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灞源镇旅游景点

蓝田灞源镇旅游景点

蓝田灞源镇是陕西省西安市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这里拥有许多吸引人的景点,让游客流连忘返。

首先推荐的是灞源河风景区,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自然风光,是一处集文化、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远古时代青铜文化的壮丽,还能漫步在风景如画的公园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其次是妙高台,这里曾是前秦皇帝燕王石苞的居所,是一处文化古迹保护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唐风骨,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

最后是灞源民俗文化村,这是一处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美食、住宿等为一体的旅游村庄。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陕西小吃,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风情。

总之,蓝田灞源镇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的地方,如果您想要一趟别具特色的旅行,这里绝对是您不可错过的选择。

蓝田县

蓝田县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22公里。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29个镇,519个行政村,总人口63.7万。 中文名 称: 蓝田县 外文名 称: LianTian County 别名:峣柳城 行政区类 别: 县 所属地 区: 西安市 下辖地 区: 前卫镇、泄湖镇、汤峪 镇、华胥镇 政府驻 地: 蓝关镇 电话区 号: 029 邮政区 码: 710500 地理位 置: 关中平原东南部、西安 市东南境 面积:1969平方千米 人口:63.7万 方言:陕西关中方言 气候条 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 点: 水陆庵,王顺山,汤峪温泉,辋川溶洞,蓝 田猿人遗址,吕氏大墓 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西安站 车牌代 码: 陕A6 行政代 码: 610122 目录 蓝田概况 历史沿革 地形地貌 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 科教文卫 历史文明 蔡文姬墓 王顺山 悟真寺 水陆庵 辋川王维别墅 辋川溶洞 汤峪温泉 吕氏家族墓地 蓝田猿人遗址 水陆庵

行政区划 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蓝田概况 历史沿革 地形地貌 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 科教文卫 历史文明 蔡文姬墓 王顺山 悟真寺 水陆庵 辋川王维别墅 辋川溶洞 汤峪温泉 吕氏家族墓地 蓝田猿人遗址 水陆庵 行政区划 陕西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展开 编辑本段蓝田概况 蓝田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隶属于西安市,在西安市境东南部,总面积1977平方千米,总人口51.4万人(2010年),主要为汉族。 蓝田县 辖22个镇:蓝关镇、洩湖镇、华胥镇、前卫镇、汤峪镇、焦岱镇、玉山镇、三里镇、普化镇、葛牌镇、辋川镇、蓝桥镇、玉川镇、灞源镇、孟村镇、安村镇、史家寨镇、小寨镇、三官庙镇、金山镇、九间房镇、厚镇。县政府驻蓝关镇,距西安市区25千米。 南部和东部是秦岭山地,海拔800~2000米,最高峰王顺山海拔2311米。河流有辋、灞、焦、汤、青河汇入渭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3.1℃,年降水量720毫米。G40高速、312国道和107、101省道过境。名胜古迹有蓝田猿人遗址,燕国义士荆轲墓,汉代才女蔡文姬墓,隋唐水陆庵、竹窥寺,唐诗人王维辋川别墅故居,王顺山风景旅游区,辋川溶洞,白鹿塬风景区,汤峪温泉风景区,以“秦关古道”为特点的商山栈道,葛牌古镇红色根据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蓝田县

灞源镇麻村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灞源镇麻村小学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文明校园,提高我校素质教育的水平,根据灞源镇中心学校转发《蓝田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人文管理为手段,已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基础,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 二、活动时间 2018年9月18日至2018年10月10日 三、组织机构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成立我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任小勇

副组长:余建国、潘为刚、杨建鹏 成员:少队部辅导员穆林林、各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利用学校的主要场所、LED电子显示屏,开展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使学生耳有所闻,心有所向, 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1、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由少队部辅导员组织学生在 国旗下进行主题演讲,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召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各班以“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为主题开展一次主题班会。 3、各班组织学生出一期以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题的黑板报。 4、学校利用LED显示屏、展板等,大力宣传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以优 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德育、语文、体音美 等课堂教学中增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利用 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更具体、深入地学习、理解、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继而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灞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状况

灞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状况 一、灞河的历史背景: 灞河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据《西安府志》记载,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舞,烟雾蒙蒙,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观。唐朝时候,在灞桥设有驿站,称作“灞亭”,人们多在此处迎送宾客,依依话别,并折下枝头柳枝相赠。“柳”者,留也!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变成了一种特有的习俗。灞水、灞柳、灞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生死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在这个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 灞河是西安市境内的一条河流,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已北,秦岭北坡。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高陵县汇入渭河,灞河古称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称为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是关中交通要冲,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灞河是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八水之一,全长92.6 公里,流域面积2577 平方公里,比降为12.3%。,主要支流有清河、辋峪河、浐河。 当地也盛产柳树,当地的柳树也被称灞柳,古人折柳送别倾洒墨水,每年三月柳絮漫空飞扬,何其美哉,灞柳身为长安八景之一“灞柳风雪”即由此而来。 二、灞河开发存在问题 (一)防洪标准偏低 灞河西临高速一一陇海铁路桥1.4km,河堤可以防御50年一遇洪水,西康铁路一一西临高速段未达到设计标准,西临高速——战备桥3.1km 河堤只能防御10——20 年一遇洪水,灞河两岸东湖路——浐、灞河交汇口堤防需要加固。 浐河南绕城高速——浐、灞河交汇口全长约17km ,目前右岸咸宁桥以上4.5km 为无堤段,新房桥以下堤防需要加固。 由于浐、灞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周边的复杂环境,因此,防洪任务非常艰巨。根据西安市防洪规划,浐、灞河城市段的防洪标准应为100 年一遇,而目前河堤防洪标准偏低,防洪形势严峻。 (二)地表水与地下水开发失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