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市场发展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3959139.html,

技术市场发展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作者:侯冬青尹君

来源:《创新科技》2017年第04期

[摘要] 技术市场作为现代市场体系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科技资源配置中

起到了关键作用。河南自贸试验区自建立以来,陆续出台的相关技术创新及技术市场配套政策,完善了河南技术市场建立过程中相关政府主体的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随着自贸试验区的逐步推进,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14年河南省科技成果的相关部分数据,利用大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描述了技术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技术市场;科研创新;自贸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4-54-5

Research on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chnology Market Development ——Take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ou Dongqing1 Yin Jun2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IA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Xinzheng Henan 451150;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market system and innovation system,technology marke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mark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Henan Free Trade Zone, releva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rket supporting policies have been subsequently introduced, which has improved the market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system of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bod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enan technology market. With the advance of FTZ step by step,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promoting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part data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Henan Province in 2014, using a big data visualization method,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technology market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present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technology market;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FTZ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和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技术市场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2017年6月9日,科技部在《“十三五”技术市场

手机市场调查分析分析报告

手机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目录 前言 (2) 调查对象: (3) 调查方式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 一、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动机 (3) 二、大学生对品牌的概念 (4) 三、大学生购买现在手机的主要原因 (5) 四、更换手机的主要原因 (6) 五、大学生对手机的期望 (7) 六、大学生是如何了解手机功能然后购买此手机。 (8) 结论、建议与前景 (9)

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报告 前言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21世纪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系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报纸、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购买手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更换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因为大学生是对新事物和新潮流反应最快的一个群体,因此,了解他们对手机的各种不同偏好以及他们的消费倾向和各种需求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群体,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偏好选择,了解手机的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方向。本次调研主要在我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针对手机普及情况、用户消费特征、潜在消费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市场信息资料,对我校的学生手机市场有了大致的了解。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能够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看法,和使用手机的习惯,每个月的话费多用于哪里!也是通过这次调查,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运用所学的课程学会怎样去调查,怎么去撰写报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技术市场;问题分析;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创造了世界奇迹,却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代价。据统计,2 0 0 8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为7. 3%,而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市场中所占比重为1 7.7%,居于美国之后,位列全球第二①。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严重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迫在眉睫。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市场,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1中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 9 7 8?1 9 8 4年为技术市场形成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完成了技术市场的观念转变、初步尝试的工作。1985?1991年为技术市场的形成时期。 在这一阶段,随着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技术合同 法》出台和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的论断,我国完成了技术市场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1992?2001年为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逐步由重点培育商品市场转移到重点培育要素市场,《科学技术进步法》出台,我国技术市场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管理日益法制化。加入W T O以后,技术市场进入深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任务主要是把我国的科技水平从纯学术研究、技术引进过渡到以提高自主原始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的发展阶段。目前,技术市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的纽带。 1.1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多年来,我国技术交易日趋活跃,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从1988年的72.5亿元提高到200 8年的2 665.2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3.0%。其中,1992年增长率为历年来最高(38. 1 %)②,这与当年我国步入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此后技术市场增速减缓,尤其是1994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出现负增长(一1.6%);1998年又有较大的增长,这与科研机构的市场意识加强、企业和技术中介日益活跃有关; “十五”时期,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速逐渐稳定,年均增速为15.2%,超出同期G D P增长率(9.6%)近6个百分点。同时,技术市场成交额与G D P的比值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991年为0.44%,1993年 上升至极值点0 . 5 9%,1 9 9 6年由于经济形势变动降至最低点0 . 4

2018-2019-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用word文档 (5页)

2018-2019-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省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五,已经成为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的经济大省。但是,制造业产业基础 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及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等一系 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河南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变和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完 善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及政策环境,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已成为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对策措施 全球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向服务业的加速渗透, 使服务业不断衍伸出全新的发展方式,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 座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 生产者提供服务,代表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部门和行业。它不仅包括 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 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 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 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 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制度变革过程,从放宽相 关服务行业的价格管制,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特定服务行业领域,再到完 成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拉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1992年以来,随着服务领域深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首先,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从总量上看,现代服务业逐年上升,特别是201X年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增加值增长迅猛,从201X 年的886.76亿元增长到201X年的4 705.86亿元;从结构上看,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1X年的8.38%和27.22%分别上升到201X年的

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第七期 二OO六年五月十五日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一般认为,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为基础,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现代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产业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服务业统计一直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的薄弱环节,而现代服务业,还没有一家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机构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为了更好地为区委、区政府做好参谋,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区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区统计局研究制定了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其中现代

服务业统计已从2006年一季度开始实施,并形成了首批统计数据。本文就是在对一季度数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些基本的判断和分析,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借鉴国际产业划分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将海曙区现代服务业初步界定为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产业、旅游产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传媒业、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八大类。在调查方法上,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其中,金融采取全面调查方法,除此之外的现代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原则上将占该类经济总量90%左右的单位划入为重点企业,实施重点调查。根据一季度调查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初步呈现出以下特征:(一)行业门类分布齐全,集聚效应明显 近几年,我区现代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目前已形成较完整的行业门类和相当的产业规模。截止今年4月底,全区现代服务业单位资产总额已达到2501.7亿元,从业人员达4.9万人。1-3月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7亿元。服务业单位数量较多,且分布范围广泛,在绝大多数行业中都有单位。全区八大产业的单位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技术市场发展指导意见

技术市场发展指导意见 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全市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依照《省技术市场条例》等有关规定,经市政府接受,现就加快进展技术市场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市场引导、政策激励、交易自由、治理规范的原则,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络化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技术交易载体,完善技术交易制度和税收政策,促进技术市场健康有序快速进展。 二、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降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1.鼓舞技术交易。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辟和与之相关的技术问、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在一具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别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支持技术开辟。企业在一具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辟费,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1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份形式,赋予科技人员个人的奖励,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暂别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打造区域上技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络优势,依托市协同创新服务联盟,建设市上技术市场,吸引成果、技术、中介、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集聚。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治理信息系统和交易成果信息库,实现信息公布、洽谈交易、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形成服务于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科技人员的技术交易络,为技术转移和交易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三)加强技术市场服务机构建设。 1.大力进展技术交易机构。鼓舞和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企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联合成立市技术交易机构,面向全市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企业,提供交易问、技术评价、信息公布、技术合同登记等技术产权交易服务。 2.哺育和进展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环绕我市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群进展等,举办一系列专业性技术洽谈、项目对接活动,推动市内外重大技术成果、专利技术与本地企业对接,促进我市与国内、国际间的技术转移、辐射及交易。 (四)规范技术合同登记治理。对技术开辟、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技术问实行分类治理。技术开辟、技术转让类技术合同,实行定点受理登记、集中审核把关、统一上报认定三级治理,即以技术开辟、技术转让为要紧内容的技术交易由符合条件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受理登记,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统一上报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认定。技术服务、技术问类技术合同,本着方便企业、方便科技人员的原则,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技术交易量,在各县区和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理设置合同登记点。从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需要获得国家科技部统一颁发的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证书,并经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五)哺育技术经纪人队伍。鼓舞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从事技术经纪活动。研究制定技术经纪人的资质认证标准,加强对技术经纪人的培训,逐步形成初、中、高级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强技术经纪人行业自律,提高技术经纪人的职业道德,促进技术经纪活动健康进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机构监管职能。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技术市场的监督治理工作,市工商、

技术市场发展浅议

技术市场发展浅议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我国技术市场发展浅议随着我国加入WTO全面实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知识产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的话题。综观当今世界,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追求市场和技术的垄断,纷纷采用技术输出、专利许可贸易和专利(版权)与商标组合许可的战略,来谋取市场竞争优势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已成为WTO的三大支柱,经济发达国家每年的知识产权贸易额十分巨大,在几千亿美元以上,并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而这些功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在欧美已非常发达的科技与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努力,他们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观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技术市场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发展缓慢,虽然已走过20年的历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又存在规模小、信息不通和交易量少等问题,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而很多科技中介、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还停留在“婚姻介绍所”的简单牵线搭桥的水平上,服务功能单一,缺乏自己的服务特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一、目前我国技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部门、条块分割,各地重复建设多,规模小,内容、手段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信息流通不畅;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由于缺乏与国际同类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观念落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由于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

人才,不懂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所以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知识产权项目的交易和实施。 技术经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0余年培训历史的技术经纪人资格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被科技管理部门放弃,完全推向了社会,现只有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的技术市场管理部门仍在坚持依据地方性法规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在规范地进行技术经纪人的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由于技术经纪人被边缘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技术经纪人流失,而又有大量不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人员进入技术市场;技术经纪人不懂知识产权,或只了解很少的知识产权知识,所以在中介服务工作中形成不小的局限。 技术转移方面存在的问题。技术转移中只注重科技成果本身所谓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却不重视其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只局限于科技成果的转移,却不了解专利权、商标权和着作权等更可以转移,更不了解如采取专利权(或着作权)与商标权组合的转移策略,价格会更高;因为不重视知识产权,所以技术转移在国内进行的多,国外转移到国内的多,而甚少涉及到知识产权向国外的转移;因为不了解知识产权,在进行技术许可(转让)进出口贸易中,上当受骗的多,而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 二、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建议 虽然我国加入WTO后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在逐步提高,但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技术市场在内的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还不懂得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24卷 第6期2006年12月 科 学 学 研 究Studies i n Science of Sc i ence V o.l 24N o .6 D ec .2006 文章编号:1003-2053(2006)06-0974-05 中国技术市场与自主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 刘和东 (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1991~2003年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市场发展的动态均衡关系,并针对完善我国技术市场提出一些前瞻性的对策。关键词:技术市场;自主创新;协整分析;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中图分类号:F723.8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3-28;修回日期:2006-05-29 作者简介:刘和东(1971-),男,安徽庐江人,博士生,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与技术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也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难度增加等问题。一方面, 没有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引进高水平的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关键技术和敏感技术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技术引进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我们要从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在战略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中共中央在多次会议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这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课题。 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的关系,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熊彼特认为,垄断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正是对垄断利润的期望,给技术创新提供了激励。产业的垄断程度越高,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密度也越大[1] 。阿罗比较了纯粹垄断的竞争对创新的影响。结论说:完全竞争比垄断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但无论何种市场结构,都低于社会期望的最优状态,这将导致创新动力不足。谢勒尔、卡米恩-施瓦茨通过对竞争情况下创新资源配置的分析,得出结论:竞争一般会加快创新的步伐,尤其是当一个新市场刚刚打开时,竞争对创新的推动优于垄断。在实证研究中,曼斯菲尔德通过对一些产业的分析,发现技 术创新和垄断的关系因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在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阈值之后,企业规模和R&D 活动及创新产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菲利浦斯发现, 市场集中度高有利于创新;纳尔逊认为,多元化能更有效地利用创新成果,多元化强度的增加会增加 R&D 强度[2] 。这些文献多数只探讨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专门研究技术市场发展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很少或者不够深入。在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程度如何,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唐亮东等分析了我国技术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徐冠华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壮大完善技术市场;他们也只从理论上探讨技术市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都没有给出技术市场发展是否实质上对技术创新有着显著贡献的实证分析。为此,本文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1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1.1 模型的构建与指标的选取 自主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应于不同的实现主体,自主创新有不同的内涵。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是以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为标志,以

最新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省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五,已经成为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的经济大省。但是,制造业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及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完善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及政策环境,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已成为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对策措施 全球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向服务业的加速渗透,使服务业不断衍伸出全新的发展方式,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代表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部门和行业。它不仅包括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 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制度变革过程,从放宽相

关服务行业的价格管制,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特定服务行业领域,再到完成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1992年以来,随着服务领域深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首先,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从总量上看,现代服务业逐年上升,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增加值增长迅猛,从2005年的886.7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 705.86亿元;从结构上看,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8.38%和27.22%分别上升到2014年的13.47%和36.31%。其次,现代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显著,其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210.7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312.18万人。 (二)服务业结构转换及升级步伐加快,但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近年来,伴随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趋势已经显现。首先,传统商品流通性服务业比重趋于下降。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商品流通性服务业始终是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导。近年来,商品流通性服务业比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至2014年,上述三大行业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21%。其次,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已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上升幅度比较显著的是信息和软件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等行业,2014年其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达到32.1%。 但是,河南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2014

技术市场发展的目的与完成举措

技术市场发展的目的与完成举措 加快山东省技术市场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在技术市场建设中的引导与监督作用。科技部《关 于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 确定技术市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技术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增强 对新时期技术市场的理论研究和宏观指导,及时解决技术市场工作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我国技术市场健康发展。在深化科技体 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各地科技行政管理部 门应始终把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内 容之一,明确技术市场管理机构的职责,落实稳定的工作经费,配备 得力的专职管理人员,提供相对应的保障措施。”各级领导应增强对 技术市场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技术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技术 市场工作摆到政府工作重要的位置。尽快建立和完善全省统一的技术 市场管理体系,省、市、县都应设置独立的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配 备专职技术市场管理人员,明确赋予其管理技术市场工作的行政职能,经费上予以保障。各级技术市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监管 手段和条件,搞好宏观协调和监督指导,切实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 和做法,补充、完善《山东省技术市场条例》,制定相对应的技术市 场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建立强有力的技术市场执法队伍,以便进行 有效的监管和行政执法,打击以非法手段侵害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权 和制造、销售假冒伪劣技术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技术交易秩序,增 强技术市场运行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对技术交易等重大经济活动 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维护国家技术安全 和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持续提升技术市场管理水平。 3)加大政府对技术市场的投入。国家《科技进步法》提出“县以上 人民政府应逐年增加对技术市场的投入”、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技 术市场的意见》要求“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促进本地区技

市场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市场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分析: 1、供需差别大: 岗位增36%,学生130%。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直接的原因。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近30万,加上约150万的往届待就业毕业生,2011年毕业生就业人数有望达到历史最高值。迎难而上还是另寻出路是许多毕业生面对的难题。 二、大学生就业状况: 大学生就业率趋降,社会总体失业人数渐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新技术、先进设备的不断应用,农业、工业,科技及政府机构等行业部门纷纷进行结构调整,许多用人单位人满为患,超编运行,企业公司减员增效,事业单位下岗增流,政府部门精简机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从农业看,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含量逐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据最新统计,“80后”的青年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已达1亿人,这些不断涌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市中建筑、家政、保安等体力型劳动的主要力量。虽然很多大学生不屑于这些就业空间较大的岗位,但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些岗位交于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从工业看,我国正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不断应用,国有企业破产所产生大量的下岗人员已成为社会就业中新的难题。而这些下岗人员中部分懂技术、精管理的人员又具有大学毕业生没有时间的经验,正成为与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行业有力竞争的群体。 从科研部门看,随着研究生的培养规模的不断的扩大,科研设计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移到更高层的硕士或博士层面,对本专科类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萎缩。 从政府机构看,事业性编制逐渐减少,公务员录用考试逐步推广,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竞争某一国家公务员岗位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从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大学毕业生又往往处于竞争的弱势。 三、市场对什么样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1.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那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之兆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2.生物技术:20世纪是生物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科技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3.医药类:全球现代化医药技术产业继续呈高速增长态势,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产业新的国际竞争焦点。科技部已将“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列为“十五”期间国家12个重点科技专项之一。 4.汽车类:随着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

最新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在过去的30年间,服务业从弱小到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在现阶段还存在着经济总量比重不高、就业人口比重较低、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并重视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服务业产业结构市场化 20世纪中期以来,服务业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产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服务业趋向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达到了70%左右,少数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07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为96328亿元,占到我国当年GDP的比重为4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我国经济而言,在步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做简要分析,并探讨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概况 1.服务业增长较快,占GDP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时间里,受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当时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构建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体系,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没有获得太大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服务业就业人数大幅增长,占就业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1978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只有4890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为12.2%,而到2007年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已达到24959万人,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32.4%。30年来,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1倍,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也提高了近20各百分点,服务业在吸收我国劳动力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从我国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绝对数及占GDP的比重都有了大幅的增长和提高。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和比重也增长迅速。但是,要客观的分析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地位,有必要将我国的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做对比分析。 2.我国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进行的推进,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和主力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都远多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No.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9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网络技术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几年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2000 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 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 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 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 。美国从2002 年初开始,IT 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 年从业人员比2002 年提升了4.2% ,至2006 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 万人。欧洲IT 专业人才缺口2005 年将达到170 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2007 年我国IT 市场总值将达到519 亿美元,总产值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 。世界IT 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

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 大国向IT 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 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 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 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 年我国IT 人才缺口为42.5 万人。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 。未来3 ~5 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 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 和22% ,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10 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 在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研究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3959139.html,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研究① 作者:张江雪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2期 摘要: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先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了技术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构建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别测度我国技术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作用,最后为完善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以增强其经济效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市场;发展状况;经济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据统计,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仅为1.8%;2008年已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所占比重也上升至7.3%。但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既给资源需求带来巨大压力,也加大了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市场,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虽然技术市场已成为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技术市场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者间互动循环程度较低。如何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技术市场的发展,使其更好地充当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为“科教兴国”的战略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摆在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认清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揭示其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提出完善的对策是极其必要和必需的。 1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 上世纪我国的经济体制曾照搬过苏联的集权计划经济模式,直到70年代末才开始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我国技术市场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萌芽、形成和发展的。从历史形成过程看,我国技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4年为技术市场形成 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完成了技术市场的观念转变、初步尝试的工作。1985年至1991年为技术市场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出台和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生产要素市场的论断,我 国完成了技术市场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1992-2001年为发展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建设逐步由重点培育商品市场转移到重点培育要素市场,《科学技术进步法》出台,我国技术市场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建立,管理日益法制化。加入WTO以后,技术市场在生产要素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进入深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任务主要是把我国的科技

最新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资料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 2、 3、 4、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

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我国技术市场发展浅议

我国技术市场发展浅议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面实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知识产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的话题。综观当今世界,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追求市场和技术的垄断,纷纷采用技术输出、专利许可贸易和专利(版权)与商标组合许可的战略,来谋取市场竞争优势和利润的最大化。同时,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已成为WTO的三大支柱,经济发达国家每年的知识产权贸易额十分巨大,在几千亿美元以上,并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而这些功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在欧美已非常发达的科技与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努力,他们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反观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技术市场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发展缓慢,虽然已走过20年的历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又存在规模小、信息不通和交易量少等问题,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而很多科技中介、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还停留在“婚姻介绍所”的简单牵线搭桥的水平上,服务功能单一,缺乏自己的服务特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 一、目前我国技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技术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部门、条块分割,各地重复建设多,规模小,内容、手段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信息流通不畅;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由于缺乏与国际同类组织的交流与合

作,观念落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由于没有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不懂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所以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知识产权项目的交易和实施。 ? 技术经纪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0余年培训历史的技术经纪人资格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被科技管理部门放弃,完全推向了社会,现只有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的技术市场管理部门仍在坚持依据地方性法规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在规范地进行技术经纪人的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由于技术经纪人被边缘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技术经纪人流失,而又有大量不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人员进入技术市场;技术经纪人不懂知识产权,或只了解很少的知识产权知识,所以在中介服务工作中形成不小的局限。 ? 技术转移方面存在的问题。技术转移中只注重科技成果本身所谓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却不重视其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只局限于科技成果的转移,却不了解专利权、商标权和着作权等更可以转移,更不了解如采取专利权(或着作权)与商标权组合的转移策略,价格会更高;因为不重视知识产权,所以技术转移在国内进行的多,国外转移到国内的多,而甚少涉及到知识产权向国外的转移;因为不了解知识产权,在进行技术许可(转让)进出口贸易中,上当受骗的多,而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 ? 二、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建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