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与防护技术的发展

装甲与防护技术的发展
装甲与防护技术的发展

装备材料及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时间:2009-3-12 14:28:13 阅读:11063次未来的世界战略和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对未来战争的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求未来陆军武器装备必须具有:①更轻便机动、灵活快速反应和全天候的作战能力;②更猛、更远、更精确的杀伤打击能力;③更强的全方位生存防护能力;④更高的信息实时化和战场数字化能力。为此,在未来陆军武器材料研究中,将大力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满足各种武器平台的作战能力要求,提高经济承受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发展轻质材料和轻型结构,提高武器战场机动能力

铝合金和工程塑料已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陆军武器构件。虽曾研究过用钛合金制造陆军武器受力构件,但因成本过高而未能得到应用,今后主要是发展低成本制造技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目前仍主要用于制造轻兵器及火箭导弹壳体等。为满足未来战场机动,尤其是空运空投、快速部署需要,将大力开发这类轻质材料的应用。2001年,美国将研究用钛合金代替钢制造装甲,减轻作战车辆质量,2004年M1坦克炮塔采用钛合金制造,可减轻质量5吨。2010年未来战场车辆、155毫米自行火炮和先进技术轻型榴弹炮(~2.3吨)、工程车辆的车体与炮架等重要受力件将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大大减轻质量,如采用复合材料车体使车辆减轻33%。今后十年内,将重点开发低成本的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结构制造技术和连接技术。

与此同时,将发展减振降噪阻尼材料、密封材料及磨擦材料,改善兵器的工作环境。例如,研究埋有制动器和主动消音材料的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用于陆军车辆降噪防震;研究履带板橡胶失效机制,采用腈橡胶履带板,使履带寿命由1600公里提高到4800公里,质量减轻23%。

在坦克发动机方面,将研究单质陶瓷材料和增强陶瓷复合材料、陶瓷耐热涂层材料及隔热材料。研究单晶铸造γ相TiAl合金,使发动机质量减轻40%。

发展各种先进材料技术,提高武器的打击能力

在提高战场发射、推进能力方面,研究表明,钨合金弹芯侵彻均质装甲钢获得最大侵彻深度的最佳初速为2300~2500米/秒,侵彻反应装甲的最佳初速为3500米/秒。因此,亟需研究适应高初速大口径火炮动能的材料技术,使120毫米坦克炮的动能能达到140毫米火炮的性能水平,2005年动能弹能击毁未来反应装甲,并且满足身管长为54倍口径的21世纪155毫米先进野战榴弹炮系统提高初速、射速和增大射程的技术要求。2005~2010年开发大口径火炮身管耐烧蚀磨损材料技术(包括镀层材料和衬管材料),延长120毫米、155毫米火炮身管使用寿命,如溅射喷射金属钽,耐磨性能为当前的镀铬层的8或10倍。研究高性能轻质电炮用复合炮管材料,为电热化学炮、电磁炮在2010年前后用于坦克炮、两栖装甲车辆用中口径炮、大口径舰炮提供材料技术基础。

在战术火箭推进系统方面,将通过材料技术研究,提高有效载荷,增大飞行速度,增大射程。如美国提出2005年使有效载荷提高25%,2010年前后提高100%,为此,2005年将针对近程、中程防空用灵活推进系统研究低成本TVC复合材料壳体和喷管材料,中程和远程防空用远距离推进系统的高刚度、轻质量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2010年将研究低成本的纤维或织物隔热材料和耐烧蚀碳/碳喷管材料;2015年研究地面火力支援用高密度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研究火箭弹药发射/包装一体化材料。

在反坦克弹药方面,目前国外现装备的120毫米高密度穿甲弹的穿甲能力约为600毫米RHA(初速1700米/秒),而科研的水平已达850~900毫米RHA,但对付反应装甲的能力较差。针对未来反装甲需求,2005年,将开发大长细比(如L/D 40∶1)、高强韧(σb1600~1700兆帕、δ8~10%)的钨合金穿甲弹芯和轻质弹托与外套材料结构技术,同时研究具有绝热剪切效应的新型钨合金弹芯,以满足120毫米动能弹超高速发射和击毁未来反应复合装甲的要求。2010年研究包括未来加农口径电炮发射在内的超高速(2000米/秒以上)动能弹的结构/功能材料技术,以解决诸如安全发射、稳定飞行、消融等技术难题。2005年研究对付反舰导弹的超音速穿甲弹用高韧性钨合金

(L/D小于8),解决多层靶多次冲击问题。现装备的破甲战斗部的侵彻能力约为800~1000毫米RHA,有的高达1300毫米

RHA,为了提高破甲能力,2005年将在继续研究高密度钼、钨药型罩材料的同时,研究具有特殊性能的药型罩材料技术,以适当降低射流头部速度,减小射流前部的能量,增大射流后部的质量和能量,满足攻击特种非均质装甲的要求。爆炸成型战斗部,2005年将研究对付轻、重目标的药型罩材料技术,尤其是钽、钼药型罩和形成大长细比(如L/D~6)杵体的药型罩材料技术(提高侵彻顶装甲的能力,如侵彻深度≥200毫米RHA)、多罩共轴药型罩材料技术、单罩形成串联杵体材料技术。研究攻击超硬加固工事或深度地下目标超音速穿甲弹芯材料与技术。

在增程精确制导弹药方面,将研究结构功能材料,如透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压电/热电复合材料、结构/烧蚀材料、高效隔热/反阳光辐射材料、阻尼/减振材料、弹体隐身材料技术等。

开发各种先进功能材料,提高武器战场感知能力

为了提高陆军武器装备的战场感知能力,将大力开展光电功能材料(如缺陷工程技术、梯度指数光学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CBD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研究;将通过开发能够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和选择性,改进数据采集、分析和传输系统性能的材料和材料概念及新工艺技术,研究大块外延生长半导体、超导铁电体、压电体和磁性材料,提高传感器性能。据预测,2000年红外电磁传感器的感知距离增加50%、目标识别能力提高一倍;2005年采用超导电磁传感器,提高探测能力提高50%;2010年研制出经济的能重复生产的在350~500度电子设备

上使用的SiC材料。

与此同时,将通过在生物仿真、物理、材料科学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发展新型探测器功能材料,如2000年研究光调制器用生物衍生物材料,2005年研究改进型非致冷红外探测器新材料,2010年研究基于嗅觉功能的新型探测器材料。又如,研究生物激励技术制造智能红外焦平面,以在战斗云雾中发现坦克。2000年研究自适应光机系统材料,2005年热电基冷却系统材料,2010年研究宽带传感器保护材料,以满足捕捉目标的高要求,使得坦克测距、目标指示和识别能力大大提高,比如,2000年使捕获暴露目标的距离增加67%,部分暴露的目标的距离增加50%,捕获坦克的时间缩短60~80%。

还将研究红外导引头整流罩材料,开发低成本的高效金刚石沉积和抛光技术,2000年使超音速红外瞄准与跟踪传感器的耐雨耐雾能力提高200%。

发展先进装甲防护技术,提高武器战场生存能力

预计到2015年,美国M1一类的主战坦克还将继续使用并加以改进,与此同时,将发展各种轻型地面车辆和两栖车辆。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需要开发新型防护技术。为使乘员和设备在车体装甲被击穿后免遭击毁损伤和防中子、核能力及抗破片侵彻二次效应,将开发抗弹/抗爆震/抗辐射/多功能高密度高聚物(如高密度聚乙烯/凯夫拉)复合内衬材料技术。2000年~2010年研究战斗车辆、十字军自行火炮用的隔仓材料、油箱抑爆材料。

目前主战坦克首上装甲能防穿甲能力为600毫米RHA的穿甲弹、侵彻能力为1300毫米的破甲战斗部。为避免车体装甲被新一代反坦克弹药击穿,2005年将继续研究应用高性能超轻装甲材料,包括硬度HB600~700的装甲钢,新型铝合金装甲(尤其是提高海水腐蚀抗力),低成本钛合金装甲材料及钛合金陶瓷复合装甲材料,高密度高模量纤维增强编织结构复合装甲材料(包括复合装甲中树脂转移模塑技术,传感器纤维编织集合制造技术等)。继续研究陶瓷装甲SiC、AlN、TiB2、B4C和复合陶瓷如TiB2-TiN-AlN、TiB2-AlN、TiN-TiB2、TiN-AlN、SiC-AlN 等陶瓷材料的抗弹性能以及结构约束因素对抗弹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速度大于2000米/秒的大口径穿甲弹的防御能力。

加强装甲防护材料基础研究,将开展梯度陶瓷装甲材料(如TiB-Ti/Ti)、超细晶粒陶瓷装甲材料、混合型纳米陶瓷装甲材料研究(2005年),甚至利用生物仿真技术研究具有极硬层、极软层的轻型复合装甲(2005年)。整体式复合反应装甲材料技术的质量有效防护系数,目前抗穿甲的为2,抗破甲的为4,为进一步提高其双防能力,特别是抗未来更大威力的120毫米动能弹的能力,将继续研究内装式反应复合装甲材料技术;研究顶部轻型反应装甲,以抗威力更大的爆炸成型弹。已开展电磁装甲、智能装甲材料和结构研究,预计这类装甲在2015~2020年得到应用。目前法国采用10毫米RHA/5毫米A1/15毫米厚扁平线圈/绝缘层/主装甲的电磁装甲,用L/D20的钨合金杆以1600

米/秒速度的侵彻试验表明,质量有效系数Em为2,与10毫米RHA/2毫米太安炸药/3毫米钢/15毫米玻璃/主装甲构成的反应装甲相同。

从不被发现或被发现而不被击中出发,主要研究应用主动防护系统。现阶段采用的主动防护技术多为软杀伤主动对抗技术,如信号特征抑制材料与技术。美国2005年将研制辐射率/反辐射率可控的低可观测性涂料或隐身材料,2010年研制能对背景和威胁作出自动反应的自适应涂料,降低武器的可见光、红外、雷达等信号特征。雷达和热信号特征在2000年时降低50%,到2005年降低70%。较远期则发展硬杀伤主动对抗技术、硬杀伤对抗材料技术,如研究发射式电磁装甲、智能型反应装甲等。

与此同时,将进行发展先进装甲和反装甲系统用新材料所需要的力学和数学研究,具体领域包括固体有限变形、冲击和侵彻问题,2000年重点是金属侵彻分析技术,2005年重点是复合材料侵彻分析技术,2010年重点是侵彻的全面分析技术。

针对未来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要求,将研究面密度小于2.5克/厘米2的人体防护用超轻抗弹材料,质量比目前使用的减轻40%;研究低成本透明尖晶石陶瓷、氮氧化铝和玻璃/聚合物透明装甲,质量和厚度降低30%,并提高可见光和近红外透射率及对12.7毫米穿甲弹和破片的抗弹能力及耐磨性。2000年研究防激光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别用于单兵、直瞄光学系统和传感装置。2005年前后研究能对抗低能光和射线威胁的防护

材料。

结论

在未来世界军事战略和现代军事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未来陆军武器将在机动与快速响应、终点毁伤效应、战场生存能力等获得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将具有信息化、智能化、远程化的特点。因此,未来陆军武器的高科技含量大大增加,高新陆军武器材料将获得大量使用。

可以预见,今后十年内,将在生物、物理、力学、数学、化学及材料科学等领域,通过在分子级、纳米级、微米级、宏观级的研究,使下述陆军武器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得到重大发展和应用:

* 作战人员、作战系统防御常规武器杀伤的防护材料与技术; * 人员、设备的防激光材料与技术;

* 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的材料与技术;

* 增强战场信息感知、监视,提高命中精度的传感器等元器件和兵器部件、设备的材料与技术;

* 增大兵器系统杀伤、侵彻破坏威力的材料与技术;

* 先进的推进系统材料与技术;

* 提高机动和快速响应的材料与技术;

从而使陆军武器性能、作战能力和使用寿命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大幅度的提高,为未来陆军武器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风险及防范技术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风险及防范技术 ——汤祖军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银行转账等许多商业活动。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木马程序攻击、电子邮件欺骗、间谍恶意代码软件、安全漏洞和系统后门等,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威胁和隐患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攻击、安全风险、防范技术 1.引言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化,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要推动力。开放性的网络,导致网络所面临的破坏和攻击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可能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可能来自对电磁泄漏的攻击、可能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实施的攻击,可能对系统软件漏洞实施的攻击等等。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的背景下,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安全的重点放在了保护信息,确保信息在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及信息系统不被破坏,确保对合法用户的服务和限制非授权用户的服务,以及必要的防御攻击的措施。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就成了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安全策略和安全工具被开发和应用。 2.网络安全 由于早期网络协议对安全问题的忽视,以及在平时运用和管理上的不重视态度,导致网络安全造到严重的风险,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网络安全是对网络系统

的硬件、软件和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目前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软件、蠕虫病毒、木马软件和间谍软件等。 病毒软件:是可执行代码,它们可以破坏计算机系统,通常伪装成合法附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有的还通过即时信息网络发送。 蠕虫病毒:与病毒软件类似,但比病毒更为普遍,蠕虫经常利用受感染系统的文件传输功能自动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网络流量大幅增加。 木马程序:可以捕捉密码和其它个人信息,使未授权远程用户能够访问安装了特洛伊木马的系统。 间谍软件:则是恶意病毒代码,它们可以监控系统性能,并将用户数据发送给间谍软件开发者。 网络信息安全分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网络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即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运行服务安全,即保证服务的连续性、高效率。信息安全则主要是指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备份、程序等。目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中通常都会存在一些BUG,别有心计的员工或客户都可能利用这些漏洞向网络发起进攻,导致某个程序或网络丧失功能。有甚者会盗窃机密数据,直接威胁网络和数据的安全。即便是安全防范设备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新的BUG被发现和公布,程序员在修改已知BUG的同时还可能产生新的BUG。系统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也无据可查。现有的软件和工具BUG的攻击几乎无法主动防范。 3.网络安全的风险因素 网络安全是一个非常关键而又复杂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指计算机信息系统资产的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硬件、软件和信息)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计算机网络之所以存在着脆弱性,主要是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着安全弱点、系统的安全性差、缺乏安全性实践等;计算机网络受到的威胁和攻击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来自软件漏洞、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配置不当和安全意识不强等。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 结课报告 班级:20112014 学号:2011201408 姓名:郭元绪 报告评语 教师签字: 日期: 成绩 2014年12月25日

社区信息化环境下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概述 摘要: 随着信息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社区在方便信息传输,促成信息资源共享,给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添了泄漏个人秘密信息的渠道和风险。"信息保密能力也逐渐成为了社区信息化核心能力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社区所重视。信息安全有什么隐患,如何规避这些隐患和反制措施,,己成为现代社区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非常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安全隐患反制措施 0.摘要 网络在提高社区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对社区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威胁。网络环境下,社区信息系统面临着来自物理因素、网络共享和人文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形势严峻。社区信息安全隐患的防范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需要运用技术、管理和法律三大手段,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防御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社区客户信息有可能遭受的安全隐患。 1.社区信息化概念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及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进程。社区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建设成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政府机构进行了多次改革,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行政体制,政府越来越多的职能下放到社区,使社区的职能不断扩张,社区居民对管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在社区居民生活方式中的占据,社区居民以信息化手段参与社区管理与享受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社区信息化己经成为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整合和利用好社区各种信息资源,提高社区信息化程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有效解决社区公众问题,让居民更好地参与社区管理与享受社区服务成为城市和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社区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充分整合、开发、共享和利用社区各种信息资源,构筑涉及社区政务、社区管理和服务、小区建设及家庭生活等多个内容覆盖整个社区居民的信息网络应用平台,改变社区各机构条块分割的状态,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需求,逐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层次,推动全社会共同进步。社区信息化绝不是只建立一个简单的社区网站,或是社区政务电子化,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汇集整个社区的信息和资源,构建联通政府、居民、社区等社区全体成员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沟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桥梁和社区居民相扶相助、反映诉求、参与社区建设与治理的通道。 2.网络环境下社区信息安全隐患 网络环境下能对社区信息系统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有意的攻击,也可能是无意的误操作;可能是内部的破坏,也可能是外来攻击者对信息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归结起来,社区信息可能面临三大方面的安全隐患。 2.1物理因素造成的隐患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思考-网络安全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思考-网络安全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现代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化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对于网络环境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证网民信息安全的关键,尤其是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它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应用各个领域利益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探讨有效防御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的措施,为我国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市场竞争

的热点,我国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最大的财富。计算机网络的推广与应用,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像一把双刃剑,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本身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促成了进一步建构网络安全体系的重大难题。由此可见,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一方面,要以更加严谨、合理的安全防御技术为基础保障,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应用;另一方面,要树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分析 (一)真实性与可靠性 网络安全的真实性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的,是指授权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性主要是为了避免网络环境中冒名顶替制造虚假信息的现象发生,因此,对网络用户的实体身份信息进行鉴别是真实性

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网络安全的可靠性是指网络系统在特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功能的特征,这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建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技术结构的基本目标。 (二)保密性与完整性 保密性与完整性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任务,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保密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保证机密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用户的过程,保证只有网络授权用户才能接收、使用信息,并确保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不会被窃取和非法共享等。完整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保证重要信息不被恶意篡改的过程,保证网络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破坏或丢失。完整性要求保持网络信息的正确生成、正确存储和正确传输,它是面对网络信息的整体而言的。保密性与完整性相辅相成,共同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保密性要求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未授权使用的人,而完整性则要求网络信息不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

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雷电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频繁,电网雷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和规程。发现问题依靠雷电监测,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的雷电探测站由模拟式升级至新一代数字式,总体探测效率提升至90%以上,定位误差≤500m;分布式雷击故障监测技术及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监测设备在26个省级电网输电线路上安装,雷击/非雷击故障辨识准确率达98%,绕击/反击识别准确率达95%,故障点定位准确率达89%;自然雷击光学路径观测系统不断完善,首次在国内捕获了多张直击于500kV线路的雷电形态高清图像。分析问题依靠防雷风险评估,输电线路雷击计算的相关理论和模型逐步完善,差异化防雷评估系统在25个省级电网安装运行,指导超过500条330kV及以上线路的防雷改造。解决问题依靠防雷措施,继交流线路避雷器取得显著防雷效果之后,我国率先开发±5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并应用成功,±8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也于世界首次挂网试运行。防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提升了输电线路防雷运行与维护水平,雷击跳闸率与故障停运率均处于世界最优水平。 我国电网建设规模加大,尤其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是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规划和建设规模增速明显,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强对流天气频发,雷电活动增强趋势明显,电网防雷面临若干较突出问题。本文将主要从雷电观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3个大的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电网防雷技术的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面向输电通道、直流与配电线路防雷问题对未来防雷技术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主要内容 1、雷电监测技术 1.1广域雷电监测 我国于2006年建成了覆盖全国电网和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全国雷电地闪监测网,中国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监测系统的国家,雷电监测网规模和工程应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笔者团队开展了全数字化雷电探测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基于第3代全数字式雷电地闪探测站DLF–3000的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目前我国电网建设的雷电监测网覆盖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行政区域。广域雷电监测系统有效支持了雷电参数长期统计和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查找。 我国电网雷电地闪监测网站点位置与重要输电线路分布图(截止到2016年9月) 1.2雷击监测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监测技术采用区段化、高电位测量,能够监测出线路上各种电流形波较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新编版)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或者组织内部通过无线通讯技术来连接单个的计算机终端,以此来组成町以相互连接和通讯的资源共享系统。无线局域网区别于有线局域网的特点就是通过李间电磁波来取代传统的有限电缆来实施信息传输和联系。对比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无线网络的构建增强r电脑终端的移动能力,同时它安装简单,不受地理位置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同时,也正是由于无线局域网的特性,使得其很难采取和有线局域网一样的网络安全机制来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换句话无线网络的安全保护措施难度原因大于有线网络。 IT技术人员在规划和建设无线网络中面临两大问题:首先,市面上的标与安全解决方案太多,到底选什么好,无所适从;第二,如何避免网络遭到入侵攻击?在有线网络阶段,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部署防火墙硬件安全设备来构建一个防范外部攻击的防线,但是,“兼

顾的防线往往从内部被攻破”。由于无线网络具有接人方便的特点,使得我们原先耗资部署的有线网络防范设备轻易地就被绕过,成为形同虚设的“马奇诺防线”。无线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便捷性网络资源,正在日益普及,尤其是在现代办公的应用更是大势所需,对我技侦而言,尤其是在近些年办案过程中,无线网络传输的应用尤为重要, 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成为应用中的一大难题。下面就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1、常见的无线网络安全措施 无线网络受到安全威胁,主要是因为“接入关”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因此以下从两方面着手来直接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1.1MAC地址过滤 MAC地址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有线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凭借其操作手法和有线网络操作交换机一致的特性,经过无线控制器将指定的无线网卡MAC地址下发至每个AP中,或者在AP交换机端实行设置,或者直接存储于无线控制器中。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T 67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12-14发布2007-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防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生、刘希清、张凡夫、施巨岭、张跃、马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1998,IDT) 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SPS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 50348-2004,2.0.2] 3.2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3 雷电感应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4 雷电浪涌lightning surge 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3.5 雷电活动区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active zone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全身披挂反应装甲块的俄军T-72坦克部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

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 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甲防护、主动防护、隐身、烟幕、三防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压制、先敌摧毁,形成由外到内的、有效的立体防护系统。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概念下所采用的防护技术主要是在提高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动防护技术、隐身技术和装甲防护技术等。主动防护主要分为硬杀伤、软杀伤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三种;隐身技术中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新一代隐身技术和隐身坦克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包括传统均质钢装甲和各类非常规装甲等。其中,非常规装甲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体重量,还能提高其防护力,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此外,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所采用的防护措施还有烟雾遮蔽技术、二次效应防护技术及核生化防护技术等等。 总体设计 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形体防护。车辆外形是由车长、宽、高、履带着地长、车底距地高,以及车体和炮塔的形状等决定的。相对而言,车辆高度越低,正面面积越小,被命中的可能性就越小。车体易被命中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不仅可以增加“跳弹”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增大虚拟厚度,即增大弹丸在装甲内贯穿的距离。一般是前装甲较厚,倾斜较大,防弹能力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都较好。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且前装甲又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因而乘员正面的防护得到加强。

防护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最新版)

Companies wa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is the top priority. The occurrence of unsafe accidents must be stifled in the cradl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防护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最新版)

防护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最新版)导语:企业想要提高生产,安全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具备安全管理条件,企业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想要企业顺利生产,就要不断更新安全技术,把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中。 交底内容: 1、防护工程砌筑 (1)边坡防护作业,严禁在边坡上、路肩摆放石头。 (2)路堤砌石工程必须自下而上砌筑,片石改小,不得在脚手架上进行。护墙砌筑时,墙下严禁站人,抬运石块上架,跳板应坚固,并设防滑架。路堑砌石工程必须自下而上砌筑,严令禁止向路基投石,片石改小,采用“手递手”方式运石料。路堑段路肩处要实行拉网防护(隔开路肩外沿1.5m)。 (3)抹面、勾缝作业必须先上后下,严禁在砌筑好的坡面上行走,上下必须用爬梯,架上作业时,架下不得有人操作或停留,不得上面砌筑,下面勾缝。 (4)今年为临近既有线施工,设立专职安全员、防护员跟班作业,及时纠正不规范施工行为,清除安全隐患,防护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携带上岗证、标志旗,身着防护服;

(5)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 (6)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做好既有线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7)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及非本机人员不得上机; (8)拌和机上料斗,卷扬钢丝要时常检查,如有断丝、扭曲现象,应立即更换; 每班组机械操作必须单机单人操作,严禁多机单人操作。 2、砂浆拌合机作业 (1)拌合机应安置稳妥,开机前必须确认传动及各部装置牢固可靠,操作灵活,运转中不得用手或木棒等伸进筒内清理筒口的灰浆。 (2)作业中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将筒内砂浆倒出。 (3)拌和机上料斗,卷扬钢丝要时常检查,如有断丝、扭曲现象,应立即更换; 3、挡墙挖基应视土质、湿度和挖掘的深度设放安全边坡,否则应设置相适应的围壁支撑。 4、人工挖基作业时,从基坑内抛上的土方应边挖边运。用土台分层抛掷转运出土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大于1.5m,基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组网、管网、用网”三个方向分别设置课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则是其中承上启下,为这三个专业方向提供支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课程通过三大应用情境的12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娄安全技术:加密、身份认证、资源权限管理、操作系统加固、病毒防范、链路加密、漏洞修补、安全检测等,能实施包括防水墙、入侵检测等安全产品配置,更能根据不同应用网络环境规划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从内容上看,它涵盖了个人主机、办公网络和企业网络在安全防范中最常用的技术,也是网络安全工程师NCSE一、二级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计算机组网技术》等专业课程,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攻防对抗》、

《网络安全检测与评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网络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三、课程设计(参照信息产业部NCSE一、二级证书的考试大纲)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够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中遇到的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具备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安全应用型人才。能正确配置网络安全产品、实施应用安全技术、熟练掌握各类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规划不同应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方案及应急响应策略。 (2)知识目标 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与相关知识,了解网络安全相关标准,对于各类网络环境所使用的各类防护技术原理有正确的认识。 (3)态度目标 遵守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利用所掌握的技术进行入侵攻击方面的活动;正确认识攻击事件,有应急处理维护和恢复信息系统的意识。(4)终极目标 培养掌握较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同时具备较高的安全素养,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合格从业人员。 2、课程内容设计 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华中分中心共同开发设计课程,严格依据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等级保护实施办法,从应用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入手,对信息资产进行评估,制定安全策略,并实施安全技术和配置安全产品。

装甲车辆术语大全

?装甲术语 ?坦克 英文“tank”的音译。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原意是储存液体或气体的容器。是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压制、毁伤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等。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员一般为3或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通信任务。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按战斗全重、火炮口径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1915年英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国将49辆I型坦克投入索姆河战役,首次用于实战。 ? 主战坦克 具有现代技术特征、在战场上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和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战斗全重40~60吨,乘员3或4人。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由中型和重型坦克发展演变而来。在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达到或超过重型坦克的水平,又具有中型坦克机动性好的特点。现代主战坦克多采用120~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有的装有自动装弹机,普遍安装指挥仪式火控系统。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多种燃料发动机或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550~1100千瓦,最大速度达72千米/时。车体和炮塔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反应装甲和屏蔽装甲,有的还装有主动防护系统,车装有灭火抑爆装置和三防装置等。典型的主战坦克有俄罗斯T-90、美国M1A2、英国“挑战者”、法国“勒克莱尔”等。 相关兵器: M1A1/M1A2“艾布拉姆斯” 99式主战坦克 T-90主战坦克 ?特种坦克 装有特殊设备、担负专门任务的坦克。如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扫雷坦克、水陆坦克和喷火坦克等。 ?轻型坦克 战斗全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超过105毫米的坦克。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和特定条件下作战。装备装甲机械化部队、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为适应快速部署的需要发展的轻型坦克,主要用于特定条件下担负近战突击任务。 ?中型坦克 战斗全重为20~40吨、火炮口径为75~105毫米的坦克。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分类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较强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力,是当时装甲兵的主要突击兵器。主战坦克出现后,停止了中型坦克的研制和生产。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使用,网络应用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该文从计算机的安全入手,简要列出了几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并提出了一些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措施,转自[星论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113752344.html,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工具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控制高科技航天器的运行到个人日常办公事务的处理,从国家安全机密信息管理到金融电子商务办理,计算机都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1]。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安全又可分为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指电脑中正常运作的程序突然中断或影响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正常工作的事件,主要是指那些计算机被攻击、计算机内部信息被窃取及网络系统损害等事故。网络安全问题的特点在于突发性、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巨大破坏和损失。 2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 2.1 计算机安全漏洞 漏洞也叫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计算机系统软件编写完成开始运行的那刻起,计算机系统漏洞也就伴随着就产生了,漏洞一旦被发现,就可使用这个漏洞获得计算机系统的额外权限,使攻击者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从而导致危害计算机系统的安全[2]。 计算机系统软件分为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系统软件,因此相对应也就有系统软件漏洞和应用系统软件漏洞。我们经常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有以下安全漏洞:允许攻击者执行任意指令的UPNP服务漏洞、可以删除用户系统的文件的帮助和支持中心漏洞、可以锁定用户账号的帐号快速切换漏洞等等。 2.2 TCP/IP的脆弱性 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但该协议更多的考虑使用的方便性,而忽视了对网络安全性和考虑。从TCP协议和IP协议来分析,IP数据包是不加密,没有重传机制,没有校验功能,IP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恶意者抓包分析,查看网络中的安全隐患。TCP是有校验和重传机制的,但是它连建立要经过三次握手,这也是协议的缺陷,服务器端必须等客户端给第三次确认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TCP连接,不然该连接一直会在缓存中,占用TCP 的连接缓存,造成其他客户不能访问服务器。 TCP/IP模型没有清楚地区分哪些是规范、哪些是实现,它的主机—网络层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一层,接口和层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这就给一些非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2.3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不安全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攻击者通过非法的手段获得用户权限,并通过使用这些非法的权限对主机进行非授权的操作,我们知道因特网是由无数个局域网所连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当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与防护措施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与防护措施 摘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在国民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在于:许多重要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上,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出去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之所以网络信息会泄露出去,一方面有许多入侵者千方百计想“看”到一些关心的数据或者信息;另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才使得入侵者得逞。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归纳并提出了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黑客网络入侵防护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人们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种种物质和文化享受的同时,我们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诸如网络的数据窃贼、黑客的侵袭、病毒发布者,甚至系统内部的泄密者。尽管我们正在广泛地使用各种复杂的软件技术,如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侵袭探测器、通道控制机制,但是,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黑客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无孔不入,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此同时,更让人不安的是,互联网上黑客网站还在不断增加,学习黑客技术、获得黑客攻击工具变得轻而易举。这样,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互联网越发显得不安全。针对各种来自网上的安全威胁,怎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网络上重要的数据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几起典型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分析,以及对威胁网络安全的几种典型方法研究的结果,提出实现防护网络安全的具体策略。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近年来,威胁网络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和部门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越来越频繁和严重。一些国家和部门不断遭到入侵攻击,本文列举以下事例以供分析和研究之用。 2.1事件一: 2005年7月14日国际报道英国一名可能被引渡到美国的黑客McKinnon表示,安全性差是他能够入侵美国国防部网站的主要原因。他面临“与计算机有关的欺诈”的指控,控方称,他的活动涉及了美国陆军、海军、空军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 可以看出,一方面尽管这位黑客的主动入侵没有恶意,但是事实上对美国国防部的网络信息在安全方面造成威胁,假如这位黑客出于某种目的,那么后果将无法估量;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很高的国家和部门也会被黑客成功入侵。 2.2事件二: 2005年6月17日报道万事达信用卡公司称,大约4000万名信用卡用户的账户被一名黑客利用电脑病毒侵入,遭到入侵的数据包括信用卡用户的姓名、银行和账号,这都能够被用来盗用资金。如果该黑客真的用这些信息来盗用资金的话,不但将给这些信用卡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侵犯了这些信用卡用户的个人隐私。 2.3事件三: 日本3家银行eBank、网络银行和瑞穗银行近日声称,有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存款被转账、盗领,在向银行查询后,才知道是遭黑客入侵。瑞穗银行已发生两件类似案件,遭到500万日元的损失。日本警视厅高科技犯罪对策中心接到报案后已展开调查,并从被害人的计算机中查到间谍软件,这种软件可自动记录输入计算机的资料,并透过网络传送给第三者。 入侵的黑客通常扮演以下脚色: (1)充当政治工具。非法入侵到国防、政府等一些机密信息系统,盗取国家的军事和政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20101121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1007S 中文专业名称: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英文专业名称:Lightning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防雷工程设计、防雷检测与预警预报技术。具有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现代防雷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与维护管理及防雷减灾业务工作能力,服务国家建设,适应社会需求,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四、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雷电防护科学、电子电路;学习现代防雷技术、电子设计与应用技术,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技术。具备对电子电气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和和防雷工程设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结合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特点,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将突出“以电为主”优势,拓宽理论基础,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工程应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防雷减灾专门技术人才。最终形成“多科兼容、以电为主、学以致用”的专业特色。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信号与系统、雷电防护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防雷工程、电磁兼容设计、防雷规范、工程设计、防雷装置与器件、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等课程。 3、双语教学课程:防雷规范 七、主要创新教学环节

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系统

全身披挂反应装甲块的俄军T-72坦克部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力的提高提供了发展空间。 综合防护系统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整体式防护手段,通过将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装甲防护、主动防护、隐身、烟幕、三防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先敌发现、先敌射击、先敌压制、先敌摧毁,形成由外到内的、有效的立体防护系统。 目前,坦克装甲车辆综合防护概念下所采用的防护技术主要是在提高总体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主动防护技术、隐身技术和装甲防护技术等。主动防护主要分为硬杀伤、软杀伤或两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主动防护系统三种;隐身技术中目前比较受关注的要数新一代隐身技术和隐身坦克技术;装甲防护技术包括传统均质钢装甲和各类非常规装甲等。其中,非常规装甲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坦克装甲车辆的整体重量,还能提高其防护力,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此外,目前坦克装甲车辆所采用的防护措施还有烟雾遮蔽技术、二次效应防护技术及核生化防护技术等等。 总体设计 坦克装甲车辆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形体防护。车辆外形是由车长、宽、高、履带着地长、车底距地高,以及车体和炮塔的形状等决定的。相对而言,车辆高度越低,正面面积越小,被命中的可能性就越小。车体易被命中部位的装甲尽量倾斜,不仅可以增加“跳弹”的可能性,而且可以增大虚拟厚度,即增大弹丸在装甲内贯穿的距离。一般是前装甲较厚,倾斜较大,防弹能力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都较好。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前置,并且前装甲又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因而乘员正面的防护得到加强。

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

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 及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的一般原则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就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人们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一些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我们进行决策与选择有效措施,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安全防护技术的基本原则: 1、消除危险因素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要从系统中彻底排除某种危险因素,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一般可通过改革工艺等手段来实现。 2、降低危险因素值原则: 这一原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作业人员的危害。 3、引导危险因素原则: 这一原则就是把某些危险因素引导到工作环境以外,避免对作业人员和设备造成危害,如用电设备的电焊机保护性接地,就建筑物、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处避雷装置等等。 4、隔离危险因素原则: 这一原则是将工作人员与系统中的某种危险因素离开,使工作人员不直接接触危险部分,从而避免和减轻危害,如机械转动中部分设置防护罩,尘毒环境中的隔离操作室等。 5、坚固防护原则:

这一原则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建筑物、工器具等的结构强度,以保证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有足够的安全性能,也即提高安全系数,如起重机用钢绳不允许载荷要大大小于钢绳的实际破断拉力。 6、薄弱环节原则: 这一原则是利用薄弱元件人为设置薄弱环节,当设备、设施的负荷超过额定限度,或系统中有爆炸、火灾等危险时,由于这些薄弱元件的机械强度较差或易熔化等特性,使危险因素的发展在薄弱环节被切断,从而保护系统的整体安全,如电气系统中的保险丝、断路器、压力容器的安全阀、防爆装置等。 7、闭锁原则: 这一原则是在系统中以某种方式(机械、电气)保证某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制约,以达到安全的目的,如超负荷超重时吊车自动断电不能提升、电梯门不关就不能升降等。 8、取代操作原则: 这一原则是当系统中某些危险因素无法消除而又必须在这种条件下操作时,为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可采用自动化手段来代替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危险因素,如用机械手给冲压机床续料,用机器人拿放射性物质等。 9、距离防护原则: 系统中危害或有害因素的作用往往与距离有关,有的因距离增大而成倍减弱,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有效防护,如起吊物件时增大与吊臂的作业距离或爆破作业时要远离爆破区,从而避免或减轻危害等。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要点解读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要点解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和突出。目前计算机病毒技术和黑客技术的融合,使得计算机所受到的威胁更加难以预料。本文从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入手,结合实践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网络安全病毒黑客防火墙入侵检测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和突出。网络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分布处理带来便利,使得网络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成为国家和政府机构运转的命脉和社会生活的支柱。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使其受到威胁和攻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文在探讨网络安全常见防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防护理念。 1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定义: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 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仅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上述定义既说明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本质和核心,又考虑了安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2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目前常见的防护技术都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于物理层及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措施 对物理层与网络拓扑结构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有:①对传输电缆加金属予以屏蔽,必要时埋于地下或加露天保护;②传输线路应远离各种强辐射源,以免数据由于干扰而出错:③监控交换机和调制解调器.以免外连;④定期检查线路,以防搭线接听、外连或破坏;⑤端口保护;⑥安全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网络协议选用。 2.2 基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措施 对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最主要的安全措施就是使用安全扫描。操作系统扫描能自动全面监测操作系统的配置,找出其漏洞。对整个内部网络扫描,可以系统地监测到每一网络设备的安全漏洞,网络管理人员应用安全扫描系统可以对系统安全实施有效的控制。 2.3 基于内部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措施 2.3.1 用户身份认证。有基于令牌的身份验证和Kerberos等算法。验证令牌的原理是由身份认证服务器AS(Authentication Server)负责管理用户登录,AS根据用户登录时的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查找内部数据库,找出相应令牌的Key,

五临边防护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62139 五临边防护安全技术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五临边防护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基槽开挖防护: ①在基坑四周固定防护。防护立杆柱离槽边不应小于50cm,采用φ48钢管埋深50~80cm。 ②基坑防护栏杆上下各设一道横杆,上杆离地高度为 1.0~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 ③栏杆立柱与横杆连接固定,整体构造,使防护栏杆上杆的任何处都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④防护架搭设完后用密目网将基槽四周密封,并设置安全警示牌和标志牌,夜间用红灯警示。 (2)阳台及框架楼层周边防护: ①阳台临边防护:在阳台临边设通长栏杆立柱,底部设木垫块。通长栏杆柱接头采用对接扣件。 ②在阳台临边,离阳台底部设横杆500mm,上部设横杆间距600mm,用密目网封严。

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翁德伟 (陆军装甲兵学院,北京 100071) 摘 要:文章主要对均质装甲钢,复合装甲材料反应装甲,电磁装甲等装机防护材料及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趋势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此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装甲防护;铝合金;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电磁装甲 作者简介:翁德伟(1997-),男,福建莆田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 装甲战车在世界著名的战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18年英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坦克装甲车,次年九月就在索姆河战役中投入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了。随着反装甲武器技术水平的提升,世界各大战役中都离不开对装甲武器装备的使用,这要要求装甲武器应不断提高其使用性能,从而在战场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但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仅通过加强均质装甲厚度是不科学的,不仅会使装甲车辆变得更加笨重,还会影响装甲车量的机动性能,因此,对装甲车辆的研究应朝着功能化、轻量化以强韧化的方向发展。 1均质装甲 均质装甲是最早出现的装甲材料,英国最先研发出 的装甲坦克也是应用这种材料,厚度仅为8mm ,只能抵挡攻击力较低的枪弹,20世纪30年代,随着坦克装甲的厚度的提升,其防御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在今后几十年间,一种新型的聚能装药破甲弹的出现,是普通装甲无法抵挡的,直到今天,坦克装甲车依然离不开对均质装甲的使用,也提高其厚度。 2铝合金装甲材料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并能够对车 辆的自重进行合理的控制,由此研制出铝合金装甲。这也符合了对装甲车辆轻便化的要求,这也是铝合金装甲得以普遍应用的重要原因。20世纪40年代,美国路军坦克机构对铝合金材料以及装甲钢材料的防护性能展开了相应的对比工作,将变形硬化铝合金作为装甲主要材料。1962年,新型合金装甲板出现,美国也积极展开了防弹测试工作,并在原有铝合金装甲防护材料的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研制,研制出了一种可热处理强化的7039铝合金,这种铝合金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成为当时装甲车辆中普遍使用的铝合金装甲材料。但由于二代铝合金装甲材料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美国、英国等也开展了第三代铝合金装甲的研究 工作,其防弹性能更高,也兼具前二代铝合金的防腐性能和焊接性能,可在腐蚀性较强的环境下使用。 我国开展铝合金装甲研制时间较晚,但研制速度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523、528、S 原183、184、185等铝合金装甲材料,综合发达国家所研制的三代铝合金装甲板基础上所研制出来的,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Al-Cu 系第三代铝合金装甲材料———2519A 铝合金装甲材料。 3复合装甲材料 现阶段,在国际上以陶瓷用作装甲防护材料主要为 氧化铝、碳化硼、氮化硅等。目前,世界各个也纷纷开展了反装甲技术的研究工作,其威力也得到明显增强,要想积极开展陶瓷性能的研究工作,具体方式如下所示:(1)用连续碳纤维增韧补强陶瓷材料;(2)梯度功能材料是一种良好的复合装甲材料,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密度较小,制造简单也有着较高的防护性能,因此在新型轻质防弹装甲中被广泛的进行应用。这些复合材料的质量与钢装甲相同,但防护能力却远高于钢装甲。纤维复合材料装甲主要使用层压工艺,在收到外来侵袭的时候回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减低其破坏程度:首先会通过纤维拉伸变形的方式将弹丸的动能进行改变,使其具有良好的纤维性能;其次如果弹丸利用剪切的方朝纤维层压板发起进攻的情况下,那么纤维板会主动地将其动能进行吸收;(3)如果纤维板受到损坏,那么熔融也会受到破坏。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应积极开展了对此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开发出一种可以在军用飞机中有着非常好应用的轻质复合型材料防弹板,面板和通过特殊的粘合剂粘结在一起,面板是一种复合型材料,使用玻璃纤维制成的,面板非常薄,仅有5.0毫米。通过多次实践得出,这种材料适用于54手枪式,冲锋枪79型,不仅成本低而且使用起来也特别方便,便于进行加工等特点。虽然飞机中也常常应用玻璃纤维以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