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高中历史与阅读

再论高中历史与阅读
再论高中历史与阅读

再论高中历史与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与阅读有密切关系,阅读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反过来说,历史教学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提高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

笔者曾经就高中历史学习与阅读的问题和想法在论文中做了专门的一些讨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和备课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历史阅读的问题:新课改之下的教材重视个位目标要求,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对历史文本和历史史料的阅读与理解。阅读能力的提高与相关历史问题的理解、与解决历史史料所给出的历史信息的解读、与提高研究历史问题的视野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课目的阅读问题,不论是从教学方法上,还是从教学的目的上,或者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与要求上,阅读以及阅读能力都应该成为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过去的文章中论述得还不是太理想,在这里继续进行一些思考和补充,也算是作为这个问题的一点进步。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在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词汇的学习、语法学习以及阅读习惯等等,主要从四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文化知识 高中英语的学习中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对语言文化的学习、获取外部信息的学习以及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学习。从高中英语的学习大纲中分析,它明确要求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学生的成绩方面进行分析,在高中英语的考试中,阅读成绩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很少涉及阅读技巧的学习。如今的高中生在阅读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重视词汇学习和词汇积累 在阅读中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具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的高中生英语词汇量稀少,在阅读过程中都不能将句子正确地翻译出来,会曲解文章的主要含义。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学生不应单纯地死记硬背,而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技

巧。词汇中有很多合成词和派生词,在具体的学习中只要记住自由词汇的含义也就等于学会了更多的词汇。在英语中还有很多是由单词主体和前缀、后缀构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掌握了这些前后缀,就等于学习了更多的词汇。 二、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 在现如今的高中英语阅读中,句子的结构比以前的结构更加复杂,并且变得越来越长,所以,在分析句子的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必须的语法知识才能将复杂的句子简单化,将长句子变为短句子。例如,在遇到长句子时,句子中有很多陌生的单词,这就要发挥语法知识的作用。在高中英语中我们会学习到八种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等等。句子还包括简单句、复杂句。在复杂句子中还有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等等。要想把握句子的整体含义,就要将句子的各个部分都分析清楚。 三、联系必要的文化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要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会涉及很多西方的背景知识,例如,西方的节日和西方的传统。在阅读中会出现Easterisland(复活岛)等专有名词,当然还有可能包括一些书籍名称,在了解之后学习会变得更加简单。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导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学习历史 难点:学习历史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历史是什么? “历”字的上古形体很有意思。甲骨文的上部是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脚后根朝下,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金文的左上边增加了个“厂”字,表明在山崖之前种有一行行整整齐齐的庄稼。小篆把甲骨文和金文合并,虽然字形复杂了。但是表意更为全面,表示人的脚步从山崖前的庄稼田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楷书的形体是直接从小篆变来的。简化字,这就变成了一个外形(厂)内声(力)的新形声字了。“历”字的本义是“经过”,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足历王庭。”也就是说:从匈奴君主的住处走过。由这个本义又可以引申为“逐个地”、“一件一件地”,如《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大意是:一件一件地记载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从这个意义出发,后世就产生了新叠音词“历历”了,如杜甫还曾以“历历”为题写了一首《历

历》诗,诗中说:“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这就是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情,一件件清晰分明地出现在眼前。成语“历历在目”,也正是由此而来。时间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进的,所以表示历法、历书的“历”字,古人想得很周到,把“历”改为“曆”,以“日”代“止”,很有道理,如《日唐书·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曆。”这个“曆”字就是“曆法”的“曆”。由此可见,“曆”和“歷”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歷”是古字,“曆”是今字。现在都简化为“历”了。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即保持中正的态度用右手写字。但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中”在甲骨文中原始意义是盛放简策之器,后引申为伯书之意,史的字形,即手持薄书之人,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 材料一: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简单地说,它可以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大块。自然史的内容小到一草一木、微观世界,大到太空、宇宙,而宇宙是无边无际、无时不在的。可以说,宇宙有多少年,历史也就有多长!与自然史相比较,人类史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地球生存了46亿年,从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从微生物进而演变到人。人类也才是区区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文明史只有区区几千年历史,这在人类史中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多可怜的文明史!而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历史,说到底,实际上仅仅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属于文明史里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兵部尚书,抗后金统帅,字飞白,号芝冈,谥襄愍,史称“明末三雄”、“江夏四贤”之一,江夏人,十九岁进秀才,二十九岁夺解元,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一岁出任保定推官,以断案清明著称。万历三十六年(1608)首次巡按辽东,弹劾巡抚、总兵弃地驱民之一罪,对后金崛起,颇有警觉,兴办屯田,修堰建堡,主张以守为战,使辽东转乱为治。万历三十九年(1611),督学南京,为严明学风,不徇私情,而结怨权贵,被罢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的学生想提高历史成绩,首先就要将课本知识理清楚并且加以背诵,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A: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有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易得、便于书写、容易携带保存)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印刷术,隋唐时已有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火药,孙思邈已经掌握了配方,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北宋广泛运用于军事。推动世界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指南针,战国有司南,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促进各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B:领先世界的科技:商朝干支纪日法;日食、月食;哈雷慧星的记录;《甘石星经》;地动仪;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祖冲之圆周率的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C:《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内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要求掌握成书的朝代、作者、涉及的领域、意义等)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A: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B:书法: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要求识别各种书法) C: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孔子象》等。 (3)文学成就 A: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体屈原的《离骚》; B: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赵一《刺世疾邪赋》 C: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学习论文: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摘要: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了一些阅读方法和训练方法。如框架式阅读、细节阅读、反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等阅读方法以及习惯训练、示范讲解、个性培养等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阅读能力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良好的阅读历史教材的行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历史学习效率的根本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帮助。不过,本校的文科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方面存在以下几个现象:一是缺乏主动意识,不愿意阅读历史教材,在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比例很高,课下也很少有时间接触教材,遇到问题喜欢找参考资料,不爱研究教材。二是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要么很慢,要么很快,或者只看教材,既不动手,也不动口,更不动脑。大多数人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阅读中也不能提出问题。三是在复习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地理解为背教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的良好行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教材能力是当务之急。通过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以下阅读方法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状况。

第一,框架式阅读。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一节一节内容进行,一点知识一点知识地记。这种方法导致阅读速度缓慢,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的进程,更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使学生陷入小知识的海洋不能自拔。框架式阅读是宏观上把握历史教材的阅读方法,也称粗读。它要求学生首先阅读一本书的目录,整体感知教材的内容和主题;其次,在阅读每一章(即一个单元)时,先阅读整章的引文部分,形成对一章知识的整体了解;再次,在阅读一节内容时,先读这一节所有的目,以及了解本节大致有几幅图片、注释、表格等。框架式阅读就是从大知识向小知识阅读,从宏观逐渐向微观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第二,细节阅读要全面。这里的细节阅读指的是每节、每目内容的具体阅读,又称细读。所谓全面,就是既要关注正文部分,也要关注小字、引文、注释、各种实物图片、人物画像、图表、练习等。①之所以需要如此细致的阅读,是因为当前的考试考察的内容很细。把粗读和细读结合起来,是阅读历史教材的基本方法。 第三,反复阅读。本校大多数学生只是在上课的时间阅读教材,再就是考试前阅读教材。这种阅读应对一次小型的考试一般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应对大型考试、高考则完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17-07-12 19:39:51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6期 郭惠聪 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究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都可以寻到伟大的情怀体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将此教育深植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以及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最后提出实际有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此教育的方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如今的历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5-01 1 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进行交融,中国自古以来深深的家国情怀也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古代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再到至今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昂陈词。家国情怀教育就是培养人对于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的理想追求,理解家与国的互动联系,重点认识国荣家荣,国败家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人对家庭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与自豪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了解中国抗御外敌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内化为奋斗的动力。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2.1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该教育主要以国家为依托,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敬仰,对家庭的爱戴,是一种良好的情感依托,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才伟略,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24字的层层推进,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仅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并且在实现的路径上是统一的,从强调从小事做起,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落实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历史教育的启示人的作用。 2.2 有利于加强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始终是教育中的一大模块,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了学生的灵魂教育,良好的德育教育会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人的德行发展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家国情怀教育具有独特的德育教育优势。从国家的角度看,学生们只有爱戴自己的国家,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会从根本上更加爱国,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无比骄傲自豪,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家庭而言,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培养家庭道德,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以稳固的家庭道德让学生保护自己挚爱的家庭,从而维护家庭稳定。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3 高中歷史教学提高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 高中生处于人生中的特殊成长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参加各种选拔考试,而且也是人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本身课程设计的思路而言,家国情怀教育集中体现了全面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以及课

2020最新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综(历史)知识点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 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讨论稿)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高中历史讲评课教案 莱西二中高一历史组 教师寄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讲评目的: 1.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查缺补漏 2.抓住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讲评过程: (一)整体情况 试卷总评: 本试卷涉及必修一的内容,难易适中,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1.试题情况统计: 2,题型分析 3.答题情况统计

(二)错因归类 1.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查找病因。 (1)因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是:选择题 (2)因知识遗忘而造成错误的是:选择题 (3)答题思路不正确的是:材料分析题。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试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黑板展示: 小组合作探讨中共性错误,由学生提出,并在黑板展示其出错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归因分析,明确答案。 4典型错题分析: 特别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提示语。 牢固掌握基本的历史结论, 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查缺补漏,为二次过关做准备 6.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跟踪题目,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规律,做二次过关试题 (三)自我纠正,反思小结,整理错题本 (四)课堂小结: 作为我们升入高中以来历史学科第一次过关测试,同学们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考试时纪律良好,答题时字迹工整,回答也比较到位,成绩相当不错。但是,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少同学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丢题落题,特别表现在选择题上;其次呢,就是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很多记忆性的简单题目不

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2019年3月全国教资统考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2)法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面临大量财政赤字。 (3)法国森严的社会等级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4)启蒙思想在法国不断传播,民主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 27.参考答案 教师在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重视、熟悉、关心、理解、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人格,以平等的地位处理教学上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和探索,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等。 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活动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始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使学生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开拓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活动,教师要进行恰当、客观、全面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既关注活动结果,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 28.参考答案

(1)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立足于初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放眼高中历史教材,理清历史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历史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立足于课标的基础上,要使高中教学目标与初中教学目标衔接。教师应该在熟悉理解课标,并且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一方面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使得学习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3)注意初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衔接,贯彻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全方面的提高。 (4)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内在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新旧知识的学习程度,也可以在课标的指导下,对高中历史各模块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5)高中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所以需要加强对史料的运用。高中历史课堂应该精选、精用史料,让学生明白历史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由历史证据构建起来的。让学生在分析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参考答案 第一问:

2017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word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 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 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1.唯物史观 唯物史现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 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 认识。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 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 的理解。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 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4.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 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 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 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5.家国情怀 家国情环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 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2.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 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 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 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夏辉辉课时:1—2课时学科:历 史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设计思路 1、高中历史导言课的教育价值 回想读书时代,最令人感兴趣和期待的往往是一个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可以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高一历史导言课尤其重要,一堂好的高中历史导言课,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大致结构,这是历史教学的重大课题。 点击因特网,我们会发现,近年来,许多高中历史老师已经把对导言课的研究与探索做为历史教学良好开端的重要工作,关于导言课的形式、结构、内容等都是大家讨论与研究的范围,说明一线教师已充分重视导言课,并富予了其丰富的内涵,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思维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发展,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壮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有的学校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书课,要么以为是故事课,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阅读教材

高中历史学习如何阅读教材 如何阅读教材 1、以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如何记忆历史知识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高中历史讲的内容和初中完全不一样,高中历史很深奥,并不是凭看几眼课本就能理解的,高中历史最关键的就是你要理解,所以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会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应注重考查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从历史教材的布置上看,它大概形式是这样:先是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整本书的知识框

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因此,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课标》对阅读理解教学和检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当务之急的课题。英语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能读懂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但由于农村中学学生使用英语环境面狭小,学生手头资料少、课外补充阅读少,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本文就我所处的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做了细致的分析,找出合适的对策予以解决,并指出了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村中学阅读能力阅读方法能力培养 一、现状与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农村中学较之城市中学在资源配置上差距很大。城市学校设施齐全、资料丰富、师资强,而农村学校在各条件上正相反,不要说语音室,就连资料都不齐全,教材也有城市化倾向,总体讲是起点高、难度大、内容多,农村中学师生均不能很好适应。其次,在生源上,以我校为例,学生高一年的录取成绩是整个福清地区最后几名,很多学生在初中时的英语基础就很差,对英语的兴趣不高,尤其是在阅读方面,进入高中,随着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兴趣也在慢慢呈下滑趋势。本人对进行英语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反映出影响农村英语阅读的因素

学生本身的语言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生理发展水平、心理因素等一般因素外,影响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因素还有以下方面: 1、语言基础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目前农村中学学生接触的英语材料大都只有课本及练习,英语阅读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文章作为实体而非载体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真正养成,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相当有限。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新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丰富的词汇,扎实的语法知识和熟练的习语等对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词汇量 影响学生阅读的第一关是词汇量。一个人掌握的词汇越多阅读时所遇到的障碍越小;反之,掌握的词汇少,容易曲解其含义,误解整个句子,甚至整篇文章。扩大词汇量的方法有多种。如:注重学习与积累,我们知道词汇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多看多读,积少成多;掌握构词法,通过词的合成,转化,派生来记忆单词,不仅能扩大词汇量,而且有助于记忆如;通过近义词,反义词等联想对比法以及对于熟词偏义,具有特殊意义的词加以记忆

中学历史教学与德育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与德育结合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使之成为有深厚文化素养、知识更加丰富、身心更加健全的现代中国人,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1.学习历史人物事迹。借助历史人物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教育,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观念,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是非与善恶的准则。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例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报效祖国的岳飞;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舍生取义的屈原: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尊师敬业、谦虚礼让的韩愈,等等。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使学生接受品德熏陶 2.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还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来评价历史人物,既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又要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标准。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有面对外国列强侵略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败类。 3.借用权威的评价。权威的评价可以强化已作出的道德评价。曾经有一次在组织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选取历史人物的纪念楹联,就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些纪念楹联.都是出自名人之手,语言凝重,属无法改变的评价之笔,总给人思想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照风雨,负死不死终自由。这幅名联概括了秋瑾烈士救国保民的业绩和道德品质.诠释了“求仁得仁”的人生价值观。 二、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1.培养道德情感。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历史教学中有意义的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借助课本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来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今天的生活,但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标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精品]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精品] 高中历史新课标解读 -----------高一艺术部谌寒 新一轮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序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指导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教育部制订出新时期第一份独立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高中历史课程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时代性,开始重视研究性学习,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材等等。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当今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解决国内高中课程存在的问题,全面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发挥其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我国以往高中历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上,存在着教条化、成人化倾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验、感悟,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的调研表明,有80%的教师、69.8%的学生认为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关注的课程目标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 2、课程结构上,没有处理好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的衔接,没有构建出符合高中阶段学习的历史课程结构。过去初中、高中历史课程实行螺旋式的结构,从编写教材来看,虽然教材的编者费尽心思力图解决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重复的问题,然而还是很难,这自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界早就有人

高中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教学课题】:导言课:走近历史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被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吸引,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欢迎大家来到X中学习,X中是一所人才辈出的百年老校,从这里走出了十六位两院院士、四十余位教授、二十余位科技精英、五位驻外大使、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作家、书画家和艺术家……在做的各位将来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所以,能在这样一所环境幽雅,充满希望的学校给在坐的各位上历史课,我感到无比荣幸。 说到“历史”,似乎是一个谁都会用的概念。比如我们会说"自己的历史要靠自己书写",或者说"写下了历史的新篇章"、"这已经成为历史"等等。"'历史'究竟是什么意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近历史。 一、历史是什么?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历史,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使用的历史,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历史是过去的事(史实)。这个“历史”是本来的历史,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历史。大到宇宙、生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小至我们我们一中也有建立,发展的历史。即使你们个人也有16、17年成长的历史。 (2)对过去的事的记载(史料)。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东西是无法还原的,。我们该如何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只有通过对过去的事情的记载。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 过去历史的“载体”。史料不等于真实的、本来的历史,他有真有假,但它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我们认识历史的凭借。例如,过去有关于鬼神的记载,并不能证明鬼神的存在,但这种记载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过去人们的信仰、心态、生活。 (3)人的历史认识 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史料,了解那一去不返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历史认识。 历史是一种“过去”。历史是一种“记忆”。历史是一种“解释”。“过去”其实很难再现。“记忆”总有个人色彩。“解释”同样很难客观。回望历史,最为需要的是辨认和思索 二、历史有什么用? ①可以增加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我们的爱国心。 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如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等,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体会近现代志士仁人酷爱自由,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壮志情怀,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蓄须明志的梅兰芳等。学习这些,可以增

推荐高中学生阅读给的历史参考书目(可编辑修改word版)

历史学科推荐给高中学生的阅读书目 中国历史部分必读部分: 1、《史记》:作者:司马迁出版社:中华书局 或《白话史记》(全译本) (全3册) 台湾十四院校六十教授(编译)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2、《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1-9辑全三十六册)(作者:司马光撰;柏杨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或《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套装共19册) 作者:柏杨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作品系列》 作者:钱穆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6、(美)黄仁宇著作系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万历十五年》,《中国的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7、《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作者:葛剑雄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8、《中国历史十五讲》作者张岂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9、《中国文化导读》作者:叶朗、费振刚、王天有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0、《白话本国史》(简体横排插图本) 作者:吕思勉译者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11、《中国近代史大纲》(平装) 作者:蒋廷黻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或《中国近代史纲》作者郭廷以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2、《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赵复三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3、《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作者:姜鸣著出版社:三联书店14--15、《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作者:萨苏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16、《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作者:许倬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7、《西行漫记——外国人笔下的红色中国丛书》 作者:(美)埃德加·斯诺翻译:董乐山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8、《明朝那些事儿》(1―7部) 作者:当年明月(石悦) 著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中国海关出版社 19、《美的历程》(彩图本) 作者李泽厚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 作者:(美)麦克法夸尔,(美)费正清编,谢亮生等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世界史必读部分 1、《世界文明史》作者:马克垚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册)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3、《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插图增订版) 作者:易中天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光荣与梦想之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插图本)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译者:朱协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5、《光荣与梦想之二:战争与和平》 作者:(美)曼彻斯特著,朱协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