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比例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

2.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点:

1.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要求写出比例,能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结合具体图形说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单元难点:

1.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要求写出比例,能根据“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结合具体图形说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前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求比值,比的化简、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相关知识。本单元学习的比例、比例尺等知识与前面已学习的比、除法、分

数、方向与位置等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比例和比例尺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

单元课时:7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比例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6-18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

含着什么共同点呢?师生交流。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 比值。

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 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1)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2)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3)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16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4)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5)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10和9∶15 20∶5和1∶4

和6∶4 0.6∶0.2和 3

121:4143:

(6)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1.2

∶3/4和4/5∶5 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 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3.书P17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P17第2题。独立完成,代表板演,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第二课时 比例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6-1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 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能根 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

4

1216131:和:

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认识,谁知道什么是比例。

2.判断。教师出示几组比,学生根据求比值和化简比判断是否成比例。

二、探究新知。

1.媒体出示

8∶4=()∶() 15:10=()∶4 12∶()=()∶5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2.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3.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4.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6.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1.书P18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2.书P18第4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书P18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P18第6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书P18第7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说说思考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基本性质。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

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 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师:题 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 米。)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 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 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 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 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 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 度是x米。X:320=1:10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 教 案 设 计

教师:严克飞 2013年05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内容《解比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六年级数学 解比例教案 苏教版

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 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 )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 :3= 2 :1. 5 621.= 15 3 x :4= 1 :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 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 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 3.教学“试一试”。 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4.小结方法。 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 的值和检验过程, 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 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2.7 10:6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6∶4= B.3∶2= C.3∶8 = D.12∶8= E.1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写一写,与同伴交流。(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名师教案

第2节解比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4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解比例的含义,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情感态度 经历探究解比例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难点:解比例方法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 例2的情境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你已经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 ):1 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生: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生l: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 3 ,想( ): 15=1 3 ,所以未知项是5。 生2: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来求未知项。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侧。 设计意图:上逑的复习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搜取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二是搭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为学习新知提供合适的空间。二、创设情境,巩固概念的应用 1.教学例2。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有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座塔的高度为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O。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北京世界公园里的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设计意图:由一段简短的谈话引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通过让学生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这里的“1: 10”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模型高度:原塔高度l:10。 师:根据上面的等式你能否列出一个比例式呢? 生:能,先把模型高度设为x,根据模型高度:原塔高度=l:10列出比例式:x:320=1:10。 师:怎么来解这个比例呢?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lOx=320,师: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要强调把比例转化成方程时应把含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如lOx= 320。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学生独立完成) 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师:要求未知数x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右边的比值是 1 10 ,要使等号左边的比值也是 1 10 ,x应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5 ,已知男生比女生少 5 人,男女生各几人? 2、配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 1:500 . (1)0.2 千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2)如果用 400 千克水,要用药液多少千克? (3)如果要配制 1503 千克药水,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周长 84 米,长和宽的比是 5: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基础知识 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

6、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7、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解答比例应用题用比例的意义为依据 2、解答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确定题中三种数量关系中的定量,然后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从而确定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 ( 2)设未知数 x; (3)根基题意列出等式; (4)解答并检验。 例 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 2:3 ,现在再加入 6 克锌,共获得新合金 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例 2:一条路全长 60 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 ,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 4:5:6 ,已知他上坡的的速度是每小时 2 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 例 3:小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 6 页,这时已读 15 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 3:7 ,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解比例教学设计

解比例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 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 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模型的高度=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实际的高度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 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 师接着板书:10x=320×1。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 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比例 1教案 苏教版

“解比例”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 流程1:教学例5a 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

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 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 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 流程3:教学例5c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 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你看懂了吗? 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解比例) 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 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流程5:教学“试一试”b 课件出示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看一看,你做对了吗?说说把比例写成1.2x=75×0.4的依据是什么? 流程6:完成“练一练”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45页上的练一练,把这3题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教师:核对一下,你是这样做的吗? 课件出示三题的解题过程。 流程7: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在列比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解比例的依据又是什么? 教师:在列比例式时我们要根据题意,正确找出题目里的比例,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一个等式,同时计算也要认真、细心。 流程8:完成练习十第6题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来求未知数。 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流程9:完成练习十第7题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经典易错题型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经典易错题型 一、比例 1.某校园长240米、宽180米,把平面图画在一张只有3分米长、2分米宽的长方形纸上,那么选择( )作比例尺比较合适。 A. 1:100 B. 1:1000 C. 1:2000 D. 1:5000【答案】 B 【解析】【解答】240米=2400分米,3分米:2400分米=3:2400=1:800;180米=1800分米,2分米:1800分米=2:1800=1:900; 1:800和1:900接近1:1000.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方形纸长3分米、宽2分米,与校园实际长240米、宽180米的比分别是1:800、1:900,用这两个比例尺中的任何一个来画图,都不合适,因此选择1;1000画出的图大小合适。 2.已知a:b=c:d,若将b乘5,使比例不成立的条件是( )。 A. a乘5 B. c除以5 C. d除以5 【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 a:b=c:d ;所以bc=ad;bx5xc=ax5xd;bx5xc÷5=bc=ad 故答案为:C 【分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bc=ad,若将b乘5,等式左边扩大到原来的5倍,若d 除以5,等式的右边缩小到原来的.因此,等式不成立,即比例也不成立。 3.如图,三角形中a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d。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 a:c=d:b B. a:c=b:d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d,所以ab=cd,所以a:c=b:d 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B。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比例说课稿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说课稿,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前准备了教学多媒体;采用了尝试教学法、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教学过程 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比例练习

第二单元比例 2.1比例的认识 1.填空。 (1)0.6=():10=18:()=()% (2)在4:7=48: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3)如果7a=6b,那么b:a=():() 2、选择。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仍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A、6 B、18 C、27 (2)把2kg盐加入15kg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A、2:15 B、2:17 C、15:17 3、(1)写出两个比值是0.6的比例;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积是0.4,一个内项是0.1,写出符合条件的两个比例。 参考答案: 1.(1)6 30 60 (2) 外项内项(3)7:6 2.(1)B (2)B 3.(1)6:10=1.8:3 3:5=9:15 (2)2:0.1=4:0.2 1:0.1=4:0.4

2.2比例的应用 1.填空。 1.5:()=5:9 25:7=():14 2. 判断。 (1)数a与数b的比是5:7,数b就比数a多40%。() (2) 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的比值是1 () 3. 解方程。 X:3.5=8:4.2 16:x=2.4:3 x:3.6=8:6 参考答案: 1.(1) 2.7 50 2.(1)√(2) √ 3. X:3.5=8:2.8 16:x=2.4:3 x:3.6=8:6 解:2.8x=3.5×8 解:2.4x=3×16 解:6x=3.6×8 X=10 x=20 x=4.8

2.3比例尺 1.填空。 (1)一副图的比例尺是1:800,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如果图上距离2cm表示实际距离60km,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 判断。 (1)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短。() (2)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20:1,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倍。() 3、选择。 (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20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20:1200 B、6000000:1 C、1:60 D、1:6000 (2)小静家距离学校860m,画在作业本上,比较合适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300 D、1:3000 4.用1:1000的比例尺将一块长65m、宽30m的长方形草坪画在图纸上,图上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比例

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5∶1和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 (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在6x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3.补充练习: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列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投影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三、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解比例过程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 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 (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