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初读,知晓文章大概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作者介绍了藏戏的哪些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简单交流。

①指名读词语: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②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细读,了解形成及特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课文相关语句上作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藏戏形成: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藏戏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抓住三个排比句品读)

艺术魅力: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四、再读,赏析写作方法

1.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可以是受到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2.分析本文与《北京的春节》表达上的异同点。

3.交流: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

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五、结课

1.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2.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藏戏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戴着面具演出

特点:没有固定舞台

不受时间限制

4《藏戏》(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藏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无所有、哄堂大笑能 2.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3.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4.学习文章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5.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重点: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难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一、字词认读,整体感知 1.藏戏简介:藏戏,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是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演出程式分为开场戏、正戏、结尾三个部分。开场戏又称“温巴顿”,具有净化场地、祈神赐福的意义;正戏又称“雄”,主要表演传统剧目,有时还穿插藏族歌舞及民间艺术;结尾又称为“扎西”,是演出结束后祝福吉祥的仪式。 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作者介绍:马晨明 1977年出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早年援藏,人民日报记者。现任教师。马晨明同志作为首届省高等学校“育人奖”候选人的公示。作品有《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等,写作形式新颖,引人入胜。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第4课《藏戏》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4.《藏戏》学习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要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地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要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课文开头形象地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整体了解,引入新课 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杨光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在第一单元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一起品尝了美味的腊八粥,还从三首古诗里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其实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戏曲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像名扬中外的国粹京剧,令人连连叫好的川剧变脸,富有生活气息的安徽黄梅戏,这些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戏曲剧种。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剧种,说到藏戏,经过课前的预学,你都有哪些了解?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生:我在课前查找了一些有关于藏戏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我知道藏戏是一种戏曲的剧种,藏语中叫阿基拉姆,霍拉姆是仙女或仙女姐妹的意思,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藏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学习生字词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对藏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的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去读一读,相信通过预学,同学们一定能和下面这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初读,知晓文章大概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作者介绍了藏戏的哪些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简单交流。 ①指名读词语: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②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细读,了解形成及特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课文相关语句上作批注。

(2023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藏 戏》教案及教学反思

4* 藏戏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4.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戏曲欣赏:课堂开始老师想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戏剧文化,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这些戏剧的种类。 2.新课导入:不必说明快抒情的安徽黄梅戏,细腻婉转的江苏昆曲,铿锵大气的河南豫剧;也不必说有多样化中国风乐器伴奏、丰富脸谱文化的京剧。单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藏戏》里就饱含着我们中华传统戏剧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戏,看看它又有着什么特色。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猜测“藏戏”是哪个地方的戏曲艺术。(西藏地区藏族的传统戏曲)相机补充: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4.知识锦囊:藏戏: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贴近群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 二、初读感知 1.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检查读文,齐读生字词“僧人、脱缰、吞噬、开山鼻祖”等词语。 词语解释: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创者。哄堂大笑:一屋子人全笑起来。本课指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发誓架桥招来人们嘲笑。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课文中指巫女的性格。 三、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概括藏戏的主要特点;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艺术特色;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总结藏戏的传承方式。) 2.再次阅读第1~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概括藏戏的特点的?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戴着面具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没有舞台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演出时间长(开篇以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突出了藏戏的特色: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这样的开篇方法颇具特色,既先声夺人,总领全文,又激发读者的好奇,引出下文。) 3.随堂演练:句式转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4.合作探究:了解藏戏的起源:自由读第4—7自然段,交流讨论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汇报交流:(1)传奇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一无所有的僧人。 (作者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2)传奇二:从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到58座铁索桥。 传奇三:从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时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藏戏》教案

藏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在表达上的特点。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了解藏族文化,激发学生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戏剧视频)同学们,看了这些视频,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戏剧吗?(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可真厉害,你们都说得很正确。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另一种戏剧,那就是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第4—7自然段)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艺术特色?(第8—17自然段) 三、自主研读第4—7自然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兄妹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师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是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唐东杰布的画像。他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感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第8—17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 (1)()的面具;(2)()的舞台;(3)()的演唱风格。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藏戏》教学设计

第4*课藏戏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 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藏文化的魅力。 3.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突破方法(A案)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B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难点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藏文化的魅力。 突破方法(A案)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藏文化的魅力。(B案)课前搜集关于藏戏的资料,加深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A案)讲授法、情境教学法。(B案)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A案)阅读法、合作学习法。(B案)合作探究法、问题研究法。 教学准备 (A案)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及文字资料;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B案)京剧的介绍、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A案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 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藏文化的魅力。 3.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 师: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方过传统节日的习俗,其实不同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呢!你们知道的有哪些? (黄梅戏、花鼓戏、川剧变脸……) 2.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任务,读准字词 1. 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什么要求。

2. 检查预习情况,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僧人脱缰响彻哄堂大笑开山鼻祖獠牙演绎优哉游哉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藏戏的。 (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写的) 四、合作学习,了解特点 1.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 师: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有怎样的故事呢?读第4~7自然段。 3. 学生交流汇报。 4. 教师补充有关唐东杰布的资料。 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五、了解特点,感受魅力 1. 小组合作探讨:藏戏与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 交流讨论。 (1)“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2)舞台简朴; (3)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4)开场、正戏、结尾有固定的程式; (5)唱腔、动作丰富多彩; (6)演出时间长。 3. 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4. 有感情地朗读第8~18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 六、品味语言,体会写法 1. 齐读开头的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2. 把这些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说说反问句和陈述句哪个好,为什么。 3. 感受藏戏的特点和与其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找到和开头三个反问句相对应的描写内容。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第8~14自然段。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第15~16自然段。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第17自然段。 4. 本文是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方面来写的,详细写了哪一部分? (详写藏戏的特色,这也是课文要表达的重点) 5. 本文的表达有什么特点? (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七、课堂延展 了解其他剧种的形成过程及特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2.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大家看过戏曲节目吗?是啊,戏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祖先根据地域的特点创造了众多的戏曲种类。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戏曲种类呢?(指生回答)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中国的戏曲种类确实很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我们烟台地区也

有自己的戏曲种类,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指生回答或师答)对,就是吕剧。那大家知道藏族的戏曲形式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藏族人民的戏剧——藏戏。(出示课件)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下面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看看藏戏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藏戏片段)指生回答。 3.是啊,藏戏都是戴着面具演出的,这也是藏戏的一大特色,那藏戏还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藏戏》。(板书课题:15* 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面的导语,看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生阅读) 2.指生回答,并列出学习要求。 3.发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参照阅读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解疑释难,记下仍不理解的问题。 4.指生提问,全班解决难题。 5.同学们的问题都解决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出示课件:问题)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那么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关于藏戏的形成,课文中讲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请同学们自读4-7自然段,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学生自读课文)

【2020新审定】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藏戏(优质教案)》

《藏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都颇具特色。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孩子 也具备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运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成“初读,知晓文章大概”、“细读,了解形成及特点”、“再读,赏析写作方法”三个学习板块。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1. 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授课 板块一:初读,知晓文章大概(7分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4课 藏戏

*藏戏 《藏戏》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课文脉络清晰,描述有详有略,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体会其蕴含的艺术魅力。 朗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藏戏的。 1.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藏戏的特色。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方戏,知道其主要特色是什么,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1.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读熟课文。 2.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预习作业。 3.搜集有关藏戏和唐东杰布故事的资料。 1课时 朗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藏戏的。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戏剧的品种,说一说你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戏?(东北二人转……) 2.教师课件出示藏戏的图片。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印象中的“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样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种戏吗?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学生在班内交流搜集的有关藏戏的资料。 3.教师导入:藏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戏剧之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藏戏》,一起去感受它的艺术魅力吧。 由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地方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精美的藏戏图片,激发了学生对藏戏艺术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将孩子轻松自然地带入学习氛围。 1.教师出示藏戏的图片,简介藏戏。 2.教师播放藏戏的视频,学生看视频谈感受。 3.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藏戏》,看看文中对藏戏是怎样描写的。 精美的图片,独到的唱功,激发了学生对藏戏的好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师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藏戏》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藏戏》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藏戏》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藏戏》教案及板书设计创新教案《藏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整体设计意图:《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

务。1.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戏曲就是中国的 一种传统艺术。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戏曲资料。3.师介绍戏曲种类,欣赏戏曲图片。师:有一种戏曲,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带着面具表演,漫长到一演三五天还不能结束,知道这是什么戏?(板书题目:藏戏)简介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欣赏藏戏视频,初步感知藏戏。5.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提出的要求是: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出的学习方法是:读、想、说)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提示: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 课前准备 准备有关戏曲种类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机箱、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重点: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难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看录象,感受丰富多样的戏曲种类。 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猜猜这些分别属于那个剧种。 二、授新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

藏戏。由上一课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引入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那么作者都介绍了藏戏的哪些方面,又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呢? 组织学生交流并适当引导 小组分别汇报所搜集到的关于藏戏的资料,包括文字、以及视频资料等等。 三、整体感知 藏戏是如何形成的呢?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的? (明确:形成和特色,从事物的不从角度对其进行了介绍) 四、具体分析 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指名1—2名绩优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第二课时 藏戏有哪些特色呢? 找出文中描写藏戏特色的段落,并概括藏戏都有哪些特色? 出示幻灯片()的面具()的舞台()的演唱风格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介绍藏戏特色的段落 组织学生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2.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难点: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 回顾本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 2. 借地方戏曲,引出藏戏。 3. 简介藏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藏戏文化的探究愿望,引入新课。 二、任务引领感受魅力 (一)明确任务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二)感受藏戏特色 1.概括介绍特色(课文 1—3 自然段) (1)读相关段落,提炼“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

长”三个特点。 (2)有感情朗读。 2.具体介绍特色(课文 8—17 自然段) (1)聚焦特色一:戴着面具 ①读课文,概括面具特点。 ②看图猜面具。 (2)聚焦特色二:没有舞台 ①借助、抓关键词,感受藏戏对舞台的要求极其简单。 ②感受藏戏的文化内涵。 ③有感情朗读。 (3)聚焦特色三:演出时间长 ①结合“艺人”和“观众”的表现,抓关键词,感受特点。 ②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提示开启自主探究,感受藏戏的魅力及其文化内涵。 (三)感受形成的神奇(课文 4—7 自然段) 1.探究藏戏的形成与特色之间的关系。 (1)探究课文讲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的意图。 (2)感受藏戏的传承方式。 (3)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整体回顾理清结构 1.借助提纲,明确课文结构。

2020年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4.藏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 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交流收获。(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 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②学生汇报。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了解形成。 1.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集体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七兄妹组成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赏戏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的事迹,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个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名师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戏曲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戏曲资料。

3.师介绍戏曲种类,欣赏戏曲图片。 师:有一种戏曲,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带着面具表演,漫长到一演三五天还不能结束,知道这是什么戏? (板书题目:藏戏) 简介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欣赏藏戏视频,初步感知藏戏。 5.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出的学习方法是:读、想、说)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提示: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板书:形成、特点)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藏戏的形成),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4-7自然段。 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形成) 说说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并作上批注。 2.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优质教案

4*藏戏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学习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进行描写的方法。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前解析】 关注藏戏文化: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 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 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关注写作手法: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 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 发誓架桥”“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 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 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 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 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获奖 教案教学设计 7.《藏戏》 教学目标: 1、研究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藏戏有三个突出特性;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性,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