计的手段。本教案将介绍如何使用立体裁剪制作电子行业相关的模型,并结合电子行业知识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了解立体裁剪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和作用; •学习使用立体裁剪制作电子行业相关的模型; •掌握电子行业相关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模型设计中。 教学准备 •讲稿:根据教学内容准备讲稿,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实物展示:准备几个电子产品的实物样本,用于讲解和展示; •纸张和工具:准备足够数量的纸张和剪刀、胶水、尺子等工具,供学生使用; •教学辅助资料:收集一些电子行业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体裁剪介绍 •介绍立体裁剪的定义和作用,讲解其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

•展示一些电子行业相关的立体裁剪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第二节:基础理论知识 •介绍电子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原理、元件等; •给出相关的实例,通过立体裁剪模型展示电子行业中的概念和原理。 第三节:模型制作 •分发纸张和工具,讲解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电子产品制作立体裁剪模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个性化的模型。第四节:模型展示与分享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模型展示给其他同学,并分享制作的过程和心得; •老师点评和鼓励学生的成果,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教学评估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立体裁剪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的小结; •对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估,考核他们对电子行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合课堂互动和发言情况,评估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立体裁剪模型;

立体裁剪教案

立体裁剪教案 立体裁剪是一种创意手工艺,通过将纸张剪裁成不同形状,并将它们粘贴在一起,形成立体的图案或物体。这项手工艺既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能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美感。本文将介绍一份立体裁剪教案,帮助教师和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立体裁剪。 第一部分:教案背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立体裁剪的背景和意义。立体裁剪作为一种手工艺,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裁剪和粘贴纸张,孩子们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此外,立体裁剪还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列出本次立体裁剪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他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 1. 学习不同的裁剪技巧,如剪直线、剪曲线等; 2.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己设计并完成立体裁剪作品; 3. 提高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物体。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次立体裁剪教学的步骤。这些步骤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跟随教学过程。例如,教学步骤可以包括: 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立体裁剪作品,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2. 教授不同的裁剪技巧,如剪直线、剪曲线等;

3.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裁剪练习,让他们熟悉不同的裁剪技巧; 4.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立体裁剪作品,并提供一些创意启发; 5. 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物体,让他们能够理解空间的概念; 6.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裁剪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裁剪技巧和作品质量,以及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进行。此外,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练习,以便检查学生对裁剪技巧和空间想象力的掌握程度。 第五部分:教学延伸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建议,以便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美感。延伸活动可以包括: 1. 制作更复杂的立体裁剪作品,如动物模型、建筑模型等; 2. 探索不同的裁剪材料,如彩纸、泡沫板等; 3. 尝试不同的裁剪技巧,如折纸、剪纸等; 4. 参观艺术展览或工艺市集,了解更多关于立体裁剪的艺术作品和技巧。 结语 立体裁剪是一项有趣且有益的手工艺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美感。通过本次立体裁剪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立体裁剪,让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长。希望本教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愿您和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立体裁剪之旅!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服装立体裁剪 教案 XXX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 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 教学重点: 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研究立体裁剪 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 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学时:2 教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 2、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体裁剪简介 一、立体裁剪的含义 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 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根本操作程序

1、肯定根本打扮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 五、立体裁剪的优点

立体裁剪教案

立体裁剪教案 教案标题:立体裁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创造性地运用立体裁剪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a. 熟悉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b. 准备教学所需的裁剪工具和材料。 c. 准备一些示范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学生准备: a. 准备裁剪工具和材料。 b. 带来一些参考资料或图片,以便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a. 向学生介绍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如纸艺、装饰品等。 b. 展示一些立体裁剪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解释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折叠、剪切等。 b. 示范一些基本的立体裁剪技巧,如剪纸花、剪纸人等。 3. 操作实践(30分钟):

a.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立体裁剪练习。 b.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通过不同的剪切方式和角度,创造出不同的立体效果。 4. 创作实践(30分钟): a.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的立体裁剪技巧进行个人创作。 b.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作品质量。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b.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运用立体裁剪技巧,进行更复杂的创作。 2. 引导学生了解立体裁剪在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中的应用,如中国剪纸、西方雕塑等。 3. 组织学生参加立体裁剪比赛或展览,以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操作实践和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技巧的掌握程度、创造性思维和作品质量等。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鼓励和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六、教学反思: 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今后的教学改进。 2.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的评价,以便

立体裁剪教案

立体裁剪教案 【教案名称】立体裁剪教案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使用剪刀和纸张进行立体裁剪,创作出各种有趣的立体造型作品。 【教学目标】 1. 了解立体裁剪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掌握常见的立体裁剪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美感。 【教学内容】 1. 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分类 1.1 立体裁剪的定义和特点 1.2 常见的立体裁剪形式:折纸、剪纸、剪贴等 2. 立体裁剪的基本技巧 2.1 工具准备:剪刀、纸张、胶水等 2.2 刀法技巧:直线剪、曲线剪、剪贴等 2.3 技巧训练:练习不同形状的剪刀动作 3. 立体裁剪的实践活动

3.1 制作简单的几何体:立方体、圆柱体等 3.2 制作动物和植物形象:小鸟、花朵等 3.3 制作场景和建筑物:城堡、风车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立体裁剪作品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 2.1 介绍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基本特点。 2.2 详细讲解立体裁剪的基本技巧和工具准备。 3. 技巧训练: 3.1 给学生分发不同形状的纸张,让他们练习不同的剪刀动作,如直线剪、曲线剪等。 3.2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剪刀动作对纸张造成的效果差异。 4. 实践活动: 4.1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几何体,如立方体和圆柱体,让他们熟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 4.2 引导学生制作动物和植物形象,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造型。 4.3 引导学生制作场景和建筑物,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美感。 5.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资源】

整体结构立体裁剪教案

第五章整体结构的立体裁剪 一、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各种褶饰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培养学生服装创意与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提要 1 、服装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 2、礼服的立体裁剪 1 、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创意装的设计、造型及制作的能力;各种装饰手法的应用与协调。 2.解决方法: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时安排 16 学时 五、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实际操作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服装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 1 褶饰立体造型法 褶饰是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经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加工,使面料产生各种形式和效果的褶纹,以此增添服装的生动感、韵律感和美感。褶纹的形成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由于面料的受力方向、

位置、大小等因素的不同,产生了多种状态的褶纹,我们按其表现特征划分为叠褶、垂坠褶、波浪褶、活褶、抽褶、堆褶等形式。 1.1叠褶 1.1.1叠褶及特征 的效果,适用于服装以点或线为单位起褶,是面料集聚收缩所形成 丰富、舒展、连续不断的纹理状态。叠褶往往体现服装设计“线” 主要部位的装饰。 1.1.2基本褶纹制作方法 1、左手捏住布料的顶角A点,右手取任意长度 B点。 2、以A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折出1/4 圆的 褶纹(也可在布边的中部任意选取A点,则折出相 当半个圆的褶纹。褶量比取端点褶量多一倍)。 3、调整好褶纹的分量与方向。 4、将做好的叠褶放于模型的肩到肋部。 肩前部垂下的布料同 5、肩部后垂的布料做叠褶,用针或绳固定。样 做出叠褶,固定。 6、将两个叠褶固定于肩上,调整出优雅的褶纹,注意强调与保留 1.2垂坠褶 1.2.1垂坠褶及特征 在两个单位之间起褶(或两点之间、或两线之间、或一点一线之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许丽莎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 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 教学重点: 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 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 学时:2 教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 2、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体裁剪简介 一、立体裁剪的含义 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 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1、确定基本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 平面裁剪离不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来源与人体的原型,而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另外,立体试样又为观察修正服装和累积平面裁剪经验提供了参考和源泉。 五、立体裁剪的优点 1、立体裁剪造型直观准确,既适合初学者的掌握,也适合专业人员的提高。更利于服装设计者的创作。 2、立体裁剪造型快捷、随意,既有利于结构简单的普通服装,也可用于形态新颖款式多变的流行时装。 3、立体裁剪便于理解和加深平面裁剪的理论。 4、立体裁剪易处理特殊体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