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学案

§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学案
§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学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2.探索并掌握旋转的性质,能根据旋转的性质画经过旋转后的图形。

[学习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旋转的性质

[学习难点] 探索旋转的性质

[学法指导] 认真自学,勤于观察,积极讨论,及时总结,完成作业,乐于反思。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自学教材56页内容并思考:

1、你能举出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例子吗?

2、它们是怎样旋转的,你能类比平移的定义概况出旋转的定义吗?

3、旋转中心?旋转角?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

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①点A的对应点是点;点B的对应点是点;点O的对应点是点;②线段OA的对应线段是线段;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③∠A的对应角是;∠B的对应角是;∠AOB的对应角是;

④旋转中心是点;旋转的角度是。

4、旋转的性质?(独立操作完成教材57页的探究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OA___________OA’,∠AOA’____________∠BOB’。

问题2:你还在图中发现了那些相等的线段和角?

问题3: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形状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旋转的性质】:①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__;

②对应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一对对应点与_________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

④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

自学检测: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

形运动称为________,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转动的角为________.

2、△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

位置.(1)旋转中心是_______________?旋转了_____________度?

(2)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旋转到了什么位

置?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习

1.交流合作:根据你的探究结果,结合旋转的定义猜想旋转的性质,并把你的“预

习导学”部分的内容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2.学以致用: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ΔADE顺时针

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思考:你是怎样确定A 、D、E三点的对应点的?

试作出把ΔADE按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

3.旋转作图:

1、如图,将△ABC 绕点A 逆顺时针旋转30度

2、将△AB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度。

3.如图,点A 的坐标为(3,3),点B 的坐标为(4,0).

(1)请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绕着点C 逆时针旋转90°后

的图形△A ′B ′C ;

(2)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

三.课堂检测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

称为________,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转动的角为________.

2.如图,△ABC 与△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和∠AED 都是直角,?点E?在AB 上,

如果△ABC 经旋转后能与△ADE 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_________;旋转的度数是_____.

3.如图,△ABC 和△ADE 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 、DE 分别是底边,图中

的△ABD 绕A 旋转42°后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其中BD=_________.

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40°,以直角顶点C 为旋转中心,?将△

ABC 旋转到△A ′B ′C 的位置,其中A ′、B ′分别是A 、B 的对应点,且点B 在斜边A ′

B ′上,直角边CA ′交AB 于D ,则旋转角等于.

A .70°

B .80°

C .60°

D .50°

5.△ABC 绕着A 点旋转后得到△AB ′C ′,若∠BAC ′=130°,∠BAC=80°,?则旋转

角等于( ) A .50° B .210° C .50°或210° D .130°

6.(2010?咸宁)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3),将线段OA 绕原点

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OA ′,则点A ′的坐标是( )

A .(-4,3)

B .(-3,4)

C .(3,-4)

D .(4,-3)

7.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 .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

C .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

D .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长度相等

四.学习感言:

回顾我们的学习,我达到学习目标了吗?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我需要注意的是 0

C B A

C B A 第3题 第4题

A B C B'A'五、课后作业: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________________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

2.等边三角形至少旋转__________度才能与自身重合。

3.图1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若干次而生成的则每次旋转的度数可以是( )

A .900

B .600

C .450

D .300

4.如图2,图形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则旋转的角度可能是( )

A 、300

B 、600

C 、900

D 、1200

图1 图2 图3 图4 5.如图3,把△ABC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350,得到△A 'B 'C ,若∠BCA '=1000,则∠B /

CA 的度数是

__________。

6.如图4,P 是等边△ABC 内一点,△BMC 是由△BPA 旋转所得,则∠PBM =______°.

7.如图,O 是等边△ABC 内一点,将△AOB 绕B 点逆时针旋转,使得B 、O 两点的对应点分别为C 、D ,则旋转角为________,图中除△ABC 外,还有等边三形是__________.

8.如图所示,△ABP 是由△ACE 绕A 点旋转得到

的,那么△ABP 与△ACE 是什么关系?

若∠BAP =40°,∠B =30°,∠PAC =20°,求旋转角及∠CAE=____°∠E=____°∠BAE=____°

9.△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P 是△ABC 内一点,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于△ACQ 重合,,如果AP=3,则PQ=__________

10.如果两个图形可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对应点连线的中垂线必经过旋转中心.②这两个图形大小、形状不变.

③对应线段一定相等且平行.④将一个图形绕旋转中心旋转某个定角后必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在Rt △ABO 中,∠OAB=90°,OA=AB=6,将△ABO 绕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OA 1B 1, (1)则线段OA 1的长是__________,∠AOB 1=_______°

(2)连接AA 1,求证四边形OAA 1B 1是平行四边形;

(3)求四边形OAA 1B 1的面积?

A E

B C

P

12.如图,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片围成的,

其中菱形AEFG可以看成是把菱形ABCD以A为中心( ).

A.顺时针旋转60°得到 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

C.逆时针旋转60°得到 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

13.4张扑克牌如图3(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

得到如图3(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起是()

A.第一张、第二张 B.第二张、第三张 C.第三张、第四张 D.第四张、第一张

图3(1)图3(2)

14.如图,有四个图案,它们绕中心旋

转一定的角度后,都能和原来的图案相

互重合,其中有一个图案与其余三个图

案旋转的角度不同,它是( ).

15.已知△ABC的BC边的中点D,①画

出△ABC绕点D旋转180°的图形△EBC;②四边形ABEC是怎样的四边形?为

什么?

拓展题:已知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一个公共点A,点G、E分别在线段AD、AB上.(1)如图1,连接DF、BF,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判断命题:“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DF与BF的长始终相等.”是否正确,若正确请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反例说明;

(2)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连接DG,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线段的长与线段DG的长始终相等.并以图2为例说明理由.

图1

G F

E

D C

B

A

D

图2

G

F

E

C

B

A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最新二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7题。 教材分析:旋转也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旋转图 形,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体会旋转的特征。例如:通过 制作陀螺并使之转动,感受旋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钟表,旋转门等,使学生感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 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并辨别旋转图形,并能判断旋转点或线以及旋转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关于平移的知识。(播放课件ppt,展示图片复习平移) 老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的平移现象吗? 同学:观光电梯,推拉窗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对平移的内容掌握的都很好。那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几幅图是什么现象呢? 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不是平移,因为方向发生了改变。) 老师:既然这些图片不属于平移,那应该叫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这种特别的运动方式。(ppt翻页)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的娱乐项目,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待会儿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求新知,感受旋转 同学:他们都是围绕中心运动,都是旋转现象。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刚刚看到的摩天轮、太空飞船和飞机的螺旋桨都是旋转现象。(物体的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者同一条直线)转动就是旋转现象。板书:认识旋转现象)大家现在知道齿轮是什么运动了吧,大家说齿轮是什么运动? 同学:旋转 老师:那么,同学们还见过哪些旋转图形或旋转现象吗?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老师:讨论好了吗?我来听听大家是怎么想的? 同学:自由发言。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

第一讲:图形的旋转 一、旋转的有关概念: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____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____,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__________.(如图) 注意:⑴研究旋转问题应把握三个元素: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一组对应点所构成的旋转角__________. 例1如图,把四边形AOBC绕点O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谁? (2)旋转方向如何? (3)经过旋转,点A、B的对应点分别是谁? (4)图中哪个角是旋转角? (5)四边形AOBC与四边形DOEF的形状、大小有何关系? (6) AO与DO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BO与EO呢? (7)∠AOD与∠BOE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旋转的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__________的;(进而得到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②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进而得到等腰三角形) ③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等于__________;(若特殊角则得

到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题2: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①试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 ②∠DAE等于多少度? ③△DAE是什么三角形? ④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ABC内一点,若将△ABD经过旋转后到△ACP位置,已知AD=3,BD=4,CD=5,则∠ADB为多少度? 例题3 如图,已知点O和点P ,请按要求作图: (1)画出点P绕点O顺时针旋转45°后的对应点P1;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测试卷.doc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考试题 一、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三、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四、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五、填空 (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二、如图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①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 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②绕O点顺时针旋转90°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真的好难哦! 看你上课 还敢开小差! 1 难度提升,下面的题都是有难度的哦!你有信心挑战码?

1.在“木、民、口、对、晶”这5个黑体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2.火车头以20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那么火车正中间的车厢速度是()。 3.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串数字是,这串数字实际是()。从水中看到一副车牌是 ,该车牌实际是()。 4.图①,等边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后,得到三角形A’B’C,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B的对应角是(),∠BCB’是()度。 5.图②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度,图③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度。 6.下面图④⑤⑥⑦中,图④经过()得到图⑤,图⑤经过()得到图⑥,图⑥经过 ()得到图⑦。 六、选择 1.轴对称、旋转、平移这三种图形变换的共同点是() A.都是沿一定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B.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对应线段互相平行。 2.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地是() A.正在工作的电扇叶片。 B.直线行驶中汽车的车轮。 C.扔出去的铅球。 D.放飞的风筝。 3.从3点15分到3点45分这段时间里,分针旋转了() A.120° B.180° C.30°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上23.1《图形的旋转》word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上23.1《图形的旋转》w o r d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案设计 图形的旋转(1)学案 编写人时间月日 学生姓名班级年级班组 学 习 目 标 1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 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 出美丽的图案 学 习 重 点 难 点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学 习 自 主 学 习 同学们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思考: 1教材中图23。 1—7和图23。 1—8分别是改变旋转中的那些要素而设计的图案? 2利用旋转设计图案时,基本图形唯一吗旋转角的度数唯一吗 合 作 交 流 (1)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 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2)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 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 30°、60°的旋转图形. (3)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

过程 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会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展 示 反 馈 以小组为单位,派一名同学展示,讲解 精 讲 总 结 1旋转基本概念 2旋转的基本性质 达 标 检 测 1.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转_______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2.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包括平移、_______、轴对称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 3.如图,过圆心O和图上一点A连一条曲线,将OA绕O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三次,每次旋转90°,把圆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面积_________. 4、(2009年淄博市)如图,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ABCD经过旋转得到的.如果用有 序数对(2,1)表示方格纸上A点的位置,用(1,2)表示B点的位置,那么四边形ABCD 旋转得到四边形EFGH时的旋转中心用有序数对表示是. .5、(2009年梅州市)如图2 所示,五角星的顶点是一个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这个五角星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图中的阴影部分)绕中心O至少经过____________次旋转而得到,每一次旋转_______度. 6、(2009年衡阳市)点A的坐标为( 2,0),把点A绕着坐标原点顺时针旋转135o到点B,那么点B的坐标是 ______ 课后反思图O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感受生活情境 观察物体转动 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 学习旋转概念 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 再度熟悉概念 活动4 类比脚印特点 探究旋转特征 活动5 改编例题教学 运用也分散难点 活动6 我的地盘我作主

思维天空任我游 活动7 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 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 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 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 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 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231图形的旋转(2)

23.1 图形的旋转(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先复习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的对应点概念,接着用操作几何、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 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 二、探索新知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 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山东省庆云县第四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学案(无答案)

23.1图形的旋转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通过具体实例掌握旋转的概念。 2.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旋转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景 1、 PPT展示一组生活中现象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三、自学探究 自学范围:课本59页练习以上部分 自学时间:2分钟 自学要求:圈出关键字,理解并记忆旋转的相关概念 思考:要精确地描述一次旋转,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叙述? 自学检测:(2分钟) 课本59页练习题 自学指导2: 自学范围:课本60页全部内内容 自学时间:3分钟 自学要求:圈出关键字,理解并记忆旋转的性质 自学检测:(3分钟) 课本61页练习1--3

A B C D E 四、班级升华 组内交流在旋转过程中如何寻找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五、课堂小结 对照黑板,理解并记忆旋转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六、当堂达标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平移改变图形的位置 C. 图形可以向某方向旋转一定距离 D.由平移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由旋转得到 3.如图,将Rt△ABC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Rt △ADE,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若AC= 3, ∠B=60 °,则CD 的长为( ) A. 0.5 B. 1.5 C. 2 D. 1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A ′ OB ′是△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已知∠AOB=20 °, ∠ A ′ OB =24°,

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方式: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练习题、课堂达标测试题。学生准备硬纸板、剪刀(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5点,时针转动了多少度? 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旋转是属于动态的问题,对于运动的图形学生在学习掌握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本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普通、熟悉的旋转现象从中探求旋转数学概念,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较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克服学习上的障。体现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避免了由于数学内容脱离现实而引发的学习困难、兴趣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所以回答出教师所展示的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所以在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具体、生动。) 2.巩固练习 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 ②教材第61页练习1、2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是否属于旋转,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有多大,从而内化旋转的定义,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运用)的过程。同时通过练习了解学生对旋转概念掌握的情况,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图形的旋转(一)导学案

陈炉镇雷家坡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导学案主备:组长:编号:009 班级:六年级姓名:

真正好的朋友,从来不需要这些表面功夫。走在这漫漫俗尘,形如微尘的我们,每天忙碌的像只蝼蚁,哪有时间去整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真情实意,哪一个不是无事各自忙,有事时,却又从不问回报几何的真心相助? 至于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可以一起打闹,一起吃喝,一起厮混,看似好成一片的人,或许,只是你在多少次的四目相对之时,动了真心,存了真义,是你默默认定对方可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是你愿意伸以援手,但未必对方一样。 多少看似热情的人,内心是薄情的。而多少看似淡漠的人,内心实则一片温热。那些表面热诚的人,总是相安无事各自好,一旦你有事需要援助,别说大事,就是小事需代劳,你都会发现原来不过情比纸薄,对方远比你自己想的要现实的多。 有些人,自从与你接近,内心就存有一份自己的打算。定是你于他而言,多少有些可用之处。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在这个功利心弥漫的世态下,没有哪一份意外的热情不无所图。不仅是职场如此,男人如此,就连女人也不能免俗。

接孩子的时候,被困高层电梯下不来,一个电话打来,希望能帮忙照看一下放学的孩子。实在的人总是把别人毫不见外的信任,当作是一种荣幸,于是想都不用想就能一口答应。可当你有事需要对方只是代笔签个字这样的举手之劳时,对方都能各种不情愿各种推脱,至此你终是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真不是一杯换一盏的事儿。关键时刻,还是得找那些看似平时不联系,但一开口能力范围之内就愿意为你想办法的人。 多少人天真的以为,认识的人越多,人脉就越广,自己就越厉害,其实,那些所谓的人脉,不过廉价。倘若你没有同等的利用价值,谁会与你建立起所谓的交际?最是谈钱伤感情,也最是感情不值钱。别结识了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就觉得有了依靠有了光环,自己不足够优秀,结识谁都没有用。在你困难需求的时候,你开口求助,能够推脱敷衍那算给面子,对你闭门不见佯装不熟也是情理之中。 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平时是平时,别把平时当真情。这世上多少人变脸如翻书,有求于你一个样,各自安好一个样,最是有求于他嘴脸陋,让你瞬间就明白,何谓人情凉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心的不再纯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不再那么的纯粹而真心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珍惜那些默默守护在你生活中的朋友。别看平时忙的少有见面,少有聊天,就连微信,都少有私信。但有事儿的时候,只一声招呼,谁能出力都会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真正好的朋友,从来不需要这些表面功夫。走在这漫漫俗尘,形如微尘的我们,每天忙碌的像只蝼蚁,哪有时间去整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那些沉淀在岁月里的真情实意,哪一个不是无事各自忙,有事时,却又从不问回报几何的真心相助? 至于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可以一起打闹,一起吃喝,一起厮混,看似好成一片的人,或许,只是你在多少次的四目相对之时,动了真心,存了真义,是你默默认定对方可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是你愿意伸以援手,但未必对方一样。 多少看似热情的人,内心是薄情的。而多少看似淡漠的人,内心实则一片温热。那些表面热诚的人,总是相安无事各自好,一旦你有事需要援助,别说大事,就是小事需代劳,你都会发现原来不过情比纸薄,对方远比你自己想的要现实的多。 有些人,自从与你接近,内心就存有一份自己的打算。定是你于他而言,多少有些可用之处。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在这个功利心弥漫的世态下,没有哪一份意外的热情不无所图。不仅是职场如此,男人如此,就连女人也不能免俗。 接孩子的时候,被困高层电梯下不来,一个电话打来,希望能帮忙照看一下放学的孩子。实在的人总是把别人毫不见外的信任,当作是一种荣幸,于是想都不用想就能一口答应。可当你有事需要对方只是代笔签个字这样的举手之劳时,对方都能各种不情愿各种推脱,至此你终是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真不是一杯换一盏的事儿。关键时刻,还是得找那些看似平时不联系,但一开口能力范围之内就愿意为你想办法的人。 多少人天真的以为,认识的人越多,人脉就越广,自己就越厉害,其实,那些所谓的人脉,不过廉价。倘若你没有同等的利用价值,谁会与你建立起所谓的交际?最是谈钱伤感情,也最是感情不值钱。别结识了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就觉得有了依靠有了光环,自己不足够优秀,结识谁都没有用。在你困难需求的时候,你开口求助,能够推脱敷衍那算给面子,对你闭门不见佯装不熟也是情理之中。 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平时是平时,别把平时当真情。这世上多少人变脸如翻书,有求于你一个样,各自安好一个样,最是有求于他嘴脸陋,让你瞬间就明白,何谓人情凉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心的不再纯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不再那么的纯粹而真心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珍惜那些默默守护在你生活中的朋友。别看平时忙的少有见面,少有聊天,就连微信,都少有私信。但有事儿的时候,只一声招呼,谁能出力都会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旋转变换教案与教学反思

5 图形的运动(三) 东山小学李媚清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指导】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 【教学内容】 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新课讲授】

3.2.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

3.2图形的旋转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具准备:电脑演示或图片.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构成游戏的模块均是由一个小正方形平移变换而来,通过学生玩游戏,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 (4)汽车上的括水器;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转到B,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 · O A B C D (图2)

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A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点B ; 图2:在同一平面内,线段AB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线段CD ; 图3:在同一平面内,三角形ABC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三角形DEF 。 观察了上面图形的运动,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旋转的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 ).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情景问题:①请同学们观察图3,点A ,线段AB ,∠ABC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②请找出图3中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并指出旋 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点明图形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及对应角的概念;让学生及时巩固并理解旋转及其相关概念,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物质与精神上的准备。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解答, 学问题的能力。 (1) 如图,△ABO 绕点O 旋转得到△CDO ,则: 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O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 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 的对应角是______; ∠B 的对应角是______;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中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图形的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好,大家认识我吗?自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冯,你们应该叫我……,初次见面,老师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什么礼物呢?三句话,请大家跟着我说,跟着我做。“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我们真的真的很棒”。你们确实很棒,任何时间都要这样相信自己。不过今天的课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听从指令、统一行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你们能否做到。全体起立,右臂前举,手心向下。我喊单数手臂向下转动90度,我喊双数手臂向上转动90度。Andstand? 准备开始:1、4、2、3、6.大家都做的很好,请把这种状态带入我们今天的课堂,可以吗?那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快乐之旅。“上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刚才大家手臂的转动在数学上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屏幕上的物体都在旋转,可见旋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旋转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理解旋转的含义,掌握旋转的要素 1、(出示钟表盘)“我们就从最熟悉的钟表开始吧。” 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并提问 ①指针在绕着哪一点旋转? ②指针可以向哪些方向旋转?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指针都是绕一个中心点转的,这个中心点就是旋转中心。通常用字母0来表示板书:旋转中心点 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通常我们把和指针的旋转方向一致叫顺时针旋转;反过来呢?逆时针。 板书:旋转方向顺逆 2、随堂练习 我转动指针你们说是什么方向? 从2到5 从11到8 3、角度 (1)指针从12转到3,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课件出示转动过程)。请结合刚才所学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完整的叙述一下旋转的过程。

231_图形的旋转(1)

第二十三章旋转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图形的旋转及其有关概念:包括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图形旋转的有关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旋转,设计图案.中心对称及其有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性质:包括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反比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关系并应用;再通过几何操作题的练习,掌握课题学习中图案设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复习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从中归纳出“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出现不同的效果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内容,并附加练习巩固这个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运动是旋转运动的?下列图中哪些是旋转运动的现象? 接着让学生看课本图11.2.1、图11.2.2这五幅图,并回答上述问题。 最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导入新授。 1.看课本图11.2.3,根据单摆上小球的转动,让学生回答。

(1)什么是旋转? (2)什么样的点是旋转中心? (3)_____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图形的旋转由_____和______所决定。 2.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 B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4.做一做。 课本第10页做一做。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1)旋转后的点、角、线段有什么关系? (2)旋转后的角度怎样确定? 5.(师生共同讨论。)课本第10页例1和例2。 6.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实例。 (针对自己画的旋转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三、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好吗? 四、布置作业。

231图形的旋转(1)

课题23.1 图形的旋转(1)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 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数学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 难点 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学用具教科书及小黑板、三角 尺 教 学 方 讲读与探究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 二、新授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 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 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 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 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 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 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 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 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 针转了多少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 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 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 (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 同特点呢?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 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 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 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 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 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 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 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 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 培养并发展学 生观察、分析、 发现问题与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四、作业: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 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 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 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 ∠AOE、∠BOF等都是旋转 角. (2)经过旋转,点A 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 F的位置. 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1、2、3 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 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 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 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 图案可以看做 是哪个“基本图 案”通过旋转得 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 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 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 位置? (老师点评) 板书设计:23.1 图形的旋转(1) 1.在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通过旋转180°后能与原字母重合的有().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2.从5点15分到5点20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 A.20° B.26° C.30° D.36° 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40°,以直角顶点C为旋转中心,?将△ABC 旋转到△A′B′C的位置,其中A′、B′分别是A、B的对应点,且点B在斜边A′B′上,直角边CA′交AB于D,则旋转角等于(). A.70° B.80° C.60° D.50° 教学叙事:

初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学设计231图形的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在学习了图形的两种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将来进一步研究图形全等及其有关性质的基础.本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图形旋转现象,给出图形旋转的大致形象,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形辨析能力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 1.观察实例(课件展示). 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3点20分,分针、时针各转动了多少度? 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 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 教师应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点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 归纳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 叫做 旋转

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在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求数学概念、定理,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进入学习角色,避免了由于数学内容脱离现实而引发的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过旋转,所以回答出教师所展示的实例中的共同特点并不困难,也能较顺利地归纳出旋转的数学定义,所以在活动1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可感受到数学可以是具体、生动的。) 2.巩固练习 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 ②教材第56页练习1、2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巩固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从而内化旋转的定义,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从时针的旋转到三角形的旋转) 2.请大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然后围绕O 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 ′B ′C ′),移开硬纸板.(教科书图2 3.1-3) 问题:(1)线段OA 与线段OA ′间有什么关系? (2)∠AOA ′与∠BOB ′间有什么关系? (3)ΔABC 与ΔA ′B ′C ′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实验,,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方向进行度量、分析、归纳、抽象出图形旋转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归纳: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数学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这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例题讲解,新知应用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