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公开课《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

2020年高中教育教学研讨会研究课教学设计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化学组梁改婷

2020年11月13日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认知模型的建构过程是学生思维模式系统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过程。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是指将认知模型中的认识角度、认识思路和推理路径外显化,形成具有概括性和迁移性的思维框架,从而培养学生在解决陌生问题时主动运用认识角度进行有效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内容繁杂,所以学生需要用有效的方法系统地认识这些知识并且有条理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将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和思路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模型,用这种思维模型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1.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解决Fe2+与Fe3+相互转化的问题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是铁元素的重要性质,也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重要载体,它的学习过程中凸显了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运用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质的方法解决转化问题,并将这种方法固化成一种思维模型,帮助学生继续解决后续学习中遇到的更为复杂的问题。

2.在合成磁性氧化铁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认识复杂反应体系的思维模型

实际反应体系往往具有复杂性,反应环境中存在诸多干扰因素,而学生在处理复杂反应体系时往往缺乏关注环境因素的意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对目标反应的影响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认识复杂反应体系的认知模型,并且不断地用这种模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对认知模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Fe2+与Fe3+相互转化是铁元素的重要性质,也是巩固提升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决其相互转化问题,不仅落实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形成运用反应规律解决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思维模型。同时在制备磁性氧化铁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形成认识复杂反应体系的认知模型。

(二)学生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且知道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为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和方法的保障。同时,学生能完成基本实验操作,会有序地观察实验现象,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为学生试验、反思和优化试验方案,并完成磁性氧化铁的制备提供了可行性。

(三)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式、问题讨论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Fe2+与Fe3+转化的实验研究,知道Fe2+与Fe3+的氧化还原性质;

2.能书写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知道能用SCN-检验Fe3+。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设计与实施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实验过程中,巩固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视角看待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物质参与的化学反应;初步形成从一定(化合价)角度运用相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规律认识物质性质与反应的思维模型。

2.通过设计与优化Fe3O4合成方案的过程,体会反应体系中“环境因素”对“目标反应”的影响,并且能设计简单的方案排除影响;初步形成认识与分析复杂反应体系的思维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运用规律能够对反应进行控制;

2.感受运用思维模型处理问题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亚铁盐和铁盐与铁、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优质教案

铁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能依据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列举、描述、辨识含铁元素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把握选用不同的氧化剂与复原剂实现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把握检验Fe2+、Fe3+的方法。 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复原性的探究试验,使学生把握从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这两个根本角度去推想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的方法. 三、科学探究与创意识: 1.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复原性的探究试验,使学生学会推想物质的性质——设计试验方案进展试验并进展观看——分析试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推想与假设、方案设计、试验记录、分析归纳。 2.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性质转化关系、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 四、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使学生学会推想物质的性质,并通过试验探究得到证明,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育他们擅长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2.通过对铁及其化合物性质转化关系、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培育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擅长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体会化学学问在生活中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 1.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的性质。 2.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方法。 3.把握检验Fe2+、Fe3+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物质类别、物质所含核心元素的化合价这两个根本角度去推想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课 铁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初中我们已经知道铁元素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动植物体中,那么它在地壳中含量排在而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铁这种元素在我们的四周几乎是无所不用,无所不在,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说说你们在生活中知道的含铁的物质。 二、呈现投影 自然界中的铁单质,含铁元素的矿物,生活中的铁,试验室里的含铁试剂。 三、过渡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含铁物质,单质铁主要是蕴含在陨铁中,而其他矿物质主要成分则是铁的化合物。今日教师呈现矿物质有疆陨铁、黄铁矿硫化亚铁、我们刚刚提到用作于红色颜料的磁铁矿三氧化二铁以及格外特别的带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那么如何用化学分子式来推想出铁元素在他们中所显现的价态呢黄铁矿的铁元素是几价的赤铁矿呢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的教学设计 ----主题式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随堂教学中应用 冯美娜;新疆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841100;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第二课时。铁作为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元素被学生所熟知,铁的重要化合物以物质分类为线索,依次安排了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的盐,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为铁的盐即铁盐和亚铁盐。作为过渡族元素,铁元素的变价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它的一个亮点,更是高考、学考的重点,铁盐和亚铁盐为学习铁的变价的主要载体,在铁的化合物学习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在第一章安排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教材之所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安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前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不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运用,最终达到能自觉运用化学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境界。 依据课标,根据教材,从所教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他们的终生发展,将这节课中“Fe2+与 Fe3+的相互转化”这部分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了一个探究性学习课题,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也是可以巩固和加深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练习离子方程式书写。最后,“Fe2+与 Fe3+的相互转化”在途径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在初中化学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在必修1第一章中又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使这节课的实验探究成为可能。 其次,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了解了常见的氧化剂、常见的还原剂,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学生进行“Fe2+与 Fe3+的相互转化”的理论探究提供了知识基础。 再次,铁元素是学生熟知的金属元素,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操作多为试管实验,比较适合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最后,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自己做实验,喜欢在实验探究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惊喜即学生对于自己操作实验热情很高,但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经验较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做好知识教学,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形成清晰思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Fe3+的检验方法。 ②通过对Fe3+与Fe2+的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提升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铁盐与亚铁盐教案

3.1铁及其化合物铁盐与亚铁盐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主要性质,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习Fe3+、Fe2+之间的转化,建立Fe3+、Fe2+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通过实验和对比学习物质检验鉴别的方法,通过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培养科学探究的素养。 (2)感受化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Fe2+和Fe3+ 的检验 2.教学难点 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

2.探索新知一.Fe3+和Fe2+的检验(设计实验小组探究) 1:方法一:观察法 2.方法二:加试剂法 小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FeCl 3 溶液和 FeCl 2 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 Fe3+Fe2+ 原 溶 液 颜 色 棕黄色浅绿色 实 验 现 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色无明显现象 离 子 方 程 式 Fe3++3SCN-= Fe(SCN) 3 结 论 Fe3+遇SCN-显红色,可利 用此现象检验Fe3+的存在 Fe2+与SCN- 不 反应 3.方法三:加碱法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用方程 式表示) 让学生来讨论并 描述实验中的现 象。 学生板书离子方 程式 【师】同学们根据 实验现象得到结 论 【学生】小组讨论 此过程发生的反 通过探 讨交流 培养学 生的合 作意识 和表达 能力 激发学 生对新 事物的 探究,培 养严谨 的科学 思维方 法

高中化学公开课《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教学设计

2020年高中教育教学研讨会研究课教学设计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化学组梁改婷 2020年11月13日

基于模型认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认知模型的建构过程是学生思维模式系统化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过程。基于模型认知的教学是指将认知模型中的认识角度、认识思路和推理路径外显化,形成具有概括性和迁移性的思维框架,从而培养学生在解决陌生问题时主动运用认识角度进行有效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内容繁杂,所以学生需要用有效的方法系统地认识这些知识并且有条理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将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和思路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模型,用这种思维模型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1.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解决Fe2+与Fe3+相互转化的问题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是铁元素的重要性质,也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重要载体,它的学习过程中凸显了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运用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质的方法解决转化问题,并将这种方法固化成一种思维模型,帮助学生继续解决后续学习中遇到的更为复杂的问题。 2.在合成磁性氧化铁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认识复杂反应体系的思维模型 实际反应体系往往具有复杂性,反应环境中存在诸多干扰因素,而学生在处理复杂反应体系时往往缺乏关注环境因素的意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对目标反应的影响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认识复杂反应体系的认知模型,并且不断地用这种模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对认知模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Fe2+与Fe3+相互转化是铁元素的重要性质,也是巩固提升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解决其相互转化问题,不仅落实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能形成运用反应规律解决元素化合物性质学习的思维模型。同时在制备磁性氧化铁的过程中能够初步形成认识复杂反应体系的认知模型。

《铁盐和亚铁盐》化学教案

《铁盐和亚铁盐》化学教案

《铁盐和亚铁盐》教案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②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⑵过程与方法 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Fe2+、Fe3+的检验方法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内容分析: 本内容是基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并将前面所学的离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又一次应用于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具体体现。教学实施中要让学生能够注意较好的应用以前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之间的转化,正是提供了这一契机,所以亚铁离子和铁离子间的转化应该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3.设计思路:本堂课书本上的知识点不多,但最终目标是不仅让学生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熟练实验操作以及掌握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

剂,更重要的希望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化学且能够用化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所以本堂课以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魔术为线索,引入课题,并穿插对比实验,让学生去感受试剂的浓度和剂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并且让学生学会用实验证明可能原因的思维,并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 学 进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魔术:向茶中加入氯化铁 变黑,然后加入维生素C将 观察、讨论、揭秘创设情境,课堂引入,引入铁离子的检验 阅读书本学习铁离子的检验方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设计方案,交流研讨,知识总结与提升,体解决实际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课堂总结知识及方法的回顾

3.1.3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说课稿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铁盐和亚铁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在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已体验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在“铁盐和亚铁盐”之前,在本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内已学习“铁的氧化物”及“铁的氢氧化物”,初步认识铁是变价金属,为“铁盐和亚铁盐”的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铁盐和亚铁盐”相关的内容标准规定如下:“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举例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本教学设计从生产生活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相关的离子检验方法并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铁盐和亚铁盐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补铁剂与Vc同服效果更佳,FeSO4溶液中要放铁钉,以及印刷电路板腐蚀的原理,因此这一部分内容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Fe2+的检验;Fe3+ 、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3+、Fe2+的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铁盐亚铁盐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相关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能力方面: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有一定的思考、讨论、探究的学习习惯,可以自主进行一定的实验探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处理。 认知心理:学生的学习思想已经从“被动接受型”慢慢转向“自主学习型”,他们学习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都明显增加,学习动机比较稳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教案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铁作为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元素被学生所熟知;作为过渡族元素,铁元素的可改变化合价更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特征。“Fe2+与Fe3+的相互转化”这一探究性学习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教学的良好素材。其次,此处的实验反应原理简单,操作也多是试管实验,适合安排实验探究。第三, 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在途经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相互学习、合作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首先,教材在第一章中就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得学生有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让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可能。其次,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经验较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做好知识教学,更要注意让学生对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形成清晰思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最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益。 三、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Fe2+和Fe3+的检验方法; 2.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通过“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认知主线,奠定学生学习非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 4.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Fe2+和Fe3+的检验,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方法 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观察、思考、表达 六: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按照以下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课前准备 1.制作电教课件 2.准备实验用品 3.准备学生课堂练习 (二)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教课方案 南宁三中 一、教材内容剖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第一次用化学理论(氧化复原、分类方法)来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一类物质的性质,经过实验和剖析,来领会它们的共性和差别。也为下一章非金属元素的学习确立基础。所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有侧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剖析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过铁的性质,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有许多认识,知道好多铁的化合物,但缺少系统性。进入高中,“铁及其化合物”是最后一个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有了第二章分类、离子反响、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和方法基础,而且具备了必定的实验基础和自学能力。但面对陌生物质性质时,缺少认识角度。 三、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 (1)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主要性质,能写出主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理解 Fe2+和 Fe3+之间的互相转变,认识 Fe3+的查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过研究 Fe2+和 Fe3+的互相转变,提升设计实验、察看记录、剖析整理并获得结论的能力; (2)经过陌生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掌握从物质类型和化合价两个维度来

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和转变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评估“菠菜可否补铁” ,体验综合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 (2)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添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课要点与难点 要点: Fe2+和 Fe3+之间的互相转变 难点:运用二维图来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 五、教课方案思路 本节从铁元素在地壳和动植物体内的宽泛存在和重要作用引入,趁势让学生写出所知的含铁化合物,指引学生从不一样角度进行分类,初步形成物质性质—价态二维图。联合二维图,让学生勇敢展望铁盐、亚铁盐可能的性质并经过实验考证猜想,落实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和互相转变。接下 来攻陷本节课难点——运用所学评估“菠菜补铁是真的吗”。在这一复杂综合的真切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从化合价角度来展望陌生物质的性质,体 会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让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上有所收获。 六、教课过程 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学 环 节 环【引入】铁在自然界中宽泛散布,也是生物体【倾听】由元素引节不行或缺的元素。缺铁会致使贫血,怎样补铁?【思虑】入物质,建

铁盐和亚铁盐 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在前面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教材分别安排了实验、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教学。以铁为代表的元素化合物是实验、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考查载体。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安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前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进一步巩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最终达到能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境界。在初中时学生理论上已经对于铁及其氧化物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再者关于铁的化合物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现在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学生容易接受,铁的重要化合物是对金属化学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作为过渡金属的代表,铁元素的可变化合价更成为了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依据课标,根据教材,从所教学生实际出发,设计“Fe2+和Fe3+的检验和相互转化”这一探究性学习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也是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教学的良好素材。其次,此处的实验反应原理简单,操作也多是试管实验,适合在课堂上安排实验探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2、学情分析 本节探究实验课的实验设计和具体操作难度都不大,便于开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但学生探究经验较少,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 1.通过观察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和相互转化实验,将现象与离子方程式相结合,诊断并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素养。 2.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构建Fe2+和Fe3+相互转化的认知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有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_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 ——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表达。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形成证据意识。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2.以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代表,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建立含变价元素物质的转化关系,并建立认知模型,丰富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3.结合应用实例,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 Fe3+的检验。 【教学难点】Fe 、Fe2+ 、Fe3+转化模型的建构。 【教学准备】 药品:FeSO4、FeCl3溶液、KI溶液、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铁粉。 实验用品:试管(6支)、药匙、胶头滴管、试管架。 (以上仪器和药品各12组)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实验学习、小组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方法导引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题一:实验探究Fe3+ Fe2+的检验找出含有铁元素的物质,标在下表中。 引入: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命活动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人体缺少铁元素,就会有“贫血” 症状,这时医生会给你开这样的补血药(图片展示)。我们看 到补血药都是“亚铁盐”。为什么不是铁盐呢?如何鉴别铁盐 和亚铁盐?两者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 Fe3+和Fe2+我们学过哪些鉴别方法? 溶液颜色加氢氧化钠溶液 Fe3+ Fe2+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鉴别 Fe3+和Fe2+呢? 我们阅读课本68页“实验3-2”。 溶液显红色的原因是什么呢? Fe3+ + 3SCN-=Fe(SCN)3(红色) 归纳: Fe3+和Fe2+的检验方法 【思考1】Fe2+遇到KSCN溶液不变红,怎样能让该溶液显红色 完成“铁及 其化合物” 分类。 倾听,思考。 独立思考, 汇报展示。 阅读课本, 分组实验、 观察并记录 现象、展示 并交流汇总 现象、结论。 独立思考, 分组实验: 继续向未变 色的溶液中 加入加入氧 让学生了解 元素化合物 部分的学习 方法;分类 的观点和氧 化还原的观 点。为本节 课学习做好 铺垫。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对 本节课学习 充满期望。 复习上节课 内容,为本 节课学习奠 定基础。 透过现象看 本质:掌握 Fe3+的检验 方法。 加深学生思 维,引出 Fe2+的检验 方法。 学生通过书 写离子方程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南宁三中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第一次用化学理论(氧化还原、分类方法)来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一类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和分析,来体会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也为下一章非金属元素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过铁的性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较多了解,知道很多铁的化合物,但缺乏系统性。进入高中,“铁及其化合物”是最后一个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有了第二章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自学能力。但面对陌生物质性质时,缺乏认识角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主要性质,能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提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2)通过陌生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掌握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个维度来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和转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评估“菠菜能否补铁”,体验综合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 (2)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运用二维图来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从铁元素在地壳和动植物体内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引入,顺势让学生写出所知的含铁化合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初步形成物质性质—价态二维图。结合二维图,让学生大胆预测铁盐、亚铁盐可能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落实铁盐、亚铁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接下来攻克本节课难点——运用所学评估“菠菜补铁是真的吗”。在这一复杂综合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从化合价角度来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体会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让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上有所收获。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建立元素家族【引入】铁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也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缺铁会导致贫血,如何补铁?引出生活中常见的补血方法。 【提问】 同学们能说出哪些含铁元素的化合物,请将这些物质进行分 类,并说出你分类的依据。 【归纳】 大家的分类方法能统一在这张二维图中: 【聆听】 【思考】 【讨论】 【回答】 由元素引入物 质,建立学生 的元素观。 由生活中补铁 话题引入,提 高学生学习兴 趣。 1 / 3

《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三学时 《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本节作用和地位: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是元素化合物重要知识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在学习金属的性质的过程中复习和应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又能在实验设计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为第四章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 (1)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有能力书写铁的化合物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能进行简单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计算; (3)通过初中实验的学习和第一章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初步形成了从实验走入化学的思想,能简单地分析实验现象,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或者证明物质的性质。 (4)已经学习了金属单质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知道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 (5)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综合运用能力、复杂性质的探究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Fe3+的检验方法。 (2)理解Fe2+和Fe3+相互转化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2)通过实验的设计,形成用实验来真知的科学思想,并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应用,用理论知识来预测实验现象,提高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趣味实验和化学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中的第三个知识点。本节知识是Fe3+的检验方法、Fe3+和Fe2+的相互转化,通过学习总结延伸出Fe2+的检验方法和了解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同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及其特征,并进一步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生产中。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掌握Fe3+和 Fe2+的检验方法。 2.掌握Fe3+和 Fe2+的相互转化。 3.运用实验、归纳的方法,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4.通过探实验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评价目标 1.通过预习导学案,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寻找解决问题办法。 2.通过对Fe3+与Fe2+鉴别和转化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感受化学世界的色彩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Fe3+和 Fe2+的检验方法。 2.掌握Fe3+和 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过程:

【板书】铁盐和亚铁盐 展示、点评导学案【新知预习】 一、预习效果检测 1.为了检验某FeCl 2 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A.氢氧化钠溶液 B.铁片 C.KSCN溶液 D.石蕊溶液2.将铁的某种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则此铁的化合物是() A.Fe 2O 3 B.FeCl 3 C.Fe 2(SO 4 ) 3 D.FeO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Fe(OH) 3与盐酸反应:Fe(OH) 3 +3H+=Fe3++3H 2 O B.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 =2Fe3++ 3H 2 ↑[来源:学*科*网] C.FeCl 2 溶液与氯水反应:Fe2 ++Cl 2 = Fe3++ 2Cl- D.铁与稀氯化铁溶液反应:Fe +Fe3+ = 2Fe2+

《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

《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之铁盐与亚铁盐(课本P57——P58) 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第三课时内容。 铁是高中化学中几种重要金属元素之一,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之前通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习,学生已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了一定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探究实验,学习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主要性质与两者之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深化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已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也有了一定认识,前几节课也应用这些原理学习了金属元素钠的性质,这为探究金属元素铁的性质打好了基础。 心理特征:对探究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此阶段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师要鼓励这些热情。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从小魔术“会流血的纸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探究,结合已学知识,学习检验Fe3+的两种方法:加碱法和加可溶性硫氰化物法。接着,将学生分组,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Fe3+和Fe2+的性质。接着,引导学生对化学药品进行分类,选择相应药品并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合作探究Fe3+和Fe2+转化的条件,得出结论。 本节课实验属于基础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速度快,由老师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还采用多媒体技术及实验演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实验认识Fe3+和Fe2+的主要性质及相互转化,巩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自主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展现才能,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 1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 《铁盐和亚铁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Fe3+的检验,掌握Fe2+与Fe3^F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了解用KSCN溶液间接检验Fe2+,了解含Fe3+溶液中Fe2+的检验。2.过程与方法 ( 1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体会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过程,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2 )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 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2)通过实验过程中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体验科学探究中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之后,我认为教材用意有三点: 1. 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进一步熟悉理论,增强感性认识; 2. 促进学生自觉运用

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促进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3.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材介绍Fe3+离子检验、卩6!2+与尸6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 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这让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但学生对分析现象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仍处在初步水平,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也存在差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中获益。另外,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Fe3+的检验,Fe2+与Fe3+的相互转化,Fe2+的检验 2. 难点:探究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含Fe3+溶液中Fe2+的检验 四、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 课堂 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启发

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 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Fe2+与Fe3+的检验方法。 ②通过对Fe3+与Fe2+的相互转化的实验探究,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提升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认知水平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理论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②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Fe3+与Fe2+的相互转化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②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 ③通过介绍铁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进行生命教育在化学课堂中的渗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Fe2+与Fe³+检验,Fe3+、Fe2+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Fe³+、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变色的茶水"魔术,这个魔术中我们直观的看见了茶水颜色的神奇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知识回顾】 【师】初中的时候,老师常说,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能发生?主要是看什么呢? 【生】看反应后是否生成沉淀、气体、水 【师】这个适合判断复分解反应。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方法判断吗?利用我们新学的知识,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没有? 【生】针对氧化还原反应,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有化合价的改变,即是否有氧化剂和还原剂 【师】很好!其实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两种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判断,比如颜色的变化,还有以后同学们将要学习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吉布斯自由能以及大学学到的利用反应速率表征来判断。其中颜色的变化不仅可以知道该反应发生了,也可以让那些没有沉淀、气体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看得见价态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变色茶水"的魔术,吸引同学们课堂的注意力,进而通过这个魔术引导学生通过颜色变化来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将以“色”识铁,继续学习铁盐与亚铁盐之间的转化。既然是以色识铁,就得做实验,既然实验,那就得有实验目的。那我们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呢? 【生】就是通过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从而让我们“看得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感受到它真实的存在 【板书】以“色”识铁----铁盐与亚铁盐 【师】铁的化合物主要以+2价、+3价,请问怎样设计实验让同学们利用颜色的变化“看得见”它们的化合价呢? 【师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