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教学设计 (5)

《藏戏》教学设计 (5)
《藏戏》教学设计 (5)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藏戏的传说及藏戏的特点,体会作

者对藏戏这种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方法,体会难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了解各段大意。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的学习,提高分析、感悟理解、表达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藏戏的由来及特点,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段。

教学难点: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学习本文,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媒体图片人物的视频和课件。

2、录音的戏剧欣赏片段。

3、本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聊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藏戏》(板书: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说到戏剧,老师特别想和同学们聊一聊你们知道的戏剧。注意请你用一句话把你想要说的表达清楚。生:(1——2名)师:知道的挺多的。那老师考一考大家,长袖一甩,就能变出个脸谱,是什么戏?生:“川剧!”

师:好,老师还剪辑了三段著名的戏曲,同学们听听看,能听出它属于什么戏剧吗?播放唱段1、2、3学生回答

师:“还有一种戏,它广泛流传于世界的最高处,它叫?”生:“藏戏!”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生:“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屏显:

……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哪两个词揭示了课文的重点?”生:形成和特色

板书‘形成’和‘特色’

二、说“戏”

师: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啊?4-7(板书4-7)师:学会抓关键词很重要,它就像你要打开一扇门得先找到门把手一样。有三个词连接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同学们快速浏览4-7自然段,看看谁最先找到。生:(那时候于是就这样)屏显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7段,自己练习借助关键词来复述故事。

师: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藏戏是用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的。那我们说“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这是不是藏戏呢?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知道熊谢巴吧?怎么知道的?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真会学习。谁来当一次熊谢巴呢?

师:请你用上关键词,可以加上动作,老师来给你起个头:(屏显)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师:其余同学请认真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听听是不是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师: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交流(2-3名)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的读一读吧(生谈感受后接着读相关部分)

师:从年轻的僧人到凶险的自然,从一无所有到58所铁索桥,从僧人到藏戏的开山鼻祖,屏显,齐读:“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三、品“戏”

师:说了这么长时间的藏戏了,那你们知道藏戏的特色是什么吗?

板书: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师:在哪找到的?

师:自由读前三段,说说除了藏戏的这三个特色,你还读出了什么(藏戏剧中稀少、中

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师:能试着读出自豪感吗?指名读2名齐读

师: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藏戏的特色呢?8-20屏显问题:填空自学

交流

1、面具部分

a、概括: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b、展示面具:关于面具,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师生对,白色是什么面具,代表什么藏戏的面具还有,屏显欣赏

c、如果我本身就是戏剧里的一个角色,你准备给我佩戴什么面具,为什么?或者是送给任何一个人什么面具,为什么?(体会颜色象征意义)

2、舞台部分

a、概括:没有固定的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起

b、读了这一段,有没有特别的感受?谈对艺人的敬佩

师: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屏显,读:“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受下去。”

3、演唱部分: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师:哦,原来……屏显:“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四、评“戏”

师:学了《藏戏》这篇课文,藏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对藏戏这一民族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怎样使藏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呢?

1、详略得当,举例子哪是详写哪是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2、排比、反问,抓住了读者的心、埋下伏笔板书:排比、反问

3、师:同学们看,1-3和8-20都写的是藏戏的特色,那3和8段中间插入

叙述了藏戏的形成传说。这种叙述方法就叫插叙。板书:插叙

五、“入”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领略了藏戏这一特有的民族艺术。正如我们上课伊始了解的那样,中国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课下(引出作业)搜集藏戏以及其他戏曲艺术的图片、文字或者音像资料,先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姿多彩”的戏剧

艺术资料展览会。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藏戏》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藏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 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 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 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 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 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 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词语,更容易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理清思路,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 3.交流汇报 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藏戏的传奇故事,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唐东杰布的资料,了解唐东杰布,感悟藏民对他的爱戴。 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 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②舞台简朴; 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学生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2、你们真是尊师爱师的好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学生说)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呀?(学生说)同学们真好!老师为了培育学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板书:6、一株紫丁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3、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

读几遍。(生读) 2、大家读得可真认真,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有没有读正确了。谁来领着大家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读得真棒。一组开开小火车读给大家听听。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这儿还有几个儿化音的词,我们要把它读好了。(绿叶儿、脚尖儿) 3、读通课文: 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学着老师的样子标上“?”,好吗? 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通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4、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呀,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1小节? 现在,你们知道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了吧?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我们) 刚才有同学说不懂“浓绿”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2、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样,真是个好孩子。请你把这

《一株紫丁香》优秀教案

《一株紫丁香》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歌。讲的是小朋友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表现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儿童情趣。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教育的好教材。课文所配的插图形象地表现了课文内容。课文的重点是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4、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1、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2、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继续学习课文

《一株紫丁香》。 二、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⑴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 (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⑵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⑶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 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填空: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标准如下:合格:正确地读。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藏戏》教学设计

第七课《藏戏》公开课教学设计 授课人:吴文敏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咆哮、吞噬、婀娜…开山鼻祖、优哉游哉”等词语。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点与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法,启发式 学习方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了解关于“藏戏”吗?(板书:藏戏) 二、1、走进作者板书:马晨明----教师 2、唐东杰布---藏戏创始人(2分钟) 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字词(6分钟) 1、齐读课文,画出你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板书 脱缰.咆哮 ..招徕. ..吞噬.琼.结婀娜 开山鼻祖青面獠.牙不一而足优哉.游哉 藏(zang,cang )哄(hong hong hong ) 3、生上台给加点字注音 4、教师简单解释字词意思

5、找学生上台带读字词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33分钟)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8分钟)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关于藏戏的哪些内容?(5分钟) 提示:其实,这是在锻炼你的概括于理解能力,只要你弄清楚了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逐段分析即可,挺简单的。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2、课文介绍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征?(5分钟) ⑴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 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传奇 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⑵于是就有这样一段传奇(引领下文) ⑶身无分文→58座铁桥→开山鼻祖说明了什么? ⑷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 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 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3、选择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9分钟) 对句子的理解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连续三个反问开篇,先声夺人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特点,也为后文具

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教案(实用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教 案(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教案(实用文 本)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尊敬老师的心愿。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尊敬的情感。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紫丁香 见过这花吗?对,它就是紫丁香(板书紫丁香)如果在“紫丁香”的前面加一个数量词,你打算加什么?一株。(学认“株”字,株是个量词,一株就是一棵的意思) 有一群孩子把这么一株美丽的紫丁香栽在了老师的窗前,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一个叫滕毓旭的作家把这个小故事写成了一首小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一株紫丁香》(课件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同桌互读: 请同学们又轻又快地打开语文书翻到25页,标好小节号,边读边划出生字,把课文读流利。 再读给同桌听,让他帮你听听哪个字音还读不准,或是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读:(随时纠正字音) 第1节:出示生字卡片“院”“踮”字,读准字音,让学生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质教案

课题藏戏课型略读课文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 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 难点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 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 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 艺术形式。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 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 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 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 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藏戏是藏 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 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 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2】 (1)出示词语,读一读。 剧种激流吞噬(shì)发誓旷野柔顺 压抑招徕(lái)两面三刀别无所求 不一而足优哉游哉 (2)解释词语。 从学过的课文开 始导入,既回顾了知 识,又自然引出课题。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优哉游哉:悠闲的样子。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 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第4-7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 第8-19自然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第4-7自然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出 示课件4】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 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提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 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 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 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 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板书:形成:传奇) 四、自主研读第8-18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自主学习:①()的面具;②()的舞台; ③()的演唱风格。【出示课件5】 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 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句子: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 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板书:面具:多样、夸 培养学生养成阅 读课前导读的习惯,提 高自学能力。 对藏戏的开山鼻 祖不做过深的人文内 涵挖掘,重在锻练学生 的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 降低了学生概括特点 的难度,学生能根据提 示更精准地概括藏戏 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教案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三、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写我会写中的生字院、除、牵、困。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引入 1.学生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这首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我们还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诗《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要求仔细听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分三步走: ⑴把带拼音的生字读三遍。 ⑴课文有几个段落,标上号码。 ⑴读课文2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教师进行自学检查。 ⑴让学生认读带拼音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音难点。 ⑴抽学生读课文。听的同学要注意他有没有读准音。 4.学生基本能准确朗读课文的时候,请他们同桌互相读、听。看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三、出示句子,教学生字院、除、牵、困。 1.出示句子。要求学生读一读,按照课文内容口头填一填。 我们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 我们给您唱歌,帮您()一天的疲倦。 我们感谢您时时把我们()。 夜深了,星星()得眨眼。 2.教师在练习纸上范写这四个字。强调几点: ⑴院和除的左耳旁两笔写成。 ⑴牵的秃宝盖在田字格横中线上面。 ⑴困里面的木字的捺要改写成点。 3.学生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的含义。 1.请五个同学朗读课文。 2.学生认真听,想想一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 3.学生发言。 ⑴一株紫丁香代表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4.教师板书。

《藏戏》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藏戏》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本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 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交流收获。(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 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②学生汇报。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加深学

《藏戏》优质公开课教案 (3)

藏戏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品戏 1、平时,你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你爷爷、奶奶等老人最爱看什么节目吗? 2、你对戏曲了解多少?下面请同学们看几个戏曲片断,看谁你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戏曲。大胆猜,随便说,说错了也不要紧。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广泛流传于世界最高处,我们藏民族的传统戏曲,它叫——藏戏。在读这篇课文之前,你们听说过藏戏吗?好,我给你们搜集了一个资料,请大家看看。 4、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看法?

二、整体感知,入戏 1、细心的同学发现,这篇课文带星号,我们知道阅读课文要抓住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默读课文,想一想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哪两个词和课文紧密相连?” 3、聪明的孩子抓住几个关键词,就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形成,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特色? 4、1-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三、复述课文,说戏 1、我们抓住了形成和特色,藏戏神秘的面纱我们就可以揭开。每场藏戏开始的时候,演唱者就会挂出这样一张画像,你们猜猜他是谁?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4-7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根据。 2、每场藏戏开演前,雄谢巴会先从戏神讲起;这出《藏戏》,当然少不了“雄谢巴”。“要说我们藏戏啊,那得从我们藏戏的戏神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那时候……于是……就这样……” 3、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雄谢巴”开演了——(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说藏戏戏神,那就是伟大的唐东杰布,下面由我来介绍他的传奇故事。 4、复述课文时抓关键词:聪明的同学你想一想,这三个关键词来处哪里? 其实,这三个词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就是:那时候(关键词),唐东杰布发誓:要为百姓架桥。 经过:于是(关键词),唐东杰布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 结果:就这样(关键词),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他成为藏戏的戏神。

《一株紫丁香》教案

一株紫丁香 一、教材简说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三、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写“我会写”中的生字“院、除、牵、困”。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引入 1.学生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这首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我们还可以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诗《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要求仔细听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分三步走: ⑴把带拼音的生字读三遍。 ⑵课文有几个段落,标上号码。 ⑶读课文2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教师进行自学检查。 ⑴让学生认读带拼音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音难点。 ⑵抽学生读课文。听的同学要注意他有没有读准音。 4.学生基本能准确朗读课文的时候,请他们同桌互相读、听。看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三、出示句子,教学生字“院、除、牵、困”。 1.出示句子。要求学生读一读,按照课文内容口头填一填。 我们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

藏戏 公开课教学设计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旷野、布施、剧种、激流、发誓、压抑、敦厚、开山鼻祖、哄堂大笑、两面三刀”等词语。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读悟中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并相互交流: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豫剧、浙江越剧、四川川剧等。教师准备藏戏音像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介绍藏戏。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一下藏戏的魅力。(板书课题,齐读) 2、默读“课前导语”,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理清思路,感知藏戏。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 3、仔细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在书上做好标记。 4、交流初读收获,梳理。 三、合作研读,感受“特色”。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藏戏有什么特色呢?(相机板书:特色)我们一起来交流。

小学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教案合集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2、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的诗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教具:课文磁带、歌曲磁带、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是写给谁的吗?是呀,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的成长,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成长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老师,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挂图)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板书∶一株紫丁香) 3、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再看看图,现在你对紫丁香有了那些了解?(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课题,现在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小问号?(学生质疑) 2、现在请小朋友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播放课文磁带)。 3、这首诗写的多美呀!你们喜欢这首诗吗?那就快点翻开书读一读吧!注意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用“?”标出来。 4、字字读准了吗?(开火车认读生、生字)

5、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让我们把它送回到课文中去(同桌俩互相当小老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师巡视。 6、共有几个小节?同学们读的都很投入,老师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效果,可以吗?我们一起来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7、谁有不懂得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 1、读悟第一小节: (1)、指名读。 现在你们知道是谁送的紫丁香了吧,一起回答。(板书:我们) (2)、谁能想象出来,“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学生展开联想:可能种了许多树、草、蔬菜……) (3)、踮起脚尖怎么走路呢?谁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表演)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去载紫丁香呢? (4)、那么这一小节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齐读。 2、读悟第二小节: (1)、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呢?请小朋友们先自读课文2——4小节,再小组合作,完成口头填空:(出示小黑板)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的()和你();让()的()帮你();让()的()感谢你()。 (2)、汇报句(1),(板书:夜夜做伴),“夜夜”什么意思?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什么工作?指导读好“夜夜”,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3)、汇报句(2),(板书:消除疲倦),“绿叶儿”指谁?老师一天都要做那些工作?假如你是一片绿叶,你会为老师唱什么歌帮老师消除疲倦? (4)、汇报句(3)、(板书:感谢挂牵),什么是“挂牵”呢?(老师举例:这几天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都生病请假了,老师心里就非常着急,挂念着他们,害怕他们拉下功课.所以等他们病好以后,老师就利用中午时间为他们补习,这就叫挂牵。) 谁能举一个老师挂牵你的例子? (5)、用“当……时,老师……”练习说话。指导朗读三、四小节。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藏戏》教案设计

4*藏戏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那里的人们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剧

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历史悠久、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吧!(板书:藏戏) 3.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的录像画面,精当的语言介绍,激起学生了解藏戏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课文的欲望。 板块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4.指名分享。 5.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 读后交流、梳理: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讲的。(板书:形成、艺术特色)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7.指名汇报: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形成,第8~18自然段讲藏戏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速读文本,相互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板块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预设二: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一株紫丁香教案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信息资料: 1、课文范读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及图片) 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写下来。 3、回忆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时,你就喜欢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由自己喜欢的花为切入点,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紫丁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送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 (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将花与老师联系起来,创设了特定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自主读书与交流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三)再读课文,读识结合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 5、出示一段顺口溜检查识记效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加深印象,探讨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改变识字情境,促进巩固识字。)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赛读。通读全诗,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交流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效果,为下节课朗读感悟作铺垫。)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6、展示写作成果,及时评价。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六.板书设计 6、一株紫丁香 株伸甜歌院除息您牵困 七.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如评价学生的语言要发自内心,而且要

藏戏课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藏戏》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株紫丁香》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株紫丁 香》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课前准备: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例如:通过回忆老师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怀,体会时时挂牵的意思。抓住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中深、困二字,体会教师的辛苦,从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体会同学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美好的祝福。 4、听或唱《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诵读诗歌 ①学生先自由练读,再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a、分小组练读,选出本组的小诗人。 b、全班交流,由选出的同学比赛法,大家评议。 C、小组之间比赛读。 ②看图,练习背诵诗歌。 a、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b、教师背诵每小节的前两行,学生齐背后两行。再交换背诵。 C、小组读读背背。 d、指名背诵课文。 三、识字写字 ①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②小组自学要写的字:歌、牵、院、您、除、息、困。重点记字形,理解字义。 ③通过谈话,交流各自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教师强化常用的记字方法。注意歌的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④练习书写。 院、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双耳旁。 休要和体区另字形。 休、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单人旁。 息、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两笔横要短,给右边的欠留出位置。 牵:上边的大要写得小一些,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