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戏剧美学形成及其变迁的主要因素分析

好莱坞戏剧美学形成及其变迁的主要因素分析
好莱坞戏剧美学形成及其变迁的主要因素分析

好莱坞戏剧美学形成及其变迁的主要因素分析好莱坞戏剧美学的形成与变迁有其必然的原因。其大致可以分为经典好莱坞戏剧美学和新好莱坞戏剧美学两个层次。

而究其形成,最根本的应该就是好莱坞制片厂制度造成了其特有的遵循戏剧美学的电影叙事系统和类型化的制作模式。制片厂制度是一种非常有效地电影商业模式,它以为这电影成为资本运作的一种方式,制片人成为电影资本的代表,而其他人都是制片人的一个雇员,而其电影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商业电影,这就是说实现资本增值目标的途径便是消费者即观众对其的获取,它就要全力适合观众的需求。

因为传统戏剧的叙事观念对创作者与观众来说都可以说是记忆犹新的,两千多年的历史表达早已造成深厚的积习,而在其之前出现的蒙太奇的电影理论,似乎尚未来得及深入人心,于是,电影创作观当时就在重新由蒙太奇美学转会到戏剧美学,这也是当时观众的审美诉求。

另一方面,电影有声技术的出现,使影像世界的人物间对话成为可能:以对话推动情节,叙述故事、表达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则正是戏剧的特征。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技术,观众对于它的好奇心或者新鲜感也会驱使他产生这样的观看口味,导致电影中的戏剧性被推到更重要的位置,即情节与表演备受重视。

为了商业目的的需要,经典好莱坞又表现为类型电影的存在形态。它的构成程式不仅是让观众接受,更包括迎合他们的需求。可以说类型电影的内部结构层都与社会大众所持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相关联。只有社会公共领域结构的变更导致的社会总体价值观念或集体意识的推移,才是商业电影随之改变的唯一动力。这也就从侧面印证了,好莱坞戏剧美学形成的必然性。

这就是经典好莱坞形成的主要因素。

然而,二战之后的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进入了一个后现代阶段,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思想和文化领域的变化,多元的思想文化格局开始形成,正是由于这种社会背景的原因,经典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开始没落,这当然没有影响到其资本运行的制片厂制度,却使得经典好莱坞戏剧美学的叙事系统受到冲击,往日风靡的类型片已经难以满足新一代观众的观看需求,陷入困境。

同时,曾经成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的样式在电影语言的表达上的所谓的连续性剪辑方法,也因为其无法表达影像的隐喻与象征而使得影像语言慢慢萎缩,成为经典好莱坞不适应社会潮流的一个弊端。

这时候,所谓的“作者电影”开始弥补这种空缺。作者电影的理论认同将艺术风格作为电影创造性表达的观点强调了电影表达的个性观点,同时也肯定了商业电影,或者说好莱坞电影的成就,这明显是在淡化艺术与商业的分别,将商业电影向艺术的判断靠拢。在这里,作者电影的观念体现了好莱坞电影在这一时代变迁中的一个趋向,或者说它直接为新好莱坞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1967年,《邦尼和克莱德》的上映,比较彻底地颠覆了原先那种大众集体意识,突破了人物的类型化,其中内容还包含着对社会常规及主流意念的反叛。然而这种反叛却并没有被观众所唾弃,反而电影的人物与其所蕴含的观念和影片一起得到了认同和追随。这就说明一种新的好莱坞电影的价值观念开始涌现出来。也说明了这种边缘与新锐文化的价值观是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的。

这可以说是经典好莱坞向新好莱坞转变的一起契机。新好莱坞在电影叙事美学观念上的改变时突出的,我们可以看到对经典叙事的超越,包括线性叙事与因果逻辑的刻意打破,采取相对开放的、更具隐喻性的非线性结构,和使用有限视角与多元视角的现代叙事方案等。

另外新好莱坞电影变迁的因素可能是新好莱坞电影的导演都受到过作者论的强烈影响,把他们的影片建立在由电影理论界所发展出来的作者电影概念的基础上。相比经典好莱坞的老一代导演,他们都受过五六十年代的电视熏陶,在70年代的电影学院或大学研究生课程上接受过专业学习,包括电影史、电影美学与电视制作等。不像老一代人那样多是来自戏剧和百老汇舞台。

至此,新好莱坞电影作为与经典好莱坞的巨大区别,已经完全成立。就像它当初确立类型模式的自我复制一样,源自于电影资本的动力。这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一样的。

08文编陈依南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对于1997-2010年既获国内外奖又获得好票房的七部泰国商业 艺术片的美学特征研究方法以电影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为核心,运用人际或大众传播及后现代艺术概念,附加符号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方面理论,对既具备艺术性,又不失商业性的七部影片进行分析及探索,发现创作者与大众美学的相似点在于影片反映社会文化的“思想性”,和影片各种类型美学的“娱乐性”,而影片该结合娱乐与思想性在当代大众审美中寻求的平衡点为:运用对社会状况与爱有关的适合普遍观众情感的主题,创作出充满本土文化的故事细节。基于普遍观众一致性理解或同意的冲突,如表现家庭观念与性别问题冲突的同性恋与青春成长片《暹罗之恋》,表现政治冲突影响的传统音乐比赛传记片《最后的木琴师》,表现全球化与通讯技术冲突影响的爱情歌唱与嘲讽社会片《走佬唱情歌》等。影片通过好莱坞的情节模式,让观众猜测的好和坏的灰色主角而为了爱、自尊、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愿意冒险并不顾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随着普遍观众对宗教教义、本土文化与社会美德赞颂的共同精确度的情节进展解决冲突。开拓新大众审美现实主义戏剧化的导演叙事风格适当混合叙事类型,如用让观众自感的现实画面讲述少年沉重成长经历的恐怖片的《鬼宿舍》,用现实戏剧冲突明显讲述神话传说爱情片的《鬼妻》或讲述黑帮传纪片的《喋血青春》等。在顺序并插入过去的时空,影片通过日常生活的物体,插入民俗的信仰、虚构与情感的特征符号,表现含义、预兆及气氛。影片运用后现代艺术概念的色情与暴力为故事的内在机制,

推动故事的发展与解放观众的潜意识,及运用怀旧的环境造型让观众能享受到回忆中过去与现实文化结合的美好,如主角经常从美好的现代广播剧想象泰国六十年代古典电视剧的《午夜之爱》等。这七部影片都以不同的形式和本土文化浓厚的内容表现出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并代表泰国电影走入国际视野,因为它们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在某种环境下的生活或状态,朴素与喜爱乐趣的个性,带有日常生活方式的观念与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的印记,于是其电影美学都深刻反映了泰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观看各个国家的电影就等于观看各个国家的独特文化。

推荐三十部好莱坞经典电影

好莱坞经典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好莱坞经典电影) 中央6套刚刚播放的,呵呵,相信不少人关注过吧.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电影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2.《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好莱坞经典电影) 长达三个多小时哦,耐心看.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3..七宗罪(Se7en)(1995)(好莱坞经典电影) 虽说是惊悚片,但不是很恐怖,更多的是心灵的刺激.对人性恶的探析极为通透,深刻,不能错过. 4.《卡萨布兰卡》(好莱坞电影) 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 (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6.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好莱坞电影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7.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好莱坞电影)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8.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好莱坞经典电影)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戏剧美学论文

戏剧美学 姓名: 学院: 专业: 方向: 学号: 试论道家美学思想对中 国戏剧的影响 一言中国的戏曲具有“大美”的特质。本文主要 本文从中国传统的道家之“妙”、儒家之“和”、佛家 影响影响下之“意境”说为切入点来看这三种思想影下戏舞响响下戏曲舞台表演呈现出来的美的。 2012/6/7

试论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一、虚实相生的空灵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家思想的“有无相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观点,深刻地影响着艺术领域的审美倾向。《庄子·天地》中“虚乃大”、《老子》第三十八章中“大以虚为主”的哲学观点被戏曲领域广泛吸收和利用。戏曲表演当中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正是从另一层面体现了表演“虚乃大”的艺术品性。戏曲表演讲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戏曲舞台艺术以音乐、舞蹈为主要元素,其节奏性、程式性是生活的变形,是在真与非真、似与非似之间讲求“神似”而不是力求“形似”。 例如在戏曲中表演拥抱、亲吻,只需演员相互搭肩即可,无需把生活中的亲密动作直接搬上舞台。粤剧《再世红梅记》中,有些演裴生和李慧娘的演员把脸相互贴在一起写恋情,反而影像效果。丢弃写意的美学精神,直接写实,反而显得很假,也不符合观众的审美。正如明代戏曲理论家梦梦生阐述戏曲艺术的特征是“偏要在真人前弄假,却能使人认假成真”。盖叫天也说,“和生活对照,戏,本来是假的,何必怕假。”有时还“非假不可,非假不真,非假不美。”犹如舞台上,几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一个圆场行千里路。阿甲先生把它叫做“团团转”,这种咫尺千里的空间转换,就是通过假定性的东西,来反映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象这样的例子,戏曲表演当中不胜枚举。 戏曲的虚拟,还有象征性虚拟、对自然环境的虚拟,和对时间形态的虚拟等多种。例如昆曲《桃花扇》中,用水旗象征人在水中,用马鞭的扬动表示策马前行。对景的虚拟,如赣剧《荆钗记》的《雕窗·投江》二折,钱玉莲为了抗拒婆婆逼婚而逃出家门时,用剪刀撬窗的方形舞蹈动作,虚掉了窗的实体;她到江边后,用手撩拨着前进的动作,虚掉了芦苇,用听到犬声而惊恐后退的动作,虚掉了犬;当她投江后,有用长达七尺的水袖不断舞动着,宛似滚滚激流,以此虚掉江。类似《荆钗记》这样用演员的舞蹈动作虚拟周围环境和景物的戏曲表演中比比皆是。时象,即对时间形态的虚拟,如京剧《三岔口》中,两个人物在灯光如昼的舞台上,以摸黑打斗的身段表现当时的时间正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如果观众看不到演员摸索、搏斗的动作和吃力凝视的眼神,又怎能知道这是在黑夜?戏曲当中的虚拟,有时还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为的是表现人物内心的情绪和心理活动。达到一种“贵乎其真,又不必果真,却见技艺之精,超乎其真”的虚实相生的效果,使“不果真”的形象比“果真”的生活原型还要真实动人。如川剧《射雕》中,小姐与意中人相视发呆,丫鬟唤他们,两人都“不醒”,丫鬟似看到他们两人的眼睛,由一条无形的线连着。丫鬟竟可以“弹”和“拉”这跟线,以至两个情人的身体随之晃动。这段传神的表演,用眼神的呆、身体的晃动、丫鬟俏皮的虚拟动作,艺术地反映了恋爱中的人物的真实情态。这都是戏曲当中的虚实结合所体现出来的美。

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

冯小刚在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导演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从以《甲方乙方》等为代表的喜剧贺岁片系列,到好莱坞式类型片《天下无贼》和新近推出的国际化大片《夜宴》,他执导的影片虽然争议和质疑声不断,却一直保有稳定的票房和优势性的市场占有记录。《甲方乙方》3000万元、《不见不散》4000万元,《没完没了》5000万元,《大腕》超过了3000万元,《天下无贼》票房过亿,最近的《夜宴》票房到达了1.3亿元……这些数字,在当年度的中国电影票房中大多能够居于前三位,甚至往往能够超过包括进口大片在内的所有影片,高居票房榜首。他的这一国内票房的市场成绩甚至也是张艺谋和陈凯歌电影难以比拟的。可以说,1997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一直是中国国产电影与外国进口影片竞争的主力军,而且往往是竞争的胜利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小刚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过程也是冯小刚在中国特殊的电影环境中,以自己超乎寻常的聪明、机智和判断力,努力平衡艺术与商业、现实性与娱乐性、类型成规与类型更新的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冯小刚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一面旗帜,他不仅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具有良好市场号召力的电影,而且形成了一套将线型叙述与喜剧类型、社会批判与主流价值、后现代态度与经典视听修辞、精英意识与商业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商业电影美学体系。 电影商业美学 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也是一种生意,或者说,电影艺术是依赖电影的商业性而存在、发展的;同时,电影生意也是依赖电影的艺术性存在和发展的。因而,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商品,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的艺术。而这正是好莱坞电影的本质,也是电影商业美学的基础。 所谓电影的商业美学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计和创作体系。商业性制约、规定着电影的题材、主题、故事、风格、类型、场景、视听系统,甚至演员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这种体系首先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生产所遵循的经济规律,同时也要符合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所服从的艺术规律。好莱坞是电影商业美学运作的典范。其核心是在电影制作中尊重市场和观众的要求,有机配置电影的创意资源(类型、故事、视听语言、明星、预算成本等)和营销资源(档期、广告、评论等),寻找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点,确立自己的美学惯例,并根据市场和观众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惯例。 无论是明星制度,或者是大制片厂制度,无论是类型片策略或是大制作策略,其实都是这种电影商业美学的必然产物。美国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在工业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产业或者是娱乐工业,正如美国电影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在美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上,只有三个关键词,即:制作、发行、放映。而这三个词的核心都是观众①。可以说,美国电影在这三方面的所有变化都是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争取更多的观众、获得更大的利益。正是在这种工业运作的过程中,随着美国经济的成熟,好莱坞电影工业也逐渐成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政治考验、电视竞争的文化考验、流行文化过剩的环境考验,形成了完整的市场化投资模式、工业化生产模式、商品化发行模式和消费化放映模式的运作体系。好莱坞正是在这种产业化的基础上,寻求艺术规则与经济规则、文化规则与产业规则的融合,形成了富于活力、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的独特的好莱坞文化产业,创造了如今神话般的美国电影大厦。②如果说,在欧洲,电影首先被理解为一种艺术的话,那么,在美国,电影从一开始就被理解为一种娱乐。美国电影主要不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来发展的,而是作为一种娱乐工业来发展的。对于电影,观众就是一切。正是在这种观念下,美国电影往往通过展示暴力和性来宣泄观众的无意识冲动,以善恶有报、皆大欢喜来抚慰人的创伤性体验,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灰姑娘、灰小伙的故事来为人们提供集体梦幻,以奇观化的画面、场面和强烈的声音、音响来刺激人们的视听习惯,形成了好莱坞电影特有的梦幻性机制、情节剧结构、奇观化风格、煽情型修辞和通俗性叙事的传统。而在延续这些传统的同时,好莱坞又始终保持了一种开放和创新的机制,不断吸收新的电影人加入电影娱乐工业,不断将世界各地的优秀电影人吸引到好莱坞的娱乐工业体制中,为好莱坞电影提供新的艺术营养和新鲜风味,在坚持基本的大众电影模式的前提下,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谭霈生、丁涛、孙玉华戏剧美学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央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谭霈生、丁涛、孙玉华戏剧美学考博参考书- 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中央戏剧学院共招生23人,分为2个专业,分别是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专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 外国语 (含听力与 口语测试) 业务课考试科目 艺术学理论01戏剧美学 谭霈生1 丁涛1 孙玉华1 英 1.中外戏剧名著分析 2.戏剧理论 3.美学基础 4.口试 三、导师介绍 谭霈生,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蓟县(现属天津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班,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戏剧理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讲授的主要课程有:剧本创作论、戏剧概论、戏剧美学等。 孙玉华,1952年生,籍贯辽宁,1977年于内蒙古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曾在北京大学进修,198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曾在德国美因兹大学进修,1997年获博士学位。现为戏剧文学系教授,主讲艺术概论、西方文论,指导硕士生戏剧艺术学,笔名孙轮,专著《艺术引论》经院学术委员会评审和谭霈生、高芮森鉴定于1997年作为教材出版,近年发表的论文主要有:《中国现代戏剧“非主流”理论初探》,《西方古代美学》,《假象见赜——感悟〈易经〉

及中国传统艺术》,《神人之约——读〈圣经〉和西方四大名著》,《一个人呀——借歌德〈浮士德〉谈名著的创作》。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

好莱坞电影特点

新好莱坞电影: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第一节新好莱坞电影所产生的背景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 1962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合众国的总统,他是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美国共同认可的总统,也是第一个主张宗教自由的天主教总统。人民充满信心和希望,向往着社会和改革的进步。然而,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此后一系列政治谋杀出现:1965年4月,马尔科姆被刺;1965年5月,罗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又惨遭遇难。这些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人心浮动。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国军事代表团进驻越南,从此拉开了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亚洲的战争序幕。1964年,美军轰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参与战争;直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才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6.5万个年轻的生命被恶魔吞噬。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金争的总和(二战:20万人;朝鲜战争:10万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这使得曾经普遍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飘》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战争这一类型的影片几乎彻底遭到了破产,美国人民以他们青年人的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样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民权示威游行。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曾起源于贩卖黑奴,共和国的历史则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虽然,曾于1954年又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令」,但仍旧发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学生遇难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个美国黑人考入大学,但市长和校长却站在门口阻拦他们入学,当时的肯尼迪总统下令,调动了3000联邦军护送这三个人入学。1963年,由上而下的艰难的社会变革,结果变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 1965年,洛杉矾黑人住宅区暴动,面这一惨状空前的事件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体——电视的形式得到了及时的转播,激起人民意识的觉醒,甚至待中间立场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边。1967年,民权运动升级,黑人要求「种族隔离」,提出将路西安娜州变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还带头火烧兵役证,以示对越战的抗议。15万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伊丽莎白时代的莎士比亚是西方戏剧天才,而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则被人称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他们二人生活的年代相近,但所受的中西方文化相差甚远。因此,他们的戏剧美学观也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有很大的可比性。本文将运用中西方美学原理,来分析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之异同。这对于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戏剧大师作品的理解,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中西方文化的多角度比较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深层交流。本文分绪论与正文两部分。绪论从时代背景、宗教影响和哲学伦理基础这三方面来全面介绍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的背景知识。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都生活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一方面,封建王朝江河日下,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具有民主性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冲击着封建礼法和秩序。这种社会大背景对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刚刚从黑暗的欧洲中世纪走出的莎士比亚,不可避免的带有基督神学的印记:而明代中后期的汤显祖所接受的是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封建教育和与佛道相容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的影响不仅明显的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在他们的戏剧美学理论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如果不从他们所受的宗教文化的角度来全面考察、评论他们的戏剧美学理论,就无法进一步认识他们理论的深度和特色。莎士比亚在剧作中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新的伦理观,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存在、人的视野和认知能力。这样,其伦理观中“善”的范畴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汤

显祖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贵生说”。他第一次把淹没在神圣庄严的封建礼教模式中的个人的人性欲望作为一种合理的存在,提升到可以令人正视、令人崇尚、令人反省的高度,推出了一个值得几代人去为之奋斗的人生主题。正文分四部分:以情越理的观念,爱情至上的主题,女性形象的塑造,浪漫主义的情调。情是人的本性和欲望,它的力量是不可遏止的。在西方传统的审美意识中,理的影响是占主导地位的,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审美情趣中。莎士比亚戏剧美学中情与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青年男女主人公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与宗教禁欲主义、封建家长包办婚姻制度、封建贵族世仇及门第观念之间的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争。汤显祖戏剧美学中的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基本社会意识形态。他敢于将,’J清”和“理”对立起来,敢于肯定“情”是生活的客观规律,不同于封建统治思想的“理”。在当时程朱理学甚嚣尘上的时代,汤显祖敢标新,能立异,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斗士。由于宗教信仰的终极目的有的在来世(彼岸),有的在现世(此岸),基督教的目标在来世,而儒家思想的信仰在现世,两者完全不同。儒家为入世说,基督教为出世说;儒家重视始而不注重终,基督教顾及彼岸而不顾及此岸。儒家文化是世俗文化,基督教文化是宗教文化。受此影响莎士比亚的“情”表现为一种出世文化,即灵的追求;而汤显祖的“情”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入世文化,即欲的追求,正所谓“幸福就在人间”。父权制的社会中的性别系统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在男性看来,女性的全部价值就是女性的性功能。女人的操行,因夫权家庭性质而归结为一个“贞洁”,成为女人安身立命的基本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71部2010年好莱坞大片

51部2010年好莱坞大片 No.1 片名:Frozen 译名:冰冻 上映日期:2月5日 主演:凯文·齐格斯 导演:亚当·格林 类型:恐怖片 级别:R 出品公司:Anchor Bay Films No.2 片名:Dear John 译名:亲爱的约翰 上映日期:2月5日 主演:钱宁·塔图姆、阿曼达·塞弗里德、亨利·托马斯、理查德·詹金斯、凯斯·罗宾森 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 类型:浪漫爱情片 级别: 出品公司:索尼公司 No.3 片名: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 The Lightning Thief 译名:珀西·杰克森与奥林匹亚之闪电窃贼 上映日期:2月12日 主演:罗根·勒曼、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布兰登·T·杰克逊、皮尔斯·布鲁斯南、乌玛·瑟曼、肖恩·宾、凯文·麦克基德、梅琳娜·卡纳卡罗兹、凯瑟琳·基纳、史蒂夫·库根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类型:奇幻片 级别: 出品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No.4 片名:Valentine’s Day 译名:情人节 上映日期:2月12日 主演:朱丽亚·罗伯茨、安妮·海瑟薇、杰西卡·阿尔巴、杰西卡·贝尔、詹妮弗·加纳、雪莉·麦克莱恩、布莱德利·库柏、阿什顿·库彻、凯茜·贝茨、杰米·福克斯、帕特里克·德姆西、托弗·格雷斯、奎恩·拉蒂法、乔治·洛佩兹、埃里克·丹、泰勒·斯威夫特、泰勒·洛特纳、艾玛·罗伯茨导演:盖瑞·马歇尔 类型:浪漫喜剧片 级别: 出品公司:新线公司

No.5 片名:The Wolfman 译名:狼人 上映日期:2月12日 主演:本尼西奥·德·托罗、安东尼·霍普金斯、艾米莉·布朗特、雨果·维文 导演:乔·约翰斯顿 类型:恐怖片 级别: 出品公司:环球公司 No.6 片名:Shutter Island 译名:孤岛 上映日期:2月19日 主演: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马克·拉法罗、本·金斯利、米歇尔·威廉姆斯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 类型:惊悚片 级别: 出品公司:派拉蒙公司 No.7 片名:The Ghost Writer 译名:捉刀手 上映日期:2月19日 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伊万·迈克格雷格、奥利维娅·威廉姆斯、汤姆·威尔金森、蒂莫西·赫顿、金·卡特尔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类型:惊悚片 级别: 出品公司:Summit Entertainment No.8 片名:The Crazies 译名:杀出狂人镇 上映日期:2月26日 主演:莱阿·米歇尔 导演:布瑞克·埃斯纳尔 类型:恐怖片 级别:R 出品公司:Overture Films No.9 片名:Cop Out 译名:警察搭档

好莱坞电影故事类型和母题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 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主人公会给点讽刺与调侃;对于平民阶层,主人公会给点同情与怜悯;对于法律与准则,则采取总体尊重、局部戏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人物是最容易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认同的。有人说,好莱坞多年来推销的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动机,出于为了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织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股市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好莱坞关于电影的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文档资料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十九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为美国电影产业拉开 了序幕。时至今日,在美国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成功,根本的原因是好莱坞电影已经超出了电影的本质,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制作、宣传、推广等等所有的艺术和商业环节都是全球文化的一个缩影。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 传统好莱坞电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末好莱坞出品的西部片、歌舞片、警匪片等等。传统好莱坞电影 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传统好莱坞电影拍摄了五千部左右的影视作品,其中包括《魂断蓝桥》、佳人》、《公 乱世民凯恩》等一系列优秀的影片,这些优秀的作品给饱受战火摧残 的民众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但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传统的好莱坞电影走向了低谷,好莱坞电影业迎来了重要的变革。 一)风云变幻的美国国内形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肯尼迪、马尔科姆、马丁?路德?金等人 纷纷遇刺,以及七十年代水门事件导致美国政府逐渐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民众对美国政府表现除了强烈的不满。另外,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爆发了第四次金融危机,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美国 民众天生乐观的情绪受到了及其眼中的打击,传统的纸醉金迷的 好莱坞电影就不在适合这个时代特色,传统的好莱坞电影逐渐被时代的变革抛弃。 (二)国际电影业的变革 二战以后,欧洲电影出现了明显的复苏。比较有代表性的

是英国的喜剧、法国的浪漫剧、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等等,这些 国家在电影理论上进行的深入的变革,他们对电影的创作、语言、制作都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在美国本土,习惯了美国式电影的民 众,对这些新的影视作品便显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一时期欧洲电影进入美国市场后都收到较好的效果。好莱坞电影就必须在电影的拍摄理念、制作过程和传播途径中寻求出路,新好莱坞电影随之孕育产生。 (三)好莱坞电影策略的改革 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逐渐对电影的依赖性降低。为了争 抢观众,电影业采取了许多了措施,比如,改进电影的屏幕,推出全景电影、立体电影等等。这一时期好莱坞电影不惜重金拍摄大片,在电影中大量应用性、暴力等画面,取悦不同民众,但收效甚微。直到美国正式将电影审核制度,改为电影分级制度,才解除了好莱坞电影的束缚。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分级的电影,导演也不必将性、暴力等因素强行插入电影作品中, 以求博得不同观众的喜好。电影分级制度促进好莱坞电影向着多元化的格局发展,新好莱坞电影的时代拉开的序幕。 四)导演和观众群的转变 五六十年代传统的好莱坞电影走进了萧条期,好莱坞管理 层开始大胆启用新人导演寻求突破,新导演大多出身学院派,具有较系统的影视理论,能够借鉴其他国家电影的风格,新人导演的上位意味传统好莱坞拍摄风格推出了历史舞台。另外,这一时期看电影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由社会中较高层次的人和新兴的年轻人组成,他们喜欢更有深度和层次的电影,喜欢在电影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正这部分观众对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厌恶,加快了新好莱坞电影的兴起。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一)电影主题 1 .体现对生命的反思。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金融危机对 民众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开始怀疑骄傲、自由的美国精神,经过越南战争对美国民众内心的洗礼,民众开始反思社会、人性、生命等问题。此时新好莱坞电影将战争等题材的影片般上荧幕,影片中使用大量的影射、隐

电影商业美学

电影商业美学 冯小刚在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导演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从以《甲方乙方》等为代表的喜剧贺岁片 系列,到好莱坞式类型片《天下无贼》和新近推出的国际化大片《夜宴》,他执导的影片虽然争议和质疑声持续,却一直保有稳定的票房 和优势性的市场占有记录。《甲方乙方》3000万元、《不见不散》 4000万元,《没完没了》5000万元,《大腕》超过了3000万元, 《天下无贼》票房过亿,最近的《夜宴》票房到达了1.3亿元……这 些数字,在当年度的中国电影票房中大多能够居于前三位,甚至往往 能够超过包括进口大片在内的所有影片,高居票房榜首。他的这一国 内票房的市场成绩甚至也是张艺谋和陈凯歌电影难以比拟的。可以说,1997年以来,冯小刚电影一直是中国国产电影与外国进口影片竞争的 主力军,而且往往是竞争的胜利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冯小刚可以看 作是中国电影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过程也是冯小刚 在中国特殊的电影环境中,以自己超乎寻常的聪明、机智和判断力, 努力平衡“艺术”与“商业”、现实性与娱乐性、类型成规与类型更 新的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冯小刚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一面 旗帜,他不仅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具有良好市场号召力的电影,而且形 成了一套将线型叙述与喜剧类型、社会批判与主流价值、后现代态度 与经典视听修辞、精英意识与商业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商业电影美学体系。 电影商业美学 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也是一种生意,或者说,电影艺术是依赖电影 的商业性而存有、发展的;同时,电影生意也是依赖电影的艺术性存 有和发展的。因而,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商品,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的艺术。而这正是好莱坞电影的本质,也是电影商业美学的基础。 所谓电影的商业美学就是以市场需要和经济规则为前提的电影艺术设 计和创作体系。商业性制约、规定着电影的题材、主题、故事、风格、

好莱坞电影分类特征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

【精选】美国大片推荐(超赞)

美国大片电影推荐(超赞) 一,校园励志 1,魔法灰姑娘2,贱女孩3,灰姑娘的玻璃手机4,美人鱼5,舞出我人生6,录取通知书7水瓶座女孩8,倒霉爱神9,儿女一箩筐10,冰雪公主11,我的朋友是明星12,辣妈辣妹13,物质女孩14,疯狂金龟车15,平民天后16,公主日记17,歌舞青春18,律政俏佳人19,麻辣宝贝20,恋爱刺客21,美少女啦啦队22,12月男孩23,足球尤物24,魔法双星25,超完美男人25,劲歌飞扬26,纽约时刻27,奶牛美女28,穿PRADA的恶魔29,天生一对30,高校天后31,像乔丹一样32,牛仔裤的夏天33,初恋的回忆34,甜心辣舞35,花豹美眉36,女兵报道37,女生向前翻38,小姐好辣39,欧洲任我行40,留级之王41,风云才女42,谁领风骚43,SA VED44,疯狂有理45,初露锋芒46,美丽坏宝贝47, 新欢乐满堂48,几乎正常49,总统千金欧游记50,辣妹保镖51,我爱猫头鹰52,朋友一场53,偶像有约54,彻夜狂欢55,窈窕美眉56,第1女儿57,被拯救者58,对此承诺59,魔法保姆60.对面恶女看过来61,变装拍档62,虚拟偶像63,新丁驾到64,怪女孩出列65,一吻定江山66.篮球兄弟67,流行教母68,魅力四射69,美国甜心70,超完美夺分80,86美国派87,小王子88,不设防都市89,科洛弗档案90,十诫91.恋爱假期92.乔治亚法则93.美女与丑姑94.附注我爱你95.珍妮朱诺96-100惊声尖笑1-4 二,好莱坞励志 1.《风雨哈佛路》,一个最贫困的哈佛女孩从不退缩的奋斗,看完让人满身温暖 2.《奔腾年代》,真实故事改编,一个中年丧子富翁,一个不得志的赛马教练,一个从未获得成功的骑师以及一匹瘸马共同创造的奇迹。 3.《铁拳男人》,拉塞·尔克劳主演,一个过气拳击手在拳台上为生存为荣誉而战。 4.《听见天堂》,一个热爱电影的盲童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他生活的点点滴滴。 5.《洛奇》,史泰龙的经典励志片。 6.《卡特教练》,一个篮球教练率领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们为梦想作战。 7.《荒岛余生》,汤姆·汉克斯主演,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能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8.《追梦女孩》,碧昂斯主演,3个黑人女孩踏上充满未知的星途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 9.《阳光小美女》,充满亲情温暖的励志片。 10.《闻香识女人》,阿尔帕·西诺主演,里面的一曲《一步之遥》探戈舞曲奏响生命的热情。11.《放牛班的春天》,即使是被社会遗忘的孩子,也有可能绽放生命的光芒。 12.《当幸福来敲门》,威尔·史密斯难得的非商业电影,和儿子一起出演,很有噱头,而且很励志,很好看。 13.《侧耳倾听》,宫崎骏编剧近藤喜文导演的动画,一个少女初恋和成长的故事。 14.《黑暗中的舞者》拉尔斯·冯·特里厄的歌舞经典作品,一部别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点浪漫,也有一点灰色,但是却充满力量。 15.《心灵捕手》,马特·戴蒙和本·阿弗莱克两哥们的剧本,罗宾·威廉姆斯出任绿叶,一个天才少年的非典型成长片。

过士行“闲人三部曲”戏剧美学境界

“如来拈花笑,金刚眼睁圆。妙法听鱼跃,参禅凭钓竿。”我认为过士行在戏剧美学上的追求,尽在“如来拈花笑”这五个字中。 过士行的作品很有剧场效果,观看过程中常常充满欢笑。正如童道明所说,“倒也不见得有多深奥或深刻,但总觉得还有点什么不能为我们的直觉、直感一下子捕捉到的意义存在。”[1]这种似是而非、把握不到的存在意义正是过士行戏剧创作的追求所在——禅宗里所谓“拈花微笑”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过士行说起曾用珍藏的一本书向人换了一本铃木大拙与弗洛姆合著的《禅与心理分析》。“铃木虽不得不用语言来解释不可言传的禅,可他非常智慧,用浅显的语言,东西方文化比较方式,……我突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纷乱的世相有了截然不同的意味,悖论、老庄与禅在智慧的层面上互相辉映,我突然对荒诞戏剧以来的后现代戏剧有了新的感受。”[2]这本书使他开悟,从此决定写戏。 佛教中的神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世间等神情,它所表现出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它以对世人现实的轻视,以洞察一切的睿智微笑为特征,在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他的宁静、高超、飘逸和睿智。”[3]对于过士行的作品,佛教精神首先体现在一系列寓言化的人物身上。他笔下的人物们提笼架鸟、下棋垂钓、票戏唱曲,皆为现代生活的边缘人物。然而无论《鱼人》中的钓神、《鸟人》中的三爷、还是《棋人》里的何云清均非等闲之辈,他们是隐匿在普通人中的大师,是某一行当里出类拔萃的人物,专一技者如庖丁解牛,梓庆削木为醵。三爷、钓神、何云清,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对象化,投注其中,达成“惊犹鬼神”之境。在作者笔下,他们是传奇式人物、神秘的半人半仙,他们抽离了性格,是道的体现者。他们具有共通之处,即对一技以外的任何事都不作一瞥,心如止水,几十年如一日定睛于生命的投注对象,仿佛僧人入定,只为最后一刻的顿悟。鱼人倾尽一生与大青鱼较量,“他往那儿一坐,风不敢刮,浪不敢起”,垂钓犹如参禅,连失二子,这不啻如同须达孥好善乐施将二子舍予乞者的故事,最终自己也死于这场较量。 佛家的一种说法是:不必出家,也可成佛;成佛也就是不成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或具有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也即是成佛。这些大师混迹于群众闲人中,而根本上又与芸芸众生相隔绝;表面似乎无差别,但精神境界不同;为众人崇敬,却又敬而远之,不被世俗所理解。何云清居陋室,劈柴薪,以茶待 友,与棋为伴。达摩老祖面壁方十年,而他三十载未出这间屋子,独对一盏棋局。生命之于他,仅在于“智慧”二字。然而当开悟的瞬间终于到来,他竟看到在智慧之光所能映照的黑白天地之外,还有一个需要用心去体验的更广阔世界,还应留一份心去抬首望一望天空。 为什么选择这一群人作切入点?他们是传统文化中由中心到边缘的人群,他们经历了绚烂至极而始归平淡的过程,更能超然于尘世之外,也正是这样的人方能成为道的体现者。何云清说:“火气未退的人是下不了棋的。但有高手,对棋以外的事物都能做到古井无波。这种生活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大师与他们为之献身的东西,如三爷和鸟、何云清与棋、钓神与鱼之间,有一种互为指喻的关系。过士行深谙此中之味,以一种指喻,无限隽永地表达了无法言语的倾诉。这些大师们犹带着魏晋之风,潇洒不群、超然自得、无为而无不为,留下的是才情、气质和内在的智慧与精神性。 过士行对禅宗的“悟”并不仅停留于人物的意指,更贯穿于剧作的整体呈现,也贯穿于作者本人对笔下人物以及他们经历的悲剧命运所特有的情感和观照当中。这些人物的精神历程或许也正是他的生命观,拈花微笑的并未见得是其笔下人物,而恰是作者本人。如来拈花微笑,他在笑什么?过士行在瑞典作家迪伦马特那里找到了较为明确的答案。“《天使来到巴比伦》《罗慕路斯大帝》都是无与伦比的。那种睿智,看待世界的悖论方式恰恰与禅宗可以相互印证,有些很妙的地方甚至可以成为公案。”悖论(Paradox)又译“是非谈”,两个都是“是”,却又互相抵触、牵制,都要将对方压倒,却又谁都压不倒谁。这个世界有许多无法理喻的事,或许悖论才更能接近生活的真相与本质。“老于头和钓神,一个养,一个钓;一个生,一个杀,彼此都豁出老命作辉煌的一掷,生者站在水湾中,杀者坐于断岸上,各自以理想、人格相角力。”[4]哪一个更接近真相?哪一个更崇高?彼此各执一词,却又都向着悲剧的深渊以死相争,作者本人不作评判,因为本无所谓是非,生命的本相就在于这不可言说的微笑之中。正如闻一多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惑了,然而满足了。”有着某种神秘的哲理,某种对人生的感伤,但仍是快慰清淡的。因为他明了,生命的本真既不在于生,也不在于杀,而在于生与杀的并存和角力之中。这或才是如来拈花一笑的智慧所在。既然逃不开这人世的大罗网,又何必费尽心力“江海寄余生”?不如淡然一笑,只留给世人对它的无限遐 过士行“闲人三部曲”戏剧美学境界■张媛媛 剧影月报剧评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